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_超級感人催淚的故事【多篇】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_超級感人催淚的故事【多篇】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_超級感人催淚的故事【多篇】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5:撿垃圾的老太太 篇一

今天,我又遇到小區那個撿垃圾的老太太了,在大街公交汽車站邊,她依舊彎着再也不能彎的腰,拉着她那輛沉重的架子車,不時停下來翻看垃圾筒,尋找着那些可以回收的垃圾,一頭短白髮零亂地在風中飄動着,顯得更加滄桑與悲涼……

已經有好幾天不見老太太了,我還納悶着:她會不會生病了,或者去了女兒家,或者……但她終於出現了,依舊是那副老態龍鍾的樣子,我的心裏坦然多了……

老太太七十歲左右,看上去更像八十多了,腰彎得不能再彎了,頭髮白的不能再白了。她是省軍區一個職工的老伴,在青海生活了一輩子。她不是青海人,但一臉的高原紅。因為不喜歡探聽別人的祕密,我不知道她更多的信息,甚至於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一直在做一樣工作——撿垃圾。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開始撿的,但許多人都説她一直在撿。作為一個普通職工家屬,她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正式工作,但還得操持家務,還得照顧孩子,於是她必須找些事做。做什麼事都很難,惟有撿垃圾不難,這不需要多高的文憑,也不需要多麼聰明的頭腦,只要你不怕丟人,只要你不怕辛苦,只要你不怕髒,就完全可以勝任。那怕是在莊人眼裏,這也是最髒最下賤的活,與乞丐是沒有兩樣的。因此,雖説撿垃圾很賺錢,但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但是她做了,一做就是幾十年,她用撿垃圾的錢購買了住房,她用撿垃圾的錢供女兒考上大學、讀完研究生。如今她老了,卻依舊幹這着這項讓她得以維生的工作。

我沒見過老太太的照片,更沒見過她年輕時的樣子,但我想年輕時的她肯定光彩照人,因為我見過她的女兒。

在部隊我負責管理小區物業,物業管理與撿垃圾必定會有一些衝突。不為別的,只為安全衞生。老太太住在多層,分了一間地下室,撿了垃圾無法當天處理,就只能堆積在地下室,地下室滿了就堆過道中,她不停地重複着這項工作,每天把垃圾擺運進去,弄得整個一層地下室到處是垃圾,到處是刺鼻的臭味。住户反映了一遍又一遍,小區物業也勸告了一次又一次,但她依然我行我素。

我不能因為照顧她的生意而讓小區物業管理失控,於是我下達了一個無情的命令:讓清潔工把所有垃圾全部扔出來清理掉。老太太肯定對我的做法極度不滿意,但老太太屬於那種很老實的人,沒有出來爭執,甚至於連面也沒有見。或許她知道後在家裏關着門偷偷地哭泣,或許她躲在某個無人的角落大聲地詛咒着我。但我顧不了太多,每個人都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其位謀其職,我也必須要要維護我的利益,對她的無情就是對大多住户的有情!但她的女兒恰巧回家了,聞知此事後不幹了,找到物業辦大吵大鬧,態度很強橫。物業辦沒有辦法,我只能親自出面解決問題。

大冬天,太陽很温和,沒有多少寒意。在小區院子裏,我見到了她女兒,一個打扮比較洋氣也很有氣質的漂亮女孩,一見面就帶着十分的憤怒,質問我為什麼要欺負她母親?我知道她是高級知識分子,我也沒想着要和她吵架,只是微笑着問了幾個問題:你知道你的母親多大了?你知道你的母親身體狀態如何,能否還能繼續這樣奔波?你既然已經工作了,有能力養活自己的母親了,為什麼還要讓老人受這罪?既然你愛你的母親,為什麼還要讓操勞一生的母親受人冷嘲熱諷,老年也得不到安寧?她的女兒沒有了初時的強橫,或許是覺得自己理虧,或許是良心上的內疚。她説其實自己也不想讓母親去撿垃圾,也勸過好多次母親,但母親就是不聽,可能是已經養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掉了。我很無語,這的確是一個不容質疑的理由,如同我那一生節儉的老父親,任你購買的新衣服成堆,他依舊喜歡穿着破舊的衣服行走在大街上,毫不感到任何羞愧一樣。

