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數學教學類論文(共31篇)

數學教學類論文(共3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1篇《數學教學類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數學教學類論文》相關的範文。

數學教學類論文(共31篇)

篇1: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材(北師大版)中穿插着“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趣味性、實踐性、操作性,備課時,我們教師應用這種富有彈性的課程設置,結合學生能力發展水平的個體差異,力求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教材中的“做一做”

北師大版教材每個章節都安排了“做一做”活動,備課時要研究課堂上開展“做一做”活動的時機和時間長度,也要研究如何示範該活動。例,在講“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七年級)時,我這樣預設:把一張方紙對摺,再用剪刀隨意剪出一個圖形,然後展開方紙,這時一個軸對稱的圖形就呈現在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興趣,於是要求學生仿照我的做法,動手做一做,儘管大家剪的圖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對稱特點,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知識,學生對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質自然印象深刻了。

二、備課時要用心研究教材中的“議一議”

北師大版教材每個章節都安排了“議一議”活動,備課時要研究“議一議”活動佔整個課堂的時間,更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與教材有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一些發散型問題,更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我在備課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三角形》第一節《認識三角形》中的第四課時,我預設這麼一個問題:“在紙上畫出三角形的三條高並議一議三條高相交於一點嗎?它們所在直線相交於一點嗎?”,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學生有着豐富的分類思想,通過結合動手操作師生共同討論,發表不同見解,最後歸納總結,得出一個完整的結論,在對這一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三、備課時要認真研究教材中的“想一想”

北師大版教材每個章節都安排了“想一想”內容,在備課時要結合教材“想一想”,預設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興趣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想。例,在備課七年級數學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時,預設準備一些幾何體實物,從學生能看到的摸得着的實際物體出發,“想一想”引導學生動腦動手,這樣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國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再如,在講七年級的“正方體表面展開”這一問題時答案有多種,此時讓學生想一想,這樣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發揮的平台,讓學生製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稜剪開展成平面,在操作過程中多想一想,不要習慣性地只有一個答案,這樣不僅能開發學生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備課時要重視教材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這樣會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2: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打造和諧、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如何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二、優化教學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保證。打造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課前、課堂、課後等因素的有機整合,只有真正實現了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會真正實現人人學數學,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字: 充分的課前準備 優化教學過程 發揮潛在能力

打造和諧、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高效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專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沒有充分準備的課,肯定是低效或無效的。備課之關鍵於備知識、備方法、備學生。三者缺一不可,備知識就是“知己”,備學生就是“知彼”,而備方法就是專研教材,研究戰略戰術。古人説高效方能為師,故教師備課時,不能僅僅限於將課本上已有的知識備好,還應該閲讀大量的相關資料。將本節課的知識背景掌握充分,將局部的知識放到整體的知識大背景來研究。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才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如果教師一味的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的枯燥無味,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

二、優化教學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1、巧妙運用多媒體 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隨着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多媒體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國小生生性活潑好動,此時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教師可以把動畫、童話、故事、遊戲、競賽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人課堂。如:一年級下冊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計算並不怎麼感興趣。但如果採用遊戲、競賽的方法,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真正“活”起來。

(二)、關注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正確地評價學生 現在大班化教學已經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教師無法改變的現狀,因此我們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採用多種策略,儘量照顧到每位學生。如課堂上經常用“誰還沒有回答問題”,“誰聽懂了”,“誰來説説看”等語言,來提醒每個學生回答問題,同時,對於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評價。當然也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對班級中的弱勢羣體,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要給以他們以極大的關愛,不要直接否定一個學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

篇3:數學教學論文

關於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國中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比較重要,要能充分重視對國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優化,才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將現代化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應用,是落實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這也對國中生的心理特徵比較契合,能將教學的效率有效提升。基於此,本文主要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作用以及優勢發揮詳細分析,然後對其應用趨勢和具體的策略應用詳細探究,希望通過此次理論研究對實際教學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國中數學;多媒體技術;應用

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在教育領域的作用發揮也比較顯著,通過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能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對進一步促進國中數學教學改革就比較有利。通過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面對當前國中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積極改革就比較緊迫。

一、國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作用和優勢

1、國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作用分析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能對素質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和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相符合。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有效促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音視頻以及圖像文字等功能進行綜合性的應用,對學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調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得以激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數學課堂的動態化營造上得以有效實現,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再者,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國中數學教學中的規律揭示有着積極作用,也能有效地將數學教學內容得到拓展。從而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不僅如此,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數學教學的信息擴充有着積極作用,也能有助於課堂容量的增加,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起到促進作用。

2、國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體現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在教育領域能夠得到廣泛應用,就是因其自身的優勢比較突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能夠通過音視頻以及圖像文字的綜合性應用,創設動態化的教學課堂,這對數學教學課堂的優化就比較有利。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還體現在能夠將數學知識得到具體化的呈現,方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會有諸多的抽象化內容,學生在理解起來就比較費力,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體現,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學生在理解起來就比較方便。

二、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發展趨勢和優化策略

1、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優化策略分析要想將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良好發揮,就要能充分重視在教學方法上的引導。前提是教師要在技術應用上嫻熟體現,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技巧能得到有效掌握,並要能夠在課件的製作上得以充分重視,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要能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有助於數學教學的課堂優化。

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能按照相應的規範加以實施,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教學的效果加以良好呈現。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從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活動開展方面要能夠樹立典型,激勵教師間的教學積極性,優化整體的數學教學課堂。多媒體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明確多媒體技術和學生以及教材等之間的關係,將教學的重點,要能得到有效突出。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能在容量上得到科學化的呈現,不能在內容上過多的展示,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緊密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應用的良好作用發揮。同時,還要能夠考慮到教師自身的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以及理解的全面性,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2、國中數學教學多媒體應用趨勢分析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下,對國中數學教學發展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也會愈來愈多。國中數學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比較有利,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會優化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只有遵循相應的原則,對教學目標以及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才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而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化,也能夠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的發展需求,多媒體技術的實施就能夠有效實現個別化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另外,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應用下,在教學內容的最優化目標上也能得到有效實現。能夠在課件的精心製作下,將數學教學的內容能針對性的呈現,這就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內容最優化的實現下,能夠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不僅如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上也會實現,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將學習的評估以及指導等多方面目標得以實現。還能將教學的優越化以及網絡化的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中的應用,要能從實際出發,注重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緊密結合,在方法的應用上要體現出科學性。只有在這些方面得到了有效加強,才能進一步促進教學改革的優化發展,此次主要從理論層面,對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對實際教學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王月華。新課改下國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J]。學週刊,2013(08)

[2]鍾燕。淺議多媒體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

[3]肖雲。關於國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整合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

[4]李勇。國中數學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注意事項[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2)

篇4: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教學論文

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數學教學課堂中值得探索的問題。實際上,情感、態度不是可以直接或獨立培養的,而是隻有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

微課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探討利用微課進行高等數學教學的方法。

微課具有形象生動、學生參與度高等特點,可提供高數背景知識,破解教學難點,再現知識產生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微課;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微課特指以微視頻為主的教學資源,一般不超過5~10分鐘,是一種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1]。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隨着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越來越強,通過電腦、手機等工具,可以把教學內容碎片化,使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我們建立了高數學習微信公眾號,作為教師發佈視頻和學生討論交流的主要場所,視頻用EDIUS剪輯,上傳至騰訊視頻網站並在公眾號發佈。

這一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交流,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較好地解決了高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的問題。

1提供高等數學背景知識

由於高等數學教學課時有限,可以將部分內容製作成視頻或PPT,供學生自主學習。

比如在學習微積分前,讓學生了解“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為了“微積分創立者”這份榮譽,牛頓會長和他的英國皇家學會不斷地打壓勢單力薄的萊布尼茨,

最後讓這個不論是內容闡述還是符號記法上都比牛頓領先的數學天才含恨而死,但萊布尼茨沒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學習數學的人都知道他是微積分的創造者,就連著名的“牛頓-萊布尼茨公式”,都是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命名,任何權威都掩蓋不了歷史沉澱後的事實。

這些鮮活的數學史,展示了數學發展的歷史過程,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微課,提出問題,提供方法,供學生分析探索,發現結論。

如正弦函數在零點處的冪級數展開式,先分析一次函數是直線,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數,二次函數不是奇函數,也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數,然後用三次多項式、五次多項式和七次多項式等多項式函數逼近正弦函數,

在同一座標系中做出這些函數的圖像,通過對比,觀察逼近情況,經過反覆實驗,最後得出:sinx=x-x33!+x55!-x77!+…+(-1)kx2k+1(2k+1)!+…我們向學生提供幾何畫板等工具,創設出一種學生獨立分析、探索問題的環境,

教師在公眾號中通過文字、語音對學生遇到的困難進行點撥。

3藉助圖形,破解知識難點

高等數學中極限、導數、微分、積分等內容,用微課呈現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數列的極限”一課,用PPT演示劉徽“割圓術”,圓內接正多邊形當邊數越來越大時,多邊形周長無限接近圓的周長,“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在直角座標系中描點,動態演示當n無限增大時,數列的值的變化情況,最後總結出極限的定義。

學生根據自己的節奏學習,可暫停、後退、重播,課堂上教師再進一步強化鞏固。

4利用微課,再現知識的產生過程

高等數學雖然抽象、複雜,但有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展示這些過程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如通過微課演示變速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路程是時間的函數s=f(t),當t→t0時,極限limt→t0f(t)-f(t0)t-t0就是動點在時刻t0的瞬時速度,進而再動態演示平面曲線的切念,又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5在微課的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索和網上討論

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將專業實例融入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性,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比如我們向建築工程專業學生給出課題:平面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向經濟專業學生給出課題:進行市場調查,建立一種產品成本、廣告投入和銷售價格之間的函數模型,求得利潤的最大值並找出最佳銷售策略。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易於被當代大學生接受,可以將枯燥的高等數學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我們的主要形式是開展課前討論、微課學習和課後答疑。

經過實踐探索,我們認為要加強微課的教學資源建設,精心選題,巧妙呈現知識點,提高拍攝質量,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惑。

微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醫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摘要:針對醫用高等數學課程學生多、課時少、內容抽象、難度大的特點,提出案例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思路,並探討案例式教學的團隊協作、具體課堂組織和意義,最後總結教學體會。

關鍵詞:醫用高等數學;案例式教學;醫學案例

案例式教學起源於xx的哈佛大學法學院,主要思想是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針對性的教學案例進行講解,通過互動引導學生對案例展開分析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體現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宗旨。

案例式教學與傳統“填鴨式”教學不同,注重學生參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促進教與學具有積極意義。

20世紀80年代,案例式教學被引入我國,並結合學生和學科設置特點,逐漸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案例式教學模式。

1醫用高等數學的特點

醫用高等數學作為醫學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通常採用合班教學方式,每個教學班有2~5個班級,學生人數較多。

儘管學校各個院系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但醫用高等數學課程普遍存在信息量大、課時少的問題。

標準案例式教學要求學生數量少、教學課時多,而數學課程有大量的公式、定理需要演算、推導和證明,每堂課計算量都較大,無法開展標準的案例式教學。

我們根據醫用高等數學課程的實際內容,將案例式教學穿插到傳統教學中,即實施傳統教學與案例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1]。

2開展醫用高等數學案例式教學的意義

2.1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習慣

醫用高等數學課程主要採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是絕對的主角,“填鴨式”教學使很多學生沒有興趣,學習主動性不強。

案例式教學強調學生主體地位,讓教師在課堂上轉變角色,發揮引導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醫學案例編寫,逐漸學會如何蒐集、歸納案例資料,如何對案例進行分析、判斷。

這能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2.2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繫

醫學相關案例的選取,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知識。

例如,講解微分方程時,引入靜脈一次性注射給藥的微分方程C′(t)=-kC(t)和靜脈滴注給藥的微分方程C′(t)=k1-k2C(t);講解指數函數時,引入細菌的繁殖規律;講解統計學知識時,構建醫院排隊系統模型。

這些案例不僅要求教師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還要了解相關醫學背景,讓醫學與數學相結合。

醫學案例源於生活,對於醫學生來説,通過案例可以更好地體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習更具針對性,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2.3有利於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案例的查找、論證離不開同學間的交流溝通,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能夠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體會到處理問題時大家的耐心與包容,從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形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

2.4有利於實現教學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篇5:數學教學論文

當前的國中數學教學情況與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嚴重不符。近年來,隨着國中人數的不斷增加,學生間對知識接受速度、基礎差異、接受能力等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同時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於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於自己可以直接掌握的知識,卻要和其他學生一樣去耗費很多的精力配合教師的教學,逐漸的便會對數學學科的興趣越來越低,而基礎偏差和學習能力弱學生,在學習中會由於其他學生可以學會,而自己始終不會,而對數學學科失去學習積極性。因此,國中數學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差異實行分層教學。

一、國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意義

國中數學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差異分成兩組水平相近的羣體,這兩組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入不同班級進行顯性分層教學,在同一班級內部還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層,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要求和評價標準開展國中數學教學,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提升。這對國中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分層教學正視了學生間的差異性,避免了教學中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由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於事物的接受能力、數學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採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得這種差距越來越大,分層教學方式的實施,使因此施教更有針對性,在教學中也收穫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國中數學分層教學避免了時間的浪費。社會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國中數學分層教學可以為學生將來形成有效知識層面而節省出時間,並便於學生在文化基礎層次構造之上構建未來各專業的基礎,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國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策略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具有重要意義,分層教學法的運用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下面對國中數學分層教學在應用策略展開分析:

1.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國中數學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分層,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法應用的基礎。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可以通過測試的方式瞭解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通過學習所要達到了水平。在國中數學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表現出發,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總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們分為三個不同層次小組。將數學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分為第一組;將中等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為第二組;將數學基礎不紮實、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分為第三組。通常來講班級大部分學生都屬於第二組,通過分組使班級第三組的學生向第二組去努力,第二組的學生努力進入到第一組。動態在分組逐漸的會使班級中第三組的學生消失,提升班級整體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實現教學過程層次化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不同層次學生會對數學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非常的主動,教師方面只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便可,通過課堂引導,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第二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教師適當的點撥,這一層次學生雖然思維運行速度快,但有時會因為思維障礙而無法解決數學問題。第三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加提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第三組學生對教師具有很大的依賴性,教師要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引導學生間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數學成績,努力向第一組過渡。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內容時,學生們在理解正數時非常容易,在讓學生們認識負數時,第一組學生可以自學,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解決;第二組學生教師要為其佈置學習任務,使學生帶着任務去學習,加深學生對負數概念和運算方式的理解。第三組學生教師要在授課基礎上,為其安排練習題,加深學生對課上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習過程的不同也會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3.數學作業層次化

數學作業層次化,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由於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不同,所以學生完成作業的水平和數學作業要求也是不同的。第一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較高標準要求的作業,使學生在完成基礎習題的基礎上,學會總結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同時要引導第一組學生將完成的習題進行整理,並歸納總結習題類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二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鼓勵,鼓勵學生通過習題的練習加以思考,為學生布置思考和總結的數學題,使第二組學生能夠順利的過渡到第一組中。第三組學生教師要重視對其基礎知識的訓練,通過基礎題目鞏固學生的所掌握的知識。數學作業層次化會使學生在作業中有更多的收穫,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層次化練習更使學生在作業中找到了成就感,更樂於去完成數學作業,並配合教師完成數學工作。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着主導作用,為學生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經驗的差異化在不斷擴大,而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性是必然的。因此,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滿足新課改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間的這種差異性,並努力將這種差異性縮小,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國中數學教師要多關注分層教學的實施情況,也可以適當參考文中提出的意見,希望對國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篇6:數學教學論文

一、當前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現狀與問題

中專的學生大部分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文化基礎薄弱,並且學生之間的文化修養差距也比較大。中專學生為了就業更注重專業技能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公共課程學習不認真,甚至是把數學當作學習的負擔。從國中過渡到中專,學生們的心理波動較大,思想和閲歷也會發生改變,更向社會靠攏,學習氛圍和學習風氣不夠好,學習勁頭不夠足,導致教學困難。

二、新時期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途徑

1.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有趣、吸引學生是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中職數學教學首先要優化課堂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和學生所學的專業緊密相連,讓學生學到能學會的知識、必備的知識和有用的知識。例如,數學知識和會計知識相聯繫,數學課上學到的知識點也是做會計應該掌握的。

2.實施多元化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身心發展,新時代教學要求教學手段應該多樣化,教學方法應該多元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例如,通過視頻展示空間幾何,讓想象力弱的同學對幾何體有直觀的感受。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創設情景學習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學知識會技能,做德才兼備的中專生。

3.教材編寫體現生活化、職業化、趣味化

中職數學教材的編寫應該大換血,讓教材與中職學校的特點相符合,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職業發展,並且教材的編寫要體現生活化、職業化和趣味化。中專生文化基礎較薄弱,所以數學教材應該編寫的簡單一些,有趣味一些,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

4.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許多中專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正確,我們應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轉變他們的學習習慣,讓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成為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扭轉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展一些關於正確學習方法的講座和活動,讓學生重新定義學習,學會學習,享受學習。

5.完善課堂評價方式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鼓勵學生,用敏鋭的眼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當發現學生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指出,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完善自我。此外,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增進師生感情像朋友一樣的關心學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感染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總之,教學是教和學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反思,中職學校應大刀闊斧的改變中職數學教學的不利現狀,依據新時期的教學特點對中職教學進行積極的改革和探索。

篇7:數學教學論文

探究性教學是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是通過在課堂上重建一個新的師生關係,即“學生為主,老師為輔”,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自我體驗的一個過程。為了順應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本文就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探究性教學”幾點思考的特徵

1.主動參與性。探究性教學是一個師生一起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該教學過程不僅包括師生合作,還包括學生間的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探究性教學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參與情況,只有學生主動投入精力,課堂教學才會變得有趣。

2.平等合作性。在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中學生與教師處於平等地位,由於這個階段的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會對老師進行各種問題的提問。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無論是怎樣的問題都不能拒絕回答,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促使他們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3.獨立實踐性。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的目的在於有效解決教與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國小數學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發現並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二、對“探究性教學”應用策略的深入探尋

1.提高教師的探究性教學理論水平。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一定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探究性教學是在21世紀新課改後得到大範圍普及與應用的,但是教師的一些相關培訓卻遠遠落後於探究性教學的研究進程,導致探究性教學的實際實施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只有在充分掌握探究性教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數學教師的探究性教學實踐水平,減少探究性教學的盲目性,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在實際社會實踐中,可以多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對教師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也可組織探究性教學示範課活動、探究性交流活動,讓每一名教師都能深入理解探究性教學這一新理念。

2.發揮教師在探究性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在國小數學探究性活動中,必須認清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的事實。實施探究性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給學生,引領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並在探究性教學活動結束後,引領學生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思考與總結,教師自身也要反思這場探究性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探究性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進行一些相關資料的收集,向學生示範探究性教學活動所採取的方法與對策;在探究性教學活動進行中,教師可進行巡視,在必要時向學生提供幫助與指導;此外,還需要注意,教師介入探究性教學活動時應選擇恰當的時機,介入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介入過早,將會使學生喪失自主發現並探索問題的機會:介入過晚,則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也會影響探究性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

3.選擇科學合理的探究性教學內容

(1)探究性教學內容應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趣味性。實踐表明,那些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具有一定新穎性、趣味性的探究內容,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學生快速進入自主探究學習的狀態。

例如,在探究“打折與優惠”時,可以要求學生以數學活動小組為單位,由數學活動小組組長組織組員於週末去有折扣的商店瞭解原價與折後價間的關係,並瞭解商店打折的原因。通過調查,他們會發現在日常的生活中還藴含着許多數學知識,經過此次探究性活動,數學教師可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交流社會調查體會,並自編自答與“打折銷售”相關的數學應用題,這樣更易於滲透知識。利用兒童愛玩的天性,把一些趣味活動融入課堂教學會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向學生多提供一些這方面的活動平台,以兒童活動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自主探索、主動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真正能得到發展。

(2)探究性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確保學生經過探索後,可以得到正確答案,而不是學生通過若干步驟探索後,最終得出錯誤的答案,或得不出答案。例如,學習“15+26=?”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準備好小棒子,首先,讓學生在第一排擺上1捆和5根,在第二排擺上2捆和6根,捆與捆相對,根與根相對,教師可通過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去發現5根和6根和為11根,從11根裏再取出10根成為一捆和整捆小棒放在一起,那麼單根就只有1根,整捆就有4捆了,這時再啟發學生運用算理進行計算,1捆為10個單根,4捆為40個單根,和1個單根加起來就是41。將這樣類似的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將會使教學內容顯得通俗易懂,這對於引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有大有幫助。

此外,探究性教學內容不能太過複雜,一定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即探究性教學中學生應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付出一定的努力後,可以基本理解或解決問題。探究性教學內容太難,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樂趣,降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探究性教學內容太容易,學生的學習止步不前,探究性教學也失去了其價值。

4.注重對探究教學過程的評價。

在探究性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探究結果,對於那些達不到教學要求的探究結果,教師不能全盤否定,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給予學生肯定。即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得出了有偏差或大相徑庭的結論,教師也不應該嚴厲地批判學生,而應把這個看成學生積極探究後所得出的結果,並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如筆者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中有這樣一道題:商南新村新蓋的3幢樓房共住了42户。照這樣計算,這個新村25幢這樣的樓房共住了多少户?這時筆者給他們提出以下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哪個條件?這個條件題目有沒有告訴我們?再根據哪個條件來求?”此時讓學生自己帶着問題去分析自己錯誤的原因。探究性教學中,教師不應急着指出學生的錯誤,應給與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找出原因。另外,探究結果出來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與同伴交流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共同促進的目的。

5.不斷改進探究性教學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或多媒體播放等多種方式來向學生呈現一個問題情境,這些問題情境往往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可思索性、現實性等特點,以此來吸引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確定探究目標,指明探究方向。數學是一門實用型的學科,除了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外,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認清探究性教學所要達成的目的,向學生指出探究性活動的方向,而不只是拋出問題,讓學生茫然不解。

(3)培養探究技能,注重實踐能力。在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中,一個學生若不具備相應的探究性學習能力,那麼這場教學過程也無法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因此,探究性教學中,應該重視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譬如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探究技能水平。

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對以往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積極引導學生去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篇8:數學教學論文

一、採用階梯目標開展數學教學的背景

新課改實施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學生基礎差距很大,通過診斷考試,兩科總成績分佈在38~192分之間。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存在巨大反差,再使用單一的目標教學,勢必使優秀生感到不滿足,學困生感到深澀難懂。久而久之,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興趣都會受到影響。怎樣找到一種既能面向全體,又能重點突出的數學教學模式,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穫,讓不同潛質的學生都有所發展,這是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也是數學教學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體現。

20xx年6月,我校申報了“教育部北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數學教育研究課題———《採用階梯目標教學,促進不同數學水平學生髮展的研究》。課題由研究中心數學課程工作室管理和指導。

二、採用階梯目標開展數學教學的方法

什麼是“階梯目標教學”?就是在教學的各環節設計不同的目標,學習難度像蹬階梯一樣具有層次,逐漸遞進。在不同時段,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努力達到預選目標,完成相應的任務,就視為該階段學習成績合格有效。

在教學的每個環節設計三級階梯目標:

第一級———雙基達標目標:掌握知識點的概念、判定和性質,理解知識的作用和用途。能力達到程度:會。

第二級———知識運用目標:達到第一級目標,並能運用知識解答簡單的綜合性問題和課本上全部練習和習題。能力達到程度:熟。

第三級———技能提高目標:達到第二級目標,具有較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具備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能力達到程度:巧。

例如,現在流行兩輪滑板,如果設計它的三級目標,第一級能在地面上滑行,不摔倒;第二級能控制行進方向、加速減速自如滑動;第三級能連續做複雜的動作和花樣,把舞蹈融入滑板運動中。

備課是體現階梯目標教學的關鍵,備好課就意味着教學成功了一半。備課時要按三級目標改編教材內容,增強知識層次感,設計學生、設計例題、設計練習和作業。這樣備課,教師的工作加大,在每個環節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稍微懈怠就可能回到原來的老路子。教師要團結協作,採用分解任務集體備課的方式,共享、互用教學資源,能減輕一定的工作量。教師要掌握課堂教學節奏,講授知識要有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要求上要體現出階梯性,恰當地安排時間練習。要按三級目標佈置作業,不同學習目標學生的作業數量和題型要區別。輔導時調整重點,加強對課堂上僅能達到第一級目標學生的輔導。

考核時試卷題目相同,但試卷有三級評分標準。每一題目上要標識清楚三級目標,就像大學聯考試題標註文理科解答一樣。對於不同目標的學生只要完成目標任務,就能得到滿分;這樣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實現自身價值。

三、採用階梯目標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

七年級新生入校後,通過考試建立初級信息庫。引導學生正確評估自己當前學習的綜合實力,自主選擇學習目標(教師不強迫)。

以後定期(一個月)進行嚴格的測試,每次測試都要建立學生學習情況階段信息庫。教師根據測試結果,把成績位次與上一階段信息比較,教師和學生各自分析變化原因,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到改進措施,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對學生學習的三級目標管理是一個長期、連續、動態、透明的過程,建議使用電腦和專用軟件管理。

家校互通信息,瞭解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正確對待每一階段的考核結果,只要學生達到預定的目標都能得到滿分。學生初次確定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但不要干涉,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習目標確定後,學生在一個階段內的學習行為應保持穩定,嚴格按預定目標完成任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20xx年7月,為期三年的階梯目標數學教學實驗結束,進入課題結題階段。將學校20xx年會考成績和國中入學初始成績比較,數學優秀比例增加了九個百分點,及格及以上比例增加了十七個百分點,課題實驗取得了一定範圍的成功。

篇9:數學教學論文

隨着多媒體設備在各中國小校的普及使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以往在形式上、方法上比較保守的教學方式亦將隨着多媒體課堂的出現而在發生鉅變。利用計算機、網絡、投影、音響等設備將能更合理、更形象生動地輔助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效益性,使之更精彩地呈現在師生面前。

一、創設形象生動的課堂情景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説課堂教學已收到一半的效益,另一半就看教師如何運作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置不同層次的疑點,引導學生生疑;要善於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創設各種新穎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問題;尤其是數學教學,知識的邏輯性強,甚至比較抽象,一般教學輔助器材難以作出形象生動的演示,讓學生具體理解真理,這就需要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如在教授“圓柱和圓錐”的內容時,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圓錐的母線相當於展開圖中扇形所在圓的半徑,圓錐底面的周長相當於扇形的弧長。這一點許多學生不理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大屏幕上畫出一個扇形和圓錐,向學生提出問題:看看這兩個圖形有什麼不同之處?(一個是平面圖一個是立體圖)當把扇形捲起來又能成為什麼圖形?學生在動手操作後,得出的圖形是圓錐;既然扇形和圓錐有一定的聯繫,那麼如果要求圓錐的側面積,應該如何思考。這一問題一提出,很多同學肯定會陷入困窘中。隨着學生對問題興趣的產生,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利用預先設計好的動畫過程:讓圓錐的側面慢慢展開,時停時展把整個過程清晰地展示給學生看,同時在圓錐上用不同顏色標出母線及圓錐的底面,從動態的角度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一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很明白地告訴學生: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展開的扇形的面積。在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學生既學到到了數學知識,有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後學習數學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無窮的探索慾望

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探索精神,就看它是睡眠在這個人心中還是活躍於他(她)的腦門之外。對於數學教學,如何喚起學生探索數學奧妙世界的慾望,比數學教學本身更加重要,教師應當做學生的引路人。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容易更好地實現這一點。

