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精品多篇】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精品多篇】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精品多篇】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一

當越來越多的人感慨從前的“年味”淡了時,我想沿着時光倒溯,去尋找“年味”的蹤跡。

在我印象裏,江南小城的過年是忙碌的。從熱氣騰騰的殺年豬、掛臘魚臘肉,到做餈粑、豬血粑、炒瓜子、落花生,從上街置辦年貨、灑掃庭院到寫春聯、放炮竹,大人小孩彷彿被一根看不見的指揮棒指揮着,有條不紊地忙碌。

辦年貨,就是讓我記憶很鮮活的一件事兒。離大年三十越來越近,父母把購買年貨提上日程。他們一邊商量年夜飯菜單,一邊討論哪些物什需到街上去採購,我因為字跡工整被父親指令為“祕書”,這讓我很有自豪感,“工作”起來也格外賣力,先是尖起耳朵邊聽邊記,接着一邊念一邊進行整理,最後一筆一畫將議定物品工整地謄寫在紅紙背面,待全部完成,我的手掌心已經濕潤。打開單子,只見從拜年物品到油鹽醬醋,內容很是豐富。

接下來,父親會利用雙休日帶我和妹妹上街採購年貨。那時市外環還沒修,從我們村到街上買年貨主要靠肩挑手提。小城當時沒有林立的超市,主要商品集散地集中在銻都大廈、建新街、批發街一帶。

一大早,父親挑着大籮筐,裏面放着中午填肚子的發餅和水,帶着我和妹妹出發了。待一路趕到批發街,街面已是一片沸騰。不寬的街道一眼望去,全是人頭,人們接踵摩肩地挨個店面在挑選年貨。商家的攤子從地面“長”到了牆頂,從店內“伸”到了人行道上,人們過路都只能側着身子。擁擠在五顏六色的年貨海洋中,我彷彿被一種空前繁盛的幸福所包圍,在熙熙嚷嚷中的人流中竟顯格外輕快。討價還價聲、促銷叫喊聲、自行車鈴聲、間或三輪車的轟鳴聲從四面八方湧進耳朵裏,熱熱鬧鬧地匯聚成一曲歡快的年貨購買曲。

對照事先列好的清單,父親一樣一樣買着年貨。每付完一次錢,妹妹都要負責將東西放進籮筐裏,以免忘記;我則核對數量、品名,用圓珠筆打上勾。看着勾越來越多,空蕩蕩的籮筐也慢慢滿起來,我們姐妹倆盼過年的心情也跟着高漲起來,我們想像着穿新衣、收壓歲錢的情景,心裏美滋滋的。籮筐裏,那甜甜的冬瓜糖是外婆的最愛,白酒是給大舅二舅拜年準備的,煙花爆竹是給我們和堂弟玩的,魚裙是為母親挑的,八角、桂皮、味精、陳醋等調味品已買得扎子齊……

從上午逛到下午,那籮筐竟冒尖了!不好放進去、份量又不重的,由我和妹妹輪流幫着提。父親儘管身材魁梧,但沉甸甸的一大擔東西還是累得他頭頂直冒熱氣。看着扁擔被壓得一彎一彎的,我真恨自己不是兒子,不能幫父親替替肩。

到末了,所有年貨中還有幾樣最為重要的東西絕不能落下,那就是寫春聯的紅紙和墨汁。這兩樣東西的挑選是一點也不能含糊的,紙張要厚實,紅色要鮮得正宗,太暗或是太亮都不行,墨汁則不能太寡淡。

待清單上的物品一一置辦齊全,天色已暮色。父親挑着沉沉的擔子,帶着我們抄近路回家了。他走一程,歇一肩,我和妹妹則一人一手拿着零食,將歡笑灑滿一路。

如今,我們早已不用挑籮筐上街買年貨,想吃肉,去屠户那裏砍一腿回來;想買年貨,到明亮寬敞的超市就能置辦齊全;至於挑籮走路,那更是成為一種過去式,沉沒在記憶的長河裏。吃穿住用行,正越來越便利,越來越有選擇的餘地,可是,為何“年味”卻漸漸淡了呢?也許,我們少的是一種心態和一份體驗——為了一件事情莊嚴對待、全身投入的感覺。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二

