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實習報告 >

地質學的實習報告多篇

地質學的實習報告多篇

地質學的實習報告多篇

【第1篇】地質學的年度實習報告範文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繫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緻,並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採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並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繫上統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雲質灰巖。風化後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雲石(30%)越往上白雲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繫上統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巖,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巖、白雲質灰巖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係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徵(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現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徵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係。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係。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於泥盆系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於沉積型鐵礦牀;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巖夾白雲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雲組白雲巖,獅山風景區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佈於外接觸帶的白雲質灰巖中。

【第2篇】地質學的相關實習報告分析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繫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緻,並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採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並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繫上統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雲質灰巖。風化後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雲石(30%)越往上白雲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繫上統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巖,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巖、白雲質灰巖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係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徵(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現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徵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係。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係。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於泥盆系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於沉積型鐵礦牀;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巖夾白雲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雲組白雲巖,獅山風景區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佈於外接觸帶的白雲質灰巖中。

【第3篇】地質學的實習報告範文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羣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證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構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篇二】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資料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通時透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羣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温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構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温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峯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採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樑處

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6月28日:房山區石花洞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採石場

附:交通位置圖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佈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雲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雲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髮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雲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巖或白雲質泥灰巖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巖、白雲質泥灰巖,緻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巖等,總厚約1600餘米。

(1)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雲質灰巖及白雲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含角礫泥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雲巖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1.2)中寒武統

[1]徐莊組

本組以鮞狀灰巖為主,可劃分為五個沉積韻律。每個韻律起始於細砂巖,經鮞狀灰巖與細砂巖或泥質條帶灰巖互層,到超多的巨厚層鮞狀灰巖出現結束。厚約60-100米,與下浮地層整合接觸。

[2]張夏祖

本組下部以泥質條帶泥灰巖夾頁巖為主,有部分鮞狀灰巖,上部則以巨厚層鮞狀灰巖為主,組成一個沉積旋迴,其中下部又可細分為四個韻律,每個韻律起始於頁巖,隨之鈣質增高,出現泥質條帶泥灰巖與頁巖互層,韻律之末,出現了鮞狀灰巖與泥質條帶灰巖互層。厚約33-267米。

(1.3)、上寒武統

[1]崮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色泥質條帶灰巖,鮞狀灰巖,條帶狀結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粉砂紙條帶灰巖、鮞狀灰巖、結晶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及少許鈣質粘土巖。厚約59米。

[2]長山組

以綠灰色泥灰巖、淺灰色泥質條帶灰巖及竹葉狀灰巖為主,下部有時夾少許灰綠色鈣質粘土巖;底部為淺玫瑰色細晶白雲巖夾竹葉狀灰巖、竹葉狀礫石,具有紫紅色氧化圈。厚約29米。

[3]鳳山組

本組上部為灰色中層含白雲質灰巖、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及黑灰色薄板狀灰巖;下部為灰色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局部含白雲質,夾超多竹葉狀灰巖,底部見紫紅色含雲母鐵質條帶。厚約79-97米。

(2)奧陶系

北京只有下奧陶統和中奧陶統,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缺少上奧陶統。

(2.1)下奧陶統

下奧陶統與鳳山組呈整體接觸關係。

[1]冶裏組

本組下部以淺灰、灰白色巨厚層細晶灰巖為主,其底部為花斑狀白雲石化微晶灰巖,上部為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灰巖,夾淺黃色含白雲質條紋灰巖、竹葉狀灰巖及鈣質灰巖。厚約46-93米。

[2]亮甲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黑色厚層――巨厚層含燧石條帶或團塊灰巖夾中層泥質條紋灰巖、竹葉狀灰巖及少量白雲質灰巖、頁巖;上部以灰黑色中層白雲巖、含灰質白雲巖、粘土質白雲巖為主,普遍含燧石團塊或燧石條帶,其上多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為黑色燧石,頂部白雲巖局部為角礫狀。厚約168-252米。

(2.2)中奧陶統

3、上古生界

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統(本溪組)、上石炭統(太原組)、下二迭統(山西組、紅廟嶺組)、上二迭統(雙泉組)組成。沒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統。

