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母親節徵文_2020新版母親節徵文

母親節徵文_2020新版母親節徵文

母親節徵文_2020新版母親節徵文由本站會員“xyzmli”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作用。

母親節徵文_2020新版母親節徵文

我用幸福做成花蕊,把甜蜜做成花瓣,把健康做成花葉,把開心做成花莖,用短信編織成一朵最漂亮的康乃馨,只想把最早的祝福送給你,母親節快樂。一起來看看母親節徵文5篇精選,歡迎查閲!

 母親節徵文1

母親節來臨的時候,我很自然地做了一個關於母親的夢。

一個桃紅李白的清晨,父親扶着犁杖,吆着青灰色的驢子踢踏踢踏走過村街的時候,陽光穿過木格窗子,正水一般在堂屋裏流淌着。娘挽着髮髻坐在織機上,雙腳一起一落,織機就發出“唧唧—唧唧—”蛐蛐般的鳴叫聲。娘再一甩手,木梭就魚兒般在棉線裏來回穿梭。伴隨着機杼前後撥動,土布就一絲一縷地向前延伸着……

娘---我大喊一聲,驚醒了。但娘勞作的身影卻定格在夢境古樸的畫面裏。

兒時,我最愛看的就是娘織布、紡線線。

秋後,父親彈回棉花,娘盤腿坐在蒲團上,依着簸箕條條凸起的舌面,先把蓬鬆的花絮搓成一根根棉條(捻子),而後就開始紡紗了。娘紡線的樣子很好看:她左手揚着捻子,右手搖着紡車。紡輪一轉,手裏的捻子便徐徐“吐”出一條棉線,一會兒一個大穗子就紡成了。

娘白天參加勞動,晚上紡線。那時候的夜晚大多沒有電,為了省油,娘便和鄰居的六媽、五娘藉着月光紡線。時間久了,她摸黑紡出的線都又細又勻。秋夜,明月如盤,樹影婆娑。農婦們常常通宵達旦地幹活。要是誰家碰上兒娶女嫁需要趕活計,那就更忙乎的沒了早晚。做好的飯涼了,餓了再去熱;手中的棉線斷了,躬身再去續接。一笸籮棉捻紡完了,時常天光也亮了。月光下,我和小夥伴們玩捉迷藏、鬥雞跑累了,一個人不敢去睡,就伏在娘腿上聽故事。紡車吱扭,紡輪嗡嗡,螢火蟲打着燈籠在棗樹上胡碰亂撞。聽着聽着,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多年後,聽秦腔傳統摺子戲《三孃教子》,方知孃的辛勞和不易。

娘為兒白晝織布夜紡線,

一兩花能掙幾文錢。

你奴才把捻子帶線齊揪斷,

舍了份量短工錢……

戲中薛乙哥逃學回家,織布養家的三娘觀見天色尚早,查問兒子學業,勸其用功。不料乙哥以三娘不是親生相迴應,引出三娘滿腹委屈,幾欲放棄教養。家人薛寶從中解勸,協同三娘講明道理,終使乙哥醒悟,發奮上進。多年以來,三娘以耕織之艱教子育人的故事,備受百姓褒讚。看了這齣戲,孃的養育恩情,我又何以敢忘?

線紡完了,接下來就是染線、漿線、經布一系列流程。所謂經布,就是要把紡好的紗根據要織的布的花樣及厚度,纏繞到一根軸上。經布的時候,場面很壯觀。那一刻,娘側身牽線,步履輕盈,幾十個纏滿紗線的筒管在孃的帶動下,就像一羣等待餵食的雞仔,毛茸茸的圍在她腳邊歡蹦鳴叫。

把線軸固定在織機上,就開始織布了。織布,講究的是力道和巧勁。會織布的人,用勁小、織得快、布平整。初學的人,忙了手裏顧不了腳下,三兩下就會亂了板路。那時鄉下嫁女兒,講究陪嫁多少這樣的布料。當嫁粧抬到男方家裏的時候,當地的三姑六婆會打開女方的衣櫥,對陪嫁過來的織物的數量及品相作評判,而這又是關乎臉面的事,所以跟娘學織布的鄰里姐姐真不少。我家沒有女孩,娘看不清時,常常讓我幫她穿針引線,她們看見了,我總是得到“臭小子”的笑罵。

年節快到的時候,布也就織成了。冬日的暖陽下,父親幫娘摺疊、拼接、捶平。娘細心地扯平、剪頭、掐量。他們的動作和諧默契,臉上都漾着掩不住的喜悦和興奮。鄉間有句老話,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髮妻。土布裏織進的不只是艱辛和期盼,還有綿綿不盡的人文積澱和情愫。

