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大三就業指導論文新版多篇

大三就業指導論文新版多篇

大三就業指導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就業指導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逐步實現智能化的發展,這種環境背景下,要想獲得好的就業,就需要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明確新形勢下大學生羣體的變化情況,瞭解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調整與改進,給予大學生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使其能夠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能夠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本文就對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其實就是政府的人力資源保障部門以及下屬的人才市場、高校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等對高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存在着同質化的、程序化的特點,當前就業市場逐漸實現信息化,並日趨完善,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是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羣體的就業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種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羣體特點的就業指導方法,使就業指導的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的單位更廣,發揮的作用更大。

二、移動互聯時代對大學生羣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機遇。學生生活層面。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羣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使用到互聯網,比如學生之間的日常休閒娛樂、出行訂票、網上訂餐等,[1]使用互聯網能夠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互聯網的應用也使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這種變化是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可的,而且在大學生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羣體也開始應用互聯網,使其應用更加廣泛,為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學生思維模式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為等也逐漸開放,相比於上一輩,他們的思想認識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於問題的看待和處理方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化也涉及他們的職業觀念,學生在就業時自我認識比較強,他們知道只有強化自己的素質水平以及實踐技能才能夠被社會所接納,[2]才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於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需要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審視,對其就業指導的內容以及方法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設計,瞭解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並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就業指導。知識獲取渠道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並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依舊是閲讀,新媒體時代,閲讀逐漸發生成為立體化的閲讀方式。[3]新媒體時代,閲讀注重將文本和讀者作為中心,傳統的閲讀方式注重的是傳統媒體對於信息的採集與發佈,新媒體時代注重的是讀者參與到閲讀中,並實現良好的互動,實現參與性的閲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閲讀是一種“淺閲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量逐漸增多,大學生要想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會深入的閲讀,只是瀏覽性的閲讀。“淺閲讀”通常是由於學生的興趣引起的,學生更加註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對於閲讀的實際效果以及知識性內容並不重視。此外,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知識獲取的方式還呈現出“雜閲讀”的現象,[4]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網絡化的閲讀速度逐漸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並且網絡上的閲讀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侷限,使得讀者閲讀的內容比較寬泛,甚至出現一些低俗的閲讀內容,影響讀者的閲讀品味。總而言之,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的變化也使得就業指導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戰。第二,挑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給大學生羣體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影響着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容易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體主義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氾濫。此外網絡上還有很多不良的黃色信息以及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傾向出現偏差。

三、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第一,指導模式缺乏創新。通常來講,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方式主要是就業信息的獲取、面試指導、人才招聘會以及就業報告會等。[5]就業信息的獲取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樣化的方法獲得就業求知的信息。面試指導就是為大學生模擬真實的面試場景指導學生的面試行為。人才招聘會就是邀請企業到學生舉辦招聘會。就業報告會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與就業有關的專題報告會。這些方法都是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這些方法雖然對於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活動的指導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足,學生在就業指導中處於被動地位。而且傳統的就業指導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導過程中缺少針對性,千篇一律,不能滿足時代發展對就業指導提出的要求。第二,指導內容過於單調。對國家的就業政策進行解讀、提高學生的面試以及信息獲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高校會為學生講解國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學生就業政策、落户政策等,為靠公務員、村官以及事業單位的學生梳理流程。[6]此外還有對學生進行簡歷製作、面試着裝以及溝通等內容指導。這些就業指導內容只能解決就業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不能從根本上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也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就業方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業指導內容應更加寬泛,傳統的就業指導流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而且新時代學生在就業時不再一味地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他們想自主創業、出國深造等,如果就業指導內容依舊侷限於考試上的指導,會使指導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第三,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是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將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近些年來,高校加強對輔導員依舊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教師隊伍的理論以及實踐能力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目前教師隊伍達到的能力水平還不夠。現階段,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緩慢,而且比較單一,簡單的培訓一下輔導員之後,其就變成了就業指導人員,這種能力水平的教師是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就業指導的實際需求的。需要指導教師能夠科學的、充分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四、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第一,創新就業指導方法。新時期,為達到理想的就業指導目標,實現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須創新現有的就業指導模式,其中“第三屏”就業指導方法稱為正確之選。“第三屏”與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有區別的,將手機作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第三屏”已經成為信息的重要載體,[7]也是大學生進行信息溝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第三屏”的積極作用,將就業指導與互聯網相結合,促進就業指導的有效性,能夠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以及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準確性的指導。同時將手機作為主要的載體,在就業指導中進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設,實現就業指導的微信、微博等軟件平台的建設,這樣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會當前的就業形勢、相關數據等信息進行及時瞭解,能夠對就業理性地對待,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為就業做好準備。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努力實現“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使就業指導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第二,豐富就業指導內容。新形勢下,要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科學的指導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就業指導內容,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更加青睞於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傳播方式,願意從手機中獲得豐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歡碎片式的信息獲取和閲讀方式。[8]對於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加強內容的豐富與更新,不能只是單純的對國家的就業政策、現狀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大學橫村官的考試流程等進行講解,這些枯燥的內容與時代發展是不相適應的。新時期,學生更願意聽到的是高校對於未來就業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第三,重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加強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強化其能力水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對網絡信息的判斷能力、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水平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傳播能力等。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對於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積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培訓,使其更好的瞭解、參與和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他們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鮮事物,學習新知識,結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就業指導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線上以及線下的求職招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高效的就業指導。

五、結束語

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應用範圍也逐漸廣泛,對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移動互聯時代下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大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為此高校應明確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特點,加強“第三屏”信息化建設,豐富和更新就業指導的方式與內容,全面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使得傳統的就業指導不足得到彌補,使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失業情況等有全面的認識與瞭解,明確自我的發展方向,為今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亮、大數據時代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6):60—62、

[2]陳璐、互聯網思維下的“90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04):36—40、

[3]賈杏、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新舉措[J]、當代職業教育,2015(07):102—105、

[4]薛泉祥、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33):74—76、

[5]劉陳姣、移動互聯時代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策探索[J]、亞太教育,2016(08):31—32、

[6]薛超,王志濤、移動互聯在高校就業服務中的應用初探[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03):89—91、

[7]張涓、移動互聯時代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策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139—140、

[8]張海燕、利用微信平台開展高校就業服務指導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10):77—79、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 篇二

高等的學歷、豐富的知識為大學生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在求職面試時,許多有知識、有潛質的大學生,往往正因一些細小的問題而與工作失之交臂。

