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多篇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多篇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多篇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家園,把家鄉的風俗繼續傳承下去。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1

又逢一年七月七,天上的雲彩也格外綺麗,佈滿了老南京的天空。都説七夕這天要觀巧雲,我在小院裏漫步,看漫天晚霞。

“巧妹巧妹,我們來做巧果了!”

“來了,來了!”我答應着,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悦。在我們南京,每逢七夕,家家都要做乞巧果子,俗稱巧果。人們説做了果子的人,心靈手巧;吃了果子的人,聰明無雙。我跑進堂屋裏,食材已備好,滿屋面粉的香味。

個個雪白的麪糰,孃親早已備好。這可有講究,麪糰好不好,全憑主人揉的多有力,多長久。顏色越白,做出的巧果越美味。

作為南京小厭蛋頭(小孩子),壓巧餅這種活兒我很是熟練。在可愛的花葉模具裏灑上薄薄的一層面粉,輕輕抹開。我小心地把一個個小麪糰按進裏面,用力壓緊。多出來的麪皮,用剪子剪掉,保證造型的美觀。白白的小糰子卧在磨具裏,乖巧温順。可別被它們的模樣騙住了,這些小傢伙們頑固着呢。

麪糰變硬,大家都磕巧果了。我拿着模具,輕輕地請小糰子下來。它們傲嬌不理,我不由得大力往桌上磕。小傢伙們仍舊頑皮,不肯下來。我無可奈何,只好請孃親大人出馬。孃親在一邊看着可樂了,倒騰幾下,就把果子磕出來了。我把果子放入烤箱,就衝出屋子,趕着賞最後一抹晚霞。街坊裏炊煙四起,晃晃悠悠連着大團大團的彩雲,常言道“雲出無心”,倒也自在,似仙女翩翩的裙。

不到一刻,巧果的香味在院裏散開。我自然高興,要來一個透明的紗袋,裝上大把大把的巧果,趕着送巧和討巧。送巧和討巧就是街坊鄰居互贈巧果和糖果,互贈巧意。

叫上幾個小夥伴,小厭蛋頭們在小巷裏跑開了。此時已入夜,暮色長空温柔地裹着南京,有了絲絲涼意。我們一户一户串門,不多久,袋裏就裝滿了琳琅滿目的各色果子。你瞧,趙奶奶家是中國結式的,温四孃家是蝴蝶結式的……夏夜的風,把温熱的果子吹得恰好,隨意夾起一個,香酥在嘴裏一點點融化,清涼也在身邊散開。

夜已經深了,我們都還不想睡,半卧在竹躺椅上,看天階夜色。墨色的天空星光燦爛,羣星中一條光帶時隱時現,那便是銀河。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螢火蟲星星點點,與遠處銀河相疊,像牛郎織女一般。我央求阿婆再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阿婆説:“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從古老的歲月走來,穿過深深的夜色,來到我的耳畔:

“然後呢?”“然後呢?”我不斷地問着。

阿婆不緊不慢地説着,雖然在書上讀過這個故事,但是,在七夕的星空下聽這個故事,別有一番久遠的神韻。

聽着聽着,耳邊恍惚有玉石之聲,是星星,還是牛郎織女呢?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2

我的家鄉媽祖故里——福建莆田,古稱“興華府城”。

“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圓飯,七年級吃媽祖面,家鄉人稱它為‘做歲’;正月初四晚上又是滿桌豐盛團圓飯,初五也是一碗媽祖面,俗稱為‘做大歲’。”爺爺一邊吃着媽祖面,一邊繞有興趣介紹“做大歲”的由來。

據莆田縣誌記載:明朝嘉靖年間,當時倭寇入侵興華府城,血腥屠殺,城中官民四處逃亡,倭寇佔據興華府城,直到臨近春節,以戚繼光將軍為首的援兵趕到,和城中倖存的官民一起奮力殺敵,驅趕倭寇,終倭寇不敵,才棄城而去。直到八年級,興華府城倖存民眾才陸陸續續回到自己家中,收拾斷壁殘垣,安葬家中亡故的親人。也因此,正月八年級在莆田民間稱為“探亡日”,是民眾回到家中後互相探望亡故親人的日子。為了避諱,在莆田便有了八年級這一天不到親戚朋友家中拜年的習俗。民眾安頓好之後便約定在正月初四這天補過了年——“做大歲”,這一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不僅初四晚團圓飯是豐盛的,初五也不例外,與七年級一樣。奶奶都會起個大早,為家人準備一碗媽祖面。“在媽祖面上,以八卦的圖騰方式,相隔分別放置着五花肉、蛋塊、豆腐條,頂方以紫菜、黃花菜及花生仁點綴其中”奶奶一邊準備一邊介紹,不一會兒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的媽祖面便呈現在我的面前。“面”與“命”為諧音,一碗媽祖面必須不留一絲面,便意味着平平安安又長了一歲。所以,我一直認為媽祖面是最美味的食物,因為面裏有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祝福。

