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青年幹部報告多篇

青年幹部報告多篇

青年幹部報告多篇

【第1篇】審計廳青年幹部下基層調查報告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大潮中,作為青年幹部,怎樣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關懷通過文化的渠道,結合農村的實際和羣眾習慣接受的方式向羣眾傳播、延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次農村基層生活不僅使青年幹部有機會深切瞭解白河村的基本情況,對農村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而且為我們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工作提供了平台。

一、白河村基本情況及文化發展現狀

黃鐸堡鎮白河村位於固原市西北部,屬於寧夏南部山區。白河村轄3個自然村,全村414户1605人,屬純回民村,以傳統的種養殖業為主,主要農產品為玉米、馬鈴薯,養殖業以分散的小規模養殖為主。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是自產自銷,商品率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經濟基礎薄弱,低收入貧困人口占總人口一半以上。

為改變生存環境,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農村精神文化生產嚴重缺乏。隨着鄉村建設的擴大,白河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問題也隨之加劇。信息閉塞、精神文化匱乏是農村很多地方面臨的一大問題,可以説白河村文化貧困現象只是是千萬個鄉村的一個縮影。

白河村村民們除通過電視獲得外部信息和文化娛樂外,現代城市的各種文化消費一無所有。通過半個月的走訪,我們瞭解農民基本生活還是比較貧窮、落後,與外界的聯繫閉塞、滯後,文化生活尤為匱乏。白河村沒有文化站,也沒有圖書室,沒有體育活動場所,多年也沒有放過電影。村民平常的娛樂活動就是打麻將、玩撲克。路過一家農家商店,進去後發現六、七個青年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其中一個青年告訴我們,現在還不是忙農活的季節,村子又沒有什麼體育設施,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只有這樣打發日子可以看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空虛。

白河國小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該國小共有240餘名學生,有11名老師,其中5名老師為臨時聘用。在白河國小支教的這段時間發現學生沒有閲讀課外書的習慣,他們缺少接觸大量新鮮信息的機會。學生除了上課之外,其餘時間都在玩耍。學校僅有的一間圖書室很小很暗,裏面擺放的圖書內容陳舊、數量有限、種類單一,很難吸引和提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學生家大多沒有電腦,沒有雜誌也沒有報紙,精神生活極度匱乏,回到家只是玩耍和幹農活,常此以往,學生對信息的渴求逐漸衰退。

二、文化貧困的原因

文化貧困從根本上説是產生貧因的主要根源之一,而貧困文化則是文化貧困的直接後果,是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的鄉民的文化習俗、思維定勢和價值取向的積澱。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這逐漸成為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對於這個以農業和小規模養殖業為主的地方來説,許多農民因為落後而貧窮,因為貧窮而忽視知識。對當地農民走訪分析,造成白河村文化貧困的原因,一方面是對農村精神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幾十年來,農村一直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把物質扶貧作為重點,各級領導的主要精力都在經濟建設上,對精神文化建設熱情不夠,對農村文化淡漠、忽視。另一方面,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於城市,農民的教育狀況不容樂觀。據初步統計,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60%。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及以上僅佔8%左右。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農村長期固有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很難改變,他們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或不能接受新鮮的文化事物,僅停留在賭博等一些低俗文化活動中,這給農村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三、轉變扶貧方式的必要性

農村需要文化,但農村又缺少文化。為此,要根治貧困,必須從貧困的主體人入手,走文化扶貧之路,即向他們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傳授適用的科技,並開拓交通,輸入各方信息,從整體上提高貧困羣體的素質,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變當地的潛在財富為現實財富。文化扶貧往往能用最少的錢,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產出比很高。走訪瞭解到目前扶貧主要是輸血式救濟,即單純向貧困地區送錢送物,這雖然起到了暫時救濟的作用,但沒有使原本體質孱弱的貧困地區出現活力與生機,相反卻養成了當地羣眾的嚴重依賴思想,安於現狀。送的糧吃光了,錢用光了,衣穿破了,扶貧生產貸款挪作非生產用途,有貸無還,再貸不靈。輸血式救濟不但沒有幫助貧困户走出貧困,反而使他們陷入了貧困的怪圈之中,難以自拔。造成白河村貧困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因素,還有文化建設的缺失。治貧必先治愚,正如一位扶貧幹部所説的,沒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窮不長。扶貧要逐漸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脱貧。

所以説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開展文化扶貧,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工作。

