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老舍的資料簡介【精品多篇】

老舍的資料簡介【精品多篇】

老舍的資料簡介【精品多篇】

老舍的資料簡介 篇一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説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説《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説《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衞兵的暴力,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擴展資料

胡風:“舍予是經過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沒有被這些所湮沒,反而顯得更凸出,更難能而且可愛。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複雜的枝葉所襯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氣氣,談笑風生裏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話還是笑話的那一種幽默。現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裏面正閃耀着他底對於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時卻要為國事,為公共事業,為友情傷心墮淚,這恐怕是很少為人知道的。。”

舒乙:“生活中的父親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不説話,在悶着頭構思寫作。很嚴肅、很封閉。但是隻要有人來,一聽見朋友的聲音。

他馬上很活躍了,平易近人,熱情周到,很談得來。仔細想來,父親也矛盾。因為他對生活、對寫作極認真勤奮;另一方面,他又特別有情趣,愛生活。”

朱光潛:“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樊駿評價幽默之於老舍:“在某種意義上, 失去了幽默,,就沒有了老舍, 更談不上他在文學史上取得那樣的成就與地位。”

老舍的資料簡介 篇二

老舍,中國小説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説《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説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國小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

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説:《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裏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説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説作法等課程。課餘繼續從事創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説《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

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實,創作出現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説《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敍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説下級警察的坎坷經歷。

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

《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説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號》、《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緻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舍作品《貓》賞析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一篇狀物散文。品味它,感覺語言明快洗煉、生動傳神而又細膩實在、饒有風趣,令人百讀不厭。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發表在《新觀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選課文時有修改。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和幽默詼諧的語言,將貓的性格、習慣、模樣、喜好等特點細緻入微地描寫了出來,使人感到十分親切。品味它,感覺語言明快洗煉、生動傳神而又細膩實在、饒有風趣,令人百讀不厭。

貓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動物,老舍先生非常喜歡養貓。在長時間的觀察中,在他的妙筆之下的貓,特點鮮明,情趣盎然,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一、談貓——“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我們述説他眼中的貓。老舍先生選用生動活潑的口語語彙講事情述感受,使語言上口入耳,親切有味,富有表現力。比如,説“暖和”不説“温暖”;説“成天”不説“整天”;説“鐘頭”不説“小時”……如果我們仔細辨味,還會發現這些詞語不僅有濃烈的口語色彩,而且用得極為妥當,讀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別有一番韻味。

二、憐貓—— 語氣顯真情

文中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着語氣詞。在這位藝術大師筆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語氣詞,也獲得了豐富的表意功效,韻味十足,耐人尋味兒。“説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情態惟妙惟肖地傳達出來了,又與“古怪”之説互相吻合。“説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裏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實實在在地突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擔心、翹望、心疼、着急,種種情態盡在其中。

三、愛貓——妙用人稱“你”

文中還寫道:“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温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在這一長句中,連續用了三個“你”字。“你”是人稱代詞,通常都是稱呼對方用的。而這裏的“你”並非是確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誰”,包含不僅“我”喜歡貓,任何人見了都會感到可愛,更使我們感到作者愛貓的真實感情。

四、贊貓--- 巧用擬人法

其次,作者在對貓的描寫中成功地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後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成天睡大覺”,説它“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過問”一詞精當微妙,彷彿貓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員,它本就應該參與家庭事物、家政大計的,而此時卻置責任於不顧,只管自個兒圖舒適求安逸去了。細細想來,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決·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幾·朵·小梅·花”等處用語,簡直把貓寫活了,而作者愛貓之心、讚賞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的表現。這種擬人化的描寫切合兒童心理特點,能激發兒童的欣賞趣味和學習樂趣。

總之,作者以觀察精細獨到、內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把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淘氣的特點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vjr1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