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師工作總結 >

教師新課改總結(實用8篇)

教師新課改總結(實用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教師新課改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師新課改總結》相關的範文。

教師新課改總結(實用8篇)

篇1:新課改總結

一、新課改的不足與面臨的困境

1.教材與大學聯考有一定程度的割裂

筆者認為,語文課程標準、教材與大學聯考是三位一體的,標準是目標與預設,教材代表實踐的過程,而大學聯考則是對過程的檢驗,但實際情況則是教材與大學聯考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首先,從內容設置看,教材多按話題來組合,極大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徵,弱化了工具性特徵,各套教材普遍缺乏系統的語言文字知識,特別是缺乏科學系統的寫作訓練。這導致兩種彌補與應對方式:一是在必修和選修教學中零星穿插相關知識,做一定訓練,此缺少系統性與連貫性;二是高三總複習時集中學習,此則為時已晚,學習倉促,學生不能充分內化,勞而少功。目前高中語文仍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與載體,課時的安排是與教材相結合並定量的,考試內容又必須補充,這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

其次,個案化的教材編制模式及與其相應的教學內容與大學聯考不對接,造成師生無所適從,語文教師、語文學科邊緣化。教材編制以單篇文章為基本單位,師生也以單篇文章為單位進行解讀。解讀側重於作家與背景、字詞、結構思路、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方面,具有系統性;與之對應的大學聯考文言文閲讀情況較好,詩歌與現代文閲讀在解讀的方面與思維方式的要求上與課堂教學有一定程度的割裂,而社科文閲讀根本沒涉及。這造成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出現如下現象:一是雖對文本進行常規的解讀,但情感與理智相矛盾,情感上棄之不捨,理智上認為作用甚微;二是對文章進行簡化處理,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花大力氣進行專題訓練,甚至主張文章可學可不學,直接進行專題訓練即可。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所學不能在考試中遷移運用,思維方式依然是自己的原生態,不知具體學什麼、怎麼學,空焦慮,對教材與課堂教學輕視,課堂之外幾乎不學語文。另外,儘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案化的文本解讀時已盡最大可能與大學聯考對接,但學生仍固守個案學習不能在大學聯考中直接呈現,所以對其中的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視而不見。這就涉及一個問題:文章是個案,試題也是個案,如何在兩個個案之間架起聯通的橋樑,讓學生學會遷移,學以致用?

2.課堂教學或是傳統式或是形式主義的偽新課堂

雖然新課改帶來了教學理念與教學實施過程的根本性變革,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採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是考試所迫,因為考試更多考查的是知識與能力,用灌輸法可以增大信息量,做題訓練可快速提高應試能力,而合作、探究、自主體驗既費時間又可能影響成績,不如用傳統方法更省事見效。二可能與學生的水平、素質有關。欠發達地區、非重點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而培養這些能力又較慢,無奈之下只好採取速成辦法。

如果説日常教學用傳統方式,上公開課時則又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就抓着合作不放,動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由討論,形式熱熱鬧鬧,實則收效不大。新課標強調“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整堂課全由學生解説,教師可有可無,看似學生自主學習,實則是個別學生在特意準備下的表演。有些教師為了追求熱鬧,讓無效活動衝擊課堂。

3.功利主義和教師教學評價機制阻礙了新課改的運行

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已普及並深入人心,但其貫徹實施卻遭到功利主義的衝擊。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人們追求教育的最大最迫切的價值和功用不是培養健全的人,而是要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現狀,走上更好的平台。要走上這一平台,必須拿到“通行證”,就要大學聯考成績説了算。成績好,一切皆好。這就導致日常教學中產生兩種現象:一是重結果不重過程;二是重知識積累與應試能力培養,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一帶而過。如此,新課改理念的旗幟表面被高舉,實則被解構;新課改的實施趨於表面化、形式化,實則遭阻遏。

如果説學生的功利主義追求是阻礙新課改發展的內驅力,那麼學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機制則是新課改的外在枷鎖。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是以考試成績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的。學校把新課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的理論“靈活運用”,不僅把大學聯考成績,更把每次月考、期末統考的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業績的最具分量的指標,以考試成績給教師排名,決定崗位優劣與去留,並與榮譽、獎金、職稱直接或間接掛鈎。學校以考試成績定一切的教學評價機制,必然導致教師片面追求考試成績,走應試教育之路,新課改還有一席之地嗎?