四、白河村文化扶貧的幾點建議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文化不能嫌貧而要扶貧。物質幫扶的同時,應該側重文化扶貧。現代文明的各種因素在農村這個根深蒂固的環境裏,往往會變形,消解乃至被排斥。我們覺得,在我們向農村傳輸各類文化的同時,一定要針對村民們喜聞樂見和貼近他們利益的形式、內容進行,這樣才有可能產生好的快速的效果。否則,我們主觀良好的願望很可能不會出現期望的種種效果。

繼續做好扶貧工作和青年幹部下基層活動。青年幹部通過走訪農户與廣大農民羣眾交流,可以用自己先進的思想觀念逐漸影響和改變農民羣眾的傳統觀念,幫助他們糾正一些不良的思想認識、陋習等,引導他們接受外界新鮮事物。青年幹部在瞭解農民羣眾思想動態的同時將自己的思想也帶進了農户家裏。同時,青年幹部也能給農村基層組織注入活力,及時的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羣眾,引導農民羣眾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建設農家書屋,配送圖書。鄉村建起圖書室,使之成為向農民進行政策法律宣傳、提供致富技能和信息的陣地。針對農民的文化程度,購置一些簡單實用的書籍,農民們通過讀書用書把書庫變成糧庫、錢庫同時,針對白河國小圖書匱乏問題,建議審計廳幹部每人捐贈至少一本書籍,幫助他們充實書籍量,擴大圖書室規模。

建設農民文化活動室,創辦村體育活動中心。建設文化活動室,配置電腦、電視機、vcd機,以農村文化活動室為陣地,定期播放一些指導農民致富的視頻,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延伸到村。配備乒乓球枱,籃球架,健身器械等體育設施,為村民提供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積極組織引導農村羣眾業餘文藝演出和體育活動,舉辦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活動,以激發羣眾參與文娛活動的熱情。

在調研和了解農民的需要之後,組織開辦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把相關專家、學者請到當地授課培訓,把可行的致富項目引進農村,改進傳統的農業和養殖業發展模式,引導村民致富。

【第2篇】青年幹部述職報告範文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今天我想借此機會結合自己在地方財政局國際科和國際農發基金實習工作的兩年經歷,談一下自己對財經外交工作的一點認識。

有時候我覺得,國際科在地方財政局的地位,就如同經濟學在我的母校中國政法大學的一般,必須承認,國際科(外經科)在地方財政局處於非主流和邊緣角色。我們既不編制預算決算報表,也不給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撥付資金。簡單地説,我們只負責打造貸款和贈款項目找外國的洋人們要錢。洋人的錢不好用啊,要來了就得按洋人的規矩辦事,很麻煩,費了幾年工夫才能要到錢,一不留神,咔嚓,資金就被砍掉了,眼看煮熟的鴨子都能飛走。

都知道洋人很麻煩,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千方百計、屢敗屢戰向中央爭取洋人給我們貸款?原因很多,譬如貸款期限長、利率低,項目設計水平過硬,推動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從更宏觀的角度,通俗地説,就是打開國門,讓外國人走進來,讓中國人走出去。在80年代初期,外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普遍持觀望態度,許多機構不敢到中國投資。世界銀行發放給中國的貸款在外商直接投資中的佔比一度達到40%,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雙邊多邊經貿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標杆引導作用。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很多新的理念、機制與制度的形成,都是率先從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中引入的,比如競爭性招標採購機制,工程師監理制度,建設項目業主負責制,城市排污收費制度,資金支付的報賬制度,可研、環評、移民安置的強制性要求,以及90年代中國國企改革、大學擴展的政策設想,最初同樣來自於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在中國推行的這些制度,都是在西方國家通行的,如果我們不學習這些制度,不適應這套話語體系,就不可能在國際經濟大舞台上玩得轉。

必須感謝小平同志定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感謝時代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種種可能性。只有打開國門,主動與西方接觸,虛心學習西方的契約精神,法治理念,平等觀念,話語體系,才有可能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國際社會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做出更為西方人所容易接受的舉措和行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在來財政局工作前,我曾經在法國留學一年。下面我再來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談對留學生和外交官的看法。留學生和外交官是最早深入接觸西方文化的羣體,也承擔着輸出東方文化,輸入西方文化的重任。想要當好這個角色,在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間取得巧妙的平衡,這並不容易。

在我赴意大利實習前,大學同學曾贈詩一首:九州新顏不自開,三峽尚待西風來。究學洋務扶桑梓,莫廢今世嵩燾才。漢代張騫出師西域,清末郭嵩燾出使英法。張騫被後人傳頌千年,而郭嵩燾在世時卻被冠以漢奸的罵名。為什麼兩人的評價會如此分化?時代背景使然。大漢帝國與西域主動交好,從皇帝到官員開明專制;而清廷閉關鎖國,王公大臣因循守舊,頑冥不化,聞洋人之長便怒、聞洋人之短則喜。無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之,開啟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還是在法蘭西和德意志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薰陶的周恩蘭,鄧小平,陳毅和朱德,留學生和外交官們的觀點總是超越了當時的時代,在歷史變革時期往往走在前列,成為革命與改良的鼓吹者和操盤手,即便他們的呼籲不一定能夠得到迴應,有可能如郭嵩燾一般留下罵名乃至身先死。

