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綜合實踐報告多篇

綜合實踐報告多篇

綜合實踐報告多篇

綜合實踐報告篇1

一.開足課時,培訓師資,確保課程順利實施。

1、開足課時。面向全體學生,按課程計劃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學期每週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3—6年級1節,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3—6年級1節,開設(綜合)研究性學習3—6年級每週1節,班隊活動課各年級每週1節。結合校本課程開設書法課各年級每週1節;一、二年級每週地方課各2節;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至少1節。

2。教師配備。

安排優秀的班主任和骨幹老師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兼職老師。信息技術教師兼職4人,研究性學習、勞技教師兼職14人,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校兼職3人。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原則,掌握課程實施中的各種方法,不斷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執行能力。

3。加強管理。

學校校長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教務處、班主任以及全體師生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者。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如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價制度,科學合理的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並將其作為業務考核、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想方設法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設施設備、教學資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領,強化意識。

校園文化建設引領着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搭建起綜合實踐課程的基礎平台,我校把綜合實踐多個主題融入班級文化的設計中,每個班級的佈置都獨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還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培訓活動形式多樣,校本培訓有集體學習,分專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知識、特徵、價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有分散自學,組織教師自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書籍,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有外出觀摩,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取經;有校內研討,組織任課教師每人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觀摩活動,相互學習探討;有面對面交流,開展活動,及時聽取教師意見建議,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設計活動,規範流程。

我們結合學校實際,精心設計經典誦讀、科技教育、數學樂園、珠心算、童聲放歌、經典讀書節為主的活動。我們還充分利用學校所在社區的公共場所、文化設施,開發和創建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我們整體規劃各個實踐基地的活動時間與活動人員,多頭並舉,有序實施:“走進圖書館”,孩子們徜徉在書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氣息;讓“基地”成為學生的天地。為了確保實效,我們每個主題活動均按以下基本環節進行:

(1)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民主協商確定活動主題和活動方案

(2)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活動,調整活動方案;

(3)展示活動過程和成果;

(4)多維評價,收集資料,進行活動小結。

四.團隊協作,課程整合。

我們認為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從構思到活動準備,從資源整合到多媒體課件製作,從實施階段到成果展示,從活動反思到研討共享,都是羣體性活動,都必須在全組人員共同參與、能力協作下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較好效果。因此我校結合實際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團隊,成員由各班班主任、兼職的信息技術老師、勞動技術老師、科學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英語老師組成。團隊所有人員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勇於創新,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我校堅持“三個整合”: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興趣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我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創建了青少年活動中心、2個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1個科學實驗室、1個畫室,電腦室有80多台電腦可供學生使用,並開通了校園網。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有意識地將計算機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使課堂小天地連接着網絡大世界。其次我們讓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和藝術課程。為此學校通過青少年活動中心,創建了校園集體舞、科學、繪畫、手工製作、手抄報、閲讀、書法等興趣小組,這些活動小組的帶隊老師均是我校綜合實踐教研團隊的老師,而且這些小組活動一切免費。還有為了配合校少先大隊“我愛家鄉”“我身過的小康”等方案的實施,我校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與探索活動:

1、參觀家鄉美麗風景——廢黃河、萬畝果園等;2、調查家鄉河流——蘇北灌溉總渠;

3、參觀二站萬鳥天堂;