當今大學生進行面試時,除了常規的問題之外,還會碰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而招聘單位也正是從這些千奇百怪的面試中,選拔出他們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從電視上看到這樣一檔節目:一家公司在對三位大學生進行面試時,搞了一次活動,讓三位大學生到一家幼兒園,分別向小朋友們解釋“競爭”這個詞的含義。招聘單位不僅僅從三位大學生在這次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更是從他們在細節處的表現,去評價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組織潛質、溝通潛質、表達潛質、創新潛質、應變潛質,是否誠懇、認真,是否具有愛心、耐心,是否尊重對方、把服務對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們總結出三位面試者綜合潛質的高低,從而選出一位最佳的人才。正因現代市場經濟需要的是綜合型的、應用型的人才。只具備了高等的學歷和豐富的知識是不行的,還要有潛質。從必須好處上説,潛質比知識更重要。因此招聘單位也都期望得到這樣的人才。但面試時刻很短,因此他們就從面試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進行決定。一位禮儀專家曾説:“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現素質。”正因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會透露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一個人的本質,招聘方就能從中迅速產生決定,結果就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程。而這些都不是大學生短時刻靠突擊就能具備的,需要長時刻的培養。如果你擁有良好的全面素質,你就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遇。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機會,就務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知識面廣、專業技術精通、業務潛質強的基礎上,還務必提高個人的修養,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避免正因一些細節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就務必掌握一些必備的禮儀知識。

首先是個人禮儀。雖然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學生形象,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務必注意學習一些個人禮儀知識。比如修飾、化粧、儀態、服飾、談話等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下,每個組織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員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時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學生與形象良好的大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參加面試,前者肯定是落選者。正因員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損組織的形象,給組織帶來損失。就有這樣一位大學生,他在面試時穿了一身剛買的深色西裝、一雙黑色的皮鞋和一雙白色的襪子,期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給主試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違背了西裝着裝的基本規則。他雖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裝和黑色的皮鞋,卻不合時宜地以一雙與前者反差過大的白色襪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裝上衣的左側衣袖上,本當先行拆掉的商標,依舊赫然在目。本想給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這位大學生得到了相反的結果。因此,大學生參加面試時,必須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皮膚要潔淨,指甲要及時修剪,頭髮要整潔,口腔要衞生,要有正確的站、坐、走相,服裝要合時宜,鞋要擦乾淨,不好隨便打斷主考官的談話,談話時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語氣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面試過程中要始終面帶微笑。這些細節都是體現大學生素質修養的,掌握了這些禮節,將有助於大學生求職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禮儀。公共禮儀是大學生介入社會生活的一種基本工具,更有助於大學生的求職就業。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來品牌的創始人曾憲梓在面試應聘者時,出了一道搞笑的測試題:將一把用來打掃衞生的掃把斜放在辦公室門口。

應聘者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應聘者都能把掃把扶起來。曾憲梓最後錄取的是那些到達條件並主動將倒在地上的掃把扶起來的人。他的道理很簡單,應試的人進出時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掃把,雖然自己不會跌倒,但可能會碰到其他的人,並且看着也彆扭,而他卻不願意彎一彎腰把掃把扶起來,説明這個人不習慣為他人着想,或是不靈敏,而且很懶。如果有潛質的大學生正因這件事而與將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實在是太可惜了。

還有一位品學兼優、精明強幹的女大學生,被一家外資企業看中了,但就正因她不知道有關轎車座次的禮節,而大意失荊州。根據禮儀規範,當轎車的主人親自駕車時,一名搭車者只有在轎車的前排與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對方的做法。但當那位外資企業的外方總經理親自駕車時,這位女大學生卻坐在了轎車的後排座位,這通常被明白為有意怠慢親自駕車的主人。這樣一來,其結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禮儀知識,大學生就不會正因這些細節問題而阻礙求知就業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關心別人,真誠待人,能正確稱呼對方,掌握握手的禮儀,乘坐交通工具的禮儀,能正確使用現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國際禮儀等等。

應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也是複雜多變的。透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潛質與人格方面有了用心的顯著發展,有着強烈的就業意願和用心的就業動機,為能儘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帶給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大學生就業的一般心理問題:

大學生羣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羣體。集多種特殊性於一身,具有處於“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邊緣人”地位,處於“心理延續嘗負期”,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着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個體一生中的其他階段人羣及處於這一時期的其他羣體明顯要低。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靠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為了幫忙廣大畢業生同學更好地認識這些問題,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和心理調適,我們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大學生就業時一般存在哪些心理問題。

(一)就業心理壓力與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清華大學2000年的調查顯示,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壓力有隨着年級增高而上升的趨勢。學生就業壓力體驗相當嚴重,尤其以心理體驗最為嚴重。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取、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衝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於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於城市學生。而大學生應對就業壓力的釋放方式則過於內向化,主要是自己解決和求助於同學朋友。

(二)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

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期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思考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嚮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並一廂情願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適宜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學生就説:“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但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麼完美,因此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併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並可能導致擇業行為的偏差。

(三)就業觀念不合理

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於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於處於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着,並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潛質、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思考,因而極易選取到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2、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一些畢業生同學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一樣等級,而不思考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願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3、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愛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期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取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4、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聯不密切的職業就不思考,這樣做只能是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

5、職業好處認識不當。許多大學生從觀念上來説,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好處。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求職面試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但這些問題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應對心理問題時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應對細節問題時只要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禮儀知識,並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問題中層現出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禮儀素質,堅信有知識、有潛質的大學生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學就業指導論文 篇三

[摘要]

專業教師是專業、行業的專家或學者,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是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着指導功利性、專業化等問題,文章分析了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優勢,並從有利於引導和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育教學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主要是由高校學生工作人員或就業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針對畢業班學生開展就業政策、就業程序、應聘技巧等方面的指導。隨着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推進和自主擇業的施行,以及大眾化教育程度的深入和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一)就業指導的功利性

21世紀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各高校應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壓力也隨之增大。為了有效地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近十年來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圍繞着“如何讓畢業大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找到一份工作”為目的開展,而該工作與其本人就業意願的契合度、今後的職業發展潛力和空間等則被放在了次要地位。這種做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功利性,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後確實找到了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但卻不一定是適合自身條件、符合他們職業生涯發展意願的工作(崗位)。高校通過這種功利主義的做法,雖然能夠迅速提高本校的畢業生就業率,但卻不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高,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核心目標的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通過的《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指出:“學習和職業的方向指導,應看成是一個連續過程和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幫助每一個人在教育上和職業上作出正確的選擇。”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核心目標應為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可持續全面發展,給予畢業生更為長遠的幫助和安排,幫助他們尋找到合適的、長久的、有更大發展機會的工作,從而幫助實現職業選擇與自我價值的有機結合,而非只重就業率不重就業質量的功利主義行為。

