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大學生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大學生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大學生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大學創業畢業論文 篇一

大學創業畢業論文

摘要:本文以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為理論基礎,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制度實施、課程體系設置、師資力量及相關物質資源不足的困境。並最終提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思路。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模式

一、創新創業教育內涵

提升學生對新事業創始過程的瞭解並幫助學生在創業生涯中做職業選擇是創業教育的任務,此觀點由美國學者HILLS提出。柯林博爾指出,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等,這是創業基本素質和能力教育的要求。彭鋼認為,創業教育目的是培養並增強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指導學生在企業、商業等參與策劃、活動的教育和事業心、探索及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高曉傑指出,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需要培養有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因此,創新教育是創業教育的核心點,需要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構建培養基地、完善培養模式及提高創新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點。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及實踐能力來做好創業的基礎性準備工作。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第一,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逐漸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科建設規劃中。由於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整體發展水平的侷限性,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建設的不完備及課程設置上的缺陷。院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多地是停留在簡單的指導層面,相關的系統性課程的開設基本上處於零狀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多以選修課開設、籌辦並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型比賽活動為主,卻缺少必修性質的課程設置。很明顯,只有部分學生可以接觸到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對全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較的普及。

[1]第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雖然體現了其應用性的特點,但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卻缺乏自身的創新和特點。其更多地強調理論基礎課程或者完全按照教育部教學要求模式進行設置。因此,其自身有針對性的實踐特色和實際的實習環節的成效性大幅度降低,導致培養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專業水準。另外,較多的理論及基礎課程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無法培養並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同時也不能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性而降低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最終導致知識的實用性效果大打折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安排主要表現在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短期社會實踐活動及畢業生實踐活動等幾個方面。因為缺乏系統的安排和整體性嚴格的考核,導致相關的實踐活動不僅缺乏連貫性,其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實踐資源掌握的程度不足導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學內容設置上的問題。這種忽視實質性效果的後果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無法達到標準。[2]

第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資水平在理論基礎方面的優勢要大於其實踐方面的經驗。大多數教師的知識構造比較單一,無法達到創新創業教育跨學科及多樣化的標準。因此,在教師資源的擴充和培養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此外,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性教材不夠豐富。專業性指導教材的缺乏不僅影響教師的授課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水平。[3]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

第一,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僅強調理論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效結合性,也要把創新創業課程深入到專業課教學中。因此,課程設置可以從如下幾點進行整合:其一,案例課程設置,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入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分析課程,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問題的感性瞭解和認知。其二,跨學科、多領域知識的貫穿,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入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經濟、法律、金融等學科知識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問題的理性認知。其三,創新創業課程必修化,即在課程設置中把創業課程由選修課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必修課地位,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性。第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學生培養的標準為課堂理論學習+實踐應用的操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過程需注意。其一,強調課堂理論課程學習,體現創業課程的關鍵性,加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融合度;其二,積極開展各類有助於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培訓課程及相關的創業比賽、沙龍等活動,來培養並訓練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其三,加強企業實習及創業園實戰演練,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增強其社會責任感。第三,師資隊伍水平直接關係到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對現有的師資力量需要做到:專門化培訓;多聘請企業創業者進行創業課程講授;加強校企合作,鼓勵教師與創業者合作完成創業課程及教材,提升師資對創業的實踐認知能力;要求教師參與大學科技園創業活動及各類社會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連城。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課程的科學設置[J]。教育探索,2009(3)。

[2]朱柏青。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1)。

[3]楊曉宏。對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4]趙中建。21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動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大學生論文參考 篇二

摘要:體驗式教學的思想體現了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培養共同發展的理念,其教學模式是強調認知訓練、競爭激烈、團隊合作等要素的有機結合。同時,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對於人才的培養以及社會的進步具有積極作品。對於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土木工程類專業來説,其教學過程仍存在某系弊端。對於這些弊端就需要教師團隊通過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相關的人才。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土木工程;職業;素養

1、高職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1.1基本技能訓練與職業素養共同培養

體驗式教學的核心內容在於以人為本,其重點在於育人,同時也注重對於專業技能的培養,教學過程不只是單純的專業技術的教學,更是對於人文素質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按照傳統的説法所謂的好學生,就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優良的職業是素養的學生。而體驗式教學就是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在教學中充分給予鼓勵與信任,楊其長處,避其短處,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並行,促進他們成才、成人。

