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三遊洞導遊詞(共2篇)

三遊洞導遊詞(共2篇)

三遊洞導遊詞由本站會員“芝騫巧”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三遊洞導遊詞(共2篇)

第1篇:三遊洞導遊詞

給你一篇三遊洞導遊詞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台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説。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為“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為“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為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為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台上,這就是“張飛擂鼓台”。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劉備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天門導遊詞 ·大水井導遊詞 紅樓導遊詞 ·木蘭天池導遊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遊詞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巖石上,而得名“陸游泉”。

第2篇:三遊洞導遊詞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三遊洞導遊詞範文。

親愛的遊客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林導遊。歡迎你們來宜昌的旅遊勝地——三遊洞,很高興和你們在三遊洞度過美好的時光。

我先來介紹地點吧,三遊洞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峯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陸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是湖北省著名名勝古蹟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三遊洞的由來是這樣的,相傳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於彝陵,同遊洞中,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遊洞序》,寫在洞壁上,三遊洞即由此而得名,這是人們稱之為“前三遊”。到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t、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來遊洞中,各提詩一首於洞壁之上,人們稱之為“後三遊”。

現在來介紹它的景點吧,三遊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巖溶洞。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琳琅滿目的歷代摩崖石刻,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研究宜昌三峽地域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是長江沿線著名的名勝景區。景區現開發有碑刻,陸游泉,張飛擂鼓台,巴楚樂宮等。

三遊洞就介紹到這裏,大家可以繼續參觀。最後,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注意安全,祝你們玩得愉快!

本站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三遊洞導遊詞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三遊洞導遊詞範文。

標籤: 導遊詞 遊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mnk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