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偶像崇拜的故事(新版多篇)

關於偶像崇拜的故事(新版多篇)

關於偶像崇拜的故事(新版多篇)

“材料作文“關於偶像崇拜”及 篇一

“材料作文“關於偶像崇拜”及範文

材料作文“關於偶像崇拜”及範文

—— 高三(2)班作文

指導老師:胡高清

閲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科學家解決人類生存問題,哲學家和文學家解決人類思想問題,醫學家解決人類健康問題,怎麼享受不了紅得發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選秀者、模特卻萬民追捧,舉國崇拜。

我們究竟應該崇拜誰?崇拜什麼?怎麼崇拜?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縱然市聲喧譁,我心依舊向陽

穆彤

人生就好比一次旅行,我們所崇拜的,我們的信仰就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就彷彿大地沒有陽光照耀,夜空中沒有繁星點點,整個世界都會被一片巨大的烏雲所籠罩,被黑暗所覆沒。

然而,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傳媒如風中草芥般遍地開花。我們崇拜的早已不是那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汩汩的情思訴諸筆端的文學家,而是譁眾取寵,叱吒熒屏的笑星;我們的信仰亦已不是那些洞徹人生,將個性鮮明的思辨色彩,塗抹於歷史的盛世華章的哲學家,而是靠搞噱頭贏得關注的歌星影星,甚至是不入流的選秀者、模特。

可是,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看見,有無數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幹,直至嫦娥飛天,蛟龍入海,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姓啥名啥;我們依舊可以看見,有無數醫學家,默默地盡着懸壺濟世的責任,雖然他們永遠也享受不了紅得發紫的待遇„„

試問,當我們崇拜的名字越來越娛樂化,我們是不是真的就淪落為了一個“瞎子給瘋子領路的時代”?當我們的崇拜的對象越來越低俗化,我們是否真的就墮落成了一個信仰失落、文化粗鄙的年代?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們新一代青年應該向世界怒吼——我們總是會找回真正值得我們崇拜的信仰!正如帕斯卡爾所言,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國王。那麼,我們找尋到該崇拜的,尋覓出正確的方式,本質上就是一個重拾自我王位的過程。

毋庸諱言,在當代的中國,“中國夢”就該是我們最高的信仰,所有為中國夢盡己智謀、獻其忠心的人都該是我們崇拜的——羅陽、黃旭華、林俊德,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歷歷在目,正為人民所讚歎,為青史所銘記。

然而,所謂崇拜,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讚揚,更應該是內化成我們精神上的一種始終向陽的正能量,去實現個人夢,從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這,才是我們該採取的方式;這,才是崇拜的本質意義所在。

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當現實的問題頻頻暴露,我們不能逃避,我們唯有改變那些盲目的偶像崇拜,去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我們唯有糾正當下國民盲目崇拜的現狀,中華之巨龍才可騰飛得更高。

縱然市聲喧譁,我心依舊向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攜天風,浩蕩去,昂首挺胸風沙渡!

尋回失落的人格信仰與尊崇

韓夢園

當我們置身於波茲曼所言的“娛樂至死”的時代,舉目望去,那些真正偉大的哲人、科學家被迫沉寂,而眾生信仰與尊崇的皆是由大眾媒體所推動的淺薄人物——全社會日趨低俗的口味最終使我們陷入了“不知為何而笑”的迷茫和尷尬中。

當今時代,正如白巖鬆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生活物化,精神世界外化,面對自己石化。”紅塵滾滾,不斷推入視界的熱點和當紅明星,讓我們失去了排除市聲塵音的能力和追尋本真的願望。當魯迅那“夕拾”的“朝花”、“為了忘卻”的“野草”以及“彷徨”中的“吶喊”被推搡出界,而郭敬明浮誇無味滿含銅臭的文字卻被擺放在大眾手邊;當中國好聲音演唱會座無虛席一票難求,而話劇《雷雨》的表演者正對着空蕩蕩的觀眾席默然無語„„

“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致於忘了為什麼出發。”紀伯倫詩意的警告仍適用於今:我們失去了真正的信仰和尊崇,而追隨着那些轟然作響而意義不明的腳步。是的,正是由於利慾浪潮的衝擊和大眾傳媒散播的無腦娛樂的腐蝕,使我們最終變成了白巖鬆所述“身體強壯,東張西望,錢包鼓鼓,六神無主”的中國人,那個我們所緊需的“主”,正是我們日漸失落的人格信仰和尊崇,正是我們很久以前很小的時候崇拜的初心啊!

明代徐階葆有“為國為民,力挽狂瀾”的人格信仰,才堅持住幾十年扳倒貪官嚴嵩開創清平之世;林清玄葆有“沒有誰能保證我的一生”的人格信仰,才以筆為劍期年以磨終成一代大家;尼采葆有“帶着熱愛往孤獨裏去吧”的人格信仰,才沉於內心達於哲學;海明威葆有“人不可以被打敗”的人生信仰,才潛心文學之海滿載聲譽而歸——他們這些人的人格信仰是不是更值得我們去信仰,他們這些偉大的人物是不是更加值得我們去尊崇?

泰戈爾執毛筆題素扇:“主啊,人們大吵大鬧地經過我的窗台,請讓我只聽得見心的歌唱。”心所歌唱不就是人格的信仰,人生的夢想以及我們尊之崇之的對象嗎?堅守人格信仰和尊崇,心裏自有一派清靜,何懼塵世間火樹銀花燈盞船行?當媚俗的娛樂向你湧來,自有信仰與尊崇為你關上心門,獨守純淨。

狄更斯於《雙城記》扉頁輕輕寫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同理,在我們這個時代中,既有喜怒哀樂皆是炒作,陰晴圓缺全是做戲的快餐文化低級娛樂,也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靈魂文章精靈人物——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最終都能找回失落的人生信仰和尊崇,到那時,縱然外面的世界雨雪霏霏,我們的內心的風景也定然楊柳依依„„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篇二

辯論主題:追星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正方觀點:追星利大於弊 反方觀點:追星弊大於利

反方:

(一)陳述觀點: 我方的觀點是追星弊大於利。

(二)主要論證與陳詞: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學生自控能力差,很難管束自己。一旦墜入追星的迷陣,就很難再逃脱!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侖,把他媽媽給他上學的錢拿出來購買關於周杰侖的產品,甚至還買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倫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媽媽給他上學的所有的錢。由此可見,這還能説追星好嗎? 童年時代是我們學習的最佳階段,如果把這時間用來追星,就會浪費許多的寶貴時間,從而讓我們的童年變成一片空白的回憶! 並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是非好壞,只是他們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點兒成績。比如名噪一時的劉曉慶,曾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大明星,可後來卻因為偷税漏税而淪為罪犯。再比如趙薇,穿印有日本國旗圖案的衣服,而出了洋相。追這樣的“星”又有何意思呢? 經濟負擔也是一個大問題。假如一位同學迷上了追星,就會大量關於這類的商品,從而增加了經濟負擔。有項新聞曾任意地對全市的一百多個學生作過此類調查,有94%的學生有過購買偶像的相片、海報、寫真集等此類物品,而其中經常性購買的就佔57%。我方還了解到外面商店關於此類商品很多,但價錢都很昂貴,像一張海報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張CD盤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寫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幾百元的都有。這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濟收入的國小生來説,經常性購買這類物品無疑將大大增加父母、家長們的經濟負擔。 因此,我方認為追星弊大於利!