1.2個體學習向團隊合作轉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表現為個體學習,課堂表現、成績,都與他人無關,少了競爭同時也少了同學間的鼓勵。而體驗式教學的重要一點就是以小組為單位,是學生成為一個團隊,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關過組織團隊活動,讓學生們合作完成某項任務,促進了學生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對於發展學生的自信心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1.3教師為中心轉向為學生為中心

在體驗式教學的模式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角色,充當引導者,學生為主角,教師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創造條件,並通過引導來引導學生的正確思路/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身主動地體驗,運用思維、表達等,形成對教學內容的深刻認識。

2、體驗式教學課程結構的調整

對於土木相關課程的體驗式課程實踐,教學結構的調整是其中的一個必要的因素,結構的調整是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課程設置、課時分配、教學實踐等均有別於普通本、專科。同時,還要加強人文、經濟、法律方面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突出主幹課程的地位,特別是結構、施工、管理方面,培養學生懂設計、能施工、會管理的基本能力。在使學生掌握土木工程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對本專業的相關知識也有所涉及。

3、體驗式教學課程內容的更新

課程內容的更新,是體驗式教學得以探索和實踐的基礎,課程的更新決定了學科發展的速度,下面列舉幾個土木工程專業的相關課程的改革。土木測量學,傳統的教學偏重於大型的地形測繪,忽略了施工控制、定位軸線等測量內容,在課改中這些內容應都編入教材並在課堂中講授。建築施工學,這門課要把課堂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老師進行講授並解釋。

4、高職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4.1課程內容需精煉

做到課程精煉的前提就是要要求任課老師精通教材,正確的瞭解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方向,要把充分研究教材作為一種重要的工作,其次,在整理教材內容的同時,也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最後還要精選課題案例,並結合生產實際,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分析最具時效性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長度與寬度,實現教學的與時俱進。

4.2課堂組織更合理

將學生分為研究小組,分組依據則為,不同層次結構、不同個性特點、不同特長的學生。分為編組更有利於,學生的共同進步,取長補短。其次要明確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的,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

4.3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

管理學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為案例教學。管理學中採用了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其要將管理學中的原理概念、理論知識、管理方法都合理地應用到案例教學中,在教學課堂中將真實的生活情景與社會環境展現出來,讓學生可以真實地經歷不同的管理情況與問題,不斷地接觸不同的組織情景。在不同情景中,讓學生們可以不斷學習與進行,利用學習到管理知識去分析問題、探討問題並將問題解決,讓學生對管理知識可以有更深入的`瞭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可以主動思考,同時善於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依照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案例教學可以依照以下流程進行:首先,讓學生們自主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不要求提供討論的報告,意在讓分析案例情況,形成自己的思考內容,同時也聆聽他人的建議,為課堂發言做準備;其次,選取課堂中讓一位學生描述案例的情形與問題,幫助學生們進行案例的情景;第三,老師可以依次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自主探討,老師將探討內容記錄在黑板上;最後,老師對討論內容進行一個總結,同時詳細論述下引申出來的新知識。

5、結語

總體來説,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學校中的應用,將進一步豐富體驗式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同時體驗式教學在高校的開展也為高校的招生以及展開素質教育提供了基礎。在對於土木相關專業的體驗式教學的實踐中,應認識到現有的問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顧丁鴻.體驗式教學感動的課堂[J].硅湖技術學院學報,2012.

[2]齊叢林.高職課程整體設計要素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

[3]吳榮禮.土木工程力學[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

如何撰寫大學畢業論文 篇三

如何撰寫大學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説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佈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佈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説,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繫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

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還有待於豐富、完整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説,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大學生畢業論文 篇四

又到畢業季了,大家的論文準備的怎麼樣了,下文是畢業論文格式的詳細説明,一起來看看吧!

