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德育論文模板 >

一例國小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一例國小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一例國小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一例國小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摘要:求助者李某是我校六年級學生,即將升入國中,面對即將畢業,是否能進入理想的中學,和自己是否能適應國中生角色,搞好學習,生活,缺乏自信,產生恐懼導致其出現一般心理問題,情緒焦慮,緊張,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諮詢師根據求助者的情況採用了合理情緒療法,經過4次諮詢,求助者認識到國中生活與自身素質的一些相關點,其焦慮情緒得到改善,對待畢業階段的學習熱情有所提高,諮詢效果明顯。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焦慮  合理情緒療法

一、一般資料

李某,男、12歲,六年級畢業生,身高1.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裝整潔。獨子,父母個體生意人,家庭和睦。衣食條件較好,學習一般,父母為他進入國中四處聯繫學校,目前學習成績中等,進入理想學校,有一些困難。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輕度焦慮。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開始升學招生以來,情緒低落,緊張,精力難以集中,失眠。

個人陳述:以前的學習中,沒有認識到成績與升學的關係,學習不太努力,到了要確定學校時,才發現成績的重要性,一些自己想去的學校,要求都很高,怕自己去不了,一般的學校不太願意去,現在非常後悔,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非常想當好一名國中生,可是開始擔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害怕國中生活,甚至出現不想讀國中的念頭。在學習聽課時精力不能集中,常把老師的要求聽錯,對完成作業和參加升學考試灰心喪氣,有時回想國小前幾年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睡不着,覺得想離開學校,逃避目前的生活。

三、諮詢師觀察到的情況

諮詢師觀察到求助者穿戴整潔,表情略顯緊張,能夠清楚説明自己的感受,説話謹慎,語速較慢,腳不時抖動,感覺兩手不知放到那裏合適,迴避與諮詢師的目光交流;在談話過程中情緒低落,談到升學考試時感到很沮喪,不時的歎氣。

四、評估與診斷

1、評估:

根據對李某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家庭狀況及臨牀資料的收集,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李某本人對症狀自知,有主動求醫行為,思維和言語條理清楚,智力水平正常,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根據郭念鋒教授主客觀統一性原則、人格相對穩定性原則和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可以排除精神病。求助者反應內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治願望,屬於心理問題諮詢範疇。

2、診斷:對該求助者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根據劉某的症狀結合心理測驗結果診斷為焦慮情緒,其問題的產生是面對升學考試不自信而引起的,為近期發生,其反應強度不太強烈,不良情緒持續1個月,反應內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願望,可以對該求助者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鑑別診斷:

1.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鑑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初始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於2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並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的時間也較短,僅1個月,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2.與焦慮症相鑑別:焦慮症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牀相的神經症”,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而該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為主要症狀,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心理衝突未變形、沒有泛化,而且持續時間只有1個月,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症。

對該求助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得出該求助者產生問題的原因是:

1、生物因素:不明顯。

2、心理因素: 自我功能較弱,依賴性強,面對問題,缺乏自我調節能力。

3、社會因素:家庭教養方式不良,父母的過度寵愛。

學校老師,同學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和關愛,社會支持系統不足。

五、諮詢目標的確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經與求助者協商,初步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A、改善情緒。調整心態,認識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聽課、學習中,解決在適應升學考試、瞭解國中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B、增強求助者的自信自立能力,增強適應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和調節心理的能力,敢於正視現實,面對生活。

C、改善睡眠狀況。

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在達到上述目標的基礎上,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提高其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

六、諮詢方案的制定

1、主要諮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也稱“理性情緒療法”,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屬於認知行為療法。原理:合理情緒療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他認為外界事件為A,人們的認知為B,情緒和行為反應為C,因此其核心理論又稱ABC理論。

這種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通過利用合理情緒療法開展諮詢,幫助求助者達到三種領悟:①現在情緒行為的後果,不是誘發事件本身;②對造成現在情緒和行為負有責任;③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種症狀。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

