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鄉菜作文多篇

家鄉菜作文多篇

家鄉菜作文多篇

家鄉菜作文1

家鄉的月最圓,家鄉的茶最濃,家鄉的酒最醇,家鄉的菜,最令人回味無窮。

我是位客家人,從小離開了家鄉梅州,跟着父母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開闢我們新的家。因為從小在這新的環境長大,對家鄉的印象漸漸模糊。但在我的腦海裏,那忘不了的是活躍過我兒時味蕾的家鄉菜。

家鄉菜很多都遠近聞名,那些特有的風味吸引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梅菜扣肉”了,是我爸這一代老客家的最愛了。雖然聽起來這道菜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這道菜正代表了客家人勤勞儉樸的品質。

聽我爸爸説,我們家鄉的“梅菜扣肉”單是梅菜就有許多複雜的製作步驟。農耕豐收時,農民把芥菜收割起來,然後放到太陽下曬至成熟左右,再把菜拿到地面,排好,在上面撒許多鹽。據我爸説,他們小時候就是撒完鹽後用乾淨的腳丫不斷的踩踏那些菜。踩完後,放到一個器皿裏發酵到一個程度,便拿去蒸,再拿去曬……就這樣三蒸三曬後,梅菜乾現世了!

“梅菜扣肉”另一個主角是肉,肉要選肥豬肉“五花腩”。製作這道菜時,先把梅菜乾洗淨,切得細細的碎碎的,把肥肥的五花腩放盆子底下,梅菜放上面,蒸好久好久,肥肉的油滲到梅菜乾裏,梅菜乾的香味浸到肥肉裏,一揭開鍋,熱騰騰,香噴噴的梅菜扣肉出鍋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梅菜扣肉能吃上好久,因為偏鹹,也不容易變質。夾一小撮到碗裏,香味四溢,能扒上好幾口米飯,那個滋味,要自己品嚐才能懂。這樣一道菜,體現了客家人的勤勞儉樸,是客家人的最愛。

在聽我爸爸説起家鄉菜的時候,爸爸一臉童時的樂趣、天真,還有包含的濃濃的思鄉情。在我爸爸那個時代,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吃上“梅菜扣肉”,要等到過年才會宰豬,所以吃上一次“心頭好”也得等過大年才有得吃。

其實在我看來,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快餐遠比這道菜讓人迷戀。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爸爸那個時代,不能明白一道菜的來之不易;也許是因為沒有與家鄉接觸,不能瞭解家鄉菜的魅力;也許是因為現在的兒女再沒有像爸爸那個時代那樣艱難,不懂得家鄉菜的可貴。但從父親那留戀家鄉菜的樣子,我讀出了家鄉菜的十足魅力,我也愛上了家鄉菜。

家鄉的月最圓,家鄉的茶最濃,家鄉的酒最醇,家鄉的菜最令人留戀。

家鄉菜作文2

家鄉菜去年暑假,爸爸帶我去遠方旅遊,每當走進餐館時他總要點幾樣家鄉菜品嚐品品嚐,我明白那是因為這樣可以緩解對家鄉的思念。

在異國他鄉還能吃到家鄉菜,真的是令人興奮的事,可我總感覺菜裏少了些什麼,沒有家鄉的地道。

家鄉最常吃的就是衝菜。它是用青白菜做成的,把青菜洗乾淨後,放入鍋中燙一會。再拿出來曬一曬,採用獨特方法醃製,最後放入調料,一道美味的衝菜就做好了。醃好的菜是蠟黃色的,晶瑩透亮,汁水溢出來了,看着就讓人直流口水。你可以看,但千萬不能把鼻子貼近去聞呀,真正做好的衝菜是非常辣的,聞一聞就會直流眼淚,鼻子流鼻涕,像吃錯了藥似的,很難受。所以在我們家鄉有一個説法,只要誰做的衝菜辣,誰就更厲害了,外鄉的人總是隻能吃一點。只要是在這裏土生土長的人都愛吃衝菜,因為是吃着它長大的。

另一道家鄉菜就更不可忽視了,雞蛋糕。它是我們家鄉獨有的一道菜,是喜慶的象徵,每當誰家過喜事或過年過節時,桌上總少不了這一道菜,而且習慣把它放在桌正中,意思是説雞蛋糕是主菜。所以在我們家鄉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又有雞蛋糕吃了’,是指村裏又有喜事了。

