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800字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800字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800字

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裏,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我是_x屆畢業生_x,很榮幸能在這個神聖而特別的日子裏代表全體畢業生髮言。今天我們教師教育學院舉行1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大結局的喜悦,也有告別這裏一切的不捨。

兩年或三年的歲月,聽起來似乎是那麼的漫長,而當我們今天面對離別,又覺得它是那麼的短暫。兩年或三年前,我們帶着夢想與期待,進入了教師教育學院,開始了我們的讀研之旅。在讀研期間,我們既要學習教育類課程,也要學習專業課程,還要進行支教和頂崗實習,這可謂一條光榮的荊棘路。現在,站在希望的門前回首張望,那一路的荊棘竟然都變成了盛放的薔薇。為此,我代表10屆全體畢業生感謝母校優良的學風和傳統,感謝學院嚴格的要求,感謝老師忘我的工作精神,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兩年或三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我們一定會記得研一時繁重的課程學習,商討課程作業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會記得研二時忙碌的頂崗實習,穿梭於大學與中學之間成為我們每日的必須課;我們一定會記得畢業論文寫作期間,學術導師、實踐導師和學術聯繫人給予我們的關心、支持與幫助;我們也一定會記得學院各位老師不厭其煩地聆聽我們彙報畢業論文進展。當然,我們還會記得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記得我們入學時的欣喜與畢業時的不捨。如今,我們就要畢業了,所有這些温暖的記憶都將銘刻在我們內心深處,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

兩年或三年裏,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們的碩士研究生生活也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畢業既是一個終點,又是一個起點。我們即將揮別美麗的隨園,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今後的人生旅途上,我們不會淡忘刻骨銘心的同窗友情,不會放棄曾經擁有的理想信念,不會辜負師長的殷切期望!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母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所有畢業生的殷切期望,帶着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裏耕耘兩年或三年的收穫奔赴八方,在未來的社會中書寫新的華彩篇章!

同學們,讓我們以最熱烈和最真誠的掌聲向老師們致以最崇敬的感謝,感謝他們潛心的教化。同時,也讓我們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這最真實、最美麗和最難忘的研究生時光。最後,祝願我們教師教育學院碩果累累、人才輩出!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2

同學們: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空間。這個空間邊界就是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自己的知識空間越大,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積也就越大,因此就越會感覺自己的無知。  擴充知識空間的過程叫學習。從國小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的知識空間在不斷擴大。研究生的知識空間就應該更大一點。北郵與其説是擴充了你們的知識空間,不如説是拓展了你們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積。“讓人覺得無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西班牙作家這樣説過。

兩個人知識空間的碰撞叫交流。更多人知識空間的融合叫團隊精神。成千上萬人的知識空間通過電信技術相互影響叫上網。在我們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在爆炸,知識空間在膨脹。一個缺乏交流、脱離團隊、拒絕網絡的個人知識空間,肯定是一個相對萎縮的空間。  全世界知識的總和形成人類知識大空間,這個大空間的邊界叫前沿。什麼叫研究生?研究生必須擁有一小塊與人類知識空間共同的邊界,必須在前沿工作。如果他們在這塊邊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發現或叫做發明。這樣的突破,擴充了研究生個人的知識空間,同時也就擴充了人類的知識大空間。

發現與發明統稱為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這是江澤__席的一句名言。接受過民族許多關愛,享受了高學歷教育的研究生,對於創新,當然是責無旁貸。

北郵的研究生,尋找一份穩定的高收入的工作並不難,今天在座的314名碩士、17名博士都已經簽了年薪5萬、8萬、10萬甚至更高的從業合同。但是,不能忘記,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紀,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太平洋彼岸的你們的同齡人,他們擁有5億、8億、10億甚至更多的高科技股權,在今天這樣一個財富向知識精英聚集,資本為科技創新投入的浪潮中,北郵的研究生,為了民族的發展,為了國家的興旺,一定要搏擊在大潮的浪尖,而不是悠閒在遠離潮頭的沙灘。

一個月以前,貝爾實驗室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在慶典上,院長李大維博士親口對我説,他組織並參加今年在中國的招聘面試工作,在考核優秀的名單中,絕大多數來自北郵,他還告訴我,貝爾(中國)的一項近期活動是舉辦系列科技前沿講座,四個舉辦地分別選在中國科學院、北大、清華和北郵。北郵之所以能培養高質量畢業研究生,之所以能贏得國際科技界的尊重,原因有三點:第一,高素質生源;第二,良好的師資條件和校園環境;第三,優良的校風,特別是創新的精神。

