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民主生活會發言 >

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精選多篇)

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精選多篇)

第一篇: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

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精選多篇)

為期一個月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即將結束,在培訓期間,重讀《共產黨宣言》,有了不少新的認識。如果説一年前在專業課上的學習,使我對共產主義的發展歷史、理論基礎有了深入的瞭解,那麼作為國際共產運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這次重讀《宣言》,讓我對共產黨本身、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曾經多次和友人談起過信仰,而話題的開始一般是這樣一個問題:"你有信仰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信仰,是宗教的創造,是它的全部目的,全部的美。"一位巴基斯坦作家如是説。是的,信仰是屬於宗教的,人們相信它,仰望它,它高高在上,觸不可及。~教實質上所期待的只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天堂。它在這裏播種,是為了到那裏去作永恆的收穫。而作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應當是一種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心,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用各種語言同聲高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我們看到了明天: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

這就是信念--我們奮鬥的目標。縱觀歷史,共產主義信念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近200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時而蓬勃發展,時而走進低(推薦打開範文網:)谷,但共產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與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聯的就是共產主義信念,雖然也是時而廣泛傳播,時而受到冷遇,出現過一些波折,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真理至今仍以頑強的生命力植根於世界各國人民心中。那是一盞明燈,照亮全世界被剝削的人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而共產黨員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

這就是信念--閃爍着真理的光輝。《宣言》從分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階級、階級鬥爭出發,分析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產生了資產階級社會,"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quot;。只不過"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為兩大敵對陣營,~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由此,《宣言》得出結論:"隨着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個理論是唯物的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係的基礎上得出的,閃耀着科學的光芒。

這就是信念--無論現實多麼複雜,我們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別在我們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掃除社會中的各種消極現象需要更長的時間。對目前我國社會上存在的消極現象要進行具體分析,有的是生產力不發達、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有的是舊的思想影響造成的,有的是特定條件包括將長期處於同資本主義既矛盾鬥爭又借鑑合作的情況下滋生的,也有的是缺乏經驗和沒有正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帶來的。絕不能把各種消極現象歸因於科學理論、歸因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動搖理想信念。而我認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共產黨人和一切先進分子,應該帶領羣眾更加鬥志昂揚地為消除各種消極現象,推動社會全面進步而不懈地奮鬥。在奮鬥中不斷堅持和發展科學理論,在奮鬥中不斷認識和調整主觀同客觀的關係,在奮鬥中不斷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提高民族的素質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奮鬥中不斷擴大"羣眾從事實上感到黨和社會主義好"的影響。

當然,我們説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好,最根本的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忠實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的社會主義能夠通過自身的改革和內在的力量不斷髮展先進社會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同志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年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絕非偶然。正是站在世紀交替的歷史高度,着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繼承歷史,立足現實,前瞻未來的基礎上所作出的精闢論斷。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對於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必然趨勢所作的深刻洞見和精闢揭示,它在諸多方面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

重讀《宣言》,感慨頗多。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我知道自己離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尚有差距,要在思想上先入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中國共產黨始終忠實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要求我更加刻苦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用科學文化武裝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我要關心朋友,關心社會,無論在校或將來就業,都要牢記為人民服務,因為只有當共產黨始終忠實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才能發展,共產主義才會取得最終勝利!

第二篇: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

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穫

為期一個月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即將結束,在培訓期間,重讀《共產黨宣言》,有了不少新的認識。如果説一年前在專業課上的學習,使我對共產主義的發展歷史、理論基礎有了深入的瞭解,那麼作為國際共產運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這次重讀《宣言》,讓我對共產黨本身、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進一

步的思考。

曾經多次和友人談起過信仰,而話題的開始一般是這樣一個問題:"你有信仰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信仰,是宗教的創造,是它的全部目的,全部的美。"一位巴基斯坦作家如是説。是的,信仰是屬於宗教的,人們相信它,仰望它,它高高在上,觸不可及。基督教實質上所期待的只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天堂。它在這裏播種,是為了到那裏去作永恆的收穫。而作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應當是一種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心,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用各種語言同聲高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我們看到了明天: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

