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師業務學習【多篇】

教師業務學習【多篇】

教師業務學習【多篇】

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一

暑期遠程教師培訓,每位教師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學習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本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發現了自身視野之侷限,猶如井底之蛙。我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陳舊僵化的理念,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完整的社會人,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還需要我們瞭解學生成長需求,創造各種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條件。培訓是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通過學習,讓我茅塞頓開。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時代同行。我們的課堂變革與學校變革,都與社會變革血脈相連。通過學習,我的思維方法與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轉換。希望今後的我能夠立足課堂,跨越時空,讓我的課堂更能體現時代性和社會性。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感受壓力,增強信心。

在這裏,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加大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等,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二

經過這次教師培訓,我的收穫是豐盛的,我總結了一份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1、邊做邊學:

在實踐過程中,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彙集知識、技能。解決問題之後,這個過程將被驗證的“知識”經過實際應用,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整個過程所產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與問題相伴隨的“情境”進行重組的知識,將有一個“質”的飛躍。

2、邊評邊學:

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培訓過程中不斷要求我們用“學生的眼光”去思考,從教學目標出發去制定、修改有關評價“作品”的“量規”,去檢驗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學習者的實際需要。

3、互幫互學;

能者為師,共同學習,合作學習,這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徵。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在“任務”面前,只有互相幫助,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而這次的項目培訓,真實地做到了這點。百來名全市各區縣的教師一起參加培訓,其間對於電腦的運用操作難免有生疏之分。慶幸大家的這種互幫精神,無須過多的話語,當身邊有人遇到疑惑時,總有一個又一個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動過來給予幫助。而在小組化的討論學習中,受訓者又多了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溝通,取長補短,互相成長。

4、樂中學習:

培訓過程的每節課上,學習氛圍寬鬆,課堂討論活躍,交往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學習內容新穎,為受訓者所喜歡、所接受;組織形式靈活多變,學習過程隨意自然,讓人感覺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5、主動學習:

培訓強調了學習的重點在於過程,主體在於學生,變過去的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學習”。讓受訓者去體驗、去領悟,而不是被動的去聽,去記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三

讀書應當是教師的立教之根,生存之道;為了督促教師們讀書,學校規定每月必須寫出不少於1000字的業務學習筆記,在檢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的業務學習筆記的資料與往年相同,只見筆記本上寫得密密麻麻,但沒有什麼新的資料,從這能夠看出:教師們既沒有看什麼書,也沒有認真思考,有的只是“埋頭苦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讀書並沒有成為教師自我完善的內在需求。很多教師認為,傳授知識重在吃透教材,只要熟悉學生和教法,就能取得好成績。尤其是很多老教師,他們教齡較長,對於相應年級的教材更是“滾瓜爛熟”,所以他們也認為沒有讀書的必要,沒有將讀書視為提高自我文化素養和精神內涵的重要途徑,他們僅僅把“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看作一切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

二是無書可讀。學校沒有新購進的書籍供教師閲讀,圖書室早已“畫檐蛛網,門可羅雀”,圖書也多是上世紀迎“普九”驗收時添置的。學校幾十名教師僅有三四種教學刊物,教師讀書資源如此緊張,加之教師主動購書用以提高自身的慾望並不強烈,使得讀書活動成了“無米之炊”。

三是讀書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當前督促教師讀書的形式主要是撰寫讀書筆記,而教師們的讀書筆記多是“急時抱佛腳”,在檢查的前幾天集中抄寫,一蹴而就,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教師們每年的讀書筆記都相同,四、五年都在讀着同一本書(其實只是在機械地抄寫往年的讀書筆記,很多教師連書都沒見過),這樣乏味、枯燥的形式會能到達什麼樣的效果可想而知。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決定了我們做教師的必須成為“讀書人”,這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召喚、一種職責,一個讀書的教師才能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為了讓讀書成為教師生活的常態,讓教師在讀書中成就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生活,讓教育事業因教師執著的讀書精神而更加精彩,學校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要提高教師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手中仍然握着原先的“舊船票”死死不放,又不肯經過讀書來來理解新的東西,顯然不能適應新課改這艘“大船”,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唯有讀書,才能夠讓我們浮躁的內心寧靜平和,通過現實的迷霧,去捕捉前頭的一絲絲光亮,錘鍊教育的智慧,擁有自我的思想。一句話,讀書就是我們教師有效實踐新課改的一種強大支撐!。

其次,學校有計劃地定期購進一些前沿圖書,數量不必須大,但種類必須要多。既有教育專著又有教育小故事,既有教學設計又有保健養生,能夠滿足廣大教師的不一樣需求,調動他們讀書的慾望,從興趣入手,漸漸養成習慣。學校還可設置一份讀書基金,比如每學期為每位教師供給50元錢用於購書,教師能夠憑藉購書發票由學校報銷,所購圖書歸學校所有,閲讀完畢後充實到學校圖書室。超出50元的部分由學校按照必須比例予以報銷,勢必會激發起廣大教師的購書和讀書進取性。由於圖書是教師根據個人需要購買,所以這些圖書更具有實用性,更具有生命的張力。

第三,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促讀書,進而改變當前機械應付的局面。學校能夠成立“教師讀書會”組織,組織教師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分散讀書和團體讀書相結合,定期召開讀書座談會,定期撰寫讀書體會,進行教師“讀書之星”的評選,等等。也僅有真正開拓讀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才能真正激發出廣大教師的讀書進取性,使閲讀走進他們的生活,認識到讀書的價值,進而使讀書成為其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人詩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的道理,“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言語無味。”,教師不讀書不僅僅是面目可憎,並且關係到孩子們的閲讀,所以,讀書是做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讀書吧,教師!當你挑燈夜讀的時候,就是你開始遠離浮華喧囂,沉靜深潛的時候,你此時的寂寞,必將為你帶來將來他人無法取得的自信和從容,當你的課堂上語言開始變得優美而簡潔,當你的學生為你的機智和引領心悦誠服,自豪欽佩的時候,你獲得的不僅僅只是那些短暫的喜悦。你面前打開的一個將是無比豐富而闊朗的視野。讓我們牢記竇桂梅教師説過的那句話:這是在為你自我的生命奠基。

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四

好課要到達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們“新基礎教育”而言,我認為一堂好課要到達的基本要求是:

有好處,即紮實的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好處的。初步的好處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鍛鍊了他的潛力;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用心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好處。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明白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所以第一點是有好處的課,也就是説,它是一節紮實的課。

有效率,即充實的課。表此刻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就不算是比較好的課。從這個好處上,這節課就應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幹,通過你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是充實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豐實的課。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潛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常態性,即平實的課。我們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成了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超多的準備,課堂上沒有新的東西生成出來,是準備好的東西的再現。當然,課前的準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再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終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了讓大家淡化公開課的概念,至少不去説“公開課”,僅有“研討課”。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裏,哪怕是部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所以我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準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課,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有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然後作超多的準備,最終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説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同時他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vg6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