新課改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理想太過完美,現實太多羈絆,當理想與現實衝撞,通往理想的道路該如何走?

二、路在前方,路如何走

1.修訂教材,改革大學聯考

新教材如果能添加系統的語法、修辭、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掌握規則、理論,養成思維習慣,遷移運用更具理性,從而避免由大量感性材料的感知進而歸納規律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精力耗費,更能修正教材重人文輕工具的偏頗,較全面地覆蓋大學聯考考點,與大學聯考接軌。

筆者中學時系統地學習過語法,至今印象深刻,受益無窮。當時的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一個語法專項,第一單元是名詞,第二單元是動詞,依次排開形成詞性系統,進而是短語系統,進而是句子結構分析及句羣分析。可以説,以前教材的語法編排是相當完美的,當然語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新教材如果能保留以前教材的這些精華,是否會在解決與大學聯考的矛盾方面有所裨益呢?

另外,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大學聯考作為選拔人才的方式很難改變,但可以改試題。如果能變革大學聯考試題主要考查“知識和能力”的單一導向,而突出人文關懷,展現對美的感悟、對真的追求、對善的自覺,是不是可以改變教學中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輕視的現狀?

2.改革教師教學評價機制

成績考核方式已成為制約新課改良性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唯有變革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才可能健康運行。減輕成績權重,加入過程性評價,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比如,可以截取教師一段時期的常規教學視頻,分析其是否按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學,以此作出評價,這也可使投機行為與形式主義作風無處遁形。當然,這種過程性評價要實行,還需相關的技術、人力等條件,在此只是提出一種設想與願望。

3.新課改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與深度參與

新課改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政府、學校頂住壓力,排除阻力,迎刃解決,而不是在社會壓力與學生的功利追求下妥協讓步。

新課改不僅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還需要兩者尤其是學校領導層的深度參與。深圳市福田區福南國小新課改的成功,離不開校長陳順華的深度參與:“課改之初,不少教師不知從哪裏開始邁步,陳順華就帶着骨幹教師先研磨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還多次組織教學沙龍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交流,直到摸透了,認準了,才在學校旗幟鮮明地倡導和推進。一開始,他並沒有給教師們過多的壓力,只是讓他們看,讓他們悟,最終在認同中一起走向課改既定目標。”陳順華校長的做法或許可以為解決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一個方向,一種思路。廣大教師深切呼喚學校帶領教師並與教師一起探索、實踐,而不是僅靠指示、評價來實施新課改。

改革是一個過程,成績令人欣慰,不足引發反思。新課改,仍在路上,我們一路反思,一路探索,一路追尋。

篇2:新課改總結

腳踏實地 大膽探索 潛心新課改

回隆一中始創於1942年,1980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1996年省重點中學正式掛牌。20xx年,成為首批掛牌的“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自20xx年秋季起,湖南省全面實施高中新課改,我校全體教師以上級相關政策和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積極投入這一改革。兩年來,新課改給我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很大轉變,學校教育科研氣氛空前濃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並已初見成效。在湖南省20xx年度中國小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審活動中,共評選出一等獎43個,我校佔了5個。回顧兩年多的課改,我們着重落實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培訓,轉變觀念

我校認真貫徹“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精神,z校長從上海學習回來後,親自對全校教師就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如何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做了專題輔導,並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由省、市、縣和學校多個不同層次的新課程培訓和各種競賽交流活動,如送了z老師去英國聖三一學院進行專業進修;陽自田、廖敦燕、肖國喬到北師大進行新課程培訓,學校要求每個進入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參加由省、市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同時學校還不定期由教務處、教科室、電教中心給全體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提高了,觀念轉變了,不少教師將自己對新課改的感悟寫出了很有研究價值的論文,發表在相應的雜誌上。