清純花季的歲月,我走出了快樂的校園,父母讓我繼續去上學好好讀書,苦口婆心利害關係講得頭頭是道,但我義無反顧是一顆拒絕的心。親戚朋友説,你家是不是支着鍋子沒米下了?在他們的一聲聲惋惜下,我還是沒有回頭,因為當時我們學校畢業後,父母有工作吃細糧(每月到糧店買糧)的家庭,孩子們都要到農村插隊,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有的到農場去,給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免插指標”,縣裏給分配工作,當時聽説是最後一年了,為此我的眼睛就盯在這個名額上。不想作費了這個讓人羨慕的名額,我和幾個同學都選擇了工作。

同學們有的分配到公社的信用社,有的到鄉下供銷社當了一名售貨員,母親説:“咱可不要和經濟(錢)打交道,當一個工人最好,説上班就上班,説下班就下班。”我就分配到新建的針織廠。

由於是新建的工廠,這裏是織襪子,人員設備需要完善,我在家裏天天等待着、盼望着上班的日子。每當路過廠的大門口總是停止急匆匆的腳步,望望工廠裏面的動靜,幻想着自己的美好未來……

那一天,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烤着大地,那是1979年的6月20日,這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帶着美好的心願,幻想着美好的未來,帶着一顆不成熟的心,走上工作崗位,步入了社會的這扇大門。

我和相約的同伴玉蘭、曉萍手拉手早早地到了大門口,臉上帶着幾分羞澀和靦腆。我們一起分配的20多個人,大部分是女青年,只有幾個男青年。大家陸陸續續聚在工廠的院子裏,在一個人們都叫劉師傅的中年人的安排下,我和玉蘭、曉萍還有一個叫翠梅一個叫改弟的,我們四個人被分配到一個車間,叫縫頭車間,其餘女青年分到織襪子車間及其它車間。

我們車間是兩間正房,坐北朝南,兩扇黑色的木頭門子,顯得非常簡陋,有四個比我們大的姑娘,我們都叫她們師傅,帶我和曉萍的師傅世華,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白裏透紅的膚色,人見人愛,性格開朗,對我們工作認真嚴格但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還有一個師傅叫麗鮮和豔萍説話輕聲細語,笑眯眯的,讓人一看就是一個大好人。車間主任一斌是風風火火的性格,有時對我們有點嚴格,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我們的工作就是縫襪子前面的那一條縫,工廠裏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白色的工作服,一上班我們就武裝起來。

我們車間是一個女兒國,大家都愛美,我們每天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在車間的牆壁上掛着一個鏡子,一有時間就照一照,工作得忙忙碌碌,沒有影響了我們一顆顆快樂的心。當時在那火紅的80年代,在機聲隆隆的工作中,我們高興了就唱歌。晚上有時上夜班,我們每人買八分錢一個乾麪餅子一邊工作一邊吃,這就成為最幸福的事了。

人常説:貓走了老鼠就反了,師傅們在我們還有一些拘束,她們一走,我們幾個人隨心所欲地唱歌、開開心心地大笑。我們叫翠梅二姐,她從農村長大,她給我們唱的“開花調”我們聽得如痴如醉;她得針線活做得非常好,還教我們把自己的工作服上面繡上自己的名字。我們在一起打打鬧鬧,有時為了一句話我們咯咯咯笑得前仰後合;有時為了一句話話不投機我們都在生氣,但不一會兒和好如初。不管如何我們在工作中都是一絲不苟,認真對待,上班是辛苦的,但我們有一顆快樂的心。

我們有時盼望放假,盼望一起去看電影、看戲。我們在放假期間,在核桃溝的大場裏一起學習騎自行車。

我們還盼望着每月21元的工資。在這裏工作,在這裏成長,在一天天熟悉着這裏的工作環境,熟悉着一個個透着青春氣息的年輕人。由於工廠裏女子多,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就像是穿梭在工廠裏的一隻只花蝴蝶一樣,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從歡樂的校園,到沸騰的工廠,從一個幼雛的學生轉眼變成一名工人,雖然我在這裏只有短短的四個春秋,但在這裏灑下了汗水,寫下了友誼和快樂。

昨日風風火火的年輕人,今天都已經不在再年輕,工廠早已經倒閉,人員各奔東西,但在一起走過的歲月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一些兄弟姐妹們在那難忘的歲月裏也寫下了難忘的友誼,今天説到這一切,我們在一起時用一句話來説:是難兄難弟,難姐難妹。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為那青春的歲月我們一起走過。那一串串有快樂的時光,難忘的刻骨銘心往事,已經寫在心裏了,在心裏根深蒂固。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三