4、寒暑假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完善評價,重視積累。

我校大力倡導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評價。真實有效的評價,全面綜合地關注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課程的優化實施。在資料積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課教師在注重收集好學生活動資料,關注學生個人成長的同時,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各項資料及時收集整理裝訂成冊,還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資料的積累中。多年來,我校先後被評為縣靚麗校園、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縣體衞藝工作“先進單位”、陽光校園、縣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省安全校園、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校園集體舞特色學校,學生參加的市縣活動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我們知道,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應試教育的干擾,家庭與社會、家長與教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上的諸多矛盾,使得課程改革面臨許多困難。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有一個執着的教學精神,怎樣營造這樣的氛圍呢?這是我們的困惑之一;相關教師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綜合實踐課的路子還摸不清,怎樣指導一節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值得探索。為此,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進課程改革的穩步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綜合實踐報告篇2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着本質區別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地學習為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基本內容進行教學。綜合實踐課沒有規定統一的教材、教參,要求地方和學校參與課程開發和選題.本着綜合實踐教學的這一原則對於任課老師的我們來説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如果能夠合理有效、運用創新意識去開發綜合實踐課的教育資源,必將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產生舉足輕重的效果。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也根據現實社會的實際表象:近幾年來,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不斷增多,人們的孝敬意識逐漸淡漠,父母對子女的寵愛不斷升級,造就了一個個“小皇帝”,在社會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寵少有餘的風氣。表現在學校,是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至上,不關心集體和他人,不愛勞動,不尊重老師和長輩,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等。因此特開展“我愛我家”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對主題文章的閲讀感悟,對相關鏈接的瞭解和對拓展內容的實踐操縱來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家”更温馨,讓“心”更温暖!

教學構想

根據“我愛我家”活動的主題設想,將此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為“自我閲讀”、“主題教學”、“主題活動”、“交流展示”、“拓展閲讀”五個內容。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以及與教師的互動教學中感悟家的温暖,體驗親情;在活動過程中熱愛家庭樹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從而在學生的閲讀能力上都有一個較大的進步。

教學準備:

教學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我的父母

師: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體會的時候,他們的頭上出現了銀絲。

1、大屏幕出示學生事先拍的照片,由學生來介紹、解釋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相關的小插曲)

2、播放由學生拍攝的一段DV影象(父母忙碌,辛苦)

3、通過影象給你的啟迪,談談自己對生活中父母的感覺。

(二)悠悠古情

師:自古百善孝為先,偉人、名人、普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一個原則。我們都像他們一樣愛自己的父母。

1、四個小組彙報蒐集的孝敬父母的故事(4個),課前教師進行選擇好。

2、由教師把每個學生蒐集的故事定成冊。課後閲讀。

(三)我們的行動在哪裏

師:父母很辛苦,你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洗碗、掃地等是你應該做的家務,今天,為他們做一件你從來沒有做過,又能使他們感到舒服的事情。並且在徵得他們同意的條件下,一直都做下去。

1、把自己準備做的事情寫在行動卡上。

我想為爸爸(媽媽)做……

2、“今天你做家務了嗎“,為自己選擇一樣固定的家務勞動,每天做家務。 和父母一起評比:小小家庭責任星( 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

總結:責任更是一種習慣。愛我們的親人,關心他們,正如他們對我們默默付出愛一般。

綜合實踐報告篇3

作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一代年輕人應該關注社會問題、關心社會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自身修養,成為一名合格的適合社會現狀的有用的人才。

因此,在XX年的寒假中我們學校開展了以“踐行青春責任,弘揚社會風尚”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我組共有兩名成員:高一(7)班的高聰慧和高一(7)班的黃超麒。由於我組成員均住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因此我組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進行實踐活動,內容包括對社區地面的打掃及垃圾的清理。

這件工作對於我們現年齡段的人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高自身素養、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所以雖然我組成員較少,但是仍然很認真的對社區進行了打掃和清理。

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九,我們小組相約在社區東越小區進行地面的清潔工作。

來到了工作場地,我們發現地面上有很多的垃圾,社區的居民也並未將垃圾擺放到指定的位置。由於位置靠近河道,垃圾經過風吹容易飄入河道,對附近水體造成污染,因此對附近的垃圾清理是極為必要的。