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更多探究性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猜想和歸納,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意識,形成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並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多種感官並用,提高對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內容時,通過電腦動畫的操作,讓“對稱”的線條活動起來,讓學生自己體驗在拖動鼠標的過程中發現諸如“在河邊什麼地方修建水泵站可以使到在河同側的兩個村莊使用的水管最短”的問題,大大增強了學生追求新知、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多媒體課堂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大大豐富相關內容,並給學生提供更多趣味無窮的例子、數學人物故事、數學前沿知識等等。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課本的內容,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形象生動的數學世界的不斷探索,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課標課程標準對國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有這樣的闡述:“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顯而易見,多媒體課堂不僅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精彩,也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對未知數學世界的探究。

篇10: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從國小數學過渡到七年級數學,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有個轉折與適應的過程,因此,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論述了怎樣打好七年級數學基礎,為以後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一、注重預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着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於七年級學生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狀態,進入中學後,需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但他們在國小聽慣了詳盡、細緻、形象的講解,剛一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他們雖然有求知慾和思考能力,但自學能力是較差的。七年級教材涉及數、式、方程,這些內容與國小數學中的算術數、簡易方程、算術應用題等知識有關,但七年級數學內容比國小內容更為豐富,抽象,複雜,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而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生也不盡一致,他們往往認為看書就是預習。因此,找不出要點,也不知自己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老師講的內容“鬍子眉毛一起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餘,效果不佳”。為此,在上某一新課前,應給學生介紹課型、特點及預習方法。如對概念課,一般是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編排相應預習題,讓學生看書思考去找答案,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注重聽課方法,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揮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説過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我結合數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要求學生會圍繞老師講述展開聯想,理清教材文字敍述思路;要善於從特殊到一般,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後,要多想幾個“為什麼”,思考一下“怎麼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於觀察,勤看。既要觀察老師表情和手勢,因為數學上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的更生動、更形象,利於理解。又要仔細觀察知識語言的表現,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識。耳到:要求學生學會聽,要聽出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跨越聽課的學習障礙,不受干擾;聽完一節課後,概念的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根據教師講課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在理解基礎上扼要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以記下。教師形象比喻,深入淺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須親手操作才能逐漸形成。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於動腦,勤于思考,是學好數學的先決條件。

三、注重複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反覆閲讀教材,多方面查閲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及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複習方法上,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知識的能力。通過比較可以明確本質,辨析異同,從而收到舉一反三是效果;通過聯想,可以建立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有利於形成知識網絡;通過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於記憶,利於掌握,並靈活運用。

四、注重解題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七年級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於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這種思維上的不成熟給科目成倍增加、知識內容明顯加深的國中階段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分析其產生錯誤的原因,啟發學生遇到問題要認真分析,不要輕易下結論。同時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來開展評價,培養學生去分析,使學生學會反思。要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與空間,使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惑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並達到啟思悟理,融會貫通。因此,例題的教學,習題的講評教學等既是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的過程,又是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數學能力的過程。抓住典型題講,循思設疑,引導探索,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防止學生生搬硬套,使訓練既能使學生獲得解題方法又鍛鍊了思維能力。

以上,就七年級數學如何打好基礎針對性解決存在的問題,給同學們出了主意。但如何確實去做到,還要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的去感受去體會,去加深認識理解,去尋找調整適合自己的能夠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夠輕鬆學好國中數學課程,取得不俗的成績。

篇11:數學教學論文

開題報告題目:

創造性使用國小數學教材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

課堂研究背景

現在的學生,尤其是越到高年級,數學成績越來越差。為什麼會這樣?難到僅僅是因為知識難度的增加嗎?我覺得這個原因影響不大,出教材的人會考慮這個問題的。很多老師就會説:“學生不想學。”真的,我也認為學生不想學,而且,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學生為什麼不想學?我也和很多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很多老師都從客觀上找原因:

1、家庭因素。大部分的學生家庭不重視對小孩的教育,也因為很多家庭本身的文化素質不高,缺乏教育的意識和方法,或對小孩的教育缺乏認識,更多的是留守兒童,我們都知道這是教育的一個大問題。

2、社會因素。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上網、貪圖玩樂等等。

3、學生的先天因素。

學生為什麼不想學?

我們找到三個客觀的因素,但我覺得這三個原因不太恰當。學生學習的時間大部分在學校,家庭因素影響不大;如果説社會因素,那麼,國小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能受到社會多大的影響?再説學生的先天因素吧,學生的學習的結果,可能因人而異,但是否愛學習,與先天因素的關係不大。因此,我覺得我們老師應從主觀上找原因。

為什麼要落實新課程改革?

是因為以前的教材不適合學生的需要,以前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改目標還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但是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不愛學習。這與課改的目標恰好相反。找一找主觀原因,我覺得是我們老師沒有轉變教育觀念,沒有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還是採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方法。因此,學生不喜歡老師的課,對學習沒有興趣,還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國小生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但他知道什麼是快樂的。新課改正是要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學到知識。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輕視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

結束語

教材是育人的媒體和手段,教材是為教師完成教學目標而提供的範例,是一個載體,教師不僅要解釋教材,而且還要用教材做“誘餌”,去“釣”起學生思考的“魚”。同時,以教材為中心,適應向外延伸,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教材,在這裏只是一條知識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橋”,是一個心靈洗禮之“池”。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新教材進行研究和挖掘,應把新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用出個性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簡單地“教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是一項長期的艱鉅工作。新課程下的數學教材只是一種育人的手段,只為教師提供一個範例,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實驗教材的編寫也有意識地給老師留下研究和拓展空間,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積極思考,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才能在教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內涵,輕鬆自如地駕馭教材,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實現新課程目標。

篇12: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

實施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本文根據平日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實現課堂互動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進行了探究,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對國小數學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鑑與參考。

關鍵詞:

國小數學;有效互動;提高;實效性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如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實施這一理念,是廣大國小數學教師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實踐證明,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實施互動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適應學生髮現知識與接受知識的特點。國小生活潑好動,適合在知識直觀呈現的具體情境中、在互動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知識的構建。這對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操作探究,激發探究興趣

國小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在動手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例如,在講授三角形一節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喜羊羊的朋友送給她三根精美的金屬條,喜羊羊十分喜愛。她打算用三根金屬條製作成一面三角形的鏡子,可是擺來擺去怎麼也擺不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為她解釋一下是什麼原因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紛紛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木棒在桌子上擺來擺去,與同伴一起操作探究。最後學生通過探究得出結論:喜羊羊的三根金屬條中的一條太長了,以至於它的長度比其它兩根金屬條相加的長度還要長,所以自然擺不成三角形了。學生進一步探究,最終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的規律。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操作,使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結論,而是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自我完成知識的建構。

二、開展數學活動,鞏固數學知識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學生活動環節,讓學生在互動中交流與探究,達到掌握與鞏固數學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加減法一節內容後,我在課堂上開展了“超市購物”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將教室設置成了超市的格局。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在購物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買多少商品花多少錢、需要找回多少錢的加減法運算問題。“顧客”與“售貨員”彼此溝通,互動交流,共同計算。這一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演變為了一種購物情境活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與鞏固了數學知識,掌握了運算技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將一些容易陷於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教學環節,整合為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從而提升了學生的互動合作能力,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創設遊戲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國小生喜愛遊戲,教師可以融遊戲環節於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我在教學平均數一節時,就引入了遊戲環節,在課堂上進行了踢踺子比賽:將學生分為A、B兩組,A組由4人組成,B組由6人組成,看在規定時間內,哪個組踢踺子個數最多。比賽結束後,教師宣佈B組獲勝,因為B組踢的踺子個數遠遠超過了A組。學生見狀,都表示疑惑,有的學生説這樣不公平。教師問:“為什麼不公平?”學生回答:“B組的人數多,踢踺子個數多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師又問:“怎樣才能公平呢?”有的學生説:“把他們踢的踺子個數“均開”來看,就可以了。”學生頭腦中有了“均開”的想法,説明“平均數”的概念已經初步形成了。此時學生的好奇心也被調動起來,教師乘勢導入了新課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交流中探討,通過互動交流實現了合作學習,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設疑激趣,促進小組合作探究

要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採取小組互動合作是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小組內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進步。筆者在教學中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按好、中、差平均搭配到各個小組中。要實現小組有效的合作互動,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才能做到目標明確。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性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值不變呢?”並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究學習。有的學生在研究中取出兩條長度相等的紙條,先在第一個紙條上截取二分之一,然後在另一個紙條上截取四分之二。最後發現所截取的紙條都是相等的,從而用直觀的方法驗證了分數的性質定理。我在複習課中,主要以小組探究為主,讓學生在小組內畫出每個單元的知識網絡,並且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探究。例如在複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一小組向另一小組提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什麼條件下,才存在着一半與兩倍的關係?三角形的各邊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係”等問題,促進了學生對於知識的綜合與鞏固。總之,構建互動式的國小數學課堂,可以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開展數學課堂探究活動,通過小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曾紅英.談國小數學課堂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9).

[2]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國小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24).

篇13:數學教學論文

1.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1.1有利於優化資源分配,提高辦學效率

發展的差距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教育的差距,雖然政策方面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但是僅就在崑山市彼此之間的差異就很大,並且發展的情況不是十分樂觀。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整體提高了崑山市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各機構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地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了崑山市教學質量的整體上升。

1.2有效緩解生源壓力

近年來,一方面人口數量下降導致生源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的觀念深入,認為職業教育遠遠趕不上普通教育,從而導致了職業教育極大的劣勢。通過資源的整合,教學規模得以擴大,教學質量、師資水平得以大大提升,在吸引新生方面卓有成效,並且在整合過程中,將相近專業進行改編整合,避免了某些冷門專業招不到新生的情況。2.3促進統籌發展我國經濟社會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着一個很大的問題———發展不均衡,地域之間的差距很大,這不僅表現在不同城鎮之間,也表現在同一個城鎮的不同區域之間。在筆者看來,同一個城市之間發展情況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情況的差距,在職能方面有差距。崑山市通過職業教學資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減少彼此之間的差距,使崑山市統籌發展,實現共同進步。統籌的切入口就是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職業教育業成為所有工作的基礎。推進崑山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進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要長時間堅持,所以在發展階段必須要有資源整合的重點和方向。

2.推進城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方向和重點

2.1整合教師資源與教學資源

崑山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重點是將各教育機構的教師力量進行整合,同時要對外招聘高資歷、高學歷的優秀老師,建造一支優秀的師資團隊。職業院校內最需要的就是“雙師型”的教師,應通過在職培訓、引進和外聘等途徑來提高教師的學歷、職稱和“雙師”素質。各職業院校可以建立健全校際、校企、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互聘、聯聘制度,有效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應儘量組織國家級名師、省級名師、中青年骨幹教師以及專業帶頭人成立職業教師資源中心,輪流到各院校進行交流授課,實現專業核心骨幹教師的互補,鼓勵教師跨校教學,使優質師資得到最大化利用。

2.2整合教學資金資源

與以前相比,崑山市對於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有了很大增加,但是有些職業教育機構在教學資金方面有很大壓力。因此,一方面崑山市政府和社會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加快職業教育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的建立健全,從根本上改善教育機構資金的整合;另一方面要以市場體制為為主,融合幾種教育資金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較大影響的重點職業教育院校和優勢學科的同時,培養職業教學領域的高級講師及專家教授,淘汰或者兼併教學質量差、只注重利益的落後職業教育機構,減少教育資金的浪費,整合發展優秀的教育機構。

2.3整合信息資源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崑山市的各職業教育機構都有屬於自己的多媒體資源配置、信息網絡和信息教育,但是彼此之間的差距很大,且彼此之間的交流也很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各教育機構之間信息的閉塞和差異。對崑山市各職業教育機構信息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整合,同時建立健全信息教育體制和方式,建設大量標準、優質的信息資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重要途徑。具體應由教育行政機構組織協調,利用現代化信息科技的優勢,實現校園網、局域網、區域資源同步建設,對教育信息資源進行細分,重視開發、積極利用、加強交流和強調共享,努力實現信息資源應用的最大效益和崑山市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

3.結語

崑山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目的是適應新時代全球化發展,實現教育機制的進一步健全,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在發展的過程中,職業教育機構與社會企業間的交流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這也是職業教育機構發展過程中應該正視的問題。崑山市以突破體制障礙,轉變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堅持以完善職業教育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為基本前提,以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為出發點,以辦學質量和規模效益的提高以及國際職業教育品牌的創建為目標,以國內外職業教育市場為導向,以實現行業企業、崑山階梯教育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羣體的多元化參與為重要途徑,以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完善和職業教育基礎能力的提高為基本保障,正在為職業教育資源的逐步整合而努力。筆者認為,不僅僅是崑山,在全國範圍內職業教育資源整合都應該被提上日程,並且要相當重視,獨立發展、各自為政只會限制彼此的發展,彼此交流、共同進步才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古代中國的敝帚自珍本以為是想長時間凌駕於別國之上,但實際上西方國家在彼此交流發展過程中早已超過獨自發展的中國。教育亦是如此,沒有交流、沒有整合就沒有進步,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是將優勢資源最大程度上發揮價值,筆者認為這是現階段甚至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總之,我國計算機的普及讓多媒體更多地應用到國中教學中,國中數學教學應增加多媒體的使用,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代替傳統教學,提高學習的效果和質量,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篇14:數學教學論文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我覺得應該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索的興趣。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數學,從而再深入研究數學。要有效地培養興趣,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功課,教師也應該做好導入學習新章節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方法,比如,運用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一章節的內容和相關知識。

二、建立和諧輕鬆的教學環境

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建立一種和諧輕鬆的教學環境。我們都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作用,在這個階段裏,學生容易遭遇瓶頸期,失去對數學的興趣,甚至從此在數學學科上沒有自信和動力,因此,一個輕鬆和諧的教學環境是數學教學方法至關重要的前提。要注意學生情緒,和學生一起研究和學習,數學學科本就是一門艱澀的學科,怎樣引導學生在艱澀中找尋到快樂和自信,數學教育者的教學方法和創造的教學環境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在教授過程中,應該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適當講解難點題型。基礎是解決一切難題的根源,學生只有把基礎知識牢固掌握,才能深入解決重難點題目。公式、定義、性質以及一些公式使用的侷限條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明確指出,不能模稜兩可,並且要深入強化這些基礎知識,讓學生真正地自我消化和吸收,才能更好地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轉化

