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社會實踐報告 >

社會實踐報告孝敬父母(精選多篇)

社會實踐報告孝敬父母(精選多篇)

第一篇:孝敬父母感恩社會

社會實踐報告孝敬父母(精選多篇)

孝敬父母感恩社會

一 導入班會主題

1)集體彈唱《小烏鴉愛媽媽》

2)講故事《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3)導入班會主題——孝敬父母 感恩社會

二 體會父母養育之恩

1)主持人導入本小節的討論話題。

2)指名學生代表敍述父母養育之艱辛:兒生母苦父母的照顧父母的教育

3)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爸爸去哪兒》

三如何回報父母

1)主持人導入本小節的討論話題

烏鴉知道反哺羊羔懂得跪乳,懂事的我們應該如何回報父母呢?

2)送賀卡,誦祝詞

四孝敬父母感恩社會

1)主持人導入本節話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是家庭的延伸。孝敬父母的更高境界就是要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2)活動圖片展示

3)表演唱《感恩的心》五活動小結

百善孝為先,孝乃德之本!學會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社會!

第二篇:感恩父母社會實踐報告

xxxxx大學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主題:感恩父母學院:專業班級:報 告 人:學號:

2014年2月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我為父母分憂愁

父母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如果説母愛是船,載着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

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

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2014年1月的一天晚上,我回到曠別半年的家,家是我永遠的港灣,無論怎樣,它都可以讓我停靠。

休息了幾天,見了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學,大家還是那麼好玩,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胡侃,彷彿我們又回到了中學時代,那時有數不盡的毫無理由的歡樂。

終於和朋友同學們告別,一個人在家靜靜地思考,我只帶了幾本書回來,所以平常還是有比較多的時間,想到我經過種種周折終於考上大學,這之中不僅是我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父母為我所做的付出。我們衣食無憂是父母的頭等大事,我們上大學是全家的光榮和驕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含辛茹苦的家長,任勞任怨、不辭勞累,有苦自己咽,有難自己扛,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全心全意讀書。一些家庭為承擔子女的求學費用走到了貧困的邊緣,甚至負債累累。子

女上大學,風光的背後其實是家長不為人知的艱辛。於是我決定在這個個人時間非常充裕的假期為我的父母分擔家務,分擔憂愁。

隨着我們一天天地長大,父母也在一天天地變老。看到他們這麼累,我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好讓他們輕鬆一些,開心一些。

一天,母親放假,難得有空,她打算把家裏進行一次大掃。我知道後就對她説:“媽,今天好不容易放假一天,您就不要幹活了,休息一下吧!”我母親笑着説:“家裏好長時間沒有好好打掃了,今天好不容易有點時間,我要好好打掃打掃。不然,等上班了,又沒有時間打掃了。”我見説服不了她,於是就和她一塊打掃。説幹就幹,我先找了一塊抹布,把所有的傢俱都仔仔細細擦了一遍,又拿了把掃帚把每個房間都認認真真地打掃了一遍。經過我的打掃,屋子裏顯得乾乾淨淨。雖然有些累,可是能用我的累,換來母親難得的休息,我心裏是高興的。

馬上就要過年了,為家裏做點家務自然不在話下,白天打掃打掃每個房間的角角落落,飯前準備準備菜餚,飯後洗洗碗呢什麼的,我力所能及的能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根據調查顯示,90.5%的大學生選擇用電話與父母聯繫,只有7.9%的大學生選擇用書信的方式與父母聯繫。有72.9%學生從未當面對父母説過“我愛你們”或其他類似的直

接表達感情的話,其中男生佔78.7%,女生佔21.3%。

我們要經常為父母分憂,為他們分家務之憂,為他們分經濟之憂,更為他們分情感之憂。每個家庭的子女,要時常給父母寫信打電話彙報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與父母多溝通交流,不要一上大學就出現感情上的聯繫少了,經濟上的來往多了,要讓父母為我們上大學花錢花得舒心。另外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制定消費計劃,做個分類,哪些花費是必要的,哪些花費是奢侈的,在消費上只要能保證學業完成就足夠了。

