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兒童哲理故事多篇

兒童哲理故事多篇

兒童哲理故事多篇

幼兒哲理故事 篇一

歲那年,黑人菲力斯成為全歐洲馬拉松長跑冠軍。

一次,他應邀到全國最大的一處監獄做演講。面對上千形形色色的罪犯,菲力斯講了他貧窮的童年,及他在坎坷中拼搏奮鬥、自強不息、改變自己命運的經歷。演講引起極大反響,全場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他結束演講,即將走下台時,一個犯人站起來,請他回答一個問題:“在你的一生中,你最感謝誰?”

菲力斯沉思片刻,説:“我最感謝一個特殊的人,他就是那個當年偷了我的自行車的小偷。”菲力斯的回答引起全場一片譁然。

在人們的驚訝聲中,菲力斯道出了事情的原委:那年他13歲,正讀七年級。由於家窮,他不能住校,全靠一輛破自行車,一天兩次來往於相隔5公里的家與學校之間。那是一輛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車,可有一天他到校後忘了給車上鎖,車子被小偷偷走了。

家裏再也無力為他買自行車,他只好跑步上學,一天10公里,3年下來,他吃了不少苦頭,可是,跑步先是使他成了全校長跑冠軍,後又在全市獲得亞軍……從此,他走上運動生涯。他真誠地説:“如果不是因為當初丟車,我絕不會有今天的榮譽。”他總覺得對不起那小偷,也許那是小偷的第一次,由於他的疏忽,小偷輕易得手,從此一發而不可止……

人們就笑起來,説不會那麼巧。可就在此時,台下爆發出一聲哭喊:“我就是那小偷!”接着,管教對那人説:“希庫萊,你搞什麼?嫌刑期太短嗎?”

菲力斯制止了管教,耐心聽那犯人絮絮叨叨哭訴。當他聽那犯人説,他偷的那輛自行車是由三種型號的機件拼接而成,車樑有爆痕,後圈有斷跡時,他默默走下台來,從胸前摘下一枚獎章,別到希庫萊的胸前。希庫萊滿面羞慚,連説:“我不配,我不配。”

人們紛紛驚歎:這真是上帝的安排啊。失者得到最豐厚的饋贈;得者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得和失就像一對在岔路口分手的兄弟,走得越遠,差別越大。

幼兒哲理故事 篇二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裏了,就對賣鞋的人説:"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裏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説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裏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説:"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兒童哲理故事 篇三

有個人專門偷鄰居的雞。有人勸告他:“快不要偷了,這是不道德的。”他説:“我決心痛改前非,不過我偷癮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難。這樣吧,從今天起我減少到一月偷一隻,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應及早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簡要分析]

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錯的,為什麼不及時改正、還要等到明年呢?

兒童哲理故事 篇四

植物園舉行結大瓜結大果比賽。當消息一公佈,果樹們可開心了,它們挺直腰身,拼命汲取營養,你追我趕,誰都不讓誰,都希望在大賽時盡顯身手。

眼看着這些果樹一天天長高,長粗壯,一些匍匐在地面的藤條也開始萌芽了。原本沒有引起果樹們注意的藤條逐漸增多,直到有藤條攀附上果樹。果樹聽説這些藤條也要參加結大瓜果比賽時,很不屑地問:“就憑你們那弱不禁風的身軀,可能嗎?”藤條羞澀地低下頭,但卻並未放棄。

春去秋來,果樹們與藤條都結果了。當果樹們結的果子越來越大時,果樹人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己的枝條無法承受日益壯實的果子,幾乎每個果子超出一定的重量,要麼弄折枝條墜落,要麼就會被風搖曳得跌落。最後這些果樹就只得長出個頭不大的果子。

而那些藤條上結的果實境況卻大不一樣。因為藤條柔弱,當他們的身軀無法承受重量時,他們就俯下身軀,給果實一個緩衝,直到果實找到可以倚靠的地方,然後再輸送給果實養分,果實也就愈加成長。即使有大風來糾結,藤條也會隨風而動,讓果實能得到生存。

豐收的時候,果樹們看着藤條所結的果實,再比較自己的果實,一個個漲紅了臉。最後評比出來,結出大果實是攀在樹枝上的冬瓜、還有把果實掩藏着綠葉中,屈居於地面的西瓜和南瓜,而他們都是藤條類的植物。

是什麼原因讓結出大瓜的都是比果實小很多的藤條類呢?原來,藤細,貌似不堪重負,實則柔中帶剛,以韌性持久耐力,在軟中尋出路,而生髮出可以牽引的藤須等,衍生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而果樹因為幹粗,則欲出人頭地,想拔地而起,卻不料遭遇大風大雨,不僅損花失果,而且被年枝拔根,最終屈服於殘酷的現實,終未能得到大的瓜果。

自從結大瓜果比賽後,果樹認識自己的處境。從此,高樹結細果,纖藤掛大瓜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柔克剛,屈一時的低頭而鑄就剛強,最終成就自己。做人便也該是如何,那就是容忍的力量。

教育幼兒哲理故事 篇五

季樑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名官員,一天,季樑聽説魏王要攻打趙國,他想勸阻國君,便給魏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魏國人想到楚國去。在路上有人問他:“你到哪裏去啊?”他説:“我到楚國去。”路人説:“楚國在南邊,你為什麼朝北邊走呢?”魏人説:“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很快。”路人覺得他很愚蠢,便連忙阻止他説:“你的方向不對,馬跑得越快,你離楚國就越遠。”魏人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説:“我帶了足夠多的盤纏,走多遠都行。”路人又説:“你走錯了方向,等於是浪費盤纏。”魏人急着趕往楚國,於是不耐煩地説:“我的車伕技術精湛,肯定能把我送到楚國的。”這樣一來,路人再也沒有話説了,只好看着魏人離楚國越來越遠。

故事講完了,魏王不太明白季樑究竟想説什麼。季樑解釋道:“我知道大王想建功立業,但是途徑卻不對。像這樣以強欺弱的行為,不但得不到其他諸侯國的擁戴,而且會讓大王失信於天下,最糟糕的是會在百姓心中失去威信。我想大王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如果您真的攻打趙國,那麼只會離建立偉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王仔細思考了季樑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攻打趙國。從此,魏王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找準方向,明確目標,再開始行動。

標籤: 多篇 哲理 兒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3ym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