回首先賢,從容閎留美到幼童赴泰西留學,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從郭嵩燾出使英法到顧維鈞巴黎和會舌戰羣雄,從周恩來鄧小平留法勤工儉學到中國合夥人感動中國,中國與西方面對面接觸的每一步都是夢想照進現實。盛唐之時,尚有玄奘遠赴西方天竺國取經,今天的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地方依然數不勝數。我們必須承認,西方大國從教育、科技、民生、軍事、政府治理等各方面依然遙遙領先於中國,我們必須看到,在現實與滿懷自信地宣告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之間依然橫亙着種種挑戰和危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然而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能親眼目睹或者經歷反市場、非法治的行為。中央的美好構想從理論、政策和文件轉化成可感知可觸摸的現實,還需要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最後,再來談一談我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期望。願我們每天不再為呼吸的空氣和一日三餐的食物發愁,願醫生不再收紅包,城管不用野蠻執法,法官可以獨立判案,記者報道無禁區,農民工子女能夠正常上學......所有人,用合法收入都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中國夢能否實現,將取決於包括在座各位的每位國人。

述職完畢,謝謝大家!

【第3篇】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外學習考察報告

為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以及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65人,在自治區黨校巡視員、校黨委委員格桑培傑同志的帶領下,於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兩地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

一、基本情況

根據珠海市委黨校學習考察計劃安排,學員們先後聆聽了珠海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紹”、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創新制度,構築預防腐敗新機制”、餘信鴻教授作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是貪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對深圳經濟的影響”、市委辦劉福祥同志作的“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是發展的關鍵”、省委黨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幹部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以及香洲區委辦張獻斌同志作的“學習《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體會”。同時,大家還參與了珠海市委黨校中青班課題調研彙報會,聽了“cepa對珠澳經濟的影響”、“珠海市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情況的調查”、“嚴格依法行政,努力實現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強制度建設,解決幹部能下問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業園區競爭力的思考”等調研報告,倍受啟發。結合着理論學習,學員們還先後參觀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創新海岸、大學園區、格力集團、工業園建設、農村及臨港工業區、駐澳部隊珠海駐地等。

在深圳市委黨校,學員們聆聽了劉校長作的關於近幾年深圳發展狀況和近期所進行的幾項重大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並認真解答了學員們的提問。

通過聽課學習和實地參觀考察,學員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所到之處,受到了兩地市委黨校的熱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不僅使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經驗,受到了啟示,提高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相信對今後學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將會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珠海、深圳成立特區後,兩市市委、市政府帶領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形成了全民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參與發展的良好局面,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是發展的關鍵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東與香港水域相連,南與澳門陸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園式海濱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從一個當初經濟結構單

一、工業基礎差、偷渡港澳嚴重的一個小漁鎮發展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農漁業、商貿旅遊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處的地理優勢和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氣魄,創造出令人一矚目的成就。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0多億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1萬元,城市綠化率達到43%,1999年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珠海確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有較強吸引力的產學研基地,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有較強輻射力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秩序優良、文明富庶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園式海濱城市,並預計2022年實現現代化。

深圳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已由“三來一補”經濟走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路,擁有康佳、tcl、創維等10多個電子電器為主的全國名牌產品。2002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00億元,名列全國第4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5560美元,列全國第1,財政收入300多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確定了創建國際化城市的目標,預計在2022年率先實現現代化。

珠海、深圳兩市2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歸其原因:雖然兩地有其自然的地理優勢,有國家適當傾斜的經濟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兩市人民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這也是兩市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珠海、深圳兩市雖然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但並未就此停滯下來,而是始終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以加速發展作為自身的第一要務。抓住中國加入wto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地處對外開放前沿和擁有海港的優勢,鋭意進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走高科技發展之路;同時按照gepa協議,珠海市擬定了珠海大開發的宏偉藍圖、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發展思想”,兩市還構畫了建設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經濟圈的藍圖,繼續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田。

