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班組建設 >

班組建設路徑(精選多篇)

班組建設路徑(精選多篇)

第一篇: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初探

班組建設路徑(精選多篇)

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初探

洪勤輝

文化建設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又將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必須着力實現和保障農民的文化精神權益,讓農民共享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

提高認識,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建設是極為重要的內容。隨着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娛樂、文化知識和文化消費的需求必將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當經濟及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後,人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為此,各級領導必須切實提高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文化建設特別是鄉村文化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上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下級黨委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領導和考核,筆者建議按年度進行農村文化建設實績考評,對不作為、不兑現、不落實者給予黃牌警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評審機制。

多管齊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統籌規劃,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保證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鎮、村兩級的文化建設。鎮(街道)每年都應建立基層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站、文化室、圖書室等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的建設。挖掘和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辦文化。首先,要大力發展社區文化,藉助社區、企業、學校、農村等社會力量,建設一批新穎、健康的文化陣地;其次,積極扶持和繁榮文化市場,鼓勵、引導個人及外商投資

文化行業通過資本的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帶動文化事業的良性發展;第三,各級政府要發動和引導經濟界的成功人士回饋家鄉文化建設。

關愛人才,加大隊伍建設力度

在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上,文化軟件投資上的失缺,會造成文化設施作用難以發揮、利用率不高、難以吸引農民羣眾參與等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農村基層文化隊伍的建設,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凡是活動紅火,參與面廣的地方,大多有着一支或者數支熱心文藝的基層鄉村隊伍。因此,要繁榮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村羣眾的文化生活,建立一批村民文體骨幹隊伍,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認真對待,一定要千方百計去挖掘發現、精心培養和好生呵護。突出特點,加大民風習俗的傳承提升力度

保護田園風光,傳承村落文化。新農村建設不是捨棄傳統的翻新,而是繼承傳統狀態下的創新。新農村建設要力戒片面性,不能急於求成搞一刀切,按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把農村搞得千莊一式、千村一面。要注重傳承自己特有的優秀的村落文化、民風習俗,注重保護和建設農村自然環境、人居環境,尤其注重保護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恬靜優美、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體現農村的獨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堵疏結合,加大健全制度和監管服務的力度

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尤其是文化市場在運行過程中業已暴露出來的問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組織力量開展調研,摸清實情,梳理歸類,分析查找問題與癥結所在,在此基礎上適時出台政策規定,在制度層面上填補空白和漏洞,使之有章可循,從而能夠更好地做到關口前移,防範在先。文化執法部門要加強自身

隊伍的建設,強化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執法能力,做到堵疏結合、監管有序,確保文化市場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合規、穩健、可持續地推進和運作,從而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文化建設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又將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必須着力實現和保障農民的文化精神權益,讓農民共享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

提高認識,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建設是極為重要的內容。隨着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娛樂、文化知識和文化消費的需求必將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當經濟及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後,人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為此,各級領導必須切實提高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文化建設特別是鄉村文化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上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下級黨委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領導和考核,筆者建議按年度進行農村文化建設實績考評,對不作為、不兑現、不落實者給予黃牌警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評審機制。

多管齊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統籌規劃,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保證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鎮、村兩級的文化建設。鎮(街道)每年都應建立基層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站、文化室、圖書室等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的建設。挖掘和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辦文化。首先,要

大力發展社區文化,藉助社區、企業、學校、農村等社會力量,建設一批新穎、健康的文化陣地;其次,積極扶持和繁榮文化市場,鼓勵、引導個人及外商投資文化行業通過資本的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帶動文化事業的良性發展;第三,各級政府要發動和引導經濟界的成功人士回饋家鄉文化建設。

關愛人才,加大隊伍建設力度

在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上,文化軟件投資上的失缺,會造成文化設施作用難以發揮、利用率不高、難以吸引農民羣眾參與等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農村基層文化隊伍的建設,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本文來自本站)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凡是活動紅火,參與面廣的地方,大多有着一支或者數支熱心文藝的基層鄉村隊伍。因此,要繁榮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村羣眾的文化生活,建立一批村民文體骨幹隊伍,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認真對待,一定要千方百計去挖掘發現、精心培養和好生呵護。突出特點,加大民風習俗的傳承提升力度

保護田園風光,傳承村落文化。新農村建設不是捨棄傳統的翻新,而是繼承傳統狀態下的創新。新農村建設要力戒片面性,不能急於求成搞一刀切,按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把農村搞得千莊一式、千村一面。要注重傳承自己特有的優秀的村落文化、民風習俗,注重保護和建設農村自然環境、人居環境,尤其注重保護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恬靜優美、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體現農村的獨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堵疏結合,加大健全制度和監管服務的力度

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尤其是文化市場在運行過程中業已暴露出來的問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組織力量開展調研,摸清實情,梳理歸類,分析查找問題與

