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教學論文模板 >

課後服務美育研究

課後服務美育研究

1.選題依據

課後服務美育研究

第一、課題的提出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做出了重要決策部署,旨在治理教育生態,強調教育公益屬性,減輕家長過重的經濟和精力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意見》公佈後,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積極、熱烈的響應。“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從“兩個大計”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學生健康成長,事關教育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

教基一廳〔2017〕2號文,《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國小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廳函〔2021〕23號文《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广部分地方義務教育課後服務有關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要求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時間後半小時;學校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可以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切實解決好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確保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1年7月山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印發了《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規範(試行)》,規定課後服務時間主要在上學日放學後進行,一般每天不少於2小時。具體服務時間由各地結合實際彈性確定,結束時間一般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第二、課題背景

課後服務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美國、英國、加拿大、西歐主要發達國家等將之納入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範疇。與之相對的,我國在課後服務方面與中國小補課糾纏不清,導致了從管理層到社會各界,對課後服務的社會屬性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國小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明確要求“廣大中國小校要結合實際積極作為,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後服務責任”。“課後服務工作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指導意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後服務的法律的空白和盲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可以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學校美育這樣一個目標的界定,也是進一步拓展了我們對美育的認識,進一步拓展了美育在學校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性的地位。一個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其實包含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藝術教育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但是它是主渠道。如何發揮好美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方面的素質方面的作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味着學校的美育工作進入到我們整個教育系統裏面的非常重要的方面。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又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雙職工家庭的出現導致了孩子放學後無人看管的現狀。這一現狀給家庭、社會、孩子本身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和教育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課後託管”應運而生。在我國,“課後託管”的主力軍是社會上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課外輔導機構,這些輔導機構的盈利性、不規範性、非專業性,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關注。為解決學生放學後無法獲得安全、優質、高效教育的難題,“課後服務”迅速成為了國內教育研究的熱點。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課後服務”這一重要民生工程的投入,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者的力量,多途徑、多模式、高質量地充實放學後的教育空白時間。本課題通過對國小課後服務美育課程的實踐研究,為我國課後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研究案例。本研究從學校一年多來課後服務工作的開展現狀入手,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的參與情況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可以發現學校着眼於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在課後服務中積極開展美育課程取得了諸多成效。調查中暴露出目前國小生課後服務工作中存在許多問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並從制度層面、學校工作、教師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議,形成一套以“完善政策與制度環境”為基礎、以“努力提高學校課後服務中美育工作水平”為要求、以“基於美育提升的教師專業素養髮展”為保障的國小生課後服務工作的優化策略。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以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大部分城市進入高速化城市發展階段,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引起了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結構向小型化雙職工家庭結構方向變遷。再加上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舉措的落實,政府部門為規範學校濫收費現象和響應社會對國小生減負問題的呼籲,停止了以往的有償校內託管服務,併發布相關政策文件進行規定,國小生除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因素影響外,在校活動時間不應超過6 小時,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國小生放學時間提前至下午四點半。但現階段我國子女單獨居住的小型化家庭結構居多,且雙職工家庭比例居高,父母雙方由於工作時間原因,無法在正常放學時間接送孩子。並且由於國小生身心發展不完善,不具備完全的行為能力,很多家長不放心讓孩子獨自回家,不得不將孩子委託給校外託管班照顧,但同時家長們又存有衞生、安全、師資、經濟等方面的困擾,一時之間國小生放學接送難問題成為新一代父母的心病,為許多家庭帶來了煩惱。隨着學生課後託管這一教育、民生雙重性質問題日益凸顯,學生的照顧和教育問題逐漸引起政府關注和社會公眾對“託管”問題的熱議,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小生課後託管教育問題。

2.研究內容

研究對象:

中國小管理者、學校教職員工、中國小生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探究“雙減”背景下課後服務開展美育課程研究,並把美育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難點:

通過美育活動的開展,培養孩子創造力,激發學生欣賞美觀察美,提升審美水平。

主要內容:

第一、課題關鍵詞界定

(1)學生託管

託管,由英文單詞collocation 音譯得來,在百科大詞典中是釋義為事物間存在存放或移動的相互關係。在中國現代漢語詞典中“託管”有兩種含義,一是被解釋為聯合國委託一個或幾個成員國監管殖民領地;其二是委託管理。託管一詞最早用於經濟學領域,指經濟關係中的信託關係,在 20 世紀才被引入教育領域內,出現學生託管一詞。顧名思義,“託”即委託、寄放,“管”為看護、管理,學生託管即指學生家長將孩子委託給第三人或第三方機構代為看護照顧。

