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新版多篇)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新版多篇)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新版多篇)

臘八節的文化內涵 篇一

臘八節前一天或當天,民間有驅儺除疫的風俗。這就不能不談到一個具有廣泛性的文化現象:中國的儺文化。

中國的儺文化,已經形成一個專門的學術領域,可以説,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一本書都是不夠的。中國儺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多元和複雜,形態千變萬化,傳統文化很多現象,都與中國的儺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是我們熟視而不知罷了。比如二郎神、關公崇拜、社火、角抵戲、面具藝術、藥王崇拜、桃花崇拜、鍾馗等等,皆可以歸入儺文化系統之中。我國的儺文化既悠久又面臨着極大的生存困境,很多儺文化形態已瀕臨滅絕,我國已將儺文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專門研究儺文化的學者指出,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種民俗和多種藝術相融合的文化形態,包括儺儀、儺俗、儺歌、儺舞、儺戲、儺藝等項目。其表層目的是驅鬼逐疫、除災呈祥,而內涵則是通過各種儀式活動達到陰陽調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壽年豐、國富民強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躍或殘存於漢族和20多個少數民族的廣大地區,涉及到二十四五個省、自治區。

臘八節的傳統習俗 篇二

風俗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風俗二: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風俗三: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風俗四: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風俗五: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着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風俗六: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篇三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飢又渴,終於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後,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後,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於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着“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説的是在臘月,農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説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後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ylp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