為提高教師新課改的實踐能力,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們學校組織了“六個一”活動,即號召所有教師讀一本新課改理論書籍、上一堂新課改公開課、主持或參與一項關於新課改的課題研究、寫一篇新課改的教育教學論文、製作一個優秀的新課改教學課件、寫一次完整的新課改教學實錄。學校並組織專門班子進行了評比。

二、突出“四課”,優化教學

1、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教科室聯合教務處,制訂了《回隆一中集體備課管理條例》,規定每週各備課組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發揮備課組長的專業領導作用,舉行集體備課,學校派有專人檢查、登記。

開學初,學校要求備課組長制訂本學期的集體備課計劃,統一教學進度,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部分,分給不同的教師主備,在下星期上課之前,必須將下週需要講授的內容提交備課組討論,要求每位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説明這樣備課對學生有什麼幫助,通過每位教師的發言討論比較,再形成半成品的教案,分發給各位備課組成員,每位備課組成員再結合自己所授班級學生的特點,做適當調整,上課後,再寫出教學後記,然後在下次集體備課時再提出來討論,最後由備課組做成成品教案,將電子稿上交教科室,由教科室交信息中心上傳至回隆一中網站,供全體師生共享。

2、開展以新課程理念為主題的“優質課”大賽活動,發揮優秀教師的帶動作用。定期舉辦了“優質課”大賽,並將在大賽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的課作為全校教師學習的“示範課”。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對青年教師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從而挖掘他們的教育教學潛力。

3、評好課是對教學的進一步提升,教科室經過反覆研究,啟動了“課堂觀察五維度法”即聽每一堂課時,要求不同的教師從五個維度來觀察,把觀察結果做為評課的依據,這五個維度是①學生參與,主要看學生的傾聽和互動程度;②問題設計,主要觀察學生的問題設計意識;③教師引導,主要觀察教師的主導作用;④課堂“對話”,觀察課堂文化;⑤基礎知識落實,觀察教學目標、內容是否到位。

4、參與觀摩課交流活動,擴大教育教學的開放性,讓我們的老師走出去,見識見識外面精彩的世界,把外面的專家請進來,為我們的教師把把脈,支支招。這樣無疑為教師的成長創造了契機,為學生的成長搭建了平台。

三、強化科研,推動課改

新課程實施之初,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一個熟悉和理解的過程。我校為了儘快步入有序、有效的實驗軌道,學校特別注重課題研究,組織了專門從事研究性學習的一套班子,制訂了《回隆一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並組織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讓全體教師明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和目標,懂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並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從事研究性學習指導。由於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教師轉變了教學觀念,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通過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實驗,許多研究性成果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多項獎勵,我校的新課程實驗工作受到了教育廳基教處和教研室的肯定,z副校長、z老師等分別在教育部全國課題組、中國未來研究會、湖南省教科院等部門舉辦的研討會上做經驗介紹。z等老師帶領學生在烈日下,在暴雨中鑽山林、下農村,深入小沙江、虎形山;在酷暑中,在嚴寒裏,與瑤胞交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寫出了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探尋花瑤文化,弘揚創新精神》,入編進了湖南省20xx年高中研究性學習教材。z校長的《談課題研究的幾個大觀點》和z副校長的《研究性學習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理論研究預測報告》都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等獎。z老師的《研究性學習與各學科課程教學整合研究課題的工作報告》、z主席的《研究性學習的管理方法》在中央教科所評為一等獎,z兩老師指導的《探尋灘頭年畫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深入社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z指導的《魏源思想調查與感悟》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z老師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變化的思考》發表於《語文學刊》20xx年第5期;z老師的《花瑤風物考察》、《花瑤特產探尋》分別發表於《科技與教育》20xx年第四期、《基礎教育研究與探索》20xx年第11期;z老師、範明明指導的zz參與的由湖南省教育廳舉辦的即興機器人擂台賽獲二等獎。z老師指導羅舒曼等同學的《小沙江地區花瑤桃花旅遊資源開發研究》、《桅子花金櫻子化合物抗腫瘤活性研究》都被市科技局評為一等獎;z老師的《研究性學習課堂創新走向研究預測報告》被評為市一等獎。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利用各種方式,通過比較、通過親歷、通過歸納、通過反思,既陶冶了情操,也學會了思考、提高了智慧、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感恩社會。