如果説我們懂事,主動為家人分憂,哪怕是一些瑣碎的小事,父母生活艱苦點也不會有什麼怨言,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總是心懷一份我們所不能言語的寬容,他們很容易滿足,哪怕我們沒有回報,他們很容易欣慰。畢竟,看着我們茁壯成長是天底下父母最感欣慰、最感快樂的事情。父母是我們精神與物質的強大支柱,他們付出得無怨無悔,但我們不應該接受得心安理得。父母之愛博大無私,父母之情真摯坦誠,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已是成年人,應該勇敢承擔一份家庭責任,莫讓父母操心,莫讓父母寒心,莫讓父母失望,我們當代大學生心中應當樹立“父母送我上大學、我為父母分憂愁”的信念,因為我們將來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整個家庭。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

感恩我身邊的每一個人,用的是愛。在愛的天平兩端,我要將這個世界高高彈起。鹽是那樣的均勻潔白,它給食物以美味,而愛也一樣,它豐富可愛,給這個世界以美好。我要把這愛給予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恩他們。鹽溶於水中,看不見卻嘗得到;愛溶於生活中,看不見卻感受得到。他們分明感受到了,是我用愛感恩了身邊的人,並用愛為他們分憂愁。

報告人:xx

2014年2月

第三篇:鐵門國小孝敬父母、感恩社會”總結

鐵門國小“孝敬父母、感恩社會”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長期以來,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今年寒假我校政教處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在全校同學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現將總結匯報如下: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呵護着,卻不知父母生活的勞累艱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缺乏社會交往的體驗。他們總埋怨父母的嘮叨、麻煩,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從來不會從父母的角度,去為父母想想,體諒生活的忙碌與勞累。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愛的聖潔、無私和偉大。 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謝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活動推進步驟:

以2014年放寒假為契機,通過假前、假後幾個環節層層深入開展感恩活動:

1、在放假前開展讓學生重温父母養育之恩,再次結合自己日常表現,寫出反省材料,積極地進行孝敬教育。

2、在放假前聯繫有關部門,對學生進行“愛護生命、報答父母、回報社會”法律知識、安全知識講座,強化生命意識,心存報恩思想,

通過學習使孩子們規範在家中的行為,做到遵紀守法、遵守家庭美德並做好自我保護,爭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來感恩父母。

3、假期具體完成“三個一”社會實踐活動。首先給父母“當家”一天,用心靈去體會親情,增強感恩父母之心;其次進行一項社會調查,關注社會,瞭解社會動態,以實際行動盡一個社會公民責任;第

三 讀好書做好人。三個活動學生分別寫出感受,開學後總結上報學校。

4、假後評比,選出“孝敬父母,努力學習”的寒假模範,針對孩子們在寒假中孝敬父母社會實踐活動當中的突出表現,評選鐵門國小“十大學星”之“孝敬之星”,並在學生大會上進行表彰,以促動全體學生的心靈,起到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

5、假後穩定後準備開展“感恩父母,説出你對父母的愛”——“三月,感恩父母的一封家書” 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母親節”這一天,我們將組織全體學生開展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的活動,並且還進行優秀信件評比活動。這次活動讓孩子們不再羞於表達對父母的愛,讓潛藏在孩子們內心的感恩之心、孝敬之心大聲呼喊出來。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校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寒假開學後要求各各年級各班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後社會實踐的意見和自己的實踐心得,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校將對錶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

四、經驗和收穫:

1、學校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校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校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都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並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並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校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社會服務、鍛鍊才幹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瞭解,體驗生活。

2、學生的思想素質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雖然是短短的一個寒假,但是客觀現實給同學們的教育卻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實踐使他們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現實。同學們在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於實際,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們不再忽視父母的愛,並嘗試體會親情,感恩父母,提高了孝敬意識。

鐵門鎮中心國小2014.2

第四篇: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

四年三班趙舒賾

古語説:百善孝為先。每個人都應該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也

不例外,家裏人常誇我是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前幾天,我的太姥生病住院了。媽媽白天工作,晚上整夜不

睡覺,照顧太姥。慢慢地,媽媽的身體也變得虛弱了。一天,媽媽一回到家,就累得倒在牀上。我很心疼媽媽,心想:

媽媽實在太辛苦了,我應該學着照顧媽媽。記得在我生病的時候,

媽媽常常用熱水為我泡腳,我覺得很舒服,病好得也快多了。不

如也給媽媽泡泡腳吧。説做就做,我輕手輕腳地去廚房燒水,水

温剛剛好,我把水盆放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説:媽媽,泡泡腳吧。

媽媽點了點頭。我把媽媽的襪子脱下來,把媽媽的雙腳輕輕地放

進水盆裏,又問媽媽水温合不合適,。媽媽沒有出聲,但我發現

她的眼角濕潤了。她告訴我,水不僅温暖了她的腳,更温暖了她

的心。

能幫助媽媽解除疲勞,我很開心。一直以來,都是媽媽不辭

辛苦地為我操勞。我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一定要

多關心父母,不讓父母為我煩惱。

從那以後,我時刻把父母放在心中,牽掛他們,和他們分享

快樂,也學着分擔他們的憂愁。

爸爸媽媽説有我這樣的孩子,他們覺得很幸福。

第五篇:孝敬父母

20年如一日敬老孝親的好兒媳蒲銀霞發表時間:2014-04-27 11:28:17來源:蘭州日報 瀏覽次數:57

她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更是一名敬老孝老的典範,在她崇真,向善,臻美的人生道路上,不但給新時代建設和和諧社會,和諧家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還先後榮獲榆中縣人民政府授予“五好家庭獎”、榆中縣婦聯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獎”、全縣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稱號、蘭州市“和諧家庭”等榮譽稱號。但面對這一切榮譽她只是淡淡的一笑,説:“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而她就是今年46歲的榆中縣城關鎮南關村村民、蘭州市百名孝星之一蒲銀霞。 蒲銀霞原是三角城鄉人,於1992年3月嫁到南關村,成家後丈夫談敦輝為改變家庭生活困境常年在外務工。於是照顧公公婆婆和年邁奶奶的重擔都落在了蒲銀霞身上。都説婆媳關係難處,可是蒲銀霞卻從沒和公婆紅過一次臉、拌過一次嘴。面對年老多病的奶奶,蒲銀霞更是悉心照顧、端飯喂藥,清洗衣物。

“我的奶奶是我婆婆的婆婆,一直以來我婆婆也是悉心照顧老奶奶,這讓我很感動,現在我婆婆歲數大了,我自然要更好的照顧好奶奶,也要照顧好我的公公婆婆,這是我們家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的做人標準。”蒲銀霞一番質樸的言語,讓記者感受到了她的平實。兩代婆婆之間傳承的愛,不但給她樹立了榜樣,也堅定了她要更好的做下去的決心。

婆媳和諧共處鄰里誇

都説年輕人和老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而蒲銀霞卻和兩位婆婆住在一起20年。

前幾年,蒲銀霞的婆婆不幸摔傷,造成膝蓋粉碎性骨折,蒲銀霞主動帶着婆婆到最好的醫院去治療,請最好的醫生醫治。不但如此,她還天天給老人讀報紙、陪老人聊天,給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温暖和精神撫慰。讓老人在病痛期間也不會太難受、太孤獨。一天天的照料,一次次的重複,但蒲銀霞卻從來沒有過絲毫怨言,日復一日蒲銀霞夫婦和婆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共同度過了20年幸福而快樂的生活。在家中,飯熟了,蒲銀霞總是先給公婆和老奶奶盛好,恭敬地端給老人,並囑咐他們要趁熱吃,別讓飯涼了傷了胃口,饅頭涼了要換上熱的,菜涼了重新熱好,麪條浸了,自己吃了再煮新的。這點點滴滴,平平凡凡的家庭瑣事,在蒲銀霞身上卻體現的非常周到細心。難怪婆家兄弟姐妹感動的逢人便誇,鄰里鄉親經常稱她是村裏的孝順榜樣。 真心真情默默付出