(1)石炭系

(1.1)上石炭統

下楊家屯組(太原組)

本組屬海陸交互相,以灰黑、黑色粉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細砂巖、薄層泥灰巖1-2層。本組為主要含煤地層。厚約38-176米。

(2)二迭系

(2.1)下二迭統

山西組(中楊家屯組)

本組為陸相碎屑巖發育,下部主要為深灰色粉砂巖,灰色細砂巖夾灰黑色粘土巖、灰色硬砂巖及1-4層礫巖,礫巖中常含鈣質結核。含薄煤層。厚約79-321米。

(2.2)上二迭統

雙泉組

本組主要為灰綠、紫色凝灰質板巖和粉砂巖,中間常夾一層厚5-8米的灰白、綠灰色礫巖和砂巖。

4、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沒有三迭系,只有侏羅系和下白堊統。

(1)侏羅系

侏羅系中統

髫髻山組

以中性為主的火山熔巖及其集快巖、角礫巖與火山碎屑巖互層。與下伏地層九龍山組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觸,與九龍山以前地層均為不整合接觸。厚約3000-4000米

附:各層的信手剖面圖及素描圖

三、巖漿作用及巖漿巖

北京的巖漿巖分佈很廣,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發生許多巖漿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噴出活動和侵入活動。不同時期的巖漿巖成分不同,加上產狀各異,使其巖漿巖不論從化學成分到礦物組成上,都有很大差異,因而構成了各種各樣的巖漿巖。

1、侵入巖

根據巖體的接觸關係、地質構造對巖漿巖的控制因素、巖體的變質程度等可將北京地區的巖漿侵入活動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巖主要為超基性巖類和變質基性巖類。

超基性巖類中包括橄欖巖和輝石巖,多呈北東向小型巖體沿斷裂帶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巖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巖漿活動有侵入和噴出兩類。侵入巖體只發現有斜長環斑花崗巖體、四合村輝巖和紅石灣輝石巖等。

斜長石斑花崗巖體沿東西向基底斷裂侵入密雲羣沙廠組的片麻巖中,與片麻理斜切。巖體東西向延長,為一北陡南緩,向南傾斜的不對陳巖脊。巖石的特點是具似斑狀結構,鉀長石斑晶為卵形,外面包圍一圈更長石或中長石。巖體內有稜角狀片巖捕虜體。巖體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長環斑角閃黑雲母花崗巖,分佈於巖體的西部,巖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長環斑黑雲母花崗巖,為巖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巖石呈紅色。第三次是中粒黑雲母花崗巖,呈紅色;中粒二雲母花崗巖,呈米黃色;細粒花崗巖,呈淺色。

四合村輝石巖體:呈脈狀侵入太古代密雲羣大漕組花崗片麻巖中。巖體主要由二輝巖和橄欖巖兩個巖相帶組成,但分異不好。巖石蝕變類型主要有蛇紋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綠泥石化等。

紅石灣輝巖體侵入於太古代角閃斜長片麻巖及花崗質片麻巖中的超基性巖體。巖體可分為角閃單斜輝石巖、角閃二輝巖、角閃斜方輝石巖及橄欖輝石巖四個巖相。

2、噴出巖

(1)元古代的噴發巖體書村網shucunwang.

屬中、酸性火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呈古火山頸相及海底噴發組產出,以火山角礫巖、安山巖及凝灰巖為主。

(2)早侏羅世南大嶺組玄武巖

是一套經多次噴溢活動構成的玄武質熔巖流。每一噴發層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構造帶、中部緻密塊狀帶和頂部大杏仁構造帶等,杏仁體主要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綠簾石等。柱狀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

(3)中侏羅世髫髻山組火山巖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質構成的礫巖、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互層組成。火山巖系得巖性和厚度變化都很大,巖石組成也較複雜,主要的有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及火山角礫巖等。

(4)晚侏羅世東嶺台組火山巖

本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巖類組成,主要以流紋巖、英安巖及粗面巖為主,並構成相應成分的火山角礫巖和凝灰巖。