雞蛋糕是又叫‘年糕’,是用多種材料組合在一起做成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表面還有一層‘紅’,小巧精緻,剛出鍋的雞蛋糕是最美味的,香軟可口,回味無窮。咬一口,爽口及了,地道的家鄉味迴繞在嘴脣中。

雞蛋糕的製作方法很複雜。先要把瘦弱攪碎,放入香祕製的調料醃製。再把生雞蛋,豆粉,和瘦肉放在一起攪拌。也可以加入少量水果碎末,那樣會更可口。最後把他們放到蒸籠裏用旺火蒸,火候也是有講究的。

還有一道起特的菜,便是豆腐乳了。豆腐乳的味道有點臭,而且還長了許多黴菌,白酶。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驚奇了,有黴菌的東西怎麼能吃呢。科學研究表明,這種白酶對身體是無害的,對人體合成氨基酸有益。它吃起來風味獨特,老少皆宜。做豆腐乳剩餘的東西叫做豆腐渣,經過祕製後也是一道美味佳餚。

寫着寫着,一縷縷家鄉菜的清香便迴繞在鼻樑間,對家鄉的思念漸漸變得更濃了。

無論走到哪裏,我都不會忘記家鄉的衝菜,家鄉的雞蛋糕,更忘不了生我養我的那片熱土。

家鄉菜作文3

小時候在外婆家生活了幾年,外婆家的“美食菜”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現在我想起了外公外婆就想起了那叫人嘴讒的家鄉菜。所以,一放寒假,急着和父母一起趕着回外婆家,補美食。解解饞。

一到那裏,外公外婆就帶我們去了美食一條街,讓我們這今、幾個餓鬼先解解饞。我們來到一家叫“宏豐洋酒行”裏就餐。點菜了,外婆想點一些好菜,我説:“外婆,我想吃一些家鄉菜。”上菜了,第一盤好像是魚餅,在魚餅旁邊還有用瓜和胡蘿蔔製成一盞小燈簍,可能是用來裝飾的。外婆説:“這就是家鄉菜中的一道菜“魚餅”。”外婆還説:“我們温州魚餅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製作的記載,而到了民國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魚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裏蒸熟,然後再放在油鍋裏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東海的冕魚、野生無污染馬鮫魚、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放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即食,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味道鮮美,即可以享受魚肉的鮮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煩,尤其適合我們老人和你們這些孩子食用。”第二盤是一碗湯,像一碗水果凍放成的湯。外婆説:“這是蛤士蟆,這也是家鄉菜。”服務員説:“哈士蟆為名貴滋補品,本身無味,全憑料理得當,配料講究,烹調得法,此菜第選優質蛤士蟆,配以雞湯燴制,成品潔白細膩,柔滑鮮嫩,它味道鮮美,看上去有一點像被切開的水果凍片。再加上用雞茸做佐料,味道美上加美,更加有色,有香,有味。第三盤菜好像是一碗沙鍋,裏面好像是魚的什麼部位。外婆説:“這是沙鍋魚脣。”服務員説:“魚脣是犁頭鯊之頭的乾製品,經水浸發去腥後,用乾貝、母雞、火腿等多種增鮮原料配佐,採用沙鍋小火燉制,原鍋上席。主品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我説:“那我可要多吃點。”第四盤菜上菜時盤裏吱吱作響,好像還在油裏炸似的。服務員説:“這是炸溜黃魚,這道菜選用新鮮大黃魚烹製,以鮮、嫩、香三大特色著稱,是温州的傳統內味菜。此菜炸制和制滷緊密配合,上桌時氣泡翻滾,吱吱作響,很能活躍氣氛,食品以外脆裏嫩,酸甜可口。”我吃了幾口,卻實外脆裏嫩,酸甜可口。

這幾道菜都是外婆點的,可能她是想讓我像這些菜一樣“家喻户曉”。像魚餅一樣“洋名遠揚”。像蛤士蟆一樣有“色”有“香”有“味”。像沙鍋魚脣一樣的“營養豐富”。像炸溜黃魚上菜時一樣的“氣泡翻滾”。