織好的土布素淡清香,厚重平樸,幾何形的圖案和花朵明麗生動。娘一部分縫製家人過節的新衣,一部分為哥哥們準備結婚的被褥。糧食緊缺時,父親還揹着它上北原換糧呢。許多窘迫的日子,就是這樣在娘創造的歡樂氛圍裏變得紅紅火火、大有奔頭。

前不久,攜妻帶女去民俗村遊玩,女兒對古老的織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又是拍照,又是請阿姨示範,等到自己坐在織機上的時候,卻一下都不能操作。唯有妻手扶機杼,腳蹬踏板,還有些許織土布的範兒。

一日,和農林局工作的一位文友説起土布。她説,土布藴含的商業價值和傳統文化,越來越顯現出了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市上已建起了織紡專業村,成立了金梭子紡織公司。我聽了很是欣慰,看來作為傳統工藝的土布真的要煥發青春了。

母親節徵文2

每次在飯館吃麪條時,我都會想起母親做的褲帶面,並和飯館的麪條比較一番。雖然現在已經離家多年,但依偎在母親身邊,吃她老人家親手做的褲帶面的生活片段好像發生在昨天。

我小的時候家庭生活挺困難,記憶中一年也吃不到幾次母親做的褲帶面。母親是地道的陝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極其純正的褲帶面,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每當父親發工資的時候,每次聽説下午母親要做褲帶面的時候,我絕不會出去瘋玩,口水都會在嘴裏停留一下午的時間,我努力不讓口水流下來,眼巴巴的等着寬寬的麪條出鍋的那一刻。惟恐離開一會兒就會失去長久的期待。母親笑話我是饞貓、沒出息,我才不管那麼多,老老實實的陪在母親身邊,看着母親和麪、揉麪、扯麪、下鍋,我就負責給煮沸的湯鍋里加水。

母親先是用韭菜、雞蛋或者肉丁炒一鍋哨子,然後才開始揉麪。我每每趁母親揉麪的時候偷偷的用勺子挖點肉哨子塞進嘴裏,鼓起腮幫子,還不敢使勁的咀嚼,怕被母親看到。後來有一次偷吃的時候看到母親嘴角露出慈愛的笑容,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小動作一直被母親看在眼裏。

母親用力的揉麪,一遍又一遍,這樣就成為一個大面團。再把麪糰切成一條一條的形狀,抹上點菜油,就可以扯成褲帶的形狀了,麪條又長又寬且勁道。然後母親把扯好的褲帶面放入含有煮開的沸水中,褲帶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滾,這時候我的心情是最難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鍋裏的麪條,心裏想着:“怎麼還沒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約5分鐘左右,褲帶面就出鍋了,每次這個時候,我都固執的要用大碗,總以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父親碗裏的麪條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氣,吵吵着要母親多給我盛些,母親笑着也不説話,總是給我盛滿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立即狼吞虎嚥。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經溜圓了,這時往往眼讒肚子裏飽,吃飽了總是還想吃,可實在是吃不下去了,母親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麪條倒進父親碗裏。這時候我就抹着油乎乎的嘴巴,問母親説:“咱們明天還吃褲帶面吧”。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麪條再也沒有什麼稀罕,可兒時的記憶卻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裏。這些年,我出門在外,吃過了許多山珍海味,也吃過更多種類的麪食。當我吃着這些麪條的時候,不知為什麼總也吃不出母親做的那種黏黏的味道。每逢過年過節回家的時候,總是早早的給母親打電話要吃褲帶面,母親也一定會把麪條盛在碗裏等着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着那熟悉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問長問短的母親那煙灰色的面孔和斑斑白髮,我禁不住熱淚長流,我知道:這就是母親的味道。

母親節徵文3

每當我想起母親,我的筆就跪着爬行

----題記

在我十六歲的那年冬天,母親迎來了她四十歲的生日。我送給她一隻紙疊的帆船,裏面放了四十隻紙鶴,代表着母親度過的四十年歲月。每一隻紙鶴裏面寫有一句祝福,並在船帆上寫下:祝媽媽生日快樂!母親高興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母親過完生日的第二天中午,放學後我凍的哆哆嗦嗦的回到家,母親已把做好的飯菜擺在了桌上,我捧起熱乎乎的飯碗便狼吞虎嚥的大吃起來,吃飽了才想起不見母親吃飯。走進裏屋,看見她正在縫製一件紅綢面的棉襖,“呀,這麼漂亮,這是給誰做的?”我問母親,母親頭也沒顧上抬,“給你唄,還能給誰。”“你不會吃完飯再做呀,飯都涼了,這又不是趕製嫁粧。”我厚着臉皮跟母親耍貧,母親白了我一眼,罵道:“瘋丫頭,説這話臉都不紅。”隨後告訴我,下午她要回孃家,萬一晚上回不來,她走之前把晚飯做好,我放學回來一熱就行了。

