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1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殷墟博物院內部,殷墟博物院猶如一座展現華夏歷史瑰寶的藝術殿堂,它給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殷墟博物院聞名於世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請大家移步換景,隨我來一一體驗。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進苑這座大門,它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宏勛教授專門設計的,整座大門莊嚴大方,朱彩雕墨,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透着幾分寧靜與莊嚴、沉默與矜持。

如果説青銅器是使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二個因素,那麼第三個因素就是都城了,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在商城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朝拜議事的重要場所,這座建築是採用“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台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使整個大殿顯得莊嚴輝煌。

請大家往前方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記載量最大的青銅器,它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米、直徑0.78米,重達875公斤,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重大的器物,澆注起來特別的困難,可見當時我國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用作煮肉的鍋,後來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漸變成了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現在就請大家隨我進殿去欣賞一下陳列在裏面的甲骨文吧,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因其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甲骨文記載了當時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天文、曆法和祭祀等各種活動,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珍貴資料。甲骨文被我們當代人重新認識以前,人們把可有珍貴文字的骨片當做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蚊香來用,有的甚至那他來墊桌子,塞牆角。當我們腳下這塊土地還是農田的時候,人們經常會從地裏挖出一些骨片,人們一直把他當做一種可以止血的藥材――龍骨。知道1899年我國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先生生病買藥時發現中藥“龍骨”上刻有奇怪的刻畫,經過仔細研究,他認為“龍骨”上的刻畫是商代的文字,是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王懿榮先生因此被人稱為是“甲骨文之父”。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婦好墓,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的墓地,面前的這個建築就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婦好生前的颯爽英姿。婦好是武丁的妻子,她能文擅武,深受武定寵愛,她曾多次參與國家政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最多一次帶了13000多人,不少的男性將軍都歸她指揮。還有一次他率兵征戰,由於他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打好伏擊,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還能主持重大宮廷祭祀活動,在王室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武丁而去。武丁非常沉痛,為了紀念她,破例將其葬在宮殿內,並墓壙上精修享堂,並附有大批隨葬品,在這些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了壁龕裏的尺骨,這就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隸社會的縮影。大家可以順梯而下,到復原後的墓壙參觀。

朋友們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講解至此就結束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去探尋自己感興趣的景點,但是請大家務必注意自己的安全,切記下車前的提醒,三十分鐘之後,我們在大門口集合,大家不要忘記時間,謝謝大家。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2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着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於世。殷墟,是商朝後朝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範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並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裏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後,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後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着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彷彿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徵。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鍊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徵。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台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着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瞭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裏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裏,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並確認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使“龍骨”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於私挖,破壞性很大,而大規模有組織地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開創之功,功不可沒。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使殷墟的發氣被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掘工作才繼續進行。

我們先來看一個展櫃,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窖穴裏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曆法、家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佔,無事不卜,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後把燃燒的木炭放到裏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後,正面就會隨着“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凶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四骨卜辭。

我們現在來到了甲骨文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既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的甲骨碑刻。關於甲骨文及甲骨文發現的一些情況,前面已經講過,這裏就不再重複,僅就甲骨文碑林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楊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文片形狀放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容涉及商代文化、軍事、農業、天象、田獵、鬼神崇拜等,內容非常豐富。

大家看這塊碑,原甲骨文有甲骨文之王的美稱,文字最多達125個,記載了大將止眉與兩個方國即土和工口方的戰爭。

自1899年王懿榮認定甲骨文以後,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學家的,多方收購,古董商為獲取更大的利潤對甲骨文的出土祕而不宣。1911年,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派他的弟弟羅振常來的到安陽調查,不僅弄清了甲骨文出土殷墟的準確位置,還收購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舊有這塊甲骨王,一塊完整的龜板。聽説出賣這片甲骨的人,用賺來的錢,買了20畝土地呢!

