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創業者必看的五個小故事【新版多篇】

創業者必看的五個小故事【新版多篇】

創業者必看的五個小故事【新版多篇】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一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創業故事

20萬,11個人,一間破傳達室,當年的柳傳志根本不知道為何要成立公司,隨大流下海創業。為了發工資,他帶領所有員工當過“倒爺”、拉過板車、在中關村擺過地攤,賣過的商品琳琅滿目,包括運動服、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被認定投機倒把罰款100萬,被認定走私罰款300萬,40多歲的他,仍舊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聯想已經成為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徵。柳傳志説:我當時打死都不會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辦成今天這個樣子。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的創業故事

在“唯出身論”的年代,宗慶後“舊官僚後代”的出身讓他嚐盡了人生的艱辛。16歲那年,宗慶後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灘,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歲的宗慶後拉着“黃魚車”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他發現做兒童營養液有很大的市場。然而此時的他早已錯過了創業的最佳年齡,面對眾多朋友善意的勸説,宗慶後顯得異常固執:你能理解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面對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機遇的心情嗎?十多年之後,由他一手締造的娃哈哈集團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的創業故事

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大學聯考,他毫不猶豫地在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下:北京大學。然而雄心萬丈的他,大學聯考的數學成績只得了1分。為了生計,他去應聘酒店服務生,因為長得“歪瓜裂棗”,被婉言拒絕。無奈只好去當搬運工,蹬板車。大學畢業後,一次討債經歷讓他瘋狂地迷戀上了互聯網,創業初期,他揹着包四處忽悠,經常被人罵作瘋子、騙子。他曾連續4次創業失敗,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裏只有200元。如今,誰不知道阿里巴巴,誰不知道馬雲呢?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創業故事

剛滿15歲的王健林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里。從軍18年已經成為團職幹部的他,卻遇上“百萬裁軍”。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説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為了公司項目,他借過高利貸,甚至9天9夜沒睡覺。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剛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因為不懂,3年之間打了222場官司。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的亞洲首富。

巨人網絡CEO史玉柱的創業故事

史玉柱在腦黃金產品成功之後,整個團隊上下的人全部頭腦發熱,一口氣又推出了12種保健品,但最後徹頭徹尾以失敗告終,再加上巨人大廈的營銷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國面臨危機。一夜之間,史玉柱負債2.5億,跌入人生谷底。在這段時間裏,史玉柱並沒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為了瞭解自己究竟錯在哪裏,他讓人將當時報紙上關於他的負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讀,看看別人對他失敗的“診斷”。文章罵得越狠,他讀的次數越多,甚至專門組織“內部批鬥會”,讓身邊的人一起向他“開火”。正是憑藉着反思、務實、信心,史玉柱在全國縣域市場撒下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腦白金讓他重新回到了一線商人的俱樂部,史玉柱創造了一箇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故事。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二

膽大心細是王道羅敏90後投資公司行政

“來找我拿授權,30盒面膜給授權,30盒都擔心賣不出去,我就先不吐槽你的不自信了……”每天羅敏的“生意”就從在朋友圈和空間裏面發這些信息開始。膽子大,是記者對她的最初印象。

在市區某投資公司做行政的羅敏一直都有個創業夢——自己做生意,自己當老闆。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創業在之前僅僅只是個夢想。2013年,網上鋪天蓋地的“微商”創業故事喚醒了羅敏的創業夢,她也想這樣做生意——用很少的時間維護,風險可控,成本低。

羅敏花了整整一個月在網上找尋要代理的產品,後來她選擇代理一款比較知名的美容產品。這款產品需要自己先購買一定量的產品才能拿到代理權,別人都是最低限度的數量先購買兩箱做最初級代理,然而羅敏一口氣買了十箱,整整300盒面膜,才拿到了三級代理權。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羅敏告訴記者,要是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怎麼能做好事情,創業就是需要“膽子肥”點。就這樣羅敏正式踏上了她的“業餘的創業”路。

早上上班之前在朋友圈和空間發一次產品消息,中午休息時間發一次產品代理消息,下午下班在微信上統一回復諮詢產品信息的顧客,晚上確定訂單,打包明天要快遞的貨物——羅敏就是這樣一點點地“撿起”每個零散的業餘時間,規劃着自己的生意藍圖。