癥結所在,在此基礎上適時出台政策規定,在制度層面上填補空白和漏洞,使之有章可循,從而能夠更好地做到關口前移,防範在先。文化執法部門要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強化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執法能力,做到堵疏結合、監管有序,確保文化市場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合規、穩健、可持續地推進和運作,從而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委黨校

第二篇:醫院文化建設路徑初探

醫院文化建設路徑初探

醫院文化對於醫院實現自身目標的意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特別是主要領導者所認同。不可否認,不少人對醫院文化的理解還是僅從文化角度或者具體到文化活動等外在表現來認識。多年來我院一直致力於醫院文化建設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對於醫院管理及運作當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力圖用文化管理的方式解決。2014年開始,醫院邀請了醫院文化建設方面的專家和我們共同開展調研,分析醫院文化建設的優勢和不足,探討醫院文化建設的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醫院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從1941年建立北大醫院齒科診室至今,北大口腔醫院幾代師生致力於口腔醫學的發展,造就了大批人才,創造了豐碩成果,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傳統。這些優秀文化傳統在幾代師生之間自然而自覺地傳遞着。由於口腔醫學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醫院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醫院的優良傳統如何不被員工淡忘,更好地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是我們面對的新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增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是社會對醫院的強烈呼聲,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已經無法延續以前的模式,而必須經過醫院組織管理過程將醫院的優良傳統提煉、昇華,成為凝聚和激發全體口腔人具有時代意義的精神理念,形成具有口腔醫院特色的醫院文化。醫院文化是當代醫院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而言,它不是外在於醫療工作而獨立存在,而是滲透在各項醫療活動之中。它的表現形態不相物質東西那樣具體,它的功能是為各項工作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的作用是樹立醫院精神,培育員工素質,為醫院創造社會效益和精神效益服務。每個成功的醫院都有着自身特色的醫院文化,這種其他醫院難以移植和模仿的特有的醫院文化是醫院親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2院領導的參與是醫院文化建設設計和推行的關鍵

從某種意義上講,院領導是抓好醫院文化建設的關鍵,在醫院文化已成為新形勢下醫療機構核心競爭力的今天,要求現代醫院院長具有重視醫院文化建設的思想、構建醫院精神內涵的智慧和引領醫院精神的領導力。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藴,要善於學習、精細思考;在醫院各項文化建設中身先士卒,起起表率作用,“真信”“真行”。

我院黨政領導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率先提出開展醫院文化建設的管理思路,積極倡導醫院文化建設,並親自參與其中,明確提出了醫院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培育師生員工的敬業精神,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鼓勵師生員工創新行為,把全院職工凝聚在一起,自覺自願的做有利於醫院發展的事,實現醫院的目標和共同願望。醫院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凝聚全體師生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共同願望——創建世界一流的口腔醫院。在全員大會上,院長以“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塑造具有特色的醫院文化”為題,作了動員報告。院長、書記和全院職工一起提煉醫院的院訓、使命、辦院方針、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把能夠產生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價值觀融入到醫院的理念體系之中。實踐證明,醫院領導的重視是開展醫院文化建設的根本動力,他們的參與是醫院文化設計深化和發展的關鍵。

3深入研究,掌握醫院文化建設的第一手資料

醫院文化建設項目組分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從5個方面設計了50個問題,內容基本涵蓋了醫院文化建設的主要範疇,從不同的角度測試員工對醫院各個方面的認知程度和內心感受,從而使無形的文化內涵表象化,並以數據的形式體現,為醫院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和診斷提供依據。

醫院文化建設項目組採取個別訪談及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大家對開展醫院文化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被訪談和參加座談會的人員中由口腔醫學界著名的專家教授、院領導、科主任、護士長、黨支部書記、行政管理和後勤人員等。通過廣泛徵集意見,為醫院開展醫

院文化建設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4分析調查結果,構建醫院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

醫院文化建設工作組在對醫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查研究之後,完成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文化建設診斷分析報告》,從北大口腔醫院的歷史沿革、優秀文化傳統及其傳承、文化建設的外部環境評估、對醫院文化建設的思考和幾點建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認真而全面的總結提煉。明確提出了口腔醫院的文化建設應當順應現代醫學發展潮流,服從醫院的戰略定位,增進廣大員工對醫院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將信念和行為標準統一到爭創世界一流的口腔醫學院戰略方向上來。這些寶貴的建議,隊深入開展醫院文化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和現實指導。

通過回顧發展歷程、分析統計數據、總結經驗、反覆推敲,以及對醫院歷史的深刻反思,達到對醫院文化的發展、設計的理解和深化。其中我們注意了兩點:依據醫療衞生行業的特點,準確把握我院的歷史文化特色;發動員工廣泛參與,把自上而下的提煉和自下而上的參與結合起來。