咱們再看這塊碑,它主要記載了天象情況,從時間和空間上準確地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現的過程,是我國古代關於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這塊碑記錄的則是中國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獵時遇到車禍的情況。

下面請同志們認真看一看,您能辨認幾個字,從義和形上去研究琢磨,充分發揮您的想象,看看是什麼字,如果想驗證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後就是現代漢字,可以對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對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殷商車馬殿廳。我們知道,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現,而且結構基本定型,距它最初發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了,據文獻記載夏代就發明了車,但至今沒有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裏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文物工作隊分別於1999年3月――2000年5月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掘的。商代道路遺蹟是在航空運動學校南地發掘的。這幾具車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車一輛,其中五坑殉葬兩匹馬,4坑殉葬各一人。經鑑定,殉人中3人為成年男性,一人為少年。

自1928年殷墟發覺以來,曾多次發現過車馬坑遺蹟。因受當時發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將坑中所埋木只車輛的遺蹟全部清理出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年,這一技術難題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後來,隨着發掘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發掘和清理木只車子遺蹟的工作臻完善。這裏陳列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近年來考古工作者發掘的新成果,他與本苑的宮殿建築遺存一樣,是我們的鎮苑之寶。在車馬坑最南邊的就是殷代的道路,這上買面很清楚地顯現有車轍,道路比較寬,除有兩道車轍以外還有人行道。這裏陳列的道路遺存,是在航校南地發掘的,由此可見,殷尚時期交通,包括車子和道路,都是比較發達的。

在建國以後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現,也着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的西邊,現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女將軍的墓葬。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築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麼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尚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收武丁的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將軍都歸她指揮。婦好有一次率兵征伐方,由於她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還能主持重大的宮廷祭祀活動,在王室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亡。武丁非常悲痛,破例地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壙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

這就是婦好墓,我們順梯而下就到達復原後的墓坑。婦好墓深7.5米,在這裏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計有: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石器50多件,以及象牙製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化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學者們經過研究,得知這就是在甲骨卜辭裏出現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

在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壁龕裏的尺骨,這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殉骨。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兒童2具,其餘的因截肢,已經不辨男女了。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室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講到這裏,殷墟博物苑的全部內容就講完了。如果您有機會,歡迎再來殷墟博物苑叩訪我們的祖先,再次感受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3

朋友們,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驚世界”,甲骨文的發現表明我國至少在距今3300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完備的文字體系,它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時代。朋友們,我們先來看這座大門,它是根據甲骨文的“門”字建造的,整扇大門由3個門字組成。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的浮雕,鳳、虎、蟬等花紋取自青銅器上的圖案,門兩側牆上浮雕的是殷代龍形玉訣,彷彿顯示着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走進了大門,現在大家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3300年前商朝都城的宮殿區了。“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千年前帝都的風采吧。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二個原因。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母戊鼎1939年於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掘的最大的青銅器。鼎最初的作用是用來煮肉的鍋,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權利的象徵。像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語都跟權力有關係。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原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復原的仿殷大殿,整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台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顯得宏偉莊嚴。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地下博物館。整個博物館的俯視形狀是模仿了甲骨文洹河的“洹”字。大家看到的這個圖案是博物館的館標,它是仿青銅器紋飾雕刻的,其實它是兒子的“子”字,為什麼取這個字呢?因為“子”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樣子看起來很有生命力,下邊的這個彎就好像在指引我們向前走。

朋友們,看過了碑林、車馬坑,走過了甲骨文長廊,我們來到了婦好墓前。婦好墓位於宮殿區的西邊,然而在古代,陵墓通常是不會建在宮殿區的,那麼這位婦好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因為婦好能文能武,經常率兵出征,在甲骨文裏記載她率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由於她過度操勞國事,在中年就病故了,國王破例把她葬在宮殿區,可見商王對這位妻子的寵愛和思念之情。許多人都沒有料想到宮殿區會有墓葬出現,所以這個墓葬沒有被盜過,保存得非常好,隨葬物品有1928件。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她墓中的隨葬品。這兩件兵器叫鉞,是兵權的象徵,而她又是商王的妻子,具有王族身份,説明這個女將軍當時集軍權、兵權、王權為一身,可見她是多麼的了不起!