(二)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

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隊伍主要由學校就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院(系)黨總支副書記、學生輔導員等組成,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無法全面掌握從事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所需的心理學、勞動人事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在佔有信息方面和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滿足就業指導專業化、專家化的工作需要。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雖然已經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由於就業指導課的授課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其他行政崗位轉崗而來,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職業指導訓練,專業素養、職場經驗和指導諮詢工作實務缺乏,教學方式單一,對學生就業指導的幫助甚小。

國內許多高校未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諮詢機構,部分高校雖設有“就業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等,但多是掛靠在學生處或就業處等職能部門,俗稱“兩塊牌子一幫人馬”,其專業化、專家化程度依舊不高,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就業指導的全員化

面對在校生人數多、就業指導師資少的現狀,為了達到教育部關於就業指導課程的學時要求,各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基本上是採取大班教學和兼職授課的方式講授,效果欠佳。其實,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學生進入大學伊始,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就已與大學生就業息息相關了,因此除了要為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外,大學生就業指導還應包括專業導論、學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體驗、擇業諮詢、求職服務等相關內容,其中學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體驗、擇業諮詢等,學生希望學校能夠提供個性化指導服務。個性化就業指導單靠學校就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學生工作人員來實現是不現實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需要更多的人蔘與其中,高校就業指導全員化問題已迫在眉睫。

要解決好上述問題,高校除了要正視並糾正過去在就業工作中只重數量(畢業生就業率)不重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短視行為外,還應積極培養和建設一支專業化水平較高、數量充足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這支隊伍的來源,不能侷限於學生工作隊伍,而應將視野投向人數比例最大的、具有深厚專業知識背景的專業教師羣體。因為,專業教師不僅人數多,而且熟悉專業前沿動態,瞭解市場需求。有資料顯示,畢業生在求職擇業決策時對專業教師信任程度普遍高於學生工作人員,因此,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探索和嘗試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二、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優勢

相對過去單一依靠學生工作人員或就業部門工作人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模式來説,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指導的針對性

專業教師更熟悉本專業的應用價值、社會地位和發展前景,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更直接,更有針對性。專業教師是本專業、行業的專家或學者,他們比學校其他就業工作人員(職能部門專職人員和學生工作人員)更瞭解本專業的課程特點、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方向,以及本專業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能牢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效果佳

專業教師有更多接觸用人單位的機會,更能及時瞭解和掌握市場的需求變化,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效果更佳。專業教師對學生就業的方向瞭解全面,接觸用人單位的機會也比學生工作人員多,他們既能夠將本專業培養人才的數量、質量、學生的特長等及時傳遞給用人單位,也能夠將最新的市場信息、最貼近實際的企業用人標準傳遞給學生,指導學生在瞭解市場的需求基礎上做好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

(三)簽約的成功率高

專業教師的社會資源豐富,收集的用人需求信息針對性更強,推薦畢業生就業的成功率也更高。專業教師經常對外承攬研究課題、技術服務、生產實踐等,與許多的用人單位有着密切的聯繫,他們在與校外研究所、企事業單位合作的過程中,有機會獲得這些單位的用人信息,而這樣得來的用人信息針對性強、可靠性高,畢業生前去求職的成功率相對也會更高。

(四)指導具有個性化

專業教師的人數多,專業教師的參與就業指導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人均指導教師的'數量,更符合就業指導個性化的要求。在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如果僅僅依靠輔導員和就業部門的專職就業人員來完成就業指導工作,人手明顯不足,而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則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如果能廣泛動員專業教師參與,則每個專業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將屈指可數,高校“全員參與就業”和“個性化就業指導”的目標也就不難實現了。

三、推動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是高校為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質量所嘗試的一種全新的就業指導模式,在推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諸多問題和困難,應認真對待並加以解決。

(一)推動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要循序漸進

在動員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之初,專業教師對此接受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因為之前專業教師只要上好課或指導好畢業實習、實踐就可以了。現在學校要求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專業教師除了教學,還需要對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和就業指導,他們會認為這是學生工作人員的事情,不該讓他們來做,這也就是常説的教學、學生工作“兩張皮”現象。要想讓專業教師接受“學生就業工作是每一位專業教師的分內職責”的觀念,需要高校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可以先在小範圍內試點,同時要在校內積極營造全員參與就業的氛圍,制定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相關政策,提高專業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專業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不宜太多,以利於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實現

高校除了通過系統的理論和完善的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培養外,還應根據大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以及個性特點,給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要實現個性化指導,單個教師指導的學生不宜太多,如果一個導師帶的學生太多的話,則難以達到個性化教育和個別指導的目的,進而難以保證學生的就業指導質量。學校可以先安排專業教師指導畢業班或高年級的學生,也可以適當聘請部分退休教師做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三)對參與就業工作的專業教師要進行職業指導方面的培訓

要實現職業指導教師專家化、職業化,一方面可以通過選送相關人員外出學習、參加培訓等形式,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其綜合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進和聘請有經驗、業務水平高的校外職業指導人員來充實和彌補師資的不足,努力實現職業指導隊伍專家化,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業務能力突出、研究水平較高、具有奉獻精神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職業生涯規劃確立、職業價值觀樹立、職業道德養成以及職業定位等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強的職業指導諮詢,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和成才發展。

(四)健全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制度保障

高校嘗試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時間尚短,與其配套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獎罰不分明,導致專業教師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感較低,影響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另外,做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需要愛心、耐心和細心,但由於個別導師的責任心不強,工作方法簡單,未能真正起到指導和幫困的作用,造成一些畢業生的怨言和牢騷,降低了畢業生對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認同度。為更好地推動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學校應建立配套的鼓勵制度,不斷修訂和完善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考核、獎懲辦法,提升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實現“新生入學指導—教學過程引導—畢業生求職推薦”的專業教師全過程參與,以達到全面提高就業指導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目的。

總之,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是高校就業工作“人力資源成本最小化”和“人力資源效益最大化”效用的疊加,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也是高校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就業和全程參與就業的標誌,繼續探索和發揮專業教師在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對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轉變高校人才培養方式有着深遠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 篇四

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應對就業卻眉頭緊皺。以2006—2007年大學生就業狀況為例,200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30%沒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萬大學生在離校時還沒有就業,2007年有100萬左右畢業生未實現就業,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帶給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總的來説,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萬人預計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能夠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必須影響。”[1]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脱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到達280萬,2005年將超過30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帶給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超多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佈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取上:選取科研結構、黨政羣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而選取鄉鎮企業、大中學校、羣眾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取上,選取大城市的有20。8%,而選取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潛質差,難以貼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裏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質,加之語言表達潛質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個性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着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脱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貼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説,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脱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十分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瞭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較瞭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4]這説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務必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發奮。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發奮。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能夠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取策略,從現實出發選取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潛質、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必須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帶給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着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潛質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户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户。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堅信透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發奮,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必須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就業指導論文 篇五

