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多篇)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多篇)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多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一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 737 ),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詩人寫給他的。

前四句是寫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漲,湖水幾乎與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所以稱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與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樣。水天相接,還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視力造成的錯覺,這裏的水天相混,是水與天混而不分,在水與天之間的一段虛空已包含在湖水裏,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

氣蒸雲夢澤,水面上有蒸發出來的水氣,把虛空包含了,這個水氣也把整個雲夢澤都籠罩了。古代的雲夢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方圓八九百里,這裏泛指圍繞着洞庭湖一帶。接着第四句寫洞庭湖波浪的聲勢。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稱洞庭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故稱波撼岳陽城。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那兒的岳陽樓是望洞庭湖的勝地。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

後四句是感懷。欲濟無舟楫,《書·説命上》:

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對洞庭湖,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沒有人引薦。端居恥聖明,端居指平居閒處,在聖明時即太平時,閒着不做事是可恥的。《淮南子·説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末聯表示空有羨魚的感情,希望對方推薦。這首詩的感懷部分,寫得含蓄,不直白求薦。所用典故,與望洞庭湖密切結合,極為自然,而融化無跡。

這首詩僅用四句話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氣勢,寫出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抒懷裏又要結合寫景,含蓄不露,雖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寫景上,詩人抓住洞庭湖水勢大的季節,用八月來點明,用湖水平説明水勢的浩大,開頭樸實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峯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氣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來是含虛混太清,湖上的水氣把天和空都包含進去了。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浩渺的氣勢。如此還不夠,再加上氣蒸雲夢澤,水氣的蒸騰把江南江北的雲夢澤都籠罩了。這樣寫,還沒有寫足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於是再加上波撼岳陽城,使人感到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這才把洞庭湖的特點寫足了。

在抒懷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薦,卻沒有一句求薦的`話,而是結合洞庭湖的描寫,用欲濟無舟楫來暗示,並説自己不出來做事對不起這個時代。對方原是宰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二

【詩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面對浩浩的洞庭湖水,欲過卻無舟可 乘。用“無舟楫”來喻自己想出仕卻無人可以引見的現實,在如此 “聖 明”的時代端坐閒居怎能不慚愧呢?藉助比喻來表白詩人希望被賞識、重用的心理,委婉、懇切的言辭中飽含懷才不遇的怨憤之情。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①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鑑賞詩】

唐代人要進入仕途,往往需貴人引薦,寫詩作文給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賞識提攜,時稱干謁。這首詩主要表現了孟浩然積極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 都在隱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貴人的引薦,這首詩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謁詩。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漲,水面幾乎與湖岸持平。湖面浩渺無邊,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雲夢二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湧似乎要把岳陽城撼動。想渡 水卻苦於找不到船與槳,在這個聖明時代,人人都在建功立業,自己卻閒 居無事,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 得魚成功。

開頭四句着意寫景。看似不涉干謁,不關情思,其實不然。“氣蒸”句 乃本詩中的名句,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詠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範致明《岳陽風土記》:“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 湖東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齒 城岸,歲常傾頹。”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詩話》評詩的此聯説:“洞庭天 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能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才情卓異,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潑墨如水,濃描洞庭,絕不是等閒之筆。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於表達心意旁敲側擊而不顯山露水。這天地之間的浩蕩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經世致用的凌雲壯志和積極進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張九齡寬宏大度,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壯景奇觀,驚天動地,隱喻風流 俊傑即將橫空出世。此為借景傳情,託水言志。

後四句是本詩主旨所在,由寫景轉入抒情,生出求薦之意。“欲濟無 舟楫”,是從眼前湖水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還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卻無人援引,這正如想渡水卻沒有船隻一樣,類比非常 巧妙。《唐詩從繩》評此處雲:“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興出 之,幽婉可法。”“坐觀”兩句暗指自己希望像眾多漁夫一樣那樣,能有垂釣 的工具和機會,意即能得到對方的賞識,肯為自己援引,給自己提供一個 機會,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壯志淪為一場空。《淮南子·説林訓》:“臨河而 羨魚,不若歸家織網。”此處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 古語,孟詩反其意而用之。《唐詩舉要》説此詩末聯:“唐人達官詩文,多幹 乞之意,此詩收句亦然,而詞意則超絕矣。”