家鄉菜作文4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很多人難以理解一道家鄉菜會對一個人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就像外婆親手做的銀耳湯,即使遍尋世界美味,它依然是我心頭不可替代的至愛美味,是源自家鄉的記憶。

從小,便生活在鄉下,或許是家裏分到的幾畝田多,總能吃到各種各樣的菜,可我最愛吃的還是外婆親手煮的那碗銀耳湯,至今都讓我留戀不已。

每每到外婆家,總能看到她那消瘦的身影在忙碌,見我來了,臉上的笑意油然而生,忙着拿出我喜愛的事務。有時也會問我,要不要喝一碗銀耳湯,這時的我,便重重地點了頭。只見外婆穿上圍裙,樂呵樂呵的去廚房準備,我也不禁跟了上去。銀耳需先拿出來用温水浸泡半小時,以洗去泥沙,摘除木質部分。這時,外婆就會與我訴説着以前的故事,講述着鄉村裏質樸而又美好的故事,每當這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半個小時在外婆的故事下倏地一下就過去了。將泡好的銀耳放入砂鍋,放水,先用小火煮一會兒,再加入冰糖,外婆早已瞭解我的喜好,又放入我愛吃的桂圓、紅棗等。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眶揹着裊裊炊煙薰得直掉眼淚······

砂鍋裏的冰糖全部融化後,即可食用。外婆總會為我盛上滿滿的一碗,小心翼翼地碰到餐桌上,拿一雙筷子,呼喚着我去吃那香噴噴的銀耳湯。望着這碗滿是外婆用心煮的湯,我竟有些不忍心動筷子了,生怕破壞它的美。

“怎麼還不吃?這銀耳湯要涼了。”外婆催促道。

“不捨得吃了。”

“傻孩子,這有什麼捨不得吃的,你要是喜歡,外婆天天都做給你吃,看你吃得下,我才開心啊。”外婆的臉上洋溢着慈祥與愛,像香醇的美酒,是我陶醉在了其中。

喜歡看外婆做菜,更喜歡她親手為我煮的銀耳湯,她在這湯裏又偷偷加了一味調料,那是愛的味道。還記得外婆對我説過,這銀耳具有“菌中明珠”之稱,且也是一味良藥,在夏日,這銀耳湯還可代替藿香正氣水用來解暑······

如今,生活在紛繁擾而又喧囂的城市裏,與外婆也早已好久不見,也許久沒再品味過那銀耳湯了,但它烙在了我味蕾上的味道卻時刻提醒着我,保持內心的一份清涼,一份平靜,一份質樸,別在這繁華鬧市中丟了自己的心,勿忘初心······

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山珍海味、珍饈佳餚,卻依舊懷念家鄉的那碗銀耳湯,亦懷念那道煮湯時的倩影。

家鄉菜作文5

除夕是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到處洋溢着熱鬧的氣氛。我們一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辛苦奶奶為大家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食物,有羊肉火鍋、蒸肘子、紅燒魚、紅燒肉、豬肚燉雞、紅棗桂圓燉老鴨等等,就是沒有小菜。我問奶奶:“過年不能吃小菜嗎?”奶奶笑我傻,小菜一般都留着最後炒。原來是這樣,那我主動請纓,大顯身手來炒小菜。

小菜炒青菜,是爺爺自己種的,青菜書名芥菜,是一種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的蔬菜。我做好炒菜準備,奶奶在一旁指點。奶奶先把青菜洗乾淨,在洗的同時在清水裏面放了一點點鹽。我納悶的問奶奶:“奶奶,為什麼要在清水裏面放點鹽?”奶奶笑着回答:“這樣可以把青菜裏的蟲子清洗出來啊。”洗菜的同時,奶奶吩咐我接勺清水在鍋裏燒開,水燒開後,奶奶讓我把已經洗好的青菜放置鍋中焯水。我以為要很長時間,便去喝水了。