首先,我組成員向社區借來了垃圾車及鏟子和掃帚,對社區指定的垃圾堆放處進行了清理。然後,我組成員開始了對地面的清理,由於垃圾過多,我們的工作量十分大,只得現將垃圾掃成一堆,然後再統一進行清理。不得不説的是進行清潔工作的收集工具是鏟子而不是我們平常用的畚斗,因此我們在進行清潔工作時非常痛苦。鏟子十分的重,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基本上沒怎麼接觸過,用起來十分的笨拙,用到最後手都酸得難以抬起來。隨後,我們將收集在一起的垃圾一同運上了垃圾車,交給城市環衞人員處理。

總的來説,這次活動最大的實踐意義便是學會了怎樣用鏟子收集垃圾。對我們來説最大的收穫是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在勞動之中發現了自身的價值,體會到了城市環衞人員工作的艱辛和困難,對這些環衞人員又多了幾分敬意。我們知道了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其偉大的一面,就如平常很多認為“低賤”的清潔工也是如此,若不是他們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哪來我們整潔的城市,哪來我們清潔的家園?但是現在人們給予他們的更多的是鄙夷的眼光,而不是尊敬的眼光,每個工作都是光榮的。借用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在其間發現了一些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不得不説的是社區垃圾堆放處的垃圾很多,其間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並未用完的生活用品及許多並未食用完的食品。這個現象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不可否認,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人民物質生活質量日益提升,但是對於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浪費現象極為嚴重,這無疑加重了社會的負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對於浪費問題,已經有了無數的報告和建議,然而直到今日這個現象任然普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不要以為浪費一粒米、一滴水便不是浪費,積少成多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但為何浪費的風氣不是減少反而是在增加呢?

還有就是在清潔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旁邊的河道十分的骯髒,竟然散發出了一種難以形容難以忍受的氣味。要知道,水乃萬物之母,然而現如今水體污染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幾乎難以找到一處水體保持原來樣子的地方。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人民都注意到了水污染問題,也提出過一系列的方案,温州也曾進行過一些整治,雖説温瑞塘河的情況好是好了一些,但是仍是會散發出一些惡臭,水也是恐怖的黑色。不得不説解決水體污染問題是現如今社會發展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很多事都是空談。

對於這些問題,我組要説的是:管理很重要,素質是關鍵。光靠管理是肯定不夠的,只有社會成員的素質普遍提高,才能真正徹底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最後説説這次活動中其他的小插曲。本來社區有統一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定於農曆正月初七進行,由於我組組員黃超麒於春節期間回老家,錯過了統一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我組只好單獨進行實踐活動。然而社區蓋章是統一在初七蓋的,因此我組只好單獨前往社區辦公室蓋印。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對於很多的同齡人來説,跟人的交流僅限於父母親戚師長同學,很少有機會能跟不同年齡層的陌生人交流。但是社會要求人們要跟不同年齡層、不同階層的人們交流,因此交流能力的鍛鍊必不可少。

此次活動,是對我們中學生的一次鍛鍊,是對我們社會生存能力的一大考驗,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極大的意義。社會實踐促使我們成長,促成我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我們以後應該多參與一些社會志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從而讓我們真正在實踐之中長大。

綜合實踐報告篇4

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日

調查人:

調查方式:

上網查資料採訪家長

調查主題:

清明節的淵源,清明節紀念方式,清明節的詩歌,清明掃墓活動

調查內容:

一、清明節的淵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説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説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鈎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二、清明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三、清明節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採用樹祭、花祭、網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達哀思,越來越注重心底真實的情感。

綜合實踐報告篇5

為了深入瞭解我校畢業生的情況,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適應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我們採取問卷的形式,對97~06屆化學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所在單位進行了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評價、畢業生的自我評價與定位、對畢業生各方面的評價、看重的畢業生素質、對學校教育的建議等共五個方面。

