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市場部工作調查報告多篇

市場部工作調查報告多篇

市場部工作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選拔年輕幹部工作調查報告

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0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 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第2篇】鄉鎮幹部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一、鄉鎮幹部工作基本現狀

鄉鎮處在最基層,肩負着維護一方穩定、發展一方經濟的重任,工作頭緒多、困難多、強度大、壓力大。概括起來,可以用忙、累、窮、難來形容。

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部門涉及到的工作都要靠鄉鎮去落實,加之農村工作直接面向羣眾,工作情況複雜,導致鄉鎮幹部常年奔波于田間地埂、農家小院,上山下溝、進村入户,尤其是春秋兩季,產業結構調整覆地膜、栽果樹、幼園管理、荒山荒溝造林、行道樹栽植、春季築路等,時間緊迫,任務集中,量大面廣,三四十天不回家是常有的現象。鄉鎮幹部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磨破了嘴皮子,走破了鞋底子。同時,計劃生育工作壓力很大,上面下達了各種考核指標,完不成的一票否決,計劃生育可以説是鄉鎮幹部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結紮難、上環難、管理難、徵費難,面對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計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艱難,讓鄉鎮幹部陷入了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還有諸如惠農政策各項軟件資料的完善、低保五保的安排發放、新農合、新農保的徵繳等工作,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內容逐年增多,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在完成這些繁重事務時,法律所賦予鄉鎮的權力卻變得越來越小。缺失強制執行力的鄉鎮幹部,抓計生靠磨,調矛盾靠講,收社保靠勸,説到底,就是靠一張嘴去做工作,結果是身心疲憊,收效甚微。

累。主要體現在鄉鎮幹部工作任務重,休假制度落實不夠,若遇上農忙時節,甚至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很多鄉鎮幹部遠離家庭,一心撲在農村工作上,與家人的溝通和照顧少,與家人聚少離多,對父母缺少了盡孝,對子女缺少了教育,對愛人缺少了關懷,收入較低和無暇照顧家人的愧對心態,讓鄉鎮幹部苦不堪言。有位鄉鎮幹部曾這樣形象的表述自己的工作,白 黑、5 2、8 x,白 黑是指白天工作,晚上加班;5 2是指一週5天工作時間,加上2天雙休日的時間,仍在工作,其實,在鄉鎮幹部的眼裏就從來沒有雙休日概念;8 x是指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的加班時間,加班的時間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未知數。

難。歷經千辛萬苦,層層篩選,擠過這座獨木橋,遠離中心城市,來到偏遠落後的農村一線,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紮根於基層,一干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大多數鄉鎮幹部的真實寫照。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鄉鎮幹部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在靜寧這樣的大縣,24個鄉鎮,三分之二的鄉鎮已過百人,提拔使用是非常有限的,一個鄉鎮每年最多1名幹部,有的甚至幾年沒有提拔任用的,導致個別的鄉鎮年輕幹部產生了無望思想,在工作中,消極怠慢,辦事效率低下,羣眾意識淡漠,宗旨意識不強,根本沒有幹事創業的熱情。這部分年輕幹部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消極思想,嚴重影響了基層政府的健康發展。

二、思考與建議

鄉鎮政權的強與弱,鄉鎮幹部的能與慵,鄉鎮工作的好與壞將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和諧穩定。要破解鄉鎮工作出現和存在的困境與難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完善體制機制。一方面建議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同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既保證產業結構的順利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又尊重農民的意願,融洽幹羣關係。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體恤鄉鎮幹部實際,調整休假、薪資等生活保障制度。可以根據農村工作的性質,調整休假制度,保證鄉鎮幹部在農忙時間應集中抓好農村工作,農閒時間集中補休,使鄉鎮幹部每年能夠有一定的休整天數。建議制定切合實際的機關運轉預算支出和鄉鎮幹部工資補助標準,綜合考慮鄉鎮幹部的職務、工齡、表現、業績等, 制定統一的工資增長制度,解決他們收入不高,生活拮据的困難局面。建議在限價商品房、公租房等方面,適當向鄉鎮幹部傾斜,使他們居有定所。

二要深入改革創新。鄉鎮基層政府應堅持解放思想求新路,大膽創新破難題,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按照大部門體制改革的精神,探索建立鄉鎮政府機構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創新。着眼於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和提高服務效能,重新梳理和劃分政府各項職能,整合職能相近、業務相似的部門,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由一把手負總責,統籌調度工作人員,加強團隊協作,簡化辦事程序、減少中間環節、縮短辦事時間,降低辦事成本,增強工作效能。