(四)總結陳詞: 我方還是堅持追星弊大於利! 首先要提出的是自控能力!既然我們追所謂的“星”時還要提心吊膽,一不留神就會被吸進“迷魂洞”,那還不如不做那些“冒險遊戲”,把追星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而且,在實際中,許多人花費了不少時間與資金在這方面,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再説,就算有些同學在追星中得到了點兒“益處”,可那只是極少部分,追星“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都是“弊大於利”!如果對不認可,那麼敢問對方辯友,可否舉出一例因“追星”而真正成名的人嗎?很顯然,這比大海撈針還難。因此,真正要有成就,還需要自己努力才行,而盲目追星是不行的,否則到頭來適得其反! 同學們,告別那閃爍一時的“流星”吧,讓我們緊緊抓住這幸福美好的童年吧,別讓我們的腦海裏只是一片空白的回憶!

1/12

正方:追星利大於弊

心理學上認為:青少年對青春偶像的崇拜迷戀是人之常情,自然而成;也是個人成長的必然規律。具體的説,青少年時期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通過對不同偶像的認同和依戀來確定自我價值,尋求自我發展。

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處之一: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奮鬥的目標。“治天下者,比先利其志”,志向、目標是到達成功的前提。這就好比在黑夜中航行的船隻,需要燈塔指引航向一樣。而那些頭頂光環的青春偶像們,不就象那黑夜中的燈塔嗎?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觸礁、翻船的危險。同時我要明確的告訴對方:青春偶像為我們提供了奮鬥目標,但並非意味着其本生就是奮鬥目標。若一意孤行以至觸礁擱淺、船毀人亡,也只能説明你是一名不合格的水手;總不能嗔怪燈塔指錯了航向吧!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可見僅有雄心壯志是並能成功的,還要堅持奮鬥的動力。

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處之二,正是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奮鬥的動力。正如我方二辯所説,青春偶像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因此同樣一句話從偶像嘴裏説出來所產生的震動千百倍的超過你父母朋友的話。你也會因此而以極大的熱情和動力,去努力奮鬥,提高自己,挑戰自己!再者青春也並非對方所理解的“繡花枕頭”,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偶像成功的背後也凝結着勵志過程中汗水和淚水呀!對方辯友在選擇鮮花與掌聲的時候,憑什麼選擇那背後的汗水與淚水?“ALL WORK ANG NO PI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只學習、工作而無娛樂不利於我們成長。而如今豐富、多元化的青春偶像崇拜恰好可彌補這一不利。他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更富青春活力,而不是單調、沒勁。

接着,我要補充的是:我方陳述青春偶像崇拜的諸多利處,然而我方也不否認有弊的一面,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矛盾有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就今天的主題而言,“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普遍性,對事物的發展起了主導作用,而弊僅僅是些特例,是次要矛盾。難道我們可以因矛盾次要方面的存在而否認主要方面,可以因弊的存在而否認諸多利處嗎?難道我們可以用矛盾的特殊性來掩蓋其普遍性,以偏概全嗎?

最後,我要重聲我方觀點: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青春偶像崇拜並不是今天社會生活的特有產物,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當年一句“為官當作執金吾”便也可看作是他作為年輕人對自己偶像的一種崇拜吧。在人類社會演進的歷史過程中,什麼時候缺少過偶像的存在呢?

青春偶像給人的直觀感覺好像就是舞台上唱唱跳跳的那些所謂

2/12

“偶像派明星”,實際哪有這麼膚淺。保爾、張海迪、雷鋒、蘇寧,那一個不是一個時代年輕人的楷模,又讓多少熱血青年為之鼓舞,以之為榜樣。便是演藝圈內,藝德雙馨的青年人也比比皆是。讓他們成為年輕人崇拜的偶像,當是有利而無弊。我們不能想像,生活在一個沒有偶像的社會中,內心會是多麼空虛!

青春偶像崇拜需要社會輿論加以引導,使之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目,讓一個個洋溢着人格魅力的偶像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青春偶像崇拜,應當是利大於弊。

首先,雙方一辯陳詞。正方認為有時候偶像崇拜具有盲目性,但並不能證明崇拜青春偶像弊大於利。頹廢成不了市場的主流。從偶像角度看,別人的崇拜正是一個促進他們自我完善的過程。而崇拜者以偶像為目標,對偶像的崇拜是自己的精神補充和心理慰藉。反方則認為當前的大多數偶像為明星製造,自身素質與涵養值得探討,而大多數的偶像崇拜均帶有盲目性。

然後,進入二辯攻辯環節。反方二辯通過提問更進一步闡述了本方觀點,而正方二辯則同樣以自己的幽默與機敏贏得滿堂喝彩。他強調:崇拜者大部分是理智的。我們喜歡張國榮,但我們沒有跟着去跳樓;我們喜歡傑克遜,但我們更喜歡女人!

對辯環節開始,正方辯手巧妙的把青春偶像喻為燈塔,水手的一意孤行導致船觸礁,是水手自身所致,不能咎於燈塔。而電視劇情節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正是我們崇拜青春偶像的理由之一。反方則認為青少年應該有自己的做人方式,講求個性化和個人魅力。

在雙方自由辯論中,雙方在對論點的把握上發生分歧,公管學院辯手由於對辯題的理解疏忽,而被對方抓住小辮子。對人文學院辯手拋過來的炮彈只有招架之勢。

之後,是雙方四辯分別陳詞。反方四辯慷慨激昂,寓情於理,以例為證:據新聞報道,某中學五位同學為效仿F4,身着奇裝異服,染髮紋身,到處欺凌弱小,強姦女生,難道,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謝霆鋒撞車後逃之夭夭,趙薇身着日本軍旗招搖過市,羅納爾多整日鬼混,難道,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而正方四辯也不示弱,“你有蟲牙,吃蘋果導致果牙疼卻要歸咎於蘋果嗎”,“吃飯會噎死人,但是有多少人是吃飯的時候噎死的呢?”接着,點評嘉賓呂少清對這次辯論賽進行了點評。他給05級辯手提出大量指導性意見和建議,並認為辯手在對辯題分析的嚴密性方面有待提高。在評委退出辯論場後,在座的觀眾也積極參與了討論,把辯論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中學生的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之風,近年在中學校園裏悄然興起,時下正值風頭強勁,且大有越刮越猛之勢。偶象崇拜,本是一種心態,是心有所屬的精神

3/12

寄託。健康的偶像崇拜,會使人獲得精神力量,百析不回,受益終生;不健康的偶象崇拜,則使人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精神意志的頹喪,誤人一時或一生。當今中學生的偶像崇拜,絕大多數是不健康的,普遍地具有盲目性和狂熱性,影響也極為消極。這不能不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了。

當今中學生偶像崇拜的盲目性,表現於對偶象崇拜的“單項選擇”和崇拜原因的稀裏糊塗。古今中外,英才輩出,崇拜對象的選擇面應是極為廣闊的。而當今中學生的偶像崇拜,似乎別無選擇,一窩蜂地崇拜港台歌星、影星。人無完人,偶像也非盡善盡美。該崇拜什麼,捨棄什麼,當今的中學生心中無數。他們不崇拜港台歌星、影星的執着追求、勤學苦練、頑強競爭、百折不撓的精神,而崇拜的是明星們的轟動效應、浪漫情懷和天文數字的高收入。一些人甚至刻意模仿他們的服飾髮型、舉手投足、一攀一笑和那廣東式的普通話,全然不顧有東施效顰之嫌。