四、整合資源,拓展課程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校注重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

1、教科室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組織教師到較早實施新課改的地區考察,再結合我校實際,組織一套領導班子,制訂《回隆一中校本課程實施條例》,並在教工大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再組織班主任進一步學習,然後利用升旗儀式上的講話和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動員發動。

2、組織老師撰寫《回隆一中校本課程綱要》和《回隆一中學生選課指南》,公佈《回隆一中校本課程目錄一覽表》,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指導教師編寫校本教程和指導學生自主選修校本課程。

3、合理安排課時。校本課程作為選修課開設,每週2課時,一般每個課程課時為10—18個課時。

4、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組織實施與評價。教科室做好監控、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彙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每一模塊2學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對教師則按照教學常規進行管理。並要求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5、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評選優秀校本教材,推廣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同時教科室將優秀的校本教材整理、編輯成書並送縣市參評,我校陽自田老師主編的校本教材《璀璨文明的魏源故里》被評為邵陽市一等獎。

實施高中新課改,學校和教師都面臨着空前的挑戰,我們認為,目前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許多教師(尤其是一些老教師)還不能完全擺脱舊的模式;對新課程與考試評價特別是大學聯考的關係無法理清,在操作上確實感到束手無策。

2、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問題,一是綜合實踐活動因擔心學生安全沒有時間保證,尤其是來自於家長的壓力太大;二是新的教學資源缺乏,原有的資源沒有重新整合配置,新的教學教研設備更新需要較大的財政支持,而一般來説,學校的財政總是捉襟見肘,特別是我們這樣的貧困地區。

3、過程評價的形式、內容和實效三者很難很好的統一,導致過程評價實施步履艱難。

篇3:新課改總結

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知識。我總能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新知識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在數學教學中,注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發揮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水滸傳》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春天來了》後,組織學生去郊外走一走,尋找大自然的足跡,領略大自然的風采,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遠,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努力奮鬥!

篇4:新課改總結

當前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不在是為傳授知識而教學。新課標和教材都非常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能夠對生物感興趣,而不在僅僅是為了升學和成績的提高,從而在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自主的學習和探究,使學生改變被動地,強壓地學習變為主動地,自覺地學習,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營造和諧課堂和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

當前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是以一個合作者或組織者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把激發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的語言帶進課堂,營造一種平等,寬容,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興奮狀態下學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課堂氣分活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的學習,自覺的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靠教師的調動,興趣調動起來了,主動性提高了,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關心體貼學生,要把愛無私的奉獻給他們,和他們交朋友,用友誼去感化他們。還要有一雙公正無私的眼睛,和心口如一的語言。使學生從心底裏接受,從道業上信服,去贏得較高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為主,先學後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的手段比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重要,掌握學習方法可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和知識爆炸,因此,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研究討論,養成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見,這些是提高科學素質和研究的重要方面。為此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採取多種形式,創造研究討論氛圍,倡導合作學習,在一定範圍內討論,辯論,培養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要改變思想,改變已有的教育教學觀念,要和學生一起快樂的學習。

在教學中我一般都要設計預習部分,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面對新的知識能夠獨立完成的就要獨立完成。而對於有一定的難度的問題可放在小組內通過討論來解決。如不能解決或是不夠準確的問題則在學生展示時,教師及時的點撥和補充。

