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600字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600字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600字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1

今天是端午,農曆的五月五日,又叫端五、重午。每當端午的時候,人們都賽龍舟、吃粽子、佩戴茱萸、喝雄黃酒。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屈原。

相傳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由於楚懷王聽信奸臣,不採用屈原的政策,導致楚國滅亡,從而在端午(農曆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

屈原在羣眾中有很大的威信,因此。屈原剛死,百姓就跑到汨羅江邊,投粽子、划龍舟。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粽子不吃屈原的遺體,劃龍船是為了嚇走水中的蛟龍。

今天我可在西溪濕地大飽了眼福:在西溪河道上,一條條龍船你追我趕,場面煞是壯觀。最引人矚目的是,那艘豎着藍旗、船員身着紅色衣服的龍舟。隨着鼓聲和鑼聲,船員有節奏地划起了漿,這艘龍舟越劃越快,船員越來越起勁,水在船的龍頭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鼓手也情不自禁地划起漿來,舵手賣力地掌舵,希望能給船一個的方向,並時而站起,時而蹲下,致使船的龍頭一上一下,將西溪河道里的水一吞一吐,龍船邊上激起陣陣白色的浪花,彷彿水中的蛟龍在激騰潛行。有趣地是,緊跟着這艘龍船的是一艘插着紅旗的龍船,只見它拼命地在那裏追趕,船員們使出了的力量,鼓手伴隨着劃手們的吆喝聲,龍船在浪花中搖晃着穿行,周圍的人在吶喊着給他們加油鼓勁,周圍的一個老爺爺看到這艘龍船還是趕不上他們的對手,就給大家出主意説:端午節是要喝雄黃酒的,應該不能説加油,應該説加酒,他們才有力量的。於是大家就喊“加酒!加酒!”我也跟着這樣喊,也許是我們真的給船手們加了酒的原因,只見那艘嗖嗖往前衝的插紅旗的龍船,突然之間摔出一個人來,掉進水中,濺起了一朵更大的浪花來。那船的速度立刻減慢了下來。這個時候大家才回過神來看那艘插藍色旗幟的龍舟,只見它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所有的船手發一聲喊,在鼓手的催陣聲中,奮力地在水中“畫”出了一條白色的浪痕,一霎那間,就把那艘插紅色旗幟的龍舟拋在了身後,只見這時站在河道兩岸的觀眾齊聲歡呼,在這片歡騰之中,我,來不及看到它是怎樣衝過終點的,可是周圍那歡呼的聲音,明白地告訴了我,他們是這次爭奪賽的得勝者。

在這一片歡騰之中,我沉思了:我們用歡樂的形式來懷念歷史,懷念幾千年前那悲壯的一段歷史,今天,我們不僅僅是在表達我們的哀傷,相反,我們在懷念在一段悲涼的歷史中,爆發出了另一種力量。就像汶川發生了大地震一樣,我們在哀傷的同時,中華民族良的一種品德——在哀傷的同時,會爆發出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使我們永遠戰無不勝。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2

端一盤粽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節日“四大名旦”,當屬春節、中秋、清明和端午。而這四者中,端午名氣相對最小,但它又是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自然,它的“中國味”也是最濃的。端午的習俗來源,最廣的説法當屬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這一日,划龍舟,包粽子……而從歷史淵源上講,正是紀念屈原這一點,讓端午變得豐富和更有價值。

農曆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為端午的重要內容。

為什麼選擇5月5日作為“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甦,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為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為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後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迴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徵,是人們寄託美好的願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採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粽米;深夜了,母親升一台灶,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着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隻虎——額上有一隻大“王”;門前掛着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願:甲型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在這一天裏會包粽子,划龍舟等等。我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們這個家庭裏發生了許多趣事,這説我學會了包粽子。

