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對學生評價方法精品多篇

對學生評價方法精品多篇

對學生評價方法精品多篇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一

高中歷史新課程學業評價有五種理念:即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檔案袋評價。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發展性課程評價觀,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成長曆程。新課程中如何實施新課程的發展性評價,是非常重要、非常緊迫的一個課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了一年的探索實踐,期待與大家共同分享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系的建構和實施成果。

一、課前系統與發展性學生評價

新課程強調“課前預習,重視資料信息的獲取,促進學生正確認知。”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時常確定討論主題,讓學生積極蒐集材料,精心準備討論方案。在講述《百家爭鳴》時,我運用小組辯論的方法,預習新教材的基礎知識。

(一)辯論主題: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學校管理有兩種方法:依法治校(法治)、依德治校(德治),假如你是校長助理,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並説明理由。

(二)組織方案:

1、主持人:教師

2、分為兩隊:甲隊和乙隊,分別由兩隊隊長擔任主辯,對辯手兩人。辯手的挑選依照雙向選擇的原則。

3、辯題確定:抽籤

4、辯論方案:(1)表明觀點:兩隊主辯先分別表明自己的觀點,並結合實例陳述理由。(2)有序質疑:甲隊辯手按次序任選乙隊一辯手發問,對方辯手應答。 乙隊辯手按次序任選甲隊一辯手發問,對方辯手應答。

(3)脣槍舌戰: 甲隊一辯手對乙隊觀點質疑,乙隊隊員限時回答。乙隊一辯手對甲隊觀點質疑,甲隊隊員限時回答。

(4)總結髮言:兩隊主辯進行總結性發言。

(5)主持人引導學生體會:爭鳴的目的在於吸收優點,避免劣勢,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成功自己。

設計意圖: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模擬“百家爭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思想文化發展史相關的個人經驗。從思想觀念的衝突和碰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感悟人只有不斷吸收別人長處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與此同時,我佈置了預習題綱,讓學生理解基礎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他在我國文化發展長河中還做出哪些貢獻?

2、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各自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3、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特點是什麼?李悝和商鞅變法內容有哪些?比較二者的相同點?

4、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張是什麼?

5、百家爭鳴形成的主要意義是什麼?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課前,教師仔細的分析了教學內容、深入的進行了學情分析,剖析了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圍繞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計教學方法及手段。別小看這一步驟,他的地位相當重要。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書,找出重點、難點,採用圈、點、評、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或符號對預習情況作出記錄,消化基礎知識、重點內容,找出理解上的難點,帶着問題進入課堂,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這一階段的發展性學生評價,在於科學設計好課本提出的問題;在於預習提綱的設計與完成情況,在於學生的未來課堂表現,這一階段做好了,學生的發展

目標就有的放矢。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編寫預習題綱,作為學習檔案存入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真正體現課前系統的重要性。時常評出最佳提問獎,鼓勵學生質疑、釋疑。

二、課堂系統與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理論

廣東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試驗指導意見提供了三個方面的評價改革理念,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很有借鑑意義。

(一)、實施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評價改革

1、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袋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模式,建立學生自己的學習檔案。學校評價應根據注重發展、評價主體多元、目標多元、方式多樣、尊重個性、關注結果與過程的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系統、動態的歷史學習檔案,做好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價值評估,綜合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體現學生的發展潛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過程設計,進行表現性評價的實踐與探索。表現性評價尤其適用於對歷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可在學生的社會調查、專題研究、作品創作等學習情境下進行,設計科學的表現任務,採用非測驗型的評價工具,有條件的配以音像設備記錄學生的全程表現,幷包括了對結果質量的評定。這是本文略講的內容。

3、堅持科學性、有效性和多樣性的統一,以評價改革促進考試改革。(關注教學過程考試。畢業水平考試和大學聯考。歷史教學過程考試主要有單元測驗、期會考試和期末考試三種,基本形式有筆試、口試、開卷試、答辯、現場測試、製作小發明、小論文、調查報告、學生互評、活動表現、成長記錄、平時小結、操作評語、家長反饋、學科獲獎等。一定有要注意評語的激勵功能,看到學生的優勢與進步,明確學生的不足與發展方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關愛學生的成長曆程。