與其他淘寶商家相比,羅敏算是細心的,她認真地記下每個顧客購買面膜的時間和數量,做好顧客維護,預計顧客快要用完面膜的時間,發一條私人的問候消息,看顧客是否還有購買的需要。這使羅敏的生意慢慢做大,每個月的營業額在10000元左右。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微商要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堅持。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三

全職簪娘,“996”算輕鬆的

“木有枝兮”|漢服配飾文化傳播者

“簪娘”泛指那些手工製作漢服配飾、髮飾的姑娘們,大家都憑手藝活賺錢。

從2016年開始,我就開始在抖音上發作品。最初是因為愛好手工,把做手工品當成兼職來做,後來我經常發佈配飾製作過程的短視頻,吸引了大量粉絲,隨着我的訂單量增多,我就正式開始了手工簪孃的全職生涯。

簪娘日常工作比較簡單,通常會去電商平台上批發材料,比如天然石、瑪瑙等,以及請朋友幫忙代購淡水珍珠。品質較好的珠子可能10g就多1塊錢,但做出來的成品質感更好,看起來更高檔。

一般而言,天然石的材料成本更高。製作難度也因產品複雜程度而異,比如一個簡單的簪子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一頂婚嫁系列的頭冠可能就需要4、5天,甚至有定製款需要耗費更長時間。

做手工配飾賺的是辛苦錢,價格能夠覆蓋成本,但是賺多賺少就因人而異。如果在一件作品上花費時間較多、製作難度高,可以加上一點手工費,但整體利潤還是低的。

一般配飾6、7成的價格都不超過100元。客户熟悉了這個行業,對於產品價格也有基本瞭解,比如一個簡單的簪子她的心理價位就在40、50元,太貴的話可能就不買了。簪子的成本大概在20元左右,50-70元是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區間,品質更好、價格更高的只能匹配另外一小部分人羣。

據我的經驗,抖音用户更願意看製作配飾的幕後故事,其中第一批粉絲就是拍製作視頻吸引來的,那條短視頻獲得了70萬點贊、1000萬播放量,我的賬號一夜之間漲了12萬粉絲。

不過,現在要想重新運營一個簪娘新號比較難,因為競爭更大了。去年拍製作視頻播放量能達到100萬,現在類似的視頻播放量大概是10萬。

隨着平台優秀作品增多,用户會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如果賬號要維持粉絲量和活躍度,那麼產品的外觀一定要非常出彩,同時也要保證質量,讓人“一見鍾情”。

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單量減少。去年最忙的時候,可能一直從早7點做到晚11點。今年的月流水不到2萬元,而2019年有今年的2倍之多。這一收入在湖北某地級市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此前基於愛好,我只是在朋友圈宣傳自己的作品。但幸運的是,因為做了短視頻,我才將這份愛好變成一份全職職業,也傳播了漢服配飾文化。

目前我的賬號已經積累了24.5萬粉絲,未來可期。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四

看準才出手侯遠鑫90後大學生村官

侯遠鑫是個標準的90後,已經做村官兩年的他在工作中練就了沉着冷靜的性格,從微商的出現,再到周圍的人紛紛做起了“微生意”,他觀察了很久,思考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做?做什麼類型的生意。

2013年10月,侯遠鑫發現原本工作穩定的表姐在空間裏面發了一條關於某洗髮水產品的説説。他試着詢問表姐這是怎麼回事,表姐告訴他,自己代理了一款洗髮水,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空間裏面做推廣宣傳,生意也還不錯。

當時的侯遠鑫還有些許猶豫——這種營銷模式到底有沒有消費者埋單?他試着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空間裏面幫表姐做宣傳,沒想到來詢問的人還不少,所以2014年年初,他自己也跟着表姐做起了“微生意”,在朋友圈和空間賣表姐代理的產品。

每天兩個小時的業餘時間,電腦或手機操作,接訂單,發訂單,就這樣,侯遠鑫慢慢當起了“微商”。剛開始他在空間和朋友圈裏面發信息,很多人都問他是不是QQ被盜了,當時的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他都一一耐心解釋。

