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出自歷史的成語有哪些【新版多篇】

出自歷史的成語有哪些【新版多篇】

出自歷史的成語有哪些【新版多篇】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篇一

春秋後期,吳國的四公子季札為人十分重義氣,對功名財富看得很淡,因此在吳國很有賢名。吳王壽夢曾經想立他為太子,但季札怎麼也不肯接受,並且盡心盡力地輔助兄長樊諸治理國家,受到了大臣們和百姓們的愛戴。

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魯、齊、衞、晉等國。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幾天,天天設宴款待,並且讓太子和大臣們出席作陪。

季札文武雙全,劍術精湛。席上,徐君乘興請他一顯身手。季札推辭不過,走下殿來。只見他的劍剛出鞘,滿殿銀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連連稱讚:“好劍!好劍!”

舞罷劍後,季札回到座上。徐國的大臣們紛紛交口稱讚,上前敬酒。這時,徐君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把好劍,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過是初次見面,不好意思開口。

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於自己出使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因此不能把這把標誌着使者身份的寶劍送人。他決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後,回來經過徐國時,再將這件吳國的國寶送給徐君。

離開徐國後,季札風塵僕僕地訪問了各國。當他重新回到徐國時,突然傳來了一個噩耗:徐君在不久前出訪楚國時,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

季札聽後非常震驚,他深深地自責,當初為什麼沒有立即把寶劍贈給徐君,以致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經過慎重的考慮,季札馬上命令駕車前往王宮,準備把寶劍送給徐國的新君。

隨從的官員勸季札説:“季子,這是吳國的國寶,送人恐有不便吧?”

季札説:“當時,徐君想要這把劍的時候,我在心裏已經答應他了,只是因為使命沒有完成,不便將寶劍送給他。現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這不是一個正直的人所應該做的!”

季札見到徐國的新君,對新君説明了來意後。準備呈上寶劍。新君連忙辭謝説:“先君並未留下遺命,寡人不敢接受這樣貴重的禮物。”

季札沒有辦法,只好來到徐君的墓地,把寶劍掛在墓旁的樹上。徐國的百姓知道季札的這一舉動後,對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讚不絕口。

後來,“季札掛劍”這一典故,用來表示對亡友的弔唁、追懷;或用來形容恪守信義。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篇二

三國時的曹操是當時的一代梟雄。他叱吒風雲,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天下三十餘年,才削平羣雄,統一了北方,進爵為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嚴重的頭疼病,且經常發作。他頭疼病發作的時候,頭痛得像要裂開來一樣。雖經宮中太醫無數次診療,但毫不見效。後來他把名醫華佗請來診治,華佗認為曹操的病灶在大腦,需打開腦殼,取出病灶,才能治癒。曹操認為華佗想謀害他,竟下令將華佗殺死。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疼病無人能醫,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臨終之前,他把曹洪、司馬懿等召到病牀前,囑咐將長子曹丕立為繼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來,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她們,並囑咐她們説:“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勤習女紅,學會做絲鞋的本領,以便將來生活困難的時候,可以賣了自給自足,維持起碼的生計。”

諸侍妾都淚流滿面,哭着答應。

曹操又留下遺言,把眾多侍妾全部遷往銅雀台居住,讓她們每天在台中設祭。他又怕自己死後有人盜掘他的墳墓,吩咐在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處疑塚。曹操一一囑咐完畢,長歎一聲,氣絕而死。

後來,“分香賣履”這個典故,用來形容一個人臨死前對妻兒的留戀、關愛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篇三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政事混亂。陳後主不務政事,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姿色絕佳,世間罕有。徐德言知道陳王朝不會長久,社會**不可避免,也深為妻子的命運擔憂,於是對妻子説:“以你的美貌,國亡後你一定會被權貴之家佔有,我們夫妻情分難以保留。如果我們之間情緣未了,就應該有機會相見,見面時須有一信物。”

於是,徐德言將一面銅鏡破為兩半,夫婦各執一半,約定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將破鏡拿到都市去賣,只要一方看到破鏡,就設法尋找。

果然,陳被隋滅後,徐德言夫婦離散,其妻被越公楊素徵入府巾,寵愛有加。徐德言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僕人高價出賣破鏡。德言將僕人領至他的住處,講述緣由,將自己所藏半面破鏡合於一處,並在上面題詩一首。

僕人將鏡拿回,陳氏見詩後傷心不已,悲泣不食。楊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於是召來德言,將陳氏歸還給他,夫妻二人終於團圓,返回江南,共度餘生。

後來,“樂昌破鏡”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夫妻離散或分離後又團圓。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篇四

“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時歷仕宋、齊、樑三個朝代,曾擔任侍中、光祿大夫等高官。他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

江淹少年時,家裏很窮,十三歲那年,父親死了,他靠上山砍柴來供養母親。但他讀書十分刻苦,二十歲時便學有所成,踏上仕途,擔任宋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劉子真的授業老師。孝武帝死後,劉宋王朝內部爆發了一場爭奪帝位的鬥爭,結果湘東王劉彧獲得了勝利。劉子真被殺,江淹便轉投到建平王劉景素門下。

江淹二十多歲時便才華橫溢,文名卓著,寫下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很得建平王劉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氣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誣陷入獄。

江淹在獄中抱着一股不平之氣,寫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詣建平王上書》,為自己申辯,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劉景素,立即將江淹釋放。

由於江淹的文章寫得如此精彩,下筆如有神助,於是有人傳説,江淹在二十一歲那年,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見到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給他一支五彩筆。從此,江淹的詩、文、賦便越寫越好,每每提起筆來,文思有似潮湧,寫出的文章也更加 文采煥發。

公元479年,劉宋王朝的大臣蕭道成滅宋稱帝,建立齊朝。蕭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為東武令,齊朝的許多重要文書,多由江淹執筆,顯示了其不凡的寫作功力。

後來,“江淹夢筆”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文才卓著,筆力不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81e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