四、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主要介紹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變質作用。

1、太古屆變質巖系

(1)密雲羣

北京出露最早、變質最深的巖層,屬於中深及深區域變質程度,巖性為各類片麻巖及麻粒巖,普遍受較強的混合巖化作用。

[1]沙廠組

巖性以角閃斜長片麻巖、黑雲斜長片麻巖為主。混合巖化發育,主要為陰影狀、條帶狀,其次為星佔狀。

[2]大漕組

巖性以黑雲斜長片麻巖為主,夾超多花崗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角山巖和斜長角閃巖等,且縱向和橫向變化較穩定。

[3]陽坡地組

巖性以黑雲斜長片麻巖、角斜片麻巖為主。縱向變化較大,橫向變化較小。

密雲羣的三組從下到上,變質程度由深變淺、混合巖化由強到弱。各組段之間均為連續過渡的接觸關係。

(2)張家墳羣

為一套以片麻巖、片巖為主,下部含較多的石英巖、大理巖的淺變質巖石。屬淺、中深區域變質

[1]石城組

巖性以黑雲母石英片巖、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夾石英巖為主。

[2]椴樹樑組

巖性以石英巖、大理巖為主,還夾有板巖和片巖,最底部的局部地點可見厚3至4米的底礫巖。

[3]山神廟組

巖性主要有為黑雲母石英片巖,黑雲母斜長石片麻巖及角閃斜長片麻巖。

[4]宋營子組

巖性以黑雲母斜長片麻巖、黑雲母角閃斜長片麻巖為主。

張家墳羣變質程度淺,原巖成分由泥砂質――硅質――鈣質――泥砂質――泥質,構成一大沉積旋迴。反映當時地殼運動頻繁,海水逐漸加深又逐漸變淺的沉積環境。

2、元古界變質巖系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雲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雲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長城系

下部以碎屑沉積巖為主,由石英巖、雜色頁巖過渡到灰巖;中部為石英巖、硅質白雲質灰巖夾安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上部為碳酸鹽巖。

[1]常州溝組

主要由礫巖、長石石英砂巖及石英巖組成,

五、地質構造

北京大地構造處於華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帶的西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過大幅下降理解巨厚沉積又產生劇烈的造山運動。伴隨着地殼運動的發展,褶皺變動與斷裂變動廣泛發育。

1、灰峪向斜

2、龍山斷層

3、昌平一號隧道兩組剪節理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永定河上游河曲

2、石化洞

3、龍山風化

七、地質簡史

1、太古代和早元古代

這是地殼最古老的一段歷史。也是地殼活動烈的階段,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已經構成。從巖相和地質構造可知,前期以巨大,急劇的沉降為主,整個地區被海水侵漫,理解了超多的沉積物,可能還有超多火山噴發物的堆積。而後期以顯著的隆起佔優勢,伴隨着沉積物受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大規模的巖漿侵入以及由於強烈的構造變動和巖漿活動而引起的顯著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花崗巖化作用。結果構成褶皺的變質基地巖系。太古代末的一次運動之後,海底抬升為陸地,經受長期的風化剝蝕和夷平作用,因而北京缺失下元古界。到了早元古代末又發生過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地殼主要由各種片麻巖、混合巖、片巖和大理巖組成,構成了很多礦產。沒有發現古生物化石遺蹟。

2、中――晚元古代

這個時期以巨大的下降運動及早期局部地區伴隨有海底火山噴發活動為特徵,並構成很厚的海相沉積巖和局部的火山巖層。地質作用很少,巖漿活動微弱且範圍不廣。到萬元古代末期沒,北京和華北廣大地區一齊變為相對穩定的古陸。