(二)教師自評為主、多元參與、促進教師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

(三)、為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有計劃地逐步開展歷史教學評價的元評價研究。這兩個問題與本文關係不大,也是略講的內容。

三、課堂系統與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實踐

在學習《百家爭鳴》一課時,我首先展示百家爭鳴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知道諸子百家、認識百家爭鳴形成的重要意義;瞭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瞭解和掌握基本史實;瞭解和養育史學方法與歷史思維能力;閲讀、提煉與運用歷史材料;理解、概括、分析和評價歷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國際意識、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具體的説就是關注具體的歷史知識、歷史思維、歷史觀點,注意“瞭解、理解、應用、技能、獨立操作、遷移、感受、思考、反應、領悟等動詞的運用,在發展中完成導入環節的設計。一步一步完成學科學習目標。只有堅持這樣的學習評價,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下面結合《百家爭鳴》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構建學生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一)、結合預習,進行課堂第一環節:組織辯論獲得體驗

教師根據預案組織辯論,辯論有序進行、爭論激烈,經過辯論,大家發現單純使用德治或法治都不能很好地管理學校。經過激烈辯論,大家統一了思想,認為單純法治、德治都不能治理好學校,只有綜合運用兩種辦法,才能克服單個方法的弊端,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能夠結合教材的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進行理智的爭論。最後,教師適時適度引導學生思考:從兩種不同思想的爭鳴到合流,你能總結出爭鳴的意義嗎?學生依據體驗總結出爭鳴能夠辨明各自觀點的優勢和缺陷,只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完善自己。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小組協作活動的發展性評價理念,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歷史討論、演講”;“創作表演歷史小話劇”;“歷史遊戲小活動”等。我運用“活動表現評價法”,讓學生在爭鳴中享受發展的永恆魅力。此外“學生自我評價法”、“檔案袋評定法”、“研討式評定法”均是理想的發展性評價模式。

(二)、情境創設,進行課堂第二環節:解析歷史概念。

為了解決教材知識的難題,我通過師生互動,自主建構百家爭鳴出現的時代背景。教師強調百家爭鳴的歷史概念。學生探究形成的原因。

1、概念呈現:(1)概念呈現:“百家”泛指數量多;“爭鳴”指爭論和辯難。“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的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教師強調,因為教材正文沒有闡述,屬於知識的盲點。)

2、“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師生合作探究,提高綜合能力)

①經濟:生產力大發展,井田制崩潰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展開爭霸兼併戰爭。③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崛起,“士”階層活躍④文化:私學興起,“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

為了總結百家爭鳴的意義,我讓學生閲讀教材,教師依據學生所獲體驗,適當解釋。在師生的互動中,理解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互相詰難、批駁,又彼此吸收、融合,終於形成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日後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這一環節的學習評價中,學生的發展性表現得很到位。學生活動積極,課堂精彩紛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習材料、時間、空間,解剖百家爭鳴的教學難點;通過辯論,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在講百家爭鳴時,運用原始資料讓學生理解諸子的思想。追述他的時代含義。

(三)合作探究,激活思維,進行教學第三環節。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他在我國文化發展長河中還做出哪些貢獻。 教師強調:孔子思想內容:①政治思想:德、仁、禮 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②教育方面: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興辦私學,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③整理古籍: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2、讓學生閲讀史料和圖片,總結孟子思想:

材料一:苛政猛於虎

材料二: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仁政

材料三: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本:民貴君輕 材料四:孟子曰:“人無有不善。”——人性本善。

評價:孔子的仁愛思想過於寬泛,孟子在繼承孔子學説的基礎上提出“仁政”思想,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具有進步意義,影響深遠。

