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1

離開不是背叛,而是愛國,是為了更好的支援祖國抗擊沙俄。

這種情感,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對肖邦選擇流亡海外的看法,學生能夠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詞句以及設身處地的從揣摩肖邦內心想發的角度思考,感受豐富,很好地把握了人物形象。同時,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在此,我主要運用了語言理答,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肯定與提升,應該説這樣的理答是帶有智慧的,有效地推進了教學的進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2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述了波蘭被外國佔領,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的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靈魂深處的吶喊是愛國情懷的極至的表現,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這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的事情,就更增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更是沒有距離的。因此,我想到我國愛國詩人杜甫,我想用他的愛國情懷去詮釋肖幫的愛國思想。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説:“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不想。”“你從何而知?為什麼不想?”“不得不。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心中鬱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

在此我引入《過零丁洋》,梅姓同學高高舉起手,我請他朗誦:“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這裏,我想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此時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用音符來抒發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祖國前途的擔憂。由於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纏身,終於倒下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後一句話後,説,這讓吳老師情不自禁想起來我國的一位愛國詩人説的一句話,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情感是沒有國界的,就像音樂一樣,那是心與心的感應,心與心的交流。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為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陸游的這首《示兒》是本單元第四課的一首古詩,這一引用學習對於後來的學習感悟古詩也是有幫助的)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3

字字句句都是情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學習師友送別部分,孩子們都很動情。有一個孩子忍不住説道,作者真有才,把離別場景寫活了。我一想,這樣的細節描寫正是我們班孩子的習作軟肋於是讓他們説説文章好在哪兒?

生1:你總説我們的文章乾巴巴的,現在我知道了要注意描寫人物的動作,緊緊地握住捧過回首望了望等這些寫得很傳神。

生2:作者還描寫的了埃斯內爾送別時説的話,抓住語言來描寫。

生3:作者的語言描寫值得學習,只寫了老師的話,而沒有像我平時作文那樣一問一答,特別羅嗦,像流水帳,現在我知道了語言描寫不一定要一問一答。

生4:作者沒有一問一答,但描寫了肖邦的反應:感動地點了點頭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等,讓我們覺得情意深長。

師:是啊,此時無聲勝有聲啊!為了指導好背誦,也為了體會情感,我説,作者的文字總是包含着情感的,看看作者描寫了送別的幾個小場景,能讀出其中的情感嗎?

説實話,這幾個小場景,在教學資料上有:告別親人離華沙,師生詠唱送別曲,老師叮囑送禮物,肖邦接杯登車去。可是孩子們的概括更讓驚訝:歌別、話別、禮別、目送。我問為什麼會想到這樣概括的。一個孩子居然説,你以前教我們學送別詩的時候説的啊!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情在歌中他們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話別情深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説: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以物寄相思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地對肖邦説:這裏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滿目皆情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突然發現,學生的思維走得比我遠。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4

蘇教版語文十一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第二自然段的閲讀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文本感悟諸多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問題的一次集中性的對話。所以我在學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脈絡後,重點放在閲讀、體驗、對話這樣的三步驟訓練上。

一、閲讀讀出肖邦對祖國的愛,讀出對沙皇的恨,讀出與親人的難捨,讀出肖邦臨行前對波蘭的留戀。

(找出語言、動作、情感的描述)

二、體驗你覺得在這一段中那些環節最感人?

1、“他們(同學和老師)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

他着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完成小訓練:為這羣不得不分離的親友設計語言針對第一個環節設計:同學説:“即使你遠在他鄉,” 學生的答案有:“即使你遠在他鄉,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兒子。”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永遠會心心相印,我們‘天涯若比鄰’”(我插話:“這位同學還是個中國通。”) “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能把我們忘記。”“即使你遠在他鄉,,我也會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祖**親。” ……

第二個環節設計: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説:“”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答案有:祖國,我會回來的!我帶着悲憤而去,我會帶着驕傲而歸的。 祖國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老師再見了!同學們,朋友們再見了!沙皇,這裏不會永遠屬於你! 祖國,我會為你而奮鬥的.!祖國,我會用我的方式來愛你的! (當時在此又引開了一個話題:肖邦以什麼方式來愛國?簡單的討論使學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如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戰士的浴血奮戰,工人農民的辛勤勞作,教師為祖國培育人才等等。從而進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的原因。)……

三、對話在充分體驗了當時的情與境之後,我讓學生就“特殊禮物”所含的象徵意義進行了討論,同樣答案也是多重的。

(這是祖國、這是你的根、這是生你養你的土地、這是波蘭人民、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長江之歌》的影響]、這是你藝術創作的動力…… 通過這樣幾個環節,學生對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個台階。反思: “你告訴我,我可能會忘記,你給我看,我可能會記不住;你讓我參與,我可能會明白和發現。”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是教材與學生之間的中介橋樑。一堂課能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學生透過特定的文學符號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藴,進入教材規定的情景,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受到薰陶和感染,教師這個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我們只有將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生動活潑地在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讀書,去感悟,去思考,去創造,去表現,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獲得切實的提高。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5