從一個月只能賣出一二套產品甚至零訂單,到現在,侯遠鑫一天能接三四個訂單,一個月下來能掙20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微生意”需要慢慢地積累人氣,靠朋友間的口碑來做宣傳,可能一開始沒人理解,沒有訂單,但是既然選擇了,就應該堅持。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五

最近有一家明星公司頻繁引起爭議,它的創始人在創立這家公司時年僅18歲,被掌握千億規模資金的孫正義稱為“亞洲的喬布斯。”目前這家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單品牌酒店,它就是OYO。

據Crunchbase數據,截止目前OYO已合計完成4.5億美元融資,且投資者陣容囊括了軟銀、紅杉資本、光速創投、華住集團等。近日據外媒VCCircle報道,OYO目前正在進行一筆參投方包括軟銀視野基金、聯合辦公巨頭WeWork以及一批美國知名戰略投資公司約10億美元的融資交易,OYO估值將超過40億美元,預計全部交易將在本月底完成。年僅23歲的創始人李泰熙(RITeshAgARwal)帶領着快速成長的OYO成為全球住宿領域最耀眼的一隻獨角獸。

出生於印度馬爾瓦爾的李泰熙,父親是印度奧里薩邦一家小公司的創始人,從小便耳濡目染。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更加喜歡經商,且擁有超於常人的生意頭腦。

自小,李泰熙就確定了長大後也要開一家公司,而且還是一家足以顛覆行業的大企業。從13歲開始,他經常想出一些生意,比如向別人出售SIM卡,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本暢銷書。

李泰熙大學期間就一直想法創業,從未間斷嘗試。很快他提出了想要創辦一家連鎖經濟型酒店,為了能夠讓想法付諸實踐,他常常會東奔西跑,尋求與行業專業人士和創業者們的交流,並走訪調研,實地考察。

這種創業的熱情已經填滿了內心,等不及的李泰熙,決定輟學創業,用自己攢下來的一筆錢去尋找商業模式。

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體驗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旅館,還專門學習了AIrbnb的商業模式。他發現印度本土的中高端酒店都是為富人階層服務的,剩下的絕大部分普通人卻因為資金的問題,只能選擇一些髒、亂、差的廉價經濟型酒店,這些酒店的基礎設施差,住宿體驗也非常不好,幾乎沒有任何居住享受可言,唯一的好處是廉價,普通人可以支付得起。

李泰熙想為這絕大部分的印度普通人提供性價比高、價格實惠,又標準化的品牌經濟酒店,讓每個人花不多的錢就能住上舒服的酒店。

正是這個創業主意,年僅19歲的李泰熙就獲得了泰爾獎學金。泰爾是硅谷創業教父、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顧問,在泰爾的幫助下,李泰熙的創業之路直上雲霄,並且最終泰爾還成為李泰熙的事業合夥人。

2013年,只有19歲的泰熙創立了OYO,從印度古爾岡的一家酒店開始創業。他將酒店改造成為OYO特色的房間,短短几個月時間,這家酒店便成為當地的爆款酒店,深受用户的喜愛。

用了三年的時間,OYO就成為印度最大的經濟型酒店品牌,成功建立了品牌,還吸引了總額高達8億美元的投資。從成立以來,OYO進行了7輪融資,到2020年9月,共收穫了金額約102億人民幣的投資。

在印度的成功,讓李泰熙看到了曙光,他想迅速將OYO酒店模式國際化,進軍全球。而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肥肉”,李泰熙想要將中國市場打造成為OYO的第一大市場。

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發展雖已超過15年,但據《2020年中國酒店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截止2016年,中低檔酒店房間數為1129萬,約佔整體市場客房量的80%。其中單體酒店房間數約為915.53萬,佔比高達81%。雖然華住、如家、錦江等巨頭已經在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佔據了主導地位,但這些連鎖酒店所收取的不菲加盟費導致中小酒店難以承受,龐大的市場容量仍然給後來者留下了不小的增長空間,OYO瞄準的正是國內非一線城市及下沉市場中標準化酒店市場的空白。