最近出版的50萬字的《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一本書中,有一段很長的科技精英介紹,其中寫道:“周建會博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並在該校獲碩士學位,他1998年發明‘warestardls400g’系統使光網絡系統傳送信息容量擴大5倍”。我在這裏還要告訴畢業研究生,周建會99年月離開了貝爾,投身硅谷,開始了自己的創新事業。

你們另一位學長,北郵78級也就是第一批碩士黃章勇,92年辭去公職,帶領幾個青年人從四川到深圳,創辦飛通光電子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中國到國際,1999年,公司規模超過三百人,產值2億,產品遠銷歐、美、亞10個國家,當美國著名ortel公司收購飛通38%股份時,唯一條件是股東各方必須同意,給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黃章勇獎勵個人股權。

北郵的研究生校友中不乏科技創新的榜樣,北郵的校園內更有充滿創新精神的教授:葉培大、周炯先生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探索數十年,陳俊亮、楊放春教授的智能網已經為中國電信網所用,並正在走向東南亞。還有雷振明教授的atm交換機/ip路由器,孟洛明、朱其亮、宋俊德教授的網管軟件,林中教授的光纜測試設備,孫景鰲、蔡安妮教授的指紋識別軟件都已佔領市場,並且一步步走向國際,今天北郵的校園裏,擁有自己知識產權超過了百萬的教授,已經不止是一個兩個。

作為北郵的研究生,我相信,你們年輕的血管裏已經注入北郵創新的血液,你們心中激動着的是創新慾望,沒有創新慾望的,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科學家,不可能成為出色的工程師,不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再見了,年輕有為的北郵畢業研究生。祝你們前途無量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3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以及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張平。首先非常感謝母校給我這麼崇高的榮譽,讓我在莊嚴隆重的畢業典禮上代表碩士畢業生髮言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發言稿講話,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感恩 記憶 責任 !

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代表本次畢業的全體研究生,向悉心培養我們的母校、向諄諄教導我們的老師、向默默為我們奉獻的教職員工表達最真誠、最懇切的感激與敬意!感謝你們,帶領我們走入專業研究的殿堂、幫助我們建立起知識的框架,更感謝你們教會我們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兢兢業業做學問的道理。同時,還要特別感謝我們的父母和親人,因為有你們全方面的支持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才使我們有勇氣、有力量走到今天!最後,還要感謝我所有的兄弟姐妹們,因為有你們的存在,讓我的世界充滿色彩,因為有你們的陪伴,讓枯燥的學習生活充滿着激情和希望,感謝你們!

懷着滿載的收穫和感恩的心,我們即將離開母校,太多難忘的記憶烙印在我們心中。我們會記得課堂上老師們忘我的付出與傳承,也會記得我們為搶佔座位而付出的艱辛;我們會記得汶川的顫抖和在食堂門前的募捐,也會記得剛買的自行車被偷時的氣憤;我們(“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發言稿)會記得面對鐵人雕像時重温入黨誓詞的心情澎湃,也會記得寒冷的冬天手腳冰涼偷偷燒一壺熱水的忐忑 ;我們會記得實驗室裏深夜的燈光見證過我們奮鬥的身影,也會記得食堂飯菜的 給力 ;我們會記得別人成雙成對時的 羨慕嫉妒恨 ,也會記得自己被喜歡女孩拒絕時的寂寞空虛冷 ;我們會記得初入雙選會場時彷彿 人在囧途 ,也會記得 我爸雖然不是李剛,但我們最終依然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我們會記得平時聚會時的豪言壯語,也會記得散夥飯後大家靜靜地擁抱,只能哽咽地説句: 祝你一路順風 !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4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學獲得博士、碩士學位。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奮力拼搏完成學業表示祝賀!同時,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辛勤培育你們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這個場合,給大家講點什麼。大家知道,在過去幾次畢業典禮上,我曾經講過理想、擔當、良知、敬畏等這樣一些關於價值信念的話題,勉勵同學們在實現自我價值和履行家庭責任的同時,肩負起推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類文明進步的時代重任。這既是對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經歷中的一些感悟和體會。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選擇與堅持。前不久,我在台灣訪問的時候見到一本書,書名叫《Outliers》,書的內容與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主題很吻合,我就買了下來,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讀完了。書中講了很多故事來説明社會環境、機遇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過,我從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啟示,在此與大家分享。