朋友們,殷墟的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遊覽,謝謝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4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水兩岸,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併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從1928年由中國學術機構獨立主持考古發掘開始,

在殷墟先後發現了110多座的商代宮殿宗廟建築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遺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眾多的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羣、手工業作坊遺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現出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的風貌,為這一重要的歷史階段提供了堅實證據。2001年3月,在由國內48家權威考古機構參加的“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的評選中,殷墟以最高票數名列榜首。

根據最近的考古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殷墟遺址的面積超過36平方公里,其中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是核心區域,並被同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自1928年以來,在這裏先後發現宮殿宗廟建築基址80多座。這些宮殿宗廟建築,以黃土、木料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其建築多坐落於厚實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礎,房架多用木柱支撐,牆用夯土版築,屋頂覆以茅草,造型莊重肅穆、質樸典雅,具有濃郁的中國宮殿建築特色,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宮殿建築的先進水平。

1937年以前發掘的53座建築基址,被考古學者劃分為甲、乙、丙三組基址。本世紀70年代以來,在宮殿宗廟遺址又陸續發現了著名的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婦好墓、花園莊東地H1甲骨窖穴、54號基址和花園莊M54號墓等。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成的南北長1.1千米,東西長0.65千米,寬10―20米,深5―10米的巨型防禦濠溝,其東、北兩端與洹河的河曲相通,將宮殿宗廟遺址環抱中間,構成了嚴密的防洪、防禦體系,與宮殿宗廟遺址渾然一體,起到了類似宮城的作用。

殷墟發現的甲骨窖穴主要分佈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裏共出土甲骨約15000片,震驚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園莊東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發現於1936年,位於宮殿宗廟遺址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辭甲骨17000餘片。小屯南地甲骨窖穴發現於1973年,位於小屯村南部,共出土刻辭甲骨5000餘片。花園莊東地H3甲骨窖穴,發現於1991年,位於宮殿宗廟遺址東南部,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辭甲骨500餘片。這些甲骨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祭祀、畋獵、農業、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甲骨文和商代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被稱為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早的“檔案庫”。

殷墟王陵遺址與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對,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場所,也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的王陵墓葬羣,面積達11.3公頃。王陵遺址共發現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王陵大墓多為“亞”、“中”“甲”字形大墓,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制壯闊。面積最大者達1803平方米,深達15米。墓內槨室、棺木極盡奢華,隨葬器物精美,殉人眾多,顯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貴和威嚴。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佈格局、隨葬方式、祭祀禮儀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會組織、階級狀況、等級制度、親屬關係,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平,併為以後中國曆代王朝所效仿,逐漸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陵寢制度。

殷墟王陵遺址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是殷墟遺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1934年起,這裏共發掘12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餘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其中,西區有8座4條墓道大墓,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列,最西為M1500、M1217,最東為M1001、M1550,位於中間東北部的為M1004,西北部為M1003、南部為M1002、居中位置為M1567;東區有5座大墓,其中4條墓道大墓1座,為M1400,2條墓道大墓3座,分別為M1443、M1129和50WGKM1(武官大墓),1條墓道大墓1座,為M260。這些大型墓葬均為南北向,墓形呈“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學者認定為殷商後期的王陵。在王陵遺址的東區和西區,還分佈着2000餘座小墓葬,其中東區已發掘1383座,西區發掘104座。這些墓葬除少數為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的遺蹟。這些祭祀坑呈長方形、方形等,集中而又有規律地成組排列。坑內埋葬着數千具祭祀犧牲的遺骨,這些人牲大部分被砍殺,多為青壯年,還有女性和未成年的兒童,每坑8―10人不等。僅1976年發掘清理的191座祭祀坑就發現祭祀人牲1178人,這些祭祀坑的存在成為商代殘酷人祭制度的歷史見證。這種以人祭、人殉等為代表的喪葬習俗,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並在秦漢時期演變為製作陶俑或木俑等殉葬的方式。