在發達國家,學生託管工作開展時間較早,且已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託管體系。他們對學生託管的叫法有很多,美國將其稱之為“學齡兒童看護”,英國將其認為是“校外看護”,法國稱之為“課外接待”等等,但無論被稱為什麼,各個國家對其概念的界定都存在共同點,都涉及到人員、場地、目的三種要素。例如美國將其定義為:若學齡前孩童或學齡期孩童父母因工作、經濟等原因無法履行對孩子課後看護責任的,政府等相關機構將提供一個安全場所和舒適的照顧服務。韓國界定為在非正常教學時間內,學生家庭無法提供兒童照顧服務的,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安置處,並安排一系列積極的活動。歐盟對“學生託管”的定義為:在義務教育範圍外,對學齡期兒童提供安全場所進行課後照顧,使家長們在工作期間也能放心。

國內的“學生託管”一詞源於 20 世紀 90 年代,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外來人口流動性的增強,雙職工家庭越來越多,大多數的家長很難與孩子保持作息時間的一致性,從而引發學生課後教育、休息等問題的出現,即“學生託管”的問題。對於學生託管含義的理解,學者認為學生託管,就是在非正常教學時間外,由專業人員或組織機構給予學生需要的照顧和教育,這是對家庭教育欠缺的一種補充方式。張書穎(2012)等認為託管旨為幫扶有託管需求的家庭解決孩子接送困難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給孩子一定的看護和教育。總體來説,國內教育界對學生託管概念無明確界定,但同有一個共識,認為學生託管就是指針對在非常規教學之外的時間,學校或校外機構為缺少家庭看護和教育的學生提供場所,進行看護和教育。

(2)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

在國外20 世紀 80 年代,隨着學生託管問題的日益凸顯,國小生託管問題開始受到歐美等國家的政府、社會、學術界人權的關注。八十年代後期,各國政府逐漸將國小生校內課後託管納入教育發展體系當中。韓國將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稱之為放學後學校,旨在放學後學校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場所,並安排專職教師或專業人員參與,提供給學生作業輔導、審美培養、娛樂休閒等多方面活動。在日本,建立了“兒童放學後教室”,一般位於國小學校內部或青少年活動中心,旨在為全體學生提供安全場所的基礎上,由專業人員或具備資質的志願者對學生進行學習、體育、品德、藝術等活動,促進其健康發展。在國內,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服務落實時間尚短,相關學術研究較少,研究成果多涉及對校內託管內容、形式、制度等方面的概述,對於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的概念並沒有明確規定。結合對發達國家託管概念的界定和我國校內託管工作的性質,本研究將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界定為非正常教學時間內,針對因家庭原因放學後無人看管的學生,學校提供安全的活動場所和專業的師資力量,對託管學生進行全心全意的看護和多樣化的教育。

(3)美育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深入教育辦學體制,要始終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辦好教育,辦能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的教育。國小生課後服務雖然屬於非常規教學時間內的教育,但仍屬於國家公共服務教育領域。隨着社會經濟水平的整體提高、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步伐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教育體系成為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但隨着國小生課後託管問題的出現,引發了公眾對我國公共服務教育質量的質疑。針對國小生課後託管問題,作為公共服務教育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我國政府部門開始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和作用,開始由“划槳”轉向“掌舵”,調整公共服務教育提供的單一課內教育供給模式,開始探索課後校內服務教育新路徑。秉承着“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我國政府部門做出開展國小生課後校內服務的重要決定。自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浙江、廣州、深圳等二十五個省市開始推廣國小生課後校內託管服務的試點工作。去年三月,國家教育部辦公廳還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國小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一文,對課後服務原則、服務內容和形式等進行界定。