國中數學教學在銜接國小和高中數學學習中,可謂是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此時期,應該讓學生在此時期掌握一些數學思維和思考方法,題目是死的,思維是活的。所謂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道理。在教授過程中,可以實現不同類型題目之間的延伸和聯繫,讓學生的思維在不同題型中得以轉換和鍛鍊。

五“、教學相長”

教師應該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融入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知識,虛心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批判接受學生的要求,尊重學生的水平差異,實現教學對象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每個數學教師應有的基本要求和素質標準,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提高學生能力,完善自身水平,創造“教學相長”的持續友好關係。

總之,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教育者應該不斷完善和改革數學教學方法,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努力奮進。

篇15:數學教學論文

一、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習慣

在通常的教學中,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就是學生只是一直在聽老師講的內容,而沒有去動手做筆記,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我們要讓學生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通過對課堂內容的記錄,讓學生課外可以進行反思與總結,所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的習慣是重要的環節。

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1.掌握解題的方法,反思解題的過程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大多數學生在解題時,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或者獲得分數,之後卻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反思在解這道題的時候有哪裏是想錯了方向,導致效率不高,總結還可以用其他多少種方法來解決。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反思解題的過程,迅速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2.互相交流討論,形成反思的概念

教師可以組織和鼓勵學生們互相交流討論,每個人簡要説一説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反思過程,從而可以互相學到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此外,互相交流討論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形成反思的概念,促進個人的反思以及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技巧和創新能力。

3.反思解題的方法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碰到過好多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沒有靈活的思維過程,解題方法死板,過程單一,思路雜亂無章。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就在於學生沒有反思解題的方法,只是為了把題目完成,從來不分析自己解題方法和思維過程的優劣。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的解題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清晰、靈活、新穎。

4.反思知識的獲取過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設定一些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並且反思這一過程。但是這種方式是有弊端的,因為要受到一些條件的影響,如果不指導學生反思知識的獲取過程以及對獲取的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那麼就達不到所預期的效果。

5.反思錯誤,取得進步

犯錯不要緊,關鍵是要學會反思錯誤,避免再次犯錯,很多學生考試和作業中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原因就在這裏。因此,教師應該要學會引導學生在尋找錯誤的原因中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常作業中學會自我反思,以及在課餘時間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方法,培養反思能力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課外之餘,反思學習到的知識和內容,總結和提煉這些內容之間的規律,變成自己的解題風格和技巧。在平常的作業中,鼓勵學生反思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最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通過解題後對習題特徵進行反思,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又可以讓老師和學生更好地進行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取得進步。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反思思維時,不要忘了讓學生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刻性。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全面、深入。要通過題目給出的表面信息和潛在的一些內容,領悟到這個題目的本質特徵,組織積累出屬於自己的解題方法和知識架構。

篇16:數學教學論文

一、當前國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1.沒有合理發揮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

隨着國家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許多學校相繼引入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儘管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使用率較高,但是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多媒體在當前數學教學中的效率較低.這主要是由於教師對多媒體手段作用的誤解導致的,某些教師過分依賴先進的教學設備,沒有認識到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其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師教學,而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教學工作.所以在國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正確認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合理利用發揮其對教學的優勢.二是不能忽視書本教材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三是不能完全照搬現成的教學課件,必須根據各個教師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課件進行適當的改進.

2.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於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有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採用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沒有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給學生留有自由的學習時間,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使課堂變得單調乏味,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留有足夠的自由學習時間,從而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過分重視題海戰術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通過增加數學課的習題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加上會考的壓力,導致家長、教師和學生自己對題海戰術都比較重視,然而通過題海戰術雖然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但這種教學方法效率較低,會浪費學生的大量時間,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4.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有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內容比較單一,其教學內容仍停留在教材上,上課沒有新意,照搬課本理論和知識,重視計算的結果,忽視了對計算過程的講解,沒有將課本知識與實際運用聯繫起來,在數學教學中沒有意識到數學思想的重要性,導致學生雖然會解題卻不理解為什麼這樣做的情況,對題目中藴含的數學思想認識不深刻.

二、改善國中數學教學現狀的措施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教師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為啟發式教學,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課堂上多進行探究性教學,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僅起引導作用.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加深教師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同時加強師生交流還有利於教師幫助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對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明確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教學

明確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師必須根據國中數學的教學特點,同時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計劃設計.在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具體教學中的內容,將整體教學計劃分層實施.這樣有利於教學計劃的合理有序進行,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還要充分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有利於對教學任務的突破,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3.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

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可以明顯提高教學效率,國中數學教學也一樣,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使教學效率事半功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多媒體教學,優化豐富課堂內容,突出課堂重點,加強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運用.

三、總結

國中數學教學是國中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國中數學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國中數學教學的效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陳書寶 單位:江蘇省寶應縣曹甸中心初級中學

篇17:數學教學論文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感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 體驗 再創造 做數學 説數學 用數學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着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 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

這裏的“説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學習“圓的認識”後設計遊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學完“用字母表示數”後,隨意取出一本書,問它有多少頁?學生們起先一愣,有的搖頭,有的茫然,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這本書有X頁。”“有a頁。”“有b頁。”=我們的教學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魅力。

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悦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篇18:數學教學論文

問題之一:注重學生考試的成績,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就目前教育而言,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學生出成績的理念一直統治着教師的思想,教師也知道,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獲取直接的數學學習經驗。然而,教師為了考試出成績,往往避開這些認識,走為考試服務的道路,能力培養放在一邊,需要學生操作認識的知識,教師取而代之,教師的操作代替了學生的操作,教師的思維想象取代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期末考試前夕,教師身心疲憊,學生身心疲憊,這樣的教學,學生成績能理想嗎?教師只注重教,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導致了差生越來越多,教學質量整體的滑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一定讓全體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實力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學生會學數學,學生學會學數學,教師一定充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由原來的教書轉向教人,既讓每一名學生學會,也讓每一名學生會學,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師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真明白為什麼要學,怎樣學學什麼。踐行既教書,又育人。

問題之二:課堂教學以中下等學生為中心,不重視優等學生的存在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不能拋棄較差的學生,導致一些教師始終以中下等學生為中心,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多次重複,課堂教學回答問題由這些學生包辦了,每一節課教師真正做到了對中下等生有備而來,這些學生每節課緊張有餘,沒有學習的樂趣,優秀學生無事可做,成了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教師既要照顧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有他們完成,回答不完整或不準確時由優秀學生解答問題,一些較難的問題由優秀的學生完成,不能把優秀學生放在一邊不管,讓他們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問題之三:教學方式簡單單一,缺少創新意識

教師教學形式簡單單一,一些教師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學方式,不管新課程還是舊課程,自己完全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學,沒有創新,沒有激情,周而復始,學生能願意學習數學嗎?學生能學好數學嗎?有一些教師對新課標的研讀,有過一些創新,激情四射,不過是過眼雲煙,瞬間即逝。教師一定改變教學方式單一的被動局面,有創新意識大膽實踐。例如講授年、月、日時,打破照教材正常的講解介紹,讓學生自己計算一年的天數,學生興趣高昂,用學過的知識計算出20xx年和20xx年的天數:1.317+304+28317+304+292.90+91+922912+922提高了學生思維想象能力。

問題之四:注重筆算,不重視口算

為了追求正確率,教師要求用筆算檢驗,對口算能力培養不重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一年齡的學生又喜歡口算,久而久之,學生錯誤率越來越高,造成了教學的得不償失。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前提,教師一定注重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筆算並舉。口算訓練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綜上所述,筆者對國小數學教學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教師必須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寬闊的視野。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精湛的專業知識、精巧的教學方法,具備高超的駕馭課堂教學能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相關學科的知識,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讓課堂教學煥然一新,充滿生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篇19:數學教學論文

一、多種表現形式,美感教學展示

信息網絡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學可以全面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把教材中枯燥無味的文字,以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全面地展示,活躍課堂氣氛、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質量.多種表現形式,使高中數學教學從教材開始賦予美感教學展示.例如,在講“立體幾何”時,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説是既抽象又形象.具體來講,學生從平面幾何圖形到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要求有空間想象力,定義和定理雖然比較抽象,但是數學源於生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立體幾何的原型,這樣講又是形象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在進入教學前,先播放一些景點的建築實體、生活中的事物等,如廣場的文化柱、塔、噴泉、亭子、水面、球形建築等,設計一個輕鬆、愉悦的情境進入教學,學生也可以更快地進入課堂,他們在欣賞美感教學展示的同時,會慢慢發現圖像的共性,就是都是圓柱、圓錐、球體的實物模型,這時圖片上配以文字説明,增加引入圖片的意義,然後由實物表現轉為模型表現形式,多媒體播放長方形的一個邊固定,圍繞這個邊旋轉一週得到一個圓柱形,一張半圓的卡片,以直接為中心旋轉,得到一個球體.通過演示使學生了解點、線、面、體的關係的同時,也形象地看到了它們的形成過程,對於建立空間想象力很有幫助.

二、靈動情境方式,創設美感教學

改變以往高中數學課程緊湊、以老師講述為主的單一傳輸方式外,精心設計靈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互動和實踐參與下,學習知識,理解應用技能,靈動的情境方式,創設美感的教學環境.在課程教學中,運用靈動的情境,學生踴躍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教學.高中數學教學中,為把抽象化的概念、定義、公式、定理等,可以以靈動的情境方式表達出來,使知識點更加鮮明,更加具有感染力.靈動的情境方式,創設了美感教學.

三、強化動手方式,探究美感教學

高中數學中,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同學們自主學習,凸顯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動手、探究等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動手實踐方式,是自主探究、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需要.通過動手方式,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實踐操作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操作、動手的教學方式,對於高中數學的認知、理解、應用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動手即動腦,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強化了動手方式,領悟到了高中數學的美感.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多種方式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全面多方位地將抽象知識點形象化、直觀化,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同時,提升了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篇20: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是一門較為基礎的學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學習主人翁意識,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首先從影響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因素進行闡述,接着結合我國現階段農村國小數學教學的現狀提出培養國小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建議。

一、影響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因素

(一)問題意識

影響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這一學生有無提出問題的意識。如果學生有提出問題的意識,那麼學生就會對某一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蒐集有力的信息,並結合相關實際情況去嘗試着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學生才具備解決問題的前提。

(二)問題轉換意識

在影響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因素中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是否具備將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的意識。這種意識需要學生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學生要有一定的數學知識的積累及懂得該使用怎樣的方法去進行轉化;二是學生要具備抽象思考的能力。這種意識需要國小生要進行相關方面的訓練才能獲得,只有具備了這一意識,他們才有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思考問題的形式,它並不能被我們看到,但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數學邏輯思維可以不斷減輕學生思考的負擔,同時,學生如果能較為熟練使用邏輯思維,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數學計算能力

這裏所説的數學計算能力不僅僅是指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加減乘除,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使用數學中一些特定的符號或是公式對較為複雜的信息進行恰當的解決,數學計算能力直接影響着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只有掌握這一能力,學生才能更為快速解決相應的問題。

二、國小數學教學中提高農村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我認為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一直無法大幅度的提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小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本文結合農村數學階段的教學現狀,從改善國小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角度上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能不斷提高農村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一)靈活使用教材

在國小階段,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極其豐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對相關知識平鋪直敍,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作為教師,我們要靈活使用教材,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要做法如下:一是老師課前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熟悉以及掌握,將相似的知識點歸類在一起,從而節約教學時間,還要將有聯繫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二是靈活使用教材,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的使用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例如,在講解“雞兔同籠”教學內容時,可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合作,不斷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關注學生能力層次,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的存在,不同的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仔細的觀察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不斷滿足學生對知識的不同的需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準備不同的提問,對於思維較為活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一些相對較難的問題,而對於接受能力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提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

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學習興趣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或是設置一些開放性的課題,讓學生進行研究和探討,不斷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促進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年級之間的教學交流,逐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進一步加強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還應該加強年級之間的教學交流,逐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可以採取集體備課、專題演講等方式進行不同年級之間的數學教學交流,尋找影響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國小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

通過以上相關內容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為以後學生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國小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是農村國小。因此,農村國小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國小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並不斷探索和研究,尋找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彭欽,陳麗雲。簡析新時期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3)。

[2]張曉貴,郭世平,方明華,欒慶芳。論國小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與模式[J].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xx(6)。

[3]潘富園。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求知導刊,20xx(2)。

[4]杭瑛。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着“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xx(35)。

篇21:數學教學論文

一、國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新課標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但由於我們現在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具體的改變,所以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教學改革的目的

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棟樑,培養為了國家的富強能夠貢獻力量的新鮮血液,培養能夠為現在的高速發展的社會所接納的高素質人才.

3.適當簡化教學方式

就數學而言,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分類:必須死記類,可以變通類,需要創新類,等等.必須死記類就是不用多加理解,無需創新,前人的努力可以為你所用,只能記住,別無他法.比如説,非常簡單的內錯角問題,大家只要記住一個英文字母Z就行了.凡是看到Z,無論它是正着的、倒着的,還是躺着的,一定會有內錯角相等.可以變通類就是一題多解的形式.比方説,乘法的分配率:a×(b+c)=a×b+a×c.到底什麼時候正着用,什麼時候反着用,學生要學會融會貫通.需要創新類的題一般是比較難.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結合自己的一些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細心加上耐心,不難將這些題解出來.

二、國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國中數學的難點已經在不斷地減少,其真正意義也就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國中數學的實踐與思考也是非常關鍵的.思考的意義是什麼?實踐的方面有哪些?比較常用的方法是什麼?如何充分地利用現在現有的資源?

1.思考的意義非常重大

思考的意義在哪裏?如果一個人僅僅會計算,不會思考,那麼他跟計算機的區別又在哪裏呢?無論是獨立思考還是換位思考,我們都得將思考進行下去,因為這是區別於其他物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我們以後單純的計算已經完全可以由計算機代替了.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更加體現了思考的重要性.

2.實踐可以是多方面的

實踐可以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比較有趣的實踐活動來記住一些定理或者一些定義什麼的.這對數學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説,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遊戲來學習,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可以走出課堂,不僅反侷限於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中,去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來畫一些簡單的模型,或者是用一些比較常見的事物來進行堆積模型的製作等.