上週,我校有效語文課堂教學過關活動在三位骨幹老師精彩獻藝中拉開了帷幕。武高雲老師以《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的課堂教學,向我校全體語文老師詮釋了“有效課堂教學”的真正含義,併為我們構建出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教學組織有着很強的示範性,同時,這堂課也讓我們認識了一位骨幹教師過硬的教學內功和語言素養。我認為,這節課不僅具有有效性,還具有藝術性。

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定位準確,為有效、高效的教與學奠定了方向。

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教學主題是“心中有祖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其中的一篇記敍性散文。高雲老師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的情感目標,把研讀課文“別離祖國”、“埋頭創作”、和“將心臟帶回祖國”這三個自然段作為教學重點、難點,所有教學環節的設計、展開和延伸都重點建立在這三個自然段上,且步步深入,層層提升,直至學生在認識主人翁崇高人格的基礎上,也使自己的愛國之情得以加強。

二、教學重點的突破,立足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教學目標的實現,變得水到渠成,教學方法樸實而有效。

如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學習,高雲老師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肖邦愛國的思想根源。老師從此節中肖邦情感變化的兩個詞“感動”、“激動”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發現:是什麼讓肖邦感動?又是什麼讓肖邦激動呢?從而抓住了層次性很強的內容“詠唱送別曲”、“深情叮囑”、“贈送泥土”,並透過內容讓學生品析到 ,這不是普通的送別,而是祖國和人民對肖邦的真切囑託和深切希望,這使得肖邦的別離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正是因為對祖國的愛和不捨,肖邦才淚水“盈滿眼眶”,“鄭重”接過泥土,“回首望了望”華沙城,“疾弛而去”,同學們找出的這些詞句,加之他們的理解、彙報和真心朗讀,讓我們感覺到,同學們已能聽到肖邦的心跳了。

再如對肖邦愛國行為這一部分的教學,高雲老師又抓住引導對“悲憤憂慮”、“徹夜工作”這些關鍵詞語的理解與交流,再從詞深入到句子,到段落,再發散延伸,讓學生逐漸感悟到肖邦在國外18年,心卻留在祖國。而對於“把心臟帶回祖國”這部分的教學,高雲老師又引領學生扣住對“緊緊”、“喃喃”這對力量色彩矛盾的詞語的研析,讓學生真正能穿越時空,清晰地看到一個年青而偉大的愛國音樂家的高尚靈魂。

高雲老師就是用以詞為作眼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章及中心的教學手段 ,讓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語文素養的構建,始終植根在具體的語言文字這個基礎上。

三、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有效權力交給了學生。

縱觀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對於文字的理解,對於語意的感悟,對於中心的突破,都是教者經過巧妙地引領,讓學生自己走進課文,讀文章,找詞句,談理解,想畫面,悟中心,有感情朗讀,背誦,直至對肖邦18年工作情景的細化和延伸説話,以及“他就是這樣的人”的主題寫話環節,課堂上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角,老師只是在傍白。課堂容量大,學習環節緊密,學生時刻處於有效而緊張的訓練氛圍中。這正是國小高年級有效、高效語文課上學生應具備的學習狀態。

四、把課文作為載體,基於課文,同時拓展學習空間,激發學生想象,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課文對於肖邦在法國18年的創作生活作墨不多,但很感人,這一節又是文章的重點。文中的“工作,工作再工作”“徹夜作曲、彈琴”“他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這些文辭藴藏的漲力很大,想象空間很廣闊。高雲老師抓住這一契機,鼓勵學生想象説話,想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不同的身體狀況下,肖邦總在為國創作。這一説話環節的安排,一下子就讓人物形象變得更為豐滿起來,中心變得更為鮮明起來。類似這樣的拓展還有幾處。我認為這種教學環節,它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教學方向,它在告訴我們語文老師,要把語文書作為教學的載體,同時要善於利用這一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訓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不能教死書。

五、富有文彩的和激情的語言,營造了語文課學習的最佳氛圍,使得語文課具有區別於其它學科的特殊的文化品昧。

高雲老師的教學語言凝鍊、精美,包含情感,富有文彩。這正是國小高年級語文老師崇尚的語言特色和文學修養。有人喜歡家常話,但我更喜歡文學語言。我發現高雲老師整堂課的教學語言的組織,對發展學生語言來來説就是一種示範,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學。如對找課文重點詞的提問方式:“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哪些詞語一下子闖入了你的眼簾?”等,問話方式富有變化,保鮮!再如,當高雲老師結合課文特點用音樂來渲染學生讀文情感時,老師在一邊獨白:“這鏗鏘有力的節奏,這催人奮進的旋律,這是悲痛中的憤怒,憤怒中的吶喊,吶喊中的抗爭啊!”我想老師的這段獨白給學生搭建了走進音樂,走進課文,走進主人翁的橋樑,這種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文字,也會讓每一個有情感學生的心和主人翁的心共同博動。