水才喝了一口,就聽到奶奶喊:“瑾佗,快點過來,你這不是在煮湯嘞!”我連忙跑過去,左手筷子右手鍋鏟把焯過水的青菜撈出來放入準備好的冷水盆中。正在拍照的媽媽,看着我手忙腳亂的樣子,真是哭笑不得。奶奶怕我切到手,麻利的把冷水中的青菜撈上來,擠幹水切碎再用手擠掉多餘的水分將菜放置碟中。在奶奶切菜的同時,媽媽給我科普做青菜時的注意事項:“焯過水後的青菜應立即浸入冷水中,以保持顏色和口感。如果不用冷水浸,青菜會因為開水的餘温變的不再清脆,而出現爛爛的感覺。”

開始炒菜了,我燒好鍋放入一大勺豬油,等豬油快溶解時,再將已經切好的青菜倒入鍋裏,鍋裏立馬傳來滋滋作響的交響樂。我很緊張,小心翼翼的用鍋鏟撥動着。站在廚房門口看我炒菜的大人們都哈哈大笑。我感到自己臉紅耳赤,我不能半途而廢,我認真的繼續翻炒。接下來放食鹽,奶奶不斷的強調:“別放太多!”我放了一小半勺鹽,翻炒了幾下,用筷子夾了一點點試味:“嗯,有點淡。”我又加了一點食鹽,再放了一點幹辣椒粉,經過幾輪翻炒,一盤青菜便炒好啦。

我把青菜端上飯桌,大家紛紛表揚味道不錯。我不好意思的笑着説:“我還擔心做不好呢!”爺爺説:“這菜做得好,青菜就代表着‘親戚平安’!”

我們一齊其樂融融吃年夜飯,窗外傳來陣陣煙花聲,預示家家户户都在歡歡喜喜團圓美滿過大年。這種幸福的感覺真好!

家鄉菜作文6

那只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農家菜,如今,卻觸摸不到它的味道。

那裏依舊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家鄉的一切,我都一景不漏地記在腦中。翻開八歲的記憶錄,當時我與奶奶生活在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中。我不能忘卻:夏天的清晨伴隨着蟬的鳴叫聲,踩着路邊的青草踏上了上學的道路,家鄉的清晨是那樣的神清氣爽。我還會經過那一片綠油油的菜地,總會見到那些埋在土下卻不甘示弱向上生長的植物,後來我從奶奶口中得知那是芋頭。晚上,我在門前那葡萄架下“坐看牛郎織女星”,傾聽奶奶講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微風吹起耳邊的髮絲,感到靜謐在心中滋生!

那道家鄉菜——芋頭扣肉令我回味無窮,也是我得到的第一次獎賞。

作為莘莘學子的我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興高采烈地拿着那份滿分的試卷回家。奶奶的嘴角猶如花朵綻放時的弧度,豎起大拇指,“咱家的孫女是最棒的!對呀,我得獎勵你,做一道正正宗宗的家鄉菜——芋頭扣肉給你嚐嚐。”我使勁地點點頭,心理樂滋滋的。然後埋頭苦幹地做作業,偶爾抬頭看看在廚房裏忙碌的奶奶。

過了許久,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菜端上,説那是給我的獎勵。哇,淡紫色的芋頭夾雜着金黃色的扣肉,濃濃的香味直逼鼻子處,簡直令我垂涎三尺。奶奶夾了一塊最大的放進我的碗裏,笑眯眯地説:“快趁熱吃,着芋頭要與扣肉夾在一起吃,方能吃出它的本味!”儘管很熱,我還是咬了一大口,芋頭那何等的粉與滑在嘴裏上顎迴盪,而扣肉的柔軟以至到舌頭就一下子把它捲到喉嚨處,就連喉嚨也有它的甘香,肥而不膩。兩者的結合簡直天衣無縫,天下絕配,那種感覺很奇特,似乎把我帶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奶奶在身旁側着一隻手用那深情的眼神看着我,我天真爛漫地笑了一下。突然,奶奶用她那壘滿老繭的手擦了一下我的嘴角,原來是我吃得狼吞虎嚥以至於不小心沾到嘴邊,這也是一種愛的傳遞。“好吃嗎?”奶奶帶着些焦急的語氣問,“簡直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愛吃就多吃一點吧!”奶奶答道,於是又往我碗裏夾了一塊。飯後,我倆沉浸在笑聲中……