我和她女兒沒有吵起來,我只從保護老人的角度讓她去勸自己的母親,不要再幹這撿垃圾的事了。但若真不撿了,老太太又會怎樣呢?如同酒鬼聞到酒味心中發癢一樣,一個勞作慣了的老人一旦無活可幹,放下了原來的活,或許只有成天趴在窗户上望着窗外一片一片的樹葉,或許只有在小院中轉來轉去,無聊地打發殘留的生命。但她會安心地轉嗎?或許腳還沒邁開,眼睛就盯上了那些飲料瓶、紙盒子等等。

事實也如此,和她女兒談完後老太太確實安靜了幾天。但很快又看到她傴僂的身影了,看到她熟悉的架子車了。無可奈何,我只有給老太太立下一條規矩:放在地下通道的垃圾必須擺放整齊,不得存放有異味的垃圾,而且要對垃圾及時進行清理。老太太答應了,我們除了安排人不時去檢查安全隱患,防止發生火災外,也不再幹強制清理的事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看佛面看情面,一個可憐兮兮的老太太,我不能憑着強權去砸她的飯碗,雖然她已經不需要用這個飯碗來維繫生活的。但我深知,這是她精神的飯碗,一旦強行打碎,她的精神世界就會崩潰,那腰可能會彎得更低。

於是,老太太終於放大膽子繼續撿她的垃圾了。她撿垃圾不侷限於蘭青小區,別的小區和外面街道的垃圾筒也都是她的目標。每天天剛矇矇亮,老太太迎着晨寒拉着架子車出發了。如今撿垃圾也是一項好生意,不僅有外面撿垃圾人員,小區內一些從農村來的、過慣了緊日子的家屬們,還有打掃衞生的清潔工,偶爾也會幹幹這營生。但他們都會偷偷摸摸地去翻一下垃圾筒,有值錢的東西迅速放進手提袋中,不敢以此為營生,生怕別人見了會笑話自己,生怕丟了親人的面子。那怕是她的老伴,也只會偶爾幫老太太整理一下垃圾,更多時候只有老太太一個人,顫顫微微地推着架子車,從這個垃圾筒走到那個垃圾筒,從這個角落走到那個角落,伸着佈滿老繭的手,撿起一片片紙張、一個個飲料瓶子,扔進纖維袋中,放在車上,滿意地離去……

有愛才有牽掛,有牽掛才有動力。人生總是充滿無奈,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誰曾不想瀟瀟灑灑地為自己活一生,可到頭來卻因為太多的愛、太多的牽掛讓自己一生重負在肩。老太太也一樣,為了她摯愛的家,為了她可愛的女兒,為了她心愛的孫子,為了……一切的一切,成為她永遠的牽掛,成為她夢中的夢,或許她已不再需要這樣辛苦,但她始終有一個信念: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們,能奉獻多少就奉獻多少吧!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夜深人靜,撫窗而坐,我想那個執著的老太太睡得很香!因為愛,她很坦然;因為愛,她很充實;因為愛,她也很累……

明天,她依舊會彎着腰,拉着沉重的架子車,走向一個又一個垃圾箱,重複她熟悉的動作。如同我那辛苦一生的父親,依舊穿着他破爛的衣服,拿着鐵鍬走向田野,那怕已經是冬天……

猜你喜歡: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1:殘疾村醫的堅守 篇二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吾元鎮嶺村的鄉村醫生李拴州,38年來拄着枴杖、開着三輪為村民看病,坐上公交到縣城給村民報銷、進藥,被村民稱為“嶺上的陽光,鄉親的知己”。

腿病引發立志從醫念頭

李拴州在家拄着鐵枴洗手、切割玻璃針瓶、配藥、掛吊瓶、找脈插針,忙而不亂。

嶺村不大,假若沒有李拴州和他的村診所,這些人就要跑到5公里山路外的吾元鎮,或者更遠的屯留縣城。40年前的李拴州顯然沒有這樣的幸運,甚至因此失去了左腿,那是他命運轉折的關口,也是立志從醫的開始。