教師點撥:孔子的仁愛過於寬泛,孟子運用“仁”的觀念來調節階級關係,這是孟子對孔子思想的重要發展。

3、閲讀史料,總結荀子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仁義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性惡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規律(道家)

教師點撥:荀子在繼承孔孟思想的同時還吸收道家和法家觀點,避免了孔孟儒學思想的缺陷(忽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和法律作用的傾向),成為早期儒學的集大成者。從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發展的脈絡體現了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性,即多元發生、多元組合、互相交融、共同發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材料學習法理解歷史,享受發展的成果。此外“觀察學習法“、”思辨學習法“、”實踐學習法“均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4、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各自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5、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特點是什麼?李悝和商鞅變法內容有哪些?比較二者的相同點?

6、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張是什麼?

7、百家爭鳴形成的主要意義是什麼?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最終完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學的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在發展中表現出的主體性品質令人歡喜。通過學習,學生不斷感受歷史的主體意識(能夠結合思想性的特徵,創造地思考歷史);自主、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再現陳述性知識,參與歷史問題的討論與辯論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驗;通過共享學習資源,組建合作小組,學生合作和分享教學實踐,領悟創造性思維的主體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和解釋歷史現象、關愛生命、進而得出重要的歷史結論。本環節我運用觀察訪談、作品分析和典型事例分析等質性評價方法評估學生的主體性品質。評價方式基本上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側重形成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側重自我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側重定性評價。對於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我把他計入個人的學習檔案,讓學生體會發展的樂趣,體會成長的興趣。通過口試、學生互評、活動表現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細胞。

對學生主體性品質的發展性判斷除了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情景、行為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外,還可以通過試題測量的方式來進行,通過問卷調查來分析和判斷。這裏包含了基於觀測法、活動法的表現性評價、基於試題考查的考試評價和基於問卷調查的調查性評價三種方法。(問卷略)

“孔子象徵着什麼?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觀念,還是一種財富?”在中國,如果有人用這樣一個問題去做調查,得到的回答可能千差萬別。請同學們梳理孔子思想的精華,剖析早期儒學的特點。通過不同題型的設計,體現學生的不同層面,彰顯學生的發展理念。

(四)合作探究,激活思維,進行教學第四環節。

8、材料一老子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宇)中有四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分析老子思想和莊子思想。(見教材)

材料2、“選天下之賢可者,立為天子”、“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 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摘自《墨子》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分析墨子的思想主張。(見教材)

材料三: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與課文,分析法家思想的內容。(見教材)

這一環節,我用量化的方式評價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體性品質,主要通過史料的理解和解釋,對歷史問題的探究來考查,題型應該以材料和問答為主。無論是面對史料的提問還是探究問題的選擇和設定,都要遵循適中的原則。一方面通過傳統的“紙筆測驗法”,檢驗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注意學生的發展軌跡的把握,注意培養學生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通過筆試與口試的有機結合,實現科學性、有效性和多樣性的完整統一。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品質,在動態的發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感悟歷史,昇華情感。進行教學第五環節。

學生從“穿衣”的角度表達他們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説:穿衣服應合乎大自然四季的變化,天氣冷多穿一點,天氣熱少穿一點;乙生説:穿衣服要看你的地位,什麼身份及何種地位,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就穿什麼樣的衣服;丙生説:講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種浪費,穿的簡單、甚至破爛的衣服也未嘗不好;丁生説:何必麻煩,由上面規定,大家都穿一樣的制服不就好了嗎?請同學們説出各代表哪一個思想家,説出你的理由。(甲是道家;乙是儒家,丙是墨家;丁是法家。)在進行這部分的研討時,我讓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加深對百家爭鳴的深遠影響。此外“創作歷史文學作品、創作歷史音樂作品、繪製美術作品、編輯歷史報刊、歷史資料收集、歷史遺存調查、歷史製作均屬於個人代表作品,將以成長記錄袋的形式,展示個人的發展成就。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交替採用幾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四、課後系統與發展性學生評價

1、課後作業設計:運用教材的學習思考與自我檢測,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學生課後活動建議:我選擇了課後“閲讀與思考”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專題———試評重義輕利的觀念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

3、教學反饋設計:每堂課後,我經常設計幾個小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1)、你認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是否緊貼“教學課標要求”?有什麼需要改進的?(2)、你是否能完成和完全解決了課堂上的問題?在完成的過程中,你又發現了什麼問題?(3)、你認為教師的講解是否清楚明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4)、你認為課堂上討論問題的時間足夠嗎?教師的語速快嗎?(5)、在本課的學習中,你學到了什麼?

