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對聯特點是什麼(經典多篇)

對聯特點是什麼(經典多篇)

對聯特點是什麼(經典多篇)

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 篇一

從內容上看,每一副對聯都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特殊情況例外,如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無情對。對聯上下聯的意義相同、相近、並互相補充、深化的,叫正對;上下聯意義相反、相對,內容上互相映襯、互相對照的,叫反對。

如董必武題南湖革命紀念館聯: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

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這是正對,上下聯互相補充、深化,表現了南湖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影響,對革命的偉大貢獻。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釗的對聯:

“為革命而奮鬥,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憾;

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這是反對,把李大釗的為革命而“奮鬥”與“犧牲”,與其它有的人的`在壓迫下“生活”與“呻吟”,兩相對比,歌頌了李大釗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從上下聯的關係看,大多數對聯的上下聯是並列的,這通常叫做“平對”。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愷: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有;兒女債兩人同負一人完。”

此聯寫的是廖仲愷被反動派殺害以後,與妻子兒女永別。上聯是從妻子的角度寫的,下聯是從子女的角度寫的,是並列的兩個方面。

但也有上下聯是順承的,這叫做“串對”。例如,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聯: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聯上下聯之間是順承關係,即下聯是上聯的繼續。當然,順承關係還包括條件與結果,先後連接,轉折連接等關係。

但是,在對聯中不能出現“合掌”,即上下兩聯事意重複。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這裏,“宣尼”和“孔丘”是同一個人;“悲”和“涕”是同義,“獲麟”和“西狩”指的是同一件事。

字句凝練,整齊精嚴,聯語字數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詩及八言文句體為常見,內容涵蓋豐富,幾詩詞、格言、警句、諺語乃至本站皆可,典麗琳琅,文采映耀,實為照人眼目、字字珠璣的篇章。因此,將書法與對聯融為一體,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詩情哲理,詞句之間賞觀佳書的風神韻致,誠然是人文藝術的完美體現。古往今來,書家樂以此酬應贈答,文人好將此雅懸齋壁,當是其書文雙美、藝趣相生的魅力,令人為之鐘情而歷久不衰。

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説,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過年對聯經典對聯 篇二