晚上,由於作業太多我很晚才離開學校。進了村口,沒有發現母親的身影,平時這麼晚了回來,母親一定焦急的在村口等候,我加快腳步,走進那條熟悉的衚衕,裏面一片漆黑,突然,我感到一陣從未有過的恐懼和莫名其妙的孤單與淒涼。我摸黑打開門進了屋,那件新棉襖已做好,整整齊齊的疊放在牀上,鍋裏有母親臨走時做好的飯菜。

午夜,我剛剛睡下,紅窗簾被外面的車燈打照的一片血紅,我一下子興奮起來,猜想是小舅送母親回來了,我猛然從牀上坐起來,聽到“咚咚”的敲門聲和小舅不尋常的催促聲:“快!快開門!”,我剛把門打開,小舅一頭闖進來,把我拉上摩托車就瘋了似地衝出了衚衕。

途中,小舅發現我沒來得及穿棉襖,就把他的軍大衣脱下來給我穿上,還告訴我,我媽突然吐血昏迷,已被大舅他們開車送往醫院。正在這時,迎面開過來一輛汽車,是大舅的車,車在我們面前停下來,我連忙上了車,看見母親滿臉血跡。我連喊幾聲,她都沒有答應,我使勁地晃着她的身體,想讓她説話。大舅拉住我,緊緊地握着我的手説:“咱們回家吧。”“為什麼?為什麼從醫院回來?”我問,沒有人回答我。

車緩緩地行走在寒冬的深夜裏,夜空中有許多的星星,我看到了天空中遠遠的銀河,想起母親説過的話,“銀河調角,該穿棉襖”,又想起母親今天才為我做的紅棉襖,長這麼大,母親還是第一次為我做紅綢子面的棉襖,像是出嫁穿的那種,她是在為我趕製嫁粧吧,那您以後就不管我了嗎?她不再回答。對了,母親躺在那兒一定很冷吧,我把身上的軍大衣脱下來,給母親蓋上,然後坐在母親身旁,把母親的頭抱在懷裏,把自己的臉貼在冰冷的車窗玻璃上,看着窗外清冷的夜空滿天的繁星,心頭突然迴響起一首歌的旋律,“竹子開花嘍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裏數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裏……”

當父親從很遠的工作單位趕回來時,母親已被裝入一口黑色的棺材。人們為我穿上白色的孝服,隨後我就一直跪在棺材旁木然地看着人們進進出出。我期盼着這嘈雜的聲音再大些,好把我母親從睡夢中驚醒;我又擔心這噪音太響,母親一定是太累了,她在熟睡。她躺在那口黑棺材裏,蓋子上還釘了釘子,她醒來一定會喊叫,我豎起耳朵,耐心的等待着母親的召喚。

直到人們把裝有母親的棺材放進一個很深的土坑,然後剷起黃土一掀一掀地蓋在上面時,我才猛然清醒,我與母親是真真正正的生死別離。我大聲哭喊着,“停下!停下!不能這樣”沒有人聽我的。我不顧一切的向前撲去,大家使勁地拉住我。父親捧着我前幾天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那艘紙船,輕輕的放在燃燒花圈的火焰裏,那四十隻紙鶴一下子變成了火鳥飛騰起來,隨即化為黑色的灰燼在為我面前盤旋起舞,慢慢的飄落下來,那可是母親最後纏繞我的依依不捨的靈魂?

以前,我總以為自己同母親相守的時間還有很長很長,以為自己擁有母愛的日子多的沒有盡頭。母親走了,我才知道自己永遠地失去了她,永遠地失去了擁有母愛的那份無處尋覓的幸福……

  母親節徵文4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華北平原的鄉間小路上,一個齊耳短髮白衫蘭裙的女孩拘謹地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趕往城裏買訂婚的衣服。帶着鄉土氣息的微風輕輕拂過前面騎自行車的男子健壯的身軀和濃濃的黑髮,後面的女孩就這樣久久地凝視着這陌生的,但即將是她託付終身的男人的背影一言不發,因為這剛剛是她們第二次見面。