目前OYO在中國的團隊也經歷了急速的擴張,團隊人數在一年內已經擴張至約2000人,其在上海的中國區總部也很快會啟用。

其次,OYO目前正在多個城市和地區招聘商務拓展、酒店運營、工程改造、OTA經理等業務人員,其招聘的範圍甚至延伸到了洛陽、張家界、莆田、黔西南甚至甘肅、內蒙等三線城市和偏遠地區。僅據獵聘網招聘信息統計,目前OYO人員招聘職位已覆蓋超過90個城市,可見OYO在中國發展勢頭之迅猛。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六

真正的主將,總是能在企業遭遇艱難和路徑分歧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團隊帶來信念和方向。

54歲開始二次創業的李建全十年磨一劍,用品質和口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死局”,將“一朵棉花”盤活成一門年營收達30億,全國擁有230家門店的大生意。

李建全將自己第一次創業的原因歸結為“養家餬口”,而第二次創業他則希望打造一個“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民族品牌”。

全棉時代的故事要從其棉柔巾的核心技術——全棉水刺無紡布的研發開始講起。

當年的李建全,是中國第一批外貿出口人,於1991年創辦穩健醫療,憑藉醫用敷料用品的OEM生產起家,出口至歐美日,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企業。

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是,醫用手術紗布會帶紗頭或絨毛,很容易遺留在體內,導致後遺症。(目前,該問題已不存在)李建全自己就是受害者,手術後的部位,至今一到雨天就疼。

能不能做出不帶絨毛的無紡紗布呢?

1096天,2156次實驗,消耗537噸棉花之後,2005年,李建全帶領團隊終於成功研發了全棉水刺無紡布技術,並獲得專利。

但沒想到的是,因為技術超前,缺乏認證標準,產品在醫療市場應用受阻。因為這種新式的“無紡布”尚未獲得歐盟的認證許可,根本無法打入海外醫療市場。

無奈之下的李建全開始轉變市場方向。這時候的他才發現:國內的衞生間廠家對這種產品很感興趣。而且,過去棉花大多數被用在做衣服、被子上,在日用品上用得比較少,但其實棉花在舒適性上非常有價值。也就是説,日用消費棉製品藴含着巨大的商機。

2009年,李建全正式入局民用市場,全棉時代由此誕生。

第一年,李建全一口氣開了20多家店,虧了3000多萬;第二年又接着開了17家店,接近4000多萬。第三年,我們還繼續開,再30家店……

2010年-2013年,這四年,李建全大概開了八十家店,關了20多家店,累計虧損近兩個億。

屢屢碰壁的李建全這時候開始改變打法。

他先是摒棄大擴張的打法,改為聚焦大型購物中心,以300-500平方米的大店模式直營,打造電腦訊網的高端品牌形象。

隨後再開始將業務聚焦起來,把母嬰市場作為重點突破口,推出了嬰童和孕產服飾等產品。

除此以外,為了打造良好口碑和服務質量,李建全還始終堅持在線上線下保證產品的品質、價格一致性,從來不會打價格的利差去忽悠消費者。

幾頓操作後,全棉時代迎來新生,逐步從眾多同行中脱穎而出。2012年,其線上銷售額達2000萬元;2013年,其線上銷售額達7000萬元。

在品牌和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瞭解和認可後,全棉時代的線下渠道也順勢發力,業績迎來了轉機。2014年,全棉時代銷售額接近4億元,實現了轉虧為盈。

更為關鍵的是,在母嬰領域大獲成功後,李建全還持續求新,在用户和產品類型上尋求雙突破。一是請來新生代偶像王俊凱代言,使產品年輕化;二是逐步弱化母嬰標籤,把業務擴大開來。

目前,全棉時代SKU達2萬個,已經形成“全棉全品類”業態,其消費羣體年齡集中在25-35歲之間,其中女性用户佔到85%。

從連年虧損到轉虧為盈,再到如今年盈利近30億,全棉時代力克重重困難,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突圍。

十年時間,李建全是如何做到的呢?