5設計理念體系,制定崗位規範

理念體系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對醫院理念文化全面、系統設計與詮釋,是醫院向員工及其服務對象表明醫院辦院宗旨、目標實現的基本思想體系,是對核心價值觀的開展和具體化,是醫院應具有的,關係其發展的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包括醫院的使命、醫生服務理念、人才理念及管理理念等。醫院文化的作用真是通過樹立理念,是醫院從理念上的改變帶來行為上的改變。

理念的提煉需要員工的參與。文化建設項目組明確提出三條原則:理念的提煉,要堅持注重人性化與個體化;體現傳承性和前瞻性;領導層和廣大職工的互動參與。我們發動全院員工,集大家的智慧,精心篩選、梳理、提煉,多次反覆論證、修訂,總結具有我院特色、有內涵、有價值的理念體系。如我院的院訓是“厚德尚道,精醫濟世”;願景是“創建世界一流的口腔醫學院”;使命是“發展口腔醫學事業 、保障人民口腔健康”;服務理念是“醫患同心、脣齒相依”等等。這這些理念寓意深刻,言簡意賅,朗朗上口 ,便於員工理解記憶,未轉化成員工自覺行為奠定了基礎。

制定《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服務規範手冊》是醫院文化建設與醫院管理的結合點,是把優秀的服務理念轉化為員工的行為規範的有效載體。手冊內容包括服務流程、服務規範、提倡用語、禁語等四個方面,特點是以醫生、護士、醫技、行政管理以及後勤保障部門各崗位為基礎,以科室為單位,全院員工共同參與。目的是使崗位崗位規範逐漸化作員工的行為之南,人人自覺遵守。創造員工之間、醫患之間的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關愛的人文環境,使員工願意並心情舒暢地在醫院工作,逐步達到自主管理的境界。

6開展以醫院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員工培訓

醫院文化建設的重點要放在人的教育、培訓和激勵上。因此,組織員工進行學習和培訓是必要和重要環節。人們總認為,學習培訓是虛的,不予關注,但虛實的邏輯關係表明,虛是實的前提,實是虛的延伸,只有虛實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院舉辦的醫院文化專題講座上,中華口腔醫學會原會長張震康教授以《醫院文化與人文力量》為題,提出了醫學中的人文力量。他指出,技術是力量,服務也是力量;病人對醫療技術質量有要求,對服務也有很高的要求;高超的技術讓病人激動,之上的服務也可以激動人心。技術難超期望,服務應超期望。醫院文化建設組的專家也以“文化—一隻無形的手”為題作了報告。這些豐富的哲理有新意的提法讓人耳目一新,新的服務理念悄然而至,開始深入人心。

宣傳和普及醫院文化知識是前期的輿論準備,因此培訓的內容是豐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取決與組織者的組織。在現代社會,醫院不止是員工掙錢養家餬口的地方,更是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和理想的場所;鑑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醫院文化建設的着力點應放在

服務文化上,基於這些理念,我們應該把培訓搞得很有特色,來吸引廣大員工積極參與。

我院開展醫院文化建設以來,經歷了對醫院文化建設重要性的理性思考。院長及其領導團隊共同參與下開展的調查研究,分析診斷,理念提煉,員工服務規範的制定,以及理念體系為核心內容的培訓等過程,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層層推進,這也是開展醫院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醫院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這一工程的建設需要全院職工長期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新農村建設的路徑探討

新農村建設的路徑探討

年初,xx市確立了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社區整潔、管理民主”的主導思想,在《關於推進農村基本現代化建設八項重點工作的決定》的基礎上,開展“學習vv,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活動。並明確了二十八項量化指標,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園區化、居住集中化、農民知識化、

保障社會化、民主法制化、環境生態化”為目標,以vv村等六個現代化建設示範村為榜樣,規劃到2014年,全市三分之二的村、鎮達到示範村、示範鎮的各項指標,在省內率先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一、xx新農村建設具備的基礎與條件

從整體看,xx已經具備了新農村建設強大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一是全市經濟穩步增長,總量邁上新台階。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新口徑)達到億元,增長%,連續三年保持%以上的增長速度。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計算)為元,按現行匯率計算已達美元。當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億元,增長19.o%。在長三角16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中,列上海、南京、蘇州之後,位居第四,且發展後勁看好。二是農村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4年全市農村經濟總產值(現價)億元。個鎮工商兩業銷售收入超過億元,佔全市鎮總數的%。其中xx、xx、xx三個鎮工商兩業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全市財政收入超2億元的鎮有個,佔鎮總數的%;三是現代農業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總產值97億元,土地畝均產出元,農業集中經營度已達43.0%。四是農村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以村級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的“三大合作”改革,鄉鎮企業產權制度和企業創新改革、資本經營,農村養老、低保、醫療改革等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農民已經從中得到明顯的實惠。五是村級經濟實力大增,農民收入提高快。2014年,全市村級共有集體總資產億元,村均萬元;村級集體經營性純資產億元,村均萬元;實現村級經濟總收入億元,村均億元;在全市個行政村中,個村經濟總量超億元,佔村總數的%;