預習後應給學生展示的時間,讓孩子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大膽的展示出來。同時教師也會通過學生的語氣、是否流利從而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設計相應的專項練習。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中我發現中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的變化。以前不努力的孩子變得積極了,有上進心了。而且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因的制宜激發興趣,鼓勵探究精神。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接近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推動人們去主動觀察。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重,因時,因地向學生提出發人深省的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是對學習過的內容的一種應用或複習。使學生再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可玩,或娛樂性的問題或活動。例如:在無性生殖的應用的一節中,我們就可以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分成幾組,結合學校的環境條件,一部分到學校的綠化帶內對木本植物進行嫁接,可以選用枝或芽,並計算成活率。一部分去探究扦插,用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也計算成活率。並記錄自己的實驗過程。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可採用組與組評比,組內人與人評比。評比的條件由學生自己制定,教師指導,評出一,二 ,三等獎。

培養了學生的實踐精神,競爭能力和科學的探究過程。又如在講述家蠶一節我根據學校的特點,讓學生分組捕獲蝴蝶或各種蛾類進行觀察,分組時 可多可少,也可一人為一組或多人為一組,記錄觀察到的特徵和現象,及捕獲的過程,尤其在捕蝴蝶的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對所捕獲的標本觀察的非常細緻,並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興趣達到了高峯,在捕獲的過程中對觀察細緻的同學給予表揚。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時機,利用日常生活或活動中所見到的生物現象隨時隨地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校園的鋤草活動中,可提出與植物有關的一些問題,什麼是平行脈,網狀脈,直根系,鬚根系,植物根,莖,葉的特點等等。邊活動,邊觀察,邊講述,邊提出問題。這樣,會收到 在課堂無法收到的效果。

總之, 形式、問題的設置及時間等幾方面都要深入思考,並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施,從而探索出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模式,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有所收穫。

篇5:新課改總結

根據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於8月20日至24日舉辦了為期五天的“新課標新課改培訓班”。學校對這次培訓工作十分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各有關部門分工實施,全體教師緊密配合,使培訓工作得以正常進行,取得了圓滿成功。整個培訓過程分兩步進行,20到21日,學校領導帶隊,率領我部語文、數學、英語、思品、體育、音樂、美術學科骨幹教師7人蔘加了教育局主辦的市級培訓班。22日到24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校級培訓。培訓過程中,廣大教師認真學習了兩位局長有關我市課改工作的總結和意見的報告,虛心聽取了兄弟學校課改經驗介紹和本校教師的典型發言,仔細領會了有關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培訓期間,組織了兩場座談會,教師們就學習內容和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理論越學越清晰,問題越辯越透徹,大家都認為通過學習培訓,明確了課改方向,提振了課改信心,深化了課改理念。

一、堅定了新課改的信心。

xxx和xxx兩位局長的報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課改兩年來的基本狀況、全面總結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深刻剖析了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今後的新課改工作指明瞭方向。通過學習,老師認識到新課改已經到了緊要關頭,回頭只能是死路一條,咬牙挺過去一片光明。領導的講話,堅定了我們堅持新課改的信心,鼓起了我們深化新課改的幹勁。

二、領悟了新課標的理念。

培訓過程中,參加市培訓的骨幹老師分別就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等課程的新課標作了詳盡的解讀。幾位教師對各學科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教學建議作出了深入的講解,特別對新課標的內容、目標、評價等方面的改變作出了詳細的介紹。通過學習,我們基本瞭解了新課標的有關概念和內涵,掌握了新課標的特點和核心理念,有利於教師們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學到了新課改的方法。

培訓期間,還聽取了幾所兄弟學校的課改經驗介紹。xx完小的學校各部門多方聯動,創建學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進新課改;xx國小的年級、學科捆綁,提高教學質量,以質量促進新課改;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很多的啟示,只要大家羣策羣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的課改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特色越來越鮮明。