辦公室有許多年輕的媽媽,每天聽到她們交流孩子的童趣樂事,就會止不住地笑。豆豆又有新的經典語言問世了;朵兒又做憨事惹人樂了;馨兒與她的夥伴結義金蘭,正拉她辣媽加盟呢;煒兒又有驚世駭俗的言論發表了;而文兒,在她老媽珊的忽悠下,正正襟危坐寫字呢!珊手拿手機,一臉認真地對着文説:“腰桿挺直,姿勢端正,我拍照了,拍給爸爸看了。”珊在那邊説,我在這邊已經笑噴了。

孩子們在一起交流時,我在一旁聽了總會止不住笑。他們高興,我笑;他們生氣,我笑;他們鬧彆扭,我還是笑。總覺得他們是人間天使在逗樂。

驀然想起,童年時,我笑了,外婆笑;我生氣了,外婆笑;我哭了,外婆還是笑。總埋怨外婆:“為什麼我生氣,你還那麼開心?”我越是問,外婆越是笑得厲害,最後,她笑着説一句:“這丫頭,真好玩!”算是對我的回答吧。

子曰:四十而不惑。過了四十後,驀然回首,總能在剎那間頓悟一些事。現在終於明白,外婆淌過了歲月的長河,她眼中的我,是春天裏的一棵嫩芽、一抹新綠,正欣欣然。無論我一顰一笑,都是最純真的美好,沒有摻雜一絲紅塵煙火,她怎能不喜愛?所以她的表現方式就是笑,再者就是老樹對新芽的疼愛吧。

現在我看這羣孩子,他們的喜怒哀樂是最純淨的天真,是最爛漫的童稚,是人間四月天的美好,我怎能不用歡喜的心,去看一樹樹花開的美好?而我的表現方式也是笑。

光陰是無聲的老師,淌過時光之河,許多繁蕪往事,會被它洗滌得清透無比,清晰地呈現出水面。

早年看《神鵰俠侶》,十六年後楊過與小龍女絕情谷再見,小龍女風采依舊,而楊過已兩鬢斑斑。楊過説:“龍兒,你的樣子一點都沒有變,但我的樣子已經老了很多。”小龍女一句:“不是老,我的過兒只不過是長大了。”此句堪稱金庸大俠的經典情話,當初咀嚼不出其中的味道,隨着光陰的流逝,直到了今天才明白這句話隱含的深情。

他們是心靈的共鳴 ,是靈魂的長相廝守,是一種純粹的愛情。這種情無論山河變更,歲月流逝,都始終以一種姿態守望着。正如張學良面對他的白髮新娘趙一荻,只説了一句“你是我永遠的姑娘。”就詮釋了他們半個世紀愛情的全部。

哲學家金嶽霖為了林徽因終生未娶。在他耄耋之年,有記者採訪他,希望他能為林徽因詩集重版説些什麼,他只説一句:所有的話只想對徽因自己説。林徽因早已作古,對一切都不會感知了。但金嶽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傾訴,也許他們是在另一個世界裏兩個靈魂的對語吧。

光陰是無聲的老師,人生許多解不開的糾結和藩籬,會在多年後的某一剎那,讓你恍然大悟。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四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漸漸的被淡忘。模糊的記憶偶爾能回想起國中的艱苦。第一次離家,第一次晚上沒有看到父母,第一次留下思念的淚水……,太多太多的第一次以至於自己都不知所措。身邊都是陌生的面孔,生活變成三點一線。我害怕,甚至有些恐懼,不敢和周圍的人主動交談,缺少一份自信,因為總感覺比別人差。於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書本上,唯一讓自己滿意的是還有一份不錯的成績。國中三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遇到你,直到現在我還這樣認為你改變了我的人生,這話並不誇張。“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我卻是特例。如果説友誼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那麼我肯定是其中的一份子。你的除向讓我學會了開朗、活波,幽默……,終於發現生活可以這樣精彩,只因有你。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漸漸被昇華。人與人相識相知,我認為這是一種緣分。求學的道路上遇見你們是一生的幸福。依舊沒有壓力,依舊沒有煩惱,我們很開心,一起外宿,一起逛超市,一起下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幼稚,可那時的感情卻是最純潔最真摯的。命運始終把我們連在一起,黑色的六月裏,我卻看到的是陽光。依然一起吃飯,一起遲到,一起奮鬥……,這些忙碌的日子,我們會偷聚一下跑去吃燒烤,或是在家裏自己動手燒菜……,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幸福是什麼?我想那些日子就是最好的詮釋。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大學聯考把我們各分東西,雖然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是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那是特殊的一年,值得一生回憶的一年。也許正像那句詩説的那樣“同是天涯淪落人,想逢何必曾相識”。我們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認識了這個嚮往已久的城市。我們是一個凝聚的集體,我們團結,我們努力,我們朝着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漸漸的被回憶。話説回憶是有毒的,但我選擇回憶,付出的感情值得一輩子珍惜。明天的藍圖是未知數,今天是個已經解出的方程,而昨天才是解題的關鍵。昨天我們已經一起走過,等號的後面該填什麼,讓我們一起寫上永遠的友誼!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五

