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遊__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遊__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遊__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遊作文 篇一

踏一路春風,灑一路歡笑,曬一縷陽光。我們小桔燈作文的同學在這個天氣晴朗的春天裏,來到了人間仙境---仙湖農業園。為什麼説它是一個人間仙境呢?看了下文,你就明白了。

在去的路上,我們歡聲笑語,雖然臉上笑得一朵菊花,可心裏都在想那個示範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在我們期盼中,終於來到了示範園,剛走到裏面,每個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個地方太大了,聽老師説,為了建造仙湖農業園,花費了4.8億元,這兒的總面積達到了1.3萬畝。

順着小路,我們來到了一個大棚裏,大棚總共有8個多功能區呢!裏面有許多奇花異草、花果蔬菜,我來給大家介紹幾種吧,也飽飽你們的耳福:

第一種:巨型南瓜。這種南瓜,在我所見過的裏面,是最大的。估計我用雙手是抱不下它的,它不僅非常大,而且顏色鮮豔,呈橘黃色,顏色很深。用手去摸摸,可不光滑,有點凹凸不平,因為上面有許多小小的洞眼兒。

第二種:碰碰香。它的葉子很厚,上面有細細的毛。顧名思義,你用手輕輕地一摸,手上就會散發一種薄荷的味道。而這種味道,你在葉子上面是聞不到的。

介紹了幾種花草樹木,下面我要介紹用一個用海棠花裝扮的休息廳。它外面全是用海棠花點綴的,裏面有幾張桌子和椅子,坐在裏面,讓人感到很舒服。撲鼻而來的是花香摻和着陽光的照射,激光器是享受不絕。我恨不香就睡在這兒了。

接下來,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又逛了許多奇妙的地方,讓我們最開心是還是大棚以及沒有水的游泳池。

聽了我滔滔不絕的介紹,你也感到了這個地方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吧!

在這兒,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真諦,與大自然拍了一張美麗的照片留在天地之間。

遊古漪園 篇二

柳昕怡

上海的古漪園是個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

進了古漪園的大門,穿過一條鳥語花香的羊腸小道,繞過人聲嘈雜的茶館,就來到了遊人如織的鴛鴦湖。冷豔的梅花,柔軟的綠柳,勾勒出這片寧靜的湖。鴛鴦湖的湖面微波盪漾,一圈圈的漣漪像一個個身姿婀娜的精靈,伴隨着微風在湖面上翩翩起舞。鴛鴦湖的水也格外清澈,透過盪漾的水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清湖裏那些活潑可愛的魚蝦正在游來游去。湖面上還有一座水車,吱吱的轉着,它像一名飽經滄桑的老人,悠悠的述説那些戰火紛飛的年代和古老往事。

沿着鴛鴦湖往右邊走,就可以看到一座石橋。石橋是拱形的,橫卧在鴛鴦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石橋的兩側雕刻着精美的龍鳳圖案,有的龍在洗腦玩耍,有的龍正在爭奪一顆碩大的寶珠,有的龍與風形成一個圓,寓意着龍鳳呈祥。真是活靈活現,讓人不禁覺得下一秒它們就會活過來。走過石橋,來到一層層石梯前,爬上石階,就到了一座精緻的小亭子前,亭子的做工十分細緻,每一筆每一劃都精雕細琢,美不勝收。亭子周圍掛着硃紅的宮燈,微風吹拂,那搖曳的宮燈隨風飄搖,好像在向遊人招手呢。

從小亭子下來,走過各種園子,就來到了鶴壽軒,軒中有個小花圃,裏面繁花似錦,一羣仙鶴正圍繞着老壽星,老翁則笑呵呵地望着它們。仙鶴們有的正與同伴們嬉戲、玩鬧;有的仰天長吟,似乎在祝福人們福壽安康;有的振翅欲飛,似乎要翱翔於藍天。

古漪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悠久的人文歷史。朋友們,如果你來上海南翔,就一定不要錯過它,因為它是中華藝術上璀璨的瑰寶,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遊作文 篇三

今年春節,媽媽帶我去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遊玩。

我們乘着索道來到了半山腰,一下纜車,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落,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不一會兒,黃山上就積滿了雪,我們就像走進了銀色的童話世界。雪花落在松樹上,像一叢叢雪白的珊瑚,美麗極了!黃山上還有幾棵古老的松樹,比如最有名的迎客鬆,仔細一看,真像一位老人在歡迎我們呢!還有送客鬆,團結鬆……

黃山的怪石有趣極了!瞧!那座山峯上有一隻可愛的小狗,抬頭望着月亮,像是想要到月亮上去玩玩,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仙女彈琴、年年有魚、龜兔賽跑……

過了很久,我們來到了光明頂。站在頂峯,我大聲地喊:“黃山真是一座美麗的山啊!”

上山容易下山難,而我們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沒有索道的山路,這裏的坡很陡,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山谷。我和媽媽手拉着手,肩並着肩,小心地走在下山的路上。花了整整7個小時,我們終於平安地到達山腳。雖然我的腳很痛,但是我的心卻很激動,因為我征服了黃山,戰勝了自己。

黃山真是一座美麗又神奇的山!

