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託物言志的作文【精品多篇】

託物言志的作文【精品多篇】

託物言志的作文【精品多篇】

託物言志的作文 篇一

一株梅

世人皆歎“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無人不佩服它的韌勁,無人不讚歎它的堅強。

初春,百花盛開,鳥語花香,大地一片生機盎然。人們的注意力恐怕早已到了高貴的牡丹,隱逸的菊花,高雅的水仙身上了。有誰會來注意那一株孤獨的、悄悄生長着的梅?

盛夏,寂秋,依然如此。人們忙着感歎夏日茶花的嬌豔,秋日楓葉的紅火,而那株梅,似乎成為了永遠也不會被關注的對象。我好奇過,這株梅哀歎過嗎?它是否也感到了自己的價值有多渺小?我好奇它給我的答案,同時我也更加好奇它最後的結果。

本以為它——這株不起眼的梅樹無論如何也不會搏得別人的讚賞。但是它堅定的毅力卻告訴我,它不會就此放棄。

冬天了,寒冬臘月,鵝毛大雪,風刀霜劍。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生長環境中,牡丹、茶花、水仙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光彩亮麗,在這一刻香消玉殞。看着這樣的場景,我以為,不會再有豔麗的色彩來點綴這銀裝素裹的世界了。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我的眼角餘光好像發現了什麼令我驚詫的東西。轉過頭,回過身看去,一株盛開着滿樹嬌豔欲滴的花朵的梅樹儼然出現在我眼前。

在這個沒有生機的世界裏,它戰勝了嚴寒,終於在此刻,開出最耀眼的花兒。這株梅樹,以它堅韌頑強的生命力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毅力在嚴寒酷冬中展現出自己無比堅強的一面。在初春,盛夏和寂然的秋中,任何花兒都比它豔麗,但是在嚴冬的考驗之下,它比任何花都要美麗。也許是因為它的毅力,也許是因為它的信念。

花和人都會遇到挫折,或感到絕望的時刻。但我們要學會在逆境中生長,只有這樣,才能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託物言志的作文樹葉 篇二

放學路上,一片樹葉飄到了我旁邊。

樹葉綠綠的,像一隻小鳥迷了路,把我當了主人了,跟着我走。

一陣大風吹過來,樹葉輕輕地飛到了我的頭上。我將它拿下,把它放在臉上,感覺柔柔的,它的葉柄像剛剛做好的毛線。

我輕輕地一吹氣,小葉子在空中飄舞着,旋轉着。它飄呀,飄呀,越來越遠,最後一閃,不見蹤跡了。

託物言志的作文樹葉 篇三

森林裏住着一隻小免子,它種了一棵樹,樹上的葉子很大。秋天到了,大樹葉紛紛落了下來。小兔子給它的好朋友小雞和小青蛙各寄去了一片大樹葉。

它在小雞的信上寫着:送給你擋風用的頭巾!你的好朋友小兔。

它在小青蛙的信上寫着:送給你冬眠用的被子!你的好朋友小兔。

小雞和小青蛙非常喜歡這份的禮物,於是它們倆也種起了樹。

託物言志的作文樹葉 篇四

當我準備摘一片樹葉時,一陣風吹來,樹葉沙沙的響了起來。好像在説:別摘我,別摘我,我還小呢。這時一片樹葉好像在説:我們是樹葉大家族,缺一不可。我想不就是摘一片樹葉嗎,又不是全部摘完,樹葉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一樣,就説每片樹葉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缺一個我們都會傷心的。哦,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摘樹葉了。我説。

紅領巾國小二年級:郭紫曄

託物言志的作文 篇五

“啪!”隨着一陣聲響,整個屋子,都暗了下來。

什麼鬼!天才剛擦黑,你就告訴我停電了!倒黴,倒黴,真倒黴!我望着拉鍊還未拉開的書包,不禁鼻子酸酸的,完蛋了,我一個字都還沒動呢!天又這麼黑,給我個夜視鏡可好?