面對家中微薄的收入,蒲銀霞毅然做出決定:寧肯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老人。

這兩年,正是家裏開支最大和最需要人手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為了給母親治(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病和供孩子上學,丈夫只好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蒲銀霞柔弱的肩上,她既要忙田地裏的農活,還要整理瑣碎的家務和照顧上學的孩子及患病的婆婆。公公年事已高,只能幫她做一些簡單輕巧的家務活。她的婆婆2014年不幸摔成粉碎性骨折,2014年又患骨質增生卧病在牀,使得老人生活已經不能完全自理,但這樣的情況下,蒲銀霞仍然堅持給老人最好的營養。一切生活起居全由蒲銀霞來照料,每天給老人梳頭、洗衣、做飯,細緻安排着老人的飲食起居。渴了,她端茶送水,餓了,她端來熱湯熱飯一口一口的喂。雖然困難,可為了婆婆病情能好轉,她儘量做到每日三餐不重樣來迎合婆婆的口味。生活中,她為婆婆端屎端尿、清潔身體、洗髒衣服。睡前為婆婆洗腳、按摩身體,只有等婆婆睡後她才回房休息。每年她都要給婆婆買幾件合身的衣服,婆婆高興,她就滿心歡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默默的付出,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和執著為整個家撐起了一片嶄新的天空。□記者顏娜實習生許大凱費紹荔

婆媳親全家和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很複雜,婆媳關係可以説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傳統難題。而好兒媳蒲銀霞卻能夠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與她們共同度過20年的幸福時光。俗話説:“婆

媳親,全家和”。蒲銀霞靠的是滲透在血液裏的尊老愛老的優秀品質。在蒲銀霞心中,孝道是最重要的,作為好兒媳,蒲銀霞沒有感天泣地的事蹟,沒有豪言壯語,她只埋頭做着她認為該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寫在自己到人生字典裏,抒寫中國最傳統樸實的美德。如此美德傳遞下去,當蒲銀霞成為婆婆的時候,不是一樣可以享受到好媳婦的孝敬嗎?

曹鳳蘭照顧病婆婆10載無怨無悔發表時間:2014-10-08 10:02:32來源:甘肅文明網 瀏覽次數:261一個人做一兩件孝事並不難,難的是長久堅持,難的是從心底裏願意這樣做。而她做到了,面對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她任勞任怨、悉心照料,並且一照顧就是十多年。而今,婆婆的病情似乎越來越重,每每犯病“謾罵”她時,她總是以寬容來化解婆婆對她的“指責”。用她自己的話説:“婆婆其實就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曹鳳蘭是九州大道社區的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十多年來,她用自己樸實真摯的孝心,擔當家庭的重任,用真情寫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愛心故事。

病婆婆令她心驚膽戰

12月10日,蘭州晚報記者來到曹鳳蘭家時,曹鳳蘭正給婆婆的頭髮“焗油”。曹鳳蘭告訴記者,雖然婆婆患有精神病,但她從不喜歡自己有白頭髮,一出現白頭髮,她就開始揪,把頭皮都揪爛了,為了不使婆婆遭這份罪,她要定期給婆婆焗油。

曹鳳蘭説,婆婆今年78歲了,已有40年精神病史。她説:“我剛嫁進來時,婆婆就已經患有精神病。當時罵我説:‘你白吃我們的,白喝我們的,出去,出去。’聽了這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可是丈夫説婆婆不是在罵我。就這樣,在丈夫的引導下,我開始慢慢接受婆婆的異常行為。”

日夜相守建立深厚感情

曹鳳蘭笑着説:“別看我婆婆患有精神病,但對我很好。”她記得有一次自己生病了,婆婆不知從哪裏找來幾個雞蛋,藏在衣襟內偷偷給她説:“趕快把這吃上病就好了。”婆婆的行為讓她感動不已。當時她想,婆婆也是很疼人的。

平時生活當中,由於婆婆病情的原因,許多鄰居都不敢接近婆婆,為了消除他們對婆婆的“敵意”,她時常跟在婆婆身後,一邊照看她,一邊向鄰居解釋,婆婆其實人很好,不會對鄰居和附近的孩子造成威脅。。