下面就是標準的畢業論文格式:

1、畢業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畢業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畢業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畢業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錶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彙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範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範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畢業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説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範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畢業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註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以上就是大學生畢業論文標準格式指導的內容,感謝閲讀。

大學生論文參考 篇五

摘 要:建築類大學生人格培養研究 摘要:建築類大學生需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人文素養和藝術創造力,深入研究建築類大學生的職業人格特徵、職業人格缺陷及影響因素並探討健全人格培養策略,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建築類大學生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建築論文

一、建築類大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性

1.人格培養是實現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建築類大學生的人格培養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精髓,內化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加強建築類大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能決定建築類大學生的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使建築類大學生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並具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良好品德。建築類大學生人格培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

2、人格培養是高等學校教書育人的目標

高等教育的內涵應該是“育人”,培育具有貢獻擁有正能量潛力、創造新知識潛力的建築類大學生。高校對學生的培養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職責是培養建築類大學生健全向上的人格,“育人”是現代高校的中心任務。

3、人格培養是建築類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保證

健全人格包括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和身體素質,一個人的先天素質和後天培養都非常重要,而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後天教育決定了人格的最終形成,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大學期間是他們世界觀培養和形成的重要階段,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自己、把握自己,完善自己,形成健全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技能,具有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決定着中國發展的未來。

二、建築類大學生人格方面出現的問題及成因

1、自我認知能力的缺失

當今建築類大學生普遍擁有遠大的理想和高遠的目標,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期待,單從這方面來講,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意識。但實際上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着差距,當現實無法迎合建築類大學生的期待時,很多學生會表現出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棄。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和轉入職場的畢業生,對於一個新環境的摸索與適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新生進入大學以後,會發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學校的狀況與心理期待存在較大落差,給建築類大學生的心理造成衝擊,產生各種不適應的狀況。很多建築類大學生因此苦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變得空虛茫然,痛苦不堪。

2、學習和生活壓力疏於排解和釋放

當代建築類大學生一個普遍的共性就是心理上脆弱,禁不起風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目前的社會形態所影響,由於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溺愛成風,使得孩子從小便缺乏挫折的歷練,面對生活中的坎坷躑躅不前,因為受挫而心灰意冷。很多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目的性,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另一些學生選擇遊戲人生,表現出自卑,自負等性格,難以處理好人際關係。

3、商業化社會價值觀的衝擊

21世紀是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節奏在逐步提升,人心也變得更加的浮躁。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描述外在大環境對獨立個體的影響。與此同時,部分學校商業化明顯,急功近利而又停留在表面,毫不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人格培養,有的也只是淺顯的道德培育,但是教學方法落後,內容單一乏味,根本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成效更是收益甚微。如今高校只是一味的進行知識的灌輸和專業技能的訓練,缺乏核心價值觀培養和學習的氛圍,忽略心理的關注和道德行為的規範監督。

4、家庭教育對學生人格養成的作用

根據科學研究,家庭的氛圍和早期教育對建築類大學生人格道德形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家庭結構比如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關係緊張,家庭暴力或冷暴力,都會讓孩子自小缺乏父愛母愛,容易形成其缺乏安全感,孤僻,冷漠,仇視,對自己不負責任等人格。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表現在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中,真正做到寬容而不縱容,嚴格而不苛刻,尊重而不放縱。當孩子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中,他就學會了積極面對困難的心態,孩子在規範的教育下,就容易養成自尊自愛的性格,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這句話説的不是全無道理。

三、當前建築類大學生人格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1、正確引導建築類大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自我認識

高尚的人格品質來源於客觀、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古人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個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悦納自己,欣賞他人。要引導建築類大學生學會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學習一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學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人格發展中的優點和缺點,有意識地針對那些缺失進行改進完善,從而提高自己建立健康人格所具有的自我意識能力。

2、強化建築類大學生的自己教育能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培養建築類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必須強化自己教育能力。建築類大學生要在教育者的積極引導下對自己充滿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發展自己的個性品質,達到全面發展和高素質的要求。自己發展還要注重實踐教育,實踐是人格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意志都是經過實踐的磨鍊而逐步形成的。在大學學習期間,高校內相關課程的設立對加強學生的自己教育十分重要,建築類大學生的生涯規劃課程,職業規劃課程,人生目標的確立等等。

3、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就更應該發揮其特色。要注重民主化、公開化的教育環境的營造,使學生在良好、和諧的環境中形成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而又潛移默化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作為教育的重要力量,擁有健康向上的校風是重中之重。而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正是良好的人格人品形成的大前提所在。