縱觀全詩,寫景雄闊,氣勢非凡,闡述心跡,不卑不亢,露壯志才情,隱 寒傖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氣磅礴,才氣縱橫而又開合有度。孟詩清淡, 但清淡中常見傲氣,本詩可謂一流。《瀛奎律髓匯評》謂此詩“當與杜詩俱 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三

【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釣的人,我沒 有釣竿,只是心裏羨慕釣魚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釣魚的人,空有羨慕的心情,可是手裏沒釣魚工具。婉轉地表達了求人推薦提攜的心情,但話説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跡。“坐觀” 二字,再加一個 “羨” 字,已經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寫出,寫得如此得體。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沒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羨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觀別人做事,並不想參與其中。[例] 一種是,面對大好形勢,雖有動於衷,嘖 嘖稱讚,但只聞讚美,不見行動,在躍進 聲中立馬踟躕,在新長征中盼顧不前, 頗類似唐詩寫的那種人:“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李善階《從“羨魚”和 “結網”談起》)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全鑑賞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曾被人譽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無名氏”語)。詩題一作 《臨洞庭湖》。

孟浩然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遊長安,在京城結識了張九齡,兩人結為忘形交。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相,此詩即是張九齡為相期間孟浩然寄贈給他的一首干謁詩,表達了詩人自傷不遇,希望得到張九齡的推薦援引而出仕從政的心情。

首聯兩句寫洞庭湖水面空闊,混茫無邊。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內,長約二百里,廣約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漲,渺無涯際,與岸齊平;在陽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無垠的湖水彷彿與天空混而為一,水天一色,極為壯觀。“平”、“涵”、“混”三字用得極好,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秋水平湖,與天相接的景象。“虛”與“太清”,均指天空。

頷聯兩句寫洞庭湖的水氣與波濤。湖面蒸騰的水氣,如同淡淡的薄霧,籠罩着茫茫的雲夢澤一帶;湖水掀起的波濤,聲如擂鼓,勢若雷霆,洶湧澎湃,震天撼地,連巍巍雄踞於湖邊的岳陽城似乎也被波濤所搖動。雲夢澤是古代巨澤,位於今湖北省長江南北,原為二澤,江北稱雲,江南稱夢,後大部淤成陸地,遂並稱雲夢澤。此處用 “雲夢澤”指代湖北省東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廣大低窪地區。上句用一“蒸”字, 寫出水氣瀰漫之廣與積蓄之豐; 下句用一“撼”字, 寫出波濤喧聲之大與威勢之強。這兩句詩闊大雄渾,氣象壯觀, 是詠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詩話》所説:“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 一語氣象。”後來杜甫亦有“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兩句詠洞庭湖的名句,堪與孟詩媲美,同為千古絕唱, 致使方回歎道, 洞庭湖與岳陽樓之壯觀, “孟杜二詩盡之矣”, “後人自不敢復題” ( 《瀛奎律髓》卷一)。在兩句孟詩中, 尤以 “波撼岳陽城” 一句最為聲勢動人。宋人範志明 《岳陽風土記》 雲: “孟浩然《洞庭湖》詩有 ‘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 晝夜不息。”孟詩此句,既有誇張,亦有寫實, 極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波濤動人心魄的氣勢。

前四句既描繪了湖庭湖氣勢雄偉、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用以象徵太平富強、興旺發達的開元盛世。

頸聯兩句表達詩人出仕無門、不甘隱居的心情。上句説自己想渡過波濤洶湧的洞庭湖, 但苦於沒有船和槳, 實際暗喻着詩人想從政做官, 但可惜無人引薦的慨歎。張衡《應閒》雲: “學非所用,術有所仰;故臨川將濟,而舟楫不存焉。”此為 “欲濟無舟楫”所本。詩中之 “濟”字, 語意雙關,兼含 “濟水”與 “濟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薦之人。下句説自己雖然身處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卻平居閒處, 無所事事, 實在感到慚愧, 有負 “聖明”之世, 從而表達了詩人不甘長期隱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業的願望。“端居” 即平居、閒居, 此處指隱居。