三要理順權責關係。針對當前鄉鎮存在的事權、責權失衡問題,建議相關部門要在深入調研、統籌考慮的基礎上,對鄉鎮的事權與責權關係進一步規範理順,要麼收權收責,要麼放權放利,對鄉鎮政權應該管什麼、怎麼管、管多少不斷細化和明確,破除單純以屬地管理的單一方式、把利益全部收歸上級、把責任無限下放鄉鎮的不合理做法。

四要積極開源節流。針對當前鄉鎮政權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債務沉重的問題。一是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二是鄉鎮政府應加大農業產業化服務力度,搭建平台,積極扶持發展種、養、加、運、銷為主的農產品龍頭企業,鼓勵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中小企業投資興業,不斷增加鄉鎮財政收益。三是要提高鄉鎮政府的機關效能,引導廣大鄉鎮幹部樹立勤儉節約、高效務實的勤儉節約意識。

【第3篇】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x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

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

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養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

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第4篇】2022年10月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戰略高度出發,認真落實全市培養選拔女幹部發展女黨員工作五年規劃精神,把培養選拔女幹部發展女黨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實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女領導幹部隊伍,基本實現了市委提出的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目標。

一、女幹部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女幹部隊伍更加壯大。截止20xx年底,全市黨政羣機關公務員中女性2039名,佔總數的24%。廳級女幹部7人、處級女幹部124人,分別佔同級幹部總數的xx.2%、xx.1%,其中35歲以下的處級女幹部5人,佔全市35歲以下處級幹部的一半。35歲以下的處級女幹部、30歲以下的科級女幹部在同級幹部中的數量逐漸有所增加。

(二)女幹部使用配備更加合理。目前市級領導班子中廳級女幹部4人,市委、市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中各配備了1名女幹部。四個區縣領導班子共配備女幹部24人,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中各配備了1名以上女幹部,其中女區長1名。全市101個鄉鎮(街道)中領導班子配備了女幹部106人,其中,女黨委書記11人、女鄉鎮長16人。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的領導班子中配備了32名女幹部,其中女 “一把手”4名。

(三)女幹部參政議政作用更加充分。2022年9月召開的市第六次黨代會黨代表中女代表有59名,佔代表總數的17.88%,與市五次黨代表女黨代表所佔比例持平;分佈在我市的省黨代會女代表有4名,全國黨代會女代表1名。市第六屆人大代表中女代表有69名,佔代表總數的19.5%,比第五屆增加0.2個百分點;我市3名全國人大代表中,有1名女代表,全省人大代表女代表有5名。市第六屆政協委員中女委員有66名,佔總數的26.8%,比第五屆增加6個百分點。

(四)新發展女黨員數量和比例更加滿意。2022年,全市新發展女黨員742名,佔當年發展黨員總數的35.95%,新發展農村女黨員304名,佔當年農村發展黨員總數的30%,分別在2022年底的基礎上提高了5.95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達到了《2022-2022年**市培養選拔女幹部、發展女黨員工作規劃》中提出的新發展黨員中女性比例不低於35%的目標要求。女性進村支兩委的比例達100%。

二、主要做法

(一)高標準謀劃。嚴格按照市委要求,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將女幹部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內容來規劃,來部署,來落實。一是制定規劃目標。2022年、2022年,市委組織部會同市婦聯在反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市培養選拔女幹部五年規劃,對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二是加強政策保障。在女幹部的使用上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積極推行“四確保”政策,即換屆調整領導班子確保有女幹部的配備方案;在同等條件下確保優先提拔使用女幹部;職務調整、崗位調換確保兼顧女幹部;外出培訓、考察、掛職鍛鍊確保安排女幹部。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女幹部在文明社會創建和創先爭優等活動中的先進事蹟,並樹立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婦女、重視婦女發展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婦女參政議政的熱情。

(二)高水平培養。以提高素質為重點,把握女幹部的成長規律和身心特點,注重加強理論武裝和實踐鍛鍊,不斷提高女幹部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一是抓學習培訓,提高政策理論水平。積極舉辦各類婦女幹部培訓班。近年來,全市先後通過黨校主體班次培訓女幹部578人次,通過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培訓女幹部2100多人次。大力加強在職教育。2001年以來全市有xx00多名女幹部參加各類學歷教育,並取得了大專以上文憑。大力培養高層次複合性人才。共有3名女幹部被選派到美國學習培訓半年,有7名女幹部被選派到韓國研修半年。二是抓實踐鍛鍊,提高組織領導能力。全市選拔了180多名女幹部到基層任職,到上級有關部門和發達地區掛職鍛鍊。有意識地安排女幹部上任前到信訪部門跟班學習鍛鍊,提高應對處理突發事件和複雜問題的能力。大膽把女幹部放到常務副職、黨政一把手和綜合部門等重要崗位上培養,早壓擔子,多壓擔子。2022年、20xx年市委提拔重用了31名女處級幹部,佔提拔重用總人數的21.5%。

