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第一書記扶貧記

第一書記扶貧記

《我的扶貧記》

第一書記扶貧記

---哈拉哈達鎮大西溝村第一書記王秀清扶貧記

在許多人眼裏,到基層掛職都是年輕幹部的事。56歲,頭髮花白,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我卻一頭扎進哈拉哈達鎮大西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很多人用質疑的眼光看我時,我卻毫不猶豫地背上行囊,踏上了脱貧攻堅的新徵程,成為巴林左旗哈拉哈達鎮第一書記中,年齡最大的那一個。

接到任命後,我立即出發,“什麼都沒準備,什麼也沒帶,想着過來先了解一下情況再説,沒想到一來就走不了了。”來到村裏,我走進每一户貧困户家裏瞭解情況。有户貧困户家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我就趴在牆上記錄。當時正值盛夏,汗水打濕了他後背的衣服,貧困户家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抹着眼淚説:“都是我們害了你,怪我們太窮,把你連累得這麼辛苦。”“百姓的日子都過成這樣了,還心疼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大西溝村富起來。“路邊有景緻,家家有笑聲。”這是我給自己設定的扶貧目標,“讓村子面貌煥然一新,讓每一個村民經濟富足、精神自由,使百姓的幸福感通過笑聲從心底溢出來。”

產業興要讓村民富起來

我剛到大西溝村時,絕大多數村民的收入靠種植蕎麥、笤帚苗和外出打工。這個位於山坳坳的村子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户72户147人:已脱貧69户141人,其中穩定脱貧3户4人,未脱貧3户6人;貧困發生率為0.49%。怎麼樣才能讓貧困户脱貧,讓村民致富?醫學專業出身的我只能走家串户,去了解村民情況和想法,來克服過去產業單一、單打獨鬥、缺乏龍頭項目引領的問題。

“如若想脱貧致富,還是要從土地上想辦法,從種養殖上找出路。”為了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仔細研究,利用“三到”項目資金,為貧困户購買了絨山羊,發展養殖產業,並請專業技術人員對貧困户進行養殖技術培訓。目前,絨山羊養殖業已使全村多數貧困户成功脱困。針對該村無霜期短、土地乾旱等特點,自2017年春季起,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抓好春耕生產工作。搶在春播前,完成了該村4000畝水澆地的灌溉目標,增強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2018年以來,我為該村爭取到笤帚苗加工廠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超過10萬元,設立公益性崗位128個,實現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900元以上,並積極與外地用工單位聯繫,轉移貧困勞動力。“王書記鼓勵我參加鎮裏組織的笤帚苗深加工技能培訓,使我學會了笤帚苗綁紮技術。以前靠外出打工掙點兒錢補貼家用,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笤帚苗綁紮成了我致富的希望。”該村貧困户呂軍感激地説。看到村裏很多貧困户大都是因病致貧,我便主動與旗醫院進行協商,送醫送藥到貧困户家。該村81歲的葛桂珍老人深夜突患重病,接到電話後,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節省了救護時間。由於搶救及時,老人轉危為安。這些小事記錄了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也是我心繫羣眾、真誠為民的縮影。

文化陣地温暖百姓心

為了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針對村內資金不足、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現狀,我經過多方聯繫溝通,積極組織施工單位加班加點建設,先後修建了村活動場所2000平方米,小西溝一處900平米,並配套健身器材和廣場燈,修建便民服務室、草原書屋、文化活動室、並協調網絡公司為大西溝村爭取了廣電網絡入村的優惠政策,減輕貧困羣眾的經濟負擔;讓村民也擁有了自己的休閒活動場所。

村民王大媽興奮的説:“廣場建得可不賴,俺和鄰居們都説好了,今晚就來跳廣場舞!”村民王大媽開心地説道。

“如今農村生活和城裏沒啥差別,農忙之餘,大家也有了文化生活。”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勇説起村裏的變化感慨道,“農閒時玩麻將、打撲克的少了,來農村書屋看書學習、到廣場唱歌跳舞的多了,村裏的風氣越來越好,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如今,大西溝村實現村內“水電路網”全貫通,村民出行更便捷,健身娛樂有去處,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提升,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大西溝處處是一片生機的新景象。

因積勞成疾,2017年1月,我的左眼幾近失明狀態。由於工作太忙,我遲遲沒去醫院進行治療。做完手術後,在家沒休息幾天就上班了。兩週後,我的視力明顯下降,經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白內障術後黃斑水腫。後來他不得不到北京進行治療,在北京治病期我的心裏也總是想着村裏的事。“雖然我退休了,但很多事情還等着我去做呢,我不能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我充滿自信的説。

奉獻世間光與熱,燃燒生命寫忠誠。這,就是我,來自基層,心繫羣眾的一名駐村駐村第一書記。

標籤: 扶貧 第一書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rnv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