4、拓展歷史:課堂教學完成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探究,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課下完成。在學完《百家爭鳴》後,我設計了一道拓展試題:百家爭鳴與歐洲文藝復興有何異同。由於沒有講述文藝復興的知識,我指導學生積極開發與利用歷史課程資源,包括以歷史教科書為核心的歷史教材;歷史教師;圖書館、歷史音像資料、家庭、社區、歷史遺存、互聯網等資源。只有這樣因地制宜的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才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這樣的課後實踐,我重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提高對信息加工、運用能力。尤其是開放性試題的設計,歷史戲劇、小論文的研究,更能顯示學生的綜合實力。

五、新課程評價的幾種方法

傳統評價存在評價功能單一、評價主體單一、評價維度單一、評價方法單一等缺點。新的高中歷史學業評價方案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既關注評價的結果,也關注評價的過程;既關注量性的評價,也關注質性的評價。《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已經提供了五種評價方法:學習檔案、歷史習作、歷史製作、歷史調查和考試。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一般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1、學習檔案,由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建設,包括考試成績、歷史習作、調查報告、歷史製作、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師生和家長的評語等。這是學生成長的見證,使學生髮展理念的終極目標。學習檔案一定要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他與“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均是深受學生、教師青睞的一種發展性評價方式。他將記錄“模塊的閉卷考試成績、個人代表作品成績、小組協作活動表現”等內容,最終以學分認定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2、歷史習作: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等。例如《百家爭鳴》中的歷史感悟。

3、歷史製作:通過製作歷史模型、編繪歷史圖表和製作歷史課件等活動,考查學生的動手與動腦的綜合能力。在學完《百家爭鳴》後,我讓學生結合教輔資料《金版教程》,運用漫畫的形式再現諸子百家的思想。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

4、歷史調查:通過豐富多彩的歷史調查活動,可以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學完《百家爭鳴》後,我讓學生調查孔子杏壇講學的事情;調查國內的“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化內涵;同時我讓學生調查國外中國的孔子學院,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歎儒家文化的世界影響。以“揚棄”的態度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

新課改,新理念,提供了新的探索機遇;新教材、新實踐,提供了新的評價方式。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站在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有效的評價方式。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圍繞課改的航船,調動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對有效學習評價方法的探索。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二

一、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根據教學目標及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形成的情況,以及課堂練習情況,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評價。如對學生閲讀、板演、討論發言、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的評價及對學生作業的評價等。這種評價是形成性與總結性相結合的評價,它既可以使老師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新的技能的形成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評價反饋,驗證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結果是否準確。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數學教學中的口算,不單要説出結果,還要説出怎樣想;應用題教學及計算教學中不但要看結果是否正確,而且要看學生計算和思維的過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創新性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方法是否科學簡便。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三、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是傳統教學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項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決定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沒有積極的情感就很難談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端正的態度也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關注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發展性的評價。教師用賞識的評語給學生以反饋,會誘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激活思維的細胞,使學生在幸福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可採取描述性評價,也可採取會意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即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性的語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發展方向的語言等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會意性評價即是教師用表情、眼神或某種表示讚許肯定的動作,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表現表示肯定的評價形式。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用點頭,伸拇指等動作來表示對學生回答的迴應等。

在課堂教學中,描述性評價用的較多。但從聽有些公開課來看,有些教師為了力求體現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花費好大精力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描述性評價應適時,適量,不能過頻。

總之,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各種角度給學生以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三

