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節約糧食的故事【精品多篇】

關於節約糧食的故事【精品多篇】

關於節約糧食的故事【精品多篇】

節約糧食的簡短故事 篇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比喻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我們都要愛惜,可人們卻知而不做。

我們中午吃飯,有的同學只吃雞腿什麼的,剩下的米飯,菜,都不吃。他們自己認為不好吃,不要了,那非洲的孩子們能有饅頭吃就高興的不得了,那要把這飯給他們,他們不得高興壞了,再説你倒掉的一粒米飯,一點菜,可都是農民伯伯很不容易,一點點種出來的呀!你隨手一倒,那農民伯伯的很多辛苦都白費了,要是換過來,別人隨手一倒,你去辛辛苦苦地種,你願意嗎?那為什麼你在倒的時候不去想想農民伯伯呢?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人們啊,節約一些糧食吧,就按小的來説,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就等於節約了13億粒米,如果毎人節約一些菜,那全國人一共就節約了13億那麼多的菜,吃驚吧,一粒米是很少,但你要堅持每天節約一粒,那你一年就節約了365粒米,那米就能再做成一碗米飯,去捐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一頓飯,如果這個人已餓到極點,已快無法堅持時,這碗飯就説不定可以延長她的生命,一碗飯的力量無限大,有時在你眼裏是一碗即將被倒掉的飯,但在一個飢餓的人的眼裏卻是一碗維持生命的飯。而且據有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如果把這些節省下來,可以挽救多少貧困山區人民的命啊!

馬克思曾經説過:“節約無異於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於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並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我們要讓節約成為一種生活上的態度。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可是一段時間以來,節約不再被認為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其實不是的,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培養良好的現代生活習慣實現的。

“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君子以儉德闢難。”“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貧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時就會死於飢寒。”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

一碗飯的組成着永遠是米,米的生產創造者永遠是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珍惜一碗米永遠是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節約糧食的簡短故事 篇二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於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只見我碗裏一粒粒的飯,語重心長地説:“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接着,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種植糧食的經過和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來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温飽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41000名兒童死於飢餓和有關疾病。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節約糧食的簡短故事 篇三

我長那麼大,吃了N次飯了。但是,今天的這頓午飯,卻讓我第一次懂得要節約。

中午,爸爸媽媽去整理車庫了。他們整呀整,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一點多了。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便下去找爸爸媽媽了。

他們終於忙完了。回家後,爸爸便去炒米皮了。我在心裏叫着:“飯趕快做好吧!”啊,我終於把開飯給盼來啦!這下,我顧不上説一句話,端起自己的飯便跑到餐桌旁,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爸爸最後一個端碗走來,我們正奇怪,便發現他的碗裏有一半是炒米皮,一半是黃瓜絲。“一人一碗炒米皮還不夠啊?”媽媽問爸爸。“沒事兒,吃黃瓜絲也能飽。”“要不你吃我這一碗吧,我不想吃炒米皮,想吃饅頭。”“不用了,黃瓜絲不好吃,你別吃。”“我想吃饅頭。你碗裏的飯少,吃了還吃得下饅頭。如果吃我那碗,那就吃不下饅頭了。還是給我吧。”“呃……”最終爸爸還是選擇了交換,“好吧。”我看見了,想:“今天的炒米皮少,爸爸媽媽這麼謙讓,讓對方吃飽。我可不能浪費糧食,這樣的話,如果吃不完,就可以給爸爸媽媽了。”想完,我便悄悄地把掉到桌子上的炒米皮捏起來,光速般地吃掉了。

同學們,你的浪費正伴隨着別人的飢餓。而且,大家吃的食物,都是農民伯伯辛苦了很長時間才種出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所以,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節約糧食吧!

節約糧食的簡短故事 篇四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通過描寫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在田裏勞動,告訴我們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古人尚且知道節約,可是我們現在呢?看看單位的食堂,不喜歡吃和吃不了的菜隨手倒掉,大塊的饅頭隨手扔掉,讓人看着就覺得可惜;看看就餐的飯店,點了滿桌的菜,吃不了多少,連包都不打倒成了正常現象;看看我們自己家裏,也無時無刻不在浪費有些人家剩飯剩菜統統不留,有些人家硬一點的麪食就進了垃圾箱……

“賺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海淘沙”這句話是説花錢容易賺錢難。花錢是很容易,我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給家長要這個要那個,要是家長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用耍賴的辦法達到他們的目【】的。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些錢都是大人辛辛苦苦賺來的,他們熱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還經常加班加點。也許當我們長大了,自己去努力賺錢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辛苦。可是我們為什麼不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什麼不從小處做起呢?這真的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的墨囊鋼筆,大家可能以為是一次性的,裏面的墨囊用完就沒什麼用了。可是我們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用注射器吸了墨水灌進去就能反覆使用。我們平時用過的本子反面還可以當演草紙繼續使用;我們的鉛筆頭可以插在廢舊的中性筆管裏繼續使用……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這一句句的名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勤儉節約。同學們,讓我們從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開始,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吧!

節約糧食的簡短故事 篇五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着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還在被不斷地蠶食。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着飢餓。可以這麼説: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漸漸地長大了,回想起以前我也曾經有過浪費糧食的現象。我感觸最深的是:有一次我飯前吃了一些零食,吃午飯時媽媽像往常一樣給我盛了一碗飯,我一點食慾都沒有,勉強拿起筷子吃了起來,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時將碗裏的沒吃完的米飯悄悄的倒入了垃圾筒,沒想到我的一舉一動全被媽媽看見了,媽媽非常生氣的對我説:“你知道嗎?這一粒粒的米飯,都是農民伯伯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換來的,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他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要知道如果沒有糧食,我們就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就不能好好的工作和學習。”聽了媽媽的話,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從那以後,我逐漸改變了浪費糧食的壞習慣,吃穿不挑三揀四,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使自己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要愛惜糧食,不能隨便浪費每一粒糧食,時刻以“珍惜糧食為光榮,浪費糧食為可恥”來嚴格要求自己。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杜絕一切浪費行為,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為和諧社會和美好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q9r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