上聯:福日九州共樂,下聯:新年四海同春

上聯:國貴安定團結,下聯:家宜勤儉節約

上聯:和睦聚財致富,下聯:忠厚多福永安

上聯:紅梅初綻花二,下聯:東方風來又一

上聯:虎躍龍驤鵬舉,下聯:花明柳暗春濃

上聯:華夏政通人傑,下聯:神州長治久安

上聯:歡歌笑語辭舊,下聯:爆竹花燈迎新

上聯:火樹銀花盛景,下聯:紅梅綠柳新春

上聯:家家恭喜致富,下聯:人人慶賀安康

上聯:生活逐日美滿,下聯:光陰鼠年幸福。

上聯:欣子鼠為歲首,下聯:詠梅句帶香韻。

上聯:鼠年百業興旺,下聯:子歲五穀豐登。

上聯:鼠舞碧桃枝上,下聯:鶯歌綠柳花下。

上聯:鼠年春作首,下聯:六畜豬為先

上聯:鵲語紅梅放,下聯:鼠年喜氣濃

上聯:人歡為體健,下聯:鼠碩因年豐

上聯:鼠為生肖首,下聯:春乃歲時先

上聯:鼠至調新律,下聯:雞鳴早報春

上聯:欣有鼠須筆,下聯:喜題燕尾書

上聯:新粧鼠嫁女,下聯:美景豔迎春

上聯:子年春到户,下聯:鼠歲喜臨門

上聯:子時春意鬧,下聯:鼠歲笑聲甜

上聯:子為地支首,下聯:鼠乃生肖先

上聯:子夜松濤勁,下聯:鼠年鵲語香

上聯:子夜鐘聲響,下聯:鼠年爆竹喧

上聯:黃山松鼠跳,下聯:子夜陽春來

上聯:黃鶯鳴翠柳,下聯:金鼠戀蒼松

上聯:鼠穎題春貼,下聯:鵲舌報福音

上聯:百年推甲子,下聯:福地在春申

上聯:碧野青蛙叫,下聯:黃山松鼠鳴

上聯:丙輝覘瑞應,下聯:子庶慶豐登

上聯:蒼松隨歲古,下聯:子鼠與年新

上聯:春潮傳喜訊,下聯:鼠歲報佳音

上聯:春風拂綠柳,下聯:靈鼠跳松青

上聯:春燕鳴暖樹,下聯:金鼠跳青松

上聯:豕去呈豐稔,下聯:鼠來報吉祥

上聯:豕去春無限,下聯:鼠來歲有餘

上聯:玉鼠辭舊歲,下聯:金牛迎新春

對聯種類: 篇三

清朝樑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蹟、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輓、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豔、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範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係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着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上下兩聯要求對稱 篇四

具體來講就是上下兩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代詞對代詞;副詞對副詞;介詞對介詞。詞與詞之間所構成的關係也需一致,要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另外要求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數字對數字。

當然有的對聯要求也不十分嚴格,只要詞性,結構基本相對就行了,這種對聯叫寬式對。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這裏“蟬”對“鳥”、“林”對“山”是名詞對名詞;“愈”對“更”是副詞對副詞;“靜”對“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噪”對“鳴”是動詞對動詞;“蟬噪”對“鳥鳴”是主謂相對;“林愈靜”對“山更幽”也是主謂相對。同時兩句話的意思又分別是由一種因果關係構成的,這是兩聯對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這是一句寬式對,上下聯的詞性都不相對,物名之間也不構成對應關係。

講究平仄 篇五

對聯的平仄,與舊體詩律詩的頷聯頸聯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強調平仄,是為了使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有音律和諧美。對聯的平仄要求平對仄,仄對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論”(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處於單數位置的字可以放寬要求),但要“二四六分明”(即處於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雙數位置的字必須嚴格按平仄要求)。所謂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聲,“仄”指的是上聲、去聲和入聲。現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話的讀音來分的,一、二聲(即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三、四聲(即上聲和去聲)為仄聲。如魯迅先生寫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此聯的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蘇祠聯: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勝蹟古祠堂。”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懸一聯: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聯中標“可”字處者,表示不合平仄對應的規律,但根據“一三五不論”的原則,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許的。

對聯講究平仄,讀起來音韻鏗鏘,有節奏感,富有音樂美。

要講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聯詞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會破壞平仄相對的規則。例如有一副舊社會戲樓對聯:

“少唱點雪月風花免得心猿意馬;

多演些忠孝仁義挽回世道人心。”

“唱點”的“點”與“演些”的“些”意思相同,但是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對仗了。

但,根據辭不害意的原則,為了表達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況下不得已也允許出現,也會被人接受。這當然影響平仄了,但是這就已經屬於寬對一類了。寬對對於平仄與對仗的要求不是很嚴的。如明代户部右侍郎張津任南安知府時,為海寧縣譙樓撰一聯提倡廉政:

“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

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其中就出現了二字、四字、八字三個位置上的同字,但是,由於此聯內容意義深刻,人們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規律了。

再如周xx總理挽蔡元培聯: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聯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處出現了同字。但是,此聯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偉大貢獻作了高度的概括,內容精煉,人們也就不會去計較它的平仄是否合規則了。

上下兩聯要求平仄相對 篇六

平仄即從聲調、節奏、韻律方面講。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偶句不同,不必押腳韻,但必須分節奏,調平仄。