(4)課後校內服務供需現狀及其價值的研究

關於現階段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供需現狀研究,現有文獻都強烈表述出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服務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教育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近些年家長們由於工作、生活等原因,導致和學生作息時間不一致,進而引起“放學接送難”問題,由此家長們產生了學生服務來為放學後無人照顧的孩子進行管理和教育的強烈需求。相關記者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相關新聞報道都點明瞭現階段國小生課後託管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家長們的服務教育需求日益增多的現狀。部分學者認為現階段我國由於政府教育服務職能滯後,教育實施中存在明顯不足,導致有限的教育發展難以滿足家長和學生羣體的教育需求,這也是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服務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對此,通過對相關報紙、期刊梳理可知,我國教育政府部門為解決學生課後服務需求問題採取措施,2010年最先在福州市開展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服務試行工作。隨後,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紛紛響應國家政策,開展校內服務工作。部分學者提到,我國政府在針對兒童課後教育與服務需求問題上,採用一種以政府財政購買為主導的校內服務模式。鄧雪柳在其文章中詳細論述了以政府購買為主導模式的國小生課後校內服務服務工作在多個省市的開展情況,並認為該舉措的落實很大程度緩解了家長們對學生課後照顧和教育的需求。有研究認為我國教育政府解決國小生課後服務需求問題實行校內課後服務服務工作不失為一項利民舉措,但由於相關制度的欠缺,教育資源的利用不足等因素,導致現階段服務需求和服務供給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針對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的價值的研究,主要涉及學生個體發展教育發展兩個方面。針對學生個體發展來看,我們認為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對促進國小生髮展具有一定價值,課後校內服務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性。有的研究認為該舉措有助於學生接觸到相對於校外服務機構而言更好的教育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會處理不良情緒,培養其集體意識並提高交際能力。從社會發展、教育發展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深化學校服務理念,有利於實現多層次、深層次的教育資源利用,推進義務教育進一步向優質發展。部分學者早在校內服務前期試行階段就曾提出,校內教育服務一方面可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充分發揮教育的公益性質,另一方面加強學校內涵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向前發展,此外對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5)課後校內服務的相關政策制度研究

閲讀相關文獻可知,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服務問題已得到廣泛關注,並且政府部門正落實舉措着力解決,但由於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服務正處於實行階段,相關的政策制度的建立仍不完善。從現實情況看,國家層面導向性政策和學校層面操作性實施細則等存在空白區,國家並沒有出台專門的國小生校內服務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但各省市針對本地實際情況,發佈了相關服務工作意見、通知和管理條例。如浙江省發佈《校內服務工作指導意見》鼓勵全社會關注並積極配合國小生服務工作的開展。上海市發佈《國小生服務服務辦法》,規定所有國小開始實行彈性離校方式。部分學者認為,從政策角度出發,認為政府應把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定,保障其落實的規範性。部分學者利用比較研究法,將我國服務服務與美國服務服務進行對比,提出完善相關課後校內服務服務的制度建設是推進國小生四點半校內服務服務工作的最佳選擇,制定相關准入制度、監督制度更有利於服務工作的開展。

(6)課後美育課程模式中內容、形式等要素分析研究

美育的功能,在學校的美育教育中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審美是一個人的一種基本的素養,但這項課程在校內服務模式要素分析上僅少量文獻提及,彙總相關研究成果發現,對校內服務模式要素分析上不同學者在概括範圍上略有差異。部分學者在對國小生課後美育課程模式進行構建時主要考慮了服務主體的職責劃分,對服務內容的選擇、師資的配備、設施的購買等方面進行了簡單的論述。這一方面需要各個學科力,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就進一步凸顯了美育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我國的校內服務模式構建要從政策制度建立、運行機制設計、服務人員安排等方面考慮。

總體來看,國小生課後美育課程模式的構建要素包括運行模式、內容設置、形式安排、服務時間、人員安排、監管機制等方面。比如説我們現在藝術院校的招生,都需要有很強的藝術專長,才能考到藝術院校。而在我們的義務教育包括高中教育體系裏面,我們的音樂課、美術課或者綜合藝術課,如果學生只是上這些課的話,他是沒有辦法去考藝術院校的,這其實就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因此,在“十三五”期間,關於教學改革,我們也逐漸形成了要讓學生在藝術課上能夠去增強藝術體驗,這個體驗也就是要欣賞、觀賞,去欣賞美、觀賞美,能夠產生美的體驗和共鳴。同時,要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基本的藝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專項的藝術特長。這是美育教學改革跟體育教學改革要教會健康知識、教會基本運動技能、教會專項運動技能相對應的,也是非常相似的一個教學改革的方向。也就是,我們中國小的音樂、美術或者綜合藝術課程,要真正讓學生能夠體驗美,能夠認識美,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能夠去展示美,基本的藝術特長和專項的藝術特長,同時未來又能夠創造美。所以,這是我們教學改革要實現的目標,這在2020年中辦、國辦的文件裏面也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明確界定這一點,就是我們美育教學改革巨大的進步。 這些在課後服務中完全可以實現。