新課標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建立評價指標多元、評價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

我們知道,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突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即體現了評價體系的改變,從傳統教學評價中過分偏重知識與技能,發展為一要評價知識與技能,二要評價過程與方法,三要評價情感與態度。

那麼,在這種新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根據教學目標及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形成的情況,以及課堂練習情況,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評價。如對學生閲讀、板演、討論發言、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的評價及對學生作業的評價等。這種評價是形成性與總結性相結合的評價,它既可以使老師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新的技能的形成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評價反饋,驗證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結果是否準確。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數學教學中的口算,不單要説出結果,還要説出怎樣想;應用題教學及計算教學中不但要看結果是否正確,而且要看學生計算和思維的過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創新性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方法是否科學簡便。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三、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是傳統教學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項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決定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沒有積極的情感就很難談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端正的態度也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關注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發展性的評價。教師用賞識的評語給學生以反饋,會誘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激活思維的細胞,使學生在幸福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可採取描述性評價,也可採取會意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即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性的語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發展方向的語言等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會意性評價即是教師用表情、眼神或某種表示讚許肯定的動作,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表現表示肯定的評價形式。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用點頭,伸拇指等動作來表示對學生回答的迴應等。

在課堂教學中,描述性評價用的較多。但從聽有些公開課來看,有些教師為了力求體現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花費好大精力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描述性評價應適時,適量,不能過頻。

總之,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各種角度給學生以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四

對上述問題,全國科學教育專家路培琦老師曾不假思索地回答,模糊好。我們都知道,要想清晰準確地評價學生是多麼困難,而評價結果給學生帶來的又是多麼複雜的感受!總是企望着我們給學生的期末評價能給他們帶來前進的動力,而模糊的評價可能最有利於形成這種力量。

過去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即學生的期終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

《科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評價建議中指出:學生將參與教學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不再充當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同時又是自己科學教學的調控者應重點評價國小生對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過程和應用情況,而不是檢查學生最終記住了多少信息。由這一系列的新建議可以看出,新課程的評價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課程標準》將學生和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教學相長。淡化終結性評價和考試功能,強化過程評價和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強調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將評價機制融於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中。

在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評價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針對學生的發展要求,制定評價方案。評價方案圍繞三種形式四個方法三大任務來開展。通過評價方法的改革,摒棄過去單一評價的弊端。這在現今全國部分《科學》課程實驗地區,編制和使用的《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也都體現了嶄新的評價方案。

三種形式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1.學生自評側重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逐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完成本冊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任務,讓學生了解自己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此項活動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

2.學生互評主要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特別是聽取批評意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誠懇友善對待學習夥伴的品質。本項活動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自主完成。

3.教師評價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和觀察。通過日常觀察、階段評價的做法使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

以上三種形式的評價主要圍繞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塊內容來展開,根據三塊內容的具體標準進行評價,當然,根據不同的探究內容,我們也不必拘泥於上述三種形式,如可以附加家長評價等其他形式的評價。(見教科版《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四個方法即:評議法、傑出表現記錄、平時活動記錄和教師觀察

1.評議法即先由學生按指標要求自評,然後組成四人小組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可根據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結論,參照觀察記錄等情況,做出綜合評定。

2.傑出表現記錄即根據平時上課中提問、發現、精彩回答、突發奇想、帶活動材料等方面有星級記錄的學生,記入最後評定成績。

3.平時活動記錄即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活動前準備記錄、活動中發現記錄、活動後的延伸記錄等進行評定。

4.教師觀察即在平時上課中注意觀察學生的科學學習表現,詢問一些涉及推理和理解的問題,關注課堂學習事件,佈置實踐性作業收集信息,科學探究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

三大任務即:評價科學探究能力任務、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任務和評價科學知識任務

評價科學探究能力任務主要方法已經滲透到平時每個探究活動中,根據活動記錄情況完成評價。

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任務主要方法採用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