摘要:

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就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應針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鑑發達國家開展就業指導成熟的理論和經驗,研究、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要求,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路子,進一步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關鍵詞:

構建、就業指導、體系、探析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當前,我國雖然逐步建立起“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市場機制,但大學生就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目前由於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不完善,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聯的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認識不深,自身作用發揮不夠,導致客觀上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現象。

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是推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能否順利、合理、充分地就業,對於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效益,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建立適合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成為亟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面臨的形勢及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

(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徵:第一,注重就業形勢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務就是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工作中,落實到求職道德、擇業標準、成長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指導。通過相關的政策及信息宣傳。使學生了解國家和有關部門、學校制定的就業政策,幫助學牛消除擇業困惑;向學生及時公佈就業信息。指導學生掌握主動蒐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第三,注重就業技巧指導。由於畢業生普遍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對各種具體求職擇業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瞭解的問題,通過指導避免一些由於方法不當而帶來的求職擇業障礙。”

從以上特徵可以看出。就業指導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就業指導對象侷限於大學四年級畢業生。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育的內容比較膚淺,具體表現為講擇業的多,講敬業的少;講成功的多,講失敗的少;講面試技巧的多,講排憂解難的少;泛泛而談的訓導多。個性化、人性化的指導少。總體來説。

第一,就業指導目標不明晰,使得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

第二,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缺乏連貫性;

第三,就業指導教學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就業形勢、就業市場的需要。主要體現在:

1、對就業指導課重要性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課程設置有待於調整。

2、就業指導教材陳舊,難以滿足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實際需要。

3、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財、物配備嚴重不足。

4、由於授課教師受到所學專業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上比較欠缺,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等等。

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從思想上認識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校的工作是育人,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絕大部分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這把尺子既是對學生個人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學校的檢驗。就業率的高低已成為社會、家長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誌。因此,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就業工作同學校整體工作的關係,擯棄那種學校只要能在現有資源、規模上多招生,並保證學生能如期畢業就行了的思想,擯棄學生就業是政府和社會的事,跟學校無關的思想,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二)大學生渴望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就業指導

當前,高校部分畢業生中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和認識:過高的期望值及對於擇業理解不全面有的學生期望值過於理想化,過分注重收益、地域、單位性質;有的學生擇業意識模糊,缺乏明確的擇業目標。面對激烈的擇業競爭感到恐慌和緊張,缺乏自主、目強的信心;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適合性缺乏應有的瞭解等等。同時就業指導的層次化、體系化、規範化等方面的建設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業指導的實踐、內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強。因此,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畢業生確定恰當的就業期望值,使大學生能夠在正確評價自己的基礎上。積極面對社會的選擇;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需要和科技發展潮流的意識。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擇業、面試、溝通、人際關係、工作態度、紀律等方面的教育,並結合學生個體特徵,進行個人事業發展策劃及管理培訓,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三、構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

就業指導是一個工作體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發展心理學、人本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完成了從“職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理論進步。形成了成熟的職業生涯輔導理論。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現代職業指導及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基礎。生涯發展理論認為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的發展過程。職業選擇不是在面臨就業時才有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發展過程。兇此職業指導工作也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應貫穿於長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輔導的目標是促進個體的生涯成熟。即協助個人實際地達到他應該達到的生涯發展階段。因此,學校的生涯指導應貫穿於不同教育階段的始終。承認每個人的才能是有差別的。重要的是在指導過程中發現併發掘個人的潛能,給予個人充分發展的機會,以獨特的方式去發展及表現他的才能。協助個人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與職業環境。考慮比較靈活和彈性的方式,以達到個體的生涯發展目標。“

從以上要求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理論體系和工作體系與之相差甚遠。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完善並努力實踐。構建適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二)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體系

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做到就業指導機構專門化、指導人員職業化、指導工作社會化、服務途徑信息化的組織保證。根據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任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針對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建立“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院系就業領導小組”的就業工作體系,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體現在對機構的設置、人員配備、辦公條件、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的重點支持。建立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使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導和服務,提升為完整的系統指導和服務。形成就業指導人員職業化、專家化,只有這樣就業指導才能科學地、規範地發展

(三)建立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就業服務體系

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場調節來實現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功能更大程度地體現在引導和服務。所以提供諮詢,開展就業心理、技術訓練,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問牽線搭橋是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主要工作。

第一,要為學生提供有關就業信息諮詢服務。充分利用畢業生就業信息專欄,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時準確地公佈。

第二,和用人單位密切聯繫,推薦畢業生。召開大型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將各級各類單位請進學校;邀請公司,私、民營企業的老闆或負責人來校與畢業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發揮學院全體教職_工的聰明才智,使全體教職工關心畢業生就業工作。擴大畢業生就業空間等等。

第三,實施就業心理、就業技巧訓練。引導畢業生及時調整擇業過程中的焦慮與不適心態。明確就業方向,使學生了解求職擇業的準備、求職擇業的基本程序、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如何利用網絡求職、我國現行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分析以及如何簽定就業協議和就業協議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及時解答畢業生的困惑,開展個性化的擇業指導。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幫助、指導。

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邀請近年在就業和再就業過程中有建樹的我校歷屆畢業生回校談他們就業及創業的體會;邀請有關專家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舉辦就業專題講座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聯繫溝通,為畢業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條件,積極有序地幫助畢業生完成各種資格證書的申報、審核、發放。鼓勵本科畢業生“考研”。鼓勵專科學生“直升本”或成人“專升本”,緩解就業壓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就業指導活動

(四)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和開發體系

就業指導工作從內容上看,是一個與高校其它活動相連續的、環環相扣的連鎖循環中的一環。一方面高校的就業指導不能脱離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另一方面,由於就業指導活動的過程體現為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它所反饋的信息又是高校確定和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進而提高就業指導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依據它需要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對就業市場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將觸角向社會縱橫滲透,並注意那些為學校所遺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場地帶,這樣才能緊貼市場需求變化,隨時把握市場脈搏。使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真正適應社會實際。

總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丁程,不單單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問題。同樣受經濟發展和社會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會市場經濟的發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高校要從長遠發展的高度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密切配合,儘快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與時俱進地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論文 篇六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就業指導

論文摘要:根據目前國內就業形勢的需要及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的現狀,高職教育就業指導應做到: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高職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則關係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進程,關係到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整個高職教育過程中,就業指導應該是處於核心地位的。本文擬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就業指導的內涵及現狀