4、健全完美的人格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的通力合作

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人格的形成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素質的手段。人格的形成很大因素來自性格,而性格形成跟家庭教育有密切關係。

四、結語

總之當今社會建築類大學生的道德主流和人格是積極向上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着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生活,學習,事業充滿信心。隨着社會變革的日漸加劇和多種文化的衝擊,使得我們在重視建築類大學生人格培養的同時,要時刻關注出現的問題,不斷加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度。實現建築類大學生全方位的健康人格養成,保證新世紀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素質要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現在和未來都需要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

金融類大學畢業論文 篇六

隨着電腦技術與互聯網的普及,新型網絡金融業態慢慢進入人們的視線,甚至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金融行業的發展步伐也在逐漸加快,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金融類大學畢業論文

大學畢業論文 篇七

大學畢業論文範本

摘要:本文分析了傳統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從選題、團隊協作方式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方面,探討了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實踐表明:改革後的課程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實踐效果較好。

關鍵詞: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創新

機械原理是機械類課程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課程,是學生獲取工程技術訓練的實踐教學環節。機械原理課程設計通過實踐訓練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道,進一步提高收集技術資料和繪圖、設計的能力,特別是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課程設計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設計的題目各類過於單一,而且實踐過程較為死板枯燥,缺少對學生創新性、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問題。比如題目往侷限於機牀刀架傳動系統、牛頭刨牀等幾個題目,訓練內容大體上都是圍繞系統方案的設計、繪製機構運動簡圖、設計運動循環圖、對凸輪或連桿機構進行設計等。方案設計完成後,缺少驗證環節,學生無論方案正確與否,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沒有得到調動。由於課程設計題目種類單一,往往出現全班或者半個班級的學生同時做同一個課程設計,這樣導致部分同學自己並沒有擬定機構或系統的運動方案,甚至有部分學生自己根本沒有動腦而是直接抄襲,缺少主動參與的熱情,更不用説通過機械原理的課程設計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二、課程設計教學的改革思路

針對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不足,擬從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選題、設計過程以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等方面探討教學改革,引導創新設計,應用現代設計方法及設計手段去解決實際問題,逐漸形成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開放式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模式及方法。

(一)選題的多樣化與生活化

選題是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的核心部分,不僅需要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設計得以順利完成。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中,我們需要改變以往學生的設計題目均由教師給定的方式,採取教師引導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自主選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積極創新的能力。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指導書上的一般方法,規定幾個大的方向,引導學生如何來進行選題。學生最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機械裝置,可以適當的舉些例子如來源於生活又能使生活更便捷的一些小的機械裝置。比如為了解決城市或小區中家用車停車難的問題,設計一套節約場地、低投入、免維護等小型停車機械裝置,達到空間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的目的。考慮農產品或水果採摘過程中存在勞動工作量大、作業範圍廣、觸碰的力度控制要求高等一系列問題,可以展開輔助人工採摘草莓、菠蘿、桔子等水果的小型機械裝置的創新設計。這樣不僅能提高水果的採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與採摘的投入成本。教師拋磚引玉,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當然教師需要規定機構選型需要涉及幾類機構。限制一定的時間,如一天內需要選好題目並制定初級運動方案,經過學生分組討論後交由老師修改確認。對於沒有選好題的學生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而且由指導老師為其給定一個題目,確保每位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到課程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能得到一定的訓練與進一步鞏固一些基本專業知識。

(二)以小組或團隊形式共同完成課題

要完成《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全部目標與要求,總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規定某位學生在一週內獨立完成,這挑戰無疑是非常嚴峻的。此外,現代製造企業對員工的團隊協作能力日益看重,一個項目的'完成住往是一個大團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所以鍛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迎合了現在製造企業的需求。因此,在課程設計的過程管理中,不再強調獨立完成任務。我們的設計方式為:根據自願原則將學生分為4-5人一組的設計團隊,每組確定一個設計題目。選題結束後,每一個組員都必須獨立完成幾項任務,各自完成的任務最終作為學生成績考核的主要依據。指導老師對其題目、方案以及任務分配的合理性進行審核。從資料收集、選題、運用創新方法設計以及報告提交和電子版設計、計算機繪製圖紙、PPT答辯每位學生需要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