評價科學知識任務主要通過學生學習過程中上課的表現及提問、回答,教師觀察進行。

科學課程的評價以真實的日常教學為基礎,貫穿於所有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中,並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

在期末階段,我們主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階段評價進行綜合,統計。如平時每項活動記錄星級情況進行綜合有幾顆星;平時記在封面上的傑出表現星有幾顆;平時在小組活動,上課表現方面互評有幾顆星(五星制)等,綜合評定就是對這些方面進行綜合給出學業成績(見教科版《科學》教材同步輔導用書)。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五

在教育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方式及手段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無論是採用激勵性的語言,榮譽卡或是大紅花等多少形式,從某種程度講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國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評價要把形式和學生的發展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我認為,一般地運用以下評價方式:

1. 賞識性評價

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些

評價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它是以教育為目的,希望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能找到自己的優點,繼續發揚,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老師一句平常的評價,一個小小的舉動,在國小生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能讓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國小生們都喜歡聽到老師賞識的話語,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比如,評價學生朗讀情況時,可以這樣評價:“你讀的很有感情,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但如果能把字音調讀準就更好了。”“你讀的很流利,若速度放慢一些感情就能更好地表達出來,你願意再為我們讀一遍嗎?”等等,我相信國小生聽到這樣的評價一定會非常樂意接受,學習也會更加努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他們取得的成績、進步以及獨特的閃光之處,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鼓勵,這不僅會使學生在讚美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厚愛,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期待式評價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相信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它所產生的效果有時是意想不到的。在老師的期待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反覆的嘗試中獲得成功。作為教師,要想使學生重新揚起前進的風帆,積極奮進,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時地告訴你的學生“你能行”“你會成功”“老師相信你”,藉助期待,幫助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樹立自信,與時俱進。

3.互換角色式評價

很多時候,教師經常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頤指氣使,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學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同學之間的平等。如果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學生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表現一番,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若評價學生時肯定會是負面的。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如果教師不理解學生,就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作出錯誤的判斷,就會試圖以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學生。同時,由於教師的不理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不被認同的失落感、無助感,進而造成不願意與教師溝通,對於教師對自己的猜測感到反感,最終阻礙師生關係的正常發展,影響師生情感的正常交流,這時不妨自己當一回學生,與犯錯誤的學生角色互換,事情往往會順利解決。

4.朋友式評價

有的父母經常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家不聽話,與父母有代溝,那是父母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國小生依賴心理比較強,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嚴師,還需要“益友”,能和學生做朋友的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很多學生是因為喜歡某位老師,才喜歡上他所擔任的科目,也有很多學生是因為反感某位老師,才對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牴觸,甚至厭學。教師應該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關係,把自己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用真誠與理解温暖學生的心,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學生所信賴的摯友,使學生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誨,自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5.“無聲”式評價

教師要善於利用體態語,傳達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點燃學生們學習的火花,如“注視”可以表示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課堂上教師對某學生注視較多,這個學生就會感到親切關注而專心聽講。對專心聽講的學生用熱情的目光,表示教

師滿意的心情;對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竊竊私語的學生,教師用冷漠的目光注視幾秒鐘,待雙方目光接觸以後再離開,這樣既起到了告誡的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若某學生對一個問題猶豫不決而教師又無法用語言指導時,可以用眼神及其他形體動作鼓勵其積極行為。積極的體態信號不僅會引起學生正向的情緒反應,激活和促進其智力發展,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的素質高低、能力大小、成績優劣,始終是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研究者渴望得到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迫切要回答的重要問題。但是無論是哪種評價方式,都是為了激發孩子對學習,對發展特長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在積累的過程中看到自己一個階段內的進步,從而激起孩子尋求更大進步的動力。

