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工作計劃 >

村農業工作計劃多篇

村農業工作計劃多篇

村農業工作計劃多篇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1

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縣域技術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據《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皖政〔xx〕8號)、《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市實施方案》(六政〔xx〕43號)精神,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我縣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圍繞一條主線(自主創新),實施一個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三體建設(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主攻七大產業(高新鑄造、農產品精深加工、食品飲料、生物技術、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構建三大平台(成果轉化、中介服務、農業科技),實現倍增目標。

我縣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到xx年,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縣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要進展,科技支撐條件明顯改善。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35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6億元,省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20家,專利申請總量達500件,授權量達300件,全社會研發投入達5億元,均較增長兩倍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築牢科技創新基礎。

將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組織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建立企業專利制度,設立工作機構,規模以上企業建立專利聯絡員制度,明確職責。縣設立專利技術申報與專利技術轉化激勵資金,推動專利技術的申報、實施與產業化,努力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與綜合競爭力。

(二)強化三體建設,構建技術創新體系。

以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為突破口,強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動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強化企業主體。分批選擇20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健全研發機構、培育創新人才,實施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戰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扶持10家骨幹企業,申報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努力形成若干特色產業集羣。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到xx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35家以上。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使其單項產品規模和效益達到省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2、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對接,推進創新要素和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完善經濟開發區、工業園、落兒嶺工業集中區、大沙埂現代農業科技園和高橋灣科技園區的功能,推進科技政策、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中介服務、科技人才和科研機構入園區,提高園區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將縣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以應流集團為主體的省級鑄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通過1–2年的努力,升格為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圍繞光伏產業、新型電光源等新興產業,力爭到xx年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2家。

3、強化產學研一體。擴大範圍,加強高校與政府間的戰略合作。圍繞我縣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積極開展技術難題和需求徵集,有針對性地遴選一批技術攻關課題,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對接。發揮博士後工作站功能,建設一批研究生實習基地,推進科技人才向我縣流動。創造條件,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特聘員)創業行動,建立特派員與企業的緊密型合作關係,幫助企業引進、轉化科技成果,解決技術難題。到xx年,在鑄造業、光伏產業、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分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三)主攻七大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圍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針對重大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1、提升四大優勢產業。

①高新鑄造產業。加快推進“超奧不鏽鋼”技術創新項目,重點發展陶瓷殼消失模精密鑄件、核電精密鑄件產品,聯合合肥工業大學、瀋陽鑄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術力量,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延伸產業鏈條,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5億元。

②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聯合南京林業大學、浙江林學院、蘇州大學等科研院所技術力量,重點推進刨切微薄竹片、重竹地板技術研發、碳化高密度竹材產品開發、圓形生絲產品開發、桑紅茶系列開發、環保型雙車低衡·還原複製水洗羽絨加工工藝改造項目,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轉變,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③食品飲料產業。聯合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學院、江南大學等技術力量,加快新產品研發,重點在冰紅茶系列產品、蕨菜飲品、百合深加工、酯化黃油工藝技術開發、茶葉冷泡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究開發健康食品飲料新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④生物技術產業。加快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基地,推進石斛產業化,聯合中國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藥物研究所、皖西學院等高校院所,加快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重點開發蕨菜黃酮提取顆粒、食用蛋白粉、破壁靈芝孢子粉、石斛保健飲品和生物製藥、動物生物疫苗生物添加劑等。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2、發展三大新興產業。

①新能源產業。加快光伏產業發展,扶持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加快清潔能源及設備的生產與製造,加大技術研發和引進的力度,推進新能源產業的提檔升級。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②新光源產業。加強與東南大學電光源研究所、總參63所電光源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合作,重點發展led固體光源及其照明、顯示器件,開展以增強照明用led光效和壽命的技術攻關,研製開發更高效和可靠的驅動電路,促進產業化發展。培育發展電子節能燈、照明電光源設備、新型燈用玻璃材料等產品。強化對生產動力系統的變頻技術改造,應用節能技術節能降耗,控制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億元。

③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年產一萬噸軍民融合鋁鎂鈦合金項目、高檔鐵氧體軟磁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廣新型節能保温牆體材料應用示範,加快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重點開發硅碳材料、竹木塑複合材料、核電材料及電子元器件產品。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四)構建三大平台,促進創新資源共享。

