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一年級下冊青島版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下冊青島版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下冊青島版數學教學計劃

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一年級下冊青島版數學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新穎的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使學生能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2、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除小單元外),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有密切聯繫的信息窗(情境圖),每個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情境貫穿起來,編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又有着一定邏輯關係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

3、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

本冊教材徹底改變了過去教材普遍採用的“小步子”編排方式,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如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傳統教材中,將“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不進位)”和“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不退位)”的筆算放在一起,將相關的口算放在其他單元中,人為地將筆算與口算分開,不便於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單元在知識安排上,將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編排在一起,使口算與筆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策略。同時,又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編排了加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4、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

本冊教材不受嚴格的知識體系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頁加混合運算,主題圖呈現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錢購買紀念品,珊瑚每隻17元,貝殼每隻25元,海豚每隻23元,海螺每隻13元。教材沒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學生解決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錢去買一隻海螺每隻和一隻珊瑚標本,還剩多少元錢?”或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其他問題過程中,通過探索獲取運算的方法,然後利用獲取的方法,解決其他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步發展。

5、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

教材通過含有豐富信息綜合情境圖,提供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足夠空間,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信息窗1,由圖中的兩位小朋友在南極實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飛着的賊鷗、冰面上的企鵝、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學生可能提出“有多少隻企鵝?”“有多少隻賊鷗?”“有多少隻海豹”等問題。本冊教材沿用了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特點,在每個情境圖的後面都設置了卡通問號和問題口袋,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6、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旨在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如“你説我講”體現一種開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與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頁的“你説我講”,紅點標示的問題是“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要解決這個問題,策略是多樣的,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體現算法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新教材第一冊共有9個單元:

第一單元:逛公園——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單元:下雨了——學看鐘表

第三單元: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釐米、米的認識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統計

第九單元:兒童樂園——總複習,另外還包括兩個數學廣場和兩個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小小信息員。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

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

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概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數學思考: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內數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與符號感。

2、經歷探索100以內容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認識圖形、方向及長度單位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能對統計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判斷,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解決問題:

1、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能與同伴交流。

2、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能綜合運用方向、圖形等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把握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等顯性目標上。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教師要注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和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教學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在自主練習時要為學生提供難易、數量不同的題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完成,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

5、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而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雖然本教材已構建成以教科書為核心,以教師教學用書、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和教輔讀物為輔助的立體化的課程教材體系,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教師還需因人、因地、因時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內外課程資源,以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6、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實施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多元化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將評價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逛公園------------------6課時

第二單元:下雨了-----------------------2課時

第三單元:農夫與牧童------------------4課時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2課時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5課時

第六單元:大海邊---------------------17課時

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4課時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2課時

第九單元:雪山樂園---------------------5課時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二班共有學生37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1、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

2、下雨了——學看鐘表。

3、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

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

4、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5、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6、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實踐活動——小小信息員

7、阿福的新衣——釐米、米的認識。

8、我們的鞋碼——統計

9、兒童樂園——總複習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

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

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進教學方法。

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

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現狀分析

今學期我主要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本年級共有學生58人。絕大部分同學都進入過幼兒園,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個別學生的數學成績比較差。因為讀幼兒園時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養成不太好,因此影響了學習。今後一定要加大力度培養他們的養成教育。但總體上來看,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年級。

二、目標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

3、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

4、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地口算和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

6、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

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4、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5、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5、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悦。

6、課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學會所要學的知識。

7、分層佈置作業,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8、規範好作業格式,重點抓好養成教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

一、學生概況

一(1)本班現共有學生46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的學習內容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少數孩子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們已經基本形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安排7個單元。

1.數與代數領域:

安排五個單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三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四、六單元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在這兩個單元裏還要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是常見的量,一個單元,即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本冊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與原教材相比在內容編排上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把原一年級上冊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放到本冊作為第一單元,把原二年級上冊教學的兩位數的加、減筆算提到本冊,把原一年級下冊教學的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6的乘法口訣兩個單元推到二年級上冊。這次調整是在對實驗區實驗狀況進行認真調查、廣泛聽取實驗教師意見並作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宜同步進行。兩種算法的思路不同,加、減交叉安排不利於學生掌握加法思路和減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練的情況下,也難以利用加減的互逆關係進行想加算減的思考。所以把原來一年級上冊安排的20以內加減法的一個單元分為兩個單元。又考慮到許多學前教學薄弱的地區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任務太重,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推遲教學。二是兩位數的加減筆算與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聯繫,口算時對算理產生的感悟可以順利地遷移到筆算中去,所以把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筆算編排在一個單元裏,把進位和退位的有關口算和筆算編排在另一個單元裏,這是一種合適的整合。三是雖然用口訣計算乘法比兩位數的加減筆算容易,但一年級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確有困難,所以推遲教學。

2.空間與圖形領域:

安排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遵照兒童觀察物體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認知規律,在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之後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是恰當的。

最後一個單元安排期末複習。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我們認識的數”“小小商店”。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認識計數單位,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

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藉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恆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1、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2、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4、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2、有趣的遊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2、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瞭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於創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下冊青島版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661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