學校優秀教師xxx和xxx也分別作了精彩的典型發言。xxx教師介紹了自己在課改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如學習小組的建設、語文“五層次”教學方法的嘗試,深受老師們的歡迎。當她談到課改中遇到的種種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陣陣共鳴。xxx老師在會上就新課改毫無保留地做了十點經驗介紹。全體與會教師對兩位的發言紛紛表示贊同,都覺得受益非淺。

四、激發了新課改的熱情。

三天的培訓雖然不長,卻專門安排了兩次座談會。在討論中,兩位局長的專題報告、兄弟學校的經驗介紹、骨幹教師的課標解讀、優秀教師的典型發言,都引發了教師們極大的熱情。圍繞新課改,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總結經驗體會,有的提出問題困惑,有的為發展建言獻策,這一刻,座談會熱鬧非凡,教師們熱血沸騰。整個場面,充分展現了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新課改精神和團結奮進、勇於拼搏的教師風采。

回首過去,我們的付出無怨無悔;

展望未來,我們的課改前程似錦!

篇6:新課改總結

一、新課改,轉變了教師的觀念,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①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落實《江蘇省關於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實施意見》,提高認識,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除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種講座、學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教師的觀念

②實施學校教師的“校本培訓”。

學校要求教師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六個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勢。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師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越來越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作為當今教師要積極投身到創新教育的時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頭腦”敢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動腦,才能有新思路,素質教育期待着教師更大程度的思維創新。

三是要“解放雙手”去開闢。教育創新之路靠教師用雙手去開闢,教育新觀念、新創意、新事物靠教師自己用雙手去創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質疑。教師要談天論地話創新,促進問題意識的發展。

五是要“解放空間”覓食糧。“問渠哪得請如許,為有源頭話水來”。教師要超越習慣和經驗的束縛,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向大自然,吸取先進的創新理論和創新經驗,豐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時間”尋樂趣。教師要從繁忙的業務圈子裏跳出來,讀讀書刊、想想點子,練練技能,鑑賞藝術,活動筋骨,只有教師樂教,學生才能樂學。

2、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①通過“傳、幫、帶”以及學科帶頭人的指導培養、教研、集備活動、教師課堂比武、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活動的開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把教科研作為一個載體,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增長教育教學能力。

②學習、培訓、科研多投入,讓更多的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有外出學習、考察提高的機會。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對教師的培養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教師儘快提高自身素質,開學兩個月來,我校已派出教師赴太原、桂林、貴陽、上海等地參加新課改的培訓和學習,同時,又派出兩名教師參加省骨幹培訓班的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為新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課改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身素質的舞台,為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開學兩個月來,我校共接待來自區內外老師與電視台等單位的調研和採訪,新課改的教師出課已近三十節,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師的自身素質,為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

二、新課改,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

我校的教學研究有着優良的傳統,教學研究蔚然成風,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早已成為學校的常規工作,新課改以來,我校的教學研究更加活躍,老師們在進行常規教研活動以外,又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效應,重視研究教法學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勵創新,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溝通。

改革課堂教學,備課是主要環節,集體備課更是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

①集體備課要突出研究風氣,增強實效性。

集體備課要研教研學,尤其要研課堂之教,學生之學,實現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轉變,每週各組的集備務必達到實效,切忌形式主義。

②發揮教研組作用,集集體之智慧,按教材內容(尤其是新教材)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於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確定中心發言人,每位教師集備中都應積極參與討論,發表獨到見解。

③鼓勵倡導教師解放思想敢於創新

集體備課意義在於教師之間通過探討與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認識,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教學特色。但不能機械地強調絕對統一,照搬照教,要發展教師個性,創造性,使課堂充滿活力,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探討中敢為先,爭創先。在加強同學科教師交流的同時,特別倡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鑑。

④加大集體備課的管理力度。

建立了“三級教研製”,

即: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及時瞭解新課改最前沿的信息,多聽新教材的研討課,不斷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每週定期進行集備,每週教研做到“三定”“五統一”即定時、定點、定中心發言人,統一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法學法及思考題、作業和答案。為把握好新教材,教師備課更加註重探討新教材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特點,研究出合適的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老師們共同合作、探討、交流,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每次課後,針對課堂反饋的實際情況,老師再