16歲那年,李拴州的膝蓋莫名地疼了起來,起初他以為是腿上生瘡了,拖了幾天痛得實在不行了,去縣裏醫院一檢查,被確診為骨肉瘤。緊急的截肢手術後,他失去了左腿。“哪是生瘡啊,連骨頭都爛了。醫生説,再不及時連命都沒了。”回憶起這段往事,李拴州一臉無奈。

正是尋夢的年齡,卻遭受沉重打擊,李拴州備感消沉、絕望。可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因為耽誤了病情而落下殘疾,而村裏又沒有一名醫生,鄉親們會不會重蹈覆轍呢?他感到了後怕。思前想後,李拴州決定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鄉村醫生。只有這樣才能使鄉親們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有病才能夠及時診治,才不會耽誤病情。

於是,傷好之後,他便拄着枴杖去了村衞生所幫忙,這年,李拴州17歲。從此,他從最開始幫醫生取藥、抓藥的學徒工做起,取藥、抓藥、注射、輸液。赤腳醫生啥也懂點,但啥也不精。為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國中文化的李拴州買了大量常見病的醫學書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向人請教。最終獲得了鄉村醫生相關資格,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鄉村醫生。

李拴州的村醫一干就是一輩子。由於村子離縣城遠,村民又以老人居多。38年間,他靠一條腿和一根枴杖走村串户,為10多個自然村的村民看病,淋雨、摔倒是家常便飯。頭髮花白卻滿臉微笑,步履蹣跚卻醫道精良,李拴州成了嶺上眾口稱讚人人感激的好人,他卻説這是平常的分內事。

電驢替代枴杖助力巡診

嶺村有癱瘓在牀的有兩人,再加上50多個慢性病患者,每個月每個人需要隨訪。李拴州每天的任務就是先給需要急診的病人看病,然後再定期給這些老病號做檢查。天天如此,他堅持了38年。

嶺村只有400餘口人,卻分散在十幾個自然村裏,有的位於山谷處,有的則坐落在山樑上,相隔最遠的村子有10多公里路。但無論多遠,只要村民有需求,李拴州隨叫隨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拴州出診全憑一條腿,同時還要備下三根木枴杖。由於木材不結實,之後不停地更換。因為擔心枴杖在出診途中折斷,李拴州每次出門都會拄上兩根,還要在家裏再備上一根,以防一根壞了後能及時頂上,不耽誤出診。

長年奔波,李拴州究竟換過多少根木枴杖,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後來索性做了一根鐵枴杖,雖然沉重,也不如木頭的順手,但是結實耐用,李拴州説鐵的更適合他。1996年,李拴州買了第一輛摩托三輪車,平時村民們有什麼需要,李拴州把藥箱和枴杖往三輪車裏一放,就開着三輪車過去了……十幾年下來,車也用壞了3輛。

去年9月,李拴州冒着傾盆大雨,在十幾裏的山路上摸爬滾打,為了一個患病的婦女;2012年除夕,張秀萍的兒媳小腿骨折,為儘可能減少病人移動,李拴州在十幾釐米厚的積雪裏走了半個多小時……他曾跑丟鞋,就為搶救一位呼吸困難的肺氣腫患者,也曾丟了枴杖跳着出現在危重病人面前。出診路上的一次事故,讓他僅存的右腿也摔斷了,直到現在還打着鋼板。山裏面手機信號不好,生活拮据的他特意辦了兩個手機號,分屬不同的通信公司,為的就是讓村民更好更及時地聯繫到自己。

近40年裏,他記不清自己出診了多少次和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記住了他,十里八鄉跋涉的6萬多公里行醫路記住了他,400多名鄉里鄉親記住了他,記住了用一根鐵枴撐起咱們村裏的“120”。