其中個村經濟總量超億元,經濟總收入達億元,佔村級經濟總量的%;村級可用總財力億元,村均萬元;可用財力萬元以上的村有個,佔村總數的%;其中村可用財力在200萬元以上的村有個,佔村數的30%,總額達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元;六是農村社會環境展現新貌。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已達%,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平方米,農村森林覆蓋率20.3%,建成公路已有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受益率%。七是城市與企業吸納人口與勞動力的能力十分強。2014年,全市新增就業萬人次,其中安置城鎮失業人員萬人,淨增就業萬人。全市已吸納外來就業人口超過萬人。此外,我市的教育、衞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農民文化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

xx整體上已經具備“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經濟基礎,農村也已具備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又有“八項重點工作"、“示範村建設”兩個抓手,條件十分優越。

二、xx新農村建設可選擇的路徑與模式

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持農民自願、堅持給農民帶來實惠、堅持得到農民的擁護,從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着手。把“一減兩增”即“減少農村勞動力,增加村級財力、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

在觀念和支農措施上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財政支農投入。從過多的對農業基地、示範性經營性項目投入轉變為注重對農村社會事業性投入,着重對農村教育、農民醫療保障、養老保障投入,着重對基礎施設和服務機構的投入。即使對農業經營項目投入也要從無償支持改為貼息貸款,並確保資金的回收和再利用。二是勞動力轉移。要從轉移農村富餘勞力向更多的轉移農村勞力轉變。通過創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就業素質,延長農民就業時間,吸引農民離開農業、離開農村,以此減少農業和農村人口,增加務農勞力和經營者的耕地經營面積,提高純農户農業收入。三是新農村建設推進。要從起初的政府推動向政策帶動轉變,以各項扶持政策激勵農民把新農村建設變成自己迫切的自覺行動,變成長期的奮鬥目標。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進行的xx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經驗表明,新農村建設也要始終堅持走“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典型導向、逐步推進”的路徑。在“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社區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中,發展村級經濟是關鍵,富裕農民生活是目的,社會文明、社區整潔、管理民主是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條件。

在發展經濟的模式中,有五種成功的模式可借鑑。

1、綜合發展型。vv市vv村依靠強大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再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周邊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的逐步整合兼併,帶動農業、工業、商貿業、旅遊業和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的綜合發展,從而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相對滯後

的農村共同繁榮、和諧發展。

vv村通過長期發展工業企業,現已形成鋼鐵、紡織、旅遊三大支柱產業,2014年銷售收入達億元,擁有固定資產超過億元。在此基礎上,又通過“一分五統”(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統一安排就業、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將周邊16個村納入vv共同發展。鄉風文明、民主和諧的新的

村面積已達0平方公里,惠及萬農民。

我市一批經濟強村應以vv村為榜樣,在較快發展自己的同時,帶動周邊村共同富裕,走綜合發展型模式加快區域新農村建設步子。

2、工業帶動型。即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線,通過工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反哺農業,帶動商貿業,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衞生、基礎設施等事業綜合發展的模式。

2014年,vv市vv鎮三房巷村實現銷售138億元、上交税收1.93億元、實現利潤5.52億元。經過近兩年6億元左右的資金投入全面設備改造,正在向國際一流的短纖生產基地邁進。工業發展帶動了農業、商業的發展和村民居住條件的改善。目前,村內建成了工業集中區、商貿文化區、農田保護區、居民集中居住區。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3500元。村民都住上寬暢的住房,農民種田的水電費、機耕費、學生上學雜費、農民大病醫療統籌費、養老金都由村承擔。連新併入的三個村的村民也與老村民一樣同等享受。

發展工業是xx農村致富的法寶。村級經濟的發展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弓i資招商上,放在擴大工業的基礎上。經濟繁榮仍要走“以工富村、以工富農、以工富民”的模式。

3、商貿帶動型。即以發展現代農村商貿流通服務業和市場網絡,進而形成以當地農村為中心的市場,以市場促產業、以產業帶鄉村、最終形成商貿發達、鄉村繁榮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宜興市宜城鎮巷頭村利用地處城郊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興辦陶瓷、夾板、牆地磚、傢俱、金屬材料、化工、五金電器等各類專業市場,形成了佔地面積達65萬平方米的市場羣,吸引了來自本市及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地商户1000多個。2014年成交總額突破30億元。市場發展又帶動了二產發展,目前村內已有膠合板廠、廚具廠、線條廠以及冶金鑄造等企業50多家,走上了工貿聯動的發展之路。村級淨資產已達到7000多萬元,當年村、組兩級村民人均分配30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已超過10000元。

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條件和相關產業發展支持的沿江、沿湖、沿鐵路公路的村以這種模式開發發展新農村建設。