(二)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中的導向作用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加入wto後,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時而變,因為政府的管理行為、管理手段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珠海、深圳特區政府善於工作創新,勇於打破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發揮政府的市場導向作用,把工作置於市場經濟的框架中,從市場中去尋求突破發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為公共社會服務上,實行政府職能定位市場化,服務市場化。珠海市就提出了“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號,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和各項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從而達到了雙贏。2002年,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4個,合同利用外商投資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98億美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區一直實行歸口管理,但由於政府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和監督者,從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辦事難,易滋生腐敗。現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設立諮詢委員會,委員們由大學教授、有關專家等社會人士兼任,不設專職,委員們負責調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議和報告,人大審議通過後,以政府公報形式對外公佈;政府及其具體部門只有執行權,執行情況由全社會來監督;老百姓如發現在執行中出現違反法規、制度的情況,可向監察局告狀,如對處理結果不服,可啟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實行,目的在於建立“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以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門區農業示範園區位於珠海市西部,相對較為落後。珠海市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政府出資培訓農民學習養魚技術,讓農民由種植甘蔗向海產養殖轉變,並出資幫農户修建魚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按照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為農户找到了市場,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户、公司、政府三贏。這種經營模式,現在當地農村普遍推廣,並在實踐中日趨完善,這也正是政府在市場中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的結果,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考察報告格式 ·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三)合理的規劃,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優質環境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珠海號稱浪漫之城,以人為本、山水共享是其發展的主題。該市大力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把整個珠海市作為生態示範區,使之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旅遊和投資創業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府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做到“八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按規劃徵用和劃撥建設用地、統一按規劃控制功能分區、統一按規劃控制標高、統一審查設計、統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風景園林綠化管理、統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質量地進行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環保、規劃、國土、園林、衞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規,達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時,注重以優美的環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態資源產業化旅遊基地,明確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即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生活社區化,城市主導產業服務化,城市佈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羣體間關係共生化、協調化,城市管理、建設、決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設中把綠化面積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實行市長生態環保第一責任人制度,從而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顯山露水的花園城市,2000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成為國家級的環境保護城市和園林城市。通過環境優勢構建的平台,又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統一發展,同時也為珠海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依託高新技術產業,廣納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從1999年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以來,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生物技術及醫藥等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珠海市支柱性產業,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的總產值達218億元,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79家。尤其是“大學園區一科技創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點、寬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大學園區”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則,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所國內著名高校在珠海設立分院,為珠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同時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投融資體系,為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珠海已相繼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第十一個軟件產業基地。

發展高科技產業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資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國內著名大學和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與研究機構落户,從而聚集了科技創新能量,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深圳雖然只有二所高校,但採取優惠條件吸引了高素質人才,使得國內外人才匯聚深圳創業,同時在人才培養選拔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學人員,市財政保證每人每年培訓費20萬元,送到國外培養;二是高薪聘請,到國內各大學招聘2萬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進必考,凡調入深圳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

珠海、深圳兩市在經濟總量上來之後,不再是簡單的追求發展速度,而是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引進項目上由過去注重數量而轉向根據完善城市功能來確定項目,以高科技企業、高知識聚集行業為主要引進項目,從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三、學習考察的幾點啟示

全體學員通過對珠海、深圳市的學習和考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觀念,並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返回後,經過各小組的認真研討交流,啟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經濟特區二十多年來,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目前,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為西藏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鬥。為此,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帶頭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並且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從而不斷推進我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只有築好巢,才能引得鳳凰來。西藏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交通、能源、通訊等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促進作用,並制定和着力實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費徵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創造良好的軟硬投資環境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區內外國內外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找準優勢,合理定位,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如旅遊業、生物製藥、礦產資源開發等,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從而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

3、西藏目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國家投資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區的發展單憑國家財政投資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財力,參與到我區跨越式發展中來。我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首先要實現農牧區的小康,各級政府應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的,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結合本地優勢,加快農牧區的產業結構調整,走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積極與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提高農牧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從而實現我區農牧民增產增收。

4、珠海市構築生態環境平台,並使之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落户珠海,使珠海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而生態資源豐富的西藏,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為此,我區在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的同時,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牢固樹立“生態立地、生態興地、生態強地”的思想,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避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彎路。在我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本着大旅遊、大區域、大市場、大產業。

【第4篇】西藏自治區黨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珠海、深圳學習考察報告

西藏自治區黨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珠海、深圳學習考察報告

為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以及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65人,在自治區黨校巡視員、校黨委委員格桑培傑同志的帶領下,於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兩地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

一、基本情況

根據珠海市委黨校學習考察計劃安排,學員們先後聆聽了珠海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紹”、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創新制度,構築預防腐敗新機制”、餘信鴻教授作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是貪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對深圳經濟的影響”、市委辦劉福祥同志作的“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是發展的關鍵”、省委黨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幹部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以及香洲區委辦張獻斌同志作的“學習《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體會”。同時,大家還參與了珠海市委黨校中青班課題調研彙報會,聽了“CEPA對珠澳經濟的影響”、“珠海市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情況的調查”、“嚴格依法行政,努力實現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強制度建設,解決幹部能下問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業園區競爭力的思考”等調研報告,倍受啟發。結合着理論學習,學員們還先後參觀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創新海岸、大學園區、格力集團、工業園建設、農村及臨港工業區、駐澳部隊珠海駐地等。