根據我縣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立足現有基礎,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建設一批綜合性和專業性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1、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依託縣經濟開發區,把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抓手,增強功能,提高質量,使之成為集聚創新要素、招才引智的窗口。建設科技成果信息庫,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產學研的有機對接。支持在孵企業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通過項目帶動,孵化高新技術,形成產業集羣。到xx年孵化器面積達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40家以上。

2、科技中介服務平台。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組建縣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在轉化科技成果、申報項目、申請專利、技術交流、信息服務、品牌策劃等方面提供服務。建立“科技路路通”服務站,逐步形成“運作市場化、功能社會化、服務專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3、農業技術創新平台。進一步深化和創新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和科技專家大院服務模式,構建農村科技創業與服務體系。到xx年,科技特派員動態發展總數達到100人,建立示範基地10個,培育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總數達到10家,實施科技開發項目20項,獲重大科技成果10項。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縣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技術創新工程實施的重大事項,統籌解決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各自職能,主動參與,積極支持,密切配合,針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和落實,形成協調一致的組織領導機制,為全縣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立政策激勵機制。

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縣政府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並隨着財政的增長逐年增加。科技創新基金是政府引導性資金,主要用於支持以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為主的科技型企業,獎勵自主創新企業和優秀科技人才。重點包括對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引進關鍵技術並實施成果轉化給予無償資助,對企業從事技術研發、聯合高校院所從事重大技術攻關並取得成果的給予無償資助,對爭取並實施的國家科技項目給予配套支持,對取得國家專利授權給予資助,對專利發明人(專利聯絡員)給予獎勵,對企業成功申報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給予獎勵,對在全縣範圍內從事科技創新並獲得省以上科技成果鑑定的企業、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等。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引導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切實發揮槓桿作用。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實行專户管理、專款專用。落實自主創新政策,重點落實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税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優惠、民營科技企業所得税獎勵等激勵政策。

(三)營造環境,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科技人才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業流動,向產業集聚。鼓勵支持企業與省內外高校聯合,創辦職工大學,組建研發中心。加快推進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創造條件開展院士工作站試點工作。培養和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及金融、管理等專業人才,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加快企業技術研發骨幹和高素質的企業職工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企業就業,促進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四)加強引導,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實施考核評價制度,將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納入工業企業考評。對企業的考核評價加大科技創新的權重,增加科技創新的指標,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新成效作為企業綜合考評排名的重要內容。完善科技獎勵評定製度,對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專利發明進行分類評價,發揮導向作用,促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紮實推進。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2

20xx年,我辦將按照上級農發部門的要求部署,轉變工作作風,調整工作思路,在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的基礎上,鋭意進取,促進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再上新台階。

1、切實抓好20xx年項目實施。

嚴格按照市辦要求,精心算好天氣帳、時間帳和任務帳,按“倒計時”的辦法,統籌安排好內、外業各項工作。對已完工小型水利項目,及時組織由有關部門組成的縣驗收組驗收,做到完成一個,驗收一個。同時,落實好工程管護措施,收集好檔案資料。產業化經營項目,根據計劃批覆及實施方案,抓緊實施。

2、想方設法跑項爭資。

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獎優罰劣”的原則,我辦將立足本職工作,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實施好各項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不斷提高項目和資金管理水平,以工作業績、好項目、工作熱情來爭取上級支持和獎勵。

3、加大主導產業扶持力度。

根據省、市要求,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加大扶持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力度。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對水產養殖龍頭企業,進行集中扶持,連續扶持,增加其輻射帶動作用,加速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化格局。

4、加強項目建設管理。

提前做好20xx年度項目實施前期工作。產業化經營項目加大力度跟進,爭取更多的產業資金支持。20xx年上半年做好20xx年土地治理和產業化項目的預選點工作,建立健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庫,下半年爭取做好20xx年土地治理項目土方提前實施工作。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3

20xx年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落實“10+”特色產業行動計劃,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計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0%。農民可支配收入1180元,比上年增長9%。

(一)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為抓手,推進農業現代化。爭取新增認定1個以上自治區級示範區,繼續抓好6個縣級示範區和20個鄉級示範區的創建提升工作。實施品牌戰略,推進2萬畝“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發展特色水果、香糯、紅薯、蔬菜、中藥材、茶葉等一批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縣鄉兩級示範區。

