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多篇)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多篇)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多篇)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一

5月23日 星期四 晴

上午,市水務局組織邦聯幹部到慶城縣太白樑鄉巴山村開展雙聯幫扶活動。此行的目的是獎勵雙聯積極户,深入幫扶對象家中瞭解收入情況,發放補助資金,查看分發的絨山羊生長情況。

上午九點從市局出發了。大家的積極性都高漲,車子行駛在桐川鄉盤山公路上,一個彎接着一個彎,車內空氣清新,氣氛熱烈。車剛停在村委會門口,村委會主任和村文書便急忙趕出來,握住趙局長的雙手,“歡迎,歡迎!快請,快請……”趙局長説:“我們此行,是想獎勵雙聯活動中成績突出的農民,儘快瞭解到村民們的歲收情況,更加深入地瞭解他們存在的困難和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體人員下車後,沒有休息片刻,便在村部召開雙聯户和水務局幹部會議,按照局黨組的安排迅速開張工作,檢查年初幫扶計劃的落實情況。隨後到各自邦聯對象家中實地他看幫扶對象的生活、生產等情況。我跟與趙局長、村支書一起來到幫扶對象劉乾剛家中。

劉乾剛的家坐落在半山腰,是一個窯洞和瓦房組成的院落,院子和房間收拾的乾淨利落,傢俱基本齊全。房外是一間羊舍,飼養的是我們單位去年分發的小尾寒羊,由於他們的細心照料,小尾寒羊長勢喜人。劉乾剛的父親介紹小尾寒羊可在進入進入發情期生產羊羔。

劉乾剛是個有手藝的人,妻子在家裏忙前忙後,劉乾剛平時開着一輛三輪摩托車和微型麪包車攬生意,由於夫妻倆熱心腸,人品好,日子雖不富裕,但也不缺吃穿,並且日益走向富足,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去年也蓋起了磚瓦房。

隨後“雙聯”工作幹部與村委會各位負責人結合具體情況,共同分析探討,商量脱貧致富對策。趙局長最後表示:一定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聯動,結合村情民情,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大量種植地膜玉米,另一方面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多開展技術培訓,多提供技術指導,多引進項目支持,多幫助勞務輸出,共同尋找致富門路。

離村的路上,無聲的細雨打濕泥土,車內無比安靜。我們忘不了他們的困難,忘不了他們的處境,更忘不了孩子們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每一個人都深刻地感受到現實的嚴峻與責任的艱鉅。每一個人都深切地體會到幫扶道路的艱辛與幫扶過程的漫長。每一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聯村聯户、為民富民”,不能只是個形式,不能只是個口號,一定要真真切切、踏踏實實地幫助,扶持,才能使更多的人真真正正、實實在在掙脱貧困的枷鎖,走向致富的道路。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二

3月28日 天氣:揚沙

為規範有序、科學推進雙聯富民行動,認真貫徹省市局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精神,今天,我局局領導班子帶領全體中層幹部一行39人,組成9個工作對接聯絡小組,深入到我局“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聯繫點古浪縣土門鎮新豐村9個村民小組,與鄉鎮、村、組分別對接座談,進村入户向羣眾宣講“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談了解羣眾生產生活情況,分析貧困原因,尋找致富途徑,融洽幹羣關係,為下一步開展幫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資料。

每到一個聯繫點,地税幹部都與困難羣眾促膝相談,在拉家常中傾聽他們的心聲,詳細瞭解他們吃、穿、住、行以及上學、就醫、就業、養老和春耕生產等方面的情況,對民情民意、貧困户住房情況、耕地面積、燃料類型、飲水、收入、勞動力及貧困原因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對接之後,從方便農户的角度入手,及時將包含聯繫人姓名、手機號碼、行動要求為內容的“民情連心卡”發放到幫扶農户手中,力求使聯繫溝通無極限。

通過走訪座談,幫扶小組瞭解到,金色大道橫貫該村東西,且緊靠黃羊河農場。依託這一地理優勢,羣眾對發展特色種植業和暖棚養殖業積極性很高,他們希望黨和國家能繼續制定出台更多的惠農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夠發展養殖、種植的資金,修建鄉村道路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村級文體活動室,在全省廣大幹部的幫扶下早日擺脱貧困,奔向小康。羣眾還對村務公開、土地產權糾紛、農田灌溉缺水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在初步摸清聯繫村和聯繫户的基本情況後,我們將根據聯繫村的需求,結合地税實際,將盡快制訂出分村幫扶方案。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三

xx月xx日,我辦的全體班子成員,一早就乘車到馬跡塘鎮的xx村進行民情調查。

八點過幾分,我們就到達了xx村與村幹部會合。頓時,天開始下雨,在支書的帶領下,我們腳踩着滿是泥濘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訪了全村的近百户農家,聽取了羣眾的反映、意見和建議,同時對該村的重點困難户進行了走訪。