就業指導是幫助學生成功地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手段,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幫助學生尋求職業而進行的以方法性和技巧性為主的指導,包括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製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各方面的指導;廣義的就業指導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社會需要出發,對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身心修養、業務知識、文化藝術素養,以及學習、組織、管理、創新、協調、交流、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指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狹義的就業指導主要在學生臨近畢業時進行,而廣義的就業指導則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由此可見,從學生進入校園伊始,指導他們從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全面職業素質,為走向社會和創造未來打好基礎、積蓄力量,是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要求。

就業指導最早起源於歐美。在20世紀初期的一些美國學校中,就業指導培訓的最初課程主要建立在簡單邏輯和常識的基礎上,而且主要依賴於觀察及資料收集技能。

如今在國外,就業指導在高校中往往處於中心地位。它以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作為就業指導的主體,以“市場就業制度”或“自由就業制度”為基礎,配備專職人員在大學生中開展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方法先進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瞭解就業市場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定向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和就業方法。國外高校就業指導的形式主要有講座、報告、諮詢服務、模擬實驗和心理測試等,並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來收集整理並提供就業信息。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基本不存在就業指導的問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轉變,各大學相繼設立就業指導中心,初步開展了就業教育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就業指導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畢業生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離。我國現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存在教材指導性不強、信息來源不夠、就業指導工作流於形式、從業人員經驗欠缺等問題,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投入經費和人員配備、硬件設施與國外同等大學相比較仍明顯不足。

二、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針對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現狀,筆者認為,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水平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1.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就業為國計民生之本。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公開申明“以就業為導向”,就足以説明高職教育在其根本屬性上就是一種以國計民生為本的教育。為此也就產生了一種更本質的判斷——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所以高職院校一定要定位準確、目標明確、腳踏實地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的教學時數,減少純理論課的教學時數,本着理論夠用的原則,按照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對人才的要求,逆向思維來設置課程。高職院校在教學理念上要轉變觀念,不要跟在普通高校的後面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拓寬知識面、動手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學校要把技能鑑定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分層次教學把實驗、實習等內容和相關工種職業技能的鑑定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實踐性環節,突出能力培養;把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為一體,根據不同對象(工種)和班級,實行不同的培訓方式,突出外語、計算機、營銷、法律等知識的學習

2.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

就業指導作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和麪向社會的生存能力的手段,不能僅侷限於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提供幫助。目前,在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時,一些高校任課教師只注重對畢業班學生進行求職擇業技巧性短期促銷的模式指導,如如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如何依託各種關係收集處理就業信息、如何製作有份量的自薦材料、如何應對面試和筆試、如何把握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而並沒有重視對學生整體的職業素質的教育,缺乏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的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只為畢業班開設,作一些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製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技巧方面的知識講座。這樣就容易把學生引向一個誤區:就業指導的內容是技巧性的、片面性的,可以通過突擊掌握,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要逐步建立全程就業指導體系。具體講,從學生入學起就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認清自己的發展道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全方位的規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主體,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與目標,開設各具特色的就業指導課,適當引導非畢業班進行階段性的實踐活動,比如暑期社會實踐、平時的兼職等;同時,就業指導課的內容還可再具體化,針對某種具體職業,進行具體的指導。

3.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

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不能僅僅重視就業指導的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目前,國內各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很少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及人才市場參觀學習並進行必要的案例分析。所以就業指導普遍顯得單調,缺乏生氣與活力。其實,就業指導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或者邀請一些專業人士給學生開講座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興趣,加強指導效果。學校還應該針對學生個體提供相關的細化服務。首先,就業指導應逐步向個性化發展,建立學生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體系和檔案,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與評價自己,並參照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斷調適其心理狀態,調整其發展目標;其次,就業指導應從低年級起,緊密結合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提高其不同的職業素質,使之對將來的選擇有所準備。

4.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考證制度,但是這個制度還很年輕。教育部只是要求各個高校必須按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並沒有真正嚴格執行從業資格的准入制度。從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來看,從事就業指導與培訓工作的人員,大多數都接受過廣泛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培訓,並且是在比較成熟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因此,我國各高職院校要搞好就業指導工作,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培訓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建立一支合格的就業指導隊伍。

5.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美國、加拿大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很早就形成了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家庭網絡化格局。日本的職業前途教育、蘇聯的職業定向教育、德國的職業諮詢也均形成了網絡化指導格局。我國應借鑑這些國家的經驗,搞好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信息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基礎,獲取足夠的信息是求職的先決條件。收集信息、擴大信息渠道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服務是最重要的服務,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手段。首先,要加快就業信息網站建設,建立信息短信服務平台,充分利用網絡查找用人單位的最新需求信息,通過網絡宣傳學校,推薦畢業生,向畢業生介紹就業政策,進行就業指導;另外,要多渠道聯繫用人單位,廣泛收集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同時要對畢業生進行信息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全面收集信息,判斷信息,選擇信息,反饋信息。可以預見,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網絡求職,應當是今後擇業和就業的首選方式。

綜上,隨着高職教育的不斷髮展,就業指導在高職教育過程中顯得日益重要。高職教育就業指導工作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以及擴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空,滿足社會和人才發展的需要。

就業指導論文 篇七

論文摘要: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義,還有有利於學生成才,有利於高職教育發展的獨特意義。因此,對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育,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就業指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給要求就業者傳遞信息,幫助其求職與擇業。廣義的就業指導包括給要求就業者選擇職業,準備就業以及如何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經驗、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無論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還具有一些獨特意義。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獨特意義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的作用外,對社會、學校、學生還有着其獨特的功能與作用。充分認識這些作用,能夠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1、有利於學生成才和可持續發展

俗話説,人怕入錯行。能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成才的職業,是青年學生人生關鍵的一步。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能力相符、專業相適、優勢一致,人就能熱愛工作,容易出成果,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如果職業選擇不好,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前程和發展,處理不好,還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波折。

高職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容易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往往好高騖遠,或只顧眼前利益,或膽怯焦急等,這些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就業指導中的理論指導、實踐指導等環節,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擇業素質,更能使學生得到關於對自身、對社會、對職業等各方面問題的正確、成熟的認識,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良好基礎。