(二)以土地確權登記為抓手,深化農村各項改革。20xx年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總任務90%以上。探索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入分配機制。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和資產評估體系建設,創新抵押貸款方式,開展東興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

(三)以發展新型組織為抓手,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扶持,重點推進蔗糖、火龍果、茶葉等精深加工,打造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項目扶持,引導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範化發展,帶動農户發展特色產業。

(四)以推廣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一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認定產品個以上,創建廣西名牌產品。加強農產品頭安全管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加快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重點建立甘蔗、水果、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品種的培育基地,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三是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和創新推動物聯網。四是加強適用技術推廣。組織實施有機質提升工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深入開展糧食、糖蔗高產創建。繼續推廣超級稻新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良種良法,實施農藥、化料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完善提升邊境重大病蟲害阻截防控體系。抓好農機化推廣,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作業。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4

為更好地做好全鄉農業生產服務工作,切實履行農業服務中心工作職責,特將農業服務中心20xx年工作計劃安排如下:

一、農業生產服務工作

1、做好農業政策法規宣傳工作。認真執行良種補貼、綜合補貼、農機補貼等各項惠農工作。

2、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做好試驗示範,降低盲目引種、引新技術為種植户分擔風險。

3、做好農業信息蒐集發佈工作。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降低市場風險。

4、做好病蟲害普查檢測工作。抓好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田間檢測,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指導種植户搞好植物保護工作,力爭病蟲害危害成片損失控制在5畝以下。

二、藉助國家項目扶持政策,引導農户做好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建設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摸清家底,做好規劃,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狀況。

2、做好上級部門與村社之間的協調工作,力爭小農水項目在9月開工。

3、做好雷大田水庫大壩整治工作,力爭迎水面在6月底完工,確保雷大田水庫正常蓄水、保水。

4、做好團結水庫發包管理工作,落實安全責任。

5、做好千億斤糧食改田改土規劃工作,力爭在今年10月開工。

三、做好林業管理工作

1、政策法規宣傳。加強森林防火、亂砍濫伐、珍惜林木資源保護等工作的政策法規宣傳。

2、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防止亂砍濫伐。

3、做好林業資源合理利用審批工作。嚴把採伐證的審批關,對農户建房用樹實行一户一證,杜絕盜伐林木現象發生。

4、做好林業項目建設工作。如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品種改良、新項目發展等工作。

四、一事一議工作

1、做好宣傳工作。

2、做好一事一議指導工作。

3、做好項目申報審批工作。

4、加強一事一議項目的監管工作。

五、農業服務中心人員工作分工

薛勤林做好農業服務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負責農業、科技、水務和農機工作。

周何做好相關業務工作,主要負責林業、一事一議工作。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5

為加強科普工作,充分發揮農村科普帶頭人在提高農民朋友,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資源優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結合本人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文件精神,以為農服務為己任,以提高農民朋友、青少年科學素質為目標,大力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推動農村乃至全社會形成愛科學、懂科學、重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形成有利於農業良種良法推廣和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努力提高農民朋友尤其是青少年科學技術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舒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是一個集科技示範、科普教育、現代農業技術培訓一體的農業科普示範基地,經過十年來滾動發展,已建成舒城開展農業科研和科普工作的重要基地,在未來的三年,我將繼續以此為基地,確立“一個核心”: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通過新品種、新材料展示,新技術觀摩,舉辦技術培訓、科普講座,發放科普圖書資料等科普活動,普及農業科技知識,樹立學科學、用科學的農村科普新風,讓人們在領略多姿多彩的農業世界,享受農業生產成果時,接受農業知識教育,培養認識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

興致和熱情。構造“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以中國小生為主體,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活動;第二層面是面向渴求知識的農民朋友,農技知識科普員,和農村科普志願者;第三層面是面向專家、學者,高等院校的學生,從而構成多專業、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普框架。堅持“四位一體”:即融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為一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三年擬舉辦科普技術培訓36次,科普知識講座25次,更新科普宣傳欄15次,發放科普圖書資料6000冊,送科技下鄉15次,召開現場會、觀摩會6次,接待參觀考察培訓5000人次,發表有關學術交流論文10篇,科普文章30篇。