説到底,其實就一句話,一定要讓消費者感受到你是真誠的,你是實在的。在剛做電商時候,全棉時代請來一位運營專家來授課,專家建議跟隨一些品牌的做法,將線上線下產品和定價做得不一樣,例如將線上產品包裝做漂亮一點,質量差一點,價格定高一點後再來打折。

李建全痛斥這種觀點,認為這完全是在欺騙消費者。他還説:“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品牌,不管你賺不賺錢,即使你虧本,也不能在消費者喪失信用。”

如果要論李建全為啥取得如今成就的話,這一點可能就是最核心的一點了。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七

接地氣的不止張鵬,80後的海歸農場主饒勝男同樣如此。

2013年,遠在莫斯科擔任旅遊貿易公司市場經理的饒勝男,因年邁的父母無力經營家庭農場,回鄉幫助父母打理田地。“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差別巨大,新品種、新技術不斷出現,需要與時俱進才能辦好農場,但父母在體力和腦力上,很難規範經營農場。”回國後的饒勝男主管農場經營,父母負責種養。他通過積累客户,規劃農田,改善設施,優化環境等一系列舉措後,饒勝男將農場改名為“淘果園”家庭農場,並以水果種植和畜禽養殖為主線,走出“互聯網+農場+旅遊”的休閒觀光農業之路。

隨着全國大學生支農的興起和壯大,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投入到了這一偉大的事業中。

浙江衢州的八月正值盛夏,天氣悶熱,饒勝男一早來到農場,察看自家母雞的產蛋情況。不論是雞鴨禽蛋,饒勝男都絕不用飼料代替天然穀物餵養,堅持“綠色,有機”的飼養模式,最終成為2016年G20杭州峯會土雞蛋、母雞和老鴨的供貨商之一。

經過饒勝男六年地努力,佔地300多畝的淘果園產值從30萬增長到了300多萬。隨着淘果園的名氣越來越響,饒勝男在2017年新成立了浙江厚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主,建立農技知識分享平台,為農產品提供商品化、網貨化和品牌化服務。利用空餘時間,饒勝男還對農村創業或從事電子商務的農村青年進行創業指導。

得益於人才返鄉和資本下鄉的政策紅利,農村創業創新的發展生機勃勃。浙江省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常務副祕書長李孝初,在參加第三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大賽後表示,目前浙江省從事農創產業的有5012名,其中有四個項目進入了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大賽的半決賽。“農業部雙創大賽挖掘到的農村創業創新典型和優秀創業項目,能夠進一步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更有利於促進人才返鄉支農創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生於斯,長於斯,返鄉創業的張鵬很喜歡現在生活。“我回到家鄉就是為了做些事情,雖談不上富裕,但看着村裏的2000畝土地被更好地利用,村民的生活質量有改善,我就特別滿足。”他説。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八

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下,張鵬下定了返鄉創業的決心。

“最初,我想回到張掖市前進村做一名新農人的決定,沒有一個親朋好友支持,連孩子都反對。”張鵬説,國家需要人才來發展農業,所以他決定回家鄉。他是個喜歡自我挑戰的人,他大伯曾是村書記,投資做鄉鎮企業結果失敗了,嘗試利用創新思維的方式帶動家鄉發展。

第三屆農博會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850萬,在鄉創業創新人員達3100萬。他們有一個共同名字——農創客。

從一線城市回到家鄉,帶着滿腔熱血的張鵬在回鄉創業的路上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返鄉創業最大的阻礙是和村民思維上的差異,小到村民法理與法規的普及工作,大到村子的環境治理,旅遊項目用地的拆遷,我都很難和村民的意見達成一致。”他説,極少走出鄉村的農民有自己種地經驗,很難改變這種固有思維,讓他們接受現代科學種植的方法就更難。

城鄉思維的轉換是張鵬解決農村創業問題關鍵。韓長賦曾指出,社會資本下鄉要帶動老鄉,不能代替老鄉,不能讓農業現代化、農民邊緣化,而是要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組建年輕的創業團隊在各地考察後,張鵬帶領村裏的農民們一同開發農旅項目;註冊成立甘肅前進休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與台灣科研團隊協作來促進農業科技新成果的轉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一晃數年,張鵬所在的前進村發生蜕變。如今,前進村獲得張掖綠洲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區(國家級示範性基地)的管理經營權,作為張掖國家綠洲農業示範園創業孵化基地負責人的張鵬,利用園區現有的1.2萬平米智能化温室和30座高標準日光温室,帶領專家及農民研究、培育温室高端功能性水果、蔬菜等高經濟價值新品種,將高新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打造具有休閒觀光功能的現代化生態農業。這個位於黃土高原上的貧瘠山村,逐漸煥發生機。