自國小生校內服務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其運行模式上,我國一直實行政府獨立財政購買方式。吳開俊在文中提到以政府購買方式的國小生校內服務服務是一種新模式,在各省市正處於探索階段。在這種模式下政府出資對服務學校、服務值班人員等方面進行資金投入,保證服務學校工作順利實施。服務時間的安排視各個省市地區的具體情況而定,但服務學生的放學時間基本都延長了1~2 個小時。就服務內容形式安排方面,各省市並不統一。北京組織學校開展興趣班,浙江組織社區入校園,但多數省市課後校內服務內容僅為上自習,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對此,國家也曾發佈《意見》一文對服務服務工作進行指導。但實際情況中,大部分省市受條件限制,服務內容形式依然單一化。楊玉龍認為要避免服務變補課,服務學校要放正心態,合理安排服務內容,選擇服務形式。徐建星學者認為校內服務內容的選擇應具有啟示性和實踐性。在人員安排上,相關文獻都提出在充分調動校內師資力量的基礎上,引入具有相關資質的師資力量參與到校內服務服務工作中,一方面緩解校內教師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多校外教育資源。監管機制層面,鄒燕舞通過借鑑法國兒童課後服務服務工作經驗,認為我國政府應着重加強對課後校內服務工作的監督力度,建立並完善校內外監管機制,保證課後校內服務工作的有效落實,從而推動我國課後服務教育健康有序地發展。

主要目標:

研究目標:探索以滿足學生智慧和創造力發展需要為目標的課後服務“美育”課程模式。使得課後服務成為學校教育的合適延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素質的提升。課後服務是一種必要的、有益的教育形式,是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補充與延伸,特別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載體。將課後服務與美育結合,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着重要意義,而對於國小課後服務與美育課程結合模式的研究,無疑是更具現實的積極意義。

重難點:

(1)課後服務與補文化課的認知,取決於教師、家長觀念的轉變,因此是研究課後服務美育課程模式的關鍵;

(2)教師先期研究投入的時間、精力、工作量與正常文化科目教學的矛盾衝突的解決;

(3)現階段學校美育技術支持相對薄弱。

(4)課後服務的美育課程的相關方面的關係協調。

實際目的及意義:

國小生四點半校內課後服務問題是我國經濟與社會飛速發展階段下產生的特定階段產物,該問題的存在不利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政府教育職能的完善。如何改善校內服務服務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校內服務工作質量,滿足服務家庭多樣化需求已成為熱點研究問題。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國小生校內課後服務服務工作現狀的調查,總結當前校內服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服務內容和形式設置單一、師資隊伍建設欠缺、相關制度不健全等,深入分析問題根源,並在結合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集體教育理論、協同理論等相關學術理論基礎上,提出國小生課後校內服務工作的改進建議,並在下一步計劃付諸實施。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問題的解決不僅涉及國小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家庭的穩定性,還影響着社會的和諧發展。當前我國有關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的研究成果系統性不足,並且政府開展的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工作正處於試行階段,存在諸多不足,亟待解決。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意義一方面在國小生四點半校內服務學術研究成果較少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當前國小階段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活動的研究理論成果,為成果體系的建立提供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對國小生四點半課後校內服務工作進行深入瞭解和分析,總結並分析四點半校內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並結合相關理論提出改善建議,力求為解決現階段產生的課後校內服務問題,進一步優化課後校內服務工作質量提供理論借鑑。

“十三五”期間,藝術課程的開課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藝術教育的資源,做到了全覆蓋,而且藝術教育中,幫助學生學會一兩項藝術特長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也逐漸普及起來。所以,這是在整個教學改革方面,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重要的進展。從師資隊伍建設來講,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在“十三五”期間,由59.9萬,增加到74.8萬,這個增長的數量和幅度超過了體育教師。所以應該説“十三五”期間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在美育器材保障方面,目前國小的藝術器材配備達標率達到95%,國中達到了96.12%,高中達到了93.26%,這個比例也超過了體育的達標率。所以,美育在“十三五”期間的進展可以説比體育還要迅猛。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中的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跟體育是一樣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會考改革試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到30分之間。關於藝術教育的評價體系方面,可以説也在不斷取得一些新的進展。推進美育需要各個部委、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藝術家們跟我們學校結對子,在課後服務中幫助學校開展藝術教育。

標籤: 課後 美育 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aoxue/9yzz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