(三)鼓勵學生積極創新

為了更好的的發揚學生的創新積極性,肯定其創新成果,對創新較好的課程設計進一步進行跟蹤指導與完善,逐步引導學生形成作品並可以參加比賽。對創新較好的方案可以申報實用或發明專利,學校或學院可以進行適當的獎勵,如果經費充足可以將實物製作出來參賽或展覽等。學生的創新性想法或思維老師要大力支持,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積累,學以致用,如此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收穫更大。此外,通過課程設計的訓練也將為我院參加一年一度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無碳小車比賽”或其它類型的比賽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總結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一改以往設計統一題目的模式,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廣泛蒐集合適的課程設計題目,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課程設計中,既迎合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有利於引導學生結合創新設計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倡導學生自主選題,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培養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以小組為單位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滿足現在企業需求。對創新好的方案鼓勵學生動手加工出實物,使學生對機械製圖、機械加工、互換性公差與配合有更深入的認識,書本上的知識得以鞏固,學生收穫巨大。

參考文獻:

[1]孫桓,陳作模,葛文傑.機械原理[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鄒慧君.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孫志宏,單洪波,莊幼敏,高志民.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改革機械原理課程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32(3):100-103.

大學生論文參考 篇八

摘要:大學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實施路徑,一是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營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圍;三是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激發學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發掘自己教育潛力,提高感恩教育認知;五是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施恩於人,報效社會。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教育;內容;路徑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近代哲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論》中涉及到了感恩這一概念,這便成為感恩世俗研究的開始,其把“感恩”定義為“立即和直接促使我們去報答的情感”。在我國,對於感恩的論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蓼莪》,其表述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吳天罔極。”“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在《現代漢語規範辭典》中解釋為:“感謝別人對自己的恩德”,而《牛津英漢字典》則解釋為:“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因此,我們可把感恩定義為“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人的感恩意識。感恩意識是指人們感激他人對自己所施的恩惠並設法報答的內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趨向;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行為規範,也是任何文化公認的基本道德規範。人只有心懷感恩意識,才會主動去報恩乃至施恩。開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讓大學生能從他人的立場出發,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只有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體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從而形成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大學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培養大學生“道德意識能力”的重要手段。確切地説,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針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遵循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行為發展規律,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大學生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就是讓大學生深入瞭解“恩”,深切體會“恩”,不忘所受之“恩”,並將“恩”施之於需要之人。在大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有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有助於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助於學校教育中人本生態的建立,有助於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內容

1、感恩父母

“百善孝為先”,感恩首先應該感恩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又費盡心血哺育我們,他們熱愛自己的子女,為子女起早摸黑,為子女受苦受累,只要能把子女培養成才,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工作、金錢甚至健康和生命,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永遠給予我們關愛、寬容,為我們奉獻和付出的人。因此-本站§ ,我們首先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教育,感恩父母的鼓勵和默默的支持,感恩父母無私的愛。大學生應當聽從父母的教誨,體貼父母的辛苦,肯定父母的付出,並努力地回報父母之恩。

2 感恩師長

感恩師長在我國有着優良的傳統。孔子曾説過:“弟子人則孝,出則悌。”意思是,在家裏要孝順父母,在社會上要尊敬老師。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給予我們指導和教育,我們要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在當代社會,尊重老師更是社會精神文明水平的一種體現。感恩教師需要實際行動: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下課後,在校園裏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在考場上,認真應試,仔細答題,誠信考試,這依然是對老師的感恩。這一切都是多年來老師對學生諄諄教誨的成果,我們只有心懷感恩之情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3、感恩社會

當今的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們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國家和社會提供給我們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在和平年代快樂成長;感恩國家和社會提供給我們優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我們能全身心的學習;感謝社會對於大學生的眾多優惠政策,如國家財政部、教育部頒佈的高校大學生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評比辦法、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甚至大學生在購買火車票時還可以享受半價優惠等。對於這些優惠和關愛,大學生應該帶着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

4、感恩自然

學習生活單調乏味而緊張,而這時候美麗的大自然就成為我們解除包袱、放鬆心情的最好選擇。我們要感恩自然,是它讓我們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是大自然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陽光雨露,讓我們感受到了無盡的美好和舒暢。作為當今的大學生,要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自覺與一切破壞自然、污染環境的行為作鬥爭,為保護地球母親的“美麗”和“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實施路徑