在阜新高等專科學校,一項針對畢業生所做的對本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見調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反映,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實踐工作使其糾正了在擇業、對自身認識等方面的偏頗,促使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由幼稚走向成熟,對其今後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2、有利於深化改革,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就業指導是學校與社會聯繫的橋樑和紐帶。通過它可以使學校瞭解社會,也讓社會了解學校,從而使學校及時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就業指導,學校可以瞭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趨勢,尤其是本地區經濟結構的組成與調整,對人才數量、質量、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這樣學校在培養人才上更有針對性。同時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對學生使用情況的反饋信息,及時做到調整專業結構,對接社會需求;強化實踐教學,鍛鍊職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實行靈活的辦學模式等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無疑將推動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另外,就業指導綜合分析現代企業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包括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心理素質、個性特徵等方面,這對學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標、教育計劃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近年來,阜新高等專科學校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信息彙總和分析報告,適時地調整專業設置,把就業前景好的汽車修理、動漫設計與製作等專業做大做強,擴大招生數量。同時,根據就業市場需要新開設了市場營銷、導遊等專業,其招生情況火熱。此外,把一些近年學生就業情況不太理想的專業縮減招生或暫停招生。另外,學校還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場信息中所反映對人才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例如,全校性增設禮儀課程,文祕專業增設汽車駕駛課程等,使學校不斷獲得新的增長點,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二、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就業工作是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來説,雖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1、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有些學校把就業指導課納入了教學計劃,按時授課。《就業指導》、《擇業寶典》、《就業準備》、《職業生涯設計》等幾十種教材紛紛湧現。但僅限於課堂教學和理論研究,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就業心理準備、求職擇業技巧、如何應對面試等,系統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師從講授理論出發,學生接受理論為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有紙上談兵、隔靴搔癢的問題,就業指導效果不理想。

就業指導不應是紙上談兵,而更應該是實戰演練。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地學習就業指導理論。另一方面,要用理論指導實踐,豐富多彩地開展就業實踐活動。通過到用人單位參觀學習和實習到人才市場親身體驗和在校內舉行用人洽談會等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擇業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來進行。諸如,通過課堂講授和講座來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類學科中滲透;通過社會、企業、家庭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人才中心、勞務市場等機構,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諮詢服務,而且也是就業指導最生動的課堂;學生到企業、工廠實習也是就業指導的有效形式。上述這些途徑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對學生就業與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中,重視就業指導,教學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適應社會組織的要求與挑選的觀念占主導地位,較少有創業教育的觀念。創業並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專利,適合高職生創業的領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一樣可以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職院校以前的就業指導普遍存在忽視創業教育現象,導致全體學生千軍萬馬擁擠在擇業的獨木橋上,而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指導,沒有形成很強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對身為高職生進行創業缺乏信心,在創業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創業教育。其實,就業與創業是密切聯繫又有顯著區別的。創業本身也是就業,是一種新的就業方式,它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和指導實踐中不能只顧學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現有崗位,還要從創業這個高起點上想問題、謀發展。注重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心理、創業能力等方面施加影響,可以使學生改變被動侯選的擇業思路,主動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更好的就業。當然,本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故事,更是培養學生創業觀念的良好素材。

3、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的問題與對策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動,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和一支專業的隊伍來開展此項工作。但各學校獨立設置機構的還不多,其職能隸屬學生處、教務處、德育教研室、招生辦等部門,這些做法都不利於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而獨立設置就業工作機構,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這個機構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一樣,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為學校的教育目標服務。機構應由學校領導掛帥,隊伍應由專、兼職教師組成,還應吸收企業、用人單位的主管及家長代表參加。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自從2007年初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中心以來,就業信息蒐集、就業培訓、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就業指導中心除了對學生進行就業理論指導,更採取信息發佈會、供需見面會、就業洽談會等各種有效措施對外宣傳、介紹、推薦人才,推進就業基地建設等就業指導工作新項目。可見,健全的機構和隊伍,是保證此項工作更好開展的重要方面。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 篇八

0引言

從1998年的高校“並軌”、擴大招生開始,能夠説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對於高校的評價之中,大學生就業率成為一項重要的指標。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趨緊。有關調查顯示,目前的經濟形勢變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產生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在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需求相對縮減的狀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那麼作為一所普通高校,就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本文試從幾個方應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論述。

1、更新辦學思路求發展

準確定位辦學思路已經成為各個普通高校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要堅持“教育為社會服務”、“辦學適應社會需求”、“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實現專業設置由追求擴大招生效果到適應社會需求的根本轉變,明確以行業、專業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拓寬專業口徑為主線,以同類專業轉向為補充,全面、協調的發展思路,平衡供求關聯,實現健康發展完成辦學以就業為導向的輿論階段向辦學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質階段的轉變,構成傳道與育人的結合,課程設置與技能考核標準同步,學生管理、教學質量與就業管理並重,學生思想教育與就業教育接軌的良好格局。

2、統籌兼顧,構建和諧校園

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至上而下的齊心協力,更需要部門間的支持、配合與默契。堅持以人為本,重點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我們用這個核心來統一思想,實現各項措施的相輔相成,圍繞中心工作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髮展中各項工作的相互關聯。我們要認識到把社會調查、研究與專業設置、專業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提高辦學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把專業評估與專業建設及調整結合起來,提高專業設置及辦學規模的科學性把新生人學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明確學生的奮鬥目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把學生日常管理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風校風的建設。

3、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如今,每年的大學生就業工作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牽動着大眾的神經。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性的話題。其實,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這天,大學生就業難,只是一個相對而暫時的難題。對廣大高校學子而言,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擺正求職心態,以用心向上的態度應對就業。“自主擇業、雙向選取”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制度環境,這個環境既藴含着參與競爭的無限機遇,也意味着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就業環境的挑戰;既意味着個人擁有選取工作的主動權,也意味着要承擔相應的職責和風險。大學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應當明白擇業的首要因素不是高收入、高地位,而是社會需求和個人發展的最佳結合。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把就業當作職業發展歷程的起點,不好過分計較短期內的利益得失,不好與別人盲目攀比。

4、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潛質

加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潛質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和就業率,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奮和參與,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潛質。應着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理調整專業,不斷增強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第二,堅持特色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養對社會需要的適應性;第三,強化就業指導,全面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5、鼓勵學生勇)本站●(於自主創業

為發奮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從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就業的高度入手,發奮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高校能夠透過一些成功案例的示範作用,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潛質與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6、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做好就業指導工作,除了設置獨立就業指導機構之外,還應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所謂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應由一批具有學科前沿理論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這種模式的用心作用在於:一方面,選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能不斷依託科研來系統總結就業經驗,進一步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就業指導實踐更全面、更系統,最終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

7、重視和加強心理諮詢與服務機構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這是人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處於成型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的心理髮展還不成熟,情緒也不穩定,在面臨就業等一系列困難和挫折時,心理的衝突和矛盾便會發生,從而產生迷惘、煩躁、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現象,造成心理失衡。心理諮詢服務機構是心理障礙畢業生求職就業的有效指導者。對於在求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的畢業生而言,心理諮詢服務機構是他們傾訴鬱悶的地方,從事心理諮詢服務的老師是他們的傾訴對象。具有熟練心理輔導技巧和就業指導知識的心理教師可根據畢業生求職的身心感受,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幫忙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響,使他們堅定信心,再鼓勇氣,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心參與競爭競聘,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8、開展就業拓展教育

