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3中國詩詞大會播出時間多篇

2023中國詩詞大會播出時間多篇

2023中國詩詞大會播出時間多篇

中華詩詞如何實現全球化傳播 篇一

葉嘉瑩:如前所述,中華詩詞所獨有的聲韻美感及其體現出的作者獨有的情感,是難以言傳的意韻之美。因此,當語言文字發生改變時,詩詞的感覺和所藴含的情志可能就完完全全改變了。

當然,中國詩詞英譯中也有極好的翻譯,我曾聽過,將唐詩“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翻譯成“I return you the pearls with my tears/ that we didn't meet in earlier years”。這種聲音與感情結合得很好的翻譯,需要譯者具有詩人的情懷和才華,達到這種水平很難。

像我這樣沒有很好英文基礎的講授者,即興發揮是不能將翻譯做好的。所以,在英語課堂上,我只將我對詩詞的理解表達給學生,將詩人真正的、本質的美好講述出來,和對待中文讀者、中國學生一樣。所幸,我大概天生就是吃教書飯的,儘管英文語法也不完全正確,發音也不見得標準,每日的備課都需要查字典這樣笨的方法,學生們對我的教學還是極感興趣,課堂積極性很高。我想,這還是與我將我個人對於詩詞的真摯的感動和理解傳達出來,或者説,我真正用生命將詩歌的情感、意志詮釋出來有極大的關係。當然,我在課堂上的吟詩誦詞,也吸引學生們陶醉於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詩詞藴含着久遠的文化傳統,只有對中國的古典文化理解得越多、越豐富,才能更好、更多地體味詩詞中的意味。以用典為例,只有真正理解了所用典故的涵義,才能更好地體味詩人、詞人用典的良苦用心。外國漢學家在這方面面臨着許多困難。

實際上,真正的漢學家對中國詩詞的研究非常用功與認真。我在U.B.C的學生施吉瑞(Jerry D. Schmidt),碩士論文研究的是韓退之,博士論文關注的是楊萬里。畢業後,他留在U.B.C教書。我退休之後,他就接了我的課,教授中國古典詩歌。他十分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累積,會把中國古典的書籍、材料查得非常清楚、詳細,書上標滿了註解。正是得益於切實而嚴謹的治學態度,他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典詩歌。

我與海陶瑋先生(Professor Hightower,1915-2006,曾任哈佛大學教授、東亞系主任)初識於1966年夏天,之後合作了數十年。我切身感受到了跨國合作對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的重要性。當然,跨國合作更需要合作雙方都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初識時,海先生正在研究陶淵明的詩。他具有極佳的眼光,認識到了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有許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和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合作打通中西文化交流的路徑。因此,他誠摯地邀請我與他合作。我將我對古典詩歌的理解講述給海陶瑋先生,讓他能夠更深入、更清晰地理解中華詩詞,而他也幫助翻譯了很多我的作品。這樣的跨國合作確實有益於中華詩詞更好地向西方世界傳播。

此外,傳播中國文化時,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正熱愛中國文化,是不是知道中國文化美好品格所在,是不是能讓它們在自己身上表現出來。一句話,就是要用言行、用實踐來傳播中國文化。

學好中國古典詩詞的意義 篇二

學古詩是讓我們瞭解古人的思想,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也是我們一步步向上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古典詩詞不僅濃縮了國家民族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細枝末節,是中國歷史的精華。古典詩詞有助於今人更好的理解歷史,鍛鍊了中國文化的含蓄內斂,中國的知識精英講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達觀點、頭腦風暴的。

一、古典詩詞是歷史的精華。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歷史悠久、綿延不絕的國家,這是中國與眾不同、卓然獨立的關鍵內在。比起西方國家,中國的文化傳統、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比如説西方國家的藝術代表是雕塑建築,而中國則是詩歌書畫。

歷史傳統就有注重詩教,而詩歌創作和推廣更是絕無僅有的,從周朝開始的採風輯《詩經》,到孔子不遺餘力的推廣教化,這是中國現實主義精神傳統的發軔,自此中國人的智慧總結就離不開詩歌表達。

二、古典詩詞是智慧的源泉。

古典詩詞陶冶了中國人的性情,培養了中國精英的胸襟和豪情。正如中國文化是一脈傳承的,在文學藝術創作中今人都能汲取到古典詩詞的智慧。

三、古典詩詞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

古典詩詞是絕無僅有的精神寶庫,她涵蓋了一切中國人的精神情感。無論世界多極化如何發展,國際情勢如何複雜,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中國人都不會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綺麗詩篇將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wm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