在深圳市委黨校,學員們聆聽了劉校長作的關於近幾年深圳發展狀況和近期所進行的幾項重大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並認真解答了學員們的提問。

通過聽課學習和實地參觀考察,學員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所到之處,受到了兩地市委黨校的熱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不僅使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經驗,受到了啟示,提高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相信對今後學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將會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珠海、深圳成立特區後,兩市市委、市政府帶領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形成了全民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參與發展的良好局面,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是發展的關鍵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東與香港水域相連,南與澳門陸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園式海濱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從一個當初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差、偷渡港澳嚴重的一個小漁鎮發展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農漁業、商貿旅遊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處的地理優勢和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氣魄,創造出令人一矚目的成就。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0多億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1萬元,城市綠化率達到43%,1999年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珠海確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有較強吸引力的產學研基地,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有較強輻射力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秩序優良、文明富庶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園式海濱城市,並預計2007年實現現代化。

深圳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已由“三來一補”經濟走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路,擁有康佳、TCL、創維等10多個電子電器為主的全國名牌產品。2002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00億元,名列全國第4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5560美元,列全國第1,財政收入300多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確定了創建國際化城市的目標,預計在2005年率先實現現代化。

珠海、深圳兩市2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歸其原因:雖然兩地有其自然的地理優勢,有國家適當傾斜的經濟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兩市人民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這也是兩市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珠海、深圳兩市雖然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但並未就此停滯下來,而是始終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以加速發展作為自身的第一要務。抓住中國加入WTO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地處對外開放前沿和擁有海港的優勢,鋭意進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走高科技發展之路;同時按照GEPA協議,珠海市擬定了珠海大開發的宏偉藍圖、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發展思想”,兩市還構畫了建設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經濟圈的藍圖,繼續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田。

(二)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中的導向作用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加入WTO後,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時而變,因為政府的管理行為、管理手段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珠海、深圳特區政府善於工作創新,勇於打破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發揮政府的市場導向作用,把工作置於市場經濟的框架中,從市場中去尋求突破發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為公共社會服務上,實行政府職能定位市場化,服務市場化。珠海市就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號,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和各項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從而達到了雙贏。2002年,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4個,合同利用外商投資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98億美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區一直實行歸口管理,但由於政府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和監督者,從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辦事難,易滋生腐敗。現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設立諮詢委員會,委員們由大學教授、有關專家等社會人士兼任,不設專職,委員們負責調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議和報告,人大審議通過後,以政府公報形式對外公佈;政府及其具體部門只有執行權,執行情況由全社會來監督;老百姓如發現在執行中出現違反法規、制度的情況,可向監察局告狀,如對處理結果不服,可啟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實行,目的在於建立“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以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門區農業示範園區位於珠海市西部,相對較為落後。珠海市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政府出資培訓農民學習養魚技術,讓農民由種植甘蔗向海產養殖轉變,並出資幫農户修建魚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按照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為農户找到了市場,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户、公司、政府三贏。這種經營模式,現在當地農村普遍推廣,並在實踐中日趨完善,這也正是政府在市場中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的結果,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三)合理的規劃,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優質環境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珠海號稱浪漫之城,以人為本、山水共享是其發展的主題。該市大力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把整個珠海市作為生態示範區,使之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旅遊和投資創業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府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做到“八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按規劃徵用和劃撥建設用地、統一按規劃控制功能分區、統一按規劃控制標高、統一審查設計、統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風景園林綠化管理、統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質量地進行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環保、規劃、國土、園林、衞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規,達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時,注重以優美的環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態資源產業化旅遊基地,明確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即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生活社區化,城市主導產業服務化,城市佈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羣體間關係共生化、協調化,城市管理、建設、決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設中把綠化面積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實行市長生態環保第一責任人制度,從而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顯山露水的花園城市,2000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成為國家級的環境保護城市和園林城市。通過環境優勢構建的平台,又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統一發展,同時也為珠海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依託高新技術產業,廣納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從1999年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以來,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生物技術及醫藥等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珠海市支柱性產業,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的總產值達218億元,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79家。尤其是“大學園區一科技創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點、寬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大學園區”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則,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所國內著名高校在珠海設立分院,為珠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同時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投融資體系,為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珠海已相繼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第十一個軟件產業基地。