周圍鄰居誇獎曹鳳蘭説,“十多年如一日,確實不容易啊!不知她遭受了多少痛苦和委屈。”每到天氣陰冷的時候,婆婆的病情就開始發作,亂喊亂叫,有時整晚不睡覺,在房子裏罵人,並且亂敲暖氣片,曹鳳蘭害怕影響鄰居休息,只好也陪着婆婆不睡覺。説來也怪,老太太犯病後,她只聽曹鳳蘭的話,只要曹鳳蘭來哄哄,老太太就安靜了。

“婆媳之間感情很好。”鄰居張奶奶説,有幾次,曹鳳蘭出門買東西,她婆婆就站在門口橋上等待,一見曹鳳蘭回來,老太太就高興得一個勁笑。遇到這樣的好媳婦,確實是老太太的福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曹鳳蘭一家4口,因婆婆患有精神病她只能在家照料,兒子上學,丈夫靠擺攤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可是曹鳳蘭一家相處和睦,其樂融融。 哄婆婆就像哄孩子

吃飯要講笑話,睡覺要唱歌曲,一日三餐都要給喂着吃飯。這就是曹鳳蘭每天照顧病婆婆的工作。曹鳳蘭唱歌、講笑話,想盡了辦法。

曹鳳蘭説,婆婆沒患病前,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女人,會泥瓦活,而且幹得有模有樣。可是後來,不知道為何患上了這種病,現在意識模糊,就像個孩子一樣,成天在家亂擺弄東西,或者在樓下院子裏拿個掃帚打掃衞生,弄得灰頭土臉,回家後就得重新換洗。有時婆婆耍脾氣,她就故意逗婆婆開心,為讓婆婆高興,她還常和婆婆玩藏貓貓的遊戲。每次,婆婆樂得呵呵直笑,曹鳳蘭卻累得直喘氣。鄰居説:“曹大姐對老人的孝心讓我們很感動,她是名副其實的孝子。”而曹鳳蘭説:“婆婆撫養這麼多子女不容易,我們做後人的,孝順她是應該的。”

在靈台縣星火鄉蔡家塬村,只要提到程雪琴,大家都會説:“程雪琴是敬老好兒媳”。 “我的好兒媳婦”

近日,記者走進程雪琴家,見到了這對幸福的“娘倆”。

程雪琴的婆婆看起來很精神,一提起程雪琴就笑呵呵的,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兒媳婦真好啊。”

程雪琴的婆婆家最初並不富裕,在程雪琴還沒嫁過來的時候,公公就患病半身不遂,無法下地幹活,所以婆婆家裏生活一直就很困難。

程雪琴也向記者坦言,當初嫁過來的時候,確實也下了很大的決心。程雪琴説:“家庭經濟條件富裕還是貧困,我不太在意,只要我們夫妻相親相愛,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樂樂,就比什麼都強。”程雪琴剛嫁進郭家時説的心裏話,她的婆婆白桂蘭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老兩口感動得不知説什麼好,只是在心裏默默地感謝上蒼,賜給他們一個好兒媳。

村裏年紀大的老人們在空閒時候總愛聚在一塊兒,在星火鄉的小百貨店裏嘮家常,一提起程雪琴一直伺候身患癌症的公婆時,大夥直誇她婆婆好福氣,有一個那麼孝順的好兒媳。 愛融於點滴生活

自嫁到郭家後,程雪琴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她對這個家的愛。

1999年,由於長期勞累,婆婆患上了癌症,需要住院治療,這對於經濟拮据的郭家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婆婆住院了,家裏的重擔全落在程雪琴一個人身上。當時,公公去世不久,巨大的生活負擔將她壓得喘不過氣。但她還是咬牙堅持住了,一邊帶孩子,一邊照顧患病的老人,一邊做家務。

為了讓婆婆出院回家時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程雪琴將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將婆婆的被褥清洗乾淨,細心鋪好。“我兒媳婦真的很不容易。”回憶起生病時的那些日子,程雪琴的婆婆眼眶都紅了。

婆婆出院後,程雪琴每天把飯菜端到婆婆牀前,看到婆婆因生病心情鬱悶,程雪琴心疼極了,她一邊笑着和婆婆説些村裏的趣事,一邊安慰鼓勵婆婆要堅強。“自從嫁過來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把他們當做我的親生父母,他們操勞了一輩子,我們做小輩的照顧他們、關心他們是應該的。”程雪琴的話,樸實,簡單,卻讓人深深感動。