對聯要有節奏感,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悦耳。節奏感在對聯中是重要的,不論是五字聯、七字聯,都需節拍諧調,長短強弱不能亂。長對聯是由許多短句組成的,其節拍可依據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對聯要注意平仄相對,遵守“上仄下平”的規則。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聲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聲字。這裏平仄是詞詩格律中的術語。在古漢語中,四聲為“平、上、去、入”。今天的陽平陽平相當於“平”,上聲去聲相當於“仄”。而古漢語的入聲字是分別派入到現代漢語的四聲之中了,入聲字歸入仄”。

過去人們流傳這樣一個口決叫“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就是説,上下聯相應的字平仄要相對,每句的第一三五個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個字則必須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幾種: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對聯的平仄和它的分佈規律非常重要。仄聲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點,平聲字具有舒緩悠長的特點,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揚頓挫,富有節奏,產生輕重、抑揚、迴旋的音樂美。

如:

海闊憑魚躍(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鳥飛(平平仄仄平)

又如:

柳綠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風和萬水歡(仄仄平平仄仄平)

對聯的特點: 篇七

1、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

2、詞性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3、結構相應:上下聯結構要相當: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而且結構類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對: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對聯的概念: 篇八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講究對仗工整; 篇九

對聯的對仗除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外,還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句式相當,詞類相同,結構相應。

句式相當,指上聯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聯也必須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聯是二、四句式;則下聯也必須是二、四句式。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是二四句式,即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再如廣東新會縣杜源叱石山寫景的對聯,其一: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其二: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詞類相當,是指要使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詞性相當,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語氣詞對語氣詞,迭詞對迭詞。如北京碧波寺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

“一庭”對“十畝”是數量詞,“芳草”對“藤花”是偏正式名詞,“圍”對“落”是動詞,“新綠”對“古香”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濟南趵突泉聯: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畫閣”對“飛泉”是偏正式名詞,“鏡”對“雲”是名詞,“中”對“外”是方位名詞,“看”對“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幻作”對“寫成”是動詞,“神仙”對“山水”是名詞,“福地”對“清音”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晚清年間,雲南某地農民對地主豪紳憤慨時而作的一副春聯:

“咦,哪裏放炮?哦,他們過年。”

“咦”對“哦”是象聲詞,“哪裏”對“他們”是代詞,“放炮”對“過年”是動詞。

結構相應,是指構成對聯的詞語之間的關係應該相同,如上聯是主謂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主謂結構;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動賓結構等。如辛棄疾紀念祠聯:

“力挽河山,浩氣貫日月,空餘英雄心一顆;

名垂宇宙,夕光衝牛鬥,剩有悲壯詞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與“ 名垂宇宙”都是主謂結構,並且其中的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 浩氣貫日月”和“ 夕光衝牛鬥”也是主謂結構,並且謂語部分也是動賓結構;“ 空餘英雄心一顆”和“剩有悲壯詞千篇。”是動賓結構,並且賓語部分又是補充式的結構。

又如山東泰山南天門聯:

“門闢九宵,仰步三天勝蹟;階崇百級,俯臨千嶂奇觀。”

“門闢九宵”與“階崇百級”都是主謂結構,且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仰步三天勝蹟”和“俯臨千嶂奇觀”都是動賓結構,並且賓語部分偏正結構,結構完全相同。

對聯的特點 篇十

一、對聯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與橫批組成。貼在右側的稱為上聯,貼在左側的稱為下聯,貼在上方的稱為橫批,也稱橫額,內容是橫着書寫的。橫批對於春聯來説,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為四個字,也有五、六個字的。橫批的意思要與上下聯相配合,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對聯對於橫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對聯的上聯與下聯沒有一定的字數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幾十、幾百言的長聯,由幾個分句組成,不管怎樣,對聯的上聯與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如常見的一副春聯:“又是一年春草綠,依舊十里杏花紅。”1925年,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要革命的靠攏來;不革命的走開去。”反映農村改革成就的春聯:“除舊歲家中儲糧十擔;迎新春銀行存款千元。”橫批“有吃有穿”。每聯上下聯字數都相等。

標籤: 多篇 對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gkq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