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總結 >

2020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2020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2020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語文教學工作總結,請笑納!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語文的教學的階段性任務也隨之完成。為了今後能更好的將語文教學工作做好,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敬請提出寶貴意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閲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課堂上體現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2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遠,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感到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一眨眼就溜走了,回想一個學期的點點滴滴,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

在各個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

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七、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班級,我是班主任,學生比較重視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班主任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4

__年是緊張的一年,更是收穫頗豐的一年。我帶着不安與自信即將完成八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我有許多值得總結的東西。

一、認真對待常規工作

由於第一次教國中語文,學校放心地交給我這麼艱鉅的任務,我不能有負領導的厚望,所以整日如履薄冰,努力做好常規工作。

1、備課、上課

在上課前一定寫好備課,提前多方查找資料,努力做到正確無遺漏,課堂上儘量讓自己的語言吸引學生,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內進行有效的學習,爭取利用45分鐘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鍛鍊基本技能。

2、反思

備課本上雖然沒有做到課課有反思,但只要有感悟必定要寫下來,有的是某一種教學思路,有的是某一種教學方法,也有的是對學生的教學管理,一學期下來,通過反思我也積累了一些語文教學的經驗。

3、批改作業

作業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所以我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雖然學校要求可以批改一半,但是我基本上都是全批全改,因為這樣我才能掌握所有學生的信息。除了學校要求的作業之外,我還經常進行聽寫、默寫。由於堅持不懈,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

4、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這一工作急不得、火不得,只能靠日積月累,所以每次作文課我都認真對待,爭取每個作文課上學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作文方法。每次批改也是不敢馬虎,儘量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以表揚,使學生儘量克服對作文的恐懼感。同時,我還讓學生準備積累本,把好的段落積累下來。

二、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學校為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我都不曾放過。比如:教師培訓、評優質課、觀看名師課堂等等,有的人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認為我自己不行,要多學習,因此我把每一次這樣的活動都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所以每次我都有收穫。我羨慕別人的激情四射,羨慕別人的語言豐富,也羨慕別人的方法巧妙……總之,在我的眼裏別人身上都有優點,都有值得我借鑑之處。

三、依然存在不足

由於缺乏經驗,所以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種自己認為滿意的課堂教學模式,別人的只能借鑑,不能完全搬來,而自己又沒有創出適合自己的風格,所以我還在摸索;許多同學寫作文還是不能下筆成文,我認為與老師的教學有一定的關係;自己所學知識有限,很多時候不能滿足自己課堂的需要,所以需要大量充電……總之,我有許多還沒有實現的目標和願望,需要不斷地彌補不足來完成。

四、今後努力方向

1、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嘗試變換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力爭找到一種更高效的課堂。

2、大量涉獵,廣泛閲讀,給自己充電,同時為學生尋找電源,教給學生更多的方法。

3、爭取在期末考試時打一個漂亮仗。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2)班和(4)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現將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嘗試語文教學改革,實踐單元主題式教學

本學期我校語文組教師在校長的帶領下積極實踐探索語文單元主題式教學,並初見成效。八年級語文課本共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以戰爭為主題;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第三單元所選課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第四單元以科學為主題;第五單元為文言文單元,以理想為主題;第六單元也是文言文單元,以山川風光為主題。每一單元自成體系,前後沒有影響。所以我們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每一單元的前兩課時都是先讓學生通讀整單元課文,整理生詞。第三課時是對這一單元的主題把握,鑑賞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側重及不同情感傾向。第四課時是比較閲讀,主要是文章結構、語言表達等寫作特點方面的分析比較。第五課時是閲讀隨筆課,要求學生利用課上時間,對這一單元的課文寫出你的心得體會,或針對其中的某一篇文章寫出你的生活感悟。第六課時是成果展示,展示的主要內容是讀書隨筆,和根據這一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蒐集整理的資料。一個學期下來,我感覺學生在語文綜合素質上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作為教師還需不斷鑽研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為語文的單元主題式教學找到理論支撐。並積極探索單元主題式教學的精髓及弊端,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總結經驗,讓單元主題式教學得到不斷的完善。

(二)啟迪學生心志,讓語文教學深入人心

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

作為傳統科目,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的積累,也不是能力的提高,而是以這兩點為基礎,達到觸動學生靈魂,深入學生心靈的目的。在教學上我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力求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和現代人才所應具備的高尚道德品質。

(三)、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如何激活學生學習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望呢?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材,利用工具書初步瞭解所學知識,提出質疑,或通過課外書籍、網絡、諮詢、請教等收集有關資料,或在生活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尋找與課文相關的信息,或按照老師佈置的思考題,做好準備;開設了“課前演講”,每堂課5分鐘進行説話訓練(以説話為主),形式多樣,暢所欲言:講故事,品美文、聊時事。以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如:聽、説、讀、辯等。重視閲讀教學,擴大閲讀視野,補充同題材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繼續採用“讀書交流會”形式。進行閲讀教學的輔助指導。

(四)親其師、信其道,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課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五)、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台。

(六)、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籤: 語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v3ek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