為兒孫做榜樣

憑着聰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這幾年,在程雪琴夫婦的共同努力下,家裏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郭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程雪琴一如繼往地照顧着老人。

考慮到婆婆的身體還在恢復中,平時程雪琴從不讓婆婆乾重活。“媽,如果悶的話,就和村裏的老人們去街上聊聊天,家裏的事兒不用你操心。”這是程雪琴常對婆婆説的一句話。“家裏很融洽,一家人在飯後坐在一起聊天,不知有多開心。”程雪琴的婆婆開心地笑着,平常有好吃的,程雪琴總給婆婆送到桌前,讓婆婆嚐嚐鮮。“如今,我家已逐漸好起來了,我也要給兒孫們做個孝順的好榜樣。”程雪琴自豪地對記者説。

轉眼間,程雪琴嫁進郭家已24個年頭。20多年來,她不離不棄,用真誠的愛心和孝心感動着家裏每一個人,感動着身邊每一個人,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蔡家塬好女兒,敬老好兒媳”。

有句古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裏,打小就孝敬父母,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着。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牀,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牀,連話都説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裏,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鍊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儘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開開心心。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説,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儘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讚,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儘量滿足,家裏總是給父親備着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藴含着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

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弘揚傳統文化,“百行孝為先”的楷模——河南洛陽獄警王春來! (2014-12-15 21:00:51)標籤: 教育

今天,我有幸聆聽了當代中華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忠孝兩全動天地當代孝子王春來的感人報告。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靈魂深處進行了一次洗禮!

王春來,河南省洛陽市監獄一級警督,警察作家。他照顧雙雙癱瘓在病牀上的父母十二年,堅持寫親情日記上萬篇,寫作的《監獄中隊管理學》,填補了國內監獄基層管理理論的空白。工作上他是河南省監獄系統“罪犯個別教育能手”。他還發明瞭幾十件癱瘓老人的用具。出版了《黑手伸出高牆》等多部長篇小説,曾獲得“當代中華新二十四孝”、“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範”、“推動中國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2014年中國“十佳孝賢”等殊榮。 王春來,是洛陽監獄一級警督。當警察他做到了極致,寫出的理論專著填補了國內空白。工作上是全省“個別教育能手”。他當兒子他做到了極致,照料雙雙癱瘓的父母12年,堅持寫親情孝子日記上萬篇。國內著名期刊《家庭》2014年5月上半月版刊登王春來的文章《孝子日記——一個警察12年照顧父母的動人情懷》。事業上他做到了極致,他是2014年度“感動洛陽十大人物”,並被網友推薦為網絡版“2014年度感動河南十大人物”, 2014“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2014年“當代中華新二十四孝”。一名普通警察,卻被原北京市委副書記,司法部常務副部長金鑑請到家中做客,並點名調他進京工作。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樑曉聲特意從北京飛到洛陽,只為了與他親切擁抱;台灣中山大學教授謝先生專程來到洛陽,為了給他送來一包台灣茶葉。台灣馥林出版機構派人來到了洛陽,只為快點送來台灣繁體字版費;台灣台電電業也派人來到了洛陽,流着淚為他母親裝上了空調??北京、上海、廣州、鄭州、西安等各地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們,紛紛來到洛陽或打電話,只為表達一句問候。數以百計的工人、警察和不知名的人,為他捐款達數萬元錢??他把所有收到的錢,全部轉送給了更困難的災區老百姓。他告訴記者:“大家不是來看我,而是對中華民族忠孝文化的訴求與頂禮膜拜的表達,這也是我寫作的動力。 人物事蹟他將“孝道”與“管理科學”注入基層工作中王春來30年來堅持在基層實踐與探索。磨鍊出三分鐘就能讓罪犯落淚的本領,他用“孝道”喚醒無數服刑人員沉睡的道德良知。王春來動之以情,用人類親情敲開了一個個罪犯冰冷的心扉。以本職工作做為研究對象,寫出專著填補了中國監獄理論的一項空白他在實踐中摸索中隊管理的特殊法則與規律,當一百多萬字的《監獄中隊管理學》初稿完成時,空墨水瓶裝滿了幾籃子,他的體重也減輕了三十多斤。“你知道人累到極點是什麼感覺嗎?我的感覺就像吃了毒藥,恨不得連心肝肺一起嘔出來。”王春來天天寫稿到深夜,白天口腔鼻腔裏都是血塊,他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肺結核??《監獄中隊管理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填補了國內監獄基層管理理論的一項空白,並載入中國監獄大事記。司法部金鑑副部長提出調王春來到北京專門從事監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然而他心裏明白,“癱瘓的父母不能沒有我!”發明幾十件癱瘓老人用具,他是最用心的大孝子12年的不眠之夜,王春來時常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媽媽中間,一隻手為母親翻身,一隻手為父親換尿布。為了治療父母的病,也為了省錢,他發明了幾十件癱瘓老人用具,還學會了打針、量血壓、聽心率、號脈、化驗血糖等基本的醫療和護理知識。父母親要鍛鍊走路,他在家裏沿四壁裝了一圈鋼管扶手,用布纏裹好。晚上,他背對鋼管坐着,用發明的安全帶將母親、他與鋼管連在一起,他就騰出手寫作。母親挪一步,笑一下,他寫一行字;母親挪