三、主要措施

1、擴大試驗示範,發揮科技優勢

依託縣農科所,按照科普工作計劃,加快舒城縣桃溪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科普示範基地建設,結合一年一度的科普知識講座和技術培訓,繼續脱毒馬鈴薯、水生蔬,基質育苗、滲灌、誘蟲燈等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的引進和展示,不斷豐富和發展舒城地方種源和科學種植依據,為地方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服務。

2、拓展基地建設,發揮人才優勢

依託現有的雙豐、紅光兩個國家蔬菜標準園和千畝蔬菜種植基地,不斷拓展基地規模,發揮紮根基地和基層農村科普員的種子作用,通過舒城縣農科價核心基地的示範種植和科普員現身説教,帶動和輻射農户從事高效農業種植,增產增收、脱貧致富、實現科普的真正目的。

3、壯大科普隊伍,積蓄後備力量

依託舒城縣農科俗,加強舒城第三國小、第二中學、皖西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實習基地建設,不斷豐富科普周和科普日活動內容,利用“五〃一”、“五〃四”、“六〃一”組織中國小生來舒城縣農科佩開展科普活動,通過他們對豐富多彩的動植物的認識和了解,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對農業的認識和興趣,同時適時開展農技知識趣味問答,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鞏固書本上已學的知識,“寓玩與學”,滿足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激發探求科學的願望,培養對科學知識興趣。

4、聘請專家學者,提升科普內涵

利用舒城縣農科眸多年來與省農科院、安農大等農業科研機構長期合作交流優勢,聘請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張自安研究員、方凌研究員、農產品加工所閻曉明研究員、安農大園藝學院朱世東教授、陶鴻教授作為舒城縣科普顧問,在顧問領導下,組織技術人員編寫科普資料和科普講稿,從理論上保證科普工作有序進行。

5、積極開展活動,豐富科普內容

首先做好科普之窗,科普畫廊,科普陳列館的建設,適時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科普活動,培養出一批科普知識講解員隊伍和科普志願者隊伍,讓豐富多彩的農村科普知識得到進一步普及。重點做好產業協會、科普信息平台、多層次科普框架等科普工作,不斷豐富科普內容,壯大科普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舒城縣農科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將科普工作和生產、科研工作同樣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每年要召開科普工作專題會議四次,專題項目、專題活動要有專人具體落實。

(二)加強投入。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規定,多渠道籌措科普經費,爭取將協會科普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增加財政對科普工作的投入。

(三)、強化宣傳。要利用報紙、電視、宣傳欄、標示牌等廣泛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村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圍,尤其要加大對農民朋友和中國小生的宣傳,使他們深入瞭解農村科普工作的意義,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農村科普工作。

(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認真組織每年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主題突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農村科普活動。

村農業工作計劃篇6

根據孫書記在縣委十屆四次全會上所做《工作報告》中“堅定不移地抓三農、穩基礎”的要求,以“兩區同建”為主抓手,儘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圍繞“產業園區提檔次、已建社區提層次、在建社區提水平、謀劃社區抓落實、村莊挖潛促進度、拆遷工作出效果、改造提升出形象”的思路,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我鄉農業農村工作思路如下:

一、積極推進“兩區同建”

1、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出精品。在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的基礎上,以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為突破口,提升園區質量為重點,圍繞大棚瓜菜、黃秋葵、紫紅薯、特色葡萄、肉羊養殖及深加工等幾大特色,做大做強農業,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實現新跨越,為“兩區同建”打下堅實基礎。

(1)、加大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確保土地流轉規範有序。從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分佈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和鼓勵農户採取轉包、租賃、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土地流轉,把分散的小規模土地、閒置土地集中到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建立和完善覆蓋鄉、村的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搭建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交易平台,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2)、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引進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户入股龍頭企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勵龍頭企業採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農户,共享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

(3)、①積極提升以前村為核心的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的檔次,以發展現代農業大棚為重點,精心培育集試驗、示範、觀光、生態、有機於一體,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大棚示範園。20xx年大棚瓜菜核心區力爭突破20xx畝,全鄉突破3千畝,力爭五年內大棚瓜菜達到1萬畝,人均增收6千元,實現收入翻番。②積極提升以?泰養殖龍頭企業為中心產業區的效益,大力發展循環高效農業,抓好?泰公司的肉羊屠宰加工項目,謀劃在大型超市建?泰清真羊肉直銷店4個,實現農超對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經濟效益。③積極提升以南臣贊為中心特色農業區的知名度,充分利用甘薯的“綠色食品認證”這一名片,建立雙豐紫紅薯合作社的網上銷售平台,做大宣傳,在進入專業市場和大型超市上求突破,力促農民得實惠。④改造提升東裴莊紅乳葡萄種植觀光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馬朗特色苗木瓜菜種植區的規模。⑤積極提升以後舊縣為中心“健康食品”種植園的品質。該區以黃秋葵、小雜糧種植為主,緊跟市場趨勢,擴大“健康食品”種植,今年計劃達到1000畝,並在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聘請種植技術人員,提高產業附加值。

