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精品多篇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精品多篇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精品多篇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一

領導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自動化系1977級本科生、1982級研究生管曉宏。首先,請允許我向即將畢業的母校20xx屆研究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非常感謝母校領導安排我在這麼莊嚴的場合發言。我知道這是極高的榮譽,讓我誠惶誠恐,十分緊張。

看到同學們青春洋溢的笑臉,感覺回到了純真無瑕、熱血沸騰的青葱歲月。作為一個老研究生,給90後的學弟、學妹們説些什麼呢?先從1977級説起吧。

我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我們77級的同學在剛過去的校慶,紀念了入學40年。197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力挽狂瀾,果斷決策當年恢復大學聯考,改變了中國的國運,也為緊隨其後標誌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真理標準的討論吹響了號角。

由於“”的歷史原因,我只上過4年國小和1年半國小附設的國中班,沒有進過中學的門。我不到15歲就進了建設公司,先後當過民工、樂隊樂手、木工、鉗工、車工。我在建設工地上挖過管道溝,鋸過大木方,支過混凝土模板,開過塔吊,安過球磨機,也過過跟電影《芳華》裏差不多的文工團生活。在當工人和樂手的近8年時間裏,我用借來的“”前教科書,自學完了國中、高中的全部數理化課程,還初步自修了微積分、理論力學、電工學等大學課程,做了教科書中的大部分作業,用過的筆記本和作業本摞起來有近1米高。

感謝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感恩母校沒有嫌棄我沒進過中學,錄取我進了自動化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們在那個讓人奮進的年代成了清華人。清華園裏,同學們抱着“把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的信念,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異常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

學校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每晚11點,宿舍強制熄燈。同學們爭先恐後去長明燈的教室看書。那時的校園裏,看不到男女同學手拉手。男同學想得到女同學的青睞,不用送玫瑰花,也不用在女生節拉橫幅(因為那時就沒有女生節),到長明燈教室為她佔個座位就行。

我們自動化系的同學在7食堂就餐,就是現在的清芬園。飯菜可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平時就4種菜。大家排着長隊打飯,很多人手裏拿着英語單詞本。業餘時間,同學們不是比“王者榮耀”的排位和誰“吃雞”,而是比一比誰做的“吉米多維奇習題集”中的習題多,誰背的“新概念英語”的課文多。同學們引以為傲的事是一門課開課之前,通過要求很高的免修考試。

我特別感恩母校,特別感恩母校的老師培養了我。通過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我打下厚實的基礎。學校把我選進“因材施教”計算機小組,讓我有機會多學,極大地鍛鍊了數值計算理論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研究生學習期間,在導師們的培養下,我成了國內最早的網絡控制系統研究者之一。清華四年半本科和二年半碩士研究生學習,我取得了優異學習成績,鍛鍊了科學研究能力,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在美國讀博士期間,研究能源電力系統的優化。靠着在母校打下的紮實科研基礎,很快發現了關鍵問題,提出了新理論和新方法,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及每年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重視。新世紀之初,我在哈佛大學工作期間,深度分析了電力市場的博弈行為,在美國加州PX市場崩潰前,預見了機會性投機和價格飈升等嚴重後果,美國加州政府能源委員會曾索取我即將發表的論文作為聽證材料。我能取得這些成績,得益於母校給我打下的基礎和教給我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我覺得母校的教育不輸任何一個世界一流大學。

近年來,為了配合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我開了幾門英文講授的課程,在清華講授的“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報告”課,被學校研究生院列入全校研究生職業素養課,並且拍成MOOC在學堂在線和Edx上線,全球有數萬人選課。我和我領導的課題組提出了能源與電力系統安全優化的創新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多個公認難題,應用在多個國內外企業,獲得了節能增效的重大效益;我們研發的網絡信息安全監控與防衞系統,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部署,清除了多個威脅嚴重的殭屍網絡。我們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得到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資助。我被最大的國際學術組織IEEE選為會士(Fellow),被讀博母校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選為傑出工程師院成員並列入工學院名人堂,20xx年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母校對我的培養,讓我認識到人文藝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近年來,我積極推動本科生“信息新蕾”計劃,貫通本科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推動本科生必修“表達與交流”核心通識課,並擔任課程負責人。我與西安音樂學院的音樂家們合作,創辦了“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系列音樂會,擔任音樂會策劃、撰稿和講座人,並與音樂家共同演奏。從“李約瑟命題”、“錢學森之問”開始,到古典樂曲旋律變化服從冪律,到科學家的藝術才能,再到幾何變換原理在作曲中的應用等,啟發大家思考藝術形象思維與科技創新的關係,開拓了理工科師生的思路。感謝母校支持,音樂會首場在清華蒙民偉音樂廳舉辦,已經在內地和香港高校上演10餘場,成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的科學文化品牌。包括眾多院士、知名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內的觀眾,對音樂會的創新性和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今年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

