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心靈雞湯哲理小故事新版多篇

心靈雞湯哲理小故事新版多篇

心靈雞湯哲理小故事新版多篇

心靈雞湯小故事 篇一

最後的旅行

他是個搞設計的工程師,她是中學畢業班的班任老師,兩人都錯過了戀愛的最佳季節,後來經人介紹而相識。沒有驚天動地的過程,平平淡淡地相處,自自然然地結婚。

婚後第三天,他就跑到單位加班,為了趕設計,他甚至可以徹夜拼命,連續幾天幾夜不回家。她忙於畢業班的管理,經常晚歸。為了各自的事業,他們就像兩個陀螺,在各自的軌道上高速旋轉着。

送走了畢業班,清閒了的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婚姻,她開始迷茫,不知道自己在他心裏有多重,她似乎不記得他説過愛他。一天,她問他是不是愛她,他説當然愛,不然怎麼會結婚,她問他怎麼不説愛,他説不知道怎麼説。她拿出寫好的離婚協議,他愣了,説,那我們去旅遊吧,結婚的蜜月我都沒陪你,我虧欠你太多。

他們去了奇峯異石的張家界。飄雨的天氣和他們陰鬱的心情一樣,走在盤旋的山道上,她發現他總是走在外側,她問他為什麼,他説路太滑,他怕外側的柵欄不牢,怕她萬一不小心跌倒。她的`心忽然感到了温暖,回家就把那份離婚協議撕掉了。

很多時候,愛是埋在心底的,尤其是婚姻進行中的愛,平平淡淡,説不出來,但是真實存在。

心靈雞湯故事 篇二

最美好的東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覺。

——海倫·凱勒

去年12月底我和太太分手,你可以想象,我的1月過得有多糟。我接受了處理因離異而引起情緒混亂的治療課程,並要求我的治療師幫我重新生活的建議。我不知道她是否會同意,或縱然她同意了,我也不知道她會給我什麼東西。

我很高興她立即同意了,就如我預料之中的,她給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東西!她給我一顆心,一顆小小的手工制的“普雷道”(Play-Doh)的心,上頭有明亮可愛的顏色。那是先前一位經歷過離婚過程的男客人給她的,他跟我一樣,很難打起精神。她還説,這不是要給我保存的,如果我找到我自己的心就得還她。我瞭解,她給了我一顆具體的心當成可預見的目標,當作對我要求豐富感情生活的具體迴應。我接受了,並期待有更深的情感歸宿能夠來臨。

我一點也沒想到,這個美妙的禮物很快就有了功效。

在治療課程之後,我把這顆心小心地放在駕駛座前頭,愉快地開車去接我的女兒茱莉安,這是她要睡在我新家的第一晚。她一進車子裏,就被這顆心吸引了。她把它拿起來仔細端詳,並問我它是什麼?我不確信我是否應該把全部的內心世界解釋給她聽,畢竟她只是個孩子,但我決定我該告訴她。

“它是我的治療師給我的禮物,幫助我度過難捱的時光,但它不是我的,我要保存它直到我找到自己的心為止。”我解釋道。茱莉安沒有發表評論。我再次懷疑自己告訴她這件事是不是對的。11歲,她能懂嗎?她怎麼可能知道我要去彌補多大的創痕,打破我舊有的生活模式,和人們發展更深、更豐富的情感聯繫?

經過幾個禮拜以後,當我的女兒又在我家時,她提早送給我一個情人節的禮物:一個被漆成紅色的小盒子,以金色的帶子系扎着,上頭的巧克力被我們倆吃掉了。我熱切地打開那個漂亮的小盒子,驚喜地發現裏頭有一顆“普雷道”的心,她漆好顏色並把它做好給我。我驚訝地看着她,猜測着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她要給我一顆治療師給我的心的複製品?

一會兒,她遞給我一張她自制的卡片。她有點害羞,但終於讓我打開卡片來讀。裏頭寫着一首超越她年齡的詩。她已經完全瞭解治療師給我禮物的意義。茱莉安寫給我一首我所讀過最令人感動、最充滿愛的詩。我的淚水氾濫成河,而我的心忽然打開了。

給爸爸

這裏有一顆心

給你保存

因為你正要

努力地跳躍過去

祝你一路愉快

雖然它可能污跡斑斑

但當你到達目的

請學習珍惜

情人節快樂

愛你,你的女兒菜莉安

這首詩在我的心中遠超過我所有的財富。

心靈雞湯故事 篇三

——屠格涅夫

春日裏的某一天,班傑明在父母家附近散步,經過鄰居馬卡斯的院子,看見他正在清理地上的枯葉枯枝。馬卡斯朝班傑明走過來似乎想跟他聊天,班傑明忐忑不安,因為二十年前他們已反目成仇,不相往來。

在班傑明的眼裏,馬卡斯以前很尖酸刻薄,不客氣地説,是個卑鄙小人。讓班傑明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他走過馬卡斯的草地,馬卡斯竟然拿起鐵鏟向他扔過來。第二天,班傑明用裝滿水的氣球擲中了他。