生物界主要由微古植物和迭層石組成。化石成為鑑定地層的重要依據。

3、早古生代

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炸,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各種化石得到超多保存。寒武紀至中奧陶世,大部分地區沉沒於海底,構成了廣闊而穩定的淺海,動物界飛速發展。地殼活動相對微弱,巖相比較穩定。早寒武世海侵開始,構成以泥質和碳酸鹽為主的沉積。中奧陶世,海侵達規模,構成代表淺海相的由淺水至深水的碳酸鹽巖相沉積。總之,海水由淺到深,沉積環境由動盪到比較寧靜,依次構成紫紅色頁巖,鮞狀、竹葉狀及塊狀石灰巖、白雲質石灰巖等沉積。

由於中奧陶世後,華北隆起,長期遭受剝蝕,因而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

4、晚古生代

北京經過近一億年的隆起和剝蝕,構成凹凸不平的地面,隨後是中石炭世頻繁的地殼升降運動,殘積了鋁鐵及粗粒碎屑的沉積,繼之海水侵浸大陸,構成粉砂質,泥質以至石灰質的沉積。一向到晚石炭世,均為海水時進時退的海陸交互相沉積。

石炭紀海中各種無脊椎動物發育。陸生植物大發展,森林密佈。植物死後遺體被泥沙掩埋構成了煤。一向到早二迭世前期。到後期,氣候變幹,植物衰退,構成內陸盆地的碎屑沉積。

晚二迭世有微弱火山噴發,構成含火山碎屑以砂質為主的沉積。

石炭二迭紀是地質歷第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5、中生代

三迭紀北京沒有沉積。進入侏羅紀後,早侏羅世又是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侏羅世裸子植物到達繁盛,真蕨類仍十分繁榮。爬行動物發生。

北京經歷了二迭紀末的構造變動後又經過三迭紀長期的剝蝕,進入早侏羅世,在低窪地區沉積了厚度不等的砂頁巖相。地殼活動增強,有間斷性的火山噴發。之後,構成了許多短陷盆地,盆地中理解了周圍高地帶來的泥沙、礫石,在潮濕而温暖的氣候下又是一個利於植物超多繁殖的時期。這就是地質歷第二次重要的造煤期。

進入晚侏羅世,在早期巖漿活動以酸性噴發為主,構成一套流紋巖、英安巖、流紋質火山碎屑巖夾安山巖等沉積物。

早白堊世,一方面斷裂升降,一方面是酸性巖漿的大規模侵入活動。這是北京重要的內生成礦時期。

從zhong侏羅世到早白堊世期間曾發生不止一次構造變動,因為中上侏羅統之間,上侏羅統與下白堊統之間及下白堊統與上覆第三系之間的一系列角度不整合。這次構造構成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大規模巖漿侵入巖體以及伴隨構造變動而使北京大部分地區抬升,構成了今日山脈的雛形。

6、新生代

這個時期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展,構造變動很強烈。

我國現代的地貌輪廓在中生代末就基本定型。

第三紀末,北京地區普遍上升,在廣大地區構成了侵蝕基準面。

第四紀地殼運動相對穩定,出現了人類。出現了的北京猿人,以及之後的山頂洞人。開始進入人類歷史時期。

第四紀發生了地最近的一次大規模冰川活動。

【第4篇】地質學的相關實習報告範文分析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繫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緻,並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採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並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繫上統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雲質灰巖。風化後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雲石(30%)越往上白雲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繫上統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巖,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

③巖漿巖:該地區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

④地貌:西山大斷裂西盤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巖、白雲質灰巖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⑵武定地區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係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徵(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現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徵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係。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係。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於泥盆系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於沉積型鐵礦牀;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巖夾白雲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雲組白雲巖,獅山風景區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佈於外接觸帶的白雲質灰巖中。 2 3 下一頁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巖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巖石蹂皺破碎現象明顯。

3.巖漿巖:輝綠巖。

4.礦體:芭蕉箐鐵礦、獅山的石棉礦、無孔橋的鈦砂礦

5.地質現象:獅山斷裂斷層破碎帶上的斷層角礫巖、地層的錯動與缺失、無孔橋沉積接觸面上的風化殼、獅山豐富的三葉蟲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斷裂構造,形成兩斷面上生長的植被有很大差別,在芭蕉箐看到赤鐵礦礦牀,而在獅子山觀察到了石棉礦及石棉的採礦洞,獅子山風景區,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a級名勝風景區。