我沒有忘記感恩母校。新世紀之初,母校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成立了哈佛大學何毓琦院士為首的第一個講席教授組,我擔任了講席教授組成員和智能與網絡化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講席教授組的同事們植根清華20xx年,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國內外科學與工程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得到了國家“111引智計劃”的支持。母校領導對講席教授組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也成為學校引進許多高端人才的前期工作模式。

20xx年,經母校領導同西安交大領導協商,決定在人事關係不轉的情況下,任命我擔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主任。那幾年這個時候,我就坐在下面的系領導席,分享同學們畢業的喜悦。我與全系師生共同努力,在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工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讓我自豪的是,在我任內,清華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排名,從第三回到了師生和校友們認為是必須的第一。

我在母校不但學會了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也鍛鍊了現代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組織協調能力。我曾擔任過班級團支部書記,研究生期間當過校團委的幹部。在母校的社會工作沒有成為我的負擔,反而成為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歷練和開拓進取的財富。

同學們即將從清華踏入社會或者繼續讀博,兩者我都經歷過。畢業意味着新的人生開始,今後將不斷面臨人生中的選擇,如何選擇將影響我們的人生。作為老研究生,我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一點過來人的經驗。

第一,選擇最容易走的路,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校做博士或者碩士論文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多半是導師幫我們選擇的。畢業以後,我們就要學會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我們習慣上常常會選容易做的方向和課題。我的博士生常常説,老師選的這個方向沒有多少參考文獻,開始連問題是什麼都不清楚,更看不到達到博士論文水平的研究工作。而另一個方向,文獻很多,在已有工作的基礎改進,能夠比較快地取得成果,為什麼要我做前面那個方向的課題?

我跟同學們分享的經驗就是,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改進,很快取得的成果,創新性往往有限。你很快能想到的主意,別人可能已經做了,成果價值有限。有價值的研究方向沒有多少參考文獻,説明這個方向比較難或者別人還沒有想到。雖然舉步維艱,但經過努力做出來了,就可能取得大成果。這個辯證關係值得大家思考。我畢業後能取得一點成績,往往是因為選擇了有價值但起步困難的研究方向和課題。

上世紀末,國內剛剛聯上互聯網不久,我選擇做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究。這個方向比較新,需要多學科交叉,大家普遍不瞭解,國內更是沒有多少人做。我申請在985學科建設項目中立項,有領導不理解,認為這是屬於局派出所管的網吧管理問題,不同意立項。近20xx年來,雖然我們最初沒有得到支持,但在這個方向堅持了下來,為國家安全作出了貢獻,課題組也得到很大的發展。説“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讓我們信心倍增。

第二,適合別人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你,不見得“隨大流”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在工廠工作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是“讀書無用論”。那時的年輕人要成家不用買房、買車,但未來的丈母孃可能要求做總共幾十條腿的傢俱。我當過木工,張羅做傢俱應該不難。但我一心自學數理化,周圍很多人不看好,還被有的領導批走“白專道路”。但我深信建設國家、個人發展都離不開知識。從1977年10月21日國家正式宣佈恢復大學聯考,到12月初考試,也就1個半月時間。幸運之神向平時刻苦自學的普通人張開了雙臂。

第三,個人成長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是清華人的光榮傳統,也是個人發展的明智選擇。80年前,當國家面臨民族危亡之際,清華同學喊出了時代強音:“華北之大,已經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百廢待興時期的國家建設,“兩彈一星”的強國之夢,我們清華人總是衝鋒在前。剛才校領導介紹,台下很多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到,到邊疆,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工作。

10多年前,我擔任自動化系主任參加畢業生的座談會,有博士畢業生説,我的目標就是要把家人照顧好,我選擇的工作地點必須是北四環周圍正負一公里。説實話,我覺得把工作在北四環周圍作為目標函數有點問題。先不説貢獻國家和社會的抱負,恐怕連買房都難實現,照顧好家人也難落實。

上世紀90年代中,我銘家的經濟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我留在美國的企業工作,每年能有10萬美元的年薪。我回到國內任教,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幣。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回國,也有人以為我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的。我堅信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聯。2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讓世界上許多人跌破眼鏡。我本人為之作出了貢獻,也迅速成長。前些年開始,海歸已經成為留學生選擇的主流。有海外和海歸的朋友對我説,你不錯呀,你能回清華當系主任,在西安交大當院長,還評上了院士。我想這不是因為我能幹,而是證明了選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是正確的。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我個人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黨的十九大為我們畫下了宏偉藍圖,經過“兩個一百年”“三個里程碑”,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母校將以世界一流大學屹立於世界大學之林,同學們將以年富力強的年齡,見證那個偉大的時刻,我對你們無比羨慕。

讓我們為了那個時刻的到來,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同學們人生中充滿自豪的重要時刻,我向各位學弟學妹圓滿完成在清華的學業、即將踏上人生的新徵程表示衷心的祝賀!