1、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沒有設置專門的感恩教育課程,教學中涉及到的感恩教育內容也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實際聯繫較少,知行脱節,甚至出現“知其善而不為”、“知其惡而為之”的現象。因此,感恩教育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將感恩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之中,使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雅斯貝爾斯説:“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滲透和突出感恩教育。首先,引導大學生樹立感恩是人的職責和使命的理念。在現實社會中,接受他人和社會的饋贈、支持與幫助等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學會感恩,及時回饋,常懷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其次,引導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幸福感人手。在物質財富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容易重交換,輕奉獻,太看重回報而忽視感恩,一時的失衡會感到社會的不公,進而總感到社會和他人虧欠自己太多,背上了心理失衡的包袱。在高校德育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正視現實、擺脱陰影,使心靈產生一種平實感、慰藉感和幸福感。

2、營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圍

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感恩氛圍的校園環境是高校實施感恩教育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環境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大學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塑造、導向、薰陶、調適、激勵以及控制等功能,是學校個性風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是大學靈魂之所在。學校可以把感恩教育寓於各種活動中去,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無細無聲”的效果。比如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公開評選“校園感恩模範”等活動,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報校刊、網站、開學典禮等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感恩文化,營造感恩教育氛圍,讓學生懂得什麼是“真、善、美”,能分辨是非曲直,喚醒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形成正確認知,養成感恩的良好品質。

3、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激發學生感恩情感

高校在對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社會和時代特點開展主題性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通過精選感恩故事、榜樣,也可以利用利用特定的節日,在學生中開展感恩交流活動,比如每逢父親節、母親節,在學生中舉辦“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句話”送賀卡的活動,或要求學生打電話回家,給父母親送上温馨的祝福,教育學生感恩要及時,不要總把機會留待將來;還可以針對目前社會反映的“大學高消費、大學致貧論”,引導大學生進行大學投資成本分析,計算出自己在校期間每分鐘的花費,學生震驚的同時還引發了感想,切實明白讀書機會的來之不易,明白國家、社會、學校、父母為培養自己所傾注的心血。通過上述主題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感恩的學習和思考氛圍中激發出感恩的情感。

4、充分發掘自己教育潛力,提高感恩教育認知

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自己的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促進自己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感恩意識是通過自己教育才不斷內化、不斷提高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如果沒有把自己作為客體去塑造和發展,那就很難發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發展。實現自身能力發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己教育,通過自己教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技能結構,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體會社會的恩惠,增強人情味和社會責任感,自覺地把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活動,實踐於生活中,最終實現自身的昇華。

5、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施恩於人,報效社會

我們在讓大學生通曉感恩教育理論的同時,還要讓他們走出課堂,參與到感恩教育的社會實踐中去。馬克思認為,“人的認識活動既不能脱離被認識的客觀對象,也不能脱離認識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暑期“三下鄉”等以服務社會與他人為宗旨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組織“感恩在身邊,你我共參與”的團日活動;還可以利用清明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去祭掃烈士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在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應當儘量避免將美好的感恩活動任務化、程式化和形式化,要讓學生真正明白知恩圖報是做人之本,把感恩行動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大學生的生活更加和諧。

大學生畢業論文 篇九

摘要:城市雕塑是城市的重要名片,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物質文化生活上的投入也逐漸增加,而城市的雕塑文化則是彰顯該城市人文景觀以及發展文化旅遊的重要文化因素,因此城市雕塑的規劃也被提上了日程。以現階段城市的雕塑規劃現狀進行探討,針對其中不合理的因素進行分析,並結合城市的具體實際情況提出建議,使其在規劃上能夠更好地體現文化特徵與城市特點,與時代的發展相一致,以此來促進城市雕塑規劃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雕塑;規劃;機制