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協組求助者改變不合理信念,認清現在其適應不良是由於不良的認知引起的。通過雙方的努力合作,使求助者學會分辨自己的想法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進而瞭解合理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力。當求助者瞭解到不切實際的負面想法如何影響自己後,可以學會以實際、正確的解釋去取代偏差的不合理信念,並逐步適應部隊生活。

2、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B、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C、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A、有權利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B、有權利瞭解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C、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

D、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

E、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A、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B、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C、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諮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B、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C、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説明保密例外。

權利:

A、有權利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B、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C、本着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

義務:

A、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B、遵守諮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C、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之求助者。

3、諮詢時間與收費

諮詢時間:每週1次,每次50分鐘,諮詢次數4次。

諮詢收費:每次收費50元。

七、諮詢過程

1、諮詢階段大致分為:

A、診斷評估與諮詢關係建立階段;

B、心理幫助階段;

C、結束與鞏固階段。

2、具體諮詢過程:

第一次諮詢:時間:2014年3月15日

目的:

A、瞭解基本情況;

B、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C、確定主要問題;

D、探詢改變意願;

E、進行諮詢分析。

方法:談話法

過程:

A、填寫諮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諮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B、攝入性談話收集臨牀資料,觀察該求助者的外在表現,進一步取得求助者的信任;

C、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願;

D、確定諮詢目標;

E、佈置諮詢作業:①回想開始升學考試以來的感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自己的影響有那些;②回去後與同學交流,瞭解同學們對升學的感受;③每天寫一篇有關情緒方面的日記。

——告訴求助者,家庭作業是諮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己的問題思考、檢查越認真、全面,諮詢的進步就會越快。

第二諮詢時間:2014年3月22日

目的:

A、加深諮詢關係

B、介紹合理情緒療法,尋找和確認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極是這些非理性信念的三個主要特徵

C、幫助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係

方法:談話法

過程:

A、反饋諮詢作業:佈置的任務全部完成。求助者很認真地描述了自己開始升學報名後的感受,第一次聽到老師安排升學報名的意向,自己徹夜未眠,還回想起了自己流淚的樣子,感到很沮喪。通過與同學之間的溝通,發現自己的想法對於其他同學來説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情緒不錯,明顯好轉,不像第一次那樣表現的很沮喪和失望。

B、向求助者介紹不合理情緒ABC療法,即人們難過和痛苦,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通過和求助者交談和分析情緒日記,讓求助者明確在學習聽課時精力不能集中,聽錯老師的要求,對升學考試灰心喪氣的根本原因,(A)是因為求助者對升學考試的認識不全面,過於困難化,(B)一旦出現落差,就會產生想放棄學習,逃避考試,情緒低落。

C、和求助者共同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當前任務目標;

D、佈置家庭作業:①完成合理的自我分析,回想開始招生一週來的經歷,找出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想法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什麼;②繼續堅持每天寫情緒日記;③多與同學交流,積極參加具體活動,增進對升學考試的瞭解。

第三次諮詢 時間:2014年3月29日

目的:

A、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

B、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A、反饋諮詢作業:通過合理認知的改變,澄清了以前一些錯誤的想法,堅持寫日記,情緒得到了宣泄,焦慮得到了進一步緩解。

B、針對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諮詢師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讓求助者分清合理與不合理信念,並幫助她學會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經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得出如下建設性信念:

a、國中學校會給每個孩子盡力創造學習的機會和環境,並不是放棄哪些學生;

b、自己在以前幾年的學習中也積累了不少知識,和一定的學習能力;

c、面對困難要能夠挑戰自己,抓緊最後幾個月的時間來學習。

D、佈置諮詢作業:①要求求助者回去後找自己以前畢業的哥哥姐姐,瞭解他們在面對升學考試時的感受,通過對比來糾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②要求求助者將原來的不合理信念與此次提出的建設性信念列表一一對比,並進行認真思考。

第四次諮詢時間:2014年4月5日

目的:

A、鞏固諮詢效果

B、結束諮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A、反饋諮詢作業:求助者通過向已經畢業的學生了解後,發現自己先前對升學的認識是多麼的狹隘。由於自己以前在學習中一直沒有竭盡全力,導致沒有形成對自我能力的認識,父母對自己比較寵愛,生活安排較好,沒有什麼困難,所以遇到第一次關於自己人生選擇的問題時,無所適從,由於這些原因導致應對升學考試出現困難;

B、在對求助者進行正面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求助者將此次的認識轉變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中;

C、鼓勵求助者積極面對現實,學會自我管理。指導求助者深刻領會“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的含義;

D、做SAS測驗,標準分為43分,基本結束諮詢。

八、諮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的評估:我現在對升學報名已經有了全面的認識,沒有付出和努力不能實現目標,我應該增強自己的實力,而不是害怕困難,我現在已經能夠像其他同學一樣投入到準備學習,考試中,抓緊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儘自己的努力,去一個理想的學校。

2、諮詢師的評估:

經過回訪和跟蹤,發現諮詢已經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求助者每次見到諮詢師都主動的跑過來打招呼,諮詢的近期目標基本已經達到,諮詢過程完整。説明適應不良引起的焦慮情緒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鋒.心理諮詢師(二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鋒.心理諮詢師(三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錢銘怡.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2002年7月第11次印刷。

(5)傅安球.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治手冊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5月第1版。

一例國小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對而導致求助者產生不良的情緒和行為的案例報告。求助者張某是一名六年級的男生,因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上學期間父母對其不正確的情緒和行為沒有采取正確的引導,而是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來解決問題。導致求助者形成情緒暴躁,品行不良、學習成績糟糕的現狀。諮詢師在和求助者商議後根據其個性心理特徵和情緒、行為問題的特點,採用了陽性強化法對其進行干預,經過6次諮詢,求助者情緒和行為有一定的好轉,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較好的諮詢效果。

關鍵字:一般心理問題  陽性強化法
一、來訪者一般情況

張某,男性,12歲,管城區某國小六年級,體態適中。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一)來訪者要求諮詢的問題: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不佳,與父母、老師,同學關係緊張,時間近一個多月。

(二)個人陳述:他從小就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好,與母親的關係不夠親密,經常被罵,如果他犯了錯,父親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暴打,即使是不小心的也是同樣對待。有一次,他和一隻小貓做遊戲,可是貓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父親剛好回來,不由分説就是一耳光,他暗自哭了一小時,當時覺得父親根本不愛他,對他的只是打罵。到了六年級時,姑父做了自己的監護人時,感覺就象是到了地獄。姑父比父親更暴躁,下手更狠,如果口頭上稍有頂撞,等來就是更猛烈的一頓暴打。其次在姑父家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感到姑父和姑母根本不愛自己,比如他有次放學回家口渴,又發現沒有湯喝,就請求姑母煮一碗湯,可是姑母理都不理,還説沒有配料。可是等到姑父一回家,她卻主動問要不要煮湯,當時他覺得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沒有一個人可以讓他覺得到是會愛他的。所以在學校裏他也是這樣看待同學和老師,誰如果對他不好,他的反應方式就是武力解決。雖然有時他也想改變,可是他知道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他會變好,以到現在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三、諮詢師觀察及他人反映:

(一)諮詢師觀察:來訪者談吐自然,表情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講到傷心動情時會激動,甚至流下眼淚。
(二)家長反映:在家不服從管理,並且脾氣暴躁,在家族中只怕姑父,對他的話言聽計從,不敢有絲毫的反對。
(三)老師反映:在校不願學習,對老師經常頂撞,對同學動手動腳,家長到校告狀,要求嚴歷處理。

四、     來訪者背景資料

(一)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從小到大與父母的關係緊張,父母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和罵。到了六年級父母由於生意繁忙,沒有時間管教,就託付給姑父監護。他的姑父是一個性格非常暴躁、教育方式簡單的人,打罵下跪是家常便飯,而且程度是非常劇烈,輕則拳打腳踢,重則是木棍。張某在學校的表現是:學習不認真,成績在班級倒數第一,脾氣暴躁,與同學話不投機就是拳腳相加。