至今,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天晚上奶奶説的那番話,“記住,千萬不要驕傲,努力去讀書,將來為建設家鄉貢獻一份力量。”是的,雖然我現在學習不太好,但我不會放棄,我會不斷地向前奔跑着。因為遠方的呼喚使我信念愈堅。也許就像那道菜,只有細細品嚐才能品出它的本味。

在屋頂上,凝視着“夕陽無限好”那一番美景,又因為“只是近黃昏”總令人留戀,惆悵。追隨着蒲公英的飛舞,在那憂傷的一刻,我居然聞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

家鄉菜作文7

湖南以湘菜聞名,四川以辣食聞名,台灣以小吃聞名,蘭州以拉麪聞名,而我的家鄉則以“魚面”聞名。

所謂魚面魚面,是以魚為主要材料製成的,將魚清理完畢後,進行碎切、細磨、蒸籠、切塊等工序,然後將切碎的條塊進行風乾,這樣不僅保持了新鮮的口感,而且便於儲藏。

當它風乾以後,就變得稍硬,這時,你可以仔細的觀察它的形狀,初看它是一個橢圓的形狀,其實,它是由一圈一圈的“麪條”圍起來的,因得“魚面”之名,它不僅外觀不絢色,其味道更是名不虛傳。

烹飪魚面有兩種的方法:

一是魚面燉大骨。先將鮮新的大骨用大火煮上大約20分鐘,將其骨髓的精華溶於湯中,再將清洗的魚面放入鍋中,然後用中火慢慢熬,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魚面慢慢散開、散開,等到大部分都散開,你就可以用小火稍稍醖釀,這樣保證了湯的鮮美,而且保持魚面不被煮“亂”,當烹飪完畢後,你細細的品味,你會發覺其中不僅有骨的鮮美,而且更有一種吃麪條的美感,不亦樂乎。

二是炸魚面。將油倒入鍋中,用大火持續10分鐘左右,當油有沸騰的前兆時,將已備好的魚面放入其中。起初,它如魚般的跳躍,翻騰,慢慢的,它的顏色慢慢變得有光澤,直到變成金黃色,才可以將它打撈上來,香噴噴,金燦燦,看着就叫人嘴饞,當你細嚼它的時候,不僅美味可口,而且還會發出一陣清脆的聲音,這般享受,是何等樂趣。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媽媽總是長期在外打工,記得他們每次臨走時,總忘不了帶一些家鄉特產的魚面,我好奇地問媽媽:“外面不是有魚面賣嗎?為什麼不到外面去買呢?”媽媽總是笑着回家:“外面雖有魚面,但它卻永遠不及家鄉的魚面可口,吃着家鄉的`魚面,心裏覺得親切,覺得踏實。”媽媽的一番話深深地打動着我。原來,魚面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物,更是一顆遠在異國他鄉遊子的心!

朋友,民以食為天,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對魚面產生興趣,如果有朝一日,你能來到湖北,請一定要品嚐一下這裏的魚面,因為只有親口嚐嚐,才能嚐出這裏的淳情素樸,才能品出這裏的風土人情,才能體會到一顆遠在異國遊子的心。

廣大朋友們!快來品味一下這美味的魚面吧!我們熱烈歡迎您!

家鄉菜作文8

故鄉,大概就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吧。

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活,成長,播種,收穫……在一年又一年的更替中,變為生命中最真實的土地,形成印象裏最熟悉的味道。

這樣土地上的人們將這樣的十五稱為“家鄉菜”——只有家鄉才有的菜,亦是象徵着家鄉的菜。

家鄉菜,一定要用剛採下的最新鮮的原料,一定要用門前那口古井汲的水,一定要用農村磚土壘成的灶台,一定要使年老的長輩親手做好,這樣的一道菜便有了家鄉的味道。

沐着清晨和煦的陽光,奶奶早早地來到水田裏,熟練地掐下一把青葱玉白的水芹,再拔些嫩葱放進小籃,到門前的井中汲一盆水,細心地搓洗,切塊、切片、切條、切絲。灶中柴火燒得正旺,傳來一聲聲清脆的響聲,散發一陣陣稻草的清香。入鍋、翻炒,撒一搓細鹽,到火候正好,盛起,裝盤,就是一道清炒白芹了。