一、城市雕塑的內涵簡介

(一)城市雕塑的文化特性

城市雕塑是城市藝術的體現,一般樹立在城市的公共區域,與周圍的景緻相互照應,凸顯城市的藝術氛圍。就風格特點來説,城市雕塑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紀念、主題、娛樂以及裝飾。城市雕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記錄城市特色最有效的藝術形式。在雕刻界頗有建樹的劉開渠老師曾説過: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面貌起到的是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不能夠代替的獨特的功能。可見,在人們的心中,城市的雕塑不僅是城市獨具特色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還彰顯了城市的精神特質。例如,廣州市越秀山的五羊雕塑就凸顯了“羊城”———廣州深刻的歷史淵源;成都市春熙路上的行人雕塑就彰顯了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的那種從容悠閒的生活特點,為宣傳城市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雕塑規劃的任務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雕塑規劃在推進城市的文化宣傳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雕塑規劃的任務也在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着。現階段城市規劃的任務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首先,研究城市的歷史文化淵源,通過調查走訪瞭解城市的歷史人文特徵和地理空間佈局等特點,找出適合的雕塑主題。其次,根據城市的文化歷史內涵,結合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城市特點的雕塑主題。最後,結合城市的生態規劃以及發展規劃,根據雕塑周圍的實際情況對雕塑的規劃進行進一步完善,使其很好地與城市的空間佈局和周圍的景緻相一致。並且,在具體實施雕塑規劃工作後,還要理清各部門的責任劃分,建立及時的工作反饋與追蹤機制,對其進行有效監管。

二、現階段城市雕塑規劃的問題

(一)類型過於侷限

城市雕塑規劃可以按照類型分為紀念型、娛樂型、主題型等,但是在實際的雕塑規劃中,雕塑的類型還是主要以紀念型為主,題材過於單一,在總體上來説類型過於侷限,缺乏多樣性特徵,不能很好地起到宣傳和推廣的作用。例如,某些古城的雕塑規劃大都以某一古代元素為主,在空間佈局上顯得過於單調,不能夠很好地與其他空間形成良性互動。

(二)雕塑空間分佈不合理

我國雖然具有悠久的雕塑歷史文化,但是由於一些因素的限制,在現代化城市雕塑規劃的發展上,還處於有待完善的階段。我國城市的雕塑數量普遍偏少,大都是在風景區或者主要的街道上會出現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建築,而在一些地區幾乎看不到雕塑的存在,出現了城市雕塑規劃的兩極分化的局面,使得城市空間規劃顯得不合理,不能夠與城市的建設同步。

(三)藝術質量有待改進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成就的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就雕塑產業鏈而言,現在的城市雕塑的質量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很多藝術質量較差的產品被樹立在城市的大小街道上,元素單一、缺乏美感,題材狹窄、不具特色,質量較差、容易毀壞,等等,給城市雕塑規劃帶來了大量的麻煩。

三、城市雕塑規劃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體制落後

從城市雕塑的發展歷程上來看,雕塑大都是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在類型風格上都是受其個人的藝術創作風格所限制,藝術效果往往不能很好地與當地的城市的空間規劃佈局相一致。就其管理體制而言,城市雕塑規劃沒有專門的制度來進行保障,從作品的徵集、評選到建設都顯得較為混亂,一般都由少數部門和人員進行評判決策,作品的選取與建設維護上都缺乏相關的監督機制,沒有形成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城市雕塑管理體制,使得在管理上存在着落後的現象。

(二)城市雕塑規劃的地位不明確

城市雕塑坐落於城市的公共區域,其主要起着供人們欣賞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公共性特徵。雖然我國的城市雕塑規劃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國家也相繼出台了城市雕塑規劃的管理辦法,但是在地位上尚沒有對其進行明確,沒有對其在公共利益上的作用進行表述,不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在實際操作中會受到財政資金和城市發展規劃的限制。

(三)城市雕塑規劃的作用效果差

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每個城市都有着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藴,現階段我國的城市雕塑規劃一般採取的是從上到下的規劃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了城市的整體空間佈局,對於宣傳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受到我國行政體制的限制,城市雕塑規劃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面臨着繁多的手續審批程序,在雕塑的題材表現形式上顯得過於單一,主要是以弘揚當地的歷史人文風情為主,不能很好地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對整個城市的發展所起的作用顯得過於侷限;其次,城市雕塑的佈局是根據城市空間規劃好的佈局開展的,往往只能夠對城市的空間佈局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於城市空間佈局的發展意義並不大。