“莆田人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會忘了‘做大歲’。在莆田人心中‘做大歲’遠比除夕夜‘做歲’更加隆重,這是一代又一代傳承,因為‘做大歲’,在熱熱鬧鬧的團圓背後,是莆田400多年前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巨大苦難。現今傳承‘做大歲’,也是讓後人記住那段苦難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後人傳承抗倭中愛國自強、保衞家鄉的莆田人永不言敗的精神,是莆田人一筆獨特的文化遺產,”爸爸一邊慷慨説着,一邊指着電視畫面説:“寶寶,你看福建省第一批赴鄂抗疫醫療隊,有我們莆田兒女身影——趙培培、陳黃冰,她們是昨天抵達武漢,放棄了與家人‘做大歲’團圓,與新冠肺炎病毒衝刺搶時間,是莆田人的驕傲,她們身上也正是傳承着莆田人永不言敗的精神。”

“爸爸,我長大了,也做一個像培培姐姐們那樣的人。”從現在開始,我要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做一個永不言敗的莆田人。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3

每次過年時,我都格外快樂。

因為,只要過年,大人們就一定會去買東西,我也就可以順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問了,為什麼不在平時買,而非要在過年時買呢?這裏頭呀,可大有講究。

平日裏,大人們都省吃儉用,雖説還不到一塊一元硬幣都捨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會隨便給我們小孩子買玩的。可是呀,到了過年就不一樣了,大人們出手都特別闊,我們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總之,小件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在超市裏買上了年貨,離祭祖也就不遠了。記得上一次燒祭祖菜的時候,足有十幾個盤子,最中間用最大的碗放了一條紅燒魚。今年,也是這樣。

和日常的吃飯不同,這祭祖的時候,可莊嚴的多。大人們在桌子正對門口的方向上擺了燭台,和一小杯土用來插香。每個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許幾個心願,像什麼出入平安之類的,在這裏我就不多説了。把用燭火點燃的香插進土裏,再等上一會兒,説什麼請神呀,先人的靈魂呀吃飯。其實,在這段時間裏,桌上的菜不會有任何改變,也不會有筷子自動在虛空中漫步的靈異事件。外婆説,這是因為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裏,相當於投影出了飯菜,所以對現實不會有任何影響。在這段時間裏,所有人不得看手機、電視,不可隨便講話,不然可是對它們的大不敬。吃完飯,就到了放鞭炮的時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會拿一大包用黃紙做的“錢”,有的畫着鮮紅的蓮花,有的折成元寶。把他們放進一個紅色的爐子裏燒掉,媽媽説這些錢可以讓陰間的人花。先人們的靈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們給他們送錢。邊感歎着,我去看那烈火,像無底洞一樣蠶食着紙,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過無形的牆,到過陰間。看着那金黃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彷彿這世間只有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讓事物來回穿梭於陰陽兩界,而這花又有一種奇特的包容性,讓人忍不住要撲上去。這恐怕才是飛蛾撲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黃紙錢,我閒來無事,開始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竟想起了一件比看電視還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幾天的時候,爸爸都會去買一千多塊錢的鞭炮。有些時候會少一點,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飯到現在也沒過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黃昏的餘輝,那唯一的一抹暗紅在山尖沉寂,形成無盡的暗。隨着第一道光和第一聲炮響,黑夜的空間開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衝雲霄,隨之破碎,最後消失。有時還帶點着夜的鮮血。好似炮為刀俎,夜為魚肉。那砧板上的肉,唯一的優勢就是打不碎,再怎麼切就是會很快癒合,好似對着空氣一樣。

十點早過了,放炮的人卻越來越多。漸漸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帶上了新帽子。但是,這些都沒有那用幾村的燈火做成的鞋好看,紅紅的,亮亮的。

家鄉的節真讓人快樂呀。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4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去了外婆家,大年三十還包了餃子。團團圓圓過了一個餃子年。

我我有一個大家庭,有外婆、大舅舅、大舅媽、小舅舅、姨媽、姨夫和兩個姐姐。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外婆就從冰箱中拿出了一大袋豬肉,又從買菜的袋子裏拿出了一袋子的青菜,對大家説:“今天晚上我們要吃青菜豬肉餡的餃子,誰來為晚上包餃子做準備啊。”