發展高科技產業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資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國內著名大學和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與研究機構落户,從而聚集了科技創新能量,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深圳雖然只有二所高校,但採取優惠條件吸引了高素質人才,使得國內外人才匯聚深圳創業,同時在人才培養選拔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學人員,市財政保證每人每年培訓費20萬元,送到國外培養;二是高薪聘請,到國內各大學招聘2萬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進必考,凡調入深圳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

珠海、深圳兩市在經濟總量上來之後,不再是簡單的追求發展速度,而是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引進項目上由過去注重數量而轉向根據完善城市功能來確定項目,以高科技企業、高知識聚集行業為主要引進項目,從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三、學習考察的幾點啟示

全體學員通過對珠海、深圳市的學習和考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觀念,並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返回後,經過各小組的認真研討交流,啟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經濟特區二十多年來,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目前,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為西藏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鬥。為此,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帶頭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並且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從而不斷推進我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只有築好巢,才能引得鳳凰來。西藏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交通、能源、通訊等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促進作用,並制定和着力實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費徵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創造良好的軟硬投資環境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區內外國內外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找準優勢,合理定位,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如旅遊業、生物製藥、礦產資源開發等,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從而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

3、西藏目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國家投資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區的發展單憑國家財政投資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財力,參與到我區跨越式發展中來。我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首先要實現農牧區的小康,各級政府應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的,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結合本地優勢,加快農牧區的產業結構調整,走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積極與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提高農牧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從而實現我區農牧民增產增收。

4、珠海市構築生態環境平台,並使之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落户珠海,使珠海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而生態資源豐富的西藏,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為此,我區在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的同時,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牢固樹立“生態立地、生態興地、生態強地”的思想,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避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彎路。在我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本着大旅遊、大區域、大市場、大產業的思路,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使我區經濟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黨校

責任編輯:李宏

【第5篇】2022年青年幹部述職報告

青年幹部的述職報告怎麼寫?本站小編為大家提供範文作為參考!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今天我想借此機會結合自己在地方財政局國際科和國際農發基金實習工作的兩年經歷,談一下自己對財經外交工作的一點認識。

有時候我覺得,國際科在地方財政局的地位,就如同經濟學在我的母校中國政法大學的一般,必須承認,國際科(外經科)在地方財政局處於非主流和邊緣角色。我們既不編制預算決算報表,也不給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撥付資金。簡單地説,我們只負責打造貸款和贈款項目找外國的洋人們要錢。洋人的錢不好用啊,要來了就得按洋人的規矩辦事,很麻煩,費了幾年工夫才能要到錢,一不留神,咔嚓,資金就被砍掉了,眼看煮熟的鴨子都能飛走。

都知道洋人很麻煩,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千方百計、屢敗屢戰向中央爭取洋人給我們貸款?原因很多,譬如貸款期限長、利率低,項目設計水平過硬,推動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從更宏觀的角度,通俗地説,就是打開國門,讓外國人走進來,讓中國人走出去。在80年代初期,外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普遍持觀望態度,許多機構不敢到中國投資。世界銀行發放給中國的貸款在外商直接投資中的佔比一度達到40%,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雙邊多邊經貿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標杆引導作用。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很多新的理念、機制與制度的形成,都是率先從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中引入的,比如競爭性招標採購機制,工程師監理制度,建設項目業主負責制,城市排污收費制度,資金支付的報賬制度,可研、環評、移民安置的強制性要求,以及90年代中國國企改革、大學擴展的政策設想,最初同樣來自於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在中國推行的這些制度,都是在西方國家通行的,如果我們不學習這些制度,不適應這套話語體系,就不可能在國際經濟大舞台上玩得轉。

1971年,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80年加入世行、imf,1986年成為亞行成員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22年,我們宣佈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實現了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爭奪國際金融話語權的大步跨躍。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有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麼優秀的導師,師夷長技以自強,具有後發優勢的中國,學得快,出師也快。

必須感謝小平同志定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感謝時代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種種可能性。只有打開國門,主動與西方接觸,虛心學習西方的契約精神,法治理念,平等觀念,話語體系,才有可能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國際社會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做出更為西方人所容易接受的舉措和行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在來財政局工作前,我曾經在法國留學一年。下面我再來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談對留學生和外交官的看法。留學生和外交官是最早深入接觸西方文化的羣體,也承擔着輸出東方文化,輸入西方文化的重任。想要當好這個角色,在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間取得巧妙的平衡,這並不容易。