同時,感謝學校給予機會,讓我對多年來培養關心我的老師道一聲感謝,和同學們分享一些感想與思考。對於一位清華校友來説,這是無上榮譽,我倍感珍惜。

九年前,我和今天的大家一樣,坐在這裏參加畢業典禮。記得當時來做校友代表發言的是紮根鞍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明仁學長,顧秉林校長對我們提出了“永遠保持愛國奉獻、服務人民的遠大理想”“永遠保持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永遠保持樂觀積極、追求和諧的生活態度”的三點希望。

畢業典禮結束後,我和幾名校友一起,滿懷幹事創業的豪情,乘上青藏列車,奔赴工作。在火車上,大學裏的美好時光就像電影片段一樣在腦海中閃現!學習期間,清華給予我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同學間的互相激勵使我受益終身。“選擇了清華,就是選擇了責任”,這樣的教育讓人銘記於心。大一時,新生黨員課上“兩彈一星”元勛們的事蹟深刻地教育了我;大三時,赴馬蘭基地社會實踐,看到許多校友在那裏獻身國防、紮根奉獻;大四時,當志願者服務工物系建系50週年系慶,看到很多白髮蒼蒼的老學長回來向母校報到,他們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踐行了“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這些都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作為一名清華人不能以自己生活安逸為最終目標,應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也是我堅定選擇到工作的初衷。

到崗工作後,我較快地克服了對高原缺氧環境的不適,系統地學習了中央治藏方略。20xx年拉薩“3?14”事件發生,黨和政府果斷處置,事件迅速平息。作為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的工作人員,我參與救助受損商户、及時恢復生產生活相關工作。這樣的經歷,使我真正認識到工作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以及“團結穩定是福,分裂**是禍”的深刻意義,激發了我到基層一線去做基礎工作的想法。

20xx年,清華大學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開展向基層選派畢業生工作。經個人申請、組織考察,我於同年9月到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東嘎鎮工作。為儘快融入環境,我主動向鎮領導申請:我在機關工作過,可以承擔文稿寫作的任務;鎮裏需要派幹部夜間守護青藏鐵路,我是年輕人不怕吃苦。通過承擔這些工作,任勞任怨地付出,我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與認可。趁熱打鐵,我又主動承擔東嘎村的包村工作。東嘎村地處拉薩市城鄉結合部,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於此。為了支持城市發展,村民們成為全區較早一批的失地農民,經濟上沒有來源,生活不免艱難,各種矛盾頻發。我和村幹部一同努力,爭取上級幫扶的同時,號召羣眾自籌資金,發展壯大農民運輸隊,通過參與城市建設、承包建材運輸,擴大了增收的渠道。我們還組織全村每年進行“十星級文明户”的評選,鼓勵各家各户在愛國愛黨、勤勞致富、鄰里和諧、民族團結等方面有好的表現,評選結果與年終領取集體分紅掛鈎。通過幾年的努力,東嘎村面貌一新,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民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們認為我是個肯幹實幹的人,大事小情,都願意和我一起商量,一些老黨員還親切地稱呼我為“我們的漢族孩子”。通過做農村、農民工作,我真正接上了地氣,懂得了做基層工作要從羣眾利益出發,只有多為他們謀福祉,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

三年半後,經受了多個崗位的鍛鍊,我被組織選派擔任古榮鄉黨委書記。古榮鄉轄區面積7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全鄉6300餘人,藏族人口占比超過99%。鄉村精通漢語的羣眾不多,為了儘快融入並開展工作,我加大了學習藏語力度。開黨員和羣眾大會前,我把自己想説的話,請同事幫忙翻譯出來,我用漢字、音標做好標記,回家反覆聽錄音,一字一句地糾正自己的發音,確保開會時説好藏語。經過精心準備,為期一天的鄉人代會,我全程用藏語主持和發言,每説完一句羣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那真摯感人的場面讓我終生難忘,羣眾的認可和鼓勵更是我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幾年來,我和同事們認真值班、巡邏、包村、入户、看護鐵路,完成好守護祖國國土面積的一萬兩千五百分之一的光榮使命;我們申請項目,抓好施工,使全鄉硬化路面的通車裏程翻了一番,歷史性地實現了6個行政村硬化路面全部通達;我們還為全鄉112户牧民安排“安居工程”建設,他們夏季到高山草場遊牧,冬季依舊有穩定住所,安居才能樂業。通過我們平凡而盡責的努力,全鄉面貌有了改觀,羣眾生活有了改善,人心得到了凝聚,基礎進一步夯實。看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實效,讓人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隨着工作的深入,我已視為第二故鄉。組織放心地將一方穩定發展的重任交付予我,人民羣眾包容、信任、支持我,將我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家建設者。感恩之心督促着我在每個崗位上竭力奉獻。過去幾年,我從事城鄉規劃工作,正值拉薩城市建設蒸蒸日上的時期。我們每年審核幾百個建設項目,每天都穿梭在各個施工工地,經常是一身土、一腳泥無暇去理,為保護好拉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我盡到了責任。從事人才工作後,我經常研究政策、起草文件工作到深夜,半年來為全區對接引進30餘名高層次人才,協調600餘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留藏工作,為人才興藏戰略的實施,我付出了努力。在高原奮戰的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沒有絲毫懈怠,在建設的事業中找準了位置,在幹事創業的過程中實現了價值。

九年來,雖然遠離家人,但是我並不孤單,有幾十名清華校友和我一起並肩戰鬥。是地理上高原的高原,是生命中禁區的禁區,是經濟水平方面西部的西部,是反分裂鬥爭前沿的前沿。在工作,大家自覺地摒棄“驕嬌二氣”,將清華精神與老精神融合在一起,抵禦了高寒缺氧等種種艱辛,在心裏埋藏着對家人的牽掛與思念。大家拒絕被動地吃苦,堅持主動地實幹,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雪域高原。近年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經濟發展欣欣向榮,在偉大的建藏事業中,我們沒有辜負學校的培養,用默默的堅守和平凡的努力做出了清華學子應有的貢獻。數載的光陰從未虛度,寶貴的青春用得其所!