一步,他又飛速寫一行字。王春來每天早晨五點鐘準時起牀,為父母量血壓、診心率,然後寫作;六點半,給父母穿衣起牀,洗臉、刷牙,給父親測血糖,打針;七點鐘,給父母餵飯;七點半再將父母抱上牀,自己用五分鐘吃完飯,騎車上班。[1]中午下班趕回來,先給父母號脈,然後把他們從牀上抱到輪椅上活動一下身子,喂他們吃飯,再照顧老人躺下後,自己趕緊吃飯、上班。下午五點半下班後,給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樓,推着他們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六點半背父母上樓,再給父親測血糖、打針、做飯、喂藥、餵飯、洗腳、洗臉、擦洗身子,抱父母上牀休息。等這一切忙完,已經是晚上八點半,他匆忙吃點飯,把父母頭天晚上和白天換下來的一大堆屎尿布洗淨、晾好。晚上九點,再為父母測一次血壓,然後就坐在他們身邊,拉開桌子看書寫作,直到凌晨??母親坐不進出租車,上醫院他用輪椅推,一推就是十年。母親全身浮腫,背母親上樓他腰肌拉傷,只有抱着父母上下樓,每次上下樓,腰就一陣陣疼痛,一次上樓他終於忍受不住疼痛,腳下一軟,母子倆人栽下樓梯,生死關頭他用身體墊在了母親面前??十幾年中王春來沒有應酬,沒有出過遠門,也放棄了一切與同學、朋友的交往。有所作為是大孝,他用文字彈出父母親生命的音符王春來在伺候雙親的環境中,為了讓父母感覺老人沒有耽誤兒子前程,12年來抽空就在父母病牀上寫書,因為父母看到兒子寫書就會高興。多少次精疲力竭之時,他拿起筆,都會從旁人難以想象的疲勞中掙扎着醒來,在寫字板上一字一字寫下自己的夢。一千多萬字的書稿堆滿了牀下。《黑手伸出高牆》《明天誰去坐牢》等五部著作問世後,被《華西都市報》《特區文學》等全國三十餘家報刊進行了連載,《河南猶太人》在搜狐網上點擊率名列第一,《明天誰去坐牢》等兩部書被出版社推薦到台灣和海外媒體出版,在東南亞引起廣泛的影響。2014年4月8日,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以70高齡的癌症之軀,專程飛往洛陽看望他。 個人作品為了滿足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寫作了《監獄中隊管理學》一書,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王春來作品

[2]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填補了國內監獄基層管理理論的一項空白,並載入中國監獄大事記。出版的小説有《黑手伸出高牆》、《河南猶太人》、《明天誰去坐牢》、《一扇門》、《孝子警官日記》、《中國式懺悔》等。國內著名期刊《家庭》2014年5月上半月版刊登王春來的文章《孝子日記——一個警察12年照顧父母的動人情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ehui/qz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