尾聯兩句請求張九齡予以推薦援引。詩人説他坐在湖邊看着垂釣之人,只能徒然羨慕別人釣到的大魚罷了。“垂釣者”既實指洞庭湖邊的釣魚人, 亦喻指執掌朝政的丞相張九齡。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説: 張丞相主持政事,詩人是很欽佩羨慕的,很願追隨在丞相左右,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現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無一官半職, 雖然空有出仕從政的願望, 但卻無法實現, 因而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推薦援引。《淮南子·説林訓》 雲:“臨河而羨魚, 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在這裏巧妙地借用了這一古語, 既與有關洞庭湖的描寫相貼合,但又翻出干謁求薦的新意:“唐人上達官詩文多幹乞之意, 此詩收句亦然, 而詞意則超絕矣。” (高步瀛 《唐宋詩舉要》卷四)。

這首詩的構思非常巧妙新穎。前四句雖系寫景, 但景中含情,通過對洞庭湖雄偉壯闊景象的描繪,巧妙地歌頌了開元盛世。後四句雖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寫得縈纖曲折, 含蓄藴藉。詩人雖然希望張九齡引薦, 但又不失身份,寫得詞語得體,不卑不亢,毫無寒乞相。紀昀評此詩曰: “此襄陽求薦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後半贈張相公, 只以望洞庭託意,不露幹乞之痕。” (據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紀氏此評, 可謂一語破的。

孟浩然之詩, 總體上雖以孤寂悠閒、沖淡清遠著稱,但有些詩卻 “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譜》語)。這首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即是雄渾壯逸風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輿説,孟浩然有些詩 “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養一齋詩話》),壯逸渾健之詩在孟集中雖然不多,並不代表孟詩的主要風格,但它畢竟是孟詩的一個重要方面。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並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覆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瞭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説説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註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並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雲夢澤——水氣氤氲、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湧、波濤洶湧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麼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麼?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後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3)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關於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並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遊於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於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覆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於“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説:我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歌鑑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着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象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是説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説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説: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説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拓展閲讀: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閲讀及答案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湖水平:八月長江水漲,湖水漫溢,與岸齊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漲,水面與岸齊平。

涵:包涵,包容。

虛:虛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稱天為太清。

氣蒸:水氣蒸騰。

雲夢澤:即古代雲、夢二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大都淤成了陸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動。此為拍擊之意。

1、對詩句解説不當的'一項是(B)

A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説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閒居,聖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

D最後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

2、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後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4、品味蒸與撼。

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鍊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和的特點。(2分)

6.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7.詩的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説,看着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這裏隱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8.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後人讚賞。請作簡要賞析。(3分)

答案:

5.雄渾壯闊,氣勢博大

6.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雲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共3分。意近即可)

閲讀練習二:

7、詩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2分)

8、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D

A、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

B、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

C、後兩聯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願望。

D、全詩委婉表達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麼?請具體分析。(3分)

10、請賞析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的妙處。(3分)

11、這首詩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以登覽為題材的抒情詩,所抒之情有什麼不同?(2分)

答案: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後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嚮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

(10)這一聯用誇張的手法狀寫了洞庭湖宏闊壯觀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將洞庭湖煙波浩渺、漫無邊際、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現出來,寫得壯美,有生機有活力。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雲夢澤都受到洞庭湖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湧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11)這首詩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薦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陽樓》感身歎世,表現貧病困頓中的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閲讀練習三:

1、這首詩的體裁是____________(1分),詩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設喻,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詩最後借用的典故在現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___________,現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請簡要談談你對頷聯的理解。(2分)

4、這首詩的寫景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聯繫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五言律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臨淵羨魚比喻只有願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不到目的。

3、頷聯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感染力,尤其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盪,氣魄宏大。

4、誇張。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

閲讀練習四:

1、説説涵虛混太清中混字的表達效果。

答:混字形象貼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勢浩淼與天相接的恢弘氣氛。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示的圖景。

答:水汽蒸騰,籠罩着廣大的雲夢澤地帶,水波澎湃動盪,岳陽樓好像也瑟縮不安愛的搖晃起來。

3、從詩的最後兩聯中,我們可以窺定詩人怎樣的心曲?