這就是信念--我們奮鬥的目標。縱觀歷史,共產主義信念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近200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時而蓬勃發展,時而走進低谷,但共產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與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聯的就是共產主義信念,雖然也是時而廣泛傳播,時而受到冷遇,出現過一些波折,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真理至今仍以頑強的生命力植根於世界各國人民心中。那是一盞明燈,照亮全世界被剝削的人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而共產黨員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

這就是信念--閃爍着真理的光輝。《宣言》從分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階級、階級鬥爭出發,分析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產生了資產階級社會,"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quot;。只不過"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由此,《宣言》得出結論:"隨着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個理論是唯物的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係的基礎上得出的,閃耀着科學的光芒。

這就是信念--無論現實多麼複雜,我們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別在我們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掃除社會中的各種消極現象需要更長的時間。對目前我國社會上存在的消極現象要進行具體分析,有的是生產力不發達、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有的是舊的思想影響造成的,有的是特定條件包括將長期處於同資本主義既矛盾鬥爭又借鑑合作的情況下滋生的,也有的是缺乏經驗和沒有正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帶來的。絕不能把各種消極現象歸因於科學理論、歸因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動搖理想信念。而我認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共產黨人和一切先進分子,應該帶領羣眾更加鬥志昂揚地為消除各種消極現象,推動社會全面進步而不懈地奮鬥。在奮鬥中不斷堅持和發展科學理論,在奮鬥中不斷認識和調整主觀同客觀的關係,在奮鬥中不斷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提高民族的素質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奮鬥中不斷擴大"羣眾從事實上感到黨和社會主義好"的影響。

當然,我們説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好,最根本的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忠實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的社會主義能夠通過自身的改革和內在的力量不斷髮展先進社會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同志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年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絕非偶然。正是站在世紀交替的歷史高度,着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繼承歷史,立足現實,前瞻未來的基礎上所作出的精闢論斷。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於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必然趨勢所作的深刻洞見和精闢揭示,它在諸多方面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

有當共產黨始終忠實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才能發展,共產主義才會取得最終勝利!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1]

[2]

第三篇:2014年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學習收穫

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學習收穫

我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課程,本着端正入黨動機、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努力為入黨做好思想準備、積極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目的.在學習期間,我始終抱着認真的態度參加學習,悉心聆聽了老師的講課,認真學習了黨章、全面把握黨員條件;學習黨的歷史,繼承革命精神;科學發展觀等課程,使我對黨的感性認識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自己思想上得到了昇華,對黨的先進性有了深刻的體會,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黨的本質,堅定了我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信念。

通過黨課學習我意識到我之前對黨的瞭解是侷限的、片面的,通過培訓,我在思想上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對黨的性質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並在內心樹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同時,通過學習,我也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這使我也感覺到自己距離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還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從而使自己不斷提高,以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首先,我談談學習期間對黨的進一步認識。

第一,新黨章中明確提出了我們黨是中國工人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她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

第二,通過培訓,我還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思想和實際行動中的許多不足。以前,我認為加入共產黨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但現在我認識了黨員的標準和黨員八項義務,才知道。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除了要認真深入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密切聯繫羣眾,要堅持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要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堅決地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

通過培訓 ,我對黨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性質註定了中國共產黨是一支無私奉獻的偉大的黨,奠定了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中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黨的根本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實行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我們黨員嚴守黨的紀律,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體的利益之間的關係。他們曾以其優良的傳統和作風領導人民開拓社會主義新局面,弘揚和展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風範。我對我們黨表示崇高的敬意,並由衷的熱愛黨,擁護黨。

其次,為了使自己能夠更加向黨組織靠攏,我決心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樹立起正確的入黨動機,堅定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並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夠入黨。如果黨組織沒有批准我的申請,那隻能説明我肯定存在着不足,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才能為黨組織認可。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不惜犧牲一切,樹立起正確的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端正入黨動機。

第二,我要認真學習理論,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同一切不良現象,錯誤思想作鬥爭,牢記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其次,在生活、工作中,我要起先鋒模範作用。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總之,我要自覺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按照黨綱、黨章的規定行動,處處服從組織的決定,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政治法制修養、組織紀律修養、科學文化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更進一步向黨組織靠攏。