馬卡斯向警察摩洛克投訴,摩洛克貼出公告列舉了班傑明的罪狀,然後在找到了班傑明。他停了巡邏車,下車朝班傑明走過來,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口吻對他説:“擲得好。”原來,他也不喜歡那位鄰居。

自此以後,班傑明再也沒有跟馬卡斯交談。但是現在,他向班傑明走過來,並且把手伸出。他們談起藏紅花,以及其它報春植物。二十年前馬卡斯動不動就發脾氣,現在卻温文有禮,簡直是脱胎換骨。這讓班傑明感到十分驚詫。

班傑明跟他父親説了這件事。父親説,那鄰居在他母親去世之後發覺自己孤單寂寞,從此對人和藹可親。他醒悟到不應該向孩子扔鐵鏟,而應該邀請他們進屋去喝牛奶、吃餅乾。如今他的院子也許有些地方稍微破敗,卻比從前可愛得多了。

人的性格在五歲就大致形成。某個人長大到五歲,你細察他的行為,往往能預知他長大後會成市井之徒,還是發明治癌新法的專家。所以,必須在孩子五歲前就糾正他的行為,否則你最好馬上開始儲錢作為保釋金。

在《聖經》中,先知以賽亞曾講述上帝怎樣在荒漠中創造甘泉,加入種種前所未見的事物例如以愛心取代原有的憎恨。世上真有這種甘泉,有一年,開春藏紅花開放之時,班傑明就踏進過一個甘泉。

寬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

心靈雞湯勵志小故事 篇四

有一位美國作家,他是靠着為報社寫稿維持生活的。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週必須完成兩萬字。達到了這一目標,就去附近的餐館飽餐一頓作為獎賞;超過了這一目標,還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濱度週末。於是,在海濱的沙灘上,常常可以見到他自得其樂的身影。

作家勞倫斯彼德曾經這樣評價一些著名歌手:為什麼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後以悲劇結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舞台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由於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所以一旦下台,進入自己的卧室,便會覺得淒涼,覺得聽眾把自己拋棄了。他的這一剖析,確實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感悟

給自己鼓掌,決不同於自我陶醉,而是為了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當你做出了成績,千萬別忘了給自己鼓掌。告訴自己“你幹得好極了”“那真是一個好主意”,讓自己被這種內在的詮釋所激勵,你會從中獲取更多。

心靈雞湯小故事 篇五

我讀國中的時候,父親結束了他的漂泊生涯,回到了家。

從小的疏遠,讓我對他一直親近不起來。我不肯叫他一聲爸,即使要説話,也是隔着幾米遠的距離,喊他一聲“哎”。“哎,吃飯了。” “哎,老師讓簽字。”我這樣叫。

一直替母親委屈着,這麼多年,母親一人支撐着一個家,任勞任怨,沒得到他半點疼愛,母親卻是心滿意足的。她與父親,幾無言語對話,卻漸漸有了默契。一個做飯,一個必燒火。一個挑水,一個必澆園。是祥和的男耕女織圖。

母親在我面前替父親説好話。母親説起那年那場大雪,父親原是準備坐輪船去上海的,卻得到我患病的口信,他連夜往家趕。路上用他最鍾愛的口琴,換了兩隻橘帶給我。大雪漫天,沒有可搭乘的車輛,他就一路跑着。過了江,好不容易攔下一輛裝煤的卡車,求了人家司機,才得允他坐到車後的煤炭上……你爸是愛你的呀,母親這樣總結。

可我心裏卻一直有個結,為什麼那麼多年,他不歸家?這個結,讓我面對父親時,充滿莫名的怨恨。

父親試圖化解這怨恨。他吹笛子給我聽,跟我講他上學時的趣事。有事沒事,他也愛搬張小凳子,坐我旁邊,看我做作業。我寫多久,他就看多久,還不時地誇:小蕊,你寫的字真不錯。他的呼吸熱熱地環過我的頸。我拒絕這樣的親暱,或者不是拒絕,而是不習慣。一次,我在做作業,額前的一絡發掉下來遮住眉,父親很自然地伸手替我捋。當他的手指碰到我的額時,他手指的清涼便像小蟲似的,在我的心尖上游。我本能地揮手擋開,驚叫一聲:你做什麼!父親的手嚇得縮回去。他愣愣地看着我,臉上的表情變得很沉很沉,像望不到頭的星空。

從此,我們不再有親暱。

父親很客氣地叫我秦晨蕊,隔着幾米遠的距離。

心靈雞湯小故事 篇六

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什麼事都不用幹嗎?烏鴉説:當然,有什麼不可以呢?於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隻狐狸出現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如果你想站着什麼事都不做,那你必須站的很高,非常高。

心靈雞湯小故事 篇七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 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着我。母親攔着我:“孩子,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的?”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歎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走……終於走了過來。坐下來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身,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身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碰壁,不摔跟頭,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過來人”的“攔路癖”,無非是想讓後人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但人性的發展,卻無視這些,它按照人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不會因為長者的經歷,而廢除後來人的成長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這是規律。

所以,明智的長者,會在叮嚀之餘,微笑着關注這一切的發生與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7ze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