只見大舅舅擼擼袖子説:“我來洗菜、挑菜。”爸爸扶了扶眼鏡説:“那我來和麪。”姨夫站起來將嘴裏的瓜子嚥下清清嗓子説“我來切姜蒜。”他們三個人進去了,我也想要去幫忙,跑進了廚房,湊到正在洗菜的大舅旁邊:“大舅舅我來幫你吧。”大舅舅不理我,擼着袖子埋頭洗菜,水花嘩嘩的濺在他的身上,他前面的睡衣打濕了。他頭也不回:“別過來,不然濺你一身。”我跑到了姨夫那裏:“姨夫,我來幫你切。”只見姨夫十分嫻熟的切着薑絲:“小心,別過來這裏有刀哦。”我又跑到爸爸這裏:“爸爸我來幫你。”爸爸面揉好了正準備燒水:“小心,這裏有火!”我只好出來,看看外婆她們,都在吃着瓜子,看着電視。我又透過門縫聽聽,個個聽起來十分賣力,鍋碗瓢盆撞在一起的聲音,菜刀敲在菜板的聲音,水嘩嘩流的聲音交雜在一塊兒,像一首交響曲。

過了一會兒,大舅舅端着一盆餃子餡出來了:“大家來包餃子嘍。”我便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心想:“我今年一定要學會如何包一個像金元寶一樣的餃子。”想到了這裏我便開始包起來,我拿起一個皮兒在中間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餡兒,用水在周圍塗上了一圈,對摺起來,用手捏起了褶皺,誒,我的餃子咋裂了個大口啊。我忙找到外婆,外婆可是一個包餃子能手,我要向她取取經。我問:“外婆,我的餃子為啥裂了一個大口子呀。”外婆説:“這是因為你上面捏的太狠了,把下頭的皮捏在一起了。”她接過我的餃子看了看,説:“我來改這個,你自己再拿一個試試”。我再拿了一個,按前面的步驟做了一遍,最後又沾了一點水,我小心翼翼的捏起了褶皺,我儘量讓這些褶皺相等一些。一下,兩下,三下,這邊也是,哈哈,我的餃子總算包好啦。可我的餃子卻只能躺在那裏無精打采,我又問外婆,外婆將我的餃子窩了窩,説:“這樣窩窩就好啦,自己學學”。我再次將一張餃子皮放在了手心裏,再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用水塗了一圈,捏上了好看的褶皺,再窩了窩,一個漂亮的餃子做好啦。將我的餃子放在‘隊伍’餃子挺着大肚皮,戴着美麗的髮卡,神氣地站在隊伍中,與其他餃子比毫不遜色。家人們也説着笑着包完了餃子。

煮餃子了,我們出來等着爸爸為我們煮餃子,我們説説笑笑,好不熱鬧。餃子來啦,只見爸爸端出了兩大盤餃子,我們拿起了筷子,夾起了餃子,餃子真好吃,豬肉的濃香與菜的清香混合在了一起。

大家吃的吃,説的説,坐不住的下樓放鞭炮,看電視,歡聲笑語留在除夕的夜色中。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5

中秋只有吃月餅和賞月嗎?我想並不是。我的老家江西就有一個特別的習俗——燒塔。

傳説元朝時候,蒙古族對漢民族進行血腥統治。漢民族便紛紛發起了起義,並約定農曆八月十五日以寶塔點烽火為信號,對元朝發起大規模進攻。雖然這次起義被鎮壓下去了,燒塔的習俗卻流傳下來了。

每年農曆八月一到,我們就準備做寶塔,街頭路邊丟棄的磚頭、瓦塊和小石子都能用得上。寶塔做得越大,需要的材料越多,大的有時候要提前一兩個月去撿呢。幸好老房子的屋頂都鋪瓦,只要多走幾處老房子,就能收穫足夠的瓦片。

等中秋節近了,材料收集得足夠了,我們就開始搭寶塔了。在門外找一片空地,用磚圍成一個圈,這就是塔基了。接着在塔基上一層一層往上砌磚。可別小看砌磚,可有講究了:一是磚與磚之間的空隙一定大,這樣燒塔的時候,火光透出來才好看;二是要留一個門,供燒火添柴用。砌完三四層磚後,注意砌最後一層磚時,門上用一塊長磚覆蓋,然後開始在磚上砌瓦。瓦片與瓦片之間也要留縫隙,但越往上瓦片就越密。漸漸的,寶塔的頂端只留下一個巴掌大的小洞,這就算完成了。

十五的夜晚終於降臨了,大家都早早地吃完晚飯,走出家門燒塔。在寶塔裏面加上柴,點了火,火光透出來,照得四周通明。寶塔內的火越燒越旺,還能聽到柴火噼裏啪啦的響聲。火星從空隙裏蹦出來,一陣風吹來,火星隨着風飄舞,猶如滿天星星,散落人間。火光映在人們臉上,那笑容比白天更好看。農村的夜晚,就這樣被一座座紅通通的寶塔點亮了。人們這麼愛燒塔,也許是因為一座座寶塔裏面裝着人們的心願吧:祝願日子紅紅火火,家人平平安安。

寶塔裏最後一團火也熄滅了,鳥鳴蟲吟的聲音伴着人們入睡。燒塔結束了,但這樣古老的習俗會一直傳承下去,我就是其中一個傳承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w69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