當今中學生對偶像崇拜的盲目和狂熱,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上講,中學生思想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虛榮心極強,喜歡趕時髦,容易感情用事。而明星們出頭露面的機會多,可以最容易、最直觀地向人們展示自我價值,因而少男少女們為之傾倒。此外,不少中學生視崇拜港台明星為時髦,不知達爾文、愛迪生者,不會被人取笑,不知劉德華、童安格者,卻要被笑作白痴。

許多人是怕“掉價”,稀望糊塗被捲了進來,根本沒想過該崇拜些什麼,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志趣與其相聯繫。客觀上講,宣傳媒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輿論導向有失偏頗,一味迎合年青人的心理。什麼“白馬王子”、“海的女兒”、什麼“夢中情人”、“心中偶像”,什麼“年輕鉅富”、“名利雙收”……引得千千萬萬中學生飄飄然,昏昏然。其中不少人上課不專心,導致成績下降;還有的人為了滿足崇拜偶像的物質需要,給家庭造成了不應有的經濟負擔;甚至挺而走險,偷竊勒索之事,由此而生,早戀、逃學、出走,講打扮,一意孤行的所謂性格,均與此有關。還有作文中屢見不鮮的、港味十足的句子:“好想你:孟肽閂丁保,“好開心,好開心哦”,也是盲目仿效的結果。丟了清純和自然,學來粉飾和彆扭,豈不可惜?

 看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出人頭地過上快樂的生活。那麼崇拜偶像又是為了什麼?為了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託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既然都是快樂,而且又不矛盾(我敢説名牌大學裏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追星)何苦去灌輸什麼追星的人沒前途的思想給孩子,又何苦禁止他們追星?  我的觀點:青春偶像可以填補自己的夢想,滿足某些方面的幻想。也可以起到一些指導、引領作用。而且青春時期正是一個人迷茫、4/12

價值觀逐漸形成的時期,崇拜偶像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形成健全的人格。

 有幾個問題:青春偶像崇拜是青年人的崇拜,而青年人的價值觀不夠成熟,而選擇偶像有時候只是看外貌,不看偶像的人格。而且青春偶像也會反面引導青年人,使他們盲目地追尋,盲目模仿,對他們事業和生活都沒有幫助,而且一些瘋狂偏激的行為更會毀了他們的人生。

 從偶像崇拜的作用説起,偶像崇拜可以讓年輕人有目標有動力,這是最重要的。另外所有偶像的塑造都是一個健康良好的形象,也許有些被崇拜的偶像有一些不好的方面,但是那些方面幾乎不曝光,所宣揚的所表現的都是好的一面,所以青春偶像崇拜,可以讓年輕人健康向上。

偶像

基本解釋;拼音:ǒu xiàng 本意:用木頭或泥土等製成的人形。1. 一種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祕力量的象徵物。2. 一種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對象。特指一種傳統的信仰或理想。

崇拜

基本解釋;被喻為年輕人(特別是85後和90後)追捧得火熱的明星,容易被傳媒關注

拼音:chóng bài (1)。尊重拜授。 《南齊書·百官志》:“其諸吉慶瑞應眾賀、災異賊發眾變、臨軒崇拜„„則左僕射主,右僕射次。”

(2)。尊崇奉拜。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貶妖穴為罪隸論》:“今妖穴住居北地,不知崇拜皇上帝,不知修好鍊正,其罪之多不可勝數。”

(3)。尊重敬佩。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向之崇拜《公羊》、誦法《繁露》,以為一字一句皆神聖不可侵犯者,今則並其復九世之仇而亦議之。” 葉君健 《火花》十:“他崇拜這個老漢,所以他只要能弄到一點米,他也煮一碗飯或熬一碗粥送來。” 曹禺 《日出》第四幕:“﹝ 胡四 進來﹞ 顧八奶奶 崇拜英雄一般地跟在後面。”

崇拜的心理學闡述

崇拜是個體對自身、他(她)人以及某外界事物所具有的高度的尊重、欽佩與信任。崇拜的相反心態為蔑視、嫉妒、自尊自重等,近似心態為崇尚、敬奉、甘拜下風、尊敬等。崇拜包括自我崇拜、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英雄崇拜和明星崇拜。崇拜外在表現為狂熱、迷信、對崇拜對象生活事業經歷和其它細節的追捧、崇拜對象

5/12 的榜樣化等等。

崇拜從外在表現上好象是來源於“一好百好”的暈輪效應、企望成功帶來更多成功的權威迷信、對崇拜對象的敬畏感和神祕感,但從根本上則是來源於被崇拜者對應於一定目標、事務表現出的超人的潛在能量、道德聲望時崇拜者由此而對被崇拜者產生的高度的無條件的信任。對於社會大眾而言,被崇拜者作為榜樣在某種程度上都起到了社會價值的導向作用,特別是被崇拜者德不足以搭配其才能方面聲望時,則往往會對社會的道德體系產生一定的衝擊,所以對青少年應正確引導教育,使他們建立起看人看物要德、才相分離(有才的人並不一定是聖人,有道德的人也不一定有才)的觀念,以避免如“豔照門”之類事件對青少年社會道德價值體系所產生的負作用。

偶像崇拜的解釋

偶像崇拜通常指對任何一種偶像、圖像或物體的崇拜,與敬拜一神論的神相對。偶像崇拜,是一個人對信仰着的象徵物、對象信仰的極端。這種極端由執著甚至到瘋狂。 偶像崇拜是當今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以中學生為主體的青少年,把明星作為自己的偶像;追星族們對於其心中偶像的崇拜極度喜愛、熱情,有的甚至到了狂熱、執着和迷戀的程度,常常導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極後果,引起家長、老師、社會的憂慮。

偶像崇拜的起源

有這樣一些變化或事物,由於不可抗等因素,主導並且傷害着人們的人生;有這樣一些人物,用他們超凡脱俗的事蹟影響着人們的行為。從神祕的宗教到變幻莫測的政治,從偉岸的英雄事蹟到有所作為的明星人物,„„他們曾經生存及正在生存於人們的周圍,乃至可能是個體的自我,融進人們的生存狀態與思維意識中發生效應。人們把這些變化、事物或人物賦予“偶像”的定位。

對偶像的供奉與崇拜似乎起源於人類產生思想意識之後,與對神祕力量的恐懼和膜拜及對神話、英雄人物的推崇有關。從遠古時期的圖騰、神話人物到對祖先、聖人、英雄人物等的崇敬,偶像在人類歷史上一直以量變的形式存在着,並在某個時刻偶爾發生質變。

偶像,《新華詞典》有兩種釋義:一種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祕力量的象徵物;一種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對象。特指一種傳統的信仰或理想。 可見偶像既有物質性也有精神性,具有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物質性是説它以物化、現象或者形式客觀存在過,精神性是説在其存在狀態以及廣延之後被賦予了某種神祕的力量,以至令其他個體產生信仰及崇拜,並不斷被賦予新的涵義。