第三,努力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新世紀,新發展,要求我們不管在哪個戰線上的都要有新的知識結構。只有多掌握一些專業技術知識,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時代所摒棄,做時代的主人,只 1

有這樣才能為祖國的強大盡一份力量。只有努力做到幹一行,愛一行,精通一行,勤勤肯肯,踏踏實實,才能不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才能更好地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共產主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光輝的事業。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一定要以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不斷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堅持按照黨章的規定,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和決定,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牢固樹立共產黨員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積極從思想上爭取入黨,爭取早日成為新時期的合格共產黨員,同時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諧社會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我在勞動中收穫了快樂

勞動收穫快樂

黃台崗鎮高堂國小六年級 胡守平

爺爺家的院子裏,有一棵可愛的枇杷樹,翠綠的葉子密密麻麻,像用綠漆漆過似的,遠遠望去,好像爺爺的院子裏撐着一把綠絨大傘。那棵枇杷樹是我和爸爸一起種的,我可喜歡它了,一到爺爺家就會給它澆水。

一個夏天的午後,我來到院子裏,想為枇杷樹澆水時,發現自己精心種養的這棵枇杷樹越發高大,我心花怒放,圍着這棵枇杷樹轉着、跑着,還唱着自己編的一首兒歌:

“枇杷樹,長得快,

枇杷樹,真高大,

枇杷果子掛樹上,

摘下一咬你就笑哈哈!”

我唱着唱着,把爺爺吵醒了。爺爺從房子裏走了出來,問:“什麼事令我的孫子那麼高興呢?”我連忙跑到爺爺前面,高興地對他説:“我種的枇杷種子終於長成一棵高大的枇杷樹了。”爺爺樂呵呵地説:“這叫有付出,才有收穫。”

我抬頭看,這棵枇杷樹高度差不多有三米多,樹枝上長着茂密的樹葉,樹葉綠油油的,像一隻只停在樹枝上的綠色的環保小飛機似的。飛機上長着許多個褐色的球球,“哦,原來那是枇杷果!”我興奮地説着,樹上的枇杷樣子特別多:有單個的,像寶石點綴在綠葉叢中;有兩個湊在一起的,還有

幾個湊在一起的,就像在説悄悄話的娃娃。這時,爺爺開口説:“枇杷是一種有用的東西,它不但甜,還可以做成枇杷幹,當成藥品。”我聽了就跑到房子裏,用力地把梯子搬了出來。我放好了梯子後,就像一隻猴子快速地往上爬。

過了一會兒,一棵棵枇杷果從樹上掉到了爺爺的頭上,爺爺往上一看,發現是我往上扔枇杷下來。爺爺見了就拿出籃子,把枇杷撿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一籃籃枇杷擺上了,我和爺爺、奶奶坐在旁邊吃着它那甜甜的果實。

今天,我收穫了枇杷,也收穫了勞動的甜蜜。

輔導老師:袁燕

勞技小論文

勞動收穫快樂

黃台崗鎮高堂國小六年級 胡守平

輔導老師:袁燕

第五篇:我在培訓中成長

我在培訓中成長

——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

武漢大學幼兒園一分園劉蓉

這次有機會參加武漢市第三期幼兒教師新課程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幾位專家從不同的切入點清楚的詮釋了主題探究課程的教育理念,非常全面地涉及到了目標、環境創設、教師指導策略、教育評價、家園互動等不同的側面,讓我對主題探究課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專家們的講座引起了教師們的共鳴,也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夏宇虹老師談到幼兒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我就課程實施的問題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是課程實施的靈魂

教育是否能夠真實地促進每個幼兒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不在於使用何種課程模式,而是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教師是否具有正確的觀念和良好的專業素質。無論在何種模式中,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的優秀教師的教育行為都有高度的一致性,美國曾有一研究表明,幼教機構中好與差的教師其明顯不同有八處:

(1)是否在課程會考慮到培養幼兒的自我認識和自信心;

(2)是否善於互動、課程中能針對幼兒的需求來設計;

(3)是否在計劃和安排上有彈性;

(4)是否在處理幼兒問題時有自然良好的判斷;

(5)對幼兒思維過程感興趣的程度是否高於要求反應的準確性;

(6)是否能個別觀察和與幼兒個別互動能力;