結合我們的成長經歷,我在這裏談四個方面的思考。

關於理想。無數清華學長以人生奮鬥經歷告訴我們,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祖國的需要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的人生更加精彩。我們要立志成為充滿正能量的青年幹事者和國家建設者。決不能充當看客、誇誇其談,而是要投身其中、貢獻力量。

關於選擇。選擇艱苦地區、冷門領域、困難崗位,在特殊的環境中摔打磨練,有助於我們百鍊成鋼、脱穎而出、實現價值。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選擇只是第一步,堅持住幹得好往往更加重要。

關於堅持。同學們即將奔向廣闊天地,在大家面前的是無數種可能,令人充滿期待;但我想提醒在座的同學們,在無數種可能中唯一沒有的可能,那就是——一帆風順。困難和挫折,是我們人生的“試金石”,“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實現人生理想需要堅持堅守。

關於成長。根扎得越深越廣,枝葉才會越繁榮茂盛。因此,我們在自我審示時要多看紮根,少看枝葉,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工作後,用什麼來評判自己的成長呢?不要以薪資水平、崗位職務、名聲頭銜,而是以內心的強大、能力的提升、價值的實現來判斷。我們不妨階段性自省:與自己的理想是越來越近,還是漸行漸遠?提醒自己踏踏實實在每個崗位上幹好工作、收穫成長、做出貢獻。

讓我們始終踐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努力擁抱因奮鬥而精彩的人生。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首先,我要向全體5527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天,也是一個感恩的日子。我要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畢業是人生新的起航。從今以後,你們中一部分人將繼續深造,更多的同學將步入社會,開啟全新的人生旅程。此時此刻,我強烈地感受到你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感受到你們對師長和同學的依依不捨和眷念深情。在這裏,作為校長,我同樣憧憬着你們的未來。我也相信,你們能夠自信地去擁抱這個充滿無限希望的時代。

擁抱時代,我相信你們已經準備好了。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科研訓練,你們的知識更加系統深入,能力更加綜合全面,思想更加獨立成熟。你們在實驗室裏通宵達旦,在圖書館內奮筆疾書,在微沙龍上切磋討論,在學術論壇上交流提升,在創新創業活動中揮灑激情。你們也見證了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迅速發展,你們的身影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過去幾年裏,你們利用假期深入社會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在利用知識技能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豐富了人生閲歷,加深了對現實、對基層民眾的理解。剛才發言的沙垚同學連續六年深入黃土高原開展社會調研,我們能感受到他對鄉土中國的那份熱愛和清華同學特有的書生意氣。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對現實的關注,永遠保持對人民的熱愛,只有立足現實,植根人民,你們才能融入屬於你們的時代!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不同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時時刻刻都在碰撞交融。這是一個充滿選擇的時代,每一次堅守都是對內心的考驗。在這樣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與國家需要、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卓越人生。

創造卓越人生,要有清晰的目標。沒有清晰的目標,人生就會迷失方向。你們中微納電子系的田禾同學,在保送直博前,就堅定地嚮導師説:“我是立志要做科研的人。我想做出中國人自己的芯片”。從入學到畢業,連續5年多,他天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1點,甚至更晚,他的體會是“凌晨3點,最有靈感”。經過多年努力,他首次成功將石墨烯用於降低微電子器件功耗,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並發表了十幾篇高水平學術論文。正是因為有了用創新成果服務社會的人生目標,才使他始終保持投身學術的熱情,激發出創新創造的巨大潛能。確立清晰的目標,是你們創造卓越人生必須邁好的第一步。

創造卓越人生,要有人文情懷。人文情懷意味着對人、對社會、對自然的關注和熱愛,意味着對生命與正義的尊重和敬畏。同學們要學會與他人平等相待,尊重每個人、每件事的獨特之處。同學們要積極主動地體驗並欣賞世界的多樣性,併為世界的和諧與發展作出貢獻。科學精神教人求真,人文情懷教人求善。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結合,將助力你們創造卓越人生。

創造卓越人生,要做到執着堅守。人生是一段很長的旅程,目標越高遠,道路越曲折,追求使命需要有強大的定力。執着就是對遠大理想的堅持,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是一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堅決。堅守意味着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面對人生的各種選擇,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道德良知,保持氣節風骨。執着堅守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你們走向成功邁向卓越的唯一路徑。

親愛的同學們,在你們走向新生活之際,母校也正走在新百年的征程上。我相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已成為清華人永久的精神力量;我也相信,你們、我們和未來所有的清華人將一起努力共同鑄就清華新百年的輝煌!