6/12

人們對偶像的崇拜,一是對不可抗拒的某些現象的困惑,比如遠古時代人類對風雨雷電等神奇的自然現象的好奇,認為冥冥中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在支配着這一切,由於恐懼與感到奇怪等心理感應而加以信仰膜拜;再如對靈魂(魔鬼)是否存在的困惑與思考,現代科學試圖用電磁波的原理解釋靈魂(魔鬼)現象,但是人們依然無法揭示它是否客觀存在,所以只在想象意義上約定它的客觀存在,等等;二是境遇思想的共通性感同性,是自我個體另一維生存方式的比擬,首先以理想形式存在,然後實踐理想,例如對政治人物的崛起事蹟、對娛樂明星“成功”的感同性,其他個體憑藉自身稟賦條件、個人努力及客觀歷史、社會條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實現了其他個體的夢想並被人們所熟知,於是自我也因為所追求的某些物質利益及精神享受與這類人有共通性,感同身受地相信並效仿,形成崇拜。等等。

偶像崇拜的實質

偶像崇拜的實質,似乎是對自我的心理寄託和行為替代載體的迷信,是對信仰着的象徵物、對象信仰的極端。只是一種為“我”所用的信仰與理想具體而微的終極,由“我”賦予“他”某些意義,之後按照自我的方式相信並選擇效仿。假入融合了批判,偶像的意義在意義機制上就已經被自我摧毀。偶像最終也會被自身自我摧毀„„

“偶像崇拜”是一種本能,也是人性自然的擴張,只是當這種本能和擴張因外界的因素而選擇了不擇手段之後,人性就必被顛覆於縱慾的塵土中。當偶像崇拜從榜樣和楷模,進入到自己這一輩子非要見到不可盲目狀態之後,崇拜者的人性中就會滋生出“放縱自己”、“我行我素”、“非如此不可”的慾望來,終至於陷入追逐偶像、逃避現實、失去自我的迷幻狀態。

偶像崇拜的意義

人可以沒有偶像,但不能沒有信仰和理想。信仰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説對自身的存在與發展有意義,是“追求的不滅的燈塔”。人若沒有了信仰與理想,與行屍走肉有什麼區別? 這裏也為“信仰”賦予了“度”的意義,過之則趨向於偶像崇拜,不及則陷入困惑與迷茫,過之與不及都可能不是最佳抉擇。對信仰信奉的表象雖然不一而足,但信仰卻可能從某種維度上催生理想,閃爍着無限可能的光芒。偶像崇拜屬於信仰發生畸變的範疇,偶像崇拜也有發展至極端的邊緣,例如人們所熟知的“追星族”現象就是偶像崇拜發展到極致的一種表現,成為盲目的瘋狂的崇拜;頹廢的人,由生存壓力與張力促成對生活的茫然,出現所謂的“離經叛道”行為,墮落自毀,似乎失卻了信仰和理想,實際上頹廢人羣的潛在信仰也許是頹廢和茫然本身;而自負的人以及覺悟者的信仰是可能的自我„„ 信仰和理想也在不

7/12

斷地建設、構築與完善,選擇因人而異,這是人本意義上的自由。不過,充實的自我如同堅韌的果實,汲取人類世代相傳的知識、經驗與智慧,確立高尚的人生信仰與理想,讓自己的生存不再像失掉了信仰與理想的屍肉那般悲哀,尋求所謂的“有價值的存在意義”或許也是一種選擇„„

偶像崇拜的弊端

1、盲目崇拜。有些孩子從不問為什麼崇拜他們自己的偶像,只是覺得他們的外表靚麗就能盲目的蜂擁而拜。

2、拜金主義。大部分偶像都是花錢如流水,而在他們塑造的青春偶像劇中更是如此,某某貴族學校,一羣紈絝子弟,外表靚麗,明車相伴,身邊的同學都害怕起暴力,等等。這些都是這些偶像劇的統一背景。

3、只注重外表,不注重文化學養。人們很少看到那個偶像有着高深的文學或專業知識的修養,人們只是崇拜他也只看到了他的外表。這可能是提倡的問題又不關。

4、喪失自我。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沒有完全兩個人應該是可不可能是一樣的,這才是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的源泉。如果一個人一味崇拜效仿那些青春偶像可能會棄去自我,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會充滿了偶像而沒有一個真正的有自我的普通人。

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現今年輕人崇拜的偶像變化極快,但每一輪的崇拜中,他們都那麼狂熱。何以明星的偶像生命並不長久,偶像崇拜現象的生命力卻如是頑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青少年們崇拜偶像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尋自我。當他們或早或遲地走過童年,面對紛繁的世界時,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他們這種內心深處的困惑緣於心中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謂“自我同一性”。此時,他們開始思索自我的意義,他們急需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為自我的代表。他們在公眾人物中尋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賞特點的人物,於是明星出現了。如果明星能夠有足以讓他們佩服的表演,就會成為被崇拜的偶像。從這個角度來説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來。

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心理上的發展卻遠遠滯後。由於生理上的發展,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能夠獨當一面,渴望擺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又使他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幫助,這種矛盾狀況使他們感到很苦惱。因此,他們選擇崇拜擁有能力、地位和獨立

8/12 的偶像,希望通過偶像崇拜來實現獨立自主的目的。某種意義上,這不過是將偶像作為了父母的代替品,讓偶像來行使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團體的一種手段。有些追星族是為了保持與同伴的一致而被捲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們是二流的追星族。他們追求的是讓自己有所歸屬,是為了讓自己和別人知道他屬於那個團體。所以他們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討論的明星的生日、星座和愛好。

偶像崇拜的案例

遼寧一名16歲的少女自殺,起因只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碟;浙江一名17歲的國中生因沒錢親眼見到偶像影星趙薇而服毒自盡;四川一名13歲的女孩在連看8遍《流星花園》後,獨自離家出走,下落不明;武漢女歌迷為思念謝霆鋒而跳河尋死;17歲的偏癱歌迷周楓為周杰倫走遍六省、最後吞下30粒安眠藥;蘭州瘋狂追星族楊麗娟因追逐劉德華未果害老父跳海身亡。.。.。. 如何應對偶像崇拜

當前信息傳播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對青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日益深刻,青年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樣,要不斷用嶄新的文化形式來影響引導青年的偶像選擇。要通過發展健康有益、充滿活力的青年文化,引領青年的時尚追求。有了青年的參與和創造,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百花園更加絢麗多彩。人們需要做出以下對策: (一) 改善目前中國榜樣教育 (二) 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科學地引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 (三) 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與建設,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積極健康的精神環境。

前提:中學生追星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潮流。而學生的偶像大多都是影視歌星,只有少數人的偶像為藝術家或商人作家等。因而我們可以看出現代中學生追星狀況有逐漸變得瘋狂起來,很多中學生都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起來,他們盲目的“隨大流”,瘋狂的收集明星資料,相片和唱片,是非常愚蠢的做法。這樣既浪費錢財,又磨損時間。更甚的是,有的學生已經到不可自拔的地步,例如:大連16歲的少女因母親沒有買到偶像張國榮的CD而自殺;温州一名17歲的中學生因為沒錢親眼見到偶像趙薇而服毒自殺。為什麼這些中學生會如此狂熱的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劇的原因和根源是什麼?從這些悲劇中,也可以折射一個值得社會深刻反思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學生的“追星情結”?