我坐在桌前,夾起一筷子白芹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漫開,溢出獨特的氣息——春日一隻燕子的呢喃,夏日一塘青蛙的呼喚,秋日一片落葉的歎息;清晨一縷陽光的温暖,上午一羣農民的辛勞,午後一夥孩童的嬉笑,傍晚一村老少的家長裏短。

興許是那一天日光傾城,光影交錯間,我感受到了生活——柴米油鹽,喜怒哀樂。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的人們,給予了這道菜家鄉的味道。

這樣一道菜,陪伴了我6年,直到有一天,我離開了鄉下。

我喜歡城市漂亮的花裙子,喜歡城市精美的旋轉木馬,喜歡城市繁華的高樓,喜歡城市繽紛的燈光。只是清炒白芹再沒有吃過,偶爾也會在飯店裏點上一份,精緻的裝盤,濃厚的味道,卻總與家鄉奶奶少的大為不同。而這一點不同是什麼,我又説不上來。

這一年春節,我告訴奶奶想吃清炒白芹。寒冬臘月,哪有新鮮的植物呢?但是奶奶應下了 。

在一個清晨,奶奶忽然來到我家。她的褲腳管上還依稀帶着水跡,銀白的髮絲微亂 ,手中捧着一個大布包,眼中閃着喜悦:“囡囡,看我給你帶什麼來啦?”

奶奶解開布包,拿去上面裹着的棉絮,取出一個飯盒,“你不是想吃白芹嗎?今兒早上去田裏採了,做了,趕緊給你送來,你肯定喜歡,打小妮就喜歡這東西。”

我接過飯盒,揭開蓋子,水汽氤氲,經過半個多小時,竟然還是温熱的。

吃着白芹,耳邊是奶奶的嘮叨,都是關於我的童年。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那一點缺的是什麼。

是家鄉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是愛的味道。脣齒留香。

而這些,是家鄉菜才有的味道。

家鄉菜作文9

古風依存的小巷,滄桑斑駁的石板路,澄澈透亮的河水。那裏,才是我的家鄉。

雨停了,煙氣在小巷間氤氲開來。清亮而遙遠的吆喝,一聲又一聲,打開家家户户的門窗——“賣小餛飩!賣小餛飩!”那渺遠的聲音,在尚未散去的雨氣裏久久迴盪。

小巷中,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一輛老舊的三輪車旁,簇擁着一羣循聲而來的孩子。老人已無法辨出年紀,卻帶着一臉的笑。他臉上橫生的皺紋,慢慢揉起來,揉起來,揉盡了蒼老與歲月,揉出一朵幸福的花。

暖暖的白霧在清涼的空氣中升騰。老人做小餛飩的手藝,已被小巷中的人們熟知。那誘人的香氣,鮮美的口感,已被這裏每一個人的舌尖記憶,已然成為地道的“家鄉菜”。

雨霧散盡,空氣中瀰漫着泥土的芳香,和一碗碗小餛飩散發的獨特香氣。老人帶着車把,向小巷的盡頭踱去。我們一羣孩子,圍坐在小巷中,在享受這獨到的家鄉菜時,也不由地向小巷那一頭張望。

那裏,一位老人,一輛三輪車,正漸行漸遠。無論他去往何方,那裏的人們的心,總會被這熟悉的家鄉味道填得滿滿。

長大些時,我不得不離開熟悉的小巷,來到喧囂的城市居住。雖説同在“家鄉”,但那家鄉的親切感已難以尋覓。身處高樓之間,我有難以形容的孤獨。

一日三餐,平淡無味。在無盡的迷茫中,我總尋求着那一分舌尖上的感動。

那是在樓下的一家餐館中,不光整的牆面,簡樸的陳設,與門外繁華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是當我的舌尖碰到第一隻餛飩時,所有的味蕾都一同綻放!是那熟悉的味道,是那個一直苦苦追尋的味道!在這裏,我與闊別多年的家鄉菜重逢。那即將忘卻的童年回憶,在這一刻被喚醒;那逐漸散去的家鄉的輪廓,在這一刻重又清晰;更令人欣慰的是,我終於在這浮華的城市中找到了心靈的温暖。感動的淚,無聲地滴落。