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詩的最後兩句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用典故;這是隱喻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閲讀練習五

⑴下列詩句中描寫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A.大河上下,頓失滔滔B.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生日向西

C.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⑵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劃線句子所展現的畫面。(2分)

⑶結合詩歌的尾聯(最後兩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C

(2)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或:一片白茫茫的雲夢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湧似乎要撼動整個岳陽城。)(意對即可)

(3)表現了詩人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或想做官卻沒有途徑)(1分),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幫助和引薦的思想感情(1分,意對即可)。

翻譯: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得平平滿滿,浩瀚的湖面與天渾然一體。蒸騰的水氣籠罩着廣闊的雲夢二澤,湖中的波濤拍擊着堅固的岳陽古城,我想出仕無人援引,猶如想渡湖卻沒有舟楫一樣,在這聖明之世置閒真使我慚愧不已。坐在岸邊望着垂釣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羨慕之情。

[賞析]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詩人寫給他的。前四句是寫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漲,湖水幾乎與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所以稱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與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樣。水天相接,還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視力造成的錯覺,這裏的水天相混,是水與天混而不分,在水與天之間的一段虛空已包含在湖水裏,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氣蒸雲夢澤,水面上有蒸發出來的水氣,把虛空包含了,這個水氣也把整個雲夢澤都籠罩了。古代的雲夢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方圓九百里,這裏泛指圍繞着洞庭湖一帶。接着第四句寫洞庭湖波浪的聲勢。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稱洞庭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故稱波撼岳陽城。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那兒的岳陽樓是望洞庭湖的勝地。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後四句是感懷。欲濟無舟楫,《書説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對洞庭湖,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沒有人引薦。端居恥聖明,端居指平居閒處,在聖明時即太平時,閒着不做事是可恥的。《淮南子説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末聯表示空有羨魚的感情,希望對方推薦。這首詩的感懷部分,寫得含蓄,不直白求薦。所用典故,與望洞庭湖密切結合,極為自然,而融化無跡。

這首詩僅用四句話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氣勢,寫出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抒懷裏又要結合寫景,含蓄不露,雖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寫景上,詩人抓住洞庭湖水勢大的季節,用八月來點明,用湖水平説明水勢的浩大,開頭樸實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峯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氣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來是含虛混太清,湖上的水氣把天和空都包含進去了。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浩渺的氣勢。如此還不夠,再加上氣蒸雲夢澤,水氣的蒸騰把江南江北的雲夢澤都籠罩了。這樣寫,還沒有寫足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

於是再加上波撼岳陽城,使人感到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這才把洞庭湖的特點寫足了。

在抒懷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薦,卻沒有一句求薦的話,而是結合洞庭湖的描寫,用欲濟無舟楫來暗示,並説自己不出來做事對不起這個時代。對方原是宰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 詩中借用典故,巧妙設喻,道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詩最後借用的典故在現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__________,現在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請簡要談談你對頷聯的理解。

答:

4. 這首干謁詩(“乞仕詩”)借景抒情,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願望。

(以下是20xx年湘高中理科實驗班招生題)

5. 這是一首干謁詩,目的是為了得到對方的賞識和錄用,但其寫景有獨到之處,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例舉一首與其寫景手法相同的詩。

答:

6. 聯繫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答:

(以下是20xx年自貢巿會考題)

7.解釋下面的詞句。(2分)

①太清:

②端居恥聖明:

8.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A.詩的前四句寫詩人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波瀾壯闊的洞庭湖。 ( )

B.“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寫景雄渾壯闊,極富藝術感染力。 ( )

C.“欲濟無舟楫”寫詩人想渡湖水卻沒有渡湖的車輛和船隻。 ( )

D.“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兩句是比喻詩人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 )

9.詩的首聯和頷聯分別從___和___覺的角度展現了洞庭湖________的景象,極富藝術感染力。

10.這首詩在藝術上非常成功,歷來為世人傳誦。試舉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

1. 坐觀垂釣者,獨有羨魚情。

2. 臨淵羨魚 比喻只有願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不到目的。

3. 頷聯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感染力,尤其“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盪,氣魄宏大。

4. 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

5. 誇張。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結秋霜。

6. 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猶想出仕而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

7、①指天,天空。②閒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

8.A√,B√,C×,D√。

9.視 聽 波瀾壯闊

10.示例:“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觸景興懷,巧借雙關,委婉地表達了詩人想做官卻沒人引薦,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而深感慚愧的苦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ojr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