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介紹(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介紹(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介紹(多篇)

中秋節詩詞 篇一

杜甫(712_770),唐代偉大詩人,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秋節的詩句中寫道: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前兩聯睹月興歎,以象徵團聚的八月十五之圓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後兩聯狀寫中秋夜色,“見羽毛”、“數秋毫”,顯出滿月之明亮,下字奇險,立意新奇,別具一格。再如他的《月夜憶舍弟》中秋節的詩句: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在思鄉人的眼裏,故鄉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戰亂離散已久,無從得到他們的音訊。懷念之情一層一層遞進,感人至深。

白居易(772—846),唐代偉大詩人,他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節的詩句中寫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詩作於他遠放江州之際,表現了物是人非的情感,於時間的轉換中引出空間的變化,又於時空的轉換中,透露出感情的遷移。昔之樂遊,今之苦歎,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謫居生涯中的鬱悶和愁苦。

李商隱(812一約858),唐代傑出詩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生。他的兩首中秋節的詩句中秋詠月詩詞格調悽清: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第一首中秋詩詞通過嫦娥的孤寂處境襯托了詩人的淒涼心境。第二首中秋詩詞寫深秋之夜,青女素娥與月中嬋娟比賽誰更耐冷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孤獨悽清的情懷。

張九齡(678_740),字自壽,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後世稱之為“開元賢相”、“嶺南第一人”,他的《望月懷遠》中秋節的詩句寫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中秋詩詞。起句“海上生明月”雖全是寫景,卻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次句“天涯共此時”,觸景生情,轉入“懷遠”。從月出東山到月落烏啼,漫漫長夜,更兼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故而生“怨”。

三四兩句,以怨為中心,“情人”與“相思”,“遙夜”與“竟夕”相呼應。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氣候更涼,寒露也沾濕了衣衫。相思不眠之際,有什麼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不如睡去,好在夢中與她相聚。詩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噓回味。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介紹 篇二

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

“中秋”二字,始見於《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按照我國古曆法的解釋是:“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稱“中秋”。十五日夜,當一輪明月懸掛中空,人們望着玉盤般的明月,自然會想到家人的團聚,“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因而人們又把中秋節稱為“團圓節”也就成了中秋節的來歷。

月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物體呢?幹百年來,曾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思與猜想。《唐逸史》中,記載了唐明皇夜遊廣寒宮的故事。故事説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羅公遠與李隆基一塊在宮中賞月,他對玄宗説,願同陛下一起去遊月宮,説完就將枴杖向空中擲去,化為一座銀色的橋。羅公遠請玄宗一同登橋,走了數十里,來到一座大城門前,玄宗抬頭見匾上寫着“廣寒清虛之府”,只見幾百個白衣仙女,在寬闊的庭院裏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這個傳説,反映了人們對月亮的嚮往,也是最初的中秋節的來歷。其實,月亮是一個荒涼、坎坷、萬籟俱寂、沒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個圓球形,直徑為3476公里,相當於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積是地球面積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與亞洲面積相等。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動,誰都會輕飄飄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壺”。隨着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還有水冰,而且北極地區的水冰是南極地區水冰的2倍。近年來,美國科學家採用“月球勘探者”探測器探測月球,發現月宮裏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譜儀測量可達到的月面深度0.5米計算,月球上水的總儲量大約在1100萬噸到3.3億噸之間。月球水冰的發現,將極大地激發人類登月的願望,加快人類開發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圍繞地球旋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衞星。它本身不發光,月光是太陽光反射的結果,那麼,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當地球在月亮和太陽的中間,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全部對着地球時,我們就看到“滿月”,也稱之為“望”。這時我們所見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應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這天,正值秋分前後,太陽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線較強;同時,地球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空氣中的水汽較少,吸收和反射光線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氣的透明程度也較好,月光能順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懸掛着一輪圓月,這時的月亮看上去就顯得分外明亮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g1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