一、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評價與畢業生的自我評價與定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使用後的評價和滿意度,是非常有價值的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反映畢業生羣體各方面情況是否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以及適應程度如何,還能夠影響這些單位現在和今後是否繼續招聘相關院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評價:25%非常滿意、69.4%比較滿意、5.6%不好説·從用人單位層面看我校畢業生的自我評價與定位:89.2%準確合適,10.8%偏低,沒有出現過高現象。結果説明絕大部分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是比較滿意的,大多數畢業生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是準確的。

二、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各方面的評價

1、個人品質方面

在所調查的用人單位中,評價為較好。以上的單位對遵紀守法、道德修養,誠信度”,工作態度、敬業精神。這三方面均達到95%。對“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團隊精神)”。參加集體等活動”。“奉獻精神。心理素質”均達90%以上。顯示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評價很高,很多單位對我校學生在工作中的樸實和踏實精神給予了肯定。

2、專業素質方面

分別為80%和88.6%的用人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知識面”為“很好”和。較好”。其原因是我校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拓寬專業口徑,增加學科交叉,增設不同學科選修課。增強實踐實習環節,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到單位進行實地實崗的生產實習,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拓寬了知識面。

3、基礎知識方面

88.6%的用人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的計算機水平為。較好”以上,有45.7%的單位認為學生的外語水平。一般”。隨着計算機的普及和相關課程學習。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不成問題。雖畢業生大多能拿到英語四、六級證書,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仍欠缺,在聽、説、寫。譯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外語教學上應注重應用能力培養,特別要利用好專業外語與文獻檢索課程和科研實踐及畢業研究鍛鍊學生的外文文獻查閲、翻譯和消化利用能力。

4、個人能力方面

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評價為。較好”以上的情況如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均91.4%。競爭與迎接挑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均80%。創新科研能力”60%。13頭表達能力’73.5%。文字寫作能力”76.5%,。學習知識,接受能力”94.3%。組織管理能力”74.3%。。經營能力”65.7%。用人單位不僅僅注重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理論水平。不僅僅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科研能力與開拓精神的培養。提高他們的領導、應變、公關、交際、口頭表達、寫作等各方面能力,使畢業生不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形勢的挑戰。

三、用人單位看重的畢業生素質

用人單位看重畢業生哪些素質呢?比較看重。以上的方面和結果如下:工作負責踏實、敬也精神100%,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創新意識與勇氣均為各97.1%,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應變能力各94.3%,競爭意識與挑戰意識88.5%,人文素養82.9%,社會實踐,社會工作經歷和語言表達能力各80%,面試印象77.1%,政治面貌71.4%,文字寫作能力,專業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懂經濟與管理知識各68.5%,個人形象氣質57.2%,技能考級證書(計算機,外語等)51.5%,學校聲望45.7%。大學期間獲得獎勵29.4%,文體特長14.3%,生源户籍所在地5.7%。由此可看出,學校聲望和户籍等不再成為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四、對學校教學的建議

在回答者中各項所佔的百分率:加強基礎、拓寬知識面。加強夾踐動手能力訓練,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培養處理人際關係能力四項均100%。加強經濟、管理知識72.2%,加強敬業精神教育66.7%,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與加強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均為27.8%。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生應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鍊。

五、調查結果的啟示

1、加強素質教育

現代社會需要邪種。誠信為本。才智並舉,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學生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幹不敗之地。學校要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課外科技活動以及各類文娛、體育話動,融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並注意與專業培養相結合。要注重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傲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建立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生科技活動運行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

2、繼續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

素質教育是一項以知識傳授、方法訓練、能力培養和精神陶冶為實踐內容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須貫穿於專業教育、學科教育。首先。要繼續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的改革,加強基礎、拓寬知識面。其次。素質教育要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體現。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放在首位,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於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的教育。第三,要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接觸、瞭解社會實際的過程中,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儘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3、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除了深化教學改革,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從入學開始就着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對畢業生進行思想教育(含艱苦創業教育)、理想教育、形勢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諮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學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提高服務質量,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標籤: 多篇 實踐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ep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