坐公交為村民進藥報銷

李拴州每月一次要去縣裏新農合醫療管理中心,鄉村公交車是他出行的唯一方式。為的是全村人能及時看病,及時報銷。

技在德,術在仁。這道理在李拴州嘴裏成為樸素的“行醫就是行善,行善不講利”。李拴州每月僅有400元的鄉村醫生公共衞生補貼,以及400餘口人每年7.5元的基本藥物補貼費用,統計下來年收入只有8000元。但他很知足,衞生所裏按規定張貼着當地新農合門診的收費標準,可他除收取藥費外,從不收取村民注射費、換藥費、出診費等費用。

李拴州從不進貴藥、不開大處方、不圖掙錢。在村衞生所,最貴的藥不過十多元,最便宜的只有幾分錢。“當醫生最重要的是良心,行醫就是行善。藥賣貴了,老鄉們承受不起,耽擱了病,我心更不安。”他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奔波在山路上的李拴州,照顧的不光是鄉親們的身體,還有生活。體弱多病的胡根成老人是村裏的五保户,李拴州就成了他的親人,隔三岔五看望老人,幫他檢查身體,很多時候連醫藥費都不收。還有一次,為幫老人收曬在外頭的玉米,他摔進田邊的地壟裏,頭磕在石頭上,血流如注。

村裏50多人有高血壓、4人患糖尿病、4人有精神疾病。400多人的健康檔案、過敏史等,李拴州不加思索地如數家珍。但他卻忘了老伴患的是癌症,忽略了自己肝臟上的腫瘤,直到無法再拖下去,做了手術。3個月後,李拴州又回到了診所。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2:將軍 篇三

1940年春

最後幾位士兵也陣亡了。那羣發狂的野獸紛紛衝上了這個破碎的陣地。炮火侵襲之後,山坡上一片火海!烈焰貪婪地稀釋着那些屍體的血氣!地上全是灰!地上全是血!地上盡是凌亂的屍體!陣地已面目全非,而他滿臉滄桑,唯有血與汗水夾雜着泥沙染紅了他的軍裝。他的一條腿被炮彈給炸傷,左臂還留着一個新的彈孔。

土地裏是無盡的血腥,空氣裏死亡的氣息足以使人窒息,在他的頭頂是那片消散不去的陰雲。

他本不用來的,但他還是來了。

那個士兵最先衝來上,但他卻看到的是一個渾身帶血的巨人巍巍峨峨地屹立在血泊之中。將軍怒視着他,爆紅的眼球讓對手雙腿不禁像觸電了一般顫抖。他愣住了,直到槍聲響起,子彈劃破冰冷的空氣擊中他的額頭,一股熱流順着他的臉廓緩緩滴落,血紅的污垢糊住了將軍的眼睛,粘在鼻尖。

他還沒有陣亡!他的大腦還清醒着!短暫的恐懼過後,士兵彷彿被這一槍聲所驚醒,他拼盡全力,用刺刀穿入他的左肋。將軍臉上終於露出了痛苦的表情,兩眼帶着恨,身體微微有些傾斜,直到最後巨人之軀在一瞬間轟然坍塌。

他們都説將軍倒下時像一座山。

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於隨棗,五戰於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

“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能亡於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決不半點改變。”萬丈豪情本着國心葬於英雄,只在墜隕剎那也要熔為灰燼。火芯不熄,炮火連天,天際彷彿傳來一陣哀鳴。天地也為他抽涕,就連那位日本士兵也對他表示敬意。當他們踏過他的屍體時,他已沒有了呼吸,只是那位士兵取出他衣前沾着血跡的派克鋼筆,才知曉他的姓名。

…………

無數春秋過後,一位老人伸出他乾枯的手指向這片土地:“就在這裏,有一位將軍,用自己的性命極力去拯救一個民族的命運!”

看了一定會哭催淚的故事3:不能忘懷 篇四

心靈中,總有一絲牽掛,一絲寄託,一絲惦念,一絲無法理清的縈繞之夢緊緊纏繞。霏霏落雨的天氣,總會回想起那位同撐一把傘陪伴自己回家的女孩;豔陽高照的日子裏,總會想起一位面容多皺,在太陽傘下售賣冷飲老大娘蹣跚、佝僂的背影;秋風習習中,常會想起母親在村口大槐樹下送我上學離別的情景;皚皚白雪的日子裏,眼簾前又會浮現出孩提時期一塊和小夥伴們打雪仗的情景。.。.。.日月輪迴,時光飛逝,在生命流逝的每一段歲月裏,總會回想起什麼,也總會懷念起什麼。不能忘懷,呵,不能忘懷。.。.。.