在我赴意大利實習前,大學同學曾贈詩一首:九州新顏不自開,三峽尚待西風來。究學洋務扶桑梓,莫廢今世嵩燾才。漢代張騫出師西域,清末郭嵩燾出使英法。張騫被後人傳頌千年,而郭嵩燾在世時卻被冠以漢奸的罵名。為什麼兩人的評價會如此分化?時代背景使然。大漢帝國與西域主動交好,從皇帝到官員開明專制;而清廷閉關鎖國,王公大臣因循守舊,頑冥不化,“聞洋人之長便怒、聞洋人之短則喜”。無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之,開啟“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還是在法蘭西和德意志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薰陶的周恩蘭,鄧小平,陳毅和朱德,留學生和外交官們的觀點總是超越了當時的時代,在歷史變革時期往往走在前列,成為革命與改良的鼓吹者和操盤手,即便他們的呼籲不一定能夠得到迴應,有可能如郭嵩燾一般留下罵名乃至身先死。

回首先賢,從容閎留美到幼童赴泰西留學,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從郭嵩燾出使英法到顧維鈞巴黎和會舌戰羣雄,從周恩來鄧小平留法勤工儉學到中國合夥人感動中國,中國與西方面對面接觸的每一步都是夢想照進現實。盛唐之時,尚有玄奘遠赴西方天竺國取經,今天的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地方依然數不勝數。我們必須承認,西方大國從教育、科技、民生、軍事、政府治理等各方面依然遙遙領先於中國,我們必須看到,在現實與滿懷自信地宣告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之間依然橫亙着種種挑戰和危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然而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能親眼目睹或者經歷反市場、非法治的行為。中央的美好構想從理論、政策和文件轉化成可感知可觸摸的現實,還需要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最後,再來談一談我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期望。願我們每天不再為呼吸的空氣和一日三餐的食物發愁,願醫生不再收紅包,城管不用野蠻執法,法官可以獨立判案,記者報道無禁區,農民工子女能夠正常上學......所有人,用合法收入都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中國夢能否實現,將取決於包括在座各位的每位國人。

述職完畢,謝謝大家!

【第6篇】xxxx年青年幹部述職報告範文

青年幹部的述職報告怎麼寫?述職報告小編為大家提供一篇範文作為參考!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今天我想借此機會結合自己在地方財政局國際科和國際農發基金實習工作的兩年經歷,談一下自己對財經外交工作的一點認識。

有時候我覺得,國際科在地方財政局的地位,就如同經濟學在我的母校中國政法大學的一般,必須承認,國際科(外經科)在地方財政局處於非主流和邊緣角色。我們既不編制預算決算報表,也不給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撥付資金。簡單地説,我們只負責打造貸款和贈款項目找外國的洋人們要錢。洋人的錢不好用啊,要來了就得按洋人的規矩辦事,很麻煩,費了幾年工夫才能要到錢,一不留神,咔嚓,資金就被砍掉了,眼看煮熟的鴨子都能飛走。

都知道洋人很麻煩,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千方百計、屢敗屢戰向中央爭取洋人給我們貸款?原因很多,譬如貸款期限長、利率低,項目設計水平過硬,推動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從更宏觀的角度,通俗地説,就是打開國門,讓外國人走進來,讓中國人走出去。在80年代初期,外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普遍持觀望態度,許多機構不敢到中國投資。世界銀行發放給中國的貸款在外商直接投資中的佔比一度達到40%,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雙邊多邊經貿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標杆引導作用。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很多新的理念、機制與制度的形成,都是率先從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中引入的,比如競爭性招標採購機制,工程師監理制度,建設項目業主負責制,城市排污收費制度,資金支付的報賬制度,可研、環評、移民安置的強制性要求,以及90年代中國國企改革、大學擴展的政策設想,最初同樣來自於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在中國推行的這些制度,都是在西方國家通行的,如果我們不學習這些制度,不適應這套話語體系,就不可能在國際經濟大舞台上玩得轉。

1971年,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80年加入世行、imf,1986年成為亞行成員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xxxx年,我們宣佈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實現了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爭奪國際金融話語權的大步跨躍。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有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麼優秀的導師,師夷長技以自強,具有後發優勢的中國,學得快,出師也快。

必須感謝小平同志定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感謝時代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種種可能性。只有打開國門,主動與西方接觸,虛心學習西方的契約精神,法治理念,平等觀念,話語體系,才有可能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國際社會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做出更為西方人所容易接受的舉措和行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在來財政局工作前,我曾經在法國留學一年。下面我再來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談對留學生和外交官的看法。留學生和外交官是最早深入接觸西方文化的羣體,也承擔着輸出東方文化,輸入西方文化的重任。想要當好這個角色,在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間取得巧妙的平衡,這並不容易。