⑶元謀地區

1.地層:黃瓜園出露海資哨組、路古模組和鳳凰山組

㈠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雲英片巖夾結晶灰巖、大理巖。

㈡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

㈢路古模組:眼球狀雲母片麻巖、雲母石英片巖、黑雲母長石片麻巖、角閃石片巖等。

南北向綠汁江深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帶的複合部位的體朱布超基巖。侵入於前震旦系元謀羣黑雲母斜長片麻巖中,巖體分異較好,具垂直分帶,由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巖帶、橄輝巖帶、各帶為漸變過度關係。平面上各帶是不對稱環狀分佈,四周為邊緣相。巖體雖小,但含鉑達到工業要求,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德大、那化花崗巖體。這些花崗巖石是晉寧期產物。巖體的巖性組合複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雜巖體。主要由黑雲母花崗巖、黑雲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呈巖基產出。黑雲母花崗巖:淺灰色,略顯粉紅色,細、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閃長巖:暗灰、灰綠色,多為細、中粒結構。

彎堡土林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鬆散碎屑沉積物,彎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長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聳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説起這土林是怎麼形成的,早在三百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水草豐富的淺湖,氣候温和、涼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後來由於入湖河流帶來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殼的上升運動,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於氣候炎熱、氣温高、降雨量小於蒸發量,在漫長的歲月裏,泥土不斷地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表發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縫不斷得流蝕、沖刷,又使地表裂縫漸漸加深、擴寬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質作用,終於使這裏顯露出一座座土柱,進而形成眼前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為什麼這土林可以如此長久的保存呢?雨水、風化等剝蝕作用就很嚴重了,那是由於土柱頂上,有一層含鐵質的砂礫巖皮殼及半膠結的礫石層,像一頂堅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風雨摧殘。

2.構造:朱布超基性巖體屬於南北向綠汁江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為加里東晚期所形成,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於直立,並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德大那化花岡巖體屬塊狀構造。巖體出露於元謀縣西側斑果至物茂一帶,呈南北向帶狀分佈,南北長大於40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為晉寧期產物,巖體巖性組合複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巖體。

3.巖漿巖:花崗巖、黑雲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輝綠巖。

4.礦產:朱布超基性巖礦、孔雀石、橄欖石及黃瓜園鐵礦;綠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巖體中含有碳酸鹽巖,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結果除了這些,我們還觀察到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積作用、侵蝕作用、蛇曲河、河心灘、河漫灘等現象。除此之外,我們還觀察到了閃長巖脈、輝綠巖脈以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第二,彎堡土林,湖泊的沉積作用和地表流水的沖刷及風化剝蝕等作用形成

6.地質現象:沉積作用,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風化侵蝕作用、侵入體及侵入體有俘虜提、圍巖、析離體。土林地區地表水的片流、洪流沖刷作用。

河流的地質作用

三.結束語

1.小結:經過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謀的地質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不但讓我們充分的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的情況緊密的聯繫到了一起,對於在課堂上不清楚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並在實習中逐漸掌握。提高了我們對這個專業的興趣,培養了我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分析和觀察的能力。還讓我們瞭解了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怕苦的精神,同時也鍛鍊了我們自己的體魄,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某個地質現象的見解與論述:

這一次的實習我對元謀土林產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興趣。路南石林已馳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與石林爭妍鬥奇。

土林是一種獨特的流水侵蝕而產生的地貌。在中國土林最發育的地方就是雲南元謀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構造運動、風雨侵蝕和生態、巖性等綜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進土林雲南土林,分佈較廣,其中以元謀縣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鋪土林為佳。它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路南石林並稱之為“雲南三林”。元謀物茂土林位於元謀縣境內,距縣城32公里,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態的造型,就彷彿使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威嚴武士,整裝待發;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視遠方;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間或長有野花;有的砂石壘壘,裸露身軀……當然,各種形態的土柱是混雜分佈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令人歎為觀止。