4、特色農業帶動型。即在一個村或鎮的範圍內,依據自己獨特的農產品或產業優勢,圍繞一個特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鎮)一品發展壯大來帶動農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這種專業村(鎮)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二是有相應的組織帶動產業,拓展市場需求;三是需要“能人”通過產業集羣形成規模。

vv市青陽鎮鄧陽村以蔬菜,惠山區陽山鎮以水蜜桃分別在一個村(鎮)或幾個村(鎮)範圍內,依據區域的獨特或優勢,圍繞一個或一種農產品,實行產業化經營,一村一品帶動綜合發展。其中鄧陽村2014年,種植韭菜1200畝,西紅柿890畝,芹菜300畝,還有其他蔬菜、水果等100畝,另有為調整蔬菜種植茬口而種植水稻500畝。鄧陽人以“鄧陽”為品牌,上市經“綠色食品”認證的蔬菜25000噸,其中韭菜12014噸,西紅柿8000噸,芹菜5000噸。全村619户、1681人種植蔬菜,分別佔農户的78%,占人口總數的69%。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0200元。惠山區陽山鎮發展以水蜜桃為中心的特色農業,帶動周邊農民種桃,桃區農户人均年收入也已超過9000元。

我市有相當批村以蔬菜、果品生產為主。但有自主品牌的不多,創出名牌的果蔬則更少。應把主創特色作為重點,把建立名牌為依託,把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以特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經濟整體發展,來帶動新農村建設。

5、休閒產業帶動型。即以優越的地理環境或人文歷史,加上特有的農業產品為載體,利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村自然環境和農村特有的鄉ai~,適當投入改造,就能吸弓l遊客,通過觀賞、娛樂、體驗、知識教育於一體的新興休閒產業帶動新農村建設。這種模式包括建立農業生態園、養殖場、採摘園、學農教育基地、農藝園、民俗村等方式把鄉村的發展與休閒產業的發展融為一體。

區鎮軍嶂村在鎮統一規劃與開發中,建立了龍寺生態園,以風景優美的山峯、池塘為景區,以龍寺佛教文化為紐帶,以滿山的楊梅、葡萄、醉李、水蜜桃等果樹為依託,集遊山、玩水、採擷的樂趣為一體,成為“全國旅遊農業示範點”、“國家3a級風景區”,年接待遊客超40萬人,各項經濟收入超100萬元。村民全部成為園區員工,繼續從事各項農副業工作和旅遊服務工作,人均年收入超過10000元。村級年可有用財力也提升到102萬元。

我市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太湖、長江等沿線和、眾多的丘陵山地歷來為國內外遊人賞識。像鎮村,竹林優美、山溪潺潺,既有“一線天”等勝景,又有青石板鋪設可走馬、可行轎的古官道。這類村完全有可能建設成休閒產業帶動型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模式。

在居住條件和環境整治中,vv市新橋鎮、鎮花園村、vv鎮東林村按鎮村經濟狀況,量入為出,從長計議,既積極推進,又穩步發展。

1、新橋模式:vv市鎮2014年,實現銷售億元、利税總額億元、財政收入億元、人均gdp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依據強大的鎮級經濟實力,2014年就基本實現了農業、工業、居住“三集中"。一是全鎮萬畝農田規模經營的面積有萬畝。二是建成了佔地5平方公里的工業集中區。集中區內集聚了包括國內著名的、、等多家工業企業,佔全鎮工業企業數的85%以上,95%以上的工業產值來自於工業集中區。三是建成近萬平方米農民居住集中區。到去年底,多户農户搬入新居,佔全鎮農户的%以上,到今年底可超過0%。鎮居住集中的實行,一是歸結於強大的鎮級經濟實力,新橋鎮在企業轉制時以現金收回集體資產8億元,用於房屋週轉資金;二是省特許“土地先佔後補、房屋先建後拆、資金先虧後盈、機制先試後改"的優惠政策;三是實現“三集中”後,在高速公路邊、經濟發展地區全鎮將節約畝土地可產生巨大的價值。村、村、村等經濟發展的村也都以這種方式村民居住集中。

凡有經濟實力的村鎮都可以此為居住集中的發展模式。整體規劃的集中居住區既改善了住房環境,生活、生態環境也相應改善。

2、花園模式:vv市鎮村户、多人,有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是一個經濟實力較強的村。2014年,工業銷售超億元,村級可用財力萬元。在村民居住區集中的改造中,抓住村莊部分住宅佈局散亂、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的情況,重點在“拆違章、遷破房、清雜物、潔河道、添綠化、增設施、披新裝”下功夫。今年5月以來,該村對3萬多平方米的農居立面進行粉刷,同時,拆除違章建築和柴廬,清理家前屋後的雜物,在荒地上見縫插綠,新建了3個植物造景的新景點。目前,中花園5條家河建起了駁岸和護欄,河道清淤也已完成。村裏建起了垃圾箱,村民不再隨意往河裏傾倒垃圾了。新的污水管網也在鋪設。現今的花園村荷花玉立亭亭,河水盪漾碧波,家前屋後果樹果實累累。改造後的花園村以中花園為中心,建成與東西兩花園居住區一體的村民集中居住區,真正要搬遷集中的農户僅户。花園村今明兩年村容村貌整改萬元左右。