返鄉三年的“農創客”張鵬,用緊密來形容他和村民的關係。“我現在更能知道村民在想什麼,説話辦事也更能貼近他們的需求,村民也覺得我更接地氣了。”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 篇九

居住在成都的90後美女傅傅,白天在一家服裝公司工作,而晚上下了班之後就出門擺地攤賺錢。

傅傅説自從成都解除了對臨時佔道擺地攤的禁止之後,自己的收入明顯增加了,於是為了獎勵自己在520這天的擺地攤努力,她特地買了一輛二手的奧迪車作為禮物。

互聯網時代,傅傅還時常在網上直播雲擺攤,吸引了一大波的粉絲,甚至還有一個來自江西的小夥子特地跑到成都跟傅傅學習擺攤經驗。

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過去這些年,城市裏許多地攤小商販們,一直心驚膽戰地掙着微薄的辛苦錢在擺地攤,商販和城管矛盾,也時有發生,似乎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如今,擺地攤終於迎來一些好消息。今年兩會,除了提到農民社保、公積金等大家關心的話題外,地攤經濟也被重點關注了。

總理表示:應該要允許地攤的存在,至於環境整潔,完全有其他辦法去做到,而不是直接一禁了之。

一、地攤經濟一直都存在

作為一名在城鎮成大的80後,地攤經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經濟模式。小時候我的記憶中,家門口就擺滿了地攤,地攤上的東西往往物美價廉,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必須品。

比如街邊的小吃、鍋碗瓢盆等日用品,都可以在地攤上買到,由於省去了倉儲、房租等成本,這些物品會比我們在超市裏能買到的更實惠一些。

只不過隨着城市的發展,道路交通資源緊張,市容市貌有了更新的要求,許多過去可以擺地攤的區域就不被允許擺地攤。

於是地攤的數量開始減少,或者位置有了轉移,但直到今天,在城市郊區或步行街等地,依然還是可以看得見地攤經濟的存在。

二、地攤經濟藴含着大量商機

從經濟的角度看,我認為擺地攤其實藴含着不少商機,允許城市裏擺地攤是可以對城市經濟產生貢獻的。

第一,對個體生意人來説,通過擺地攤能夠實現銷售的收入,解決就業困難的問題。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擺地攤的人往往文化水平並不高,要在城市裏立足是比較困難的,有了擺地攤這個渠道,可以解決他們的收入來源問題,這也算是脱貧的一個手段。

第二,對於企業來説,擺地攤的生意人需要進貨,企業就可以生成一條地攤所需商品的產業鏈條。比如我就知道浙江義烏有不少小微企業是負責給人提供商品貨源,然後拿到商品的人可以去夜市擺攤銷售。

第三,對於政府來説,地攤經濟的存在,可以為更多人帶來就業崗位,同時拉動產業鏈條,促進城市的GDP增長和帶動活力。只要管理得當,地攤經濟並不會過分干擾城市的環境和交通問題。

從上述三個維度來看,地攤經濟的商業機會還是比較明顯,全國兩會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是聚焦民生。

三、擺地攤可以靠流量致富

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新聞:

有一對河南的夫妻,擺了幾年地攤後,在鄭州買了兩套120平米的房子給兩個兒子。

可見擺地攤真的可以讓一個家庭致富,即使鄭州的房價不算很貴,兩套120平米的房子也是普通人打工許多人都無法企及的。

那麼為什麼擺地攤可以致富呢?

主要的因素就是流量效應。流量這東西真的非常可怕,就好像互聯網時代的電商一樣,互聯網的本質是免費的,可流量起來以後,企業就可以找到許多種變現的方式,阿里巴巴的經營思維就是如此。

擺地攤也是類似,只要位置選得好,人流量大,每件商品賺不多也沒關係,可以跑量也就能賺大錢。

我曾經問過我老家附近一個擺地攤賣炊餅的大媽,她告訴我一天最高賣出炊餅的記錄是1000個左右!

簡單估算下,一個炊餅賣8元,1000個,當天的營收可以超過8000元,除去成本,我想純利潤至少也得近5000元吧。

可見,擺地攤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低端,有了流量就有了賺錢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9m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