(7)是否培養幼兒彼此互動的能力;

(8)是否能協助幼兒對活動進行反思。

而其中最明顯的是教師對幼兒深入準確的個別觀察能力、與幼兒個別互動的能力。有意無意地融合多種課程模式,將教育目標、課程目標巧妙地變成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按《規程》的要求“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相反,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和與此相應的專業能力的話,即使採用過

程模式也難免不照葫蘆畫瓢,未必能把握其本質的理念和精神,“生成”課程説不定會變為“放牛”課程,因為“兒童學習過程中自由發揮的程度是由教師的媒介作用的質量所決定的”。 美國幼教專家卡絡、科貝爾在《生成課程》一書的前言中很精闢地談到:“生成課程”這個詞彙的每個詞都是很重要的。“生成”,就是強調課程計劃必須是從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別是從孩子自身的興趣中生長出來,它提醒我們孩子的自發性需要一個他們能夠自由遊戲和學習的空間;而“課程”則表明教師的存在,計劃的存在。自發性和計劃性,這是生成課程的兩個側面。顯然,任何一個側面的缺失都會損害兒童,損害教育,損害課程本身。

二、課程實施中目標與幼兒興趣需要的再認識

幼兒園教育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這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如果認為“幼兒園教育就是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再有什麼目標,就把幼兒框死了”的話,那就片面了。應該“心懷教育大目標,隨時調整小目標,接納幼兒新目標”。

首先,從教育的宏觀角度來看,幼兒的興趣、需要只是目標的三個來源之一,社會的要求也是目標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如同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樣,教育目標要擺脱社會的制約也是不可能的。忽視目標中的任何一方都會破壞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可行性、科學性。因此,不能説幼兒園教育只是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當然,僅僅強調社會一方也不可能得以預期的滿足。忽視幼兒身心發展的性質和規律,違反教育的科學規律,教訓是深刻的。但是,這決不意味着教育可以完全不考慮社會的需求,僅僅追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而實際上,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也不是超社會的)。認清社會的需要,把幼兒培養成國家需要的人,對幼兒園教育來説是一個事關方向性的重要問題。從微觀層面來看,在幼兒園課程的具體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個體態度的重要成分,作為其學習的內部動機的重要成分,則是教育必須首先考慮的。

其次,幼兒的需求和發展已經成為課程的中心指向,這不僅因為幼兒的興趣能有利於教育活動的有效進行,更重要的是,這是對幼兒人格、權利的尊重,對

幼兒主體性、個性的尊重。興趣和需要的發展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其現實發展的重要部分。可以説,忽視幼兒興趣和需要的教育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任何發展性教育都是建立在高度重視幼兒的興趣需要的基礎上的。但是,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本身並不是幼兒園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只是實現終極目標所必需的。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獲得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而不僅僅限於他們興趣、需要的滿足。另外還需要説明的是,幼兒的興趣和學習是互為因果的,不應視興趣為活動的絕對的先決條件。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係絕非一種單向性的關係”。這即是説,教育不僅要激活幼兒原有的興趣,也要不斷培養新的興趣,因為幼兒畢竟不可能認識到所有適合他發展的有價值的東西。在有些情況下,有效的教育能以富有吸引力的成果讓幼兒嚐到甜頭,從而產生對新對象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之後來促進進一步的學習。因此,擴展、引導幼兒興趣的發展同樣是重要的,一味地等待幼兒的興趣產生是消極的。教師則如蒙台梭利所説的那樣,要指導幼兒,卻又不讓他們過多地感到教師的存在。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教育目標將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而得到實現。當幼兒在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按自己的意志判斷、決定的時候,在獲得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的時候,在自由地遊戲、表達、想像、創造的時候,課程就在實施,課程的目標就在這一過程中變為現實。

三、課程實施中兒童的教育方式

長期以來,人們不是把兒童當作植物,進行園丁式的修剪,就是把兒童當作動物,進行猴子樣的訓練,或者乾脆當作物品,進行工廠化的加工,而忽視了兒童是一個生命,是一個人的生命;或者是以成人的方式教育兒童,兒童的教育或者按成人的理性設計安排,或者以成人的認識方式進行,而忽視了兒童還是一個兒童,是一個正處在成長中的生命。這種非兒童化的教育方式,不僅泯滅了兒童的個性,扼殺了兒童的創新精神,而且還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兒童智力與情感、好奇與好勝、動手與動腦等健全人格的分裂,進而影響個體後繼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教育模式必須進行革命性的轉變,以人的方式教育兒童,以兒童的方