我市多數村居住區整治和農户集中居住都能走花園村的模式。

3、東林模式:vv市vv鎮東林村户、人,分成個自然村居住,儘管村級年可用財力萬元左右,在老村整治中仍然量力而行,實行以“四清"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清垃圾、清淤泥、清污水、清路障,從解決村民最迫切的環境着手,給村民營造一個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章家橋村是東林村一個較大的自然村,居住多户農户。村裏從整治髒亂着手,實行“五個統一”:一是規定農户家庭不再零星飼養家禽,統一拆除家前屋後雞鴨棚;二是規定不準隨意傾倒垃圾、糞便,實行集中統一處理;三是河道整治,統一清淤;四是農户住房外牆整修,統一粉刷;五是建立專門的環境維護隊伍,統一管理。東林村僅化萬元,就使路淨、水清、居潔、住房外觀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我市經濟相對薄弱的村,只要很好的規劃,精打細算,化錢不多,像東林村一樣,也能使村貌換新顏。

三、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應建立的體制與機制

我市新農村建設中,在按照《關於推進農村基本現代化建設八項重點工作的決定》、深入開展“學習vv,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以及抓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時,還須着力建設與推進相適應的機制與體制。

(一)着力構建和完善投入機制。新農村建設要有強力的財力支撐,既有政府投入,又有社會投入,也包括農民自己的投入。一是建立可靠的財政投入機制,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增長比例、投入總額“兩個高於"對“三農"的投入;二是建立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三是建立新農村建設的專項扶持資金、專項投入規劃、審批制度,以確保資金到位和投入效果;四是建立政府投入弓i導和帶動農民自己投入的新機制。

(二)着力構建和完善扶持機制。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村。投入與扶持的對象主要是村。扶持強化支部核心班子,推動發展主導產業,尋求工商企業合作,實行科技人才興村,建設生態美好家園,以形成村企掛鈎,全面合作,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實用人才,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公益事業五個方面的建設。扶持應實行以獎代補、以獎代撥,獎勤罰懶、榜樣激勵。以此鼓勵農民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

三是着力構建和完善領導機制。建立黨委、政府各工作部門統一、協調的工作機構,既有統一目標、歸口領導,又明確分工、各司其責,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韓國政府在新村運動中,要求“面、邑”(相當於鄉鎮)和“市、郡”(相當於縣市)兩級公務員每人聯繫幾個“裏”(即村)進行幫扶,實行獎懲分明的政績考核制度。我們也可落實各級領導的責任制,把對新農村建設的指導落實到實處。

四是着力構建和完善培訓(就業)機制。建立支持、扶持、促進農民進城入企的各項配套政策,大力吸引青年、壯年農民跳出農業,減少務農農民數量。由政府出資,有計劃、有目的、按專業,通過鄉鎮成人教育培訓基地勞動就業部門、職業技術培訓部門掛鈎,就地培訓青壯年農民,鼓勵他們學會一至幾門專有技術,成為擁有較高就業素質、企業歡迎的勞動者。

xx擁有新農村建設先人一步的各種優越基礎,只要各級領導、部門和農民團結一心,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着力增強貫徹落實新農村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真正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上來,就能取得率先的、又好又快的新農村建設成果。

第四篇:誠信建設制度化的路徑選擇

誠信建設制度化的路徑選擇

王淑芹 《 光明日報 》( 2014年09月10日16 版)

當前,我國某些領域、行業、羣體出現的誠信道德失範問題,侵蝕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由此引發的社會信任危機,擾亂市場和人的心靈秩序,積聚社會矛盾,挑戰人類道德底線和社會正常運行的閥限,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軟肋”。為此,國務院頒佈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發了《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把誠信建設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作為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重要舉措。

誠信建設制度化,是促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基於我國現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現狀以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社會信用建設的歷程和經驗,筆者以為,我國當前應從三方面着手推進誠信建設的制度化。

信用管理的外圍法與核心法兩大系統協同共建

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誠信建設的關鍵在於制度;誠信制度建設的關鍵,在於信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一般分為兩大系列:一是直接處罰欺詐失信主體的法律法規,也稱外圍法,如《刑法》《民法通則》《食品安全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與誠信相關的條款;二是保障信用信息採集、公開、使用、共享的法律法規,也稱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目前,我國存在着信用管理的外圍法懲罰力度不夠、 1