《遊____》四年級作文:遊亭溪嶺古道 篇四

上個週末,我們一家人在鄞州橫溪,遊亭溪嶺古道。

剛進入古道,抬頭望去,便看見一座高高的牌樓,牌樓正中寫着四個大字——亭溪古道。抬眼望,古道沒有台階,彎彎曲曲,路面全是用鵝卵石鋪嵌而成。石塊經過歲月的洗禮,每一塊稜稜角角都已經磨得非常潤滑,歲月在它們身上刻下古老的痕跡。

我們一路迎着微風,踏着古道,陽光下透過兩邊的樹葉,各種影子不時也加入到了我們的隊伍。現在正是春季,兩邊樹木鬱鬱葱葱,滿目都是綠。15分鐘左右,我們便到達古道第一平台。

我們停下來駐足,望望四周:清澈的小溪從身邊流過,葱蘢的樹木遍佈山丘,嬌豔的野花五彩繽紛。仔細聽着,山水的叮咚聲,悦耳的鳥叫聲,奏出了一支大自然的交響曲。突然,冷不丁地竄出來一條四腳蛇,綠身子,四條細腿,再加上條細長的尾巴,冷不丁,游到了我的腳邊,嚇得我猛地跳起來……

稍作休息後我們繼續前行,走着走着,不經意地往右邊一瞥,我便被遠處一抹青翠的綠給吸引了。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水庫,那裏的水在藍天的襯托下顯得愈發碧綠。一陣風拂過,水面漾起層層波紋。

不知不覺中,我的腿像是不聽使喚,越來越沉重,忍不住一次次問媽媽還有多久才能到。在氣喘吁吁中,終於又走過了兩個平台,來到了第四平台。這裏有一座土地廟,不少虔誠的人正在跪拜。

接下來路開始變得越來越陡,越來越窄。我一鼓作氣,約摸走了半小時後,終於到達了山頂。我的耳邊只有呼呼的風聲作響,我的眼前一座座青山雲煙繚繞,真像來到了傳説中的仙境。

遊亭溪嶺古道,不但收穫了美景,還鍛鍊了身體。

遊作文 篇五

早就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暑假,我終於有機會去桂林旅遊。

我們乘上游艇漫遊灕江。一路上山水呼應,風景格外秀麗、典雅。那山,有的如玉女,亭亭玉立;有的似老翁,撫須長歎;有的像跳龍門的鯉魚,有的又如張着大嘴的蛤蟆;尤其俊俏的是那“畫山的九匹馬”,彷彿從天而降,風馳電掣般地飛奔着,我似乎能聽到它們的陣陣嘶鳴……那水,清澈見底,倒映着滿山的樹木,顯得碧綠蒼翠,讓人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不知不覺到了最著名的興坪景區,這是20元人民幣背面的風光。我趕緊舉起20元紙幣站在船頭,讓爸爸把我和這片風景一起拍下來。這時一個藍眼睛、高鼻樑的外國老人向我走來,拍拍我的肩膀,用手指着我手裏的20元人民幣,讓我再次舉起來。我愉快地答應了,老人一按快門,“咔、咔、咔”連拍了許多張照片……最後他笑嘻嘻地説了聲“謝謝!”那模仿出來的中國語音真逗!看着他滿意地離開,我想:他一定把我這個中國男孩,還有這片山水統統帶回他的祖國、他的家鄉去了,我的心甜滋滋的!

來到陽朔,去遊遇龍河。這是一條美麗的河,河上的竹筏飄搖自在,河畔的翠竹蒼翠欲滴,特別迷人。我愛上了晶瑩透亮的清水,光了身子,拿着水槍,吸滿水,向身邊竹筏上的遊客射去,他們也][立即還擊。我們的身上都濕透了,但沒有一個人惱火,因為被碎玉一樣的清水洗了一遍,我們很快樂!那哈哈的笑聲久久地在山水間盪漾……

後來,我又遊玩了可以爬的古東瀑布,閃閃發光的銀子巖,陰森宏大的冠巖,它們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裏……

遊作文 篇六

遊竇團山自從五·一二大地震後,久負聖名的天下奇山——竇團山,慘遭重創,但這只是聽説,百聞不如一見,在假期裏,我們便向這座聞名遐邇的雄峯進行遊覽。

從市區到大場口,再從大場口來到武都,然後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竇團山 ,一竇團山路上,車子上座無虛席,像沙丁魚罐頭,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了進去,一路上,人們談笑風生,都期待能早點看見竇團山壯麗的景觀和磅礴的氣勢。

我們順差那長而又彎曲的盤山公路,像一條蜿蜒的長龍,而我們便在長龍的背上奔馳,不知不覺地來到了竇團山山腳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它的下半身,上半身則插入雲霄,高聳雲天,可能因為霧的緣故,我們並沒有看到它的險峻以及其他特點,買完票之後,我們帶着迫切而激動的心情,順着台階和山路走着,終於走到了山腰間,只見那兒人山人海,在一個平坦的廣場上,看到了竇團山有名的景點之一——“天下第一樁”。在它的中間,嵌着一張八卦圖,旁邊則是梅花樁,有高有矮,這就是傳説中的“天下第一樁”!果真名不虛傳!之後,我們來到了竇團山最有名的景點鐵索峯,遠遠望去,就看得清清楚楚,幾道鐵索橫跨於兩峯之間,下面便是所説的萬丈深淵,它們與藍天山澗融為一體,就算站在遠遠的山腰上,它也會給我們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它的險要使我們不得不拍手稱讚,但大煞風景的是,人們正為它維修着,不能體驗站在高峯之上的感覺,隨後,我們又去參觀了著名的廟宇——雲巖寺,裏面珍藏着鎮山之寶——“飛天藏”,它渾身上下沒有一顆鐵釘,參觀了景點之後,我們便來欣賞它的景色,隔着鐵欄,我們就看到了它的險峻以及雄偉。

下面便是霧的海洋,如果再近一點的話,就可以看見地面,地上點綴着房屋以及農田,我們站在這高高的山腰之上,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看見它那雄偉的全景,可能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到了下午,夕陽西下,人影漸漸減少,我們也要回家了,對難免有些依依不捨,啊!竇團山,你並沒有因災難而屈服,相信你會變得越來越好!

標籤: 多篇 精品 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o7ly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