安陽殷墟遺址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構建了中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使傳統文獻記載的商代歷史成為信史。以宮殿宗廟建築和王陵大墓為代表的商代建築,樹立了中國古代早期宮殿建築和皇家墓葬的典範。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甲骨上,發現了目前中國文字體系最早的證據,至今仍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以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車馬殉葬、獸祭等為代表的殷墟喪葬習俗,為商代晚期文化傳統提供了獨特的證據。1928年開始的殷墟考古發掘,是中國國家學術機構第一次全面負責、中國學者獨立主持的考古發掘,培養了一批批的考古學者,殷墟也成為中國考古學的搖籃。殷墟重要的文化價值也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業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的肯定。

近年來,殷墟仍不斷有大量的重要發現,呈現出巨大的文化潛力。如1999年在傳統殷墟遺址東部邊緣發現洹北商城,面積達4.7平方公里,豐富了人們對殷墟認識;2000年在宮殿宗廟遺址發現M54墓,成為繼婦好墓之後又一座完整的貴族墓葬;2001年在洹北商城內發現宮殿基址建築羣,是對商代宮殿建築形制的又一重大發現;2002年在小屯村南路西段發現商代甲骨窖穴,成為繼1936年YH127甲骨窖穴、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1991年花園莊東地甲骨窖穴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表明,隨着考古發掘和研究的深入,殷墟的文化內涵還將得到進一步豐富,也印證了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的論斷:“殷墟不僅文物豐富,而且學術價值很高。它藴藏的寶物,還遠未罄竭。”

多年來,殷墟遺址在國家、河南省和安陽市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措施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先後頒佈實施了《安陽市殷墟保護管理辦法》、《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管理條例》、《安陽殷墟保護總體規劃》,逐步完善了法律法規建設,把殷墟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並相繼成立了專業保護管理機構,負責遺址的文物保護、行政管理和遊覽服務,形成較為完備的保護和管理機制,有效保護了古代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從2001年4月,安陽殷墟正式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以來,已經走過了5年多的時間。5年多來,安陽市政府先後投入2億多元巨資,編輯製作了申報文本及其2個補充資料,拆除各類建築21萬平方米,整修河道、道路20公里,綠化19.7萬平方米,全面治理了殷墟周邊環境。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探索遺址的展示方法,既保護了深埋地下的遺蹟,又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提高了文物遺址的可觀賞性。特別是安陽市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造了集中收藏、保護、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動文物的殷墟博物館。博物館投資3000萬元,由安陽市政府承建,藏品由社科院考古所提供,雙方共同管理博物館的事務。這種中央單位與地方政府合作雙贏的模式,有效解決了考古成果社會化、普及化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把殷墟遺址打造成了具有較高質量、兼顧保護和展示的大遺址公園。

國小生殷墟導遊詞作文5

殷墟位於安陽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兩岸,它以小屯村為中心長約5.6公里,寬約4.5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是一處規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遺址。商代後期盤庚遷殷至紂滅亡歷經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紂後,逐漸荒廢,因而稱為“殷墟”。

殷墟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寶庫,為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首,2006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進苑的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門”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此苑門和仿殷大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了古都安陽的象徵。

殷墟之所以聞名於世有着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銅器。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一片甲骨驚天下”。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瞭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它起七年級直被當地人喚作“龍骨”,作為一種止血的中藥不斷地進行收集、刮字然後向藥店出售。後來有些帶字的龍骨被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並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使“龍骨”的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於私挖,破壞性極大,而大規模的有組織的挖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1937年盧溝橋事變使之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總共有17096片,上面記載了商朝的天象、曆法、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其次我們再介紹一下青銅器。殷都以冶銅工業最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氣勢向億萬人展示了手工業的“絕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其中銅、鉛錫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內還有其它的觀光景點——甲骨文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揚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容涉達125個,它不僅記載了大將與兩方國的戰爭,而且還記載了天氣情況,準確的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土的過程,是我國關於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

最後,我向大家介紹的是發現於小屯村西北地的婦好墓。專家從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斷定,婦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她能征善戰,曾統帥大軍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寵妃。婦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轟動世界。

好了,各位遊客,關於殷墟的講解到此結束,現在你們有兩個小時的自遊活動時間,兩個小時後我將在停車場恭候大家,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5ow9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