核心法律法規缺位的問題。因而,完善誠信保護的外圍法和加快制定信用管理核心法律是當前我國誠信法律制度建設的雙重任務。

修訂外圍法涉及誠信的條款,加大對欺詐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增強法律威懾,使人們不敢失信、不願失信。我國需要依法對失信主體(自然人、企業、社會組織)重典治理,既嚴懲失信者又警示他人要誠實守信。與國外法律對欺詐失信行為的懲罰相比,我國相關法律的刑罰力度普遍偏低,難以產生法律威懾。《法國刑法典》對詐騙罪的規定,強調其行為性質,只要是採取了欺詐伎倆,輕則處5年監禁併科250萬法郎罰金,重則處7年監禁併科500萬法郎,並適用資格刑。《澳大利亞聯邦刑法典》對通過欺詐不誠實地從他人處獲取了某種經濟利益的行為人,處以10年監禁。我國《刑法》對詐騙罪數額與懲罰的規定,不僅存在把犯罪數額作為詐騙罪既遂標準的後果論傾向,而且懲罰力度不足以產生利益牽制的威懾力(我國刑法對詐騙罪的懲罰,在數額較大的情況下,最低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種欺詐失信成本和風險低下的社會現實,客觀上產生了“縱容”或“激勵”非誠信行為的道德悖論。依法制裁失信者,需要儘快對我國現行《刑法》《民法通則》《食品安全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與誠信相關的條款,進行修訂完善。在修訂中,一是要考慮誠信行為的“善意與惡意”的行為性質,改變目前單純的後果要件論定罪方式;二是要加大對欺詐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讓失信者付出慘痛代價、罰其傾家蕩產而不敢投機失信;三是要修改籠統性的法律條款,細化、明確信用、欺詐方面的法律規定,減少“選擇性執法”的空間。

把信用信息公開法的立法工作提到議事日程,漸進制定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體系,使信用信息能夠合法採集和使用,建立守信聯獎、失信聯懲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既需要相關法律對失信主體進行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的直接處罰,也需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建立信用記錄和信息的公開、共享、傳遞機制,使企業或個人的信用記錄普遍公開和廣泛傳播,使失信者到處碰壁,良信者處處獲益,從而構成對投機失信企圖和行為的利益鉗制。目前,我國推行公民個人、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唯一信用代碼制度,實現社會信用主體信息的歸集、查詢、公示,就是要實行信用記錄與評價對失信者的持久社會處罰。事實上,要發揮信用信息的獎罰作用,不僅需要解決徵信網絡平台問題,更需要解決徵信的合法性問題。因為對自然人或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歸集與評價,關涉個人和企業的合理權益的保障、徵信機構的誠實記錄以及公正評價等問題,而我國目前尚無一部專門針對信用信息採集、使用、披露、保護的全國層面的信用法律,所以,制定和頒佈信用信息採集和使用方面的法律制度是誠信建設制度化的當務之急。換言之,要實現《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14年)》提出的“信用信息合規應用”以及中央文明委《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的“依法收集、整合區域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依法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的目標,儘快制定信用信息合理採集和使用的相關法律制度是關鍵。

建立信用信息歸集制度

有效消除信用信息“壁壘”和“孤島”現象,讓失信記錄見陽光,使失信者無處躲藏,有賴於信用信息的及時歸集,形成信用記錄,使自然人、企業、社會組織涉及誠信的行為留有痕跡。信用主體信用信息的歸集,需要四個配套條件:第一,具有信用法律法規體系,使信用信息能夠依法採集;第二,具有信用標準體系,使信用檔案的建立有“標準”可依,全國通用,與世界接軌;第三,具有全國統一的徵信平台;第四,具有“各部門各地區信用信息系統統籌整合”的制度保障,使及時歸集信用主體不同領域的信用信息成為可能。信用主體活動的多領域性以及社會組織對信用主體的多系統管理方式,使得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分屬於不同系統和部門,而信用主體完整的、綜合的信用記錄的形成,需要對不同領域、不同系統信用信息進行整合。目前,在我國,不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正在建立中,而且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也處於分割、分散狀態。要破除各系統之間、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亟須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明確不同系統和部門信用信息公開的義務以及未能履行義務應負的責任。具而言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明確規定公安、法院、工商、税務等相關政府部門所轄信用信息向社會公開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規定不公開信息所承擔的責任,且對信息不歸集的行為責任進行明確規定,避免政府信息歸集受部門利益阻礙而擱淺。發揮銀行、保險、社區等社會組織機構的作用,要求它們及時提供所轄成員真實的信用記錄。我國在徵信平台的建設上,應該儘快實現四大系統信息平台的對接與整合:金融系統的個人和企業信貸的信用信息平台,工商管理的個人和企業納税、合同履約、產品質量、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平台,公安系統的個人與企業的法律懲罰信用信息平台,保險、電信、水電、房租等系統的繳費信用信息平台。