式教育兒童。

(一)、由告訴式教育向探究式教育轉變

對兒童來説,外部世界是一個神祕的未知世界。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活動,特別是以探究式活動為中介的。通過探究性活動,兒童原有的認知圖式會發生同化或順應作用,最終達到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認識平衡。這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然而,我們的幼兒教育為了“效率”的目的,經常奉行一種簡單化的教育方式——告訴,忽視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探究。實際上,告訴式的教育既不是經濟的,也不是效率的。這正如皮亞傑所説的,兒童獨立摸索,看起來是“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贏得了時間。兒童對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現實生活為中心的。凡是與兒童的現實生活有關的世界都能引起兒童的興趣。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關注兒童最關心或者與兒童有直接間接聯繫的現實生活,採用觀察、探究、試驗和操作的方法,激發兒童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斷地擴大兒童的生活空間與活動範圍,激發兒童的廣泛興趣與求知慾望,保持與延展兒童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應該説,兒童對自己現實生活的探究,不只是一個求知的過程,更是一個心靈陶冶的過程。告訴式的教育能讓兒童求知,卻不一定能陶冶兒童的心靈。由告訴式教育向深究式教育轉變有利於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由認知性教育向交往性教育轉變

傳統的幼兒教育更多地注重於利用認知方式去把握實在物質世界和符號文化世界,而忽視交往方式對兒童感悟世界的作用。兒童受教育,其目標不僅是探究物質世界,學習文化世界,除此之外直接感受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精神世界裏不僅藴含着人的智慧,同時還飽含着人的情感、心靈和人格。幼兒教育作為一種人的教育,因而也必須是一種交往的教育。r〃温克爾的研究就認為,任何交往都可以被當作實現自己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任何交往活動也必然會使人們有所收穫,諸如獲得知識、規範、情感和行為模式等。交往依託於一定的內容,更依託於一定的關係。在幼兒教育中,補充性交往不只發生在師幼之間,平等性

交往也不只發生於幼兒之間,在許多情況下,即便是平等性交往也會產生信息的補充性流動,至少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會感到愉快、滿足。因此,對幼兒的教育應多以角色扮演性的遊戲為主,積極創設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的情境,同時還要加強教育者與幼兒之間的共同活動,使兒童在交往中觀察世界,認識社會,感悟生命。

(三)、由抽象化教育向形象化教育轉變

在幼兒教育中,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問題是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可能性與認識符號意義世界的必要性之間的矛盾。符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既是意義的表徵形式,又是文化的傳承工具,像語言、文字和圖形等等對兒童瞭解世界、瞭解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正是在同各種符號的接觸過程中逐步適應特定文化,學會相應行為的。然而對幼兒來説,有些符號是可以解讀的,有些是暫時無法解讀的,因為幼兒的抽象思維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上,形象思維還佔主導地位。因此選擇什麼樣的符號系統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目前,人們把民族教育的未來和希望就寄託在幼兒身上了,以致於教育界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幼兒教育都要身先士卒,什麼“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外語要從娃娃抓起”,等等,不一而足。一切都從娃娃抓起的傾向,必然會造成把幼兒暫時不可解讀的符號強加於兒童的現象。我們為什麼不問問“幼兒到底能夠承擔起什麼”的問題呢?幼兒與符號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臨摹、攝入和記憶的過程,還是一個體驗、感受、表達和創造的過程。超越幼兒認識水平的教育內容,不僅難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反而會造成幼兒對內容的難度知覺,進而厭惡學習、逃避學習。實現幼兒教育內容由抽象化向形象化的轉變,並不會妨礙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相反,它會因為教育內容的適恰性而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培訓是短暫的,專家所能在簡短時間內傳達的信息是有限的,但專家給我們的思維以啟迪,視野以拓寬,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無限的,這就是我所指的在培訓中成長的原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minzhu/5myk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