再如,在導入過渡學習第5節時,老師深情朗誦:“18年忘我的工作,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得這位天才音樂家病倒了,彌留之際,他有多少話要説,又有多少話想説啊,但是他只説了一句話。”這樣的過渡一下子就能讓學生帶着虔誠的學習態度把目光和心定格在反映課文靈魂的這句話上“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類似這樣撞擊心靈的語言有很多,它讓我們感到語文課是一門藝術。

這裏,我想提兩點想法:

一、對於第二節的背誦,在組織形式上可不可以把它同對主題的理解釦連在一起,是否可以先這樣引領背誦:愛斯內爾兩次叮囑,在肖邦聽來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心上,因為這叮囑不僅是老師的,更是祖國和人民的,讓我們和肖邦一起記住它,能行嗎?試試看。這樣就把背誦的目的性提升了,而不是為了背誦而背誦。

二、課文第5節是文章的靈魂,無論內容或思想都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可以從前面的教學中挪點時間來,加強朗讀和感悟,讓同學們記住這讓全世界的愛國人士為之動容的聲音“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6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飽含主人翁摯熱情感的文章,那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是沒有距離的。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將古詩穿插於中,讓大家用古詩來詮釋肖邦的愛國情懷,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又使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説:“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

“不想。”

“為什麼?”

“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

“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心中鬱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後一句話後,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為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7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寫的是波蘭遭到外國列強的瓜分,音樂家肖邦被迫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學完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一個長眠在異國他鄉,靈魂卻渴望迴歸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相信學生們同我一樣,也一定或多或少會有感動。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揭題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抓住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

“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句話的?讓學生初步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然後話鋒一轉: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為什麼當初要選擇離開呢?

2、帶着問題初讀探疑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的無奈,通過從課內課外獲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憤中離開祖國的不得已: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督促着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

3、深讀課文,抓重點句

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為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

4、討論解疑、悟情

我抓住“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這幾個“送別”場面,引導學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從肖邦的神態、動作中體悟他滿懷愛國之心、報國無門、遠走他鄉的無奈和憂憤,當然還有一份對祖國的不捨。當《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送別曲在課堂中響起時,我相信,學生此刻已經走進了肖邦的內心……這樣,順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異國他鄉用音樂作為武器、拼命工作、憂憤而死的生活經歷,就能理解肖邦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和眷戀。

通過這四步,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肖邦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滿腔熱情的愛國者,從而使學生對肖邦的敬仰之情達到沸騰的頂點,同時也使學生在心中升騰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後,引導學生背誦第2自然段。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8

今天,我又一次細細品讀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讀完之後,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

文章主要寫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感人事跡。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肖邦説的那句話:“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是肖邦臨死前對姐姐的囑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肖邦“生在祖國,死也在祖國,心裏永遠不會忘記祖國”的愛國情懷。肖邦就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呢!這種愛國情懷把我給震撼了。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和作曲家。肖邦他熱愛音樂,但他更熱愛祖國。在離開自己祖國的時候,他熱淚盈眶。當聽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而又失敗後,他悲痛欲絕。他把一切悲憤化為力量,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進行忘我創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而又在彌留之際,他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貢獻出來,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古今中外,像肖邦這樣的愛國仁人志士數不勝數。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他幫助國家抗擊金兵,卻不斷遭到奸臣的嘲笑。在他85歲時,他仍然不忘祖國統一的信念。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體一陣不適,知道自己將與世長辭,便拿來筆和紙寫下了《示兒》這首詩。寫完之後,他慢慢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肖邦,一個有着愛國精神的人、一個擁有愛國之心的人、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讓我們也像肖邦一樣,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吧。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9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讀完後,我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肖邦被迫離開祖國,來到法國巴黎。他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彌留之際,他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結果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被肖邦的這種愛國情懷震撼了。從始至終祖國是他唯一的牽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的充分體現,他就算死,也要和祖國永遠在一起。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國精神啊?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和肖邦一樣,為了自己的祖國,無論做出哪種犧牲都心甘情願。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像那些愛國英雄一樣,發憤圖強,用我們豐富的知識和領先世界的創新技術回報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作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10

波蘭著名作曲家及鋼琴家肖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伴隨了他19年。1849年秋天,肖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5d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