這就是我的養父和養母。

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曾在蘇聯經商十年之久的商人。回國後,擁有偌大的家產。連續迎來四個兒子地出生後終於盼來了一個千金——我的養母。也許正應了那句古話,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母親出生後十個月,外祖母暴病身亡,外祖父視母親為掌上明珠,從此再未續絃。母親長大後出落得如花似玉,提媒者絡繹不絕,外祖父挑遍了十里八鄉,終於挑選上了當時在外地當工人的父親。聽母親後來説,那時農村的姑娘找一個能掙工資吃皇糧的工人真得很不容易。

我小時候很頑皮,對什麼事都好奇,總愛問我的母親她結婚那天是什麼樣子?那時我在哪裏?每次母親都用極不耐煩的態度打發我,“去,一邊玩去,小孩子傢什麼都問。”後來我長大懂事了便不再問,母親反而樂於跟我講了。母親説,她結婚那天,當宴席吃罷孃家人起身告辭時,送客出來的她竟哭了,我非常好奇地問,當新娘是多麼幸福的事啊,為什麼要哭呢?母親回答,那時候不像現在,可以自由地接觸相互瞭解,到結婚那天她才是第三次見到我父親,對他的陌生以及對日後生活的恐懼,使母親差點跟隨孃家人一起逃回家。

婚後兩年,母親沒能為父親生一兒半女,在家倍受寵愛的母親從此在我爺爺奶奶眼裏黑如烏鴉,受盡了冷落與謾罵。外祖父總歸沒看走眼,善良的父親得知母親在家的境況後,就把我母親接到了他遠離家鄉的工作地,從此兩人朝夕相處相敬如賓。

三年後,抱養了我。

在我三四歲剛剛記事的時候,在爺爺奶奶多次寫信召喚下,我隨母親回到了河北的農村老家。那時的我已相當懂事,像一個小精靈似的討人喜歡,全家老少搶着看護我,母親的地位也隨之逐漸提高,不再有人給母親臉色看,否則我是不會願意的,小小的我變成了保護母親的盾牌。

由於父親工作單位離家遠,所以一年之內只能回家探親一次,那是我最快樂的日子。小朋友們都開始提前圍繞在我周圍討好我,因為春節馬上來臨,父親就要回來了,每年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以及我所有的夥伴們製作各式各樣的燈籠,我當然是提最大最漂亮的那個。夜幕中,我像一個高傲的公主被夥伴們簇擁着,在春節前大人們忙碌的氣氛中走街串巷,絲毫沒有了平日裏對黑暗的恐懼。

我那時還不能理解母親倖福的心情,只看到母親會把珍藏了一年的化粧盒拿出來,細細的在臉上塗粉,然後抹胭脂塗口紅,看着母親美麗的臉,我也會為所欲為的用胭脂把我的臉塗得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惹得正在往水缸裏灌水的父親開懷大笑。

晚上,興奮了一天的我實在是不想入睡,幾次強行睜開如灌了鉛的眼皮,看到燈下父親正捧着母親的手輕聲低語,“瞧,納鞋底兒把手都勒成什麼樣子了,你不會少乾點。”“少幹了一大家子穿什麼。”母親嗔怒地瞥了父親一眼,“好了,這下我回來了,我幫你納。”父親説着還真的拿起了鞋底,母親一把奪過來笑着説:“別胡鬧了,這是你乾的活嗎?快休息吧。”父親誠懇的又搶過來,“我真的能幹,不信你看。”我看到父親粗大的手掌上繞上了長長的麻繩,母親帶着甜甜的笑容為我掖了掖被角,我便再也無力掙扎地被拉進了夢的大門。

早晨,當我醒來的時候,父親已起牀為我們做早飯了,那時的農村做飯用的是柴火,冬天,冰天雪地涼鍋冷灶地做飯非常受罪,只要父親回來了,他就不讓母親再做飯,每次他做好飯就把冰涼的手伸進母親的被窩裏暖熱,然後為我穿衣服。

我就在這樣的幸福生活中快樂地成長,母親也就在這樣的歲月裏經歷着離別和相聚,重複着期盼與等待。多少年過後,回過頭來,細細品味,那竟是我今生最難忘最留戀的時光。

在我抱養的弟弟十二歲我十六歲的那年冬天,母親與我外祖母去世時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病因,突然吐血身亡。父親是在母親去世的第二天風塵僕僕憔悴蒼涼地趕回來的,當晚入殮的時候,父親為母親細細地擦淨了臉上的每一處血跡,然後久久地握着這個一生也沒能為他傳宗接代卻如此恩愛的妻子的手不肯鬆開,母親一定是很從容地穿過那個黑黑的生死隧道的,因為母親的面容很安詳。