懷念是對舊日情愫地整理;是對往日心路歷程地反思與回味;是情感上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是每個人淨化心靈,提高境界的催化劑。

在我的腦海裏,有一件事總是縈繞着,常常憶起,譴責着我,令我愧疚,不能忘懷。

那是五年前七月的一天,陽光炙熱,酷暑難耐,我去大明宮建材市場跑業務。在市場C區,我碰見一個十歲左右衣衫襤褸的女孩,帶着一個六七歲左右穿着同樣破爛的男孩撿空飲料瓶。本來,在西安街頭,碰見有人撿破爛,本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也許是那兩個孩子穿着過於破爛,引起了我的惻隱之心,我竟停下腳步專注打量起他倆。

女孩在前面跑着,見有空飲料瓶就趕緊跑着去撿,男孩在後面拉着多半袋空飲料瓶艱難地走着。

“姐,我渴。”在路過一個冷飲攤點時,男孩望着攤點冰櫃上花花綠綠的飲料,停下了腳步,説道。

男孩怔怔地望着冰櫃,滿眼包含着渴望和期許眼神。女孩飛快地跑到男孩身邊,打開編織袋,把自己剛撿到的兩隻空瓶子放了進去,然後從肩上取下一個隨身攜帶的水壺,打開蓋子遞給男孩。男孩仰起脖子“咕咕”地喝着,眼睛卻死死地盯住那冷飲攤不放。女孩臉紅了,她下意識地轉過身來用身子堵住了男孩,意圖擋住路人的視線,同時用袖子拂拭了一下自己滿臉的汗水,緊接着擦了擦男孩沾有污漬和汗水的臉頰。

“姐,我累。”男孩再次説道。

“犢娃,再撿一會咱就回家。”女孩説。

“姐,我實在走不動了。”男孩又説。

“犢娃,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不撿瓶子咱學費從哪裏來?不撿瓶子咱爸買藥的錢從哪裏來?不撿瓶子咱回到家吃啥?”女孩有些愠怒了。

男孩低下了頭,兩行清淚從他的眼角滾落而下。女孩再次用袖子擦了擦男孩滾落下來的淚水,提起編織袋帶着他向市場一角走去。

女孩和男孩是姐弟倆,陝西省山陽縣人,母親去世,父親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每年暑假,姐弟倆都會被在市場做裝卸工的舅舅帶到西安撿破爛,用一個假期撿破爛所得維持家用。兩個孩子現寄居在舅舅的出租屋。在一位熟識的市場管理人員那裏,我大概瞭解到女孩和男孩的一些簡單的身世。

望着姐弟倆遠去的身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股惻隱之情油然湧上心頭:自己出身農村,對貧窮有着過深的理解和徹悟,然而今天我卻。.。.。.

市場裏車來人往,熙熙攘攘,汽車的鳴笛聲、洽談生意聲、小商小販的叫賣聲混雜着響徹一片,沒有人注意到這兩個類似乞丐般孩子的蹤影,也無人顧及他倆的身世。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數萬人的大市場,全國各地客商蜂擁,人流量極大,兩個撿破爛的孩子身居其中只是滄海一粟。

然而這一幕恰被我這個路人看見了,且久久使我難以忘懷。這事相距今天已過去了整五個年頭了,當時確令我震撼和感動,也曾使我產生過幫助姐弟倆的念頭,雖然當時我並不富有,工作相對也不怎麼穩定,但最終我還是沒有向那倆姐弟伸出援助之手,這讓我五年以來後悔不已,良心上承受着巨大的自責。

五年過去了,想之那個姐姐已有十五歲了,國中畢業了吧!弟弟也有十一二了吧!國小快畢業了。真不知他們此時過得是否可好?真希望再次能見到他倆,同時盡一些微薄之力,好使我不再愧疚,心安理得。

標籤: 催淚 感人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pdn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