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温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以及家長們:

大家晚上好!感謝你們,讓我有機會站在這裏,同你們一起分享這個美妙的日子。

作為本科畢業生代表,在這樣一個莊重的場合發言,對我而言真是莫大的榮幸。

四年在清華園,在經管學院的經歷和磨練,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印下了色彩斑斕的閃光點。我知道無論在哪個方面,台下的同學中,都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優秀楷模。但至少今天,請讓我作為一名最最普通也最最典型的本科畢業生,在這裏,向我深愛的學院,尊敬的師長,朝夕相伴的同學,做最後的道別!是你們,讓我有幸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和一羣最最優秀的人一道走過了這生命中無比珍貴的四年。

每一次走進主樓,我都忍不住再多看一眼迎面牆上的八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四年的時間,每一次回味它,我都有新的認識和感受,但也是這每一次的回味,又讓我更加覺得自己還遠沒有參透它背後的和深意。現在回想,其實四年來,我彷彿冥冥中正在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踐行着這個信條:我穿上迷彩服,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我唱起夜鶯,讓經管的喊聲劃破夜空;課堂上,我如飢似渴地吸取知識,三年前就在這主樓後廳裏,還有我奮力記中微筆記的身影;舞台上,我沉醉於不同的故事,4年的冬情晚會,讓我看到經管人別樣的才華與激情;運動場上,我和大家一起吶喊,那年年捧起的馬杯,已是我們心底的一個情節;我加入一個個社團,在團隊和項目中,體會合作與成長;我奔赴海外交換,在異國他鄉,體驗了文化的獨立與融合;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在一次次奉獻中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作為一個經管人,我在深入祖國各地的社會實踐裏,感受到肩上沉沉的責任與使命……在經管的每一天,在被如此豐富的資源與機會包圍的日子裏,我始終害怕自己錯過了些什麼,以至留下永久的遺憾,所以我抓緊每一束光陰,盡力用更多的體驗、更多的故事,來豐滿自己的羽翼,就像是草地裏嫩綠的小苗,在清晨大口大口地吞下甘甜的露水,然後——長高、長大。

我知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還有很多未知數,我們誰都無法預料。但是我完全相信,這四年在清華經管受到的教育,這四年我們自身辛勤的付出與努力,就是我們最最堅實的保障。我們不僅可以憑着自身的勤奮努力獲得成功,而且還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在這裏所獲得的一切,給我們以獨特的地位和獨特的責任,去影響和改變那些尚不完美的人和事;去代表那些沒有發言權的人發出聲音;去用自己的實力幫助他人而不僅僅是證明自己……而這些,也會超越名利的追求和物質的擁有,讓在我們在白髮蒼蒼,回首人生的時候,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真正的自豪!

在這畢業的時刻,我們因為無邊的愛而聯繫在一起,我們有共同的無法再來的經歷,我們有相同的無比榮耀的名字。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馬上,我們就要踏上征途,這過去的四年時光,將被悉心裝進行囊,它將不斷提醒着我們秉承和發揚清華精神,敢於擔當,它將陪伴着我們去開創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未來。我期待,幾十年後,當我們作為校友重返校園,當學術新知、未來領袖匯聚一堂之時,大家在回憶往昔之外,能有更多的新故事、好故事可以説,那時,我們將真正感到無愧於我們摯愛的學院,無愧於巍巍清華,無愧於曾經共度的四年黃金時光!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五

親愛的畢業班的同學們:

首先,我代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教職員工們,為同學們在清華經管學院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衷心的祝賀。明天,你們將參加清華大學的畢業典禮,將從校長的手中接過畢業證書。今天,在這裝修一新的學院報告廳,學院專門為你們舉行一個歡送會。你們不僅是清華的畢業生,還是清華經管的畢業生。

無論你是四年前入校的本科生,還是兩年前入校的碩士生,或是三年或五年前入校的博士生,你們都親身經歷了經管學院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你們都親眼見證了學院在20xx年和20xx年獲得的AACSB和EQUIS這兩家國際商學院認證機構授予學院的三項頂級國際認證。學院的辦學水平大大提高,學院的國際、國內聲望與日俱增。當我們還沉浸在去年經管學院本科招生的突破性的優異成績的喜悦之中時,今年的本科招生工作已經展開。雖然招生工作還未結束,但是我可以有信心地告訴大家,今年經管學院的本科招生的各項指標,都將全面超過去年。我們可以自豪地説,清華經管學院的本科專業是全國最受歡迎的、最具競爭力的專業。這是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驕傲。

請記住你們畢業的這一年—20xx年。它是北京的奧運會之年。你們是否意識到奧運會離清華經管可以如此之近:奧運會火炬傳遞在中國境內的第一棒火炬手是我們清華經管去年的畢業生楊揚;奧運會的馬拉松長跑將穿越清華園、經過偉倫樓;清華經管的志願者將在水立方接待全世界的來賓;清華經管學院20xx年的顧問委員會將在8月8日那一天在清華校園舉行,全體與會的顧問委員們將受邀參加當天晚上在鳥巢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

