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春節的別稱有哪些【精品多篇】

春節的別稱有哪些【精品多篇】

春節的別稱有哪些【精品多篇】

古代對除夕的別稱 篇一

福建莆田的人們稱大年三十除夕夜為晦。

除夕有哪些傳統習俗 篇二

《山海經》裏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説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 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 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着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 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

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 舒”,鬱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 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説。於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鬱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 以示驅災壓邪。慢慢的桃符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而兩位神將的形象也被秦叔寶和尉遲恭取代變成了門神。

除夕守歲的習俗由來 篇三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總…本站 …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兒情結。當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兒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託自己對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習俗便流傳開來,而且越傳越遠,範圍越廣。後來發明了火藥,人們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關於除夕放爆竹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於是以後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的別稱:大年夜、除夜、歲除 篇四

守歲,既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年懷着希冀。吃過年夜飯,一家老老小小都絲毫沒有睡意,焚香燃燭,大家圍爐向火而坐,邊吃瓜果點心,邊聊閒情舊事;大人們回顧總結舊的一年,展望憧憬新的一年;小孩子們則邊玩遊戲邊聽大人們聊天,偶爾插嘴幾句;有的人家坐到深夜,有的則通宵不眠,這個就叫做“守歲”,有的地方也叫做“熬年”。

除夕守歲形成風俗,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的《風土記》中,書中説:“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當時過年很重視閤家團圓,因此允許在押的犯人出獄與家人團聚。守歲時,閤家歡聚一堂,飲花椒酒、屠蘇酒,吃五辛盤等。守歲時還常進行一些娛樂活動,例如,擲骰子、藏鈎、猜謎、下棋、打撲克、行酒令賦等。

藏鈎就是一方將戒指、頂針之類的東西藏起來,讓另一方猜,反覆進行,以定勝負。守歲的重要特徵是點燈度夜,一直到黎明。因此守歲不能沒有火,屋內有爐火,屋外有篝火,火越旺越好,以示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所以稱之為“旺火”。

舊時守歲一般都是通宵達旦,據傳説,如果除夕能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人的精力充沛。新中國成立以後,守歲一般都是象徵性的,夜深以後各自安寢。近幾年來,看電視成了大家守歲的主要活動,一般大家看完電視春節聯歡晚會就睡了,沒了古人守歲時的虔誠。

古時守歲有兩種意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ykw5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