建立信用記錄的廣泛使用制度

我國社會中存在的守信者無優待、失信者無懲罰的“誠信無用”的社會現實,與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記錄在經濟社會中未能成為其生活和交易的“通行證”無不相關。所以,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的關鍵,是要建立信用記錄的廣泛使用制度。

把誠信嵌入到利益獲取的關口,實現“誠信獲益、虛假失信虧利”的社會正義。我國需要推行信用記錄的廣泛使用制度,建立過去、現在與將來誠信記錄與利益聯動的一線貫通機制。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企業生產、經營的信用記錄納入到企業的註冊登記、資質審核、年度考評等監督檢查環節,對良信企業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的各種優待政策。相反,對不良企業,在曝光、加強審查的同時,實行某些行業經營的禁入限制;把個人的信用記錄融入律師、會計師、税務師、公務員、教師等職業資格准入和職稱、職務晉升中,“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一票否決’”。把誠信記錄內嵌於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各種社會利益活動中,使信用記錄成為人們就業、升學、升職、信貸、租賃以及企業經營、貸款等交互活動中利益獲取的“關卡”,人們自然會珍惜誠信記錄,維護誠信信譽。“處處用信用、時時講信用”“守信者得利、失信者損利”的“德得相通”社會環境,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誠信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支持系統。(作者單位:首都師範大學,此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

第五篇:城市法治建設的特點困難和路徑

城市法治建設的特點困難和路徑

發佈時間:2014-08-25 07:06:15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李林

建設法治城市需要具備的條件:

第一個就是市場經濟條件。法治是一種奢侈品,它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必要的支撐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或者起碼的經濟條件作為保障和基礎,那麼法治城市、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是不可能建成的。

第二個條件就是民主政治的條件。就是説我們民主和法治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是一個基本的原理。但是民主政治建設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民主的發展和法治的發展在當下的過程中應該法治優先,應該更加強化法治,也就是説先制定規則再實施行為。第三個就是法律文化條件。法律文化的形成、法制觀念的培養、法治精神的樹立等等這樣一個文化軟環境、軟實力的塑造,對於法制建設非常重要。法律文化可以在普法過程當中得到提倡和弘揚,得到強化。但是普法本身不會必然普出一個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要建立在信仰、建立在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重要實踐要素之上的,所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城市法制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

首先是歷史上缺少民主法制的傳統。所以在新中國的法制建設當中很長的時間不能解決這些文化的問題。

其次,我個人認為是從國家層面上講缺少統一的法制建設戰略設計和規劃部署,缺少統一的依法治國領導機構和法制改革的政策安排。所以國家法制建設當中面臨的很多困難問題和挑戰在地方和城市建設當中都會或多或少碰到,都需要去應對。而這種應對在城市法制層

面這樣一個領域來看,又常常是無能為力的。比如説司法改革的很多問題,雖然我們在地方層面看到一些司法體制機制的問題,但是它的改革必須要從中央開始發佈。我們看到了一些法律的空白、法律的衝突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從地方層面、從城市法制建設的這個角度來解決是異常困難的,更多的可能我們是提出問題,反映問題,但是真正解決問題還是需要由國家來解決。

第三,我個人認為跟城市的特點有關聯。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員構成比較複雜,包括我前面講的文化素質相對較高,見多識廣,規範和管理的難度較大。

第四,我覺得困難和挑戰就在於城市的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多,管理、協調、規範比較複雜,而且這些企業事業單位對法制的資源要求等等都比較多,要求相對也比較高。其實在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裏面,以法人為單位的主體是比較多的,比較複雜的,因此對於這些主體的治理和管理,其難度也會增加很多。

第五,跟農村比,城市的矛盾會更多,腐敗案件會更多,這些因素也會給我們城市法制建設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

法治城市建設的路徑:

第一,要加強對城市法制建設的領導。我們國家法制建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看領導重視不重視。那麼領導重視,當然也包括領導機關的重視,你的人財物就好解決了,如果領導不重視,靠一個法制部門的努力在很大程度是勉為其難。

第二,要明確城市法制建設的思路。我個人認為法制建設在地區或者是城市功能區的建設當中,要做到幾個結合,就是要把國家法制建設的要求和法制建設的需要結合起來,把法制建設的需要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把城市法制建設與地區的工作大局結合起來,要做到若干個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城市法制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

第三,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建設城市的法制。我認為關鍵是要調查研究,要從實際出發,同時要遵循科學規律和法制建設的規律。目前很多地方搞了法制評價指標體系,我覺得可以研究,可以探索,但是要積極穩妥,要講究科學性。

第四,要協調推進法制城市建設。城市法制建設不是單兵突進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工作,要和城市、地方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這樣才可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同時要用法制特有的方式來推動城市法制建設,比如説法制的公開性、明確性等等,用這樣一些方式,特別是用法制的方式來實現法制的目標,用法制的程序和手段來實現法制的目標。

來源: 法制網——法制日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banzu/jvo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