3.建模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方式

建模可以是計算機建模,也可以是手工建模.基於國中的這些技術問題,還是手工建模比較多.建模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模在國中的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4.充分運用現有的資源

可以從現實的生活中尋找學習的便捷方法,讓現有的資源為學習所用.有一次遇到了一道關於足球的非常難的數學應用題,學生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教師讓學生走出教室去看看,學生出了教室發現,原來垃圾桶就是足球的樣子,可以非常容易地把這道題解出來.這是學習解題思路,不是學習足球的設計,完全可以將現有的資源拿過來利用.

篇22: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

“問題導向式”教學是國小數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現階段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問題導向式的應用特點,分析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方向和內容,以此優化國小數學教學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

國小;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

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注重培育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優化學生研究水平實現教學目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且對學生的成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1.問題的導入

“有其始之,則已之也難。”一個良好的數學課堂開端,可以在教學工作的開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其可以及時進入到教師設定的教學情境中。由此,教學的開端是掌握學生眼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重要形式。在課堂開始,教師可以引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將其與數學知識整合到一起,以學生角度分析,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更好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以此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以此引進本課知識點:教師:我們每人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可以畫畫、幹活等,而這雙小手裏還藴藏着非常多的數學知識!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展開手掌,觀察看每兩個手指之間都有一個指縫,那麼你們知道五指間有幾個指縫呢?學生:4個。教師:4個手指有幾個指縫?學生:3個。教師:你們這麼快就能算出來,有什麼竅門嗎?學生:指縫數+1=手指數.手指數-1=指縫數。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短短的兩分鐘,就總結出了一個這麼重要的規律。我相信在今天的課堂上,你們的表現會更讓老師驚歎!

2.問題的探索

在國小課堂中,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過低,注意力也難以集中,一堂課四十分鐘,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不過三分之一。特別是在數學課上到十五分鐘時,就會有很多學生出現眼神渙散、小聲説話或者是坐立不安等問題。由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指導,讓學生更好研究和分析數學知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究數學問題、瞭解數學知識、明確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保持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幾分鐘,向學生展示一個長方形的框架,一方面通過拉伸一組的對角,讓學生觀察,在這個框架中是否還是長方形?為什麼?另一方面,向學生提問是否觀察過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並舉例説明。學生通過溝通和探討之後,明確教師拉伸對角後,就不再是長方形,因為它的四個角不再是直角。而在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例子有地板磚、麪包、伸縮門等。

3.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是啟蒙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材全面分析學生的身心特點,融入生活中的多樣元素,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整合到一起。因為數學知識源自於生活,又影響於生活,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時,教師可以依據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應用數學理論知識更好的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以此優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4.科學設計“問題導向式”課堂教學環節

一方面,教師在課前要通過學生的學習特點,全面分析下節課要講的課題,以學生觀點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提出課堂問題,展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此從教學環節上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滿足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從淺到深,從簡單到複雜,按一定的順序、步驟逐漸設計,並結合課堂內容設計的多樣化數學問題,指導學生具備應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堂指導角色,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要選擇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問題進行課堂導入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構建優質的課堂教學環境,提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案,支持學生自主研究和大膽提問。通過小組探索的形式指導學生在合作研究中解決問題,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而後,教師再整合研究學生提出的各項問題,對重難點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指導教學。同時,通過相關問題的訓練,有助於優化學生聞一知十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應用能力,確保學生具備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時,在上課之前需要依據對學生觀察明確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平行四邊形,並提出不同層面的數學問題。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校門口的伸縮大門圖片,向學生提問,圖片中都有哪些圖形;在上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具和紙張等形式引導學生研究平行四邊形、梯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係,以及現實生活中應用的特點,最後教師要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和講解;在課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遊戲活動,促使學生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到各種圖形的區別,以及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優勢,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範圍。

結束語

總而言之,“問題導向式”教學可以優化學生自主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提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由此,國小數學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案,確保其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劉文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國小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J].山東師範大學,20xx

[2]陳其玲.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國小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S5):173-174

篇23: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初寫數學論文的幾個要點隨着教育科研意識的不斷深化,很多教師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公開發表。根據筆者的切身經歷,我認為初寫數學論文的教師,為了儘可能的少走彎(請您繼續關注本站)路,應充分注意以下幾點。

一、借鑑成果,博採眾長

對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為我所用,這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在做、並且必須做的事情。一個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畢竟是有限的,要彌補這個“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學習借鑑。就國中數學教師而言,我們所涉獵的範圍自然應以國中數學的教育教學科研信息為主,但還應兼顧高中和國小的數學,以及計算機、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書面形式,比如各種書籍、報紙、刊物等;

(2)口頭形式,比如各種會議、聽課、交流、諮詢等;

(3)電子形式,比如以網絡、光盤、軟盤等為載體的信息。來源於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權威性高,有的時效性快,有的針對性強,有的信息量大。

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種:

(1)制卡片,簡要註明作者、題目、出處、摘要、編號、日期等項內容,主要用於一般性的信息;

(2)做摘記,寫在本上,編好序號目錄,以便查找,所記內容比卡片更詳盡,適用於比較重要的信息;

(3)複印,對於特別重要並且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全文複印,複印件應用同樣大小的複印紙,對不同大小的原件縮放得一樣大,便於裝訂、排序、編目;

(4)存盤,這是針對電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採用的一種保存方式,複製到微機硬盤或軟盤上。有條件的,還能使用錄音、錄像、刻錄光盤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來,我手抄20多萬字,複印存盤10多萬字,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為我的教育科研和論文寫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二、完備素材,厚積薄發

論文只是教研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論文還自教研始”、“論文在研不在寫”等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只看重論文發表這一結果,急功近利,做無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積”是基礎,沒有來源於實踐的經驗教訓、數據統計等等素材的積累,想要寫出比較有價值的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些素材源於何處?如何去發現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具體説來,素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來源,這不但是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向學生學習的過程;

(2)課後反思,對每節課的成敗得失都及時的總結下來,以便進一步研究;

(3)作業記錄,從學生作業中不但能發現具有共性的問題,提示我們教學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學生中也會有許多新穎的解題思想,值得教師學習;

(4)考試總結,測驗考試是對學生知識的集中檢驗,即使在素質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試視為應試教育的“餘孽”,“打入冷宮”,關鍵是如何改革考試製度和內容,適應素質教育;

(5)解題分析,教師平時應堅持解答一定數量的數學題,解題是數學的核心任務之一,這樣做可以活躍思維,並從中探索解題規律和命題趨勢;

(6)調查反饋,調查可以用談心、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從中所反饋的信息是難得的寫作素材;

(7)成果質疑,學習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閲讀他人的論文時,有時也能發現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對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於質疑;

(8)探討爭論,在日常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發生激烈爭論是常有的事,從中往往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9)靈感頓悟,事實上很多自選課題的素材是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甚至睡夢中突然想到的,但這種靈感是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自覺教研的精神,靈感就無從談起。

幾年來,我以“教學手記”形式,積累的素材已達200多份45萬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國家級、省級報刊發表各類數學論文(或文章)100餘篇17萬字。其中,有些論文的素材積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發表於《理科考試研究》(國中版)20xx年第10期的《“動”了五年的壓軸題》一文,是在對1997年~20xx年五年間,河北省會考壓軸題的命題規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彙總整理而成的;發表於《校園學習。數學》20xx年第1~2期的《方程(組)會考複習精要》一文,素材源於對20xx年70餘份會考試題的分析精選。

三、立足實踐,提煉新意

國中數學教師都從事着一線教學工作,最清楚教學中的困惑和喜悦,最瞭解學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進行着實踐和改革,這些是專門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和部門所難以具備的。正因如此,一線教師的論文多數源於實踐,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和鮮明的針對性,對於我們的這些優勢應該有充分的認識,並不斷保持和發展。近期,我正負責河北省“創新教育”子課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工作,這一課題也是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我將自己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寫成論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常用方法》,參加了20xx年8月在京舉辦的“全國國中數學教育第十屆年會”論文評選,榮獲二等獎。再比如,教學中的一些“冷點”問題雖不常見,但一旦出現便會使學生無從插手,據此李鳳君老師和我合作寫成《怎樣判斷勾股數》一文,發表在《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年第2期上。

論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題上,立意新穎,視角獨特;二是在時間上,意識超前,創作及時。就拿對會考試題的研究來説:河北省20xx年會考於6月22日結束,我隨即對當年的會考試題加以分析,從考查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於7月份創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20xx年河北省會考數學試題評析》並寄給《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後來發表於該刊20xx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國各地會考試題彙編資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過研究我發現,1998年的會考試題中不等式應用題異軍突起,而且當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將引起以後會考師生的注意,針對這一新動向,我於11月份寫成《例談會考不等式(組)應用題》一文,對此進行分類研究,並補充編擬新試題,指出命題趨勢,該文發表於《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從小到大,循序漸進

寫論文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一般情況,提醒初寫者先嚐試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步,練習寫學習輔導類的文章。幾年來,我在《學習報》、《少年智力開發報》、《國中生週報》等報紙上,發表學習輔導類文章數十篇。這些雖然一般稱不上“論文”,但是進行這樣的寫作,既可以當作練筆,又可以用於教學,還可以視為一次小小的課題研究。學習輔導類的報刊面向廣大學生,通常用稿量大,發表得快;其內容突出針對性,深入淺出,形式靈活;所需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與教學同步,應該比教學進度提前3個月寄稿;寫稿還應分析用稿動向,目前學習輔導類報刊多數存在高年級稿多、低年級稿少,綜合知識稿多、單個知識稿少等等現象,初寫者可以傾向於寫“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寫完後要反覆修改,確保無誤,再抄寫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進行教學研究類論文的寫作,側重於解題方法研究等實踐性強的,由淺入深,不要急於寫理論性太強的論文。可以先探討解題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後深究素質能力,

進而分析命題原則,預測趨勢走向等。如果寫有些理論性的文章,可以從教學實踐中去尋找適應教育發展趨勢的新課題,比如發表於《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20xx年第9期的《談計算器的教學》一文,就是在此方面的嘗試。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論文的範圍不求廣,但求分析透徹,凝練精華;論文篇幅不求長,大家都知道的少説或不説,適可而止,相信讀者的閲讀水平,主要適於教師閲讀的論文,長短不一,就我發表的論文而言,短的僅千餘字,長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類論文與學習輔導類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規範得多,但對與教學同步性的要求則比較寬鬆;為提高發稿率,應認真研讀報刊風格,留心新增欄目、徵稿啟事,對發現的問題勇於質疑爭鳴。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養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個人修養、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現。它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講究文德,不要過分看重名利、沽名釣譽。必須信守承諾,尤其是應約寫稿,一定要迅速及時,保質保量;如所約稿件較多,也可以多寫幾篇給編輯以選擇的餘地;為避免信件丟失,可用掛號信寄稿,有時還需用特快專遞、傳真、發e-mail等方式。當前很多單位(甚至有的是個人)利用教師希望發表論文的迫切心理,徵集各種名目的“自助論文”,對此應慎重對待,不能為了名利,就寫一些沒有價值的文字,花錢發表。一稿多發一般是由一稿多投所致,如果在約定時間內未收到用稿通知、樣報樣刊或稿費,而再投他刊造成重複發表的尚有情可原;但有的把一篇稿同時寄往多家報刊,甚至明知已經發表錄用又另投他刊,即使僥倖被重複發表,無論間隔時間長短,也很容易被讀者識破,這樣做既不尊重編輯,影響報刊質量,又坑害讀者,降低個人聲譽,結果適得其反。更為嚴重的是剽竊抄襲他人論文,不但可恥,而且是一種違法行為。

另一方面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從1996年初開始着手於素材的積累,不斷自覺的夯實基本功,歷時一年多,直至1997年開始投稿,結果投寄的第三篇論文《代數式求值十法》就被髮表於《理科考試研究》1997年第6期,喜悦之情溢於言表,細細回味,一年多的“寂寞”也是初次收穫的重要因素,如果堅持不下來,也只能是半途而廢了。相對於更多的論文作者來説,我還算是幸運的,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寫作經驗時,提到投稿數十次、甚至近百次以後才有作品問世,其間的酸甜苦辣、經驗體會是難以言傳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以上所談是我對國中數學論文寫作的幾點看法,希望能給剛剛開始寫作的朋友帶來一些幫助。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膚淺,如要在論文寫作的道路上不斷提高,還需要借鑑更多人的成功之道,但無論如何,個人的實踐創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篇24:數學教學論文

一、高中數學傳統教學主要存在的不足之處

1.創新性教學模式之理論依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Gardner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在當時是對傳統教育體系制度的質疑和批判,Gardner博士認為,在現今社會教育教學過程中僅考慮學術的專業性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知識的灌輸,無法代表具有“運動智能,空間智能,定性知識,自我認知智能”等多方面情景模式的教學理念.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論”為今後高中數學教學提供有機參考理論.

2.創新性教學模式之實踐基礎.

“創新性”教學早在國外有所實踐和相關探索,英國某所高中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將其運用在教學課堂實踐中,並建立校園網站的方式實現校內資源共享進行多媒體互動教學新模式.多媒體在英國的成功為今後創新性教學體系構建提供合理實踐基礎,傳統教學機制將逐步被多媒體互動教學形式取代,互動課堂能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性,共參性,自主性學習之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存在感.

二、教學內容創新上

由於高中學生在教學形式和數學知識接受上的不同特性,在教學內容呈現有效性上應摒棄傳統的“書面到講解”的傳授方式.堅持演繹推理,合情推理和抽象推理並重的相結合方式

1.演繹推理.在進行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演繹推理原則.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中,應對同一知識點進行理論,並根據相應定理及知識點進行演繹推理.例如: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函數知識點板塊,針對函數特性,函數知識概念甚至指數函數特性,把學生思想往數學建模思想,函數模型等方向發展,通過有效演繹推理,指導學生深入瞭解函數內部原理.