20xx年是四川遭遇強烈地震之年,又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之年。你們同經管的其他師生員工一道,在地震後的第一時間組織了各種賑災活動。特別是你們在5月16日在瞬德樓庭院內自發組織的燭光祈福和捐款活動。150枝蠟燭點燃,寄託了同學們對遇難者的哀思;數百隻寫滿心願的紙鶴環繞在“心願樹”上,表達了清華經管學子的願望。

抗震救災的悲壯,奧運會的輝煌,註定都將成為20xx年的永久記憶。20xx年的另一個歷史性的紀念,就是它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三十週年。沒有三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一切,就沒有清華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也沒有同學們在清華經管的經歷。三十年,在人類歷史中只是一瞬間。但對任何一個個人來説,都是一個不短的時間。我們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一是為飲水思源,希望同學們為生在這一時代感到幸運;二是為展望未來,希望同學們立大志,做大有用於國家、民族的人。在同學們即將離開清華,開始人生新的航程的時候,沒有比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更合適的題目了。

我想從我的三十年前講起。整整三十年前,確切地説,是1978年的3月,我邁進了清華大學的大門,成為後恢復大學聯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的一員。我是在1977年的11月參加後的第一次大學聯考,也是中國唯一的一次在11月舉行的大學聯考,這是因為恢復大學聯考的決定是在1977年的夏天在鄧小平的力推下作出的,所以大學聯考在11月份舉辦。我是在我當時插隊的密雲縣的一所公社中學參加大學聯考的。我並不是北京市狀元,聽説是密雲縣的理科第一名。77級清華只招了幾百名學生,因為是首次大學聯考招生,所以不少專業都沒有招。我選擇數學是因為對其他專業並不瞭解,也可能是因為當時作家徐遲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數學家陳景潤,更強化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理念。

記得我是從南門進學校的。記得我的宿舍是九號樓103房間,進東門一層的左手第一間房間。以後的四年,我們小組就被永遠地稱做為“103組”了。我睡在下鋪,睡在上鋪的是韓亦舜,在座的同學們沒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但他與經管學院關係遠遠在我之前:他曾是經管學院的第一任輔導員和團委書記,他現在是我們的同班同學、經管學院的錢小軍老師的丈夫。我們的班被稱為“數七班”,因為是77年入校的數學專業。我們班的組成反映了期間十二年沒有大學聯考招生的情況:最小的15歲,最大的30歲,老大姐華蘇是數學家華羅庚的女兒。她現在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師,三十年後的今天,她在為我們經管學院的本科一年級學生教授數學課。今天,我特別邀請她來參加這個歡送會,感謝她對經管學院的支持。

三十年前的事我還能記起點點星星。記得到清華後參加的第一次活動是走路到天安門遊行,慶祝第五屆人大和政協的召開;記得第一次數學期會考試後的鬱悶,不明白為什麼證明過程不簡潔也要被扣分;記得那時候我們在九食堂吃飯,最好吃的是1毛錢一份的燒茄子;也記得下午五點後運動時間學校廣播站播出的曲目永遠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1978年的一件事,讓我和我們班的同學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那是我們數七班的第一次班會,各小組之間的第一次節目比賽。做為103組的組長,我起草了一篇詩朗誦(記得是在主樓的東階教室寫的),一舉奪得第一名。我的題目是“20xx年數學班的同學會”。我已經找不到原稿了,有幸的是,錢小軍老師保留了一份手抄稿(那時還沒有複印機)。她今天上午給我複印了一份,謝謝錢小軍老師!這也是我三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我三十年前的文字。

我是這樣開頭的:“新年的鐘聲,把人類推入二十一世紀。這鐘聲是告別的鐘聲,它在替人們歡送難忘的二十世紀,這鐘聲是報捷的鐘聲,它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今天是20xx年1月1日,清華大學這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同全國一樣在歡慶偉大的勝利。在現代化的數學大樓的大廳裏,正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同學會。這是上個世紀77級數學班的老同學,今天,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共同歡慶勝利,暢敍舊情。”

接下來是針對當時班上的一些活躍同學,想象他們在20xx年時取得的成就。在當時的想象空間中:剛進校就考上研究生的孫捍東成為了著名數學家;老大姐華蘇把計算機應用於醫學診斷,成為著名醫生;年齡最小的小朱子運用遺傳工程成為水稻專家;幹了十年煤礦工人後上大學的清華子弟老籍成為了導彈專家;最風趣的鄭弈做了清華大學計算中心主任;等等。最後我還想象到我們班的校籃球隊員吳大個兒通過視頻在千里之外參加同學會的情景。

記得當時我們的表演之後全班同學都很興奮,我們組奪得第一也是眾望所歸。調侃新同學,令人感到親切;對二十多年後的憧憬和想象,也讓人耳目一新。這一次,我們103組在數七班大放光彩。