通過走訪,讓我們真正感受了生活在農村最低層的農民的清貧和困苦。他們的現狀需要改變,他們的貧寒需要温暖,他們的心裏喝望關懷。我是帶着一顆沉重的心走訪完這些特困户的,他們的可憐,他們的無奈,他們充滿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記憶裏。

xx村金築二組的楊樹春,四十零歲,之前是一個當地小有名氣的泥水匠,家境還算可以。好漢只怕病來魔,一場重病,讓他這個家徹底垮了。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相繼失學,到外面打工自謀生路去了,積蓄多年準備建房的近十萬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現在已是債務累累,年近八十的母親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歲的體弱小巧的妻子承擔着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家裏可説是一貧如洗。

我們來到他家,給了他慰問金,並説明:這次大走訪民情調研活動是縣委、縣政府響應黨中央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號召,訪貧、問苦、抓落實,搞民情調查,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關心人民疾苦……這時坐在椅子上的楊樹春很吃力地試圖想站起來感謝我們,可他的腿己經基本癱瘓,站不起來了,頓時,他哭了。他告訴我們,他病了近六年了,這些年如果沒有黨和政府政策的優越,他早就沒在這世上了。每年縣、鎮、村三級把他作為重點困難户照顧,不論是平常還是過年,民政的救濟、政府的慰問、社會的捐助,他都享受了。

他説他雖困難、貧窮,可他卻感受到了黨的政策的優越與温暖……最後,我們離開他家的時候,楊樹春硬要他的家人,將一個山間挖的竹筍送給我們,當我們拒絕時,老楊再次流淚了,他説他雖是一個癱瘓了的廢人,但他內心裏感到了我們是他的親人,如果我們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難受……看着他種充滿救助與無奈的眼神,我怕拒絕會傷了他的自尊,只好連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裏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過的不只是竹筍,是信賴,是希望,是一份充滿着血肉情誼的責任。

我聽了他心存感激的話,接過他情重如山的竹筍,我也讓他感動了。我想我們的羣眾是如此的樸實,他們雖在生活的最低層,常伴他們的是清苦、貧寒,可他們知道感恩戴德,他們對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是那樣的堅信,那麼充滿寄望。這樣使我更感到作為人民的公樸責任重大,我們的責任與任務,不只是去看望與救濟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如何關心人民疾苦,帶領人民羣眾改變現狀,脱貧致富奔小康。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四

3月6日 星期三 晴

初春的季節,窄暖還寒,春的氣息越來越濃,但冷空氣卻遲遲不肯罷休河西大地。為進一步深化“雙聯”行動,確保“雙聯”行動取得新的成效,我們由主任統一帶隊,組織單位幹部職工一行9人前往水源鎮西溝村開展“雙聯”工作。這次開展“雙聯”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進村入户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與聯繫村共同研究制定雙聯工作計劃、確定致富項目、成立駐村聯合黨支部、設立救助基金、開展進村入户體察民情活動,為深入推進“雙聯”行動起好步、開好局。

從單位到聯繫村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沿途為確保金武高速公路儘快開通,施工場地上大小車輛來回穿梭一片忙碌景象。一年來,通過參加單位組織的“雙聯”行動,走訪村民、幫扶解困,對幫扶村農民生活現狀有了更深的瞭解。親眼目睹了農村的貧困和艱辛,也親身感受了農民渴望脱貧致富的迫切願望,也更深刻的體會到省、市各級開展“雙聯”行動決策的高遠。來到村口,看到村民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藉着這幾天天氣好,抓緊平整土地,做好春耕準備。來到村委會,村支書和村主任熱情的迎接我們的到來。主任簡單的介紹了我們此行的目的,村支書馬上召集村委會幹部職工共同召開“雙聯”工作會議,會上我們與村上商討發展思路和幫扶計劃,對照全面小康社會指標和農民收入倍增計劃,修改完善聯繫村的小康建設規劃,力爭使村容村貌及羣眾生活能有所改善。初步確定了“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擴建規模養殖區”兩個致富項目,爭取專項項目資金,並按照在村一級設立“雙聯”行動駐村聯合黨支部的工作要求,共同研究成立駐村聯合黨支部,明確組成人員,制定工作制度。為確保“雙聯”救助基金及時到位,主任親自把單位籌集和動員幹部職工捐助的6000元幫扶基金送到村支書手中,用於救助生活困難羣眾,幫助聯繫村、幫扶户發展致富產業,改善村容村貌,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村支書代表村委會感謝我們一年來對西溝村的幫助,他動情的説:“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思路更清了,信心更足了,村民們脱貧致富的積極性更高了,村民們都爭着要和幫扶幹部結對子,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臨近中午,主任要到水源鎮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召開了工作例會,還要將單位捐的3000元幫扶基金送到鎮政府。我們按照計劃分頭走訪聯繫户,瞭解春耕春備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我來到李孝基家中,他和我拉起了家常,他説:“近幾年,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變化,雖然,我家的生活條件現在很差,但我相信,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這些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去年由於玉米制種產業銷售不是太好,今年的耕種面積會減少,村上正在積極想辦法與種子公司協商儘量擴大種植面積。為增加收入,家裏打算繼續搞好公路運輸……”。