從心理學上來看,任何行為都會有原因,中學生的追星行為也是有複雜的原因的。從整體上説,中學生追星是因為他們需要偶像。中

9/12

學生正處於自我發現和自我確立的時期,他們需要一個模式來參照,要不然他們就很難完成自我確立的任務。偶像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的載體。中學生正處於好幻想的時期,當自己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時,就只好藉助偶像的崇拜來達到心理的平衡和補償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借追星來擺脱孤獨。中學生隨着自我的萌發,他們開始關注內部世界,有許多事情他們都不再掛在嘴邊上,而是裝在心裏。他們不願意把有些事情和家長説,更不願意把一些事情告訴老師,同學們呢?年齡又太小了,和自己一樣沒有經驗,又沉不住氣。這時,他們願意和遠處的人交流,享受着遙遠的親密感,自己不僅感到自由也覺得安全,精神上也可以有所寄託。所以只要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大人倒是沒有必要為他們的行為感到大驚小怪的。所以,我們課題小組成員作為中學生,為了更好的瞭解追星對於同齡人的影響,親自對多所高國中學的學生進行問卷、採訪調查,經過各自整理後,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袁永琪,趙瀛同學認為,中學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幾點:1.慕拜心理。中學生們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扮演的人也多是些義膽沖天、俠骨柔腸的錚錚鐵漢;女的則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嬌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氣質逼人,在賽場上更有翻雲覆雨、左右全局之勢。這些難免讓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羨慕、迷戀、崇拜甚至瘋狂。2.從眾心理。在中學生中,追星現象很普遍,勢力也很大,以致本來沒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學,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視為“異端”,也自覺不自覺地入了流。3.時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學生看來,就是件時髦的事,至於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價值,何必管它那麼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夠了。

所以,追星對中學生來説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分寸: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該不是徒有其表,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2.不瘋狂追星。不要濫花時間和錢在追星上。因為,星的光環不應該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更不應該成了你生活的全部。3.摒棄狹隘心態。同學們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異,不能因為偶像的不同,就對別的同學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4.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總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只能成為你自己。

葉曉雲同學認為,“追星”對於中學生有利有弊,關鍵在於自己如何對待。如果一味地隨從潮流,看到別人説某個歌手好而自己就成為了他(她)的歌迷,從而為他(她)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影響學業,這就對自己無疑是有弊無利的。但如果把追星當作一種娛樂,在10/12

閒暇時,好好地放鬆下,這未嘗不可。現在的學生學習的擔子愈來愈大,在閒暇時間,關注一下娛樂新聞,聽聽自己偶像的歌,看看他(她)們的電影或電視劇,這對於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喘氣時機。放鬆後的我們重新投到學習時,學習的效率會更高,效果會更好。有時,一個歌手、影星、球星等公眾人物會成為我們所想要趕超的目標,學習的對象,或是精神上的支柱。有時,一個歌手的某一個方面比較出色,他(她)們的歌迷會努力提高自己在此方面的能力。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場面:一位記者採訪蔡依琳時問道:“你認為你給歌迷帶來了哪些有利的影響?” 依琳就回答道:“有的歌迷認為我的英語好,因此他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劉翔的偶像是一位世界出名的跨欄運動員。劉翔以他作為趕路的目標而不斷地努力着。終於,在2004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奪得了120米跨欄的冠軍,打破了亞洲人在此項目上的0獎牌記錄。有些中學生把偶像當成精神支柱的事例,我想並不少見。就拿我來説吧。。我從國中開始就一直把自己的偶像當成精神支柱,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起自己的偶像曾遇到的困難,相比之下,我就發覺自己的遇到的和他比起來,就像芝麻與西瓜,小得不能再小。想到這些,我就會重新振作起來,勇敢地面對困難,並不斷努力地去克服它。任何事情就像把雙刃劍,追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用這把刀斬除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它對我們而言無疑是把寶劍;如果我們用這把劍到處亂砍,砍傷了自己也砍傷了別人,它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件兇器。我希望大家能用這把劍斬除人生道路上的荊棘,讓它成為一把寶劍。

麥哲,鄧君的看法是,“追星”是人們對一個明星的喜愛,從而去關注他(她)的新動向的行為。有時是因為這個明星的臉蛋,還是因為歌聲、演技,或是性格。同樣的,追星也會給一些商家帶來機會。“追星一族”會購買明星的各種商品:如海報,電視劇,專輯,雜誌報刊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追星也存在着不好的地方。曾有不少報紙報道,某某小孩為了見自己喜歡的明星離家出走;多少人又因為與明星見面時因人多擠壓而摔;多少人為了支持明星花了許多錢去購買他(她)們各類商品„„有些人為了看明星的電視、電影等將學習放在一邊;有些人為了追星而用完所有的零花錢;有些人將明星視為夢中情人,甚至達到迷戀的地步。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追星只是一種娛樂,因適量而行,而不應該把它看得很重要,甚至是生活的全部。

基於以上小組成員的看法,經過討論,我們研究性學習小組把這次研究總結如下:

我們主張熱愛明星、學習明星、爭當明星,反對盲目崇拜明星、依戀明星、喪失自我。熱愛而學習,以明星為榜樣,激勵自己,與明

11/12

星同行,既是社會之需,也是個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願,如此才有利於社會和人的進步。把明星視為偶像,盲目崇拜、依戀,從而喪失了自我,則是錯誤的。明星者,人也,有其長,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賦、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之處,不必迷信,無須崇拜。我們主張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對片面追求,伏地生存對於演藝界、體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獨特貢獻的人物,如冼星海、聶耳、郭蘭英等等,應該尊敬,更應當學習。還有科技界、教育界、實業界以及軍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也應當給予關注和學習。而只知道演藝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個危險信號;只知道場面的熱烈,不懂得藝術的品味,則是一種悲哀。所謂伏地生存,指的就是這種長期生活在藝術低層的精神狀態。青年就是未來,未來是由成長構成的,沒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長,就沒有未來。多少民族從歷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處於滅亡的邊緣,他們缺少的正是與時俱進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青春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脣、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湧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鋭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苟安。如此鋭氣,二十後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蹟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的心靈應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一旦心海枯竭,鋭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悦、達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12/12

青春偶像崇拜利與弊辯論賽策劃方案 篇三

“青春偶像崇拜利與弊”辯論賽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為了使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增加大家的文體素養,同時又加強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我們決定舉辦這期題為“青春偶像崇拜利與弊”的趣味辯論賽。

二、活動時間:2011年6月3日19:00

三、活動地點:

四、舉辦單位:09級生科三班

五、活動流程:

1、攻辯階段:

(1)、正反雙方一號辯手陳述本方觀點。

(2)、正反雙方二號、三號辯手進行攻辯,此時正反雙方的二三號辯手可以採取任何形式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如小品表演,唱歌,相聲等。

2、自由辯論階段:

正反雙方的任一辯手都可以進行自由辯論,並可以以表演的形式陳述本方的觀點。

3、總結:

由正反雙方的四號辯手陳述本方的最終觀點。

4、觀眾提問:

觀眾可以針對正方雙方中任意一位辯手的辯論內容提出自

己的疑問,此辯手必須對此問題做出正面的回答,此環節也將設計分數的評定。

5、由評委打分,評出獲勝的一方與最佳辯手獎。

6、由觀眾投票選舉最佳節目表演獎。

7、為獲獎的同學頒發小禮物,並請他們發表獲獎感言。

六、活動前期安排:

參加辯論的同學要準備好自己的辯論材料,參加表演的同學

認真準備好自己表演的節目。

七、經費預算:50元

09級生科三班團支部2011年5月29日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篇四

辯論賽《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一辯陳詞:大家好,我方觀點是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遵照新華大字典的解釋,青春是指青年時期;偶像原指雕塑成的神像,比喻崇拜的對象;崇拜的意思是尊敬、欽佩。青春偶像崇拜是指青年時期對心目中偶像的尊敬、欽佩。青春偶像崇拜是一種有着廣泛而積極影響的社會現象,對於社會發展、青年成長有着顯而易見的諸多好處。

其一,青春偶像崇拜利於青年成長成才。青年時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完善人格的關鍵階段,而偶像多是在某一領域甚至是多個領域獲得巨大成就的人物。青春偶像崇拜給青年人成長成才提供了指導性方向和源源不斷的奮鬥動力。以偶像為榜樣,學習偶像的優點、吸取偶像的長處,超越偶像日益成為有志青年最有力的誓言。

其二,青春偶像崇拜具有廣泛而巨大的社會效益。偶像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人心空前團結、社會空前和諧,董存瑞精神長存、雷鋒深入千家萬户、張海寧人盡皆知,這些耳熟能詳的青春偶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其社會教育價值不可抹殺。汶川地震時成龍、姚明、韓寒,乃至唐山十三民工、武警戰士武文斌等青春偶像更是在凝聚民心、教育青年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三,青春偶像崇拜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傳承。眾所周知,偶像皆是一個國家、民族在某一領域的集大成者,偶像崇拜使得青年人不斷領略偶像身上所包含的巨大人格魅力和文化精髓,崇拜周恩來是對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傳承,崇拜雷鋒是對熱心助人、奉獻社會的傳承,崇拜鄧稼先是對攀登科學高峯、探索未知領域的傳承。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沒有偶像崇拜的青年是沒有希望的青年。綜上所述,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不理性的青春偶像崇拜亦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經過理性的思考後,我們註定會做出正確的判斷: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青春偶像崇拜絕不是盲目跟從,青年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判斷力,見賢而思齊、主動向偶像看齊;青春偶像崇拜只會讓青年人更完善,而不是在崇拜中丟失了自我;當然,青春偶像崇拜更是一種社會現象,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注與認可,在正確軌道上起到應有的巨大社會效益。青年人理應擁抱成功、共擔未來,理應向成功者學習、向偶像看齊,所以,我方堅定認為: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二辯攻辯:1.我們敬愛的毛主席也是一個同樣有着缺點的人,我把他作為我的偶像,不管是他對於學習的態度,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事業的態度,難道這樣對於我而言弊大於利了麼?(總結:毛主席雖然造成了文化大革命,但文革畢竟只有十年,十年後社會照樣發展,人民大部分也理性了。我們不否認毛主席有過,但人們對毛主席的評價是“七分功三分過”他也有能令我們學習的地方。偶像有利有弊,當看到偶像的弊處時,我們應“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我們的國家是鼓勵人民崇拜偶像的,要不然為什麼會有3月5日的學雷鋒日?(總結:就是因為雷鋒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尊重,國家才設立雷鋒日,讓我們去崇拜他,向她學習。因此我方堅信,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三辯攻辯:1.央視每年評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就是想讓我們崇拜他們,向他們學習嗎,難道國家的鼓勵弊大於利嗎?我想問對方辯友,你是否有偶像呢?(總結:既然有,那你有為之而瘋狂嗎?沒有吧,那就説明大多數人像你一樣,理性崇拜偶像,從她們身上學習優秀品質,那不也就證實了我方觀點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如過沒有,那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對方既然是個無偶像論者,又怎麼談對偶像的理解,對辯題的理解呢?因此我方堅信,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2、我崇拜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是我的偶像,難道周總理像你們所説的偶像那樣嗎?我崇拜周總理弊大於利嗎?(總結:“聞一多説過:盲目的聽從,盲目的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們的頭腦只是別人的跑馬場。”如果照你這麼説,那我們社會上大部分青年人都是蠢物啦?可是我們的社會依然飛速發展。因此我方堅信,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四辯攻辯小結:正如天空需要星星一樣,青年人更需要偶像。沒有星星,天空將漆黑一片;沒有偶像,青年人的人生也將漆黑一片。我相信,對方辯友一定有自己的偶像,在自己的成長曆程中也從中獲取了幾多益處。盲目的青春偶像崇拜並不是理性的青春偶像崇拜,瘋狂地追星族也不是科學的崇拜行為,與這些非主流現象相比,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事蹟更加深入人心、當代活雷鋒郭明義的精神更加的愈久彌堅。多數青年是理性的、有追求的,與洪戰輝、郭明義帶給無數青年的心靈觸動相比,對方辯友口中的現象顯得如此無力。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方辯友口中所説的僅僅只是青春偶像崇拜中的極端個例,構不成廣泛事實。敢問對方辯友,非主流如何能取代主流?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們都需要雷鋒精神,都需要擁有自己崇拜的對象。所以,青春偶像崇拜是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現實需要,抓住少數的盲目崇拜不放正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斷章取義豈能令人信服。所以,我方堅定認為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四辯總結陳詞:首先謝謝對方辯友的精彩表現,我方認為青春是活力,是朝氣,蓬勃風發的我們是新一代的領軍力,青春偶像崇拜,尋求學習榜樣,張揚青春個性。眾所周知沒有星星,天空將漆黑一片。偶像之所以被稱為偶像,是因為他們出類拔萃。在剛才的辯論中,您方一直強調青春偶像反面引導青年人,令青少年盲目的追尋,盲目的模仿,對他們的事業和生活都沒有幫助,甚至於會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您卻忘了,青年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判斷力,見賢而思齊、主動向偶像看齊,會讓青年人在偶像光環的照耀下汲取營養、茁壯成長。要知道他人是一面鏡子,與他人作比較只會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而不是對方辯友所謂的丟失自我。還有,您方不斷地舉出極端個例,難道這就是您方的理論基礎嗎?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方始終未對我方觀點予以有效反駁。當非主流永遠不可能代替主流方向時,您方還要繼續坐井底之蛙,以所謂的極端個例為基礎,圍困在那一片小小的天空嗎?在這裏,我想説,我喜歡晴朗天空的晚上,當那閃爍的星星帶給我無限希望的同時,我不禁感慨萬千,就如今天的辯題一樣,偶像就是那黑夜中閃耀的星星,帶給我前進的動力,指明着我前進的方向。也正是對於成功偶像的一種尊敬、欽佩,從而不斷地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奮鬥的動力。古人云:見賢思齊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瑕不掩瑜,作為一名偶像,其身上必然存在無數的優點,當一個人身上有無數發光的亮點時,我們為什麼只看到其身上沒有發光的地方,為什麼讓自己再次成為“一葉障目”的蠢材書生呢?況且,我們的偶像崇拜是多層次性的,學習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仰望鄧小平同志的治國能力,欣賞吳儀總理的外交能力,無數的偶像,多少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啊?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偶像的力量是無限的。當李連杰創建“壹基金”時,當週迅等各個明星為環保做宣傳時,當這一個個偶像用極其巨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人心空前團結、社會空前和諧的時候,難道我們非要泯滅現實、忽略現實,而不斷地給自己灌輸、給別人灌輸這種錯誤的思想嗎?所以,對方辯友,讓我們放下所謂的分歧,真心的希望,青年一代,在偶像的正確指引下,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謝謝大家!