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進一步調整教學設計、方案,力爭使教案更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達到最好效果。

2、加強了教師間的教研交流和教師間的團結協作。

在實施新課改後,老師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師之間毫無保留的精誠合作。這不僅體現在每週固定的教研活動中,更體現在每節課的課前和課後。每節課前都要共同商討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教學技巧等,每節課後,都要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不少教師在業餘時間,還經常通過電話、上網等方式探討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新課改,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宗旨,現在就要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呈現出新的氣象。

1、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換位轉變

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向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建構,使教學過程由教向學轉化,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

2、在培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我們也做大量的嘗試工作

a首先,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培養學習的責任感,養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例1、比如,在生物課在《致同學們》一節中,教師對克隆動物、轉基因食品、人類基因組計劃、DNA偵破技術等當前生物學科尖端問題進行了講解,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也邁出了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

b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理科教學中,我們重視培養學生收集收集圖片資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的科學探究方法。

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作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並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重視探究報告的撰寫和交流,提倡報告形式的創新。

在文科教學中我們加強了學生課堂閲讀的主動參與性,只有學生投入的參與課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課。所以老師們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老師們採用激情導入、鼓勵質疑、討論合作等辦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並充分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c賞識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培養尋求不同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

d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

e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新課改,初步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過去我們對學生評價是不夠全面,只重考試結果,不注重學生平日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對學生要進行全面的評價。因此,在進行新課改的時候,我們改變了過去的評價方式,嘗試運用活動法、學生課堂情況紀錄法、學生學習檔案收集法、與考試測查相結合,各個方面都佔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後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我們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學習檔案夾”,將學生參加的課內、課外活動,如課堂三分鐘演講、課堂小品劇表演、課堂討論、發言、課下完成作業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查閲的資料、收集的圖片、剪報等,與學生課堂教學相結合,每次活動教師及負責的學生都進行詳細記錄並將學生活動情況和成果收集進學生學習檔案袋中,作為綜合測評的依據。

我們將考試測查平時與期末結合,既注重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思想的教育。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説較全面、客觀,注重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對教師來説,可以從多個方位、角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因材施教;同時,通過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觀察出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五、新課改,帶給我們新的問題和困惑:

1、新教材在實施、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處理的地方,如課堂上針對某一有興趣的問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搶着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主張,以至為維護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臉紅脖子粗的辯論,甚至到了下課時間還意猶未盡,看着孩子們情緒這麼高漲,精神這麼投入,教師是不忍心打斷他們的,教師在充分保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賞識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的同時,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2、關於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顯得沉甸甸的,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育才人應有的貢獻!

篇7:新課改總結

經過幾天的新課改培訓,讓我明白了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及課程設置和結構;乃至實施的建議和評價建議。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從中認識到新課改的創新之處。那就是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一、經過這次培訓,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池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

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

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新教師,對我來説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畢竟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熟練掌握。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有經驗的老師的講解,一線教師的經驗的傳授,使我心裏開朗了許多。

三、針對學生的教學。

1、體現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在讓數學貼近生活的基礎上與生活實際相互融合,讓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得更真實、更緊密、真正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應用實際化。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進而解決數學問題。

2、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的體系。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比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經歷筆算方法的全過程。

3、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實踐。

動手實踐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學生藉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和反映其內部的思維活動,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改變了“耳聽口説”的學習模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學具操作既能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形成新概念;還能為學生的主動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多讓學生擺一擺、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

4、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屆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正如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一樣,對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討論、思維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中要求由教師講授轉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互動合作、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充分體驗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這時他們對學習興趣大增,一個個躍躍欲試。

5、重視學生方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不但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更重視學生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課課程改革,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有所作為,應當在保證“雙基”落實的前提下,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新課程,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中隨時進行反思和研究,在實踐中學習和創造,這樣才能得到發展、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數學教育,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篇8:新課改總結