對學生評價方法 篇六

過去乃至現在,衡量一個學生優劣的方式方法無非就是通過考試來評定,成績好就是優等生,成績不好就是所謂的後進生,雖然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很強,操作起來簡單方便而且還可能被認為很公平,可事實上,它的危害性頗深。它根據成績把學生進行了分類,評定為優、良、中、差,傳統的教育評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排出名次,都很少考慮如何幫助他們或如何多花些時間來幫助他們。這樣一來,後進生可能因為教師的評價定勢永遠成為後進生,而得不到成績的提高。所以我們可以將傳統評價機制的弊端歸結為以下幾點:評價功能上注重甄別和選拔,忽視發展;評價內容上片面強調文化知識領域,忽視能力測試;評價主體顯得單一,只是教師擔負主要責任,學生個體只是參與者;評價方法也十分簡單,除考試與測驗外再無其它……

因此,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為了培養出自信、樂觀,並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發展性學生評價便應時而生。

發展性學生評價是一種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它與傳統評價的不同主要在於:傳統評價注重結果,而發展性評價則注重過程,它是把教師在教學中的教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思與能力的展示,都納入了評價範圍;它強調師生之間的交流,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再者,傳統評價注重教師的意志取向,而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的意志取向,強調師生在教學中的互相交流,強調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與自我評價。

到底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發展性學生評價?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這些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在實施發展性學生評價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這是一種新興的評價方式,它可以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我們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份記錄袋,裏面記錄了學生每一週、每一月、每一學期乃至每一年的成長敍事。敍事內容可以是學習中的得與失,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苦與樂,成長中的喜與憂。記錄袋裏還可以裝進自己每學期、每學年的獎勵證書或照片。學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翻閲、充實自己的記錄袋,隨時做自我反思以此來激勵自己向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發展。

其二,建立“家校評價互聯網”。

這一方法是指採用定期召開家長交流會、網絡聯繫、手機聯繫等方式進行家校互訪。教師通過這些途徑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瞭解家長是否對孩子進行了發展性評價,孩子有沒有新的收穫等;家長也可以通過家校“互聯網”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成長,也可以看到孩子在學校的收穫;學生也可以從中看到學校與家庭的一致做法,從而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如果學校、家庭和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能夠很科學地融合在一起,並直接作用於孩子身上,那麼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説應該是事半功倍了。

其三,採取豐富多樣的檢測方式來完善學生評價。

這裏所説的檢測方式是指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豐富多樣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檢測,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就會比較全面,而不會像試卷檢測那樣單一而片面。我是教語文的,我就會從多方面來檢測學生的知識構建與能力提升。比如:除筆試這一評價項目之外,我還設定了口試,口試主要測試口頭表述與應答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能力和背誦能力。再有就是讓學生每個月辦一期手抄報,寫出自己一個月來的收穫與感悟,然後進行評比並獎勵。這種方式既能檢測學生的總結概括與表述的能力,也能檢測出學生的編排、書寫與繪畫能力。還可以通過瞬間記憶、蒐集資料、整理材料、課堂反饋、完成作業等方面的檢測來評價學生。

這些豐富多樣的檢測方式,便可以比較全面地評價一個學生,更重要地是這些方式的評價還可以激勵筆試較差學生的上進心。人與人之間必定會有個性差異,有些學生長於抽象邏輯思維,有些學生長於直觀動作思維,有些學生長於直觀形象思維,這些不同的差異就會讓他們在學習的各方面產生差異。而發展性學生評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顧到這些差異。

發展性評價是一種全新的評價,其優勢在於:

1.發展性的評價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勤於動腦、動口、動手去學習。

發展性學生評價的運用使學習不再是繁瑣的分析,機械的講解,而變成了在學生強烈的認知需求驅使下的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動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評價能力、判斷能力等,從而使高效課堂的實施落到實處。

2.促進了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發展。

發展性學生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判斷推理思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發展性教學評價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無論是哪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然要關注到學生中的“弱勢羣體”,對於某階段或某方面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説,發展性評價更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多元化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發揮特長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達到發展的目的。如何用“多把尺子”來衡量學生,具體的方法我在前面已經談過,就不再贅述了。

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反思、調控等發展性的功能,在評價中努力發掘有利於評價對象發展的因素,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得到發展,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從而在現有基礎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8z6yq.html
專題