不行不行,我總不能交個空本子吧。我得想個辦法。手電筒?我找找,NO!我忘記充電了!蠟燭,對!我記得家裏還剩幾根蠟燭!找到了!打火機呢?“啪”,我看到火,彷彿看到了希望。快快快,這根蠟燭維持不了多久,我得在它的生命耗盡之前寫完所有作業。

“呼——”寫完數學作業,蠟燭已經燒完三分之一了。看着燃燒的蠟燭,我有點不忍心了。蠟燭它可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照耀着我啊!

小小的蠟燭,是多麼平凡,久久地等待,只為了給人們送來一絲光明;

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用它短暫的一生,照亮了多少人啊!

面對正在慢慢燃燒的蠟燭,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啊,蠟燭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它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我們辛勤的老師,不就正像蠟燭一樣嗎?他們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照亮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啊!

長大以後,我也要像蠟燭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桃花

有人讚頌臘梅是花中強者,有人頌揚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稱讚玫瑰是花中嬌女。而我,卻喜歡那在徐徐微風中展現其光彩的桃花。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山上的春色使我想起了蘇軾的這首詩。看,在山的那頭,在那青草叢旁,山被什麼染成了粉的、白的?哦,那是一片桃林。瞧,白色的桃花潔白如玉,粉色的桃花如綻放燦爛笑臉的嬰兒、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水不再低吟,山不再寂靜,它們隨着春風吹起動人的歌謠。鳥兒在舒展雙翅,花兒開始爭妍鬥豔。那朵桃花在沉睡着,那朵桃花在與密封交談,那朵桃花在與蝴蝶飛舞。世界變得如童話般迷人。

在二月的時候,桃樹開始結出一個一個的小苞,那是花蕾,隨着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花蕾漸漸的長大,花瓣兒猶如小雞破殼而出一樣,從那小小的花蕾中蹦出來,漸漸形成花的雛形。再慢慢地,花瓣兒越來越大,顏色開始有了變化,有的是白色,有的粉紅色。此時,已是春間三月了,山上已遍滿桃花那玲瓏的身軀,花香飄滿山間。微風吹來,桃花飛舞着落到地面,帶有幾分悽美之感。桃花只是桃樹生長過程的一部分,等桃花把自己的美豔展現完以後,開始長出一個個果實,那便是鮮甜多汁的桃子。可能是經過春雨的洗禮吧,桃子身上帶有一種淡淡的清香,那便是我愛吃桃的原因。

桃花雖沒有牡丹的美豔動人,沒有玫瑰的嫵媚,沒有臘梅的迎寒怒放,但它卻能為人除去疲勞。假若你站在一片桃林旁,那請你聞一聞,仔細看一看,那桃花便像有魔力般,使人的身心得到放鬆。看那稚氣的笑容啊,彷彿回到了童年。

託物言志的作文樹葉 篇六

關於楓樹葉的記憶,是在那年夏秋之間。當時也不知怎麼的,村裏一下子就流行起摘楓樹葉來,有人説是收去做藥材。我母親也摘,而且摘的最多——但田地間的事照樣要做,還養了豬,家裏就她一人,父親則在外打工。

母親通常是午後去山上摘楓樹葉,因為摘回來的楓樹葉得曬乾,人家才會收,而上午的楓樹葉還夾帶着水分,曬乾後會縮水,變得很輕。那時候很熱,母親幾乎整個人都是黑的。而我住學校,只有每逢禮拜五才回來,於是總會看到樓上牆角邊豎起一個個大小不一膨脹的袋子,有的看上去像是要爆裂炸開一樣;當然地面也有,全是陰乾還來不及裝袋的那種——可別以為我家有錢,樓房是沒裝修的,也是母親在外多年為我兄弟倆成家所預置血汗。那會兒我很懶,嚐了幾回裝楓樹葉的滋味後,就不願再去裝,因為那些地面上幹了的楓樹葉充滿着一股悶燥之氣,而且全是灰土,沾在皮膚上極癢——所謂“是藥三分毒”;於是就常常假借看書、寫作業,不肯上樓去。母親見狀,也不會叫我,總是獨自默默去裝。可是袋子積累多了,我在家還是要與母親一同去賣的,因為路遠,收葉子的人在鄉里,她一次性拉不動,而且總是在傍晚。