一、現實意義

義務教育的普及,要求所有適齡兒童、少年讀完九年義務教育。可現行下的義務教育又離不開應試教育,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在成績面前,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喪失了學習的樂趣,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造成學生厭學輟學現象比比皆是。調查發現,偏僻落後學校的學生接受得慢,師資力量薄弱每班總有十來個啥也不學的。學校“差生”流失嚴重,包保老師親自去學生家裏動員,補課也收效甚微,控輟工作難做到了極點。我們瞭解到問題的關鍵就是學生在學習上找不到樂趣,缺少成就感。於是,在幾度學習洋思、杜郎口以及昌樂的成功課改經驗後,提出了“物理課堂教學六步法”,後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又逐步完善,於20xx年初提出了現在的“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三環”即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中研習—課後練習”。“六步”即六個步驟:“自學、互學、示學、助學、用學、驗學”。該模式着力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組織、點撥、評價潛能,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儘可能少的時間和最大的興趣,學到最多的知識,明白更多的事理,培養更強的能力。

新的課堂裏學生六個人一組,組內分工明確,層次清晰,男女互補,從學習到日常生活都處在互相合作、互相監管的關係。從課前抄題到課上展示點評,從課堂自習的紀律到班級衞生的打掃,從寫作業到收作業,從桌椅的擺放到小組內桌面物品的擺放都有明確的分工。上課再沒有睡覺或空桌板的,學生流失現象幾乎沒了。這些轉變使我們這所農村學校的生存問題得到了解決。

二、反思

在一年多的實踐中,我感受着新課堂中學生的變化,也不斷反思新課堂對老師的新要求。

1.新課堂中不能缺少教師恰當的點撥

我先要説的是這裏的點撥絕不同於以往課上的講解,從內容上説,點撥不像講解那樣詳盡、宂長,而要精當簡潔;從形式上説,點撥不像講解那樣集中,而是分散進行,穿插在整節課中;從目的上看,點撥不像講解那樣重在解釋,而是重在指點。那什麼時候需要老師的點撥呢?我總結出了以下三點:

(1)在知識需要拓展時點撥,面對教材上沒有而在學習中又要用到的知識,教師要給予補充。

(2)在學生思路受阻時點撥,在學生思路山窮水盡時,教師的三兩句話使情況變得柳暗花明。但這時教師絕不能把答案呈現給學生,要教師“先接球再把球踢給學生”。

(3)解決問題後的點撥也就是分析解題方法時的總結。這時的點撥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時間長了,學生也會養成及時總結方法的習慣,強化能力。教師適時適當適度的點撥,能夠使課堂充滿理性,利於學生對認知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2.新課堂中要注意演學稿的設計和使用

設計時學稿上的題要有典型性、有層次性。使用時,學生展示完後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在黑板上寫上兩三個變形題,讓學生再展示、評析,既是訓練又是驗收,又可以在一系列的變形中總結方法,加深印象。把學稿上的內容儘量拓寬,拓深,拓精,但也不能走極端,只為了深和寬忽視了基礎。

3.新課堂因學生的講與評而更加具有實效

學生講與老師確實不同,學生講雖然有時難免講得不透徹,但印象深刻,也容易激發參與熱情,調動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為實效提供了保障。在聽學生講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耐得住性子,不要在學生講得不理想時,馬上自己重講一遍,而要調動其他學生補充講,或教師提示一下講題關鍵後,學生再講。這樣利於保護學生講的有自信心,也能加深印象。

三、困惑

每一把鑰匙都不是萬能的,新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的整體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總感覺課堂上有點尖子生吃不飽的遺憾。新課堂我們的着眼點是中等生和中下等生,優生在課堂上的收穫除了寥寥的幾個錯題,就是一些他們自己已經悟出來了的解題方法,他們考試中能達到優秀,但與滿分還有一段距離。這些困惑,我們將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力爭有所突破,使現行的教學模式更加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shigongzuo/pm44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