2、新型農村社區推進度。按照縣域鎮村體系規劃,全力推進新型社區建設進度。

(1)、加快前新型社區建設進度

一是加快建設2棟6+1居住樓,爭取6月份達到入住條件,為搬遷、拆遷奠定基礎;加快建設集“兩委”辦公室、幼兒園、醫務室、物業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爭取今年春天封頂並投入使用;加快拆遷協議的簽訂和搬遷進度,爭取20xx年底前基本實現前村整村搬遷。二是進一步督促監督博泰開發公司,確保時間進度和安全建設。三是進一步提高拆遷建設小組成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監督建設主體和搬遷拆遷責任主體共同遵守已經簽訂的各項協議,與村委會共同做好羣眾工作,確保社區建設質量,確保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確保農村社會的穩定。四是在縣農工委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一步積極跑辦落實新型社區建設政策資金,在建設、拆遷、復耕方面形成良性循環,爭取20xx年底基本完成前拆遷復耕任務。

(2)、適時啟動李莊新型社區建設

在推進?泰公司的土地流轉,特色種植養殖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適時啟動霍楊孫等村並建的李莊中心社區(屬於縣域鎮村體系規劃中的李莊新型社區範圍內的村)。

一是充分組織村內黨員和村民代表在本地和外出參觀,廣泛徵求村民意見。二是科學規劃,嚴格程序。三是加強監督,科學指導。

爭取20xx年內完成村土地流轉和與開發商協商工作,制定出建設規劃和拆遷補償協議,並完成測量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啟動社區建設。

二、全面落實普惠民生政策

一是嚴格按政策落實好新農保、新農合、糧補、綜合直補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確保各種補貼按時足額發放到位;新農保、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0%以上;切實為育齡婦女服務好,計生工作爭上新台階。

二是加強低保、五保的管理,摸清低保、五保的詳細信息,做到應保盡保,保證全鄉的弱勢羣體都能享受都政府的關懷,對於突發性自然災害,第一時間上報,爭取上級資金,減少災民的損失。做好優撫及殘聯工作,積極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利用市場化手段,積極推進“新居”建設,爭取明年二期開工,改善鎮區環境,提升小城鎮品味。

三是積極申報落實好地下水壓採系統工程的系列工作,並做好協調配合,再爭取一部分項目落户。

三、創新社會治理方面

一是提高鄉鎮機關和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素質和法律意識。加強執法隊伍思想政法教育,增強其貫徹執行依法治國方略和依法行政的自覺性;每年定期組織舉辦一些常用的現行法律法規及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規的專題培訓,不斷更新鄉鎮幹部的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加強對執法隊伍的業務培訓,要經常性、有針對性地對執法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定期、不定期進行考核,促進執法人員鑽研業務,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基層幹部進行在職業餘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堅持把秀貞精神融入到矛盾糾紛排查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去,發揮我鄉道德高地的優勢,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一切問題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率達到100%。加強對原民辦教師、信貸員等特殊羣體的教育引導,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情感人;加強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和政策引導,講明利害關係,以理、依法服人,實現赴縣級以上訪零目標,保穩定、促和諧,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積極穩妥的抓好村“兩委”換屆,確保按時完成。

為圓滿完成以上工作,我鄉採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意義的認識,積極聯繫京津籍的老闆,藉助他們的信息資金優勢,推進我鄉農業產業化調整,加快特色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二)創新投入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在自籌資金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爭取資金,。

(三)科學規劃社區建設,把任務量化、細化,分步實施,紮實推進。

(四)建立各項工作考評體系,把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量化考評。

(五)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和勞動力轉移,拓寬羣眾的收入渠道,增強城鎮化建設的經濟支撐。

標籤: 多篇 農業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hua/9lzg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