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節祝詞【精品多篇】

中秋節祝詞【精品多篇】

中秋節祝詞【精品多篇】

中秋的別稱有哪些 篇一

中秋節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

仲秋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秋節

根據節日時間,中秋節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半。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於常時。

玩月節

古代有月下游玩、設宴賞月的習俗,所以被稱為玩月節。

拜月節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本站★)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八月會

八月會亦稱調聲節。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海南省儋州市。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舉行。這天,種植男女青年彙集鎮上,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羣結隊,川流過市。晚上擁出村口。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

追月節

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這天狂歡,被稱為追月。

團圓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博餅遊戲具體規則 篇二

獎品(也就是會餅):可以是生活用品,或者是家裏用的各種家電,亦或者其他類型的獎品。注意:以前的會餅都是月餅組成的。

博餅工具:骰子一副(6個),大碗一個。

現在閩台地區流行的博餅名目與中國古代的科舉科名基本一致,反映的是明清時期科舉的情況。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探花)2個,三紅(會魁)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

一秀:六個骰子中有一個點數是“4”

二舉:六個骰子中有兩個點數是“4”

四進: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相同的,其餘兩個點數若都為“4”,則可多得一個二舉,若一個為“4”則可多得一個一秀;

三紅:六個色子裏面有三個點數是“4”

榜眼(對堂):六個骰子的點數剛好是順子“123456”

狀元: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4”,兩個是“1”為最高級,稱作狀元插金花,可以獲得狀元和未被博取的兩個對堂獎品;

六個骰子全部的點數都為“4”,稱作六杯紅,就可以拿走所有的獎品,但是一般為了大家友好相處,得主一般只拿狀元和兩個對堂的獎品,可被追繳;

六個骰子全部的點數都是一樣的,稱作遍地錦,可被追繳;

六個骰子中有五個點數是“4”,稱作五紅,可被追繳;

六個骰子中有五個點數是一樣的,除點數是“4”,稱作五子登科,可被追繳;

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4”,稱作“四點紅”,可被追繳。

2021年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篇三

通過查閲日曆可知,今年的中秋節在公曆的9月21日星期二,不過由於是法定節假日,人們通常是認為有3天,因為是從9月19日開始放假到9月21日,即週日至週二休息,9月18日(週六)需要補班調休。大家要留意各公司的休假通知,以便提前最好返鄉準備。

中秋節吃的菜 篇四

蜜汁糯米藕

材料:蓮藕兩節、糯米半碗、紅糖四湯匙、冰糖三湯匙、紅棗八個、牙籤

做法:糯米泡三小時。蓮藕洗淨去皮,從一頭切下2釐米以上。不要切很短,很短孔小不方便灌米。小勺舀一勺放在藕口,用筷子撥進孔裏,並插一下,防止空洞不實在,要全部灌滿。然後把切下來的藕原封接合,用牙籤固定。插進去的時候要用點力,固定結實不容易脱落。紅糖,冰糖,紅棗,灌好的藕,兑水淹沒蓮藕。鍋底擦一下,放入壓力鍋,蒸30分鐘即可。煮好的糯米藕拿出來切塊擺盤。最後把煮糯米藕的水盛出來勾芡澆在上面即成。

孔雀開屏魚

材料:草魚一條、豌豆、玉米、胡蘿蔔適量

做法:草魚洗淨颳去肚子裏的黑膜,用剪刀剪出花刀或用刀切出花刀。魚用紹酒、胡椒粉醃漬。魚放在蒸盤裏。將剁椒、鹽、白糖、香葱末、蒜末、青豆、薑末拌成醬汁。再將拌好的醬汁均勻的塗抹在魚身上。放入蒸鍋,注意蒸鍋裏的水一定是要開鍋的熱水,要不涼水蒸出的魚是腥的,蓋上蓋大火上汽蒸。上汽後改中小火蒸8分鐘即可。

中秋節的由來及簡介 篇五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獨特的中秋習俗。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yj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