清晨,一陣淡淡的清香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爬起牀,自言自語道:“今天不是端午節嗎?哦!對了,這麼香的氣味是從哪兒來的呢?”我順着那香味爬去,原來媽媽正在廚房裏包粽子呢!我哀求道:“媽媽,你教我包粽子可以嗎?”媽媽知道後,便説:“好呀!”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千尺高。

開始包粽子了!首先把粽葉清洗乾淨,在熱水中泡一會兒。然後,在準備好棗子,雞蛋,肥肉等材料,將自己喜歡的餡蒸煮的香噴噴的,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好,圍龍起來,做成一個窩的樣子,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稜角來。可我由於糯米放的太多了,怎麼也包不出菱角來。我毫不氣餒,打洛米倒出來了一些。然後再把準備好的餡放在糯米里,合在一起揉均勻,最後再把粽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要看四個角是否勻稱,是不是有體型。媽媽笑着對我説道。我聽了媽媽這話,笑嘻嘻的説道:“知道了,媽媽!”我接着做最後一部分,總是把四角形給弄歪了,不是變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團了。媽媽見我包成這個樣子,笑哈哈地説:“這哪是個粽子呀?簡直要把我肚子都笑疼了,哈哈!”我毫不釋弱,説:“我才第一次包呢?哪像你這麼熟呀!”“好了,好了,別開玩笑了,咱們繼續包。”“嗯!”最後是把包好的粽子用白色的線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雖然包得不是怎麼樣,但我卻極為高興。

後來,我越來越包的熟練了,沒過多久,就包了十幾多個粽子了。

最後,該蒸粽子了。大約需要二十多來分鐘後,粽子便熟了,我們一家人吃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粽子,覺得今天的這個粽子格外鮮嫩美味,吃得格外香。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4

早上6點起牀,我和爸爸、媽媽匆忙吃過早飯,準備坐7點的大巴車去外地奶奶家過節。推開門,繫着葫蘆的楓葉已經插在了門框上。我邊下樓邊欣賞着各家各户的葫蘆,有紅色的葫蘆、粉色搭黃色的葫蘆,還有綠色與白色搭成的白菜(百財),真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

坐在大巴車上,媽媽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它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記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月,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節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據説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

大巴車開到了奶奶家附近的早市,我們下了車。早市可真熱鬧啊!人來人往,人們都在採購過節的食品,爸爸和媽媽也買了魚、肉和蔬菜。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煮好了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奶奶和爸爸準備午飯,我和媽媽去超市買飲料。等我們回來時,姑姑和姑父也到了,姑姑買了櫻桃、葡萄、油桃等很多水果。桌子上已經擺好了菜,有肘子肉、香腸、魷魚卷、豆角燉肉,還有黑龍江省盛產的“三花”和“五羅”名魚之一的銅羅魚,真豐盛呀!我們圍坐桌前,邊吃邊聊,我大口吃菜,最後吃了一個蜜棗粽子。人多吃飯也香,過節一家人團聚一起,真開心!

下午,爺爺問我:“這一陣兒都畫什麼畫了?”我趕快把畫的《西遊記》人物全集拿出來給爺爺看,爺爺稱讚我畫的唐僧、孫悟空等人物很像。我央求爺爺給我畫一個《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爺爺用鉛筆一筆一筆地畫着,十分鐘後一個栩栩如生的張飛躍然紙上。我大聲喊出來:“爺爺,您畫的和書上的一模一樣!”爺爺説:“畫人物時要細心觀察,輕輕勾畫,然後再加深,一定要注意細節,比如人物的頭髮和鬍鬚要畫出一絲一絲的,還有衣服上應該畫出褶皺。”我點了點頭,記在了心裏。爺爺還翻找出多年前收藏的國畫人物孫悟空和關羽畫像送給了我,讓我學習借鑑。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得坐車回家了。坐在大巴車上,我想起了端午節的由來,爺爺送給我的畫、教我的繪畫技巧,今天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個端午節過得非常有意義!

八年級在端午節上記述日記範本5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温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説,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温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ezj7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