在返回途中,我心中滿是收穫的喜悦,想着有黨的政策,有廣大農民羣眾發家致富的積極性,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隨着“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羣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只要付出,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五

遵照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和市殘聯組織的統一聯户活動,我於20xx年4月和8月兩次前往自己的幫扶聯繫户——環縣秦團莊鄉大天子村大天子組黃生輝家,在那裏既看到了山區農民生活的艱辛,也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民情,更體會到了只有與我們的衣食父母連成一片,用心溝通,用一點熱量就可以温暖整個家庭的人間真情。

黃生輝家居住在山大溝深的偏僻農村,環境艱苦,條件落後,距離秦團莊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站在院子裏舉目四望,到處都是茫茫大山,儘管家裏耕種着60多畝田地,但由於環縣以北常年乾旱少雨,又臨近寧夏的沙漠地帶,土地鹼化嚴重,植物不易生長,也就廣種薄收,連年經濟匱乏,形成了惡性循環。更為不利的是,五年前,黃生輝在一次勞動中,摔壞了右臂,造成了殘疾,身體也逐漸消瘦,勞動能力大打折扣,家中所有農活基本都靠妻子王炳霞勞作。黃生輝有四個女兒,大女兒在隴東學院上學,三女兒和四女兒在秦團莊上國中,由於姊妹眾多,學費生活費開支很大,家裏捉襟見肘,二女兒於今年考上高中後輟學外出陝北打工,成為支持眾姐妹繼續讀書的第一個犧牲者。黃生輝的家境異常貧困,現在居住的3間土窯洞,系1982年所建,已經破爛不堪,黃生輝目前最大的願望是,他想翻修一下3間窯洞,用磚頭箍一下破爛的莊崖面,但山高路遠,成本預算下來就需要近30000元,這個想法也就一直沒能實現。

黃生輝還有最大的心願,那就是,希望女兒們都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走出大山,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談到二女兒的輟學打工,他便心裏難過極了。“那也是沒有辦法,孩子們多,學費花費大,總借錢貸錢不現實。”黃生輝説,“我現在幹農活不得力,家裏孩子他媽就很費勁。”“老二(指他的二女兒)輟學時就哭……”黃生輝一説到“老二”的輟學問題,就很不是滋味了。

20xx年,黃生輝全家的所有收入,包括地裏收穫的莊稼折成人民幣計算,約有6500元,人均才1000多元,而四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就需要16000多元。面對這樣的窘況,黃生輝顯得很無奈,他總是用完好的左手託着帶傷的右手臂,話語很少,卻似乎想要表達,只是不好意思開口。

8月的那次傍晚,在大天子村部,當手裏抓着我們送給他的3000元大女兒學費補助後,黃生輝退到一旁才跟我説:“這可幫了大忙了!”

20xx年,黃生輝家全部的經濟收入,也基本還是保持着上年度的狀況,大概,二女兒打工還能換回來一點微薄的收入,可以補貼家用。

同樣作為農民出身的我,在每次見到黃生輝時,總能聯想到同樣身處大山只擁有很多無奈的家鄉父老鄉鄰們的影子,望着身材單薄、目光裏流露着堅定卻又充滿希望和期盼的黃生輝,除了給予極大的鼓勵,我內心總是有種歉疚,因為對於一個普通的職工我來説,我也不知道,我能幫他多少,而他的那些希望,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寫下這篇日記,在此,我更衷心的祝願還在上學的黃家三個女兒,但願她們能夠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爭取早日從山溝裏飛出三隻“金鳳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3rr4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