2.合情推理.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合情推理的方式進行課堂數學教學.所謂合情推理,即教師提出知識點源由,當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討討論並建立合理有效模型機制,在指引學生按照正確數學思想進行深入思考後,最後由教師進行知識總結並給出正確數學方案.嚴格按照“問題情境—學生活動—建模應用—回顧反思”方式進行合情推理.例如:在進行指數函數課堂講學中,可由講師提出指數函數曲線變化趨勢以及相關變化規律:y=2x-2,y=2x,由此可推理出同為指數類型的y=2x+2指數函數概念和函數特點,教師可根據指數函數此種變換圖形和函數特性作出對數函數平面變化曲線.

3.抽象推理.抽象推理邏輯即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知識反向思維,將現實問題轉化為特定的數學模型,從另一面深入研究問題實質.例如,在進行特定函數變化趨勢研究中,將函數曲線抽象為數軸規律性分佈式模型,鑑於每個數在數軸上不斷進行更新和延伸的特性,最終彙集成特定數學函數曲線,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習難度.

三、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

古人云“學海無涯苦作舟”,説明學習貴在長久堅持和刻苦勤學保持.愛因斯坦説過“知識積累與學習要善於不斷思考,我就是通過長久思考才成為科學家”.由這兩句耳熟能詳的話中可以看出,學習不僅要具備水滴石穿的韌性還應有反覆思考的精神.數學課堂教學在講解完之後應留有足夠時間供學生提問和思考,利用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探討,在一起探討過程中應培養學生事物聯想性,即通過觀察某一數學現象,學會理性思考事物發生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聯想其餘數學現象共性.

四、寓教於樂,制度改革

在我們記憶中,數學是一門嚴謹,不容有絲毫差池的學科,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操作過程中始終抱着嚴肅,沉重的心態去進行.不可否認,數學教學以及數學中,出現絲毫偏差均會導致教學失誤甚至導致數學廢棄.但據權威專家透露,人只有在舒適,温馨的環境下才會最大化吸收和獲取知識.

1.寓教於樂.在實際教學中,拋卻舊式嚴謹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祥和氛圍,更多的將知識點拓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例如,可將實際生活中的股票經濟融入指數函數課堂內容講解中,由股票經濟中的進倉出倉作為迴歸函數的重點解讀知識點.形成情景教學,即打破嚴謹教學帶來思維方式無法發散,又可通過此方式記憶更多知識點.此外,在針對數學教學重點知識點上,均可利用寓教於樂的教育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切入點合理融合,加深學生記憶曲線.

2.制度改革.主要針對課堂教學制度.過去數學教學採取傳統教育方式,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為知識受體,但往往忽略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新課標教育機制下,應注重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課程導師,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發揮.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在正確指引道路上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建設.

五、注重學生個體個性化發展

這跟中國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和升學率競爭有極大關聯,不少高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吸引生源甚至把任何和課堂學習無關的事物當作虛度光陰對待,嚴重阻礙學生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新課標指出:應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可將學生分為偏數學和偏理論,以及根據各方面接受能力的不同進行逐一講解,千萬不可設置分層,分班教學模式,不可分為優秀———一般———較差生進行培養,以免學生產生自卑,甚至放棄心態.令每個人發揮自身最大作用和最大價值,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尊重未來發展趨勢,是每一個學生均成為日後最優秀自我.

六、多媒體,信息化教學運用

1.多媒體資源整合

(1)信息化課程設置和學科教學通過網絡整合運用,編寫和設置信息技術方面的專業課程,是世界各國培養學生專業信息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和“用”三者沒有誰重要之分,“學”“用”是教育大廈完善作用,而“教”則是教育體系基礎作用.三者似教育界三架馬車,缺一不可.因此設置信息化課程顯得尤為重要.此外,設置信息素養評價體系,針對信息化課程標準和課後習題進行評價,通過學習與評價體系的信息化過程,為其他途徑的信息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以計算機為主要媒介的數學教學活動,可共享網絡習題資源和關注最新考試內容及考試需求變更,為學習方向性,重點性提供保障,大幅提升學習效率.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本世紀初逐漸成為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核心力量,可在整體性,視野性角度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並且網絡資源多變性,創新性題材也為日後學生創造性思維模式打下基礎.

(3)計算機管理教學信息化時代的數學教學,摒棄傳統教學中對課本題材的依賴,改善學生認知能力同時,根據實質教學情況編寫有效教育題材,充分利用教師的示範作用和引導作用以及計算機網絡資源的廣泛共享性,其合理性教材編排對缺乏深厚文學底藴的高中生來説尤為重要,共享性教學可豐富學生閲歷,滿足學生需求.在廣泛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學生繳費,註冊,報到以及作業分發均由計算機系統統一安排,去除課堂教育信息化外,食堂,圖書館均採用信息化磁卡技術,為高中生從小營造良好信息技術氛圍,深刻影響學生信息意識和基本信息素養.

2.網絡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

(1)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校園站點信息平台下載的資源或相關文件進行直觀性講解,也可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總結進行間接性評測,在確保授課時間相同的前提下,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信息化教學資源,讓學生更生動接收教學信號.此外,可提供學生學習數據供教師進行教學點評.例如:課堂筆記學習以及作業展示.

(2)局域網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間教師可在局域網服務器中搜尋課堂重要材料,並對書本重點內容進行補充,同時可借鑑其餘老師或學生的經驗總結,避免相同錯誤發生,大幅度提升教學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上,我們既要注重課件的嚴謹性,也應保持課件科學性和教育性.

(3)學習環境方面應用在多對多教學模式中,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構建全方位教學環境,可通過多對多模式進行同步教學對話,吸取最新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為進一步增強學習經驗和學習主觀性培養堅實基礎.

3.多媒體設備在現代化教學中的運用

現今社會應將教學重點放於教學知識點推廣力度以及加大數學知識普及度上,因此傳播媒介的選擇異常重要.而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形式規範化,定義化呈現,將抽象化知識形象化描述.多媒體技術的大力普及有助於提升數學有效性教學.

例:利用攝影技術將數學瞬間反應現象定格化,方便數學講學與數學現象記錄,讓學生更為深切,理性看待數學本質,瞭解某一數學性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以分析教學細節,突破教學難點,提升教學有效性.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文采性較強的學科,計算機的普及會很大程度上令學生對數學具有概念化認知,理解,掌握.同樣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多媒體的聲音,圖象效果更能讓學生將抽象化知識形象化,書面化,利於學生接受.舊時代中“粉筆加黑板”式教學體系為數學教學提供基本教學素材,但有礙於數學教學的普及力度和教學質量.舊式教學體系只能為學生提供基本學習之平台,沒有考慮拓展學生思維方式.當地政府或國家應大力投資教育經費,加大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普及度,為全民教育,深層教育提供素材可能.枯燥教學難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深化理解是舊式數學教學失敗之關鍵.通過多媒體畫面,一方面豐富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另一方面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有效理解高中數學之內涵,達到教學效果最大化之功效.

七、結束語

由於數學教育的學術性和嚴謹性,其數學教學方法實現是長期摸索中的成果,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適合學生適合學校發展的特色教學模式;現階段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數學教育關鍵問題所在.上述只是筆者簡單幾點論述,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學科之間融會貫通和綜合協同能力的培養,為教育綜合型人才而努力奮鬥!另外應深入貫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育方針,讓高中階段數學教學質量有更快提升!

篇25:數學教學論文

一、什麼是“數學隨筆”創新教學

“數學隨筆”與學生平時的錯題筆記差不多,但又不完全相同.“數學隨筆”要求學生平時細分題目做錯的原因,將自己認為有必要的題型錯因寫下來,也可寫一些容易忘的知識點.當然,不一定是做錯的題目才整理,學生整理自己認為好的且容易想到的解題方法、常用的解題習慣、常用的數學解題注意點等.如一道解答題,有三問,有的學生可能就第三問不會做,如果學生將做錯的題目整理到筆記本上,很多學生會將題目照抄到筆記本上,然後再將答案寫上去.而運用“數學隨筆”的方法,則只要對第三問涉及的知識點與解決方法適當整理就可以了.做“數學隨筆”也不是簡單的寫寫就好了,學生在寫之前要思考,要想如何用簡單的式子、語句將內心所要表達的寫出來.

二、如何整理“數學隨筆”

(1)按時間順序整理按時間順序整理是指從你準備做“數學隨筆”的時候開始整理,因為幾乎每天都在做數學題目,都在上數學課,所以學生每天都會有幾個感覺不錯的知識點或做題方法可以整理下來.

(2)按類型整理在準備做“數學隨筆”的時候,如果想分類別整理,可以考慮大類別還是小類別.大類別如函數、立體幾何、不等式、附加等大的章節;小類別可以分為如週期性、數形結合、離心率、三角等.按照各自的設想,都無所謂的.整理的方式很多,看學生自己喜歡用什麼樣的方法.

三、“數學隨筆”的作用

(1)“數學隨筆”能節省時間

很多數學教師都要求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因為學生如果將不會做的題目全部整理到筆記本上,再寫上正確的答案,下次複習時就看這本筆記本就可以了,能夠將遺漏的知識恢復記憶,將曾經不會做的題目再看一遍,有一定的效果.但缺點是平時整理做錯的題目需要花很多時間,有的時候整理一道題目需要半個小時,平時投入的時間太多.而“數學隨筆”既有整理的功效,又能節省時間.對於學生而言,時間是很寶貴的,將做錯的題目整理下來,要花很多時間,而“數學隨筆”的方法,針對做錯的題目,如果這道題目是運算算錯了,就算了,如果是方法的問題,就將這個具體的問題所涉及的題型的方法整理下來.

(2)“數學隨筆”能增加考試得分

每一次數學考試前,教師肯定會有幾節課讓學生自主消化、自主複習的,這時如果你看平時整理的錯題本的話,裏面有很多題目,兩三節課的時間壓根是不夠的,只能看極小部分的題目,很多已經遺忘的知識點或常見的解題方法沒有複習到位,容易導致考試時信心不夠,或考試得分不高.而如果平時做“數學隨筆”的話,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複習到很多知識點,也能複習到很多解題手法.如當學生看到“二次方程根的分佈問題中”同居“問題一看”Δ“、二看對稱軸、三看特殊值;”分居“問題考慮特殊值.”學生看到這句話,基本這種題型就知道怎麼做了,而如果僅僅是看試卷之類的,即便是看到這樣的題目,也未必能總結出這樣的方法.在考前短短的時間裏,學生能將平時整理的容易忘的知識點,容易犯的錯誤及常見題型的解題方法都能複習到.雖然常説數學功夫在平時,但考前若能好好地梳理一下,在考試時,常規的錯誤就少犯了,分數自然就高了.

(3)“數學隨筆”能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如果看平時整理的錯題集,當你翻開一本厚厚的錯題集時,一般連看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因為平時已經做了很多數學題目了,即便是看整理的題目,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當你看“數學隨筆”時,沒有這種強烈的厭惡感,因為這種習慣的整理佔據的空間不大,有時一頁紙上能寫十幾個知識點或解題方法,看上去很輕鬆.如果每天都翻開來看幾分鐘的話,會對數學裏的經常遇到的問題比較熟悉,也會經常鞏固一些知識點或解題注意點,這樣能使自己在接下來做數學題目時少犯錯誤,在做題目時大部分常見的問題也知道怎麼解決了,信心自然就有了.

如果學生從高一就開始做“數學隨筆”的話,對高三的複習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高一、高二的新授課雖然容易,但在平時的訓練中,各種題型、各種解題方法都會一直訓練的`,所以從平時就開始整理各個容易忘的知識點,各種解題的方法,對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也有所幫助.因為做“數學隨筆”不是簡單的抄下來,需要動腦,要用最簡短易懂的語言將自己所想的記下來,而且以後做數學題時,大腦中的反映就是這些話.

四、總結

做“數學隨筆”簡單,且節省時間.整理本上既有自己平時易犯的錯誤,又有容易忽略的知識點,還有常見題目的解題方法.若整理的話,它是一本很不錯的寶典,對數學成績的提高有幫助,學生也能養成了很好的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

篇26:數學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養成教育

論文關鍵詞:

數學教學 養成教育

葉聖陶曾説過:“教育就是培養行為習慣。”國小階段尤其是國小低年級階段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兒童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型。要使兒童把班集體的行為準則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是關愛,二是習慣。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傳遞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互動過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心,他們往往會欣然接受老師的建議,並自覺遵守老師提出的各項規定。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情緒化的學習者,任何一位學生(不管他的學習成績多麼糟糕)都有被別人關愛和尊重的需要。這種情感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成。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會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這樣的信息給他們:老師是喜歡您們的,老師渴望見到每一個人的進步。他們學習中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給以認真而誠懇的肯定並加以鼓勵。提起學生王佰祥,教過他的老師都直搖頭,説他作業拖拉,字跡潦草,成績落後,喜歡打鬧,“朽木不可雕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的作業一反常態,字跡認真工整。問他原因,他低聲説:“我也想得個大拇指。”原來是我最近實行的獎勵方式(測驗中滿分獎勵一個大拇指,基礎知識沒疏漏獎兩朵小紅花,出錯不嚴重的獎一朵小紅花)激發了他的上進心。於是我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班上大加表揚。幾周後,奇蹟出現了,他不僅作業認真按時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學打鬧了,數學單元小測驗得到了兩朵小紅花,之後我不失時機地連續表揚鼓勵,並親自向家長打電話報喜,從此,王伯祥變了。

二、提高學生自制能力,培養會聽課的習慣。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有意注意力還比較薄弱,情緒穩定性較差,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堅定性。他們在課堂上最常犯的錯誤是:思想開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課亂説話,不善於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有時還譏笑挖苦同學的錯誤;有小動作,聽課時手中也不停下,玩鉛筆,橡皮,紙團等。針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我採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召開了主題為“應該怎樣上好數學課”的班會,學生們您一言我一語,踴躍出謀獻策,熱情很高。以後誰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説話,都會遭到同學們的責備。學生的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組。將學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組,每四人中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擔任小組長。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題的批閲和糾錯。

③建立適合本班班情的班級規則,賞罰分明。這需要老師拋開成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公平公正。

④放手課堂,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觀察物體時,有這樣一道題:星期天,小明,小東,小芳到小麗家做客,小麗用茶來招待客人,(圖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麗在前,小東在後環方桌而坐,茶壺在桌中間。)請您指出四幅茶壺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其中前後兩個方位的辨別是個難點,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差。課堂上我將一個帶把的杯子放在講桌上,找兩個學生分別趴在講桌的前後兩邊,根據自己看到的先畫了兩幅圖,然後把自己畫的圖貼在黑板上,圖中杯子把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一個抽象的問題隨着這兩幅圖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全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釐米和米時,我讓他們用學生尺量書的長、寬、高,量手掌寬,兩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開兩臂量兩手指間距離,量黑板等。在動手操作中同學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互相譏笑的現象少了,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查的習慣。

提高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做題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認真檢查的習慣。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時,計算過程講解很透徹,學生也已經掌握計算的方法,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但出錯率仍很高。該如何幫助學生避免計算中的失誤呢?