它們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積澱下來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鈣質膠結物,間或夾雜一些鐵質結合體。由於這些土壤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吸水、膨脹;失水、收縮,致使地面龜裂;加之雨水延裂縫沖刷、流動,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柱逐漸顯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雜有的石英、瑪瑙等,顯露出來後,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奇異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時間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態,一種奇異的自然地理現象,是在千差萬別的地形結構,組成物質,構造運動,水文氣候,土壤團力和水動力等綜合因素形成的。 1 3 下一頁

3.意見和要求

我覺得這次實習總體還是成功的,大多數同學積極配合老師和組長開展工作。時間雖然不怎麼長,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不足的是,實習時間太少,一個實習地點還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離去,所以我覺得以後能大大提高實地實習的時間。

1 2

【第5篇】地質學的實習報告模板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羣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證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構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第6篇】地質學的實習報告格式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於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構成於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於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於萬山羣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幹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幹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牀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稱高基坪羣(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羣為一套複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幾個班搭着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最後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後,我們就跟着老師,一邊聽着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秀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模宏大,氣勢十分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説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築,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於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着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説它是蓮花山的標誌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那裏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着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應對着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籤,但最後沒有去,而是跟着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羣,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了水平節理,垂直節理,傾斜節理,還有波浪型節理,有的節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羣。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於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説,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巖層低窪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裏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髮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現水池四周的砂質巖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巖石表面已經出現破碎削落,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築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我們跟着老師繼續走,走到了碧蓮池,可惜池裏已經沒有蓮花了,只有魚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風流快活,碧蓮池亭台軒榭,走廊,小橋與山間巖石相映,在高高的巖石壁上留在一首詩詞“多少樓台次第成,蓮花燕子紀朦朧。眼前無限獅洋浪,不發千秋水上名”。在蓮花池後面的巖石上豎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觀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巖了,燕子巖由兩片高高的巖石組成,兩片巖石本為一體,經古人採石將下部鑿開,兩片巖石高聳在胡面上。燕子巖頂上還建了個觀光亭,看上去很危險,巖石上有一道傾斜節理,但這兩快巖石卻歷經千年而不倒,實在讓人歎為觀止。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採石場了,這個採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採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其以“人工無意奪於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旅遊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蹟。古採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理尤為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採石場底下由於地勢低而構成窪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構成水湖。

以上是我的畢業實習報告。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原本打算把實習當遊山玩水的我卻發現有收穫,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人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透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要考察的對象要事先做必須的瞭解,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至於到時不知所措。

【第7篇】地質學的實習報告範例

經過一個多學期煤礦地質學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和煤礦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煤礦地質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地質學的瞭解,09級採礦工程同學六月二十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進行3天地質的實習。

這次實習我們採用分組實習的模式,每小組設組長,採用小組長負責制,負責資料如乘車的時間安排,人身安全,並及時傳達老師通知,全班共分5組。6月20日在校園2301教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實習動員大會,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6月21日正式開始了本次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實習。

一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3、學會對巖石的肉眼識別

4、認識斷層、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5、瞭解淮南幾大山脈的地質狀況,巖層產狀,及構成。

6、掌握邊坡穩定性的概念及如何增強其穩定性

二實習的主要過程

路線一洞山

1觀察洞山地區的巖石、地層和古生物,瞭解去沉積環境;

2聯繫羅盤的使用,測量巖層的產狀;

3瞭解東山地區的構造特徵。

路線二羅山

1觀察舜耕山斷層

2瞭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巖石和地層

3觀察“淮南蟲”的產出層位,認識疊巖石,瞭解寒武紀前的生物特徵;

4觀察太原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完整整合;

5認識巖石風化剖面,瞭解土壤構成

路線三八公山----茅仙洞

1練習使用地圖

2認識羅山地區地層,不同類型的碳酸巖;

3測量巖層產狀,並與洞山地區比較;

4觀察阜鳳逆掩斷層和山王集正斷層,及其在八公山山體形態構成中的作用;

5觀察廟山窪的石芽地貌;

6觀察淮河的地質作用;