外婆在世時,每年夏天都要來我家,為我和弟弟縫製棉衣。她總喜歡將方桌子擺在院子裏,上面鋪滿了嶄新的棉絮。陽光下,棉絮蓬鬆柔軟得像一座座雲房子。我總喜歡將手藏在棉絮裏,感受那一刻陽光的味道和棉絮的温暖。

外婆將棉絮鋪在裁剪好的棉衣襯裏上,然後,一行行地用針線將棉絮均勻地縫在襯裏上。縫好後,再在外面縫上棉衣的外殼,一件棉衣就算成功了。

外婆的針線縫得密密的、細細的,用肉眼幾乎看不出針腳。母親常對外婆説,用縫紉機很快可以縫製好,不必那麼辛苦。可外婆總是嫌棄機器縫製的衣服針腳太大,不夠精緻,所以,每次她總是不辭辛勞親自為我們做棉衣。

我和弟弟都在長個子,外婆年年為我們換新襖。外婆常年做針線活,眼睛近視得厲害,往往要把眼睛靠近衣服,才能看得見縫製。即便是這樣,她縫製衣服時,還是選用極細小的繡花針,而我,則成了幫她穿針線的人。

外婆一直堅持手工為我和弟弟做棉衣,直到我們長大。不過,那時,她已經很老了,眼睛也花得看不見縫製了。於是母親買成品衣服給她穿,她也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嫌棄機器縫製的粗糙。每次來我家,她總會內疚地對我説:“奶奶老了,眼睛看不見,不能為你們做棉衣了。”其實,這年月,誰還會缺少一件土得掉渣的棉衣,只是外婆一直記掛着我們。

很多年過去了,我差一點遺忘了外婆的花棉衣,不知為什麼,現在會驀然想起。

現在想來,外婆説的是多麼有道理啊。機器縫製的衣服,是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沒有温度;而外婆為我們手工縫製的棉衣,每一件都有外婆的温度,每一針一線都飽含外婆濃濃的慈愛。應該説,外婆的棉衣,每一件都是無價的藝術珍品。

只可惜,我懂得太遲了。

人啊,總是把歲月等老,把時光等舊,才知道珍惜過往,只是那時,時光已經不在了。

真後悔,當初沒能好好地珍惜外婆的棉衣,沒能留下一件作紀念。也真的很追悔,外婆給了我那麼多的温暖,而我卻沒有為她做過一件事。

流年似水,外婆那根細小的繡花針,細密的針線腳,還有外婆陽光下翻曬棉絮的身影,像一幀幀精美的圖畫,向我訴説那年、那月,有關外婆的故事。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六

“人生貴在心清爽,縱是苦累又何妨,日日驕陽似火時,心思故鄉草芬芳,”是何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輕聲吟唱,落入了我的筆下,回憶的閘門開始外泄,開始懷念起那個遙遠的,被稱為故鄉的地方,斷斷續續的牽扯出許多故鄉的那人,那事,那景。

所謂的故鄉沒有依山傍水的清秀,也沒有巍峨山川的壯麗,但故鄉對於在外的遊子卻永遠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片淨土。從記事起,門口前的那條小河和整片整片的向日葵田野,便成為我和小夥伴們的活動基地。我們在這裏盡情的享受着屬於我們的美好時光。童年時光就如歌裏唱的那樣美好卻也一去不復返。轉眼間便到了入學的年紀,收起了些許的玩性,背上書包和小夥伴們一起踏入了學校。我喜歡牽着外婆手路過那片黃橙橙的向日葵田,它們每天都不厭其煩的向我微笑,露出飽滿的果實。外婆説向日葵總是向着太陽生長,追逐太陽給予它的温暖。

當十五歲的花季到來時,我已開始蓄起了長髮,穿起了媽媽買來的花裙子,背起書包一個人走上每日上學的路途,陣陣花香飄來,甚是好聞,都説少年不識愁滋味,可那時卻也已經不是年少時的瘋丫頭了,我有了自己小小的祕密,小小的煩惱,那是隻要有不快樂我就會去向向日葵訴説,今天班裏的小胖又欺負我了,同學們都説莉莉的那件花裙子很漂亮,有時候説着説着就會忘記時間,直到母親來喚我吃飯的時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我和向日葵一起走過那些憂愁的日子,分享着我隱祕的心情和苦澀的初戀。它總是面向太陽的一方,燦爛奪目。