(三)高目標選用。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膽選拔,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各級領導班子中女幹部的配備。一是調整班子集中選。在審批換屆人事安排方案時嚴把結構關,凡女幹部沒有達到規劃要求的,一律不批,要求重新調整人事安排方案。2022在年區縣領導班子換屆過程中,提拔了7名女幹部進縣級四大家領導班子。破格提拔了一名80後女鄉黨委書記,直接安排進縣委、縣政府班子。二是拓寬視野優先選。堅持在各個領域的幹部選用中優先考慮女幹部,不斷充實女幹部儲備。如在公開選調、引進人才方面不受性別限制,目前我市選拔的女性選調生比例達到了37%,20xx年招錄的xx名選調生中,女性有10名。三是專設職位公開選。我市每次公開選拔處級領導幹部時,都根據需要設置女幹部職位,幾年來共設置女幹部職位11個,全市共有287名女幹部報名參加考試,通過公選走上處級領導幹部崗位的18名。有100多名女幹部通過競爭上崗走上了本單位中層領導幹部崗位。四是打破常規大膽選。堅持對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婦女幹部,不唯資歷,打破常規,大膽選拔,起用一批綜合素質比較好、發展潛力大的年輕婦女幹部。

(四)高素質發展。按照發展黨員“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十六字方針要求,從強化責任、注重培養、嚴格程序入手,切實做好發展女黨員工作。一是抓結構。認真編制全市發展女黨員工作五年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對發展女黨員的數量、結構比例、行業分佈和質量方面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把發展重點放在了35歲以下女青年、工作一線女同志和農村帶頭致富女能人上。結合各基層黨組織的實際情況,把婦聯“推優”工作作為發展女黨員的一條重要渠道。二是抓培養。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對女性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使女黨員的能力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堅持利用黨校平台辦好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同時通過“雙學雙比”、“巾幗建功”等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廣大婦女的入黨願望。有意識給婦女入黨積極分子交任務、壓擔子,把她們置身於工作實踐中接受考驗和鍛鍊,及時把在艱苦環境中符合條件、表現突出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2022年全市女性入黨積極分子達到1907名,其中1036名被列為發展對象。三是抓關口。堅持標準不降、程序不減,在吸收女黨員時着重把好“六關”:即考察審查關、黨員標準關、組織談話關、入黨手續關、黨委審批關、黨員公示關。對培養時間不夠、對黨認識不深、培訓考試成績不及格、入黨動機不正、政治審查不過關、手續材料不齊全的一律不予審批,有效保證發展女黨員的高質量。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上有待進一步統一。由於受傳統

“男尊女卑”、男強女弱思想觀念影響,個別地方對培養選拔女幹部存在應付心態,甚至存在“湊數觀念”,認為婦女幹部只是在領導班子中湊數,裝點門面,有的對女同志擔任領導職務不放心,不敢壓重擔。

2、文化層次整體較高,但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女幹部大多在機關成長,長時間下基層或從基層上來的很少,有一部分女同志不能正確處理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參政意識不強;少數人安於現狀,怕吃苦,不願下基層工作,有的在一個崗位一干就是十幾年,工作經歷單一。因此決定了部分女幹部的知識面不寬、實踐能力不強,特別是宏觀管理、統籌謀劃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

3、分佈上有待進一步科學。女幹部存在着企事業單位較多,黨政機關較少;羣團組織較多,重要職能部門較少;副職較多,正職較少的“三多三少”現象。總體上仍有“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當配角、不能當主角”的思想。

4、農村青年女黨員發展源頭不足。大量農村35週歲以下的女青年在外務工,人員流動性大,造成部分村黨組織對女性發展對象培養教育工作缺失,村支兩委女書記、女主任後備力量不足。

5、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女黨員滯後。非公有制企業員工身份複雜,流動性大,黨組織領導班子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給發展女黨員帶來一定困難,個別企業業主對發展女黨員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企業黨建工作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發展女黨員培養選拔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5篇】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最近,_____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x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

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

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

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

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

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

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

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

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

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

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

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

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

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

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

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

“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 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

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

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

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

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

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

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

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

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

二是重點培養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

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

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

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

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

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

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

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一是完善培訓機制。

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

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

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

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在百度搜索: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red3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