7珍珠泉在進行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分析八公山及舜耕山在構造上的關係。

三實習區地質、地理概況

本次實習位於淮南市市區附近,淮南是中國的能源基地,這源於地址歷淮南的地質環境,本區地層由前震旦紀變質巖系及其以後各紀沉積巖組成,變質巖全為結晶片巖,沉積巖由震旦紀起,以古生界為主並有部分中生界及新生界,總厚達4千米。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紀及二疊紀,區內逆斷層繁多,巖層重複相間,構成鱗片狀構造,使煤系地層成一個不對稱正弦曲線型分佈。奧陶紀石灰巖為主要含水層,二疊紀煤系地層則於寒武、奧陶紀之下,造成本區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煤質為氣煤--肥煤,灰份10-20%,含硫較高,一般在4%左右。求得b+c1級儲量172.66萬噸。故在淮南地區實習,是觀測工程地質的很好的選取。淮南歷史悠久,又有淮河,及其豐富的地貌地質特徵,造就了優美的環境,同時也造就了超多的煤氣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淮南的煤發的電佔華東六省的一半以上,可見淮南的地質環境在石炭二疊紀是以前有超多的植被覆蓋,動植物繁衍及其茂盛,這也是淮南淮南作為能源基地的地質層面原因。

四巖層、地質構造及地質作用的認識

(1)洞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一站,我們首先來到洞山,位於淮南市南部。6月21號的第一點從那裏開始,陳春奇老師在那裏講解了羅盤的使用,然後親自演示了怎樣使用羅盤測量巖層的傾向,傾角。留下的半個多小解答,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斷的練習,每個同學都能靈活運用羅盤。之後我們沿着路向上走,來到第二點,馬家溝組(肖縣組)看到了呈刀砍狀的巖石表面,陳老師講解了白雲山與石灰石的區別。第三點在不經意間到了,泥巖沉積的構造隔水性很好。第四點是土壩組,厚度137米,在土壩組有個巖石破碎帶,風化表面呈蜂窩狀。

第五點,崮山組,厚度74米,浪層波痕,透過觀察,崮山組的上部有土黃色和紫紅色的灰巖下部有耳狀的薄層泥灰巖。時間悄悄的流逝,又下起細細的雨,這一切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巨厚灰巖的張夏組,陳老師詳細的講解了純淨灰巖的作用,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緊之後我們來到了與張下組的分界面順層擦痕面,主要是由能夠澆築水泥的灰巖組成。張下組的到來不期而至,伴隨着棗球狀灰巖的出現第七個點也就這樣結束了。説到徐莊組那可得説一段阿,這片山叫五層山,山的頂層就是土壩組,那裏的傾向是184°傾角是68°,在那裏老師教我們認時間,比如中寒武統表示的是巖石,中寒武世表示時間。。第九個點叫毛莊組那裏是無層山的第五個小山包,主要由泥巖組成哦。。最後一點是饅頭組,來到那裏主要是挖掘三葉蟲化石。因為那裏是紫紅色的頁巖比較脆,中部是有黃色條紋的灰巖所以比較容易挖掘化石,當然我們收穫都不少阿。。

(2)羅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二站,我們去了羅山油庫,那裏的巖石都是比較久遠的,最遠的是27億年的。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劉家溝組,那裏是沒有化石的沉積構造,有着大型槽狀的交錯層理,我們測得那裏的巖層產狀,走向172°,傾角63°。我們沿着路繼續向前,老師又教會我們如何測路的坡度,自我感覺與實際相差是很大的,我們測得這條路的坡度大約為6°。我們沿着階梯一向到羅山油庫旁,那裏有着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向斜和背斜,但是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幾乎沒人看出,老師在那裏講解了很長一段時間,那裏屬於四頂山組。繼續爬山,來到了半山腰,那裏的的巖石6.6億年左右,大部分是白雲巖。再往上,我們看到了九里橋組。九里橋組是有竹葉狀灰巖和泥灰巖構成。那裏有着沒有被世界公認的淮南動物羣,動物羣至今6.8億年。構成山脊的是壽縣組,巖石較為堅硬,風化不是很嚴重,最厚的是劉老碑組,大概530米左右,我們在那裏測了下山坡的坡度並和老師探討人上山的坡度,到達山頂我們留了影,這是我們實習的紀念。接下來的是一個斷層,老師教我們畫了斷層,接下來是五山組,曹店組,這兩組都是很薄,加起來才將近40米。由於這時天氣很熱,很多人都期盼回去,在觀測過後就結束了這天的實習。