反駁對方:1.“偶像”是一個多麼神聖的詞彙啊!從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各種圖騰或是神像頂禮膜拜,這是崇拜偶像的最初意義。時至今日,“偶像”最大的含義之一已經等同於“明星”。既然明星可以與神佛齊名,想必他們就該有相同之處吧。隨着年級增大,知識變多,人們會逐步修改自己的崇拜目標。“你有蟲牙,吃蘋果導致果牙疼卻要歸咎於蘋果嗎?”,“吃飯會噎死人,但是有多少人是吃飯的時候噎死的呢?”我方理解的偶像,是涵蓋了生活的幾乎所有的範圍裏,值得我們學習,有某方面特長,能起表率效用,有利於我們成長的人。

2、哲學的本源問題是:我是誰。人從一出生就模仿周圍的偶像進行知識的積累學習。最初從父母,再次從師長,有了對人生對社會的初步認識之後再開始樹立社會偶像。實踐出真知,人在學習活動中必須有活生生的例子作支撐,有了明確的前進方向,人才能不斷進步。西方馬斯洛認為,人活於世,必須要滿足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需要。而偶像崇拜具備了全部這三者。向偶像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一步步完善自己作為社會人的身份;就是歸屬了某一個陣營,以期贏得他人對自己和本體的尊重;就是在不斷豐富擴充自己,豐富和強化自我。偶像崇拜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類為生存而發展出的實用能力。人類社會從最初的時候崇尚自然、崇尚鬼神到崇尚武力、崇尚英雄到現在的崇拜成功者成名者,崇拜偶像是人類社會性的重要特徵和表現。

3、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崇拜偶像,像遠古時代,古人崇拜圖騰,神論和無神論來摧毀天主教權威和宗教。. 例如《魯濱孫漂流記》中的魯濱孫在落入荒島時一直相信上帝會讓他脱離困境,並堅持着在孤島中度過了28年。崇拜有力地推動廢奴運動的發展,而現代的我們就崇拜於成功人士,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雖然説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是有弊端的,但這推動了整個歷史的發展,為未來開發了道路,推動着人類的進步。如果當初社會沒有崇拜偶像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有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我們就只能永遠地停留於遠古,毫無進展。所以,我方再次重複,崇拜偶像是人類社會性的重要特徵和表現,是推動着歷史的發展,也就是説,青春偶像崇拜是利大於弊的。

4、我方陳述青春偶像崇拜的諸多利處,然而我方也不否認有弊的一面,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矛盾有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就今天的主題而言,“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普遍性,對事物的發展起了主導作用,而弊僅僅是些特例,是次要矛盾。難道我們可以因矛盾次要方面的存在而否認主要方面,可以因弊的存在而否認諸多利處嗎?難道我們可以用矛盾的特殊性來掩蓋其普遍性,以偏概全嗎?西方馬斯洛認為,人活於世,必須要滿足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需要。而偶像崇拜具備了全部這三者。向偶像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一步步完善自己,擴充自己,豐富和強化自己。

5、心理學上認為:青少年對青春偶像的崇拜迷戀是人之常情,自然而成;也是個人成長的必然規律。具體的説,青少年時期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通過對不同偶像的認同和依戀來確定自我價值,尋求自我發展。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既然偶像能成為偶像,必然他身上的閃光點是要大於他的缺點的。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崇拜他。偶像之所以能夠成為偶像,就是因為他們不平凡的成功故事,因為他們出類拔萃,因為他們夠出色。都説“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有人得成功都來自於他背後的努力。

例如:這個社會需要多種多樣的榜樣,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也有助與社會的正常運作,但是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種能夠打動我們的力量,一種根植於人性根底的精神力量,一種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人生道德楷模,一種抗拒平庸,立志進取的永不過時的力量。而偶像則給了我們這種榜樣,給我們起到帶頭作用,引導我們向他們學習,向好的方向走去。

“治天下者,比先利其志”,志向、目標是到達成功的前提。這就好比在黑夜中航行的船隻,需要燈塔指引航向一樣。而那些頭頂光環的青春偶像們,不就像那黑夜中的燈塔嗎?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觸礁、翻船的危險。同時我要明確的告訴對方:青春偶像為我們提供了奮鬥目標,但並非意味着其本生就是奮鬥目標。若一意孤行以至觸礁擱淺、船毀人亡,也只能説明你是一名不合格的水手;總不能嗔怪燈塔指錯了航向吧!盲目崇拜不是崇拜的必然組成部分。青春偶像崇拜是大眾潮流,我們所崇拜的明星就主流而言都是健康的積極的,因為我們的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也都是健康積極的能容。

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得要看主流,好比你不能因為幾個警察貪贓枉法,就説所有的警察都是壞的一樣。誠然,青春偶像崇拜會有一些負面因素,但是瑕不掩瑜,沒有任何事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説,我們並沒有説青春偶像崇拜沒有弊,而是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據青少年偶像崇拜網絡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青年探索》中學生偶像崇拜現狀調查隨機抽取的南京5中,8中,玄武區一到三所高中:從出生到現在有偶像的青少年佔91.87%;偶像崇拜的類型是科學家,政商要人,父母師長的佔54.45%;崇拜偶像首要原因是學習她的優點的佔56.97%;崇拜偶像的目的是偶像可以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的佔64.5%;每天會花費固定時間在崇拜偶像身上的人只佔7%;崇拜偶像的行為只是收集偶像信息談論偶像話題的人佔89%,而購買偶像相關物品的人卻只佔3% ;把偶像當作是人生目標和指引明燈的人佔86.4%;認為偶像崇拜對學習沒有影響甚至有正面影響的人佔94.9% ;當崇拜的偶像出現負面新聞,第一反應是理智對待的人和置之不理的人佔75.8% ;而且相對現在的一些青春偶像在公眾場合比較注意自己的陽光形象,也會給這些青年朋友們做出一些好的旁樣,大多數的青春偶像還是清楚自己身上的社會影響和責任。所宣揚的所表現的都是好的一面。也許有些被崇拜的偶像有一些不好的方面,但是那些方面是非常少的。

文化大革命期間,在知識分子,特別是出身不好的知識分子受到中世紀般殘酷的迫害和岐視,在那漫長的痛苦歲月,之所以沒有崩潰,而且還希望着,奮鬥着,完全依靠從偶像身上吸取的那一點微弱的撐拒之力,那種百折不回、忍受困難的精神,來作為自己當時生存的營養。

現今社會,在心中沒有一個偶像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而你所看到的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必然都有他自己的偶像,郭富城因為崇拜邁克傑克遜,才產生了對舞蹈的愛,成就瞭如今的亞洲舞王;股神巴菲特崇拜偶像B夫人有了如今的成就;歷史上受偶像激勵走上成功之路的不乏其人:就拿語文課本中的《陋室銘》一文來説,文中劉禹錫説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説明了劉禹錫是以諸葛亮和揚子云為偶像,為榜樣的,並努力向他們看齊;無獨有偶,《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也是崇拜“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陳舜俞有句話是説:“天下之士,學為古文,慕韓退之排佛而尊孔子。“陳氏所指的這種風氣的首倡者可以説正是歐陽修,歐陽修與石介幾乎同時主動接受韓愈的排佛老思想,但是歐陽修走得更遠,取得的成就更大,對後人的影響更深,這説明了偶像對人的激勵、對人的啟發式很大的。 還有司馬相如崇拜藺相如更名明志;三毛迷戀瓊瑤慷慨走筆;滄月喜愛金庸走上武俠之路;魯迅先生説過革命也是他自己“手製的偶像”。如此多的名人都是因為有了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才會變得如此出名,有如此的功績的,難道對方還能説青春偶像崇拜是弊大嗎,我們並不否認有弊,但是由此可見,青春偶像崇拜是利大於弊的。