三十年後再來讀這一段,可能會感到當時有點理想主義。但是它讓我想到,人應該要有些想象力。愛因斯坦的名言是:“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因為知識只侷限於已知世界,而想象力將延伸到未知世界。在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在清華學到了很多知識。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知識會過時,有些知識會被證明並不正確。多少年後,當你們回首在清華的歲月的時候,可能會感受到,讓你們受益最大的,並不是哪門課程的具體內容,而是在清華受到薰陶的理念和思路,培養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結識的同學和師長。

回憶三十年前的這一段也讓我看到,即使再有想象力,也有它的侷限,比如我並沒有想到清華會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我也沒有想到我的多數同學們後來進入數學和科學以外的領域。但是,平心而論,又有誰能在1978年預測到中國在之後的三十年取得如此令世界震驚的經濟增長呢?這正是我下面想講的主題。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平均實際年經濟增長超過9%,人均經濟增長8%左右,這意味着每九年翻一翻,也就是説,在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今年我國人均GDP將是1978年時的9倍!這個成績恐怕也超出了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自己的估計。難怪不少過來人都會用“沒有想到”來形容中國這三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可以不誇張地説,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超越了人們三十年前的想象力。

同學們自出生以後就是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可能會覺得一切都很自然。其實不然。雖然我們的歷史上有過唐、宋時代的繁榮,但那以後的一千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就一直停滯不前。但由於人口眾多,中國的經濟總量直到十九世紀仍然居世界第一。鴉片戰爭以後,外患內亂,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份額越來越小,到上個世紀中葉,不到5%,與中國佔世界人口1/4完全不成比例。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獲得了和平的環境。但是,計劃經濟的束縛、三年災害的嚴重打擊、十年的**,都給經濟發展造成了困難。1978年的撥亂反正,之後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在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超過十年的經濟穩定的增長時期。而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的高速增長的成績,在一個十幾億的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你們生活在中國發展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時刻,概率很微小,人生很幸運。

你們最大的幸運,還不在於你們見證了中國至今的高速發展,而是你們在今年畢業,將親身參與未來三十年或更長時間的更加激動人心的、更加富有挑戰的事業。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在未來三十年將面臨在三個基本方面的挑戰:

第一,發展的挑戰。過去三十年,中國從一個低收入國家成長為一個低中等收入國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中國的人均收入仍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GDP總量在全球的份額仍低於中國的人口在全球的份額。在未來的三十年,我國的人均收入將跨越世界的平均水平,我銘家將進入高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這意味者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多數人生活在城市,而不是農村。這也意味着多數人口將成為中等收入者。如何完成這一發展階段,這是你們未來的使命。

第二,改革的挑戰。過去的三十年,我銘家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初步的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體制改革尚未完成。在代表黨中央作的“xx大”報告中響亮地説:“停滯和倒退是沒有出路的。”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既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路徑,完成向成熟市場經濟的轉軌,這是你們未來的任務。

第三,開放的挑戰。實行對外開放使中國在短短的三十年的時間裏,從一個最為閉關自守的經濟變為為最為開放的經濟之一。中國從對外開放中的受益是巨大的,是無可爭議的。隨着全球化的深化,隨着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成長,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何融入世界經濟,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國將是繼美國之後第一個崛起的開放的大國。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大國如何在全球經濟中定位,如何影響世界,是你們未來面臨的挑戰。

未來的三十年是激動人心的三十年,是充滿挑戰的三十年。由於你們的努力,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有可能超過美國,再次成為世界第一。用經濟史學家麥迪遜(Angus Maddison)的話説,這將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位置“恢復到歷史的常態”。而你們就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這一劃時代的里程碑的建造者。所以,你們比我更幸運。

但是要實現這一切,需要你們的付出,需要你們的奮鬥。作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作為清華經管的畢業生,我對你們有着最高的期望。從我今天講的過去三十年的故事中,可以引發出我對你們的畢業寄語,那就是希望你們:多有一些想象力,爭取做出一些超越想象的貢獻。

三十年後的2038年,距離改革開放開始的1978年是整整六十年,又是一個戊午年,正好是一個輪迴。那時,我們將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六十週年。我今天向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提前發出邀請,邀請你們在三十年後回到清華經管學院,向母校報告你們這三十年的成績。

不管那時我在哪裏,我都會期待着你們的歸來。

謝謝大家。

清華學子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六

愛的同學們:

無論歲月如何流逝,今天註定甜美而清新。我要祝賀你們經過大學生活的洗禮,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典禮。在你們3300多人中,有700多名同學會直接就業,有2500多人將繼續學習。但不論怎樣,今天對於你們而言,都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標誌着你們的人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意味着你們將褪去青澀、走向成熟。