第一是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這本書講到加拿大冰球國家隊的故事,作者發現在這些國家隊選手中有一個規律性現象他們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加拿大這個冰球運動狂熱的國家,教練們會挑選9到10歲的小選手組成“巡迴賽小組,而分組的時間界線恰好是1月1日,換句話説,1月1日到當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球員會被分在一組。對10來歲的孩子來説,幾個月的年齡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發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組競爭中勝出。而一個小選手一旦被選中,他將擁有更好的教練、更出色的隊友、參加更多的比賽。久而久之,這些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其中秀的一部分人就進入到國家隊。大月份出生的運動員從一開始幸運地獲得了那些微小的機會,並通過努力逐漸把這些機會累積成自己的優勢,最終成為國家隊選手。這個規律不僅存在於加拿大冰球運動中,在美國的棒球運動、歐洲的足球運動甚至在學校教育中也有類似現象。

這告訴我們,每件事情的起步階段都很重要,不要因為事情小就忽視它,不要因為是剛開始就不認真去做。同學們,你們離開學校後,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積累未來發展優勢的那個機會。希望大家邁好這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長融入到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也決不要消極悲觀、怨天尤人。這是我想説的第一點體會。

第二是要長期堅持,全心投入,不要輕易放棄。大家在學校時有不少觀看高水平演出的機會。當我們陶醉於婉轉悠揚的樂曲時,經常會讚歎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並可能會將此歸功於他們的非凡天賦。《Outliers》這本書卻講了另外一個發現:無論是小提琴還是鋼琴專業的學生,他們從5歲左右開始學琴,到20歲時,那些具有成為獨奏家潛質的學生都至少練習了10000小時,那些被認為比較優秀的學生累計練習了8000小時,而那些被認為將來只能成為一名音樂輔導老師的學生只練習了4000小時。這就是所謂的“10000小時法則,如果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準,他(她)的練習時間通常需要超過10000小時。這個法則也應驗在我們熟知的很多人士身上。比如,比爾蓋茨就幾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時光都用在了計算機程序開發上。從1968年他上七年級開始,到大二退學創辦微軟公司,這期間蓋茨持續編程有7年時間,遠遠超過10000小時,據説當時世界上有蓋茨這樣經歷的人不超過50個。因此,當1975年個人計算機開始進入家庭時代的黎明時刻,能佔據最有利的位置去擁抱第一縷曙光的人,自然非“蓋茨們莫屬。前不久,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來清華演講,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對於創業者來説,什麼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棄。我們的古人也説,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你才能從中產生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認識,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和洞察,這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過程。沒有這樣的積累,即便機會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難能把握住。所以,平庸與卓越之間的差別,不在於天賦,而在於長期的堅持、持續的投入。這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二點體會。

我要説的第三點是,要懂得取捨,有所不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誘惑。去年下半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清華有一個對話活動。當被問到“在過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難的決策時,庫克回答説,最難的是“決定不做什麼。因為蘋果公司有太多偉大的、令人興奮的想法。他又被問到,是不是要從好的想法中選擇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驚訝的是,庫克説,我們所有的想法都是的想法,但蘋果公司只能選擇其中一種,並努力把它做到極致,其他的都會果斷放棄。同學們,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對優秀的人而言,選擇更是人生中面臨的挑戰。今天你們走向社會,將面臨各種各樣的機遇、誘惑,也會遇到很多的挑戰、挫折。每當這時候,你都是在回答與“選擇相關的問題。我希望大家,無論面對機會還是挑戰,都能有捨棄的胸懷和勇氣,都能從國家利益出發、從大眾福祉出發,選擇最有價值的事情,專心專注地做下去,在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事業中讓自己從優秀走向更加優秀。

同學們,剛才我講的是自己從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點感悟。當然,即使大家做到了這三點,也未必一定能獲得你所期望的結果。剛才童之磊校友就講到他從20_年創業至今,所經歷的多次挫折和失敗。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恆,勇於捨棄,你們就會從自己的每一次經歷中收穫對成功與失敗更為深刻的理解。那時候,世界依然屬於你,創造精彩人生的空間依然為你敞開。正如敬愛的朱鎔基學長在紀念經管學院建院30週年時,對清華同學們講的那樣,“要大膽地試,不要怕失敗;你們還年輕,失敗了也無所謂。

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5

親愛的同學們:

歷史上的今天,1982年6月16日,新中國首次舉行博士論文答辯會,標誌着我國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博士產生。70年前的1945年,是學校前身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建校元年。在學校建校70週年、在國家首批博士誕生紀念日之際,我們隆重舉行_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及學位授予儀式,意義非凡。值此激動人心時刻,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的21位博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的641位碩士研究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服務你們的員工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你們的父母、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幾年前,你們經過刻骨銘心的艱辛努力和付出,進入了_深造,開始了與_交相輝映的心路歷程,你們增添的蓬勃生機和創新力量,付出的點點滴滴,時刻演繹着_的故事,奏響着_的音符,凝成了_的精彩與光輝。

同學們,作為_最為優秀的學子。你們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告訴我們,你們學的很用心;你們參加數學建模大賽或學科競賽頻頻獲獎,傳遞着你們勤學善思、勇於創新、敢於拼搏的精神;你們跟着導師在實驗室做實驗,開展科學研究,到現場測試數據,整理報告,撰寫專利,展示了你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的風貌。你們的努力和智慧讓我欽佩,你們為學校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30年前國家召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大會,作為“中國第一號博士”的馬中騏作為博士代表上台發言,題目叫《新的起點》。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提了個問題:“以後那麼多博士怎麼辦?”很多人當時並不明白蘇步青何有此問。這個問題在今日聽來,更容易理解其中深意:中國研究生的數量與日俱增,研究生是否還能保證足夠的“含金量”?在科研工作中是不是有相稱的貢獻?

有感於馬中騏的發言和蘇老之問,今天當此特殊場合我想對同學們説,將學習進行到底,終生與書為伴,這也是我的臨別贈言。

將學習進行到底,你們或許認為這個話題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但我們都知道,做起來很難。因為將學習進行到底,就是古人所説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們今天與其説在慶祝畢業,不如説是歡呼新的學習的開始。

將學習進行到底,喊喊口號容易,要想做到非常不容易。首先你得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我先讓大家看看以色列和匈牙利國人是如何愛好讀書的。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而以色列的猶太人人均每年讀書68本。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裏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麼?”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裏藏着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因而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即使在乞討,他們的身邊總會帶着每天必讀的書,更別説衣食無憂的人了。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

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購書20本,比同地區的西歐人要多得多,而我國上世紀90年代統計,平均每人每年購書只有5本,_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提供的統計信息,人均4.3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那麼,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會得到什麼呢?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時間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糧食不夠吃,還要以石油換食品,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而且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他們憑着聰明和智慧,創造出驚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人均讀書為7本,我國人均水平遠未到達。你們,是_的精英,也是我們社會的精英,我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裏,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做到手不釋卷,將讀書變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國古時醫聖李時珍讀書方法有三點,一是涉獵面廣,二是依類專功,三是勤做筆記。閲讀時應全神貫注,不是一般地泛觀博覽,而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且務求有所心得,一旦有了心得,就隨時筆記,決不輕易放過,更不能斷章取義,囫圇吞棗。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鉅著——《本草綱目》。博覽羣書,用心研讀,廣拜名師,勤為實踐是李時珍成為科學巨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將學習進行到底,要將讀書變成自己的生活。現在信息技術這麼發達,日本人還經常口袋裏裝着袖珍書,坐在地鐵上拿出來閲讀,看看我們的高鐵地鐵,大家都在低頭看手機。

有外國記者曾説,“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他把錢鍾書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蹟與象徵。錢鍾書是誰,他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績。他一輩子鍾情於書,讀書是他最大的癖好。因他週歲“抓週”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鍾書”。

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在國外留學期間,為了博覽羣書,他競日夜埋首在圖書館的書叢裏,聚精會神,心無旁騖。

年過八旬以後,錢鍾書每天依然孜孜讀書,樂此不疲。對他而言,閲讀就是生活。錢鍾書從兒時的閲讀啟蒙中,逐漸確立了“滿室書香、博學強記”的做讀書筆記閲讀習慣。讀書筆記是錢鍾書攀上學術高峯的重要階梯。他寫學術鉅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先生的讀書生涯告訴我們,“對一個人生閲歷有限的學生來説,閲讀在豐富其人生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今天我想向同學們提議,你們畢業後每年能讀20本以上的書,並保持下去。每讀一本書都寫讀書筆記。當你完成100本書的閲讀時,請你登上_理工大學的大講堂,讓你的學弟學妹共同分享你讀書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就要離開,從此開始你們絢麗多姿的五彩人生,我希望你們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挫折遭遇,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與書為伴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説一聲再見,但讓我們在心裏永遠不要告別。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qpp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