周杰倫在領金曲獎“年度最佳專輯”獎時曾説過一句:“好好認真讀書,好好聽周杰倫的音樂”。杰倫的音樂以公益歌居多,如《梯田》《聽媽媽的話》《外婆》《懦夫》等,幾乎每張專輯都會有!李大釗一直相信着馬列斯主義,指引着人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功夫明星李小龍,1959年,時年18歲的李小龍離開香港,隻身前往美國求學。初到美國的李小龍面臨着生活來源的問題,他和其他華人子弟一樣,開始了在美國的半工半讀生涯。讀書之後,李小龍學習刻苦,每日的時間精力都放在讀書與研習武藝之中。他甚至在學校裏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在校園進行武術表演和訓練。後來憑藉努力,他開了武館,慢慢走上好萊塢的道路。成為了家喻户曉的功夫明星。從李小龍的成功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華人在外留學的那份堅強毅力,他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影片中精彩的打鬥,更是他背後付出的努力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又如鄧稼先,他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在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時,他隱姓埋名,在艱苦的環境下成功來之不易。偶像的成功,或多或少,都給我們帶來一份勵志。我們的崇拜是他們成功過程中的精神,而非美麗帥氣的外表。

雷鋒,張海迪,王進喜,等等等等難道能説,崇拜、學習這些偶像,帶來了更多的負面影響?關鍵在於,“偶像”,要定義為“榜樣”,“崇拜”,還要“學習”,而不是“頂禮膜拜”偶像,然而,現代社會尤其是家長普遍認為,崇拜偶像就是盲目的追星,其實不然。現在中學生的偶像已經覆蓋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並不僅僅侷限於娛樂圈。而中學生也漸漸的學會了理性追星,為了追星而花費鉅額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我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於偶像為什麼會成功、如何成功,併為之而努力奮鬥。

首先,從個人的成長來看,青春偶像崇拜所產生的導向作用舉足輕重。每一個偶像在追求理想,拼搏奮鬥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所堅持的信念與意志,以及所展現的才華與能力,就是他們自身及其崇拜者最看重的財富。正如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儘管人無完人,偶像可能也會有缺點,但是瑕不掩瑜,況且中國青年有最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沒有人會選擇他人的缺點來尊重和敬佩。或許,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後成為偶像,但是從偶像身上得到啟示與激勵,一路風雨兼程揮灑青春的熱忱與汗水,亦不失為意義重大的人生體驗。

其次,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青春偶像崇拜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它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擴大了內需;另一方面,偶像從事公益事業不僅實實在在地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由於崇拜偶像,崇拜者追隨偶像腳步奉獻愛心、賑濟災情的事例不勝枚舉。它提高着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水平,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是構建着一個大愛無疆的美好社會。

再來,青春偶像崇拜有其歷史必然性。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封建社會的天神崇拜,再到今天,由於青春偶像崇拜產生的巨大正面力量,人們終於懂得從人身上汲取力量,通過尊重敬佩偶像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導航。青春偶像崇拜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必將隨着社會發展日臻完善,產生更加積極的力量。

因此我方堅信,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

青春偶像崇拜弊大於利 篇五

尊敬的主席,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的辯題是:青春偶像崇拜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方觀點是:青春偶像崇拜弊大於利。

開宗明義,概念先行。偶像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共有三種解釋∶

1、一種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

2、崇拜或仰慕的對象。

3、比喻盲目崇拜的對象。青春偶像狹義上認為,是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從事演藝活動的人羣,如黃子韜、吳亦凡、楊冪等。廣義的範圍內,是所有青少年崇拜的人物,為青少年起着正能量的榜樣。崇拜一詞意思是尊重敬佩,表示程度深厚。2007年,楊麗娟以家庭破敗、父親生命的終結停下了追逐劉德華的腳步;後有虹橋一姐荒廢學業,無所事事;再到無數人嘴上喊着崇拜某某某,可實際行動卻沒有賣出一步,這樣的青春偶像崇拜豈不是讓祖國嬌豔的花朵妄圖投機取巧,忘卻腳踏實地,又怎會茁壯成長。

第一,青春偶像崇拜讓不少人迷失自我,喪失自己的學習動力。崇拜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青春偶像崇拜讓人不寒而慄。青春偶像崇拜對你我個體來説佔據大量的時間精力,消耗了我們最寶貴的青春芳華。剛才我們已經講到現在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説,心智生理都不成熟,極易發生被誘導走向偏頗之道的情形。我們看到的是抖音、快手當中一批青少年迷戀網紅明星而做出不堪入目的事情,對於他自身而言也是畸形的成長環境。另外還有很多人崇拜偶像就開始瘋狂追星,花錢買周邊,而這些錢財全部是來自於父母辛苦的血汗錢,還有一些人天天在網絡世界臆想,對明星留言老公、老婆更有甚者做私生飯跟拍明星,一些人想想就讓人心痛不已。

第二,青春偶像崇拜對於偶像來説也是甜蜜的負擔,對社會來説更是浮躁的表徵。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劇、一首歌、一個綜藝就能讓一個人一夜之間成為大家的偶像,細思極恐。這個人身上的優點得到時間的檢驗了嗎?得到社會的認可嗎?柯震東火了沒多久被爆出吸毒事件,吳亦凡與小g娜的約炮事件依舊曆歷在目,這些嚴重讓青少年的價值觀扭曲發展,如果再像對方宣稱的利大於弊的話,你我青年一代身上的重任誰來肩負?《創造101》中楊超越憑藉姣好的容貌一舉榮獲第三名順利出道,可是這樣一個唱歌跳舞都不會的女孩都能成功,對於其他那些努力的小姐姐來説何嘗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顏值決定命運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最後,腳踏實地才能夠取得成功。對方如果一味視而不見青春偶像崇拜的這些種種,不勝枚舉的慘狀,仍舊堅持自説自話表明自己的青春偶像崇拜是一些正能量的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是啊,我們無比的希望這些楷模成為大家所學習的榜樣,但現實是無數青少年被眼花繚亂的社會迷離了雙眼,但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切的外來幫助都不如自我內心強大足以支撐起我們要走的每一步,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內化於心,但並不是對方所説的學習這樣的正能量就與崇拜畫上了等號。

在網絡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青春偶像正被大家所批判,這是值得欣慰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但也有一些腦殘粉,會説:你知道我家愛豆有多努力,多認真嗎?可是努力與實力,與值得被崇拜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這樣講你知道我們每一個坐在這裏努力學習,為考大學而努力奮鬥的同學不用可以成為青春偶像了嗎?答案 顯然是否定的。

青春偶像能夠讓我們暫時陷入迷離的花花世界,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喜愛他們,但崇拜青春偶像萬萬不可取,切莫因小失大,在最美好的年紀做出後悔一生的傻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39n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