青春,是人生的精彩華章。我要感謝你們把美好的時光留在了清華,讓清華和你們一起走過。我希望你們從學校帶走的,不僅是一紙光鮮的文憑,也不僅是一份修過什麼課程、做過什麼社工、得過什麼獎勵的漂亮簡歷,更重要的是清華四年帶給你們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相信你們從百年校慶中,感受的不只是自豪和歡樂,還有清華的厚重歷史和獨特文化。相信你們對宿舍要不要熄燈的討論,維護的不只是自身的權益,還有對少數人權益和公共契約的尊重。相信你們對於素質測評的質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用一把尺子公平地評價學生,還有對個性化發展、多樣化成長的堅持。相信你們在捍衞網絡詞條、追尋中國夢的實踐中,體會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貴,還有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我更相信,你們在課堂、在實驗室、在各種大賽上,收穫的不只是知識、分數和名次,還有創意創新創業的創造者精神,這種精神將伴隨你們一生。

同學們,你們生活在一個崇尚創新的偉大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思想文化交融激盪,人類社會深刻轉型。這一切,為你們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你們今後要有所作為、有所成就,不僅取決於你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更依賴於你的創造性。20xx年,IBM公司針對33個行業1500名首席執行官的一項調查發現,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創造力”。在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的用户檔案中,“創造力”也是兩年來使用最多的詞彙。在當今世界,創造是你們面對生活、面對事業、面對社會、面對未來的最佳選擇。

同學們,創造需要理想,那是你們心靈夜空中的耀眼鏽。剛才顏寧教授給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野心”,就是希望探索自然的奧祕,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正是這種科學夢想,使她和她的團隊毅然選擇了一項已困擾全球科學界半個世紀的課題。然而前四年的進展很不順利,困難重重,怎麼也做不出來,但她們沒有放棄,依然執著地堅持,每天都在實驗室工作十幾個小時。到了第五年,才有所突破。最近,她的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被20xx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譽為“一項偉大的成就”。顏寧的學生、團隊主要成員鄧東,當初就是被導師這種強烈的科學夢想所感染,跟着她一起“發瘋”,一起“死磕”轉運蛋白機理這一世界性難題。顏寧教授認為,正是這種既充滿吸引力又極富挑戰性的理想追求,才使這個年輕的團隊沉靜下來,並最終取得突破。她曾經跟我講,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它當作職業來做,進一步是把它當作興趣來做,而只有把它當成理想和事業來做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創造力。

同學們,創造還需要勇氣,那是你們人生征程上跨越艱險的基石。猶太民族充滿創新的活力,以色列創意創新公司高度密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的總和。一個多月前,我在以色列見到內塔利亞胡總理時,談到清華和特拉維夫大學正在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在短暫的會面中,他兩次強調説,創新就要允許失敗。之後,我們參觀EcoMotion,這是一家致力於推廣智能交通的高科技機構。機構創始人阿爾農(Arnon)先生先前是做信息技術創新的,創業成功後曾對財富100強的多家公司進行了戰略投資。臨走時我問他,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説,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失敗中來的。每次失敗之後,而不是成功之後,他都要辦一個party,等大家喝伏特加喝到東倒西歪的時候,就會告訴他為什麼失敗。在他看來,創新創業的精髓就是勇於失敗。勇氣是創新的前提,是把創意變成創造的關鍵。害怕失敗,不冒風險,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不敢做他人未做之事,就永遠感受不到創造者的巔峯體驗。同學們,年輕是你們最大的資本,年輕時的失敗並不是人生的失敗,而是你人生中最為寶貴的閲歷和收穫。

同學們,創造更需要包容,那是你們事業發展中兼容幷蓄的內核。最近,首屆“校長杯”創新挑戰賽的決賽剛剛落幕。我和評委們發現,有的項目雖然有很好的創意,但並不成功,原因並不是技術不行,而是缺乏一個結構合理、能力互補、分工合作的團隊。隨後,我做了進一步調查,發現同學們大多數時候喜歡找身邊熟悉的人一起做事,願意與同性格、同質化的人開展合作。其實,做成一件事,更多的時候要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特別是你們有時並沒有辦法選擇團隊,必須與各種個性特質的團隊成員相處。因此,你們將來在自己的團隊中做事,或者領導一個團隊,不僅需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重要的是學會包容。包容,首先要包容別人,能傾聽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反對的聲音和那些看似荒誕的想法,真正做到心胸寬廣、厚德載物。包容,還要包容自己,你追求卓越和完美,但不要期望得到周圍每個人的讚賞,要習慣於刺耳的批評甚至無端的指責,因為創新總是從少數人開始。同學們,我們正處在一個日益多樣化的社會,只有尊重他人的與眾不同,才能做到與眾不同的自己。

同學們,今天,終將成為歷史;未來,意味着創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名學者,叫謝利•哈瑞森(Shelley Harrison),現已年過七旬。他曾利用激光技術創辦了條碼掃描公司,他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我對他説,如果他寫回憶錄,一定非常精彩。而他卻説:“我更感興趣的是未來,而不數去。”

這讓我想起一段話:“人們總是喜歡回憶,而不喜歡想象。留在我們記憶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於想象中的則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許令人恐懼,因為需要冒着探索未知的風險。我喜歡未來,因為那需要想象。”各位同學,在你們人生新的征程中,希望你們用執著的理想、創造的勇氣和君子的包容,去想象自己的未來,去創造屬於你也屬於整個人類的未來。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34p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