記得有回我和母親裝楓樹葉時,我看見母親連地上的石土也裝入袋子中,於是便説母親。母親也不怎麼回我,仍是那樣做,因為那樣袋子會顯得更重些,稱起來也能多賣點錢;當然,收葉子的人也是會打開袋子去檢查的,但那時的石土早被母親給顛到袋子裏去了,哪裏還能發現什麼,只要重量差距不大,一般都不會説什麼。很長一段時間,我上學的各種費用都是來自於母親摘楓樹葉。但我終究沒能考上好的高中,甚至連普通高中也沒去讀,這是母親所遺憾的,也是多年後我所遺憾的。

當我如今走在山上再看到那楓樹葉,我仍然會想起那個在酷暑之時,一個人埋在深山為我而摘楓樹葉的母親——她像一個鐵人,深深矗立在我心間,再沒有人比她更重要了,含淚寫下這話,用以獻給我這一生無盡保庇的愛……

託物言志的作文樹葉 篇七

我是一片小小的樹葉。

春天一到,我發芽長葉,綠油油的我會和小鳥一起唱歌,玩耍。夏天一到,我會給人們送去一絲涼爽的風;秋天一到,我會變黃,也就是告訴人們。秋天來了,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了。冬天的我落在田地裏,給農民伯伯的土地裏增添一點肥料。

這就是我,小小的樹葉。

託物言志的作文 篇八

向沙漠的駱駝刺致敬

我讚美那潔身自好的蓮花,讚美那樸素無華的菊花,讚美那富麗堂皇的牡丹,讚美那堅韌頑強的竹。而最值得我們去讚美的並不是這些植物,應該是在沙漠中堅強存活、不畏風沙的駱駝刺才對吧!

天空是如此的灰暗,陰雲密佈,不出意外的下起了大雨,烏鴉時不時發出叫聲,別的鳥兒全都銷聲匿跡了。而這個景象也如我的心情一般灰暗。考試成績下發出來,我原以為能考得不錯,但是卻出乎意料的考砸了。我以為我自己複習得十分認真,課堂上也十分積極,不應該會考差,所以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沒有説什麼,而是帶我去了一個沙漠中放鬆心情。

到那以後,我驚奇地發現那兒的植物很少,但有一種叫駱駝刺的植物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看上去瘦弱至極,而且它還顯得弱不禁風,還可以感覺到它時不時在對老天請求保護。但就是這種神奇而弱小的植物卻能在如此惡劣的沙漠中存活下來。此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這個弱不禁風的小植物都能在沙漠中存活,為什麼那些粗壯堅韌的大樹卻不能活?那些比駱駝刺還要弱小的植物也不能存活,偏偏就這一個駱駝刺活下來呢?

過了一會兒,媽媽解答了我的疑問。“駱駝刺它表面雖然看上去很脆弱,可它藏在地下的根是四通八達錯綜複雜的,它不生長在地表上面的部分,是默默的在地底深處紮根。而大樹的根並不像駱駝刺的根這樣多這麼密,所以它們在面對風沙來臨時駱駝刺往往能夠站穩腳步,而大樹就可能被連根拔起。”媽媽這樣解釋道。同時我也知道媽媽帶我散心的原因,我也從中得知:只有一個人能打好基礎,不急於求成,這樣才能笑到最後,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駱駝刺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學習它不急於求成、堅韌的品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wn85p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