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陶淵明個人簡介【精品多篇】

陶淵明個人簡介【精品多篇】

陶淵明個人簡介【精品多篇】

文學成就/陶淵明[東晉詩人 篇一

詩文作品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卷之一 詩四言:

《停雲(並序)》、《時運(並序)》、《榮木(並序)》、《贈長沙公(並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並序)》、《勸農》、《命子》、《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九日閒居(並序)》、《歸園田居五首》、《遊斜川》、《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並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於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並序)》、《贈羊長史(並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擬輓歌辭三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閒情賦》、《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並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作品類型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衞、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着勞動者的喜悦,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於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於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採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並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蹟而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敍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脱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説:“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桃花源記》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羣普通的人,一羣躲避戰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説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歎息説:“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故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藝術特色

語言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雲:“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

手法

他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衞銜微木”等。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雲”中所寫“雲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風格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着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 篇二

陶淵明是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傑出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詞賦家與散文家。陶詩今存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陶文今存12篇,計有詞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

陶淵明詞賦中的《閒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脱離官場的無限喜悦,想象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敍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徵西大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説來,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着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有時也流露出逃避現實的老莊思想,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情感。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主要代表作 篇三

1、《飲酒》: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2、《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3、《勸農》:

《勸農》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潛的詩作。此詩勸勉人們重視和從事農業勞動,共分六章:第一章寫上古先民的樸素生活;第二章寫古代聖君賢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視農業勞動。

4、《懷古田舍》:

《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附於《桃花源記》之後的一首五言詩,詩與記珠聯璧合,又相互獨立,並無重複之感。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

5、《乞食》:

《乞食》是晉宋之際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記敍了詩人一次由於飢餓而出門借貸,並得人遺贈、留飲的活動。前四句通過具體的動作和內心狀態,形象地傳達出詩人複雜的心情;中間六句寫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談諧”而“情欣”,由酣飲而賦詩的情景;末四句對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寫得悲憤而寄慨遙深。全詩語言平淡無華,卻藴發着人性美麗的光輝。

文學成就/陶淵明[東晉詩人 篇四

1、詩文作品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2、卷之一 詩四言:

《停雲(並序)》、《時運(並序)》、《榮木(並序)》、《贈長沙公(並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並序)》、《勸農》、《命子》、《歸鳥》

3、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九日閒居(並序)》、《歸園田居五首》、《遊斜川》、《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並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於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並序)》、《贈羊長史(並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4、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4、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擬輓歌辭三首》

6、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閒情賦》、《歸去來兮辭》

7、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並序)》

8、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9、作品類型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2)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衞、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着勞動者的喜悦,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4)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於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於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採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並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蹟而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敍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脱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説:“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桃花源記》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羣普通的人,一羣躲避戰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10、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説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歎息説:“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故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11、藝術特色

1)語言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雲:“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

2)手法

他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衞銜微木”等。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雲”中所寫“雲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3)風格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着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陶淵明雜詩全文 篇五

作品原文

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

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户,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其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為叁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其五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塗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其六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求我盛年歡,一毫無複意。

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

傾家持作樂,竟此歲月駛。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其七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

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弱質與運頹,玄發早已白。

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

家為逆旅舍,我如當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其九

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

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昴,勢翳西山顛。

蕭條隔天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

關樑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十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其十一

我行未雲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樑。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遙遙春夜長。

其十二

裊裊鬆標崖,婉孌柔童子。

年始叁五間,喬柯何可倚。

養色含精氣,粲然有心理。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南宋陶淵明資料簡介 篇六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被世人成為靖節先生,家鄉位於潯陽柴桑。他是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頗為著名的偉大詩人、辭賦家,擁有眾多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陶淵明曾踏入仕途,先後出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官職,最後一次出仕擔任的是彭澤縣令這一官職,上任八十幾天後就辭官離開,就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的家境最初並不差,畢竟從關於他父親擁有小妾的歷史記載來看,他的家境不會差到哪裏去,而自他父親去世後,他們家才逐步走向沒落。從陶淵明的詩作中可以發現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們家的生活已經相當貧寒了。

陶淵明自小就學習儒家經典,喜好悠閒寧靜的環境,早年陶淵明曾受過儒家和道家的教育與思想薰陶,因此他曾身懷遠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這為他之後辭官歸隱田園打下基礎。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踏入官場,開始他為官生涯,以求生計。而在官場動盪欺負十幾年,喜好自然悠閒生活的陶淵明早已厭倦了那種充滿利益算計的官場生活,最終還是選擇辭官歸隱田園,遠離塵世官場。

陶淵明的成就並不在官場,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文學方面。陶淵明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極高,所著詩作文章皆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詩歌125首,文章12篇,被後世之人編集成《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故事 篇七

陶淵明與菊花

陶淵明迷上了菊花,在東園闢了個花圃,專門用來栽培菊花。凡經過淵明親手蒔弄過的菊花,株株壯健,枝枝挺撥,花色豔麗,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長,秋季開花,而淵明的菊圃之中,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開,一茬之後一茬,能夠説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當秋風一齊,東園中的菊花競相開放,花朵黃白相間,青紅錯雜,引得滿園蜂蝶紛飛。一些傾慕者又給淵明加了一個雅號,尊稱他為“菊仙”,也有人暗地裏稱他為“菊痴”。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着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裏,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着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3qm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