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夏至時節三庚入伏怎麼算的(新版多篇)

夏至時節三庚入伏怎麼算的(新版多篇)

夏至時節三庚入伏怎麼算的(新版多篇)

夏至時節三庚入伏怎麼算的 篇一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温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夏至三庚入伏怎麼推算 篇二

按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説,“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一個庚日10天。

這裏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曆書上還規定:“立秋”節氣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即第三伏)開始的日子。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俗話説“熱在三伏”,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天開始進入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比如今年。

一般説來,“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温最高。

為何古人設定夏至三庚是頭伏 篇三

中國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辯證法”。老子説:“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易經裏的“否極泰來”、人們對月相、寒暑、潮汐、興旺()盛衰。。。。。等等,都是“動態的”、“物質的”、“辯證的”看。

“伏”,是潛伏的意思。潛伏什麼呢?原來潛伏着“寒冷”。”衰極而勝“、“盛極而衰”的道理誰都知道。

每年的7月中下旬是全年最熱的時候,也就是”熱到了極點“,寒冷就已經潛伏其中了。這一天古人選在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事實證明了我們的祖先是絕對正確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pq6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