臨走時,我再三向店老闆打聽情況,卻得知這裏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已快要關門了。他無奈地訴説着,臉上的悽苦已止不住流露出來。

我走出店門,眼前又是迷茫的城市、冰冷的人。但是,我終於沒再感到絕望,昏暗的人影車流中,總有一股力量,驅使着我前進。

以後,我再也沒聞到家鄉菜的味道,再也沒見過家鄉菜的模樣。但是,那熟悉卻又陌生的味道卻久久在心間迴盪;它遙遠卻又似乎觸手可及,在失落時、迷茫時,提醒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它在我心靈最深處,已然成為我心靈寄託與歸宿,使我在迷亂的燈火中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帶着那分純真的本心,堅定前行。

在我心靈的院落裏,家鄉菜的味道久久不散。那味道如一盞長明的燈,在最黑暗的夜裏照亮腳下的土地——那裏,才是我真正的家鄉。

家鄉菜作文10

我的家鄉位於大山之中,名叫遠安縣。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家鄉人對吃很講究,平時就有許多出名的風味小吃,如米子糖、紅薯片、玉米泡、豆餅、醪糟、餛飩……到了過年過節 ,好吃的就更多了。一進入臘月,家家户户為過年吃的緊鑼鳴鼓地忙起來。

只説做菜這一項,就夠你忙的。進入臘月,進了九,就可以殺豬宰羊了。接着醃製臘肉,香腸灌好了,一星期後肉也醃製好了,便架起明火燻肉和香腸,直到將水分薰幹,這就是真正的臘肉了。吃時,將肉皮燒泡,洗淨,香腸洗淨,煮熟,切開,無論是香腸還是臘肉,新鮮、紅潤還冒着油星,讓人垂涎三尺。

到了臘月二十八九,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做年糕了,我們叫做雞蛋糕。聽名字,以為糕全是用雞蛋做的,其實百分之八十是瘦肉,而且是上好的瘦肉,百分之十的雞蛋,再就是澱粉和作料了。為了讓雞蛋糕香脆,還加進一種水果——荸薺。這些材料放在一起揉均勻,然後做成厚薄一樣的“大餅”放在蒸籠蒸,蒸熟後還要在雞蛋肉餅的表面塗一層雞蛋。這時的“餅”的表面變得更平整,更光滑。金黃色的,透着亮光。為了喜慶,奶奶還在雞蛋上再打個紅。你想象一下,這個全是好東西做出來的雞蛋糕該是多麼漂亮,多麼好吃。

過年過節,結婚嫁女的宴席上什麼菜都可以少,但不能少了這碗菜。家鄉人稱它是頭菜。這道菜人人愛吃,上至八九十歲掉了牙的老人,下至還沒長牙的孩子,它入口即化。

雞蛋糕全是瘦的,想吃肥肉怎麼辦?有啊,除了頭菜雞蛋糕,扣肉和粉蒸肉也是一絕。將洗淨的肥肉或五花肉放在鍋裏煮一會兒後,撈起來放到蜂蜜和酒混合液裏浸一遍,馬上放到燒開的油鍋裏炸,直到肉的表面都變成紅色,肉皮起泡。撈起來,冷卻後切成一至兩釐米寬,十釐米長的段,皮朝下裝在蒸碗裏,排整齊,上面放上泡漲了的拌了作料的乾菜。放到蒸鍋裏大火猛蒸,蒸爛才行,入口即化。吃時反扣到碟子裏,色、香、味俱全,入口即化。看起來這麼肥的肉香甜可口,肥而不膩。吃那墊底的乾菜,別有一番滋味:肉的濃香,菜的清香。

聽了我的介紹,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樣口水欲滴了。粉蒸肉也是肥而不膩,香的沒法説,等你來我的家鄉,嚐了就知道了。

點評:小作者將家鄉香腸、臘肉及雞蛋糕的製作方法、色澤、味道介紹的清楚具體。作者詳略得當,詳寫做雞蛋糕,略寫薰臘肉和做粉蒸肉,使人印象深刻。雖然文章沒“喜歡”“愛”等詞句,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熱愛,為家鄉有豐富的美食而自豪的情感。小作者語言的簡潔、凝練、準確也是值得稱道的。

標籤: 多篇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8gn9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