就業拓展教育就是依託就業工作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系列就業教育,我們能夠透過檢驗就業拓展教育的效果來評估就業工作的效果,這對發揮就業工作潛能,引導和推動學風建設具有重要好處。普通高校能夠透過就業工作建立學生實訓中心等機構,為學生帶給優質資源,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潛質。同時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保證學生的就業,帶給提前一年熟悉崗位的平台;依託校內外講座團、網絡課堂、企業人力資源服務等資源為學生帶給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增強學生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對學風建設構成有力支撐;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成為豐富學風建設的載體,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9、橋樑和紐帶作用

由於黨員畢業生通常都能較早落實就業單位,他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協助老師開展就業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畢業生黨員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每個黨員對口幾位就業弱勢的同學,及時瞭解就業困難學生的求職意向和求職心理,帶給就業信息並解決思想困惑。另一方面,由於四年級學生大多數都處在離校實習階段,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不通暢,此時學生黨員便充當班級的就業聯絡員,利用網絡等信息平台將學校的就業信息有針對性的發佈給到需要的同學。

總之,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上的'定位,對學生的就業具有直接決定性影響,學生能否就業關聯學校的生存力和發展力,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順利就業具有用心作用。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把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任務之一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具有深遠愈義。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個人的發展,隨着高校擴招,全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就業工作應本着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實現全體學生的順利就業。在用心採取有效措施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 篇九

大學生就業難這是目前社會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樣的,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能夠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

1、大學生就業觀束縛於傳統觀念,就業市場化意識薄弱。傳統文化重視人際關聯和權力等級,“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對就業選取還有很深的影響力;計劃經濟時期的“幹部意識”之上又加上了新經濟時代的“白領情結”,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單位,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和擇業取向。同時,社會缺乏創業氛圍。社會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輿論,優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穎而出;用人單位注重以“物”為中心的發展觀;缺乏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許多用人單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為,不願作長期投資。大學生缺乏創業觀和市場化觀念,如果換個思維,將開闢就業的嶄新天地。

2、大學生面試技巧潛質有待提高,缺乏求職技巧訓練。由於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人們一向都很少關注到求職技巧這一領域,就像沒有被微波信號覆蓋的“盲區”一樣被人遺忘。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是一樣,我們學校對求職技巧同樣沒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視,根本不存在求職技巧的問題,計劃經濟時期學生一畢業就被國家分配到企事業單位工作,無需要理會什麼求職技巧,只要學好書本知識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職的技巧的知識。雖然到了市場經濟的這天,畢業生就業雙向選取的狀況經過幾年,但求職技巧的訓練仍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我們過去的計劃經濟對“求職技巧”的要求是淡泊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這天,勞動力的價值務必透過市場來實現,有市場存在就會有競爭,而勞動者在競爭過程中,如果不掌握必須的“自我推銷”藝術,縱使有一身好“功夫”,也有可能被招聘單位冷落,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3、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給不足與結構性失衡,高等教育質量難以保障。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擴大供給的問題,而是如何擴大有效供給的問題。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上,能夠透過價格機制來調節某種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場上,價格機制很難奏效,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其原因在於供應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壟斷高等教育造成“市場失靈”與結構失衡,高等教育的個人投資回報率沒有到達均衡點,私人高等教育投資收益率過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給不足,大學生內在質量下降,國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實的文憑,這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

4、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需求存在脱節現象,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沒有市場化。當前,高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首先,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過窄過細,導致培養的畢業生就業面較窄,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就業機會就少。其次,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滯後於社會的發展的需求,沒有隨着社會的發展而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模式和教材陳舊,與時代脱節,培養的畢業生在知識潛質,思維模式等方面與社會的需求有着較大差距,使人與職匹配產生錯位,構成了結構性就業矛盾,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最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就業指導資料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指導形式單一,就業指導過程過短的問題,在必須程度上也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應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我們需要從原因中找到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對策來引導大學生就業,這個關聯到我們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問題,我們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鍼對化的指導工作:

首先,引導職業社會化觀念,循序漸進地改變傳統就業取向。大學生就業觀的構成需要一個過程,職業選取隨着年齡的增長,受到個人興趣和志向的轉變以及就業環境變化的影響。因此,對學生的就業指導要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應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用心性,把就業指導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任課老師不僅僅要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闡明它們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選取正確的職業方向。同時,各專業學院可根據自身實際狀況,號召教授、副教授擔任學生導師,帶領學生進入項目組,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潛質,並利用自己在做項目和做科研過程中與用人單位建立的聯繫,用心向有用人需求的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生,全員促進就業。

第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潛質,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太學畢業生是高校生產出的“教育產品”,在教學活動中,大學就應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造機會與用人單位接觸,讓學生早日介入就業市場,為就業早做準備。我們應當為學生帶給創新的氛圍,培養創新意識。為今後走向工作崗位就提前做好準備。

第三、進行求職技巧的訓練,提高面試成功率。面試一般有較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巧妙地嚮應聘者提出各種不期而至的怪題難題,令你防不勝防,從而使你褪去包裝露出“廬山真面目”,迫使求職者臨場發揮潛質的現顯。這時,你不僅僅要有備而來,更要沉着冷靜,不卑不亢,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潛質,真實地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被挑選出來。

最後,大學生要善於自我調適,進行科學職業規劃。大學生也應應對市場需求,做出用心的調整,在心態和觀念上,併發奮提高自身的就業技能。大學生自身的心態應逐步調整與完善: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擇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長遠的認識和決定,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座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構成開放的大職業觀。客觀認識競爭,持續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正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一樣的分工,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應對求職失敗,就應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發奮爭取新的機會。在對部分成功就業畢業生調查中,絕大多數都談到自己在擇業過程中,注重發現自己的“賣點”、自身的優點或長處,並設法在應聘中突出自己的“賣點”,最終到達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論文 篇十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 就業指導理論 實踐模式

論文摘要:我國自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在社會人才需求量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迅速增加已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壓力驟增。為緩解就業壓力,高等院校已在積極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但其成效卻良莠不齊。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環境,通過鑑別吸收國外的就業指導經驗,探索我國的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模式。

近年來,為緩解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解決就業難問題,各高校依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紛紛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許多高校雖然也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不同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但由於各高校在就業指導理論、制度體制、師資隊伍、實踐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並未形成完善、實用、具有時代特徵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一)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提供的就業指導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國家雖然出台了關於加強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相關文件,但對於從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的專業人員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和參考標準,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非常缺乏專業指導和服務素質。這樣的結果就直接導致了當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和社會需要嚴重脱節,他們的就業指導服務根本滿足不了當前畢業生的實際需要,從更深層角度來講,就業指導服務師資隊伍的水平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自身發展存在着很難調和的矛盾。