在我赴意大利實習前,大學同學曾贈詩一首:九州新顏不自開,三峽尚待西風來。究學洋務扶桑梓,莫廢今世嵩燾才。漢代張騫出師西域,清末郭嵩燾出使英法。張騫被後人傳頌千年,而郭嵩燾在世時卻被冠以漢奸的罵名。為什麼兩人的評價會如此分化?時代背景使然。大漢帝國與西域主動交好,從皇帝到官員開明專制;而清廷閉關鎖國,王公大臣因循守舊,頑冥不化,“聞洋人之長便怒、聞洋人之短則喜”。無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之,開啟“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還是在法蘭西和德意志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薰陶的周恩蘭,鄧小平,陳毅和朱德,留學生和外交官們的觀點總是超越了當時的時代,在歷史變革時期往往走在前列,成為革命與改良的鼓吹者和操盤手,即便他們的呼籲不一定能夠得到迴應,有可能如郭嵩燾一般留下罵名乃至身先死。

回首先賢,從容閎留美到幼童赴泰西留學,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從郭嵩燾出使英法到顧維鈞巴黎和會舌戰羣雄,從周恩來鄧小平留法勤工儉學到中國合夥人感動中國,中國與西方面對面接觸的每一步都是夢想照進現實。盛唐之時,尚有玄奘遠赴西方天竺國取經,今天的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地方依然數不勝數。我們必須承認,西方大國從教育、科技、民生、軍事、政府治理等各方面依然遙遙領先於中國,我們必須看到,在現實與滿懷自信地宣告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之間依然橫亙着種種挑戰和危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然而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能親眼目睹或者經歷反市場、非法治的行為。中央的美好構想從理論、政策和文件轉化成可感知可觸摸的現實,還需要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最後,再來談一談我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期望。願我們每天不再為呼吸的空氣和一日三餐的食物發愁,願醫生不再收紅包,城管不用野蠻執法,法官可以獨立判案,記者報道無禁區,農民工子女能夠正常上學......所有人,用合法收入都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中國夢能否實現,將取決於包括在座各位的每位國人。

述職完畢,謝謝大家!

【第7篇】青年幹部軍訓思想報告範文

根據培訓班的統一安排,於xxxx年10月13日至10月20日,參加了區委黨校在xxxx警備區教導大隊組織為期一週的軍訓。這期間,我認真按照培訓班的要求,注重發揮自身特點,較快融入部隊生活,體現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較好地完成了軍訓任務。

一、端正態度,擺正位置,當好普通一兵

這次軍訓,是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為了培養中青幹部的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作風,磨練意志、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大局意識、團隊精神、增強黨性修養而進行的一次訓練。在整個訓練期間,並沒有因為自己曾經是一名在部隊服役多年的軍官,而放鬆訓練標準,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戰士,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愉快服從訓練教官的指揮,牢固樹立口令就是命令的意識,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刻苦的訓練。

二、錘鍊作風,高標準,嚴要求,刻苦訓練

在軍訓中,把作風培養作為自己訓練的重點,注重加強令行禁止的作風培養。在執行紀律方面,嚴格執行軍訓紀律和隊列訓練紀律,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做到了不缺席、不遲到、不早退,堅持上好每一天的訓練課,完成好每一次的訓練任務。訓練中力求動作規範、準確,訓練中,自己努力克服隨意思想,訓練就是訓練,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認真領會教官的教學意圖,注意當堂課的消化吸收。對於不清楚的,注意課後加強補救,反覆體會動作要領。比如,在捕俘拳的學習中,對於13個動作的學習掌握,在認真訓練的同時能在充分利用課後多練習,注重請教其它同志,使自己比較快地掌握了動作要領。

三、努力發揮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力量是鐵,力量是鋼”。這充分説明了團結的重要性,也充分説明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軍訓期間,我努力做到主動關心他人、幫助同志。在隊列訓練中,能充分發揮自己曾經當過兵的優勢,主動幫助個別動作差的同志,熱心糾正不規範的動作。指導其它同志整理內務衞生,每天一起牀,在整理好自己內務衞生的同時,積極主動打掃房間衞生,到出操訓練時,室內內務已清理妥當,堅持天天如此。

四、收穫

這次參加軍訓的同志,來自區各條戰線,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等方面的素質是很高的,給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在緊張充實、豐富多彩的軍訓生活中,同志們那種不畏困難、刻苦訓練的精神,高昂的鬥志,令行禁止的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參觀好八連紀念館,進一步增強了服務人民的宗旨意識。通過隊列訓練,進一步增強了執行力深刻含義的理解。軍訓生活,增進了同志們友誼,強化了團隊協作精神,為下一步黨校理論學習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作風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dge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