反覆思考後猜想:如果總結幾條規律,讓學生們在檢查時有章可循,失誤該會少些吧?於是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一起總結了下列五條:

①豎式中不要抄錯數

②豎式中不要抄錯加減號,不要將“+”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筆算加法時,該進位時不要漏加進位一,不該進位時不要亂加進位一。

④筆算減法時,該退位時不要忘退,不該退位不要亂退。

⑤橫式中不要漏寫得數。

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做完題再按照這五條逐一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們的計算水平大大提高,計算後檢查的習慣也養成了。

四、培養學生獨立作業,樂於動腦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於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鑽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於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症下藥,因此,作業時,應要求學生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要讓學生做到獨立寫作業, 老師的評價儘量以正面鼓勵為主,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實質上,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經過反覆的實踐,使這種興趣能持之以恆,久而久之,最終成為自覺行為,形成習慣的一個過程。好的習慣攢多了,素質也就提高了,養成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要讓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一定要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並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和進步。

篇27:數學教學論文

一、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啟示。

為了讓學生更多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活動中的實際作用,我設計了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智慧遊樂場》。在活動的各個環節,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創設的遊樂活動情景,並將相關的數學問題穿插其中,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步步闖過關卡,取得勝利。在課堂中,學生活躍起來,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協作解決問題。他們懷着喜悦的心情和老師、同學經歷、體驗整個活動過程,不時還能提出較有創意的見解。學生的積極、投入的學習啟發了我:每位學生都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充滿了好奇,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經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體驗----探索”,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主動去學數學,用數學。

二、對數學生活化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數學計算本身就是數學應用的一個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買5本練習本,每本3角錢,一共要用多少錢?②47位師生去遊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250元夠不夠?③家裏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2、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應用的關鍵所在。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瞭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製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會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藴涵着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3、實踐、創新是數學應用的價值體現。

數學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數學又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我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實踐過程中,數學得以創新、發展;而數學的應用,又“優化”了我們的實踐,使實踐理性化,最優化。由此可見,數學應用與人類的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即在“實踐----創新----再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中體現數學應用的價值。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堂學習問題生活化。

1、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動課《智慧遊樂場》的導入,我將學校門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車拍攝下來,製成課件頁面。當把它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親切感立增,馬上就融入了教學活動的角色當中。在導入中創設情境,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2、例題生活化,讓學生體驗、感受數學。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如:在學習有關價錢問題的數量關係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購物經驗進行編題,並讓其他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其中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3、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使數學成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繫、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我創設了一個乘車的情景,同組的同學輪流扮演司機和乘客,要求乘客算出司機所提的行程方面的問題才能順利開車。學生在生有趣的活情境中活學活用,更容易接受與理解數學知識。

(二)課外生活問題數學化。

1、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如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互換後,我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自己雙休日中一天的活動情況,再嘗試為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學會珍惜時間。作為教師,應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悦,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更加熱愛生活。

2、找一找,培養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如在購物是計算一下要多少錢;在玩樂時比較一下多少遠近;在家裏統計一下家庭開支情況等,都是讓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要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繫,令數學教學生活化,令數學學習充滿生機。

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能有效地啟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抑制學習中的疲勞和困苦,保證旺盛的精力與敏捷的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積極的、主動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如果一個人對認識事務缺乏濃厚的興趣,那他的智力的培養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興趣的培養相當重要。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不辯便明:一個對數學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數學這是無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只有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良好地教學氛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品質,會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良好的情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使其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我傾注滿腔熱情,以飽滿的情緒、生動的語言去創設一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吸引每一雙天真的眼睛。當每位學生都與我的情緒產生共鳴,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時,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能得於發揮,自覺自願,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

設計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視,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設計課堂時都把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兒童化,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謂“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逐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統計”時,我設計了“學校附近馬路上經過的什麼車最多”,“哪種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等情境,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求知慾,增加學生自信心。又如在教學“數的順序”時,我設計了“小朋友們滑滑梯”的情境,通過媒體和語言的描述,把小朋友們帶入到一個遊戲的世界,讓小朋友在遊戲當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第一”、“第二”的含義,這就是“問題情境”的兒童化。

三、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看到、聽到。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説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徵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另外,我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也能將枯燥的數學寓於情景之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四、加強操作,讓學生感受知識地形成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開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見操作的重要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轉化的槓桿,順應了兒童好動的特點,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嚐到了學習活動的樂趣,獲得了成高能夠的體驗,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斷地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理解能力。

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和學習興趣的低下,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即死記硬背。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進行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多樣的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五、多關心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情感具有動力、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並且具有兩極性。積極的情感,可增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促使人們積極地行動,提高活動效率;消極的情感,可減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使人行動消極,從而降低活動的效率。因此,要多關心差生,多與差生談心,不歧視冷淡差生,增加對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厭學化為願學、愛學、樂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分檔提問,及時對差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差生有機會表現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先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在教學中對差生堅持“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以小步子前進,將挫折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長期保持一種充滿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誘導他們發揮潛力。

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希望被鼓勵,國中生也不例外。表揚是老師對學生一種肯定,是學生成功的一種標誌。“好表揚”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心理特點。我在教育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揚是可以用點頭表示肯定、讚許;用鼓勵的話來激勵;還可以用大家鼓掌、獎給小紅花等形式。我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增加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的,有階梯的設計教學。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學都能拾級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數學知識,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心理上的滿足,激勵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苦難的勇氣和毅力。特別是後進學生容易自暴自棄、泄氣自卑,我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半扶半放地讓他們自己去走向成功。

總之,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體。我在傳授知識、技能時,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有進行深入細緻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我盡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實踐這一指導思想,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少一點束縛,多給學生留一份空間。

一、縮短師生距離,創設和諧寬鬆的氛圍

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放開束縛,主動探究,那麼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我先拿出長方形紙,説:“同學們,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呼聲很強烈,於是我便轉身一裁,即刻將長方形紙變成了一個正方形紙,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不好玩,我們也會!”學生邊笑邊説,“是嗎?我不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每人很快完成了這一過程,我故意沮喪地説:“完了,我的祕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起來,笑得很得意。其實,最得意的還是我,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學生更樂意學習了。

如果教師要走近學生,那麼教師就要放下架子,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參與,意味着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説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台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比如在一節三年級上冊的《毫米、分米的認識》上,為了讓學生觀察1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關係,我與學生一起去觀察,發現1釐米長度中有許多個小格,並告訴學生1小格就是1毫米,再通過數數,發現1釐米裏面有10個小格,從而得出1釐米=10毫米這個結論。這樣,從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於我的參與,學生當然就心領神會了,使學生學起來有平等感,有合作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實踐證明,只有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才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狀態。有了這一前提,就為“促進學生充分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開放思維空間,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有了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作保障,那麼開放思維空間,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便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首先,有了足夠的思維空間,學生就會積極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一節三年級《長方形的周長》一課上,我讓學生探究如何運用過去所學過的內容計算周長時,有的學生把每一條邊測量好了再加起來;有的用繩把這個長方形圍一圈,然後展開,再測量有多長;還有的測量好長和寬後,分別乘2再加起來,等等。學生想象奇特,各有其獨特的見解。不管結果怎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這時,教師要放下“尊嚴”,做一個謙虛的傾聽者,虛心地融入學生中間。通過學生有意義的活動和敍説,教師能夠認真傾聽學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僅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很多新知,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還讓學生感到有被尊重的平等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其次,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提倡多元思維。

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教學口算除法時,提出60÷3如何口算,學生有許多想法。有的憑經驗和直覺認為,先算6÷3=2然後再添上一個0得20;有的憑舊知識認為可以算除法想乘法,因為20×3=60所以60÷3=20;有的從數的組成上來想,即6個10除以3得2個10,就是20。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思路開闊了。再如,教學長方體面的特徵,驗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學生有的用量的方法,有的用畫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重合的方法,有的用揭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比較的方法,有的則憑視覺觀察等等。多樣交流的策略經歷,無疑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過程。

三、講究評價藝術,促進學生積極探究

在比較開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較積極的狀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同想法,對學生各種想法如何評價,直接關係能否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恰當的評價將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催化劑。

首先評價應以鼓勵為主。評價應注意情感效應,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達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説,“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説得更明朗些,那麼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完全錯誤,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説:“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係,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説:“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機械重複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以採取一些小小的獎勵手段,如獎聰明星、小紅花、獲勝旗等等。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準備一些印章,這是為了賞識孩子們而準備的。在課堂上,哪個孩子有了好的表現或有奇思妙想,我就會把印章印在當天的家課本上。這種賞識孩子的方法,在課堂上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強化了其優良行為。孩子們表現得積極主動,課堂不斷出現精彩的場面。實踐證明,在這樣一種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認可,人人都積極參與的狀態下,學生的充分發展將不再是個空想。

四、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學生之間有生活經驗的差異,原有基礎的差異。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都得到尊重,有發言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關於元、角、分計算的課上,我設計了一場富有生活情趣的購物活動。在講台前擺放許多小商品,有鉛筆、橡皮、尺、本子等。分別標明價錢,然後給每人十元錢,讓學生自己去購買想要的東西。孩子們拿着買了的東西,要説明十元錢是怎麼用的,當然有“售貨員”監督。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計算方法購物。生活化的課堂展開了。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在愉快的氣氛中張揚了個性。這時,一個“售貨員”舉報:“老師,他買的不對。”“怎麼回事?”我詢問。“他用十元錢,拿了十元多的東西。”舉報的孩子回答。沒等我追問,那個買得不對的學生已經開口了:“打折。”他把買的東西和打折的價格計算分文不差。你能説這孩子調皮嗎,不能。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發揮着聰明才智,我説:“哦,可以打折。”這決不是縱容學生調皮,恰恰相反,這樣做不僅給了孩子極大的尊重和理解,更是保護了學生課堂與生活相結合的思維和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自信心。同時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張揚。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給學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説的“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現代教學論也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使學生善於把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在“學中悟、學中做、學中思”,真正學會“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習效率。如葉聖陶先生説:“教師教任何功課,教都是為了達到不教”。現在已不是如何使學生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時代,數學課以其獨特的邏輯性和思維方法尤其應該讓學生去“學習”去“創造”,充分讓學生自悟、自得。正如古人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數學課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十分重視“做”在教學中的作用,認為“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須做得好”這一理論留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在做上教,做上學”。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也指出“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從事數學練習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工作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體驗求知的無窮樂趣,並不斷地產生“做”的需要,以不斷地獲得新的動力,不斷地得到新的發展。

一、在“做”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着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中去;例如:教學人教版國中數學第十一冊的《圓的周長》時,在課前運用CAI課件演示一個動感的畫面:一隻螞蟻沿着一個圓爬行了一週,並用變色、閃爍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問學生怎樣算螞蟻爬行的路程(即圓的周長),這時學生個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多種多樣的方法,還積極動手操作、驗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多種多樣。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的教學並不以知識的傳授為最終目的,而是在於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深度、探求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到見解為目的,即由“要我學”到“我要學”。所以,在課堂上要把複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達到手、腦並用,使學生願學、樂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儘量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現實情境、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真正實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例如:教學人教版國中數學第十二冊的《圓柱的表面積》時,先讓學生猜猜自帶的圓柱體物品的表面積是多少,再讓學生説出你是怎樣算的,然後我以旁觀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驗證猜想、最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全程投入,運用各種方法(剪、拼、補等),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做法,看到他們都在興致盎然地“做數學”,都在數學活動的樂園中尋找自己稱心如意的答案,都在不知不覺地提高自身素質,發展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使我感受到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的集體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二、在“做”中促使學生獲得求知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手與腦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起着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他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新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實踐活動。開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質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並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能啟迪大腦思維,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更深刻。我們力圖“讓課堂成為一個各抒已見的場所,一個探索問題的場所,一個聆聽他人發言、互相啟發、取長補短的場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應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條件,使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識技能,提高數學能力,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説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説的“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教學人教版國中數學第十一冊《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圓的周長,他們在操作過程中,以猜想----驗證----結論的順序進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後歸納出圓周率的概念,學生經過親自動手測量,親身體驗,激烈的爭論,共同探索出了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內在聯繫,從而得出圓周率的概念與取值,最後引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這些都是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實踐的結果。利用圓的周長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堂課學生在主動參與猜想--驗證--設疑--解疑的活動中,明白了數學知識可以先依據舊知進行猜想,再對猜想進行驗證,然後在驗證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直至獲取真知。這樣,學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覺地獲取了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為他們今後自己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次在學生體驗到探索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時,我也體驗到“做中學”這種科學教育理念給我的工作帶來的快樂和豐碩的收穫。事實上,當學生在“做中學”的同時我也在“做中學”,我們都在“做中學”的科學樂園裏一起經歷着探究和發現的快樂,體驗着成功的喜悦!