(二)目前現狀:

1、精神狀態:感知覺尚可,思維邏輯正常,對母親和老師很反感,情緒易激動。

2、身體狀態:近期無重大疾病,無軀體異常感覺。

3、社會功能狀態:能按時上學、放學,但不願意完成作業,與同學關係緊張。

五、諮詢問題的歸類或診斷

(一)診斷依據:

1、根據張某的臨牀資料,綜合其他相關因素,家族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行為。根據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判斷:張某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沒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可排除張某有重性精神病。張某的心理問題屬於心理諮詢的正常範圍,是屬於學生行為障礙中的一種,

2、對照症狀學標準: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的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庭的長久打罵導致張某的暴躁性格。他把父母教育方式遷移到學校,用同樣方法對待同學,加上老師對其不夠關心,使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形成。

(二)根據以上依據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三)鑑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鑑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該求助者知情意相統一,對症狀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行為,無典型意義的特異行為,無邏輯思維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因此根據郭念峯教授的病與非病三原則來判斷,該求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鑑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經泛化,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於2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並不嚴重,反應僅一個多月,內容反應只對有關的人員,尚未泛化,情緒反應可以理解,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3、與品行障礙相鑑別:有某種持續的具有異常攻擊性或反抗性的行為模式,如過分好鬥或霸道、偷竊、殘忍、故意破壞、反覆撒謊、逃學或離家出走。上述行為存在6個月以上,才考慮本診斷。而該求助者出現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基本屬於正常範圍,嚴重程度遠未達到。故可以排除品行障礙。

六、  諮詢師對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生物因素:處於青春早期的“心理動盪時期”

(二)社會因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的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庭的長久打罵導致張某的暴躁性格,使孩子的心情長期受壓抑。加上老師對其不夠關心,使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形成。

(三)心理行為方面的認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他為了發泄長期壓抑的心情,從而把自己的不愉快遷怒於同學,讓家長老師同學也沒好日子過。看到他們着急、生氣的樣子,求助者真是覺得太高興了。因此,治療的着眼點是探尋並糾正導致不良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由於求助者年齡還小,適用於陽性強化法。

七、諮詢方案與知情同意

(一)諮詢目標

根據諮詢目標有效性的七項原則,與張某共同協商達成口頭協議,初步確定:
1、近期目標
(1)減少張某的暴躁情緒遭逢和不良行為發生的次數。
(2)培養張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2、遠期目標:促進張某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他的潛能,達到品行完善。

(二)諮詢方案的制定

1、主要諮詢方法和適用原理:

諮詢主要方法:陽性強化法   

陽性強化法的原理是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施加獎勵,如果要消除某種行為,就得設法給予懲罰,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

(三)知情同意,説明雙方的權益和義務。

八.諮詢效果評價

(一)求助者對諮詢效果的自我評價

     一個月後電話隨訪,暴躁情緒得到一定的控制,還交到了幾個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要用考試成績來證明自己。

(二)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改變的客觀現實:

     現在在學校很開心,與老師同學關係得到改善,學習興趣提高。在家裏與父母關係融洽。

(三)他人評價:老師反映,基本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發生與老師對抗行為。

(四)母親反映:張某在家的情緒暴躁的次數有一定的下降,行為習慣也有一定的好轉,父母的教育也能接受。

(五)諮詢師評價:通過電話回訪,發現諮詢已基本達到目的,減少了對立情緒,能主動協調好與同學的關係,尊重老師,與家長的關係也融洽起來。

九、總結

1、需改進和需要肯定的方面

通過採用諮詢方法,求助者行為方面有好的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經驗總結

    良好諮詢關係的建立甚至比技術更重要。

十、參考文獻

 (1)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三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二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deyu/7onk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