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除夕來歷簡短介紹【新版多篇】

除夕來歷簡短介紹【新版多篇】

除夕來歷簡短介紹【新版多篇】

中國除夕的來歷和意義 篇一

春節,又叫大年、新年、新歲,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時間跨度很長,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都屬於春節。

而除夕,則是春節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與大年七年級,共同構成了春節的主幹。説它們是一個節日也好,説它們是兩個節日也可以。

因為春節期間的活動和習俗很多,所以咱們今天就專門把除夕作為一個節日,瞭解一下除夕的由來和傳説。

除夕,也叫除夜,也叫大年夜、大年三十。“除”就是“除去”的意思,就是説舊的一年即將過去;“夕”、“夜”都是指晚上,所以除夕意思就是辭舊迎新的晚上。

但除夕的節日活動,已經遠遠超出了夜晚的範圍,所以這個日子也叫“歲除”。除夕和大年七年級,合在一起,就是過年。

除夕最初並不是一個喜慶的節日,而是與臘月的祭祀活動有關。在古代,臘月有擊鼓驅疫的習俗,而除夕也有“擊鼓驅疫病之鬼”的習俗,稱為“逐除”。現在民間流傳的除夕習俗,比如貼春聯、燃燈守歲、放爆竹等等,都是 從“逐除”而來。

所以説除夕的“除”,還有驅除的意思,除夕是驅鬼除疫的節日,大年七年級則主要喜迎新春,這兩天相輔相成,一個辭舊,一個迎新,合起來就是“過年”。

除夕具體是為了驅除什麼?古書上沒説,只説是“疫病之鬼”,概念比較模糊。但在民間,有一種傳説,説除夕要驅逐的,是一種叫做“年”的怪獸。

傳説這種叫做“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尖牙利齒,目露兇光,兇猛異常。這種怪獸一年四季都深居在海底,只有到除夕的這一天,才會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就會洪水氾濫,人們只好躲到高山上去避難。

有一年除夕,正當人們都在奔走避難的時候,村裏來了一個乞討的老頭,大家勸他趕快躲避“年”獸,老頭卻執意不肯,還説要攆走這個怪獸。

到了晚上,“年”就闖進到裏,見到一户人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燈火通明,屋裏有個穿着紅袍的老頭,手裏拿着兩把菜刀剁個不停,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年”見此情景,就大驚失色,狼狽逃竄,回到海底深處了——原來“年”最怕的就是紅色、火光和刀砧的聲音。

後來,人們為了防範“年”的侵擾,就開始在除夕貼對聯、張燈結綵、穿紅色衣服,還有剁餡包餃子,晚上放爆竹、燃旺火、點明燈等等。這些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了。

中國除夕的習俗 篇二

1.吃年夜飯

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3.貼窗花

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4.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5.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6.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7.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8.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 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古詩是濃縮的語言,下面我們通過古詩瞭解一下古人是如何過除夕的。

中國除夕的時間 篇三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ynk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