(3)八公山和茅仙洞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八點多,乘車來到了八公山,第一點看到了猴家山組的白雲巖。那裏的巖石產狀與以前觀測的不同,那裏的巖石比較緩測得兩組數據,第一組傾向86°,傾角15°,第二組傾向90°,傾角25°。那裏的巖石發育密集,巖體比較完整。那裏的巖石比較堅硬是由於在海底有着超多含si質的火山噴發造成的。

之後來到八公山的第二個點,那裏有着比洞山更多的三葉蟲,很多人都在這尋找完整的三葉蟲作為實習的紀念。不幸的是我沒找到完整的三葉蟲。和同學合了幾張影后,踏上了新的旅途,大約在路上觀光桃樹來到了徐莊組,看到了帶有動物爬行遺蹟的巖石,那裏的巖石產狀北偏東50°,傾角30°。桃子吃了,車也開始駛向鳳台。到了鳳台淮河大橋的東岸,我們看到了一個斷層,這是自然構成的斷層,這斷層屬於平移斷層。最後一點茅仙洞,那裏的淮河以侵蝕作用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於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於快速的側蝕作用構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那裏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潛力降低,沉積作用增強,個性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超多泥沙在此淤積,逐漸構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構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因而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帶給了超多商品糧。

。隨着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不見,,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後,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為平地,或者構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則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

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牀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為長石、白雲母、巖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為細砂。河漫灘主要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牀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構成完整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佈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構成超多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構成的有利場所。茅仙洞這個地區主要的還是河流沖刷作用,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之後我們便乘車回去了。

這天結束了我們的地質實習。我們其實在這這天中學到了很多實際的知識,從課本到現實是個必要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能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知識。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回到校園我們透過查閲資料瞭解了更多的地質知識。

五實習小結

透過這次4天的工程地質認識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起課本上的知識,實習瞭解的東西,更形象,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生動易懂。這次實習前後,我們觀察了土壩組白雲巖,含不規則石英條帶,風化後蜂窩狀,

崮山組上部頁巖,泥灰巖,下部鮞粒灰巖張夏組厚層鮞粒石灰巖,生物碎屑灰巖

徐莊組上下部灰巖,中部砂頁巖。毛莊組灰巖,頁巖互層。饅頭組上下部紫紅色頁巖。中部灰巖,含三葉蟲

猴家山組白雲巖,白雲質灰巖,頁巖,底部礫巖,含磷四頂山組白雲巖為主,含疊層石九里橋組灰巖,泥灰巖,含蠕蟲化石;壽縣組砂巖劉老碑組頁巖為主,夾灰巖、砂巖

伍山組石英砂巖;曹店組砂礫巖。

我還認識到淮南動物羣,以及三葉蟲化石在饅頭組中能夠找到,淮河的河流沖刷作用對兩岸的影響,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等等。我們透過老師的講解還學習到土壤的構成過程,並且觀看了風化剖面。這次實習我受益匪淺,不經學到很多和採礦工程相關的工程地質學知識,還學到了很多淮南的歷史文化知識,我們的指導老師陳老師學識淵博,他像一個朋友容易溝通。他為人風趣幽默,教學很簡單,大家很愛學,我們對實習老師的教學風格很是喜歡。透過這次實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實踐對於知識的獲取的重要性,期望校園能多能組織這樣的實習,多多開展實踐類型的實習,這樣再加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我們能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並且能很快領悟到各種工具的用處而不是紙上談兵。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去一次,但我更想去更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因為我還想見見恐龍化石,也想了解那個時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我很想明白那些地面霸主到底是怎樣被絕種的!總之很感謝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vnm7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