三、在“做”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單純的勞動,不能算做,只能算蠻幹;單純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維之目的。”因此,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潛能的“金橋”,是學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環節。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鏡中,愉快學習,學得輕鬆,學得開心,他們在“玩中學、”“做中學”、“思中學”,他們有了充分自主活動的時空,有了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他們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在爭論中活躍了思維,在碰撞中噴發出朵朵智慧的火花。

例如:教學人教版國中數學第十一冊《圓的周長》時,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圓的周長時,有一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64份,然後沿着半徑剪開,再拉直,求出圓周率。這説明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能夠發揮想象,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迸發。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一要求指出了國中數學教學要能使學生學會用生活的眼光看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思考生活,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面向生活的問題情境,為他們搭設一個生活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讓他們在這個平台中,盡情地展示自己,不斷地創造自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例如:教學人教版國中數學第十二冊《分數和倍應用題》時,讓學生通過讀題、找關鍵字、説數量關係、畫線段圖、練習解答,一步一步地呈現分數和倍應用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然後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自己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倡導這樣一種教學理念:教師的任務在於將學生引向自主學習的道路上,並引導他們如何去發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讓學生自己能提出問題,並經過思考,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能主動地去學習、自主地去學習,成為知識的主動獲取者。“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良好的身心素質,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總之,數學教學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他們不斷地進行有效的學習,真正理解掌握知識並構築個性發展的知識體系,真正達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是為教學相長。”。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良好的身心素質,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國中數學每學期的總複習中,複習面廣,內容較多,時間緊迫,極易引起兩極分化的特點。我提出,“步步反饋,逐層提高”的複習方法,是一種有的放矢的針對性複習,使複習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好的複習效果。

一、重基礎,再提高,全面反饋

學生要全面把握知識,內化完整的知識體系,期末的總複習必須要較全面系統,作出全面的反饋。複習中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書本的知識重講或每課練,免得學生吃一遍冷飯,枯燥無味,消沉厭煩,費時費力效果又低。而應該合理地系統一下學生的基礎知識,內化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活動,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探討、分析,最後得出結論,並且能進行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所以,複習中應該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

學生經過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學習,究竟掌握知識狀況如何?,老師,首先可進行全面試探反饋。針對於每一部分知識中的基礎、重點和難點內容,選擇六、七個中等難度的題目作為練習,要求學生在自己複習的基礎上獨立認真的完成。教師通過批改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着手編寫複習課教學計劃,重點理清基本概念、基礎計算、基本操作、基本應用方面等知識結構網絡。同時,指導學生理清自身掌握情況,作一個小結,並提出自己的複習計劃。

建立了基礎知識結構網絡,可讓學生重新去品味基礎知識、歸納要點,理清每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全方位出發,促提高,以練習為主要反饋手段。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讓學生先練或在練的過程中進行講解,也可以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反饋,總結歸納。抓住學生薄弱環節,定向加固,使學生能夠弄清每一個知識點,掌握全面基礎知識和規律,提高學習能力,積累知識。如此訓練,學生對總複習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使知識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給教師提供了重要信息,給學生自主複習的主動權。

二、貼近實際,專題複習,加強典型反饋和個別反饋相結合。

我的做法是:一重視學生的“分層導學”,發展共性,培養個性。複習過程中,激勵學生相互檢查,相互出試卷檢測,並共同提高。在分層導學中,幫助優生確立主要目標----審題萬無一失,解題靈活運用;中等生主要目標----細心檢查,努力提高;學困生主要目標----基礎紮實,確立知識底線。在操作過程中,要求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分層,並即時歸納整理,確立複習思路複習重點,加強針對性。既重視學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視個體的差異特點。

二是對學生進行專題複習訓練,融合知識的複習於技能訓練中,強化學生的內功,向練習要質量,在練習時,從專題知識出發(如應用題專題複習訓練、幾何相關知識、計算專題複習訓練等)進行定向訓練,精講精練,加強普及提高,加強典型訓練,及時反饋,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系統觀念,按類型做題。教師必須將學生的複習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選編針對性強的練習,讓所有學生均有收益,不做無用功。

三是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繫在一起復習,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提高每節複習課的效果。在這一階段的複習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在專題測試試卷評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本張試卷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一次書面自我評估。在查漏補缺之後,綜合各單元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即有的放矢的進行鍼對性補缺、定向複習,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訓練中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鼓勵學生爭取記錄好人手一冊“總複習錯題集”,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閲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複習效率。

三、“找缺陷、強反饋、切提高“的複習思路

“步步反饋,逐層提高”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經過去偽存真,去表及裏的分析、歸納和整理,逐層讓學生這個主體去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思考、探討、總結,靈活運用,找到學生掌握的整體性和局部性的缺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老師應恰當組織複習,要避免學生重複做大量已掌握知識部分的習題,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識部分上,真正起到學生缺什麼,教師就補什麼、強化什麼。

為及時檢查學生綜合素質情況和應變能力,可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適應性、開放性、靈活性演練、診斷性測試。為此,教師要花一定的時間去挑選、組織、編排、翻新、綜合一些質量高、目標性強、檢測點準、靈活開放的測試題,學生感到每一題都是有價值的。

在綜合檢測後,教師可對主體作出全面的反饋,進行最終的調整內化手段,進一步調控學生的全面複習。檢測之後,教師不僅要精講巧析、洞查、記錄學生的缺陷,及時對症下藥,並在下一次檢測中有所側重,努力使學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而且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評估自我,自覺的查漏補缺,面對複雜多變的題目,能嚴密審題,弄清知識結構關係和知識規律,發掘隱含條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經驗來。另外,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不同的學生既要統一要求,又要顧及差異,正確處理好“培優輔差促中間“的關係。同時進行健康心理素質培養,教導學生正確對待知識掌握和檢測效果(分數)的關係。這樣,通過“找缺陷、強反饋、切提高“的複習思路,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潛力,取得自己最佳的水平,那麼學習主體的綜合水平已經上了一個了不起的台階了。

總之,在複習課中,要以精講為導向,師生齊心,面面反饋,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篇28:數學教學論文

1、線性方程的疊加原理及其應用

2、作為函數的含參積分的分析性質研究

3、周期函數初等複合的週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數”知識在幾何中的應用

5、矩陣初等變換的應用

6、“高等代數”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8、任N個自然數的N級排列的逆序數

9、“高等代數”中多項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質的推廣

10、線性變換“可對角化”的條件及“對角化”方法

11、數域概念的等價説法及其應用

12、中職數學教學與能力培養

13、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途徑

14、論數學中的基本定理與基本方法

15、論電腦、人腦與數學

16、論數學中的收斂與發散

17、論小概率事件的發生

18、論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教學的關係

19、論數學教學中公式的教學

20、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21、數學教與學的心理探究

22、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與學

23、論數學家與數學

24、對稱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25、複數在中學數學中應用

26、複變函數論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7、複變函數論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競賽中的應用

28、代數學基本定理的幾種證明

29、複變函數的洛必達法則

30、複函數與實函數的級數理論綜述

31、微積分學與哲學

32、實數完備性理論綜述

33、微積分學中輔助函數的構造

34、閉區間上連續函數性質的推廣

35、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36、教師對學生互動性學習的影響

37、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38、數學解題中的逆向思維的應用

39、數學直覺思維的培養

40、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41、用心理學理論指導數學教學

42、開展數學活動課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43、《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44、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45、數形結合思想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46、運用化歸思想,探索解題途徑

47、談談構造法解題

48、高等數學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49、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等價與非等價轉化

50、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解題

51、向量在幾何證題中的運用

52、數學概念教學初探

53、數學教育中的問題解決及其教學途徑

54、分類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55、“聯想”在數學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習題變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7、中學數學學習中“學習困難生”研究

58、數學概念教學研究

59、反例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

61、數學教育評價研究

62、傳統中學數學教學模式革新研究

63、數學研究性學習設計

64、數學開放題擬以及教學

65、數學課堂文化建設研究

66、中職數學教學設計及典型課例分析

67、數學課程標準的新增內容的嘗試教學研究

68、數學課堂教學安全採集與研究

69、中職數學選修課教學的實話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與初等數學

71、由遞推式求數列的通項及和向量代數在中學中的應用

72、淺談劃歸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73、初等函數的極值

74、行列式的計算方法

75、數學竟賽中的不等式問題

76、直覺思維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種解的定義,關係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數學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79、常微分方程的發展及應用

80、充分挖掘例題的數學價值和智力開發功能

篇29:數學教學論文

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較差,而數學教學課時量不充足,專業課和實訓課佔用了大部分的課時,特別是採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數學內容得不到系統的講解,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筆者利用微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在上課之前為教學內容準備教學視頻,讓學生在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條件下自主看視頻,並完成相關練習,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在教師和同學的協助下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一、微課程“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數學教學模式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講授圓錐曲線橢圓這節內容時,通過錄制視頻,着重讓學生看視頻的動畫內容,初步學會根據動畫,發現規律,得出橢圓的定義。以學生為主,學生把理論內容和視頻內容結合起來進行自主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還可以通過反覆觀看視頻,仔細揣摩理解,這相當於教師就在身邊,學生能夠更快更有效地進行預習。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真的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協助者,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人。

2.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普遍一般,自覺性一般,如果讓他們利用傳統的預習方法,預習效果達不到老師的理想要求。如在講解“圓柱體體積”公式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程資源來展示玻璃杯的盛水量,並通過講解和引導,讓學生明白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及預習作業的情況進行分組,好生與差生進行有比例的搭配,並選好小組長。在整節課上,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長的反饋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這樣分組,進行資源整合,有利於課堂進行分層次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3.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比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把課堂的大多數時間都花在講授內容上,微課程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時間,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活動時間。將原先需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後,課堂上增加了學生交流討論答疑的時間,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恰當地應用微課程“翻轉課堂”教學

1.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微課程視頻內容微課程在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資源,從而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且學生可以多次反覆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觀看,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的學習。微課程的視頻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很多視頻內容時長在10到15分鐘,每個視頻都是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而製作的。

2.視頻內容和自主學習任務傳遞要明確一致微課程“翻轉”教學視頻既能聽到聲音,還能看到對應的教學內容,甚至有相關的動畫演示,還有教師板書的數學符號和公式,並慢慢地顯示,就感覺像老師坐在你身邊輔導你一個人一樣。自主學習的任務內容一定要和視頻相吻合,以利於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把視頻內容和學習任務的一致性。

三、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

傳統教學教師是面對一個班的學生上課,教師上課可以採取講授、啟發、討論、提問等多種教學方法,而錄製微課程視頻時只有教師自己,面對攝像頭,所有的教學環節只有教師一個人,沒有學生互動和反饋等情況,這是教師錄製微課程內容時所面臨的棘手問題。微課程只有教師一個人在場授課形式,更多的是選擇只能通過講授法能完成的教學內容。比如,數學的定義、公式推導過程。而對於需要互動的那些教學內容就無法完成。因此,在工作量較大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是職業學校數學老師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微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更多的是通過“聽”來解決問題的,所以教師在製作整個微課程視頻的過程中,語言很重要,要做到通俗、流暢、精煉。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今後的職業數學微課程將會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微課程“翻轉課堂”必然會成為一種教學趨勢。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教師教學基本功好、熟知網絡、善於運用教育技術,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加以解決。同時需要學生在業餘時間自主學習,要有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30:數學教學論文

一、“快樂數學”的研究意義

1.調動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快樂數學”的教學改革,深刻挖掘數學與專業的聯繫,開發數學案例,激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課堂內外數學活動的開發,讓學生喜歡數學課,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並樂於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積極的應用到專業課中。

2.推動職業學校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面對職業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差,響應國家教學改革的號召,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化到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是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快樂數學”無疑是理念轉化為行動的橋樑。同時,“快樂數學”教學改革無疑給全校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創設了教師自身發展的平台。

二、“快樂數學”的研究內容

1.在“能力本位教育”指導思想下,深度挖掘數控專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探索其職業能力所應具有的數學素養,確立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遴選教學內容。

2.在數控專業試點“快樂數學”的教學,針對數學內容設置快樂的情境,開展快樂的數學活動,安排快樂的數學練習,進行快樂的實踐。

3.開展對比試驗和實證分析,研究課程改革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職業能力培養的影響,為職業院校數學教學的進一步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三、“快樂數學”的實踐研究

1.以數控專業為例,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快樂的情境,開展快樂的數學活動,安排快樂的數學練習,進行快樂的實踐,開發出一套適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快樂數學教學體系,並發表部分專題論文。

2.以數控專業為例,根據電子專業和網絡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實施“快樂數學”的教學,通過總結提升形成一系列實踐成果,推廣到其他專業的數學課堂。

本項目根據職業學校各專業對數學的要求的不同,各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的不同,從設置快樂的情境開展快樂的數學活動,安排快樂的數學練習,進行快樂的實踐等入手進行變革,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樂於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專業課中,使數學成為一門服務專業的基礎課。

篇31:數學教學論文

一、關於個別學生出現問題處理是否得當

每一個班級都有幾個或更多一些經常讓教師頭疼的學生,特別操心的學生,也就是痞子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較差或極差,行為習慣不良,經常招惹是非,紀律極其渙散,沒事找事。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一定掌握每一學生的具體情況,妥善處理,具體學生具體對待,因人而異,絕不能一概而論,張冠李戴。應該説服的説服,應該小小懲罰的懲罰,應該和家長共同教育的找家長。教師一定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不能讓學生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材施教必須遵循,不能犯錯了就批評幾句,教育幾句,浮皮潦草。要時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改善良好的關係。

二、關於注重學生動手動腦,培養實踐活動能力

國小教學教學,尤其是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一定關心照顧他們,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教學。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教學中教師使用教學手段應以實物為主,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實物直觀和形象直觀。用實物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大腦,刺激他們的大腦,開啟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讓學生學生動手動腦,徹底改變學生基礎較差的被動局面,實踐活動能力較差的被動局面,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儘可能使用教具和學具,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關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每一位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一定確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自由發展。一定踐行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記下自己的切身體會或疏漏,留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掌握自己教學的第一手材料也就是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關於正確評價學生,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一定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公正的評價學生,讓學生心悦誠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學生一定公正公平,注重每一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關注每一名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狀況,重視每一名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語一定多種多樣,評價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語形式,讓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教學一定循序漸進,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進行資料的積累,創設民族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求知、合作、競爭意識,端正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佈置作業分層進行,讓學生學得實在。

五、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對國小數學教學的反思進行了闡述,作為教師一定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與時俱進,讓課堂教學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標籤: 教學 論文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e164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