我和弟弟為母親在老家守孝一年後,離開了和母親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的家,來到了父親身邊。整整三年後,父親才與我現在的繼母結了婚。繼母是當地的農村人,家裏有四個孩子,只有大女兒比我大一歲,正在上大學,加上我和弟弟一共六個孩子,全靠父親一個人微薄的工資生活,他就這樣心甘情願全力以赴地供養着六個完全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那也許是父親最艱難的歲月,但因我們都能彼此理解和睦相處,一轉眼也就熬過來了。

如今,我們已全部成家立業,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退休在繼母家生活的父親又像當年撫養我們一樣照看我們的孩子,端尿餵奶、洗衣餵飯。在繼母農村家熱乎乎的土炕上,常常是大的小的滾作一團,此時父親就笑眯眯地點燃一支煙坐在炕頭,細細品嚐着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真是蒼天有眼,人心有秤。每當我看到近七十歲的父親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我總在心底默默地感念上蒼的恩澤,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擁有着父愛,讓父親有更多的時間享受我們回報的感激和尊敬。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繼母家我的每一個姐妹對待父親都比忙碌中的我還孝順尤加,事無鉅細關懷備至,逢病送藥、變季添衣。就連我懂事的兒子在上學前班時,都知道把我們過年給他的壓歲錢一分不少的攢起來,看望外公時悄悄地把錢塞到外公的衣兜裏,父親發現後感動的熱淚盈眶。

我在經歷了婚姻的痛苦和生活的磨礪後,更加體會出父親身為男人,無論是為人夫,還是為人父,那份盡善盡職的情感的珍貴。他一生默默無聞,平凡得如滄海一粟,但他一生都用他那顆博大寬厚的愛心長久地善待着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母親節徵文5

時至五月,天氣乍暖,萬物生機盎然,晶瑩剔透的槐花鋪滿了橋山,翠綠的山上,透着點點的雪白,猶如掛滿了一串串珍珠,高貴而不失典雅。聞着槐花淡淡的清香,想起了母親,也想起了母親做的槐花飯。

我出生在農村,記得小時候,村子裏的樹很多,各家各户門前門後,都栽有槐樹。外公家門口就有好幾棵大槐樹,當時足足有我的小腰那麼粗。那時人們的生活過得還可以,槐花飯也屬於是一種休閒佳餚。

每到春季花開之時,雪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到掛滿枝頭,清風拂過,猶如少女飄舞的裙袂;又如天仙下凡,悠然地散發着淡淡清香;又如一串串珍珠,隨風輕輕搖曳,灑落的花瓣,好似向人間拋撒豐收的喜悦。遠遠望去,整個村子都浸在花的海洋,每個角落都瀰漫着槐花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那個時候,我經常往外公家跑,叫着喊着要上樹捋槐花。看着一串串象小鈴鐺一樣的花朵,翠綠中略帶紅點的花萼,潔白的花瓣,微黃的花蕊,我是直流口水。在樹上先是捋上幾把,直接塞在嘴裏就吃,淡淡的清香,瞬間充滿了整個心房。在樹上折騰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捋了一大堆,就急匆匆地拿回家讓母親做槐花飯。

母親做的槐花飯,其實很簡單。先是用水洗乾淨,然後用麪粉拌勻,放點鹽,最後放在大鍋上蒸。蒸出來的槐花飯,有多種吃法,我最喜歡用蒜泥辣椒汁蘸着吃,那種清香,那種味道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其實,自從工作以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時常徘徊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槐花飯是你最愛吃的,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回來嚐嚐。”母親的話簡短樸實,但這裏飽含着對兒女的思念,也深藏着對兒女的愛,只是她不善於直接表達,但在兒女心中,這就是最偉大的愛!

一年又一年,兒女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在外奔波;母親卻慢慢變老。母親陪伴了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走過了許多坎坷,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們傷心流淚的時候,是母親安慰了我們;我們叛逆瘋狂的時候,是母親包容了我們;我們失敗難過的時候,是母親激勵了我們......她現在還牽掛着子女,只想着孩子們在外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注意身體。可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又為母親想了多少?

又是一年槐花開,此時的我望着漫山的槐花,心裏想着什麼時候能夠讓母親嚐嚐自己為她親手做的槐花飯,讓她放心,遠在他鄉的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也希望母親身體健康,一切都好!

母親節快到了,自己不能陪在母親身邊,故寫下此文,略表思念之情。

母親節徵文5篇精選_2020最新母親節徵文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y73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