(二)就業指導內容的侷限性,無法滿足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對就業指導的內容較以前有了較大的突破和發展,但還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究其原因,目前的就業指導內容很多都還只是大方向的政策指導、大範圍的信息指導或者非常籠統的就業技巧指導。這樣的指導其實只是寬泛的戰術指導,還是非常缺乏深層的戰略指導。作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專職部門更是主要從事了很多事務性的工作,而對於就業政策的解讀答疑方面還做得非常不到位,很多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還非常小,這應該也是造成當前大學畢業生總是感覺就業難,面對就業市場束手無策,對就業政策非常模糊的原因。

(三)就業指導模式單一,剝離了學生的專業背景。目前許多高校雖然提出了“全程化”的就業指導目標,但是,在指導方式上基本都是採用集中畢業生或者集中各年級學生的形式進行籠統指導。這種就業指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學生提供信息和幫助,但由於忽略了學生專業的差異性和市場對人才的不同需求,缺乏對不同個體的專門諮詢和有效指導,無法滿足畢業生的真實需求,必須進行改革。

二、就業指導理論的鑑別性吸收 國外發達國家較早就認識到了就業指導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故相關就業指導理論的研究較早,尤其是美國,它是世界上發展就業指導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在多種理論派系中最為基礎、應用最廣的也是美國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提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性)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題,職業指導的過程就是了解自己、瞭解職業、實現人與職業合理匹配的過程。特性—因素匹配理論為後期的發展的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基礎。目前較成熟的理論研究成果有:特性--因素論、人格類型論、心理動力論、需要論、職業選擇發展論、行為論等。這些理論派別,儘管模式不同,見解各異,但各理論派別之間互為補充。

從具體的表現形式來看,各國的就業指導各有特色。

(一)美國的全程化就業指導

美國的全程化就業指導:大一時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進行職業啟蒙,使學生形成基本的職業理念;在大二通過人才測評等手段來認識自我,從而能選好專業;等到了大三,再進一步瞭解市場需求,並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比較深入的實習,為將來求職做充分的準備;大四則會對學生進行專題的求職訓練,組織各種各樣輔導學生就業的活動,並不定期通過E-mail告知一些與求職有關的活動。最後是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學校會專門為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在分析測評結果後幫助學生選擇適應的職業種類,然後通過多次面談幫學生確立就業意向。 "

(二)英國的專業化就業指導

英國高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主要由職業顧問和信息職員構成。職業顧問往往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背景,並有在大型企業和相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經歷,豐富的工作實踐和系統的理論學習合二為一。信息職員則具有一定的圖書館工作經歷或學科背景,能夠勝任就業信息的導航服務和資料編輯整理出版工作。

(三)日本的生涯就業指導

日本通過轉變單一的指導為生涯指導。在生涯教育指導下的日本就業指導工作特點分為以下幾點: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首先要求畢業生進行就業登錄,即向學校就業課註冊,凡希望就業的學生要讓學校知道自己畢業後的意向,然後,學校幫助學生建立健全和規範的個人就業檔案,全面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最引人注目的是許多日本大學都要對畢業生進行就業綜合考試SPI(Synthe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日本稱之為適性檢查。該考試是適應日本人特點的綜合個性報表的檢測,能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個性和能力做出較為科學的評估。SPI適性檢查包括:個人的基礎能力評價、適合的職業志向分析、個人素質和個性的剖析等三大部分。 三、就業指導實踐模式構建

(一)應該從學生源頭開始抓起,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認同測評工作。高校通過這種從源頭抓起的模式,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融入到招生宣傳中,在學生填報志願時通過職業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通過職業認同測評類軟件進行個自我測評,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更清晰的瞭解自身的優缺點,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測評結果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並制定自己大致的職業方向和努力方向,這也能為將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

(二)系統規劃、全程化就業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是貫穿於大學生活始終的一項工作,不同年級的任務和特點不同,不同年級要劃分不同內容的指導計劃,並形成不同年級不同任務的連續性發展。

以四年制本科為例,對一年級大學生,應着重從適應大學生活的角度,使他們認識大學的意義、特點,認識專業的特點以及適應的職業,確立目標,試探性地進行生涯設計。對二年級的大學生着重夯實和拓寬基礎,分析自我特長優勢和侷限性,進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試探性地確認職業目標。對三年級大學生,應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並與自己的身心特點和能力傾向相對照,通過專業技術基礎的調適,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或對其職業目標做出調適。對四年級大學生,主要在職業價值觀的引導、就業形勢、信息服務、政策諮詢、技巧商談、心理調適等方面,針對擇業期的問題進行擇業指導。

(三)豐富就業指導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以外,高校應針對不同情況和問題,豐富就業指導載體,縱深就業指導內容。

1、專題講座。包括對新生開設的生涯講座和對畢業生開設的擇業講座等。

2、校友報告會。成功校友易成為學生的效仿對象,對學生樹立職業目標併為之奮發進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3、請進來,走出去。邀請用人單位的領導尤其是人事部門有經驗的幹部來校同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學生主動地走上社會,調查社會,形成社會要求與自我發展的協調互動。

4、擇業成功者交流會。在畢業生中選拔擇業成功的學生與在校學生開展交流會,講解其成功擇業的經驗。

5、輿論影響與滲透。通過校內學生類報刊,引發熱點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及時通報社會人才需求趨勢、社會產業結構調整等信息。

6、定期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引導各年級學生通過科學的職業測評模式,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並不定期的進行修正,增強學習的針對性。

(四)將就業指導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

高校的眾多模式的就業指導在更多的時候會忽略學生的專業背景,因此,將就業指導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某專業的學生為個體,由具有較深專業背景的任課教師就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專業人才需具備素質、工作選擇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鍼對性指導,啟發學生自己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五)注意檢查評估。

加強對就業指導自身的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工作水平。一方面,畢業生就業之後,對各院系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檢查評估,促進院系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在畢業生離校前徵求畢業生對就業指導的意見,反饋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參考文獻:

[1]覃柳虹,曾鋭。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在就業指導中的應用方法。[J]教育長廊 2009.10(中旬刊)

[2]曾志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3]郭鵬。大眾化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2)。

[4]李麗華。西方國家大學生就業指導實踐及其借鑑。[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1)。

[5]孫燁,李道剛。借鑑美國就業指導經驗,構建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09,(14)。

[6]姜亦煒。試論全程化就業指導理論體系的發展。[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9,(1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yj8w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