四、城市雕塑規劃機制的發展與完善策略

(一)建立城市雕塑規劃控制機制

在進行城市雕塑規劃時,要着眼於城市的整個佈局,重點關注城市的雕塑整體佈局情況,構建具有城市特色的整體規劃框架,建立城市雕塑規劃控制機制。在規劃時要加強對於專項特殊雕塑的規劃,根據城市的發展特色以及悠久的歷史人文因素制定專門的《城市雕塑總體規劃》。在實施城市雕塑的控制機制時,要進一步對城市的設計原則和方向進行規劃,主要的就是將其分為工程實施與控制規劃這兩種,主要步驟就是先確定具有投資潛力和將要實施的主體來説,具體到城市的某一個空間進行規劃;然後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對沒有開展實施的雕塑規劃進行一定的控制和引導。在具體對城市雕塑規劃的管理時,要對樹立雕塑的街道、綠地以及公共廣場等加強對雕塑自身的建設力度,對其的造型、顏色和材料等作進一步的規範,提高其藝術質量標準,使其更好地體現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從而進一步地滿足城市規劃的要求。

(二)完善城市雕塑規劃的管理機制

針對現在城市雕塑的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等問題,需要加強對雕塑的管理機制的`完善。雕塑的規劃與投入建設額會涉及到眾多的審批程序,例如《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許可證》等,這類文件中所規定的內容並不適用於每一個雕塑的建設,往往會導致效率的低下和資源的浪費。應該對這類程序進行簡化處理,起到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同時,在對要建設的雕塑方案的評選上面,要選擇更加科學的方式進行評選,體現其公共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而後建立合理的評選體系,制定公正透明的招標機制,選取具有專業權威的專家以及羣眾代表參與到其中,使選取的方案更加具有參考性和説服力。在完成選址和建造後,還需要對其後續進行評估,要制定合理的評估機制,對城市雕塑規劃的實施與後續的維護進行測評,既要綜合考慮其建造的具體背景,又要對公眾參與的各個環節以及組織機構的作用的發揮進行評價,並就其相關的意見要求責任方進行適當整改。城市雕塑規劃的管理機制的完善,不僅需要對審批程序進行適當簡化,更需要保證其是在一種公開透明的機制下完成的,保證羣眾的知情權與參與權,體現出雕塑這一公共福利的特點。

(三)完善城市雕塑規劃機制中地域特色的融入

在對城市雕塑的相關控制機制與管理評價機制這類機制進行完善後,還需要根據城市的獨具一格的特點來制定出可以起到促進城市文化宣傳目的的雕塑。現階段比較流行的就是在雕塑規劃中體現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是城市發展的主線,對城市的規劃佈局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在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完善:首先,要根據城市的特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題材,對城市的文化進行深入地宣傳,利用生動的雕塑形象表達出城市空間規劃上的藝術特色,要根據城市的發展起源、現實情況以及未來展望進行雕塑的選材,進行全面的提煉與規劃,使其能夠更好地起到文化宣傳的目的;其次,雕塑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城市雕塑的規劃應該要以城市的整體空間結構為主,綜合考慮城市發展的點、線、面,在具體的建設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發掘出當地的人文景觀,提升城市空間佈局的質量,達到合理的空間文化。特別的,對於具有文化底藴的城市來説,將地區文化特色融入城市雕塑規劃中將會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鑑國際上先進的理念

雖然我國的雕塑文化歷史悠久,但是就我國的發展而言,城市雕塑規劃在很多方面都比較欠缺,國際上對於城市雕塑規劃的理論較多,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要對我國城市雕塑規劃的機制進行探討時,要放眼國際上的先進理念,對現有的機制進行完善。例如,國際上將城市雕塑規劃納入了城市公共藝術範疇體系中,建立了相應的制度法規進行保障和完善;利用現代社交媒體的發展及時地發佈關於規劃建設的信息,增強羣眾的參與積極性;建立了相應的財政支持體系,為城市雕塑規劃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五、結語

城市雕塑規劃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關的機制的完善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要着眼於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上,對現有的不足進行適當地完善,提高城市雕塑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促進城市的發展為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白一。城市雕塑規劃與城市文化[EB/OL]。中華碩博網,2008.

[2]袁華祥,李銘超。城市文化對城市雕塑創作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03):72-75.

[3]孫振華。城市公共雕塑與城市文化[J]。雕塑,2005,(03):22-23.

[4]王承慧,華琳,張丹蕾。高品質、多元化———城市雕塑規劃機制研究[J]。規劃與設計,2016,(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pp7d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