上了高中後,肩上的書包越來越重,每天的作業也也越來越多,不得不讓不過我放棄了再和向日葵親近的想法,每天起早貪黑的生活也讓我早就忽略了沿途的美景,幸運的'是三年的努力同等的換來了一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回想當時,初入大學,我以為自己擺脱了父母,這必將是一個快樂的開始,以至於看到母親在送別時留下的淚水,卻怎麼也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半是悲哀,半時喜悦,最難與人言的便是慈母的情懷,盼望着果子的成熟,成熟了,卻又怕掉下來。轉眼間,大學的日子已在無知中劃過,昨日的高中,曾經多少風雨飄過,歷盡多少悲歡離合,看盡多少日出日落,來到大學,我卻也開始迷茫於我的追求,是一紙證書,還是一個踏向社會的跳板?有人説,大學就像一個免費的圖書館,一羣前途未知的朋友和一口行走江湖的底氣。我的大學,我的夢!

我開始懷念那個在向日葵下無憂無慮的我。沒有了田野的陪伴我便暗戀上了學校的樹林,我喜歡走在秋天鋪滿落葉的林徑裏,仔細地踩着一片一片枯乾的手掌型葉子的殘骸,仔細地聽着纖細的鞋跟踩碎落葉發出的脆響聲,我想,人本該親近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人中人才能最完整的迴歸本性,遠離城市的喧囂。

總在回憶的路上,尋找自己的舊模樣,哭笑不得是我青春往事,陰晴雨雪的生活經歷,紅、橙、黃、綠的繽紛色彩。雖不懷舊,仍值得珍惜,很是懷念專注於書本的簡單執着,很是懷念無憂無慮的單調色彩,只有朦朧詩,沒有愛的主打歌,含蓄、模糊,但是最美。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七

在九十年代末,老家的雨特別多。那時候路還沒修,下完雨之後留下的全是泥濘。所以我們都討厭下雨。

那是九八年的農曆十月底了,相對於南方的氣候來説在我老家——河南 那個地方的天氣是相當的冷,我那時候還是國小二年級,懵懵懂懂的,很多東西都是印象模糊,但是那天的事我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

那是一個下午的放學,下了一天的雨了,到傍晚還沒停。初冬的天氣,白天就已經比較短了。下午的五點半左右就已經快黑透了,加上天氣不好,走在放學的路上,只能感覺到霧濛濛的,淋着雨,踩着泥。一個人,走在滿是泥濘的大路上,回想着那些同學全都有家長來接。看着他們被抱着、揹着,有家人給撐傘,享受着那份的温暖,我的眼裏只有赤裸裸的羨慕。我不禁抬頭看看前方,希望能看到一個來接我的人,當時心裏是那麼渴望。但是看到的只是別人留下的背影。那一刻從未有過的孤獨,心比雨還亂,比天還黑。不到一公里的路,我忽然感覺好長,好像沒有盡頭。就這樣,帶着希望、帶着迷惘,一步一滑的走在雨中。直到滑了一跤,摔的滿身是泥,才終於打破自己的堅強。忍了好久的淚水無聲的流了出來,怎麼止都止不住,混合着雨水,在臉上無聲的流淌。其實我要的不多,哪怕有一個同學也是那樣陪我走的,讓我有一點點的平衡感,我都能堅強的不哭、不想、不抱怨。也許是從那一刻起我感覺我對父母的感情在我心裏開始有了變化。也或許那只是一個開始變化的種子,隨着雨漸漸發芽,可能我自己也沒發覺。

路,再長的路也會有盡頭,當我到家,看到奶奶站在門口,焦急的向我這個方向張望的時候,心裏忽然有了一絲温暖,當聽到爺爺那哮喘的咳嗽聲,心裏有了一絲釋然。

雨,再大的雨也總會停,不要太在意雨中的泥濘,看看大雨過後的彩虹。雖然有許多無奈,許多失意。但是別太追求完美。有得必有失!

人,也會慢慢長大、懂事,現在想想也能理解父母的無奈,自己現在又何嘗不是。但是事已至此,那片陰霾卻深深的烙印進腦海,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

每個人的童年都決定他的前半生,